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自成想要成为义军总首领,老回回和张献忠两人同意,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老回回看了看李自成,咳嗽了几声,再次开口了。

“有关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我的看法是兵分两路,一路进入山西境内,一路经过陕南,进入到湖广和四川境内,义军对山西的情况熟悉,进入山西能够避开官军的追缴,至于说进入湖广,湖广地域辽阔,而且驻扎在湖广的官军,战斗力不强,这也有利于义军的发展。”

老回回的这个计划,是和李自成认真商议之后,才做出的,他们都认为,义军必须要避开郑家军的锋芒,最好的办法就是兵分两路,朝着北方和南方两个方向延伸,让郑家军不能够兼顾,义军之中实力较强的李自成和张献忠朝着山西方向撤离,他们熟悉山西的地形,能够有效的躲避郑家军的打击,其余各营人马,由老回回率领,杀出一条血路,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一旦进入到湖广,地域就变得广阔,而且官军重新调集人马围剿,他们还可以朝着四川的方向撤离。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计划,可惜遭遇到张献忠的质疑。

“山西遭遇大旱,义军的粮草补给存在很大的困难,要是郑家军和山西的官军前后围剿,那不是陷入到绝境之中吗,湖广方向就更不用说了,郑家军在禹州一带等着,要是义军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那不是自投罗网。。。”

商议持续了一整天的时间,最终没有形成什么共识。

老回回心灰意冷,他很清楚,义军之间的内讧已经形成,想要统一认识,基本不可能了,继续在荥阳开会,那是耽误时间,郑家军可不是吃素的,要是朝廷各路大军对荥阳形成了包围的趋势,谁都不要想着离开了。

看样子只能各自为战,义军此次在荥阳的大联合,以失败告终。

第二百一十七章不好的苗头

一切都在按照郑勋睿的预计发展,流寇再一次的荥阳聚会,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相反力量最为强悍的张献忠和李自成之间出现了矛盾,若不是老回回从中的协调,两人怕是当即就要翻脸,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些流寇的首领开始不辞而别,拉着自己的队伍离开荥阳,那些离开荥阳的流寇,也没有固定的前进方向,有的进入怀庆府辖地,有的进入卫辉府辖地,还有的进入河南府,但没有任何人愿意前往禹州方向,因为郑家军在那里固守。

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老回回异常的苦闷,他非常清楚,义军一旦陷入到各自为战的局面,那么就能够被官军轻易的各个击破,特别是那些麾下只有几千军士的队伍,只要陷入到官军的包围之中,基本就没有突围的希望了。

经历了多次的战斗之后,老回回、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都不笨,到了如今这个情形,义军必须有得有失,必须保全一部分的主力,朝着山西的方向发展,牺牲一些弱小的力量,去和郑家军死拼,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争取到时间。

张献忠之所以反对,主要还是和李自成之间的矛盾,他不愿意李自成出任总首领,再说自身的实力也是强大的,在义军之中的资历也是不错的,说出来的话自然有人听。

九条龙和顺天王离开荥阳后,张献忠也发现情况不对,急忙找到老回回和李自成商议,总算是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按照老回回的布置,他和李自成率领大军进入山西,其余各路首领跟随老回回,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

流寇出现内讧,如此好的机会,郑勋睿应该是要抓住的,可惜他有心无力。

流寇集中在荥阳,接近二十万人,依靠不足三万人的郑家军和天雄军,想要彻底歼灭近二十万的流寇,那是痴人说梦,根本没有可能性,稍微不注意,自身可能陷入被动之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唯有调动方方面面的大军合围,才有成功的机会,可惜郑勋睿已经知道,他多能够依靠的力量少得可怜。

湖广、河南方面的军队,遭遇沉重打击,尚未恢复,就算是参与到战斗之中,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山西、陕西和山东方面的军队,固守要害之地,不能够轻易的撤离,否则山西、陕西和山东,都会成为空虚之地,流寇趁机进入这些地方,再要剿灭,难度就很大了。

唯一可用的是川军,但人数有限,总兵力还不到万人。

朝廷剿灭流寇的做法,就是大会战,调动各方面的军队,这好比是猫捉老鼠的游戏,大军跟在流寇的屁股后面拼命的追,可惜的是各路大军受到粮草供给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追击,导致流寇每次遭遇到包围,总是能够利用快速移动分散逃跑的方式,保全自身。

这是战略方面安排的漏洞。

最麻烦的还不是战略上面的漏洞,那都是可以补救的,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军队自身。

参与剿灭流寇的各路总兵心思不一样,有的想着保存实力,有的观望其他的大军如何的战斗厮杀,甚至还有杀良冒功的情形,唯独在厮杀的时候,不会拼尽全力。

军队有战斗力的核心,来自于军纪,来自于军纪对军士的强烈约束,郑勋睿最操心的就是军队的军纪,现实的情况是,朝廷调遣的几路大军,军纪甚至比流寇还要败坏,河南以及山西等地的老百姓,情愿见到流寇,不愿意见到官军。

依靠这样的军队来剿灭流寇,最终的结果,就是流寇越剿越多,延绵不息。

郑勋睿以前没有关心这个问题,但被敕封为兵部左侍郎,负责全面剿灭流寇之后,他不得不关注这个最为严重的问题了,郑家军斥候侦查到的情报之中,甚至有大军屠杀整个村庄百姓的事情发生,这也是郑勋睿当初不让太多的大军进入到河南的缘故。

恐怕这里面的问题,朝廷不会清楚,包括皇上和朝廷里面的大人,只是奇怪流寇为什么总是不能够被剿灭,而且每次遭遇到沉重打击之后,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壮大。

荥阳方向的情报,摆在桌上,九条龙和顺天王带着各自麾下的流寇离开荥阳的事宜,都被流寇侦查到了,这说明流寇内部出现了问题,若是这个时候进攻,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可是郑勋睿有心无力。

卢象升进入屋里,看见正在沉思的郑勋睿,笑着开口了。

“大人,罗汝才、贺一龙与贺锦被斩杀,下官以为,集中在荥阳的流寇,末日也到了。”

郑勋睿看着卢象升,面无笑容的开口了。

“卢大人认为,如今该采取什么行动,如何围剿集中在荥阳的流寇。”

“大人可以调集山西、陕西的大军,从西面和北面合围,驻扎在开封府的河南方面的大军,从东面进攻,如此就形成了四面包围的态势,流寇是无路可逃了。”

郑勋睿的面容微微严肃了。

“卢大人这个想法是不错的,本官记得卢大人参与过车箱峡之战,当时陈奇瑜大人也是调集了诸多方面的大军,围剿流寇,那一次的战斗,本官迄今都记得很清楚,一切的安排部署都是非常到位的,计划也是精准的,可惜最终功亏一篑。”

郑勋睿说到车箱峡之战,卢象升的神色有些黯然了。

“本官不是说车箱峡之战的遗憾,而是想请卢大人实实在在的评价,当年除开陈奇瑜大人麾下的大军,还有卢大人麾下的天雄军,其余几路大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卢象升看着郑勋睿,脸上的神色有些震惊,好一会才开口。

“大人担心的事情,下官明白了。”

“本官是有心无力啊,郑家军和天雄军,联合起来不足三万人,凭着三万人,想要全歼流寇近二十万人,这不现实,这样的险不能够冒,山西、陕西以及山东方面的大军,不是不可以调遣,可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

“第一是各路大军是不是能够全力以赴,与流寇面对面厮杀,是不是能够堵住北面、西面和东面三个方向,让流寇无法突破,一旦不能够堵住,他们身后就是防御的空虚之地,流寇逃离之后,到了这些地方,将会更快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个问题,这些军队的军纪到底如何,是不是能够做到秋毫无犯,本官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流寇总是能够死灰复燃,而且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发展壮大,去年车箱峡之战,流寇遭遇惨重打击,总人数不足五万,可半年时间过去,他们就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此次虽说遭遇打击,被剿灭十万人,本官相信,若是不出意外情况,他们进入到山西或者是陕西,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再次的发展壮大。”

“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接连遭遇到灾荒,朝廷若不能够尽快让百姓安定下来,这剿灭流寇的事宜,怕就不能够彻底成功。”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卢象升开口了。

“大人之担心,下官明白,下官以为,此次机会正好,不管面临如何的困难,都要抓住此次的机遇,彻底剿灭流寇,去年的车箱峡之战,每每想起来,下官内心都觉得遗憾,这一次的机会若是又失去了,下官都不敢想了。”

郑勋睿看着地图,点点头,身为剿灭流寇的最高指挥官,有些事情他必须要去做,可效果究竟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好,不管如何,机会不能够丧失,本官马上给陕西巡抚甘大人、山西巡抚吴大人和山东巡抚朱大人去函,陕西大军出潼关,限三日内抵达巩县,山东大军两日之内抵达中牟,山西大军两日之内抵达修武县,这三路大军必须死守巩县、中牟和修武,不准流寇逃脱,湖广大军移师新郑,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四川方面的大军、天雄军和郑家军,明日卯时出发,两日后对荥阳发动总攻。”

卢象升眼睛里面迸射出光彩,看了看地图,抱拳稽首给郑勋睿行礼之后,兴冲冲的去准备了,看着卢象升的背影,郑勋睿微微叹了一口气。

这是一场必须要进行的围歼战,可他内心已经有预感,这一张战斗,不可能彻底剿灭流寇。

郑锦宏、杨贺和刘泽清等人进入屋里之后,郑勋睿面容严肃的开口了。

“明日卯时,大军出发,前往荥阳,流寇人数众多,不管其战斗力如何,郑家军的将士都不能够掉以轻心,此番作战的核心,是斩杀流寇首领,你们都记住,一旦和流寇遭遇,不管其采用什么方式抵抗,也不管他们是不是大规模的溃逃,郑家军的将士记住一点,就是斩杀其首领,绝不能够让其首领逃脱。”

“此番作战不会很轻松,你们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我可不想走前任的老路,杨鹤大人和陈奇瑜大人,他们的遭遇就摆在眼前。”

第二百一十八章殊死抵抗

老回回率领八万流寇,主动出击,从荥阳出发,朝着密县、新郑的方向而来,得到情报的郑勋睿,看着地图沉思了好一会,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情。

卢象升、徐望华、郑锦宏、杨贺以及刘泽清等人,站在他的身后,大队人马正在朝着新郑的方向急驰而去,陕西、山西以及山东方向的大军,也开始行动,湖广的大军也在朝着新郑的方向集结,可以说对流寇的天罗地网已经全面铺开,接下来就是厮杀的时刻。

“想不到啊,流寇之中果然有人才啊。”

郑勋睿的长叹,引发了卢象升的好奇,他暂时没有想到那么多,老回回率领八万大军迎面扑过来,这是好事情,郑家军、天雄军和川军,正好剿灭这八万流寇,接着朝着荥阳的方向扑过去,毕竟山西、陕西和山东的三路大军,已经堵住了流寇逃窜的任何路线,到时候两面夹击,流寇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大人,下官觉得,流寇这是走投无路了,有些昏头了,如此的安排不妥啊,若是二十万流寇集中在一起行动,力量很是强大,此刻分兵是大忌啊。”

郑勋睿点点头。

“卢大人的分析是不错的,不过你没有想到另外的一点,那就是流寇丢车保帅的思路,二十万大军集合在一起,力量确实很大,可目标也大,几路大军合围过去,他们几乎没有地方可以逃走,就算是拼死突围,怕也是遭受重创,可要是分兵,那就不一样了,目标从一块变成了两块,而且其中有一块,是抱着必死的信念,拖住郑家军、天雄军和川军的,如此另外的一路流寇,就能够集中力量杀出重围。”

卢象升的脸上写着震惊,略微思索,摇了摇头。

“下官以为,流寇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造反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真正的联合都不能够做到,怎么可能为了掩护其他人而拼死搏杀。”

“不错,寻常的流寇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想到的都是自身,譬如说贺一龙与贺锦,因为考虑自身的利益,结果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灰飞烟灭,但流寇之中,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人就是老回回。”

卢象升思索了一下,微微点头。

“老回回在流寇之中的威望是很不错的,本官早就听说了,其实罗汝才的威望,比不上老回回,可为什么老回回心甘情愿的让罗汝才成为流寇的总首领,说明这个老回回是顾全大局的,此次流寇在凤阳、寿州和禹州,遭遇到沉重的打击,没有四散而逃,而是再次回到荥阳,怕也是这个老回回的主意,其他的流寇头目,也许不愿意这样做,但老回回能够要求他们这样做,因为老回回带头这样做了。”

“大人说的是,下官还真的没有想到这一点。”

“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流寇之中力量最为强大的,他们朝着山西或者陕西方向撤离,显然是想着突破包围,进入到山西或者陕西境内,他们熟悉山西和陕西的地形,能够在山西和陕西很好的潜伏下来,老回回率领其余的流寇,主动朝着新郑的方向而来,目的就是阻止郑家军、天雄军和川军,让李自成和张献忠能够有时间突破包围圈。”

卢象升有着着急,郑勋睿刚刚说完,他就开口了。

“大人,下官请求带着天雄军,绕过新郑,绝不能让李自成和张献忠逃脱了。”

郑勋睿微微摇头。

“没有作用的,老回回既然做了如此的布置,早就有准备了,再说李自成和张献忠究竟向什么地方撤离,没有情报,本官只是期盼,山西和陕西方面的大军,能够阻挡他们。”

郑勋睿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卢象升沉默了,其余人也沉默了。

一场前所未有的遭遇战,在新郑打响了。

郑勋睿排出的阵形,是让川军在最前面,消耗流寇的实力,郑家军和天雄军随后对流寇实施包围,他的目的是要全歼这八万流寇。

战斗在午时打响。

火炮、强弩和箭雨之后,川军开始了冲锋。

九千多川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大概是郑勋睿让他们领到了军饷,参将王允成冲锋在最前面,其余的军士跟在后面,毫无畏惧的往前冲锋。

川军和流寇厮杀到一起的时候,双方的实力竟然不相上下。

厮杀异常的惨烈,不断有流寇和川军倒下。

传令兵飞快的禀报前方的战况,中军帐内,郑勋睿站在中间,一动不动,其余人则是看着一边的沙盘,小声的议论着什么。

一个时辰之后,传令兵再次禀报战况的时候,声音有些急促。

“报,流寇发起了冲锋,川军伤亡惨重,已经无法抵抗,王将军告急。。。”

“说清楚,流寇有多少人发起了冲锋。”

“流寇发起冲锋的估计有两万人。”

“告诉王允成,叫他顶住,坚持半个时辰的时间。”

郑勋睿面无表情,下达了命令,这是很残酷的命令,九千多川军,面对两万流寇的冲击,想要获胜不可能,顶住都非常吃力,要知道他们面对一万流寇,已经厮杀了一个时辰。

传令兵离开之后,卢象升有些着急了。

“大人,下官觉得川军顶不住的,若是出现溃败,那就麻烦了。”

“本官知道,还有五万多流寇没有进攻,这一次老回回是拼命了,若是郑家军和天雄军这个时候冲上去,老回回肯定会让前面的三万流寇缠住我们,其余五万人则是杀开一条血路,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

卢象升沉默了,打战厮杀就是赌博,看看谁能够沉得住气,郑勋睿的安排布置是不错的,可看上去太残酷了,这一战下来,川军恐怕所剩无几了。

一刻钟之后,传令兵再次前来了。

“报,流寇增加了万人,加入到冲锋的队伍之中,王将军告急,已经无法支撑了。”

郑勋睿的脸色变得铁青,一拳狠狠的打在了桌上。

老回回的确有本事,难怪当初能够在大军的围剿之下,杀开一条血路,进入到四川的。

他不能够犹豫了,哪怕是知道老回回的部署,也不能够拖延了,若是川军真的崩溃了,那么蜂拥而来的流寇,会给郑家军和天雄军造成巨大的压力。

“传我的命令,三千天雄军将士、一万五千郑家军将士,即刻发起进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剿灭这四万流寇,其余一万郑家军将士,严密监视其余的流寇,绝不能够让他们逃跑。”

安排完毕,郑勋睿扭头看着众人开口了。

“卢象升、郑锦宏、刘泽清,你们率领天雄军和郑家军将士冲锋,用最快的速度剿灭流寇,杨贺、洪欣涛、洪欣贵,你们率领一万郑家军将士,阻止流寇的逃窜,还有四万余流寇没有发动进攻,大军出击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选择突围,你们记住,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阻止流寇的突围,若是让流寇逃离,军法从事。”

正准备出去的卢象升,愣了一下,转身对着郑勋睿,抱拳开口了。

“大人,一万对四万,难度太大,下官请求率领天雄军,阻击流寇的突围,请大人成全。”

郑勋睿看了卢象升好一会,点点头。

“好,天雄军留下来,阻击流寇的突围,其余的安排不做调整,马上行动。”

一万五千郑家军将士发起冲锋的时候,川军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若不是想到背后有郑家军和天雄军,他们早就无法抵抗了,郑家军将士的冲锋,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郑家军发起冲锋,流寇的阵形很快就乱了,毕竟是一万五千骑兵的冲锋,根本不是他们所能够抵抗的,再说经历接近两个时辰的厮杀,他们的体力也消耗太多。

也就在郑家军发起冲锋的时候,一直按兵不动的四万流寇,突然开始冲击,不过他们没有加入到战团之中,而是朝着战场的南面快速的撤离。

早就做着准备的天雄军,开始发射强弩,冲锋在前面的流寇骑兵,惨叫着倒下,但后面的流寇没有停止脚步,依旧朝着前面冲锋。

异常惨烈的厮杀开始了。

中军帐内,郑勋睿走来走去,没有刚开始那么平静了。

老回回的大无畏,超乎了他的判断,也就是这场遭遇战,没有在他的计划之列,这是一场被迫进行的战斗,若是早知道流寇的计划,他肯定会调集湖广和河南的大军,这样就能够保证全歼八万流寇了。

可惜战斗厮杀没有如果。

天黑了,战场上渐渐安静下来了。

郑家军和天雄军加入战团之后,流寇坚持的时间不长,很快就崩溃了,期间郑勋睿果断做出了调整,川军和五千郑家军的将士,剿灭四万流寇,其余的五千郑家军将士撤下来,加入到追杀准备逃走的四万流寇的战团之中,这个安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卢象升等人已经带着大军追击逃离的流寇去了,绝大部分的流寇都被剿灭了,逃走的流寇不多。

第二百一十九章不算胜利

天终于亮了。

卢象升、郑锦宏、杨贺、刘泽清等人出现在中军帐,他们的身上还带着血迹。

过天星惠登相、射塌天李万庆、混十万马进忠、改世王和横天王等流寇的首领,悉数被生擒,五花大绑,跪在中军帐的外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流寇的首领,本来是跟随在老回回身边,想着杀开一条血路之后,逃往湖广或者是四川的,先前和川军厮杀的几万流寇,都是老回回的麾下,他们麾下的大军,则是等候在一边,找机会撤离的,谁知道郑家军早就有准备,根本没有他们顺利逃走的机会。

最为关键的老回回杀出了重围,彻底消失了。

八万多流寇,被斩杀的达到了四万余人,生擒两万多,还是有一万多人杀出重围。

损失也是惨重的,九千多川军,阵亡六千多人,重伤一千多人,郑家军阵亡一千余人,天雄军阵亡的也接近千人,也就是说击溃这八万多流寇,郑家军、天雄军、川军付出了近万人伤亡的代价。

这个代价不小,如此的伤亡情况,也让郑勋睿明白了,老回回麾下的流寇,才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远远超过了李自成和张献忠。

最为重大的失误,就是让老回回逃走了,可这就是现实,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打扫战场,获取了大量的钱财,郑勋睿没有犹豫,将所有的钱财,都给了川军和天雄军。

大军休整了一天时间,再次出发,川军留在了新郑休整,不再参与后面的战斗,也无法参加战斗了,郑勋睿很快下达命令,川军休整之后,可以直接回到四川去,至于说朝廷嘉奖的事宜,等候旨意就行了。让他想不到的是,参将王允成不愿意留在新郑休整,执意要跟随大军行动,而且王允成表明了态度,愿意加入到郑家军之中,哪怕是做一名军士也行。

郑勋睿没有拒绝王允成的要求,让王允成进入了郑家军的序列。

大军朝着荥阳的方向急驰而去,他们不能够耽误时间了。

一路上几乎没有看见什么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