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旗军全面退守沈阳之后,尽管城内外的人明显多起来了,但萧条的景象依旧是存在的,而且绝大部分人的精神看上去都不是很好,特别是那些满人。

头脑稍微清醒一些的人,都知道明军攻陷沈阳城池是迟早的事情,汉人遭遇满人这么多年的****,一旦明军攻陷了城池,城内的满人怎么可能有活路,人家明军岂不是要杀光城内的满人。

当然,追溯历史,大明王朝成立的时候,女真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当年努尔哈赤造反,就是因为父亲被明军冤杀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努尔哈赤怀恨在心,暗暗绸缪,一定要让女真强盛起来。

冤冤相报何时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都不能够免俗。

八旗军的驻扎,主要分布在沈阳的南北两边,东西方向的防御稍微弱一些。

满八旗之中最为骁勇的正白旗,驻扎在南面,固守南门,这也是沈阳最大的城门,最为主要的城门,镶白旗与镶红旗则是驻扎在北面,固守北门。

镶蓝旗驻扎沈阳的东面,固守东门,正红旗驻扎沈阳的西面,固守西门。

正黄旗驻扎在皇宫之外,固守内城,镶黄旗驻扎在外城,固守沈阳城池。

作为总指挥的多尔衮,将指挥部设在了自身的府邸里面,这方面他还是有着不俗的头脑,拒绝了将指挥部设在大政殿的建议,要知道大政殿是皇上处理政事的地方,他多尔衮若是堂而皇之的在大政殿处理所有事宜了,将皇上置于何地。

多尔衮的府邸已经成为整个沈阳的中枢,满人喜欢集聚财富且时时刻刻携带财富的这一点,反而帮助了多尔衮,沈阳集聚的粮草是足够的,在八旗军全部退守沈阳的时候,多尔衮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沈阳城内的粮草,至少可以维持一年时间左右。

当然这是多尔衮的算法,他仅仅是计算了沈阳城内人口每人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的粮草,而且他的目光盯住的是满人,一些汉人和朝鲜人未必计算在内。

必要的时候,多尔衮会将满人权贵所拥有的财富充公,若是大清国都不存在了,满人权贵不可能保住自身的财富。

为了能够保证指挥的畅通,多尔衮在征得皇上同意之后,下达了最为严格的命令,不管是大清国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或者是八旗军旗主,若是不遵从多尔衮下达的作战命令,或者是其他的命令,多尔衮有权处置任何人,也就是说,包括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多尔衮都是可以直接处置的。

这保证了多尔衮绝对的权力。

整个的沈阳城内,多尔衮唯一不会插手的地方就是皇宫之内,其实皇宫之内已经不需要多尔衮插手,皇太极诸多的嫔妃,除开少数一些坚强的,其余的都慌神了,顾及自身都难以做到了,哪里还会关心外面发生什么事情。

嫔妃之中最为清醒的是庄妃,也就是皇上的母亲,不过庄妃很聪明,从未过问多尔衮做出了什么决定,以及为什么做出这些决定,但是对多尔衮表示了绝对的支持。

皇上老练很多了,十二岁的年纪,能够坐得住,就算很不简单了。

满人权贵都明白,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多尔衮就是大清国实际的皇上了,要是多尔衮愿意,甚至可以废掉顺治皇帝,自己成为大清国的皇上,而且多尔衮这样做了,满人权贵也不会反对,相反很多的满人权贵都会表示支持。

绝对的权力,也意味着责任。

沈阳岌岌可危,大清国岌岌可危,所有人都看着多尔衮,看看多尔衮是不是能够力挽狂澜,是不是能够真正的挽救大清国。

绝大部分的满人相信多尔衮能够挽救大清国,就好比是他们相信大清国能够统领中原一样,好勇斗狠的性格,让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就算是撞上了南墙,他们也不会低头。

如此的情况之下,多尔衮的地位稳固了,甚至比当年的皇太极还要稳固,这让多尔衮能够集中精力,安排沈阳的防御部署事宜。

第九百九十八章沈阳之战(2)

瑞元五年五月初,沈阳外围的战斗打响。

满八旗控制的范围,为沈阳城外方圆五里地左右的范围,郑锦宏在四月份部署的时候,就曾经请示皇上,是不是在部署二十万大军的时候,顺带展开外围的战斗,不过皇上没有同意,皇上的意思很明确,满八旗控制沈阳外围的地方越大越好,如此就能够让满八旗兵力更加的分散,按照调查署搜集到的情报,满八旗总兵力不过八万多人,加上城内能够参与战斗厮杀的满人,总兵力也就是十万人左右,就算多尔衮仅仅在外围部署少量的兵力,驻守沈阳城外的八旗军总是需要粮草消耗的,这也是对整体兵力的分散。

整体部署完成之后,按照皇上确定的时间,郑锦宏决定展开城外战斗,这个时候皇上没有任何其他的意见了,仅仅要求郑锦宏按照战役部署展开厮杀。

外围的战斗持续的时间不长,也不是特别的激烈,八旗军似乎是有意避开大军的锋芒,往往在战斗厮杀持续不长的时间之内,就会整体朝着沈阳城池的方向撤离。

不过外围的战斗,彻底激发了诸多将士的怒气。

沈阳城外挖了不少的沟渠,这些沟渠不是很深,但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面阻止骑兵的冲锋,也让火炮不好部署,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双反是生死搏杀,战场上什么办法都是可以采用的,但将士们在一些沟渠之中,竟然发现了大量被草草掩埋的汉人尸首,有些尸首甚至直接就暴露在沟渠里面,来不及掩埋。

毫无疑问,八旗军是强迫汉人来开挖这些沟渠的。并且在沟渠开挖之后,压根没有想着让这些汉人活命,从这些汉人的尸首来看你,有的身上到处都是伤痕,明显是被活活打死的,有的骨瘦如柴。只剩下了一把骨头,明显是累饿致死的。

满人欺凌汉人,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无情到了这种地步,还是罕见的。

就连皇上听闻了郑锦宏的奏报,看到了部分被掩埋的尸首之后,都是好长时间说不出话。

于是,外围战斗进行到后期的时候,诸多的将士也开始变得狠毒起来。他们在与八旗军厮杀的过程之中,根本不要俘虏,只要是被包围的和来不及撤离到沈阳城内的八旗军军士,全部都是斩杀的,投降也没有作用。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天的时间,皇上开口了,要求诸多将士停止这种杀戮的行为,皇上的意思很明确。战场上作战的时候,可以迸发出来最为强悍的战斗力。不给八旗军任何的机会,可一旦对手放下武器投降了,就不能够继续杀戮了,满人的确是残忍,随意的杀戮手无寸铁的汉人,但朝廷大军不能够这样做。否则与毫无人性的某些满人就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尽管不少的将士内心感觉到憋屈,作战的时候总是有着熊熊的怒火,但他们是坚决执行命令的,只是那些被俘获的满八旗军士,待遇就不是很好了。收到打骂是很正常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形,皇上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或许满人的残暴,也激怒了皇上。

作战的过程之中,郑锦宏丝毫不着急,有些时候一天推进仅仅几百米的距离,而且所有的进攻都是白天展开的,夜晚绝不发动进攻。

这样的推进速度,让参与战斗厮杀的诸多将士着急,包括直接指挥战斗厮杀的各级军官,他们忍不住的时候,会请战,但这样的请战,往往遭遇到郑锦宏的训斥。

终于,五月份过去了,到了六月初的时候,沈阳外围全部被肃清。

二十万大军完成了对沈阳的合围。

皇上从辽阳赶到了沈阳城外临时搭建的中军帐。

郑锦宏详细禀报了四月和五月两个月的部署和战斗厮杀的情况。

皇上的脸色很是平静,一直都在静静听着郑锦宏的禀报,这段时间,调查署基本难以获取到沈阳城内的所有情报,自从大军开始在沈阳外围的部署,有关沈阳城内的情报来源就基本没有了,沈阳已经被八旗军彻底封锁,外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所以郑勋睿也需要从郑锦宏的汇报之中分析相关的情况。

郑锦宏禀报完毕,郑勋睿沉默了好一会。

二十万大军已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牢牢的围住了沈阳,不要说八旗军军士,就是一只小鸟都不要想着能够从沈阳飞走,时间到了六月,尽管沈阳的气候比较关内要凉爽很多,但也进入到了夏季,这个时候进攻,驻守沈阳的八旗军基本没有什么依仗了。

郑锦宏也有建议,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充足,围困沈阳一段时间,到九月份发动进攻,也是可以的,等待几个月的时间,八旗军消耗大量的粮草,恐怕更加难以维持。

跟随郑勋睿一起到来的有内阁次辅周延儒和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熊文灿等人。

郑勋睿没有马上做出决定,看向了身边的周延儒。

周延儒没有经过太多的思索就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不需要继续围困沈阳,从调查署获取的情报来看,沈阳的粮草储备是很多的,就算是围困到九月份,甚至更晚的时间,八旗军的粮草依旧是能够维持的,而且调查署也发现了,草原的科尔沁部落和外喀尔喀部落有异动,若是大军继续围困沈阳,草原的科尔沁部落和外喀尔喀部落前来驰援,会分散大军的精力。”

周延儒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马上展开总攻。

身为兵部尚书的熊文灿也跟着开口了。

“皇上,臣同意周大人的建议。”

郑勋睿微微点头。

郑锦宏的提议不是没有道理,沈阳城池异常的坚固,若是采取强攻的态势,大军的损失一定是很大的,继续围困沈阳城内的八旗军,让其军心更加的涣散,对于总攻来说是很有利的,毕竟八旗军被外围阵地全部失去,缩回到沈阳城内,已经成为惊弓之鸟。

周延儒和熊文灿认为马上展开总攻也是可行的,从满人对汉人的残暴程度,可以看出驻守沈阳的八旗军,是不会顾及城内百姓性命的,到了最后的时刻,八旗军甚至有可能主动屠城,清除城内的汉人以及朝鲜人,最大限度的减少粮草的消耗,让八旗军能够坚持更长时间。

四月到五月两个月的时间,从兵力的部署,一直到外围战斗的打响,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战斗厮杀应该说是到了最后的阶段,其实从正月开始,整体的战斗就开始了,近半年的时间过去,双反都是知根知底,朝廷大军要彻底剿灭八旗军,灭掉大清国,而八旗军则是拼命的垂死挣扎,想着能够护卫大清国。

从形势上面来看,朝廷大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郑勋睿终于开口了。

“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外围所有战斗全部都结束了,朕看六月份发起总攻是可行的,时间不需要继续的拖延。”

周围安静下来,进攻沈阳的时间确定下来。

“如何的进攻沈阳,朕看郑锦宏的意见是可行的,从南门展开主攻,以炮兵营的进攻为主,八旗军拓宽了护城河,构筑了高大的城墙,这些动作在朕看来都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攻城拔寨的战斗,形势早就出现了变化,不是以步卒的进攻为主了,朕看让火炮日夜不停的轰炸,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半个月不行一个月,一直将南门以及城墙完全的炸毁,炸的片瓦不留都是可以的,大军发起总攻的时间,就是南门以及城墙全部被炸毁的时间。”

“火炮能够炸毁的仅仅是护城河与城墙,但不要以为八旗军战斗力被削弱,垂死挣扎的八旗军,一定会拼死搏杀的,誓死都不会后退和投降的。”

“朕的想法是,既然展开了进攻,那就必须干净利落的彻底剿灭八旗军,彻底摧毁满人权贵集团。”

“朕需要强调一点,满人权贵的残暴,已经让诸多将士的内心有着很大的怒气,朕担心的是大军攻入沈阳之后,会因为忍不住内心的怒气,大开杀戒,甚至采取屠城的办法,此举是万万不能够出现的,诸多的将士需要克制内心的怒气。”

所有的部署都完成了。

郑勋睿留在了中军帐,不过他已经明确说了,整体的战斗由郑锦宏负责指挥,他不会插手干预,周延儒和熊文灿等人也留在了这里。

皇上在这里,对于诸多的将士是最大的鼓励。

郑锦宏开始调集炮兵营,将千门火炮全部都集中到南门一带,其余的东西北等方向,则是安排部署将士死守,不准任何的八旗军从这些方面撤离,大军则是从南门开始对沈阳城的总攻。

谁都可以预料到,战斗厮杀一旦开始,将是一场异常惨烈的厮杀,垂死挣扎的八旗军,是绝不会轻易认输的,他们会坚持到最后,而满腔怒火的诸多将士,也是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的一个八旗军。

第九百九十九章沈阳之战(3)

瑞元五年六月二十日,卯时。

对准沈阳南门和城墙的千门火炮开始了怒吼。

按照皇上的旨意,兵部调集了大量的炮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是一次意义完全不同的轰炸,不同于以往火炮轰炸之后的进攻,这一次火炮的轰炸,将彻底炸毁整个的南门和城墙,至于说要消耗多少的炮弹和银子,仅仅是户部的少数人关心。

驻守沈阳的八旗军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依靠的坚固的城墙,将在火炮的轰炸之下成为灰烬,就好比是元朝时期的上京,被忽必烈的铁蹄完全占领,元军挖地三尺,彻底毁掉了曾经的大金国的都城上京。

炮弹落在了城门前面,城墙之上,包括护城河的四周。

巨大的水柱和漫天的黄沙,让人看不清楚沈阳城墙究竟如何了,隆隆的炮声让人只能够捂上耳朵,城墙上面架设的弓弩以及旌旗,如同小孩子的玩具被随意的抛洒到半空之中。

没有谁见过如此猛烈的轰炸,也可以说朝廷大军对沈阳城墙和城池的轰炸,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红夷大炮的炮弹每一发价格为五两白银,弗朗机每一发炮弹的价格为四两五钱银子,此次的轰炸,消耗的炮弹超过十万发,消耗的白银更是数十万两。

除开大明王朝,没有谁能够承担如此巨大的消耗。

由此也可以看到皇上的决心,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沈阳城池,彻底剿灭大清国和八旗军。

沈阳城,皇宫,大政殿。

隆隆的炮声让大政殿都在颤抖。

多尔衮的脸上神色平静。顺治皇帝的脸色则有些发白,代善、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等人,则是低头不语,明军对沈阳城池的总攻已经开始,接下来残酷的厮杀即将开始。

大政殿出现这样的情形是有些奇怪的,按说明军开始了炮轰。代善等人应该是直接去指挥麾下的大军准备拼死抵抗的,不过满八旗的旗主全部都集中在大政殿。

真正指挥战斗厮杀的不是这些满人旗主,而是多尔衮麾下正白旗的诸多军官,这是多尔衮统一指挥的决定,代善、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等人也是同意的,毕竟这是一场关乎大清国生死存亡的战斗,若是还顾着各自的权力,想要完全掌控麾下的军士,一旦明军攻入到沈阳城内。那大家都没有了未来。

气氛一直都很沉闷,传令兵没有来禀报任何的消息,八旗军早就领教到明军火炮的犀利,当初皇太极都是想着能够得到明军的火炮,最终没有能够如愿。

不过多尔衮认为,明军火炮的确犀利,但决定战斗厮杀胜负的,还是要依靠军士的搏杀。一旦明军火炮停止轰炸,那么等待的就是明军的进攻。到时候八旗军军士与明军的厮杀,才是真正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

八旗军军士并未驻扎在城门附近,沈阳城池的城墙高大,还有宽达五十米的护城河,就算是明军开始冲锋,驻守城内的八旗军军士也是能够迅速冲上城墙厮杀的。

时间慢慢过去。从卯时到辰时,一直到午时。

炮声依旧隆隆。

传令兵到大政殿前来禀报了两次,第一次禀报明军的火炮很是犀利,城墙上面的弓弩等等,全部都被炸毁。第二次来禀报的时候,说是城墙遭遇到一定程度的毁坏。

传令兵禀报的时候,多尔衮的脸色一直都是沉静的。

天色慢慢黑下来了,明军并未发动进攻,可炮声还是没有消散,南门的城墙已经遭遇到严重的损毁。

到了这个时候,多尔衮的脸色终于变化了,他已经想到了明军会采取什么办法来进攻沈阳城池,那就是用火炮炸跨沈阳的城墙,明军将直接冲进沈阳城内厮杀。

多尔衮从未见过如此进攻的方式,应该说他对火炮的威力不是特别的在乎,在他看来,军士才是主要的,可明军犀利的火炮,已经给了他当头一棒。

多尔衮迅速下达了命令,八旗军北面、东面和西面,留下少量的军士驻守,其余的军士悉数集中到南门,守卫内城的正黄旗军士,仅仅保留一万人,其余的也全部集中到南门一带,准备抵御明军大规模的冲锋厮杀。

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火炮停止了轰炸。

沈阳城内总算是安静下来了,不过却完全陷入到人心惶惶的境况之中。

满人权贵早就接到了命令,那是多尔衮代表朝廷下达的命令,那就是将他们府邸或者家族之中能够参与厮杀的青壮年全部集中起来,编入到八旗军之中,参与到即将到来的厮杀,家族里面留下的仅仅是老弱妇孺了。

就连汉人奴隶和朝鲜人奴隶,也被编入到大军之中,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愿意,这些人做着最苦最累的事情,可吃不饱饭。

城内异常的安静,很多地方都传出来压抑的哭声。

多尔衮从大政殿回到府邸的时候,甚至听见了这些压抑的哭声。

翌日,天尚未完全亮的时候,火炮的轰击再次开始。

半夜的时候,多尔衮曾经下令,让那些编入到八旗军之中的汉人和朝鲜人,连夜修葺城墙,千疮百孔的城墙不是那么好修复的,何况是在黑漆漆的夜里,为了防止被炸死,满八旗甚至没有派遣军士监督这些汉人和朝鲜人,结果就是大量的汉人和朝鲜人,趁着修葺城池的时候,从缺口处直接跳下城墙,朝着明军的阵营飞奔而去。

多尔衮得到奏报之后,大发雷霆,却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城墙上面临时搭建的一些木头,再次被炸飞。

一直都在关注火炮轰击的郑锦宏,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经过一整天的轰炸,南门和城墙已经是千疮百孔,按照他的预计,最多还需要两天左右的轰炸,就可以彻底的炸毁城墙,到时候大军就可以冲入到城内与八旗军厮杀了。

攻城拔寨的战斗,伤亡最大的其实就是要拿下城墙和城门,这种厮杀对于进攻和防御的双反,都是巨大的考验,惨重的伤亡考验双反的意志,崇祯年间的时候,蓟辽总督袁崇焕能够依托锦州城池固守,指挥城内不足两万的军士,硬生生的抵御了八旗军近乎疯狂的进攻,迫使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撤离,就是这种意志较量的结局。

现如今不存在了,犀利的火炮完全可以摧毁城墙,避免了攻打城池时候最大的伤亡。

郑锦宏知道,八旗军也一定采取了防御措施,火炮能够摧毁的是护城河与城墙,对于八旗军的打击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八旗军的主力依旧是在的。

这就预示着,沈阳之战的重点,在于大军冲入到城池之中的厮杀,到时候朝廷大军一定会遭遇到八旗军疯狂的抵抗。

郑锦宏早就有这样的准备,丰镇之战,让他体验到了八旗军的骁勇,朝廷大军也将拿出来最为强悍的将士,冲入到沈阳城内厮杀。

一整天的轰炸再次结束。

其实城墙已经被炸的差不多了,若是骑兵冲锋,可以直接冲入到城内去厮杀了,但郑锦宏没有下达总攻的命令,回到中军帐的时候,他还专门将自身的想法禀报了皇上,得到了皇上的支持。

第三天,时间尚未到卯时。

杨贺与刘泽清都做好了准备,他们将率领五万将士,首先冲入到沈阳城内展开厮杀,斥候营和最为精锐的骑兵营,将跟随他们冲锋。

炮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巳时,这一次轰炸的时间有些晚。

变化终于出现了。

轰炸开始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城门和城墙的地方落下的不过是百余发的炮弹,接下来炮弹开始朝着纵深的方向轰炸,用高倍的望远镜,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火炮的轰炸之下,城内的一些房屋被炸的垮塌了。

这是进攻快要开始的前奏,也是郑锦宏的建议,城墙和城门被彻底炸毁之后,八旗军一定会埋伏在城池里面,等候朝廷大军的进攻,八旗军军士驻扎在什么地方,郑锦宏不可能知道,但是他可以命令炮兵朝着纵深的方向轰炸,灭掉八旗军的威风,为首先冲锋的将士创造尽量好的厮杀条件。

轰炸的时间也推迟了,郑锦宏已经做好了夜战的准备,攻打沈阳城池的战斗一定是异常艰苦的,想要彻底剿灭八旗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平心而论,朝廷大军将士个人与八旗军个人之间的搏杀,不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八旗军军士熟悉沈阳城内的地形,攻打城池的将士,只是从图纸上面知道沈阳城池的结构。

郑锦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次战斗厮杀,投入的兵力将超过十五万人,厮杀不分白天黑夜,至于说皇上要求的不能够伤及平民的事宜,在厮杀真正展开的时候,是无法保证的,将士们在厮杀的过程之中,只要遇见抵抗的人,不管对方是八旗军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