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还有不能够忽视的一点,那就是皇太极身边的八旗军,汗八旗的军士占据了大半,这些汗八旗的军士,战斗力方面与满八旗还是有差距的,皇太极本人也不可能完全信任汗八旗的军士。
严格来说,皇太极也遭遇到了困难,只是他没有说出来,一方面辽南方面郑家军正在大肆的朝着凤凰城等方向进攻,占据更多的地方,威胁到了大清国的左翼,另外一方面粮草的维系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此番征伐,皇太极是下定了决心,多方的筹集粮草,甚至要求蒙古部落都提供了不少的粮草,一个多月时间过去,八旗军的粮草消耗同样是巨大的。
满八旗作战的特点是根本不携带多少的粮草,全部都是依靠就地筹集或者是四处劫掠,满八旗全部都是骑兵,来去迅速,携带过多的粮草不利于大军迅速的移动,加之满八旗军士的战斗力强悍,每次的战斗都能够获取到不少的粮草。
可这一次的战斗不一样,辽西本来就是贫瘠之地,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尽管占据了除开锦州城、宁远城、松山城、杏山城和塔山城之外的广大地盘,可没有获取到多少的粮食,维持大军粮草依旧需要从沈阳等地运送过来。
时间拖得越久,对皇太极同样是不利的。
皇太极这是在赌博,赌注就是巨大的自信,他相信多尔衮能够拿下塔山城池,能够获取到明军的粮草,只要塔山失陷的消息传来,对面的明军就不可能长时间的坚持。
派出去的斥候几乎连成了线,可塔山方向的消息迟迟没有传来,也就是在半个月之前传来了多铎已经断掉了明军退路的消息之后,再也没有好的消息了。
皇太极都有些要沉不住气了,要不是范文程等人的反复劝解,他甚至准备亲率大军与对面的明军展开厮杀了,要不是为了整体的战略,要不是为了大清国的利益,皇太极决不允许对面的明军如此的嚣张,这是挑战他的权威。
第七百五十八章辽南的收获
郑家军在辽南展开的进攻,收获巨大,其进展之顺利,就连郑勋睿都没有想到。
郑家军副总兵杨贺亲率三万郑家军将士出击,他们从永宁直插旋城,没有耗费什么气力就直接拿下了旋城,尔后杨贺留下一千将士驻守旋城,其余大军朝着岫岩的方向进攻前进,想不到岫岩的守军早就闻风撤离了。
在岫岩休整了几天的时间之后,杨贺率领郑家军朝着凤凰城的方向进攻,这可谓是最为关键的一战,凤凰城曾经是后金鞑子重兵驻扎的地方,崇祯元年的时候,进攻毛文龙的部队就驻扎在这里,谁控制了凤凰城,就等于真正的控制了朝鲜,尽管说这么多年以来,朝鲜一直都是大明王朝的藩属国,都是臣服大明朝廷的,不过因为后金鞑子的崛起,辽南大部分的地方被后金鞑子所掌控,这也让朝鲜皇室上下人心惶惶,不断的向大明朝廷求救。
皇太极成立大清国的时候,其全面掌控了辽南,不仅仅是复州、金州以及旅顺和双岛等地被大清国牢牢的控制,就连活动在皮岛一带的明军也被完全歼灭,那个时候凤凰城已经成为后金鞑子重点驻扎的一个地方,之后皇太极率领大军亲征朝鲜,就是以凤凰城为后勤基地的,只不过那次的战斗,因为郑家军占据了金州、复州和旅顺等地,让皇太极的背后遭遇到巨大的威胁,皇太极迫不得已才从朝鲜撤兵的。
郑家军占据了永宁、复州、金州、旅顺以及双岛等地之后,没有再行扩张,郑勋睿的意思也是要趁着这个时机壮大自身的力量,让郑家军在辽南的实力更加的雄厚,甚至能够抵御八旗军倾巢的进攻,再说郑勋睿也不想在;辽南挑起大规模的战斗厮杀。那样必将让郑家军的主力陷入到辽南的战斗之中,甚至有可能爆发郑家军与八旗军的决战。
这样的态势对皇上和朝廷最为有利,可对于郑勋睿是非常不利的。
故而郑勋睿给杨贺与王允成的命令就是驻守现在已经占据的地方,暂时不要朝着其他的方向扩张,必须等候时机成熟,才能够继续展开行动。
皇太极亲率大军赶赴辽西。郑勋睿也是经过了仔细的思索之后,才决定趁浑水摸鱼,占到一些便宜的。
郑勋睿明白辽南的重要性,一旦占据了整个的辽南,那就等于是牢牢控制了朝鲜,而且护卫了渤海湾的安全,同时也为郑家军将来进攻盖州、海州、耀州、鞍山和辽阳等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加关键的是。郑家军一旦占据了这些地方,必定削弱大清国对辽南的控制能力,让至少让大清国每年少收很多的粮食。
杨贺率领大军进攻凤凰城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的,按照郑勋睿的命令,大军一旦占据了凤凰城,则要停止朝着北面进攻,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肃清汤战、镇江、义州等地的八旗军。牢牢的控制这些地方,彻底打通朝鲜与大明朝廷的联系。
杨贺也明白郑勋睿的意思。那就是不要彻底激怒后金鞑子,不要与驻扎在盖州等地的满八旗展开大规模的厮杀,尽管说皇太极亲率大军在辽西征伐,可若是郑家军的兵锋直道了连山关和甜水战等地方,那就直接威胁到辽阳,如此情况之下。皇太极就算是放弃辽西的进攻,也会不惜代价的在辽南展开大规模的厮杀。
适可而止,让对方无所适从,这才是最佳的境界。
等着杨贺禀报情况的郑勋睿,很快就放下心来了。杨贺率领的大军,仅仅经过了一天多的战斗,就完全占据了凤凰城,之后杨贺按照先前的安排,开始肃清汤战、镇江、义州等地的八旗军,甚至连铁山、宣州和皮岛等地方,杨贺都没有放过。
驻扎在盖州等地的后金鞑子,没有任何的动静。
郑勋睿笑了,他知道自己这一次的决策异常的正确,看样子皇太极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辽西的战斗之中取得胜利,为此不惜舍去辽南的部分利益,只要郑家军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辽阳等地,皇太极就可以忍受。
郑家军的进攻到此结束,整个的战斗持续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
杨贺报捷的文书送到南京兵部的时候,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已经从宁远城出发,前去驰援锦州城了。
徐望华、郑锦宏、李岩和徐吉匡等人分析了辽南的局势,认为郑家军可以彻底巩固已经夺取的地方,目前的情况之下,满八旗没有胆量展开进攻,毕竟依照大清国的实力,不可能在辽西和辽南同时展开两场大规模的战斗,何况辽西的战斗已经进入到关键时刻,这个时候皇太极不会轻易选择撤兵的。
郑勋睿同意参谋团的分析,不过也提醒众人,在给杨贺写去文书的时候,还是要强调稳定的重要性,不要以为皇太极亲率大军在辽西征伐,郑家军就可以继续在辽南占便宜,凡事需要适可而止,目前的情况之下,切不可将战火引到辽南去。
徐望华等人自然明白郑勋睿的意思,尽管郑勋睿对辽西战斗可能出现的局面赶到担忧和心痛,但会坚持自身的原则,不会插手干预辽西的战斗。
辽西的情报送到南京兵部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中旬。
这次调查署送来的情报,郑勋睿看的非常的仔细,甚至是翻来覆去的字斟句酌,就连徐望华等人都感觉到奇怪,情报无非是显示洪承畴已经率领大军离开宁远城,前去增援锦州城池,八旗军则是在洪承畴率领大军抵达松山的时候,突袭了宁远和塔山交界的地方,阻断了洪承畴麾下大军的退路。
至于说洪承畴做出的相关安排,倒是很正常,没有什么奇怪的,塔山、杏山和松山三座城池,成犄角的状态,相互之间可以驰援,洪承畴选择塔山城池为大军储存粮草的地方,也是最佳的选择,更何况塔山还有重兵守卫。
不知道郑勋睿究竟在担心什么。
郑勋睿想的什么,徐望华等人不可能知道,还是那个原因,郑勋睿毕竟是穿越人士,对于历史上的松山之战,是非常熟悉的,目前的情况和历史上的松山之战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在松山这个地方,同样是洪承畴率领的大军与八旗军对峙,同样是皇太极命令八旗军切断了洪承畴的退路,那么接下来关键点就在塔山这个地方了,皇太极必定会派遣重兵进攻塔山城池,一旦塔山被八旗军拿下,洪承畴麾下大军就将断掉粮草,很短时间之内大军就陷入到巨大的混乱之中,最终惨败的局面出现,洪承畴和祖大寿等人悉数被皇太极擒获,锦州和宁远等城池也全部失陷。
与历史稍有不同的是,此番皇太极让郑亲王济尔哈朗驻守在沈阳,带着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阿巴泰以及岳托等人前往辽西征伐。
郑勋睿断定,皇太极肯定会瞄准塔山,既然皇太极已经派遣八旗军断掉了洪承畴的退路,岂会不断掉洪承畴的;粮道,也唯有断掉粮道,前面切断洪承畴退路的这一手才是有效的,否则八旗军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够生生的阻止十余万大军的进攻。
郑勋睿还可以断定,进攻塔山城池的肯定是多尔衮。
最为大清国亲王之中最为骁勇善战的多尔衮,历来都是承担重任的,此番也不会例外,尽管说洪承畴安排驻守塔山城池的有一万军士,此外驻扎在杏山的五千军士,也随时能够驰援,但这些兵力在多尔衮的进攻之下,根本就难以坚持。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松山之战,不会出现太大的变故,一切都还是要发生。
想明白了这些,郑勋睿知道大明王朝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根据他掌握的情报,李自成已经准备开始进攻山西的太原,而张献忠也准备开始进攻湖广的襄阳府城,熊文灿麾下的军士人数不足,不可能与流寇面对面厮杀,唯有选择固守城池。
崇祯十五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形势发展到如今,皇上和朝廷可谓是无力回天了。
是郑家军发威的时间了,经过了缜密的思索之后,郑勋睿的命令再次下达。
驻扎在陕西西安的第三军,兵分三路,第一路两万军士,由副总兵洪欣涛指挥,迅速前往延安府驻扎,随时监控山西的局势,第二路两万军士,由副总兵、总参谋官郑凯涛指挥,移兵潼关,同时在潼关驻扎,剩余的一万军士,由陕西巡抚文坤暂时指挥,负责护卫西安府城以及陕西全境的稳定。
徐望华等人明白了郑勋睿的意思,看样子郑勋睿下一步作战的方向,是针对流寇的,具体说就是针对李自成的,当然徐望华等人也认为,郑勋睿是不可能主动出击的,或者是皇上和朝廷有求于郑家军了,或者是李自成威胁到陕西等地的安全了,或者是李自成的势头太盛,以至于掌控大半个中原了,如此情况之下郑家军才会大规模的出击。
至于说辽西,暂时没有在计划之列。
第七百五十九章最残酷的战斗
多尔衮擦去了脸上的血渍,神色冷酷的对着身边的汗八旗正白旗旗主石廷柱开口了。
“本王不关心伤亡有多大,本王也不管还剩下多少的军士,本王要的是拿下塔山城池,获取明军储存在塔山城内的粮食,接下来不用禀报本王什么困难了,明日之内若是不能够拿下塔山,你提头来见。”
石廷柱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似乎已经变得麻木了。
进攻塔山城池的战斗已经持续了四天的时间,守卫塔山的明军异常的顽固,有两次的战斗,眼看着八旗军军士就要到城墙上面去了,谁知道固守的军士居然抱着冲上去的军士,共同跳下了城墙。
石廷柱也是一员骁将了,从未见过如此顽强的明军。
四天时间的进攻,让汗八旗正白旗也是伤亡惨重,直接阵亡的军士超过了五千人,受伤的就不用多说的,可睿亲王多尔衮根本不关心这些,要的就是拿下塔山城池。
石廷柱内心当然有着很大的不满意,连续四天的进攻,都是汗八旗军士拼命,可多尔衮身边的一万满八旗正白旗的军士,却是岿然不动,好像这场厮杀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刚刚多尔衮亲手斩杀了一名临阵脱逃的汗八旗的军士,也对着他石廷柱说出了无情的话语,可惜石廷柱只有听着的份。
石廷柱当然不会知道,驻守塔山城池的就是从湖广调遣来的军队,而且是最为骁勇的陕西卫所的军士,他们负责固守塔山城池,护卫大军的粮草,任务特别的艰巨。
可惜消息无法传递出去。杏山方向的驻军,被阿巴泰率领的八旗军封堵在城池之内,同样是动弹不得,城内也有军士冒险出去给洪承畴禀报消息,可惜没有一个人冲出去,最终都是惨死在八旗军的阵营之中。
石廷柱麾下的汗八旗军士。能够奋力冲杀的只有一万多人了,惨重的伤亡,让军士的士气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如此情况之下,一天之内拿下塔山城池,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军令如山倒,石廷柱没有辩驳的机会,只能够执行,明日他要亲自参与攻城的战斗。与其被多尔衮处死,还不如在战斗之中阵亡。
看着石廷柱离去,多尔衮眼睛里面闪过一丝的寒芒。
固守塔山城池明军的强悍,同样出乎了多尔衮的预料,塔山城池不大,这也让明军能够坚固到城墙的所有地方,四天时间以来,石廷柱穷尽了所有的办法进攻。可每次的进攻都被打退了,塔山城池外面。堆满了八旗军军士的尸首。
有些尸首甚至来不及掩埋,依旧暴露在野外。
四天的战斗结束,多尔衮发现明军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当然汗八旗正白旗的军士,同样也成为了强弩之末,应该说这个时候是攻破塔山城池的最好时机了。
多尔衮手里还有王牌。那就是满八旗正白旗一万的将士。
连续四天的战斗过去,这些正白旗的军士,早就忍不住了,尽管他们看不起汗八旗,更是看不起汉人。不过看着人家在前面拼命的厮杀,自己游手好闲,这样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更加难以忍受的是,汗八旗的伤亡太过于惨重了,每天掩埋大量的尸首,都是在这些满八旗军士的面前。
多尔衮要求石廷柱翌日拿下塔山城池,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等到汗八旗败阵下来的时候,满八旗的冲锋,就能够一鼓作气拿下塔山城池了。
从锦州城外离开已经半个月的时间了,多尔衮一直没有给皇太极禀报情况,没有拿下塔山城池,他什么都不会说。
不能够继续拖下去了,多尔衮明白,拖得时间越长,八旗军面临的危险也就越大,多铎和阿巴泰率领的八旗军,粮草同样不是特别的充裕,不可能坚持很长的时间,若是不能够快速的拿下塔山城池,恐怕他们也要被迫撤离了。
手持单筒望远镜,多尔衮看着前方的塔山城池,足足一刻钟的时间。
放下单筒望远镜之后,多尔衮对着身边的梅勒章京开口了。
“明日石廷柱停止进攻的时候,你率领所有的兄弟冲锋,必须拿下塔山城池。”
身边的梅勒章京愣了一下。
“旗主,难道汗八旗不能够攻克塔山城池吗。”
“石廷柱尽力了,汗八旗已经最大限度消耗了明军的体力,守卫城池的明军成为了强弩之末,明日我之所以要求石廷柱继续进攻,不过是让明军更加的疲惫,到时候兄弟们就能够一举拿下塔山城池了。”
说到这里,多尔衮转身看着梅勒章京。
“明日必须拿下塔山,不管遭受多大的损失,兄弟们坚持不住了,我就上。”
梅勒章京连忙行礼。
“旗主放心,末将一定攻克塔山城池。”
惨烈的进攻卯时就开始了。
两轮的冲锋之后,汗八旗留下了近一千具的尸体,还是退下来了。
石廷柱的眼睛发红,他牢记多尔衮的话语,今日要是不能够攻克塔山,他也不要想着活命了,眼看着时间已经过了午时,最多还能够进行两轮的进攻,时间来不及了。
拿过身边的盾牌,石廷柱对着身边的传令兵开口了。
“命令所有军士,凡是能够站起来的,跟着我冲锋,我们必须要攻克塔山。”
传令兵看了一眼石廷柱,什么都没有说,迅速上马去传达命令了。
很快,诸多的军官集中到了石廷柱的身边。
石廷柱看了看众人,再次冷冷的开口。
“你们跟着我冲锋,有后退着杀无赦。。。”
第三轮的冲锋开始了,这也是五天时间以来最为猛烈的一次冲锋。
黑压压的军士朝着城墙而来。
驻守塔山的军士已经到了极限,连续五天的战斗,他们的伤亡同样是惨重的。要不是洪承畴调遣的五千军士增援,让驻守塔山的军士达到一万五千人,他们是不可能支撑这么长时间的,可恨的八旗军,部分昼夜的展开进攻,白天里是冲锋。夜间是不停的骚扰,让城内的军士无法安心的歇息。
浓厚的血腥气息在城墙下面蔓延。
无数的云梯被堆砌起来,又被城墙上面的军士推翻,控制呼啸着的弓箭成为了梦寐,随时都会钻进某个军士的身体之内,进攻的汗八旗军士如同蚂蚁一样,源源不断的往云梯上面攀爬,一些试图推开云梯的军士,被弓箭射中。惨叫着跌落城墙,更多的军士冲上来,一次次的推翻云梯。
时间到了这个时候,仿佛是凝固了。
城墙上下的军士,仿佛都疯了,他们不管不顾自身的死活,将对手视作了恶魔,最终的目的就是杀死对手。或者是被对手杀死。
。。。
多尔衮手持单筒望远镜,看着城墙周边的厮杀。梅勒章京站在他的身边,不远处一万满八旗的军士已经做好了准备。
放下单筒望远镜之后,多尔衮对着身边的梅勒章京开口了。
“没有想到石廷柱亲自冲杀了,这是条汉子,可不能够损失了,看来我昨日说的话语。还是重了一些,这石廷柱要是阵亡了,皇上阿哥肯定会责备我的。”
梅勒章京点点头,没有开口,连续五天的战斗他全部都看见了。汗八旗军士的勇猛,留给了他深刻的印象,此刻他内心对石廷柱是赞赏的,也不愿意石廷柱阵亡。
“一刻钟之后,你率领一万兄弟发起冲锋,你要记住,冲锋一定要猛,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厮杀,要在守卫城池的明军尚未明白过来的时候攻上城墙。”
“昨日我给石廷柱说的话语,想必你也听见了,我不要什么伤亡的数字,我不想听到任何的困难,我要的是塔山城池,要的是城内的粮食,汗八旗的军士连续进攻了五天的时间,他们的伤亡接近一半了,能够坚持到现在,很不简单了,我不希望看见满八旗的军士输给汗八旗的军士。”
梅勒章京听到这些话,准备开口表态的时候,多尔衮挥挥手。
“满人之中的勇士不说大话,这些天我一直没有给皇上阿哥禀报任何的消息,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拿下塔山城池,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若是你们也不能够攻下塔山城池,那我也要提着脑袋去见皇上阿哥了。”
被憋了好久的梅勒章京终于开口了。
“旗主,末将一定拿下塔山。”
一支响箭射中了石廷柱的右臂,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身边的亲兵迅速围过来,被石廷柱怒斥,要求所有人继续进攻,其实这个时候,石廷柱的内心已经有些悲凉,他明显感觉到了,麾下的兄弟们士气低落到极点了,只是凭着本能在往前冲,如此的状态是不可能攻陷塔山城池的。
可石廷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身后隆隆的马蹄声响起来。
石廷柱扭头,发现满八旗的军士铺天盖地的冲过来了。
刹那间,石廷柱明白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多尔衮计划好的,让汗八旗拖垮驻守的明军,满八旗则是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发起进攻,一举拿下塔山。
石廷柱眼角渗出了泪花,这是他经历的最为残酷的一战,不过没有丝毫的喜悦。
驻守城池的军士被漫天的箭雨压制了。
一些汗八旗的军士顺着云梯攀爬到城墙上面,与驻守的军士展开了厮杀,接着,满八旗的军士也上了城墙,与明军展开了厮杀。
缺口瞬间被撕开了。
。。。
第七百六十章天崩地裂
洪承畴终于下定决心,两日之后展开总决战。
七万大军驻扎在乳山岗已经接近二十天的时间,粮草消耗了大半,剩余的粮草还能够维持十日左右,大军之中的恐金症也慢慢消退,是总攻的时候了。这期间,洪承畴也有过偶尔的动摇,主要思考的是战斗厮杀失败了该怎么办。
天快要黑的时候,斥候脸色苍白的前来禀报情报了。
中军帐外面瞬间戒严,没有许可任何人都不得靠近,斥候在中军帐很长的时间。
洪承畴整个人都懵了,明显是不知所措了,斥候带来的情报,让他感觉到天崩地裂,塔山城池的失守,意味着大军的粮草失去了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意味着什么,洪承畴是非常清楚的。
事到如今,洪承畴必须要封锁消息,不能够让其他人知道,特别是麾下的那些总兵,好在大军尚有十日的粮草可以维持,想必与八旗军展开决战厮杀还是没有问题的,摆在眼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败八旗军,如此才能够彻底解决粮草被劫的问题。
可惜洪承畴的苦心无法实现。
翌日,天亮之后,洪承畴惊恐的发现,大量的军士从塔山和杏山的方向逃来,这些军士带来的就是塔山城池和杏山城池失陷的消息。
塔山失陷、粮食被劫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军。
洪承畴已经无法保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