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个建议不错,用一万将士来进攻城池,能够确保获取胜利。”

明白了调整部署的原因,刘泽清心情舒畅,他作战的任务不会有什么改变,福建卫所军队的战斗力不强,接下来他面对的主要还是遣散和安置卫所军士的事宜,至于说作战,不会有太多的机会。

当然刘泽清也有相对应的安排,那就是加快作战的行动,大军一旦攻破了福州府城,则要迅速的抽调精锐转战泉州府,防止郑芝龙反扑,调动泉州的军队大规模的进攻晋江。

寅时,郑锦宏出发的时间到了。

刘泽清和丁宝坤给郑锦宏行军礼。

“大帅,祝您马到成功。”

第八百一十三章自负的本钱

郑芝龙自视甚高,虽然崇祯元年就投降了大明朝廷,不过他一直都没有离开过福建,其大本营和基地全部都在福建,期间被敕封为都督同知的时候,曾经到过京城,也不愿意结交什么朝廷的官员,这一切都是因为郑芝龙有着非同一般的实力。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经历颇为曲折,长时间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内心早就有了不一般的价值观,不要说大明朝廷的内阁,就算是皇上,在郑芝龙的内心也没有太多的地位,一直以来,郑芝龙都是将自身和家人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之上的。

与福建诸多的官员接触之后,郑芝龙对读书人的看法也有些不屑,看看那些死命效忠皇上和朝廷的官员,竟然连家人朋友都不顾及了,还有什么意思。

因为自身的实力雄厚,家财万贯,郑芝龙一般不大关心外界的情况,特别是在北方陷入到大乱的情形之中后,郑芝龙更是加紧扩充自身的力量,在他看来,不管谁当皇帝,他都要拥有足够的力量,如此不仅能够自保,还能够让新上任的皇帝不敢小视。

接到了湘王、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的来信之后,郑芝龙有些好奇,他对郑家军的情况略有耳闻,毕竟朝廷的邸报之中多次提到郑家军,甚至直接点明了郑家军的强悍,不过郑芝龙的看法与其他的官员不一样,他曾经和朝廷大军多年作战,深知朝廷之中的某些官员,最擅长的就是夸大作战的成绩,郑家军才成立多长的时间,怎么可能取得那么多胜利。或许这里面就有夸大的成分。

郑芝龙有值得自负的地方,当年做海盗的时候,打的朝廷军队根本不敢出海,完全掌控了海上的贸易,归顺朝廷之后,马上收拾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要知道东印度公司的力量也不一般,让朝廷无可奈何,甚至与其私下里讲和。

最令郑芝龙得意的还是打败了刘香,刘香曾经与郑芝龙称兄道弟,同样是海上力量强悍的海盗,郑芝龙归顺了朝廷,刘香不服气,将其势力拉到广东,继续从事海盗的勾当。搅得朝廷不得安宁,郑芝龙临危受命,剿灭刘香,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彻底摧毁了刘香的力量,迫使刘香引火**。

要说郑芝龙不管是做海盗的时候,还是归顺朝廷之后,所有的战斗都是大获全胜的。甚至在刘香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联合起来的时候,也打败了对手。

所以郑芝龙对郑勋睿的来信丝毫不在乎。甚至没有放在心上。

郑芝龙身边亦有谋士,但他甚至没有将郑勋睿的来信给谋士看一看。

郑芝龙身边的谋士,说起来就是装扮门面所用的,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郑芝龙真正最为信任的人只有家人,包括他的弟弟

郑芝龙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派遣人员去了解郑家军的情况。也没有特别关注郑家军的动静,这得源于他的自负,这种自负在很多时间帮助过其作战取得胜利,让其能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果断做出决定,多年过去。依靠这种自负,郑芝龙获取到了巨大的利益,可惜这一次的自负,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是郑芝龙万万想不到的。

郑芝龙平常都是驻扎在泉州,或者是永宁卫和镇海卫等地方的,他一般不会到福州去,骨子里面,郑芝龙根本不放心他人,多年的海盗生涯,已经让他养成了怀疑的习惯,除开面对家人的时候,他才能够完全的放松,其余时候都是充满警惕的。

郑芝龙最为信任的人,几乎都是家人,他在家中是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二弟郑芝虎最受郑芝龙信任,可惜在崇祯八年剿灭刘香的时候战死,当时得到消息的郑芝龙昏厥了过去,自认为失去了最为有力的助手,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郑家的损失。

三弟郑鸿逵崇祯十三年考中了武举人,留在了京城出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郑鸿逵有能力,能文能武,郑芝龙有什么事情都会征询其意见。

四弟郑芝豹,国子监太学生,同样有学识,指挥作战方面也有一套,且一直都在郑芝龙的身边,最得郑芝龙信任,重大的事情郑芝龙都与其商议。

郑芝龙有七个儿子,大儿子郑森,崇祯十一年考中秀才,颇有学识,且对指挥作战很有兴趣,最为郑芝龙看重,被视为家族的接班人,郑森已经二十岁,平日里也颇有决断,郑芝龙很多事情都与其商议,且听从其提出的意见建议。

次子田川七左卫门,三子郑渡,四子郑恩,五子郑荫,六子郑袭,七子郑世默,年纪都不是很大,次子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长大,后来才跟随来到福建,其余几个儿子基本都是在福建。

有了家人的支持,郑芝龙对外界就只有那么在乎了,尽管他的麾下有不少的谋士,可这些谋士根本不能够进言,所有重大的决定,郑芝龙都是与家人商议,从来不要谋士参与。

奇怪的是,郑勋睿写来的信函,郑芝龙自始至终都是保密,没有提及,其实三弟郑鸿逵也从京城写来了信函,提醒郑芝龙注意郑家军,毕竟郑家军的强悍,郑鸿逵还是知道一些的,虽说崇祯十三年才到京城去,可听到的太多了。

郑芝龙力量的强悍,还在于其用雄厚的财力组建了二十余万的大军,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水师,尽管郑芝龙的家乡在南安县,不过其将府邸建在了晋江的安海镇,这里紧靠着大海,是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经过这么多年的打造,安海镇已经固若金汤,让郑芝龙自豪和放心。

郑芝龙归顺大明朝廷的恩人是熊文灿,崇祯元年的时候,熊文灿是福建巡抚,采取了招安的方式让郑芝龙归顺了朝廷,这也是熊文灿最大的功劳之一,以至于后来得到朝廷的注意,出任了五省总督。

熊文灿已经归顺郑勋睿,目前出任南京户部左侍郎,协助徐望华做事情。

其实郑芝龙只要稍微清醒一些,注意一下周遭的局势,不显得那么的自负,是肯定能够注意到郑勋睿和郑家军的,也能够感受到南京的情形不一样。

郑芝龙的确是富可敌国,但这种富裕没有表现在老百姓的身上,福建的老百姓还是比较贫困的,这也难怪,海上贸易被郑芝龙完全掌控,就算是福建的老百姓想着从海上贸易之中的到好处,也要给郑芝龙缴纳不菲的钱财,除非是那些大商贾,寻常的百姓根本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好处。

郑芝龙信奉的都是实用主义的理念,他也会关心晋江的百姓,时常给与周围百姓很多的好处,但他不会关心整个福建的百姓,在他看来,晋江、南安以及安海镇才是他需要关注的地方,至于福建的其他地方,那是巡抚衙门以及三司的事情,与他没有丝毫的关系。

也正是因为之中理念,尽管说郑芝龙在福建的名气很大,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但其力量没有渗透到福建全省,仅仅是在泉州所属的晋江和南安等地,换句话说,福建省内发生了什么事情,郑芝龙不一定在第一时间之内知晓。

这是郑芝龙的悲哀,也是郑芝龙的必然,郑芝龙海盗出身,既然信奉了实用主义,则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对自身没有丝毫利益的事情就不会做。

郑芝龙也有聪明的地方,那就是耗费钱财打通京城的关系,看不看得起京城里面的官员是一回事情,但是不是打通关系是另外的一回事情,郑芝龙的实用主义,自然要想到家人,想到家族的壮大,三弟郑鸿逵以武举人的身份出任锦衣卫都指挥使,这里面就有郑芝龙的功劳,至于说四弟郑芝豹,已经是国子监的太学生,要不是考虑到京城的局势太乱,郑芝龙也会给其在京城谋一个官职。

郑芝龙的希望还是寄托在几个儿子的身上,刚刚二十岁的大儿子郑森已经是秀才,接下来就要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到了那个时候,关系就很重要了,只要打通了京城里面的关系,郑森肯定有一个好的前途。

郑芝龙自身是海盗出身,他迫切的希望后代能够改变身份,以读书人的面目出现在朝廷之中,如此家族就能够长时间的维系和兴旺下去,哪怕他郑芝龙离去了。

从这个方面来看,郑芝龙非常的聪明,做什么事情都想的很远,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包括结交京城里面的诸多关系。

一般情况下,郑芝龙都是驻扎在泉州安海镇的,每月都会回到南安县去看看,除非有特殊的情况才会离开,或者到泉州府城去,或者到福州府城,再次就是郑芝龙时常到永宁卫、镇海卫和平海卫几个重要的卫所去看看,这些地方都是水师驻扎的地方。

在接到了郑勋睿的信函之后,郑芝龙忽然来了兴致,他要到福宁州的沿海去看看,在他看来,郑家军就算是真的准备进入到福建,也是从福宁州前来的。

郑芝龙想着去探一探虚实。

第八百一十四章必胜的信念

郑锦宏异常的小心,从平阳出发之后,他命令一万五千将士昼伏夜行,尽量减少白天行军的时间,特别是在进入到福建省内之后,行踪更是变得隐秘。

无数的斥候都派遣出去了,绝大部分斥候侦查的方向,就是晋江的安海镇以及南安县,其余地方的情报都是辅助了,这些情报对于郑锦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作战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

让郑锦宏异常吃惊的是,福建省内异常的平静,没有丝毫的异常,不管是福州还是泉州,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这让郑锦宏百思不得其解,按说少爷已经给郑芝龙写信了,收到信函的郑芝龙,不理睬少爷的信函,但也要做好一切准备的,迎接可能到来的突然情况,可斥候侦查到的情报,福州和泉州没有任何的异常。

苦苦思索之后,郑锦宏再次拿出了少爷写来的信函,这一次他看的特别认真。

终于,少爷信函之中一段郑锦宏不是特别理解的话语跃入眼帘,这段话说福建若是局势平静,没有丝毫的异常,那么郑锦宏就可以加快行军的速度,以最快的速度进攻晋江的安海镇,直接供给郑芝龙的府邸。

多年的征战厮杀,郑锦宏早就学会了分析,再说跟随在少爷的身边,他更是学到了不少的本事,稍稍分析过后,郑锦宏明白了,福建各地都很平静,那只能够说明一个问题,郑芝龙收到来信之后,丝毫不在意,也没有公开来信,故而福建各地都很平静。

郑锦宏很是恼火。居然有瞧不起少爷的人,看样子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你郑芝龙以为做海盗的时候厉害,让朝廷大军无可奈何,归顺朝廷之后称霸福建和海上,就自认为了不起了。你真正的是井底之蛙,到时候你领教了郑家军的厉害,怕是哭都哭不出来。

打灭郑芝龙嚣张气焰的最好办法,就是攻下安海镇郑芝龙的府邸,生擒郑芝龙的家人,当然郑芝龙若是在家中,那最好不过了。

坚定了判断之后,郑锦宏迅速下达了命令,一万五千大军昼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行军,大军取道建宁府和延平府,直插泉州府,绕开福宁州和福州府,毕竟郑芝龙水师的力量很是强大,大军快速行军最好是避开大海。

同时郑锦宏给刘泽清和丁宝坤也下达了命令,要求刘泽清取道福宁州的时候,务必远离大海。免得过早的暴露了行踪,最好是从福安的方向进入福州府。丁宝坤率领的水师,则要时刻警惕,一旦发现了郑芝龙的水师,要么就是彻底的歼灭,要么就是避免被对手发现。

南京兵部。

郑勋睿看完了郑锦宏的书信之后,将其递给了徐望华。让徐望华念出书信上面的内容。

郑锦宏在书信之中详细说明了如何变动的作战部署,以及接下来作战的打算等等,这都是按照郑勋睿的要求进行的变动。

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等人终于明白郑勋睿的意思了,这是他们万万都想不到的安排部署。不过众人也感觉到奇怪,要知道郑芝龙是都督同知、福建总兵,曾经更是海盗,经历过无数次的厮杀,时时刻刻都在刀口上添血,难道会在乎其府邸被攻击吗,再说郑芝龙的主要力量就是水师,只要其水师没有遭遇到重大的打击,那郑芝龙就有反弹的力量,真的到了那样的境地,浙江以及南直隶沿海的地方,都不是特别安宁了。

擒贼擒王的作战部署,当然是最好的,郑芝龙的老巢在晋江安海镇,郑家军若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安海镇,甚至能够生擒或者斩杀郑芝龙,那么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不过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生擒郑芝龙才是最佳的选择,要知道郑芝龙的水师有三千余艘战船,有近二十万的水师军士,如此强大的力量,唯有郑芝龙能够控制,一旦郑芝龙被斩杀了,这些人很有可能飘落到大海之上,继续去做海盗。

这样的作战任务,岂不是过于的艰难了,郑锦宏率领的一万五千郑家军的将士,需要攻破郑芝龙的老巢,需要生擒郑芝龙,还要生擒郑芝龙的家人。

听起来好像是说故事了。

徐望华读完了书信之后,周延儒看了看身边的杨廷枢等人之后,很快开口了。

“王爷,下官觉得如此的战术安排难度太大了,一方面需要攻下安海镇,一方面需要生擒郑芝龙,不管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沿海的大乱。”

周延儒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杨廷枢、甘学阔和文震亨等人也有这样的看法。

郑勋睿的眼神看向了户部左侍郎熊文灿。

熊文灿此刻也抬头看着郑勋睿。

众人的目光也集中到了熊文灿的身上,当初熊文灿还是福建巡抚的时候,力主朝廷招抚郑芝龙,而且也取得了成功,熊文灿对郑芝龙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熊文灿开口了。

“下官觉得王爷的安排非常的妥当,不管此番的战斗能不能生擒郑芝龙,只要攻下了安海镇,只要生擒了郑芝龙的家人,那么郑芝龙就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和机会。”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熊文灿。

“郑芝龙此人,海盗出身,强悍方面是毋庸多说的,下官接触郑芝龙的时间不少,这方面有着充分的感受,不过郑芝龙此人最大的缺点也就是在这个地方,那就是依托自身的强悍,对大局不在乎,忽略对整体局势的把握。”

“下官招降郑芝龙的时候,感受就非常的深刻,郑芝龙归顺朝廷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所要地盘,后来他看上了晋江的安海镇,在安海镇大兴土木,建造府邸,试图将安海镇打造成为郑家的天下。”

“这样的做法实属不应该,郑芝龙曾经是海盗,此举岂不是向朝廷表明,他不会完全依靠朝廷,也不可能完全忠心于朝廷,如此有着大忌的事情,郑芝龙做起来却没有丝毫的顾忌。”

“郑芝龙的家族观念是很强的,下官记得很清楚,刚刚归顺朝廷,郑芝龙立刻将所有的家人都安顿回了南安县的老家,后来在修建了安海镇的府邸之后,再次将所有的家人接到了安海镇。”

“郑芝龙在福建做官,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回避的事宜,也不在乎皇上和朝廷对他的看法,这足以说明郑芝龙没有任何的远见,看见的只是眼前的利益。”

“郑芝龙对家人的维护,下官没有亲眼看见,不过在福建的时候,也听说了很多,其实在天启七年的时候,郑芝龙就准备归顺朝廷的,只是因为他的弟弟郑芝虎和郑芝豹认为朝廷没有诚意,郑芝龙就果断的拒绝了,如此重大的事情,身为领头人物的郑芝龙,没有很好的决断,听从两个弟弟的建议,下官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下官说到的这些事情,基本勾勒出来了郑芝龙的形象,也就是说,北直隶甚至是京城遭遇到危险了,郑芝龙不一定会理睬,但若是家人遭遇到危险了,郑芝龙一定会高度的关注,甚至为此屈服也是很有可能的。”

。。。

熊文灿的分析,让众人明白了,原来郑勋睿正是抓住了郑勋睿此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出了专门的安排。

既然郑芝龙是如此的性格,那么通过直接进攻安海镇的方式,来迫使郑芝龙投降的举措,就是上策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稳定福建的局势,同时可以直接掌控福建、浙江以及广东等地的海上贸易。

熊文灿说完之后,郑勋睿开口了。

“诸位都明白了为什么如此安排,不过安排部署如何的正确都不是最为关键的,不折不扣的完成作战部署,不出现任何的意外才是最为主要的,郑芝龙接到了我写的信函,却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福建省各地也没有反应,这足以证明了郑芝龙的自负,福建靠着大海,却远离京城和南京,郑芝龙的视野有限,不知道北方和南方发生的那么多的大事情,如此的大局观,如此的气量,想要长期维系下去几乎不可能,就算是郑家军不发动进攻,遇见其他的力量,郑芝龙同样无法维持。”

“郑家军进入福建作战,不能够旷日持久,更不能够让整个的福建都乱起来,那样我们难以承受后果,没有进攻福建的时候,郑芝龙只是我们的威胁,若是进攻福建不能够速战速决,那么郑芝龙就真正成为了我们的对手和敌人,而且是难缠的对手。”

“郑锦宏指挥了无数次的战斗,有能力指挥好这关键的一战,我所担心的是郑芝龙麾下的水师,一旦郑芝龙决定投降,那么他麾下的水师是不是完全服从命令,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刘香,这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实话实说,在海上作战能力方面,郑家军参将丁宝坤是比不上郑芝龙的,且我郑家军之中,还没有杰出的海上作战的指挥官。”

郑勋睿的话语,让所有人都沉默了,不要说郑家军,就连整个的大明,几乎都没有什么出色的海上作战的指挥官,最为厉害的郑芝龙,是海盗出身。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众人都是明白的。

第八百一十五章自负的代价(1)

行军的顺利超乎了郑锦宏的想象。

大军在官道上一路疾驰,尽管说声势骇人,尽管说引发了不小的动静,尽管说官道上的百姓和商贾感觉到吃惊,但官府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像这件事情压根就没有出现一般,且官道上的百姓看见郑家军的红色的军服,除开纷纷躲避,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表现了。

大军进入到泉州之后,更加奇特的景象出现了,官道上的商贾和百姓看见急匆匆的大军之后,竟然没有任何的表现。

郑勋睿可不笨,他很快就想到了郑芝龙,要说和南方其他地方比较,福建军队的人数算不少的,除开卫所军队,还有近二十万的水师部队,这些人不可能完全封闭在营地里面,总是有出来露面的机会,或许百姓将郑家军当作了福建卫所的大军,也许是当作了郑芝龙所属的大军,管他,只要大军能够顺利的行军。

当然从这里面,郑锦宏也悟出了另外的一层含义,那就是郑芝龙虽然身为都督同知、福建总兵,却并没有彻底融入到福建官场之中,至少郑芝龙与福建官场有一定的距离,这才可能导致大军在官道上大摇大摆的行军,郑芝龙与各级官府都没有反应的现象。

郑芝龙的自负,在这个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郑锦宏真的是不明白,郑芝龙怎么说也是作战骁勇的,身经百战的,也算是大明出色的将领了,却出现了如此低级的错误,福建境内的各级官府对于如此庞大的军队都不是很在意。

仅仅两天多的时间,大军就进入到了泉州辖下的晋江,朝着目的地安海镇而去。

尽管行军的速度飞快。不过郑锦宏还是关注了沿途的情形,这成为了他的习惯,从这些观察之中,可以略微的体察到当地的民情。

福建各地的百姓,总体来说还是安逸的,福建的气候与北方的气候不一样。与南京也有所区别,气候暖和很多,沿途看到的大部分百姓,已经穿着短衫,不过富庶的程度与南京是无法比较的,沿路甚至能够看到面带彩色的百姓。

官道两边的村庄,不少的房屋都是吊脚楼的方式,这也源于福建特殊的气候,暖和的气候导致福建的昆虫数量繁多。包括诸多的毒蛇,这些昆虫夜晚异常的活跃,老百姓为了夜晚能够安然的入睡,只能够让房屋远离地面了。

大军进入到晋江之后,感觉就不一样了,晋江官道两边的不少村镇,修建的房屋比其他地方好很多,有些地方甚至能够看见较为豪华的宅院。

这也让郑锦宏开始警惕起来。原来以为晋江的安海镇才是郑芝龙的势力范围,现在看来。郑芝龙对晋江其他地方也是比较关照的,至少这里不少的百姓跟随郑芝龙都得到了好处,这说明郑芝龙在整个的晋江也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郑锦宏的这个怀疑,不久之后就得到了证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