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夜明-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兵在江岸以扬州为防御重点,再往北则在淮安驻军,高邮城内只有五六百守军,又都是汉人。高邮县令和守备看见明军在城外大显神威,击败鳌拜和李成栋等强兵悍将,哪里还敢反抗。
  呼喊的士卒尚未退回,高邮南门缓缓打开,守备领三百士卒出城门跪在地上,高邮县令跟在后面,他也很自然的跪在路边。
  逢勤马鞭往里一指,四队铳手共两千人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入高邮城,接管四门。他自己并不入城,拨马退走,领其余兵马在高邮城北的一片丘陵地安营扎寨。
  追击的兵马尚未全部退回来,兵营中将士兴高采烈。这是明军首次在正面战场堂堂正正的击败清虏,没有取一点巧,完全凭实力碾压女真骑兵。
  此战击毙清虏三千多人,俘虏了两千多匹战马和三千多汉卒,可谓大获全胜。
  逢勤一面派信使回去报功,一面加固阵地。
  为了麻痹清兵,此次翟哲只命三万明军过江,逢勤身后的泰州还在清廷手中,这支兵马实际是孤军深入。
  高邮城虽小,但位置很重要,攻下这里等于断绝了扬州守军与北方联系。所以,这里是清兵必攻之地,北伐江淮之战开局太美。
  但无论是高邮城的逢勤,还是南京城的翟哲都知道争夺江淮之战不会这么顺利。
  鳌拜和李成栋战败的消息不会这么快传出来。信使骑兵一路向南,泰州城下无人敢阻拦。
  信使昼夜兼程,一直赶到泰兴城下,总兵阎应元派人护送信使过江直奔南京城。
  从去年夏天开始,明军一直在淮扬发动攻势,江南士子百姓早习以为常。
  狂奔的战马引来路边行人关注的目光,从收复江南后,他们再没有见过如此紧急的军情。不过,这些跟大多数人没有关系晋王府。
  翟哲每日喂喂鸟,看看书,对朝堂偶尔爆发的争执袖手旁观。陈子龙和马士英都是知进退的人,他们会很好的妥协,尽量不让矛盾爆发到晋王府。
  午后,门外响起方进急促的脚步,翟哲放下书,凭直觉,他知道他等待了半个月的消息来了。
  方进推门而进,躬身行礼,道:“王爷,江北逢将军急报”
  “拿过来”
  翟哲接过急件,拆开看完后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方进心中忐忑,不知是凶是吉。
  翟哲皱眉沉思片刻,把信件收入袖中,起身道:“备轿,我要去马阁部府上”
  “啊,是”
  方进稍有些意外,晋王自到南京后,还从来没有去别人的府邸拜见。
  八人抬的轿子摇摇晃晃,翟哲走在轿子中把衣袖中急报拿出来又看了一遍,终于喜上眉梢。
  “逢勤,你果然没让我失望”
  江淮与北京之间只间隔一个山东,清虏以骑兵居多,旦夕可呼啸而下支援。如果说收复江南,攻取湖广是为了自保,那么争夺江淮就在威胁清廷治下的河南甚至北京了。
  多尔衮绝不会轻易放弃江淮,就像他去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要攻下大同。
  逢勤开了一个好头。


第581章 挂帅
  马士英十分惊讶,道:“王爷要亲自出征?”
  “不错”翟哲玩弄手中的白瓷杯盖。
  马士英踌躇不定,道:“王爷麾下强将如云,何必要亲身冒险?”
  他心有隐忧,翟哲离开南京城,现在被掩盖的矛盾很容易显露出来。他是最依靠翟哲的人,无论东林党还是北下者,他都靠不上边。
  陈子龙虽然很和善,奈何他们是天敌。宗茂那盛气凌人的模样,除了他主动亲近别人,别人很难与他攀上关系。
  “因为这是一场大仗,赶不上收复江南,但远超过湖广一战”翟哲眉宇中有些忧愁,他不知道多尔衮能会下多大的决心。
  如果是清廷和大明倾国一战,对大明来说,有些早了。
  但,清廷有清廷的难处。
  清廷内部矛盾重重,多尔衮坐在摄政王的位置上名不正言不顺,各处泥潭般的战场正在迫使八旗的矛盾暴露出来朝堂决定战场,对清廷如此,对大明亦是如此。
  他对东林党让步,又给东林党压力,是为了保证明廷最大限度的稳定。范永斗不明白他为何会对堵胤锡让步,商人虽然精明,又怎么会明白他的目光长远。
  东林党对大明之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又怎能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东林党身上。江南的士子就像是被溺爱惯了的孩子,但,那终究是自家的孩子。
  如陈子龙修订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如几社诸生宁死不剃发,如堵胤锡在湖广收纳忠贞营,他岂能为一己之利,把那些人全都斩尽杀绝。他能饶恕朱大典,当然也能宽恕更多的人,除了张名振人死不能复生。
  马士英拱手道:“王爷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我唯有祝王爷旗开得胜,早日收复中原”
  “此次战事很可能会旷日持久”
  马士英站起来,深鞠一躬,道:“请王爷放心,有我在南京,绝不会让朝廷出了乱子”
  “好”翟哲微微点头,道:“若有紧急事,可找金小鼎”
  他把南京内阁托付给一个曾经图谋暗杀过他的人,而不是交给他的亲家陈子龙。让马士英意外,令所有人意想不到。
  陈子龙是君子,马士英才是善于变通的权臣。
  马士英脸上表情复杂,叹息一声,道:“王爷如此厚待,我实在惭愧”
  他不是庸吏,虽然有些不择手段。
  翟哲问:“马阁部知道我最担心什么吗?”
  “闽粤的郑氏”
  翟哲点头,道:“不错,郑芝龙使我如芒在背”
  他首次向别人表达他对郑芝龙的看法,而且还是个外人。马士英受宠若惊,道:“郑芝龙为人知进退,我会想办法稳住他”
  翟哲告辞回到晋王府,连续下达数道军令,李志安、郑遵谦、孙之敬等人各率大军渡江,明军正兵精锐齐发。
  三月底,烟雨朦胧,长江江面上能见不过几十步远。翟哲率两千亲兵卫渡江北上,同行有他十四岁的儿子翟天健十四岁很年轻,上战场有些早。
  晋王府前,范伊两眼泪汪汪。
  翟哲专门命工匠给儿子打造了一套小盔甲,不过翟天健正在发育长身体,这幅盔甲他怕是穿不了多久。
  范伊抚摸翟天健冰冷的铁甲,嘱咐道:“你到军中不要乱跑,要跟在你爹身边,千万不要上战场逞强”女人唠叨起来就没完。
  翟天行也跟出来,满脸羡慕的揪住翟天健的衣角。
  “哥,我也要上战场”他个头比翟天健矮不少,攥紧拳头展示力量。
  “等你长到我这么大再去找爹说。”
  翟天行重重点头,看见翟哲正在不远处,又不敢靠近。
  翟天健被编入方进的侍卫队,随其他侍卫一起值勤。名义上如此,实际上当然不可能那么苛刻,翟哲只是想让他感受战场。
  书本上得来终是浅,不能亲身体会,很难明白书中话语真正的含义。
  翟天健初始对军中一切都感到好奇,丝毫不感到厌烦。不过他从来没有在军中呆过,不熟悉军中操练,跟在方进身边没少吃苦头。
  战船不停的搬运重炮过江,那可不是逢勤使用的野战炮,而是重达千斤的直射炮。
  翟哲亲自坐镇泰兴,李志安为前营指挥,阎应元为向导,与郑遵谦和孙之敬共五万大军逼近扬州城下。
  扬州城中有三万守军,博洛此刻已经得到鳌拜战败的消息。
  雾气能遮掩很多信息,但明军渡江人马太多,瞒不过扬州城的斥候。
  三月底,从南京逃离的密探带回来惊人的信息——明廷晋王亲自率军北上。
  博洛愈发不敢出城,命信使急报北京城。
  信使才出城,明军在扬州城外试炮,轰鸣声激醒了雾气中的城市。
  江南。
  南直隶和浙江的府兵不断被抽调过江,往泰兴城集中。
  南京城,内阁正在爆发第一场争执。
  “这是春耕季节,春耕季节”堵胤锡格外强调。他认为翟哲太草率了。其余人默不作声,陈子龙和张国维也都有同样的看法。
  春耕季节抽调十万府兵过江,对江南百姓的影响不言而喻。
  东林党一向主张珍惜民力。
  马士英道:“既然大将军已经做出决定,各路正兵和府兵都在渡江,我们就不要再为出兵的时机争执了,内阁要齐心协力,为大军筹备粮草兵器。”
  堵胤锡叹息道:“我当然是支持大将军,但江南各地又有说法,乡绅不愿捐钱,青壮不愿北上,我只是在为北伐的前景担心。”
  江南富庶,江北贫瘠。无论何时北伐,都会遇见这个难题。
  当初为护发保家时,江南能人人奋力,但北伐并不是所有人的意愿。百姓和乡绅没有那么多远见,他们只想过平平凡凡的日子。
  陈子龙皱眉,道:“只要我们几人能齐心助大将军,相信可度过难关”
  内阁中钱肃乐和张国维来自浙东、堵胤锡来自湖广、陈子龙是前任南直隶总督,马士英代表阉党势力,他们若都能助翟哲,确实无人能闹出乱子。
  这正是翟哲的布局。
  北伐的胜负已与在座的几位大学士息息相关。


第582章 对手
  北京城。
  这里的春天要比南京城来的晚一些。江南早已绿草成茵,山花灿烂,北京城的柳树枝头才抽出绿叶。
  自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就没有离开过北方。
  非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从南方来的信使一路马不停蹄进入北京城,摄政王府是他们的第一站。
  鳌拜战败的消息才传入京城,多尔衮尚未从震惊和愤怒的情绪中缓过来,扬州城又送来明廷大将军晋王北伐的急报。
  明廷与大清之间对峙,实际上就是多尔衮与翟哲之间的交手,连两人在朝廷中的地位也都很相似。
  晋王翟哲北伐,是否意味着他也要亲自领军南下,否则他能派谁去领军。济尔哈朗吗?还是其他的旗主?
  大清并非没有能人,但多铎在江南被俘,他能信任的只有阿济格。江北到处都是战火,可他又从哪能找一个能和翟哲匹敌的领军统帅。
  多尔衮折叠起急报,阴沉着脸下令:“来人”
  “在”
  “把鳌拜免职,抓回京城”
  “”
  他不信任上三旗的人,尤其是那个鳌拜,那是皇太极和豪格的死忠。出兵一事要从长计较,惩罚鳌拜可以立即进行。
  多尔衮伸手拿起两日前送来的战报,又细看了一遍,还是怒不可遏。他不害怕鳌拜打胜仗,他很期待鳌拜能击败北上的明军。他惩戒鳌拜,是因为大清的勇士竟然在野战中被数量劣势的明军击败。
  他把军报扔在桌子上,恨恨的骂道:“那些人睡女人睡的忘记怎么打仗了吗?”清兵入关后,部落的勇士突然拥有比从前多几十倍的土地、财富和女人,他们中确实有许多人忘记怎么打仗了。
  “再传令,命各旗旗主和贝勒来王府议事”
  侍卫不敢抬头,口中答道:“”急匆匆离去。
  扬州城的军情一日一报,明军在城外架设炮台不分昼夜攻城。
  长江中水师连绵不断的运送明军和粮草过江。去年秋天攒下来的粮食,如今都派上了用途。
  博洛畏惧翟哲,只盼朝廷派大军南下。
  但是,事情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
  鳌拜已经被抓回京城后,各旗兵马一直没有南下,甚至一点南下的意思也没有。
  军议之后,摄政王府一直处于沉默中,多尔衮一连三天没有出门,也没拿出决议。
  他虽然是大清的摄政王,但就如当初皇太极对两白旗无能为力,他对上三旗和两红旗的势力也只能以笼络为主。
  原本济尔哈朗德高望重,是多尔衮与上三旗之间的缓冲,但现在,他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坚定的站在多尔衮一方。
  拖沓的议事只会让江淮的形势越变越糟糕。
  但是,如果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强行出兵,留下的隐患会更大。
  鳌拜被关入大牢来,沉默的多尔衮真的很吓人。
  自大军入关以来,他首次对诸位王爷和贝勒隐忍。
  他在想,翟哲为何能够力排众议率军北伐,而他却在北京城内事事掣肘。汉人要比满人听话的多,但满人比汉人可靠。
  四月五日,清明节。
  江南百姓提着祭品,往山野孤坟边点燃纸钱祭奠先人。时隔两年,只要不是秃子,原本剃发的人头上都重新长上了郁郁葱葱的长发。祭祀时,不用担心无面目见祖先。
  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跪在墓碑前,有些人能怀恋反剃发令时的舍生忘死,有些人已经淡忘。
  有些人能记得大将军翟哲的振臂一呼,有些人已经忘记。
  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已经过去,关键的事情发生在眼前,他们每个人都与北伐之战息息相关。很多人在担心今年朝廷会不会加税,因为每次朝廷发动战事时,加税已是惯例。
  清明节次日,江南和北京几乎同时下起小雨。
  “这是雨季啊”多尔衮呼吸感受到空中的湿润。在雨季发动战争,本该对清廷有利,为何那些人都怕了?他们是在怕明军还是在怕自己。
  如果他没有记错,扬州城已经在明军的炮火下坚守了十天。昨日又有急报送来,扬州府的泰州和如皋两城接连失守,只剩下扬州城孤零零的坚守在江边。
  他就快要忍不住了。
  南京城的雨一直在下,北京城的雨只下了一天。
  半上午,暖春的阳光正在驱赶昨日的潮湿。
  一群身穿贴身锦袍的人从宽阔的街道上走过,进入那座众人望而生畏的王府。
  那些人直接走入王府,不等门房通报,为首的太监用尖锐阴柔的声音高喊:“太后懿旨到,宣摄政王多尔衮入宫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之间的传闻很多,若在平日,这样的懿旨难免会让人想入非非。
  门卫不敢阻拦,飞奔入院内禀告。
  不一会功夫,多尔衮从屋中走出来,他脸庞消瘦,双目如狼眼,盯着那个宣旨的太监看了半天。
  孝庄太后从未给他宣过这样的旨意。
  那太监是个汉人,被多尔衮的目光逼的低下头去,又想起临行前太后的嘱咐,重行抬起头,道:“太后懿旨到,宣摄政王多尔衮入宫”声音比之前要小许多。
  多尔衮眯着眼睛抬头看看天,片刻的犹豫之后,他迈步上前单膝跪地道:“微臣领旨”
  他还是北京城的主人,他还是大清的主人。但如果他不让步,他很快会变成孤家寡人。皇太极隐忍了十几年,为了大清的天下,没有对两白旗下狠手,他当然也能为大清的天下屈一次膝。
  太监把圣旨交到他是手中,轻咳一声,讪笑道:“王爷,请吧”他刚才那么做,是因为孝庄太后的吩咐,他可不想因此得罪大清的摄政王。
  多尔衮收起懿旨,重复那两个字,“走吧”
  来宣旨的只有十几人,回皇宫的是一列三百人的骑兵,多尔衮如翟哲一样注意自己的安全。
  多尔衮很久没有来皇宫了,准确的说,是从攻破大同之后。斩杀了姜镶,他回到北京后身体一直不好,对女人的欲望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烈。
  多尔衮跟在太监身后,走在熟悉的宫墙边,这是通往慈宁宫的道路。
  走入慈宁宫,里面很安静。
  没有太监,也没有宫女。他从前每次来这里也都是如此。
  桃花正打着娇艳的花骨朵,还没到绽放的时刻。
  从宫内里面走出一个更瘦弱的太监拦住二人,弯腰行礼道:“王爷,太后有请”
  多尔衮整理衣襟,大踏步往里面走去。
  站在慈宁宫的正门,他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孝庄太后身穿雍容的朝服,朝门而坐。多尔衮从未见过她这么庄严,神情微微一愣。
  “王爷,你来了”孝庄太后指向身边的座椅,道:“坐吧”她动作和言语很随意,可随意的很有尊严,凛然不可侵犯。
  多尔衮不再如从前那样盛气凌人,在这一刻,他只想忘记从前那一幕幕荒诞的往事。
  孝庄道:“王爷,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等着你来”
  “是吗?”多尔衮低下头。他不会误解孝庄太后的意思,她不是想念他,她是在等待他让步。这些日子,也只是这几天。
  “王爷是有大智慧的人,大清能开辟今日宏图,没有人的功劳能比得上王爷,但是”孝庄太后语气一转,道:“但是大清虽然还占据江北,形势已有些困难。”
  孝庄伸出带着金色护指在空中虚点,道:“我知道,王爷一定不想让我大清勇士如顺贼那样逃离北京城。”
  她也是有大智慧的人,只是尚不为人所知。
  多尔衮抬头,回答道:“没有什么比保住大清的江山更重要”
  孝庄太后面色严肃,道:“有王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我会说服上三旗的人,济尔哈朗前天来宫中找过我,你把鳌拜放了吧。他只是个莽夫,但你这样做,实在是无法让两黄旗的人放心”
  多尔衮言辞犀利,道:“我惩戒他,不是因为他是镶黄旗的人,而是他率五千骑兵指挥李成栋部的两万多人竟然被人数还少于他的明军在野战中击败”
  孝庄抿嘴,用很轻柔的语气道:“这次你是对的,但两黄旗的怨气不是今日才有的”
  多尔衮沉默。
  他在多铎攻下江南后杀死豪格冷了一大群人的心,但是,他不后悔。
  “明廷晋王翟哲亲自领军北伐,除了王爷,无人有领军抵敌的威望”孝庄探寻的目光落在多尔衮脸上,很小心的问:“济尔哈朗老成持重,能否镇守北京?”
  “好”多尔衮回答的很于脆。
  于脆的让孝庄忘记了惊喜。
  “我相信你”多尔衮起身行礼,道:“微臣告退,这就去准备领大军南下”
  他不相信济尔哈朗,但他相信眼前这个女人。
  他发现他一直低估了眼前这个女人,她可以为大清牺牲那么多东西,所以绝不会趁他在江淮鏖战时作乱。
  “翟哲,从你离开草原后,我再没有与你交过手,现在让战场来决定我们谁是当世之雄”
  多尔衮犹记得岳托的死处。


第583章 权术
  清廷大军迟迟未下,鳌拜又被抓捕回京城,李成栋躲入淮安城不敢擅自出战。
  半个月时间,明军攻下扬州府的泰兴和如皋,包括逢勤不战取下的高邮城。
  仅此而已。
  真正的大战尚未开始,明军只是攻下几片储存粮草的地方。扬州府北有淮安府,西有滁州府、庐州府和凤阳府,最后还有北伐必经之地徐州府。
  而眼下,明军还只是在扬州府里打转转。
  扬州城下,明军大营。
  过江的明军将领齐聚在中军大帐内。
  这是他们首次军议。
  大帐的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翟哲面朝地图而站。地图上标志了江淮之间大小道路,险要关口和清兵重点驻守关隘。
  他身后站着几位总兵和将军,黑压压一片,目光都落在他的背影上。
  “此次大军过江北伐,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拿下扬州城和淮安府。扬州与南京隔江相望,陛下及诸位大学士每思江北,夜不能寐。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扬州是志在必得。淮安在洪泽湖之侧,靠近淮河,扼守扬州北部通道,拿下淮安城才能确保扬州府不再受清虏侵扰。”
  翟哲转身招手命在一旁侍立的翟天健来到身边,从他手中接过一个细长的白杨条,指着地图中心稍稍靠西的地方,道:“凤阳有太祖皇陵,落在清虏手中朝野不安,所以第二阶段以凤阳为目标。”
  在家中时,翟哲对儿子和善的时候多,这是翟天健首次看见父亲盔甲鲜明,指点江山,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向往。
  翟哲没有留意儿子,他停歇片刻,又用杨木条指向地图最高处一小块地方,轻声道:“最后是徐州,徐州锁南镇北,非国力强盛无力镇守,未必是今年之功。”
  攻取徐州还很遥远,在没有准备兵进北京之前,没有必要攻占徐州这个四战之地。
  诸将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今日的晋王,不再往日的宁绍将军,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不是圣旨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诸位要有在江北长久作战的准备,也许是今年,也许明年,也许要三四年才能结束这场战事。我只希望到最后不是我们被逼退回江南”
  翟哲神色严峻,他平日对诸将很温和,临阵时立刻换了一张脸。
  “我估计清廷大军很快会南下,领军的不是多尔衮就是济尔哈朗。”翟哲右手指向第二列右手第二位将军,叫道:“阎应元”
  “末将在”阎应元迈步站出来。
  “你立刻率本部兵马进驻高邮城,阻挡清兵北下。我大军一日不攻下扬州城,你就要在那里死死的钉住。”
  “遵命”
  阎应元是诸将中唯一没有随翟哲上过战场的人,他麾下统领一万正兵和一万江阴的府兵。那些人都陪他坚守过孤立不倒的江阴城。
  翟哲目光与阎应元相接,道:“高邮城防简陋,比不过扬州,也比不上江阴,但是,高邮城是扬州北唯一的屏障”其用意不言而喻。
  “城在人在”一声于脆利落的答复。阎应元脸膛通红,如庙里的关公塑像。
  翟哲目光溜回来,接着下令:“从今日起,李志安攻北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