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君恩,请坐吧,这位是郑家军副总兵洪欣瑜,除此没有其他人,我们好好聊聊。”

“恭敬不如从命,湘王殿下盛情,在下领教了,拜见洪副总兵。”

顾君恩没有客气,对着洪欣瑜抱拳行礼之后,在下首坐下了。

郑勋睿的身后站着洪欣瑜,除此之外,的确没有其他人。

“顾君恩,我想你恐怕有些迷惑,李自成是如此的骁勇,十多年的时间,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最终都挺过去了,可是进入京城之后,会遭受闪电般的失败,这一切好像有些说不通啊,能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顾君恩愣了一下,看着郑勋睿,脸色渐渐变得苍白起来。

他是第一次见到郑勋睿,进屋的时候就感受到不一般的气息,郑勋睿看上去非常的平和,但是平和之中透露出来威严和睿智,郑勋睿的脸上带着笑容,可是一双眼睛能够看透人心。

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帝王之相,顾君恩在李自成身边多年,从未感受到这样的气息。

“在下的确没有想到,一切都太快了,正如义军进入京城的时候,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思考,或许闯王没有帝王之资,不应该进入京城吧。”

郑勋睿微笑摇头。

“这个解释,太过于牵强,十四年之前,李自成开始造反的时候,有谁能够想到他能够占领大明京城,能够逼迫崇祯皇帝自缢身亡,能够进入到紫禁城,那个时候若是有人说出来这等的预言,岂不是被认为是疯子。”

顾君恩看了看郑勋睿,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站起身,对着郑勋睿行礼。

“在下想不明白其中原因,恳请殿下解惑。”

郑勋睿抬手,示意顾君恩坐下。

“这世上,人人都想着当皇帝,为什么,因为皇帝掌控天下,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是因为这些光环,让无数人为了皇位疯狂,亲骨肉可以残杀,父子可以反目,伦理可以不顾,几千年的历史,道尽其中的心酸和龌龊。。。”

顾君恩听的特别认真,生怕错过一个字。

“李自成此人,造反能够有着如今的声势,的确算是英雄,历史不会忘记他,可他也就是草莽英雄,很多道理都不明白,马上可以获取天下,马上岂能治理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很多人朗朗上口,可惜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能够有几个人,自缢身亡的崇祯皇帝,同样不明白其中道理。”

“登上九五之尊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不是享受,不是权势,不是威严,更不是富有四海,而是责任,比天高比海深的责任。”

“给你举一个例子吧,山涧的小溪你见到很多了,小溪水清澈明亮,凡是山中路过之人,或者狩猎之人,都取小溪水饮用,其水质甘冽醇香,令人不能够忘记。”

“山中有很多杂物,时常埋汰小溪水,不过这些杂物,总是能被摒弃,所谓流水不腐。”

“这小溪就好比是君王,这些杂物就好比是君王遭遇的诸多困难挫折,只要正本清源,杂质总是能够被去除掉的。”

“可有一件事情很可怕,若是这小溪水本身就带有毒性,试想流过山涧,会是什么结果,君王自身若是没有高尚的情操,不能够想着天下苍生,时刻都是顾及自身的享受,或者是牢牢守住权力,肆意妄为,那将是什么样的局面。”

“大山摒弃有毒的溪水,百姓推翻荒淫的君王,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崇祯皇帝勤勤恳恳,克己奉公,按说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可惜他接收的是一个乱的不能够再乱的天下,他志大才疏,根本无力去治理,他玩弄权术,反复无常,让臣下心寒,如此情况,怎么可能不灭亡,可惜啊,做一个平常人多好。”

“李自成进入京城,以为一切都安定了,以为可以安稳的当皇帝了,他忘记了当初为什么造反,他忘记了是谁支撑他进入京城,他忘记了自身的责任,进入皇宫,就要享受胜利成果了,就要为所欲为了,岂不知北直隶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岂不知百姓还在痛苦之中煎熬,可惜李自成看不见这些,他完全抛弃了当初的信仰,殊不知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情。”

“郑家军不进入京城,八旗军也要进入京城,李自成没有资格坐天下。。。”

顾君恩的心不断的下沉,他心中的所有疑惑都解开了,郑勋睿的话语就是醍醐灌顶。

郑勋睿说完之后,顾君恩慢慢站起来了。

他跪在了郑勋睿的面前,这么多年过去,就算是面对已经进入皇宫的李自成,他也从来没有跪下。

“殿下金玉良言,在下领教了,朝闻道夕可死矣,闯王不可能明白这些道理,这天下唯有殿下能够治理,在下一辈子都在追寻这些道理,可总是不能够彻底明白,今日满足了,殿下一定是万世敬仰之君主,这天下若是早由殿下治理,百姓怎么会受这么多苦。。。”

郑勋睿看着顾君恩,没有开口说话,他绝无招纳顾君恩的意思,也知道顾君恩不会背叛李自成,正是在顾君恩这样的人面前,他才有可能说出来这些话语。

这些话,看起来或许是大话空话,但这是郑勋睿内心真实的想法,他的确没有打算享受,至少在天下太平以前,没有享受的打算。

翌日,军士前来禀报,顾君恩自缢身亡,什么都没有留下。

郑勋睿听到禀报之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下令厚葬顾君恩。

第八百七十一章归宿(1)

四月二十三日,洪欣涛率领的中军抵达通州。

郑勋睿的命令迅即下达,中军十万人全部都在通州、营州等地部署,务必歼灭李自成及其麾下大军,杨廷枢、文震亨、熊文灿和杨一鹏等人迅速赶赴京城。

申时,满脸倦容、精神气十足的杨廷枢等人,进入了京城。

文震亨兼任应天府衙,维持京城之稳定,郑家军一万将士,留下一千人驻守内城及皇宫,两千人驻守外城,其余七千人全部撤出京城,进驻京营原来的大营。

杨廷枢和杨一鹏稳定朝廷所有官吏,现阶段不考虑任何调整的事宜。

熊文灿跟随郑勋睿身边,继续征伐事宜。

命令下达之后,郑勋睿明说暂不讨论其他事宜,其实也就是提醒众人,暂时不提登基事宜,可郑勋睿的话语刚落,文震亨就提出来要求了,杨廷枢等人也符合。

无奈,郑勋睿下达了第一道手令。

南京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国子监等部门,全部搬迁至北京,南京六部等机构全部撤销,改南直隶为应天省,吴伟业出任巡抚,顾梦麟出任应天府知府。

五月底之前,搬迁全部完成,所有搬迁事宜,由周延儒负责,徐望华协助。

手令下达之后,郑勋睿终于说出来了朱慈烺等人的事宜,还有一个令他尴尬的事宜,那就是已经自缢身亡的朱由检下达的最后一道圣旨,迎娶朱徽娖。

文震亨等人看着郑勋睿,仿佛不认识一般。

郑勋睿刚刚说完,文震亨就开口了,朱慈烺等人此刻绝不能够现身,必须严加看管。

杨廷枢等人完全赞同。他们本来以为郑勋睿是准备斩草除根,谁知道郑勋睿是真的准备保护这些特殊的人,如此时刻有此等的想法,在文震亨等人看来,就是神经病了。

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杨廷枢暂时主持朝政大局,立刻下达了命令,南京六部等的搬迁,务必在五月中旬完成,不得延迟。

这个时候,郑勋睿已经离开京城,前往通州去了。

穿越之人的某些思想,现如今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的,骨子里面。郑勋睿根本就没有将朱慈烺等人看作是威胁,政权若是稳固,就算是朱由检活过来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进入通州城,郑勋睿第一个见到的是吴三桂。

说起来吴三桂算是幸运,离开山海关之后,凭借着对道路的熟悉,吴三桂率领麾下军士连夜开始了逃命,他逃跑的路线早就明确。取道昌黎、滦州直插芦台,经过北塘进入河间府。这一条线路李自成不可能安插重兵。

过了滦州之后,吴三桂回想起来郑勋睿的信函,郑家军三月中旬就抵达了山东德州,现在已经是四月中下旬,郑家军不可能总是留守在德州,再说皇上已经自缢身亡。这个消息传遍了南北各地,郑家军不可能按兵不动了,应该进入了北直隶。

想到这一点之后,吴三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进入顺天府之后。开始四处打探消息,不过结果让吴三桂颇为失望,北直隶各地都是人心惶惶,根本不可能知道什么准确的消息。

也不知道为什么,吴三桂突然决定到营州去看看,郑家军若是要进入京城,营州是必经之地,若是营州还是被大顺军占据,那么吴三桂毫不犹豫就要朝着河间府的方向撤离了。

长时间的奔袭逃命,吴三桂麾下军士走散了不少,不过他最为看重的关宁铁骑还是一直都在身边的,一片石之战,吴三桂败给了大顺军的人海战术,可是从骁勇程度来说,关宁铁骑还是数一数二的。

吴三桂这一个试探性的决定,让他少走了很多的冤枉路,营州已经被郑家军占领,而且通州也被郑家军占领了,就在吴三桂率领将士朝着通州而去的时候,他听到了郑家军已经占领京城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吴三桂,满头的冷汗,他为自身的决定庆幸,当初若是真的投靠了八旗军,那就成为了郑勋睿的敌人,成为了郑家军的目标。

吴三桂刚刚抵达通州,郑勋睿也来到了通州。

在通州神武中卫的军营里面,见到郑勋睿进来之后,吴三桂扑通就跪下了。

他是大明朝廷正二品的武官,也是大明的武举人,见到郑勋睿之后,完全不需要下跪的,不过聪明的吴三桂,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给郑勋睿跪下了,放眼天下,皇上不是郑勋睿就是没有第二人了,见到了马上就要登基的皇上,不跪下才是傻子。

郑勋睿同样感慨,感慨吴三桂的聪明,尽管历史上的吴三桂,有着太差的名声。

历史既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就会跟着改变,这里面也就包括吴三桂。

郑勋睿没有耽误时间,部署马上开始,包括吴三桂也参加了。

郑锦宏、杨贺、王小二、黄得功以及吴三桂等人,参加了这次的商议。

地图挂在墙上,李自成逃离的路线有三条,其一是经过遵化、平谷、顺义的方向,绕过京城,从保安州进入山西,其二是经过玉田、香河、通州方向,回到京城,其三是通过梁城所、武清和涿州方向,直插保定府进入山西。

徐佛家认真介绍了三条线路各自具有的优劣条件,杨爱珍依旧在一边纪录。

李自成究竟会走哪条线路,关系到郑家军的部署,更是关系到郑家军是不是能够彻底剿灭大顺军。

讨论的气氛有些凝重。

郑家军虽然有十二万大军进入了北直隶,而且占领了京城,可北直隶的局势依旧是一团糟,山海关已经被八旗军占领,北直隶境内有大顺军、八旗军和郑家军三路大军,彻底剿灭大顺军和八旗军,是郑家军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否则天下就不能够安稳下来。

包括郑锦宏都不敢肯定李自成会从哪条线路撤离,毕竟郑家军进入北直隶的消息,怕是已经传开了,而且此时此刻,李自成麾下的大顺军,已经进入了顺天府。

时间非常紧迫,必须要做出决定了。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郑勋睿的身上。

郑勋睿也在思考,从京城出发的时候,他心里就有了定论。

“郑家军部署在通州和香河之间,在这里阻击李自成和大顺军。”

郑勋睿的决定,表明李自成还是会选择回到京城。

“李自成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就算是在一片石和山海关战败,麾下依旧会有三十万左右的军士,如此庞大的军队,粮草不是小事情,其余的两条路线,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惜李自成无法支撑,若是选择这两条路线,怕是不要多长的时间,李自成麾下的大顺军就会彻底乱了,到了那个时候,李自成就彻底陷入到绝境之中。”

“选择回到京城这条线路,一来是最近的线路,二来李自成不会相信郑家军彻底掌控了京城,他还想着拼一拼,京城里面李自成还是几千万两的白银,他舍不得啊。”

说到这里,众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郑勋睿做出的判断,他们绝不会怀疑。

还有一个理由,郑勋睿没有说出来,李自成拼死也想回到京城,因为其心中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那就是登基做皇帝,这样的事情,只有在京城做是最好的,为了这个目的,李自成甘愿冒险。

按照郑勋睿做出的判断,郑锦宏等人马上开始了部署,通州留下一万郑家军将士,其余大军全部前往距离通州十五里地的赵村,炮兵营将悉数部署在这里。

时间已经非常紧张,部署必须连夜展开,特别是炮兵营的部署,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还要选择最好的方位,这件事情斥候营可以完成,但数百门火炮需要运送过去。

郑锦宏等人开始部署的时候,郑勋睿反而轻松一些了,他开始在通州城内闲逛,尽管天色已晚,徐佛家和杨爱珍自然是陪在身边的,当然他们的四周是洪欣瑜率领的亲兵营。

郑锦宏早就吩咐了,洪欣瑜以及亲兵营的军士,要贴身护卫,不准出丝毫的问题,不仅仅是郑锦宏如此的安排,离开京城的时候,文震亨和杨廷枢等人也是一再的交待,要绝对保护郑勋睿的安全。

表面上看,郑勋睿是在闲逛,其实不然,徐佛家一直都在禀报这些天调查署获取到的情报,这些情报也包括山西与河南等地的情况,甚至包括沈阳和草原的情况,郑勋睿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北直隶,这些地方都是他下一步需要规划或者是征伐的地方。

徐佛家禀报情况的时候,郑勋睿一直都在慢慢的走路,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说话。

徐佛家和杨爱珍,一左一右跟随郑勋睿,两人在调查署多年,早不是以前的小女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眼界也不一样了,她们知道郑勋睿正在思考,这个时候绝不能够打扰。

大半个时辰之后,郑勋睿回到了屋里。

徐佛家等人在桌上铺好了地图,郑勋睿看着地图,又开始打坐了,所有人都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屋子。

第八百七十二章归宿(2)

撤退途中,大军刚刚进入顺天府境内,李自成就知晓了郑家军进入北直隶、且迅速占领了京城的消息。

震惊不仅仅写在脸上,也在内心深处发酵,李自成的反应与顾君恩如出一辙,难道郑家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此前为什么没有丝毫的消息,要知道大顺军此刻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后方有八旗军正在追逐,前方又出现了郑家军,这都是大顺军的劲敌。

时间急促,不可能给与李自成太多的时间思考决断,大顺军接下来究竟该从什么方向撤离,这是李自成必须要立即做出的决定,按照理智的分析,大顺军应该绕开京城,迅速回到山西去,毕竟山西还是大顺军的地盘。

可是李自成不甘心,多年的征伐厮杀,让他养成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大顺军辛辛苦苦的攻占了京城,一不小心让郑家军捡了便宜,这绝不能忍受,再说他李自成进入京城,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马上就可以登基称帝了,如此的心愿不能够完成,岂不是无法挽回的遗憾,所以他必须要夺回京城。

李自成有自身的判断,郑家军在如此之快的时间之内攻占京城,必定是采取的快速突袭的战术,这就表明郑家军军士的人数不多,否则其行踪早就暴露了,既然郑家军兵力不多,大顺军就有着极大的希望夺回京城。

大队人马正在快速撤离,不可能停下来,等到大军快要接近香河的时候,李自成内心仅存的一丝忧虑也彻底没有了,他必须要赌博,也不可能回头了。

赵村距离通州城十五里地。一马平川,地方及其开阔。

在北直隶这样的开阔地带很好找寻,毕竟大部分地方都是平原。

既然李自成会率领大军往通州方向撤离,郑家军选择在这里决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李村距离通州城池不远。利于大军迅速部署,其开阔的地形保证了大队人马的厮杀,更加关键的是,火炮在这样的地方能够发挥出来最大的威力。

郑锦宏与杨贺等人刚刚将大军部署好,斥候就前来禀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已经朝着通州的方向而来,速度极快,军队人数大约在三十万以上。

郑锦宏与杨贺还来不及佩服郑勋睿的判断,就看见出现在中军帐的郑勋睿。

中军帐内的诸多将领悉数建议郑勋睿回到通州城去。毕竟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军士有三十万人左右,来势汹汹,战场上形势多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说不清楚。

郑勋睿没有离开中军帐,既然到赵村来了,他就不会离开。

近十万的郑家军将士,不要说面对的是三十万的大顺军,就算是面对百万大军。郑勋睿也有着足够的信心,他亲手创建起来的郑家军。基本告别了冷兵器作战的模式,朝着热兵器作战转变了,热兵器对冷兵器,巨大的优势不是众人能够明白的。

见到郑勋睿没有离开的意思,郑锦宏等人也不再继续啰嗦,他们知道郑勋睿的脾气。

郑锦宏简单的说了大战的部署。首先以火炮进攻大顺军,一百门红夷大炮和两百门弗朗机全部开火,轰炸持续半个时辰的时间左右,接着就是骑兵营出击,从左右两翼迂回。尽量包围大顺军,展开厮杀,最后是神机营的出击,从正面扑向大顺军。

部署简单明了,听一遍就能够牢牢的记住了。

郑勋睿点头,补充了一点意见,那就是骑兵营出击的时间必须要把握准确,火炮的强力轰炸,恐怕会让大顺军乱作一团,骑兵营的出击要果断迅速,在大顺军无所适从的时候,给与其毁灭性的打击,不在乎杀死多少人,而是要从气势上完全摧垮大顺军。

郑锦宏与杨贺留下来,其余人全部都去部署。

“杨贺,你率领五千人,不管战斗厮杀的情形如何,你的任务就是斩杀或者生擒李自成和刘宗敏,记住,决不能够让他们逃脱,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郑锦宏,此次的战斗还是由你指挥,我是来看热闹的,不会插言,此番战斗的重要,你们都清楚,打好了,我们就只剩下八旗军这个对手了。”

“李自成和大顺军的气数已尽,从我们占领京城的那一刻,他们的毁灭就已经注定了,你们去准备吧,我在这里等你们的好消息。”

吴三桂同样被任命为郑家军的参将,他麾下的关宁铁骑全部编入到郑家军之中,直接参与通州之战,应该说吴三桂对关宁铁骑还是感觉到骄傲的,不过来到通州之后,他的骄傲和自信硬生生的压倒肚子里面去了。

没有看见郑家军将士作战,可是将士身上表现出来的气势,让吴三桂当即明白,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其强大的自信和强悍的杀气,令任何人胆寒。

吴三桂更加明白的是,郑家军凭着两万前军,能够一路过关斩将,拿下武清、营州、通州乃至于京城,其战斗力的强悍无需多说。

不仅仅是吴三桂,他麾下的关宁铁骑军士都是有些傲气的,可编入到郑家军序列之后,全部都老实了,军人就是这样,见到比自身强悍的军队,除开佩服还有崇敬。

吴三桂麾下加入到郑家军的军士,全部由洪欣涛指挥,除开关宁铁骑相对成建制,其余的军士全部打散编入到郑家军大军之中。

关宁铁骑编入到骑兵营之中,其实也不可能成建制了,面对郑家军的骑兵营,首先一点就让吴三桂和诸多的军士汗颜,人家郑家军骑兵营的战马,基本都是阿拉伯马,高大魁梧,关宁铁骑的战马,绝大部分都是蒙古马,个头矮了一大截,速度上面更是差距太大。

可以想象,关宁铁骑若是遇见了郑家军的骑兵营,只有挨打的份。

郑家军骑兵营行动的整齐划一,更是让吴三桂和麾下军士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骑兵营集合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声响,看上去非常的安静,可蕴含的杀气让人透不过气来。

就算是最早的最为骁勇的关宁铁骑,也做不到这一点。

这让吴三桂彻底服气了,难怪郑家军让那么多人害怕。

感受不一般的还有黄得功和李定国等人。

两人都参与了战斗,而且都是前军两万人之中的一员,郑家军干净利落的拿下武清、营州和通州,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一天时间之内拿下京城,让他们觉得是奇迹发生。

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尽管进入到郑家军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耳闻目睹之下,郑家军的军纪军规在两人的身上产生了明显的效果,黄得功是参将,李定国是游击将军,两人都率领有郑家军将士,每一次厮杀的时候,两人都是冲锋在最前面的,不要说他们,有些时候,郑锦宏、杨贺、洪欣涛等总兵和副总兵都是冲锋在最前面的。

进入郑家军的时间不长,但两人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在战场上奋勇厮杀,毫不畏惧,他们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认为自己就是郑家军的一份子,必须要维护郑家军的荣誉,决不能够有抹黑郑家军的任何行为。

吴三桂、黄得功以及李定国,全部被编入到骑兵营,将在炮兵营轰炸之后,率先杀出去。

在紧张的准备过程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