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夜明-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夜李成栋军的表现让他重新估计清虏的实力和自己的实力。他原来的计划是召来崇明岛的张名振,两军合击,把李成栋军消灭在苏州河以北,但现在他决定放弃这个计划。
  从今夜的战局来开,他们合军即使能击溃李成栋,也不是一两天时间能做到的,这个险他不敢冒。
  传令兵兴奋的呼叫:“清扫战场!”
  一队步卒押送三百多趴在地上的俘虏离去,长枪兵和鸟铳手距离桥头三四百步严阵以待,其余人忙着收拾战场,缴获兵甲粮草。
  陈虎威率海盗在河中又忙活了两刻钟,见南岸边的战场打扫的差不多了,率一帮水鬼上岸。
  李成栋忙于收拾败兵,在北岸救援好不容易游过河的溃卒。对岸光线昏暗,左若的山民没有带多少火把,只见人影窜动,看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无论有多少人,他现在也没了过河继续追击的勇气。
  今夜的战斗将他惊醒,从张名振军突然出现在嘉定,到眼前的左若部突袭到松江城下,原本以为是安稳的后方的松江府突然变成千疮百孔的战场。除了这支兵马,是否还有其他人,李成栋不知道,也不敢猜。当务之急不是击溃眼前的兵马,而是立刻向杭州大营的多铎禀告,引大军回松江府围剿。
  下半夜光景,左若的大军退向黑暗的南岸,苏州河边只留下彷徨的李成栋。这一战,最重要的不是让他损失了三千多精锐士兵,而是让他暂时失去了与明军对战的勇气。
  左若没在苏州河畔多做停留,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嘉定。
  黑暗中,他召来传令骑兵,“立刻往松江府城外兵营传我命令,让剩下的人马立刻向嘉定县城方向进军,放弃华亭县城,让那些本地招收的壮丁自己赶路,到嘉定县与我大军汇集。”
  “遵命!”
  三匹战马踩着朝露打湿的青草远去。
  “眼下必须要快,每一步都要快。”左若喃喃自语。
  这里的消息传到杭州,博洛的大军三四天就能赶过来。李成栋也只是暂时被迷惑住了,只要他率部返回与守军汇集,自己的处境就很危险,即使拉来张名振也只能将将平衡。
  从苏州河畔的伏击地点到嘉定有五十多里路,这大半夜的血战瞒不过那里,嘉定城下的三千守军要么会向松江方向撤退,要么会来河畔查看动静。
  斥候四处打听消息,有了本地人做向导,左若对这里像自家的后花园一般熟悉。
  天色慢慢放明,南岸的尸体显露在李成栋眼中。对岸已经没了动静,他还是很小心,派斥候往远处打探,直到确定方圆几十里外军没有明军的踪迹后,才率大军过河。
  不到七千人的败军一过河,来不及收拾河畔同伴的尸骨,急速向松江城行军。
  午后到达松江城下,离去时还算热闹的城镇空空如也,有些人跟着左若部跑了,也有些人逃向别处的亲戚家躲避。几十杆“明”字旗和“鲁”字旗还插在四边门外飘荡。
  李成栋脸上黑气冲天,下令:“砍掉这些旗帜,立刻探寻明军的动静,把方圆十里的老百姓都给我全抓过来!”
  他有满腔怒火需要发泄。欺负不了硬茬子,只能找软柿子捏。
  夜幕时分,围攻嘉定县城的三千士卒歪盔斜甲,像过街老鼠一样仓皇逃回来。
  这些人见机的快,听见了苏州河畔的动静,又听说松江府被明军包围,立刻撤出嘉定县的包围圈。当探清明军两路兵马围追过来,立刻逃向苏州府方向,直到过了中午确定追兵已经远去了才慢慢返回松江府。
  信使四处奔走。
  左若联系张名振,请他率军从吴淞会所来嘉定县城汇合。
  李成栋急书三封给多铎,声称浙东有五万大军渡海北上。不把这里的军情夸大点,他无法推卸到此次战败的责任。
  左若在松江城下只收了三四千投军的兵丁,到了嘉定县城下只能叹为观止。
  候峒等一干乡绅散尽家财,竟然在这里聚集了四五万乡兵。但有兵器和盔甲的不足两千人,其余的老百姓多拿着耕作用的锄头、扁担等物。这些人中一小半还要领军饷。
  面对李成栋的大军,左若能应对自如,这种局面直让他脑子发胀,朝候峒劝阻道:“这些人毫无用处,留在这里只能碍事,请老先生把他们全部遣散,以免遭了清虏的毒手。”
  若是七八天前,候峒一定吹胡子瞪眼睛。这几天和清虏连接战过几次,几万人被一两千人追着满山野乱跑的场面多次发生,才让他明白这打仗不是人多就能解决的。
  候峒沉默了片刻,犹豫发问:“你说陈卧子在杭州督师,能否请鲁王大军北上?”他不熟悉左若,更没见到有名望的督师和将领,心里没底。
  左若点头,说:“我已经给浙东送出文书,带来回往复没有十天半个月消息回不来。”
  候峒躬身相求:“请将军帮我守住嘉定城!”
  左若的脑袋摇的像个拨浪鼓,“我不能留在嘉定城内!”
  “你不是鲁王的义师吗?怎可弃百姓于不顾!”候峒生出怒气。他也是没有办法,李成栋的三千兵马不分日夜攻城,他在城内聚集了三四万人仍然是漏洞百出,好不容易来了个能战的将军,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左若身上。
  “请老先生召集亲信家丁,随我大军去崇明岛避难,越国公正在忙于据守杭州城,无暇抽兵北上。”
  左若耐着性子解释,他今日脾气真是极好,也就是候峒提着脑袋举义旗的行动让他暗自敬佩。


第400章 崇明起(中)
  翟哲前脚回到萧山行营,左若的急报后脚送到。
  如果他没有走这一趟杭州,一定会怪罪左若太急了。在杭州城呆了三天,巡视了城防布置,了解完逢勤预备的各项应急措施,他放下了十二个心,即使他自己留在那里也无法比逢勤做的更好。
  这一行的预期说是巡视城防,不如说是送温暖。
  朝堂决定战场。
  眼下正是需要三军用命的时候,提高从军兵士的地位是他准备在朝堂开的第一刀。这几天,他与陈子龙仔细磋商,决定联名向朝廷上书,浙东的正军士卒每人可免除家中二十亩田赋三年。
  所谓正军,就是归属萧山行营名册的士卒,各地募集的义军不在此数。
  这条策略不仅仅可以能使士卒归心,更重要的是把正军的决定权交到了翟哲手上。眼下浙东兵马八成是翟哲的麾下,由萧山行营统计正军,可行便利之事,眼下这条策略显示不出什么威力。但日后若浙东战局逆转,收复更多的疆土,这条策略将展现出巨大的威力,或者说是危害。
  这实际上是在兵部和户部中开了个口子,让萧山行营可绕开内阁干涉朝政。
  “先行三年”只是个幌子,翟哲真正的目的是把这条措施永久的推行下去,这会让兵丁拥有与文人同等的权益和地位,就像文人中了秀才可见官不跪,中了举人乃至中了进士会拥有更多的特权。
  这条策略的进一步措施是降低军饷。老百姓卖粮食交给得到的银子交给官府,经过地方官员上缴朝廷,再由户部到兵部,然后到军镇,最后才发放到士卒手里,这就是大明军饷发放的全过程。这里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承受至少一成的损失,既然好处最终是发放到士卒手里,不如用直接免除他们的一部分田赋来充当部分军饷,以减轻眼下军饷的压力。
  这份由陈子龙执笔,翟哲和他共同签名的奏折送到绍兴府不久,内阁和鲁王便完成了批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所谓的免田赋现在不过是一纸空文,宁绍和浙东的田赋本就全掌握在宗茂手里。
  鲁王没考虑那么多,现在只怕翟哲提出更过分的要求他也能答应。因为唐王的使者已经到了金华府。
  守御住杭州后,浙东声望渐高,鲁王虽然任监国晚,但俨然有了与唐王对抗的声望,若能收复南京,只怕唐王自己也没了诏令鲁王的勇气,而这一切都要依靠翟哲。
  闰六月的倒数第五天,一队看上去像商队的行人到达萧山行营。
  兵丁往中军大帐通报,“大人,唐王的信使兵科给事中刘忠藻求见!”
  翟哲不知道唐王在福州登基,唐王也不知道宁绍军镇在这里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刘忠藻在金华府逗留一日,把浙东局势摸透了才敢来到宁绍。
  “取杭州皆宁绍军镇的功劳,浙东局势全决于翟哲一人。”这是朱大典的原话,其中有尊崇、有不满、有羡慕,也有无奈。
  “请他进来!”翟哲坐在大帐中没动。按照鲁王的封的爵位,他是越国公,当然不用去迎接一个七品的给事中。
  刘忠藻进了萧山行营,并没有见到多少兵马。大营中全是堆积如山的物资,每日经水门发往杭州。
  方进请他入帐。
  见了翟哲,刘忠藻嘴唇抖动了半天,躬身道:“拜见越国公!”
  他身担唐王交给他的重任,有些事情必须要当机立断。唐王封郑芝龙为镇海候,比翟哲这个越国公的爵位要低一等,但若郑芝龙能挥师北上,收复杭州这样的重镇,封公也是理所当然。
  翟哲示意他落座,说:“先生北上不易!”
  “山路虽然艰险,若知道将军行的大事,我早就来萧山追随了!”
  刘忠藻真是个会说话的人,唐王这次是挑对了使者,没有一句话让翟哲听的不舒服。
  “按日子算,唐王两日后在福州登基为帝了,广东、广西、江西和湖广均已上表。唐王不知将军在浙东如此大展神威,大挫清虏于杭州城下,否则封赏早送到军中了。”
  刘忠藻先把福州的形势说明白,唐王登基已是板上钉钉,试探翟哲的态度。
  “嘿嘿!”翟哲把玩手中的茶杯。
  “浙东义师起,唐王原是不知情,在下愿回福州为将军请功。”
  翟哲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让刘忠藻摸不清他的态度。
  左右试探,见翟哲不上钩,刘忠藻索性把事情挑明,说:“国不可有二君,眼下抵御清虏为国之大计,鲁王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当值世人敬仰,只是……”
  翟哲摆摆手,说:“在下只是一介武夫,麾下有些有血气的汉子不愿剃发,在杭州城苦苦支撑,鲁王在浙东监国,于我助力甚大。”
  刘忠藻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喃喃道:“正是,正是。”
  翟哲话锋一转,接着说:“眼下江南战局紧张,我只知道为大明战,至于朝堂上的事,绍兴有内阁大学士,原本就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将军过谦了!”刘忠藻愈发摸不清翟哲的真实想法。
  到了这个地步,翟哲决定说出自己的底线,说:“前日我收到急报,松江府嘉定、昆山等地均有义民举事,我正准备往崇明岛一行,察看那边的局势,只希望浙东不要出乱子。”
  唐王和鲁王之争,他现在决不能随意表态。
  唐王虽然有先继位的优势,但浙东才拥戴鲁王。如钱素乐、孙嘉绩、张国维和朱大典等人态度不明,张名振和方国安也各有想法,他的处置一旦出错,极易引发乱子。宁绍和浙东几县苦苦支持杭州大军,甚至有士绅捐出半数家产,这些人才是他的根基。
  再说,刘忠藻让他弃鲁王迎唐王,不能只靠一张嘴。他现在需要人分担压力,提供粮饷,唐王得了那些地方的支持,总该有点表示才好。
  刘忠藻能得到这个答案已经很满意了,答道:“在下明白了!”
  来之前,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翟哲可能不见他,可能驱逐他出宁绍,可能表态坚定支持鲁王。
  但是现在,翟哲的态度很暧昧。
  刘忠藻在萧山行营住了一天,动身前往绍兴。他还没到绍兴府,翟哲的奏折先送到鲁王的案头。
  刘忠藻一行才进入浙东时,就被无数双眼睛盯上,绍兴府的人知道这些人在萧山行营呆了一天,立刻紧张的不得了。鲁王酒肉不香,歌舞也看不下去了,恨不得立刻下诏请翟哲到绍兴面谈。
  所以破天荒的好好研究了一番翟哲的奏折,召来张国维、宋之普、朱大典和方逢元四人。
  他把奏折交由四人传阅,问:“越国公请命往崇明岛开辟松江府的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问完话,他在椅子上不安的转动身躯,继续说:“杭州战事未了,他转战崇明,是否不妥?”
  张国维名为督师,先进言道:“翟将军竟然做出这般安排,自然有道理,松江府若有人起兵,也可起着牵制清虏的作用。”
  他其实并不以军务见长,曾以治理好太湖、长江各地的水患闻名,并著有《吴中水利全书》。当年陈新甲获罪被处置后,崇祯乱点鸳鸯谱,把他放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松江战败后,神仙对大明的局势也没办法,他当然没能力挽狂澜。
  “以阁老的意思是,孤该同意他的提议。”
  不同意还能怎么办?几个阁臣垂头看着脚前的地面。
  “越国公请封原吴松总兵王之仁自然是应该的!”鲁王扬起头,“越国公此去崇明岛,要派督师吗?”
  这个问题难倒了所有人,杭州有浙江巡抚陈子龙,若翟哲进军松江按理该派督师,只是翟哲在奏折中没提及此事,贸然派出一个督师不知是否会触怒他。
  除非张国维亲行,因为他得到了翟哲认可。
  几人的目光落在张国维身上,张国维差点就要挺身而出了,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出列进言道:“越国公未必会在崇明岛久呆,以微臣看无需派出督师。”
  刘忠藻没到绍兴,他不放心离去。翟哲在这个时候请兵往崇明岛,虽然理由很充分,但是态度很诡异。张国维不信翟哲能置身于唐鲁相争之外。
  一日后,鲁监国快马加鞭把诏书送到萧山行营。
  翟哲召宗茂坐镇萧山行营,命孟康掌管宁绍兵马,萧之言掌管萧山行营,皆按宗茂号令行事,至此宗茂实际上总览了宁绍军政。像宗茂这样的人迟早要走上前台的,逢勤封爵在望,他还藏身幕后。
  替鲁王往崇明岛传旨的是个年轻的举人,脸很瘦,但身材健硕,竟然骑马而来,和一般文人大不同。翟哲只看他上下马的几个动作,知道这个人的骑术不差。
  江南非草原,百姓多善驾舟,不善骑马,翟哲看他在马上的姿态气宇轩昂,打趣问:“你叫什么名字,会骑马,也会射箭吗?”
  那人躬身谦虚回答:“在下张煌言,也曾摸过弓箭。”
  “张煌言!”翟哲默默点头,他记住了这个名字。
  次日,文林柱督舟山水师八条大船到临山卫,鲍广领一千兵马护送,翟哲领张煌言等人上船,乘风破浪往崇明岛而去。
  远离这里,翟哲才能看出各人真实的态度,只有真正摸清那些人的底细,他才能让浙东不会因为这件事出乱子。
  浙东不是鲁王的,也不是唐王的。


第401章 崇明起(下)
  雨过天晴。
  平静下来的大海很迷人,浪花围着大船欢乐的嬉笑,战船像被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前后簇拥。天和海在遥远在地平线连接在一起,仿佛那就是世界的尽头。
  翟哲与张煌言站在船头。
  经过这几年的锻炼,翟哲不晕船了,但对大海,还是有一种本能畏惧。何况是他,浙闽各地,无论出海捕鱼的渔夫还是远航经商的海商,与大海愈熟悉,心中的畏惧和恭敬愈重。
  水师战船一直离岸边不远,能看见模模糊糊的山脉丛林。
  张煌言悄然打量他,他听过很多这个人传闻,还是首次与他这么近。翟哲在宁绍四年多,深居简出,多半时间在兵营中。
  民间传言说他是卢象升的学生,以乃师为榜样,忠心为国,但朝堂中有人说他专行霸道,把宁绍和浙东几县的田赋全控制在手中,架空了鲁王的内阁。
  张煌言没接触过翟哲,但对一直在宁绍主事的宗茂很熟悉。宗茂行事精细霸道,虽然无官职在身,但倚仗宁波军镇的背景在宁波和绍兴各地说一不二,各地的银子和粮食晚一天送到,他说话很不客气,甚至闹到钱素乐和熊汝霖甚至几个阁臣面前。各县县令、主薄对他见了他就像老鼠见了猫,解送物资都要仔仔细细核实,不敢出一点差错。
  他原本以为有这样的下属,翟哲这个主官必然也跋扈严厉,从弘光朝起,大明文臣对武人的映象多半如此。
  这几天在船上相处,至少没见到翟哲骂出什么粗俗的话来,即使对驾船的船夫也是和颜悦色。
  “越国公很知道收拢人心!”这是张煌言的初评价。
  他脑子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翟哲回头,半带着玩笑的口气问:“玄著,你会骑射,可愿在军中效力?”
  张煌言来不及思考,迅速答道:“愿上阵杀鞑虏。”
  他比翟哲年轻十岁,身份地位也差别巨大。这种差别不仅仅是官职爵位,声望和影响力也是天壤地别。无论朝堂中对翟哲的看法如何,是他一手撑起浙东的这片天。
  看着翟哲的背影他有各种猜测,当翟哲面朝他说话时,再和颜悦色也有种压力。
  翟哲缓声说:“江南是赋税重地,清虏不会轻易放弃,只靠浙东苦苦支撑,不是长久之计。我在崇明岛设立行营,可威慑松江、和常州的东线,牵制清虏的兵力。但西线的皖南山区义军四起,仍然在各自为战。”
  他伸手在空中划了弧形,说:“皖南若起,我们就形成对江南完成了一个大包战略包围,从四周牵制清虏的兵力,同时可以确保杭州府西线安全。”
  也许是卢象升留下来的初印象,翟哲对练过的武艺的读书人格外看重,所以才把眼光放在相识不久的张煌言身上。
  朝廷上的文臣离兵营太远了,要么只知道限制武将的权力,要么只知道讨好手握重兵的军镇。义军中多是屠狗辈,只有能放下身段和他们打成一片的人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就像他自己,其实对绍兴的那个内阁不屑一顾,但每做一件事还是煞有介事的请示、上奏折。
  张煌言眼神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问:“越国公还要兵进皖南吗?”
  翟哲摇头摊手,“我手中无兵,皖南的兵就在那里。泾县、宁国等地均起义军,但不是清虏大军的对手,若不能统筹,必会被清兵各个击破。”
  没有兵,如何兵进皖南,张煌言一头雾水。
  翟哲指向大海,说:“你生在宁波,当知道海潮来的时候不能行船,暴风雨里不能出海。”
  “在下知道!”
  “剃发令下,各地虽然群情汹汹,但多是自发而起,各自为战,不是久经战阵的清虏对手。江南如此,江北也如此。眼下清虏气势正盛,就像八月的钱塘江潮,气势正是鼎盛。易经有云: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当务之急不是与清虏决战沙场,而是让清虏陷入一个大泥潭,在各处无法自拔,所以活下来最重要。”
  张煌言点头,眼神中却还有迷惑,好像听明白了点,又好像没太清楚。
  翟哲一笑,没有多解释,等他跟在自己在崇明岛走一圈,就该都明白了。
  战争的精髓在于分散与集中,小到一场对阵,大至整盘战略,皆是如此。
  战船在海上航行两天到达崇明岛,比路上行军要快的多。这是水师优势的体现,当然也是老天爷作美,才能如此顺利。
  离崇明岛二十多里,有水师巡逻,先往岛上通报。
  崇明岛上稍微有点身份的人都在岸边等待迎接,不管平日里怎么明争暗斗,互相瞧的不顺眼,翟哲亲自来到这里,都只能乖乖的顺从。
  战船靠岸,翟哲先行,张煌言跟在身后。
  王之仁、左若和张名振等人都在,跟在后面的是一干从松江府接过来的乡绅。
  包括王之仁在内,众人的尊重都是打心底发出来的,除非鲁王亲自到此,否则现在谁也压不住翟哲的风头。
  一行人到了崇明县衙,摆上香案,张煌言宣旨,封王之仁为武宁候,承担收复松江府的重任。礼毕,翟哲上前道贺,说起宁绍的旧事,备觉亲切。几社的几个士子夏允彝、徐孚远等人与翟哲是旧相识,听说陈子龙在杭州督师,一个个兴奋的抓耳挠腮,恨不得立刻兵发松江,收复失地。
  左若有带了两万多人上岛,加上王之仁的两万水师,崇明四个岛上现有人口十几万。各派势力五六支,虽然在抵抗清虏时能相互协助,但麾下兵马各自为战,事权不清。
  崇明岛原有县令荆本彻,掌管这里的十万百姓和一千多兵丁;把总顾标,麾下有一千多海盗,依附他的难民也有近万人。这两人原本在这里处于分庭抗礼之势,现在突然涌进来这么多兵马,他们连说话的地方也没有了。
  除了王之仁的近两万吴淞水师外,还有有原掌管漕运的国子监司业沈廷扬,率漕运船只一百多艘,以及部众两千多人。
  再就是张名振和左若两只兵马,左若这次又从松江和嘉定带来三万多青壮百姓出海。
  翟哲先找左若了解此次突袭松江府的战况,心中又赞叹、又担忧。
  左若略有遗憾,说:“按照大人的吩咐,嘉定和昆山的义士都疏散了,现在只有江阴县城被围住了。末将兵力不足,不敢冒险,李成栋不那么好对付。清虏在杭州的大军离松江太近了。博洛的兵马昨日到达松江,松江的百姓免不了要受些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