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争霸天下-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解点了点头:“我已经下令让段争和郑秋的水师在北岸打下来一块地方,北岸的隋军基本上已经被高开泰的人马清理干净,河岸上基本上没有防御可言。水师的兵力充裕,拿下登陆所需的地方不算难事。”

    “夏侯虽然性子急,但不失稳妥。”

    独孤文秀道:“主公用他为先锋,是最合适的人选。”

    “你的职责不是拍马屁。”

    方解笑了笑道:“从这地图上找出一条最好的路线,这才是你要做的。”

    独孤文秀也跟着笑起来,然后用炭笔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从琼艾城登陆最好不过,琼艾城临近江边,曾经是长江河道上商船过往所必须停靠的补给之地,如今战乱已经比以往几年要少的多,所以琼艾城那边船只必然很多,到时候还可以征用那些商船运兵。”

    吴一道在旁边说道:“货通天下行的船队,也在琼艾城候着了。”

    ……

    ……

    方解看着地图,脑子里的思路顺着独孤文秀画出来的那条线延伸出去。毫无疑问,独孤文秀选出来的这条线路虽然不是最近的,但绝对是最稳妥的。按照这条线路进兵的话,只要过了河,不出一个月就能到长安城下。

    “现在江北的实力最大者,自然就是高开泰。王一渠死后,虽然部分王一渠的部下不愿意尊高开泰号令,有几支人马甚至逃离,但高开泰手里至少还有十几二十万人马。指望着这些兵力攻破长安无异于笑谈,但拦在咱们面前,是个障碍啊。”

    独孤文秀叹了一声:“若是在交战之前,能让高开泰营里的矛盾再激化一些就好了。王一渠的部下,即便是留下来听他号令的那些人,心里对他也未必服气。如果能找到些合适的人怂恿着反叛,那么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会顺畅不少。”

    方解嗯了一声:“我已经知会陈孝儒着手去做,骁骑校干的就是这个差事,没有人比他们更拿手。”

    “如果高开泰不是问题的话……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长安城的城墙了。”

    独孤文秀道:“属下虽然没有到过长安,但可以想象的出来倾二百年盛世大隋之力打造的这一圈城墙有多牢固高大,即便是咱们有火器营,想要攻破那城墙也难。”

    “而且……”

    独孤文秀道:“长安城里的事,咱们也不太了解。城中除了杨坚留下的那五千铁将军之外,还有多少兵力?如果能提前打探清楚,对进攻大有裨益。”

    “不难”

    吴一道笑了笑:“我手下有个叫酒色财的胖子,在长安城里。他的轻功纵然说不上天下无双,可是想进出长安城也不是太难。”

    方解点了点头:“酒色财的本事我是知道的,他跑起来就好像一团被风吹着飘的柳絮。”

    “虽然……看起来是很大的一团。”

    独孤文秀眼神一亮,他实在没有想到方解居然在长安城里留了一颗棋子。

    “不只是守军的数量,若是能和长安城里咱们的人联络上,那么完全可以分化城中那些显贵。杨坚死了,他手下大将韦木率领五千铁将军守长安,这就好像给本就是绝对防御的长安城安上了一柄刀子,非但可以守还可以攻。不过,属下以为长安城里那些达官显贵可不是都想陪着韦木死守。”

    吴一道点了点头:“那些人,最会见风使舵。初时或许他们不会有什么举动,但只要主公一战打出威风,不少人会主动联络主公。”

    方解嗯了一声:“酒色财不是个笨人,他若是得知大军到了的话,自己知道该做什么。”

    吴一道想了想说道:“长公主的讨逆檄文……”

    他看向方解,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发!”

    方解没有什么犹豫:“通告各地。”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粮草了……”

    独孤文秀道:“不算陈搬山和陈定南的队伍,主公亲率的人马总数要超过五十万人,再加上战马牲口,这样庞大的队伍,每日都要一笔巨大的消耗。咱们带着胜屠和杨坚的军粮,再加上从朱雀山那边带过来来,再加上江南诸家族敬献的……估计着够大军一个月所需。再多也不能带了……”

    “看起来粮食暂时无忧,可是到了江北之后,那地方已经被王一渠高开泰扫荡了两三年,百姓困苦,土地贫瘠,想要补给军粮困难。如果是从朱雀山大营那边往北边运,那么侯爷的船队和水师就要被占去一大部分。”

    他摇了摇头:“最好还是能在江北解决粮草的问题。”

    “所以……属下所标注出来的路线,在这里转了一个小弯……”

    独孤文秀指了指一个地方:“安庆仓”

    吴一道则摇了摇头:“高开泰在江北这几年,只怕早就已经把安庆仓吃空了。”

    “不一定”

    独孤文秀道:“高开泰之所以搜刮百姓那么狠,我以为不是他把安庆仓吃空了,而是他想把安庆仓留到最后。我特意了解过高开泰这个人,是个性子里极谨慎的。他的队伍先吃掠夺来的食物,留着安庆仓里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终究是要打的。”

    方解想了想说道:“粮草的问题,除了安庆仓和朱雀山大营之外,还有信阳城的欣口仓。从欣口仓调粮食顺水路北上,是最快的。”

    他一边说一边往马车外面看了看:“快到江边了,已经能闻到一股子河腥味。”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马车停了下来。

    外面响起陈孝儒的声音:“主公,前面江边有不少名门大户的人和数不清的百姓聚集,说是要劳军。”

    “劳军?”

    独孤文秀笑了笑:“到了他们做姿态的时候了。”

    “劳军带来多少东西?”

    方解问。

    陈孝儒从外面进来,手里捧着一个大大的木盘。

    “除了粮草之外……还有这个。”

    方解侧过头看了看,心里忽然一紧。

    那大大的托盘上,放着一套灿灿生辉的金甲!

第九百六十二章 还有一件大事

    第九百六十二章还有一件大事

    方解曾经不止一次的看到这一幕,又或者说今天经历的一切他竟然有那么浓烈的熟悉感。当他看到那些士绅百姓们献上来的金甲,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这一刻,他不得不想起自己南下的时候经过的那座大山那座高台。

    如今已经在长江岸,金甲不早不晚的在这个时候送来。

    似乎,冥冥之中真的有天意。

    陈孝儒托着金甲走到方解面前,阳光在金甲上反射出来的光华如此夺目。这金在打造出来的那一天或许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可是当这金甲送到方解面前的时候,它的意义就已经变了。

    或许已经无从查证,这金甲当初是不是专门为方解打造的。

    “好兆头”

    散金候吴一道看到这副金甲的时候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快步走过来,看着托盘里那灿灿生辉的金甲赞道:“阵前百姓送金甲……主公,这可是大吉大利的事儿。”

    方解伸出手想去触摸一下那金甲,手在半空中却又停了下来。

    “把金甲给长公主殿下送过去。”

    方解的手在半空中停住之后摆了摆,吩咐了一声后转身上了马车,没有再看那金甲一眼。众人都有些不解方解为什么这个反应,这样吉祥的事对于士气来说也是鼓舞极大,可方解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开心。

    “怎么了?”

    看到他脸色有些异样,正在马车里泡茶的沉倾扇忍不住问了他一句。最近这两年来,沉倾扇的性子越来越安静,已经看不到了以往时候那种带着些野性的妖娆和冷傲。这是女人的一种必然的成长过程,在安逸中安静下来,其实很好。

    “没什么,只是忽然不想见到那件金甲。”

    刚才沉倾扇她们虽然没有下车,但也看到了陈孝儒端着金甲给方解送过来。

    “不想看就不要去看,喝杯茶吧。”

    沉倾扇根本就没有去问为什么,不只是她,马车里的其他几个女人也没有人问为什么。或许如果大大咧咧的完颜云殊在的话会问问他,那是因为完颜云殊根本就不会去考虑什么复杂的问题。

    而她们几个,则都属于那种聪明到从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什么的人。

    “我只是有些抗拒……”

    方解在马车里靠进窗子的地方坐下来,接过沉倾扇递给他的茶杯:“如果我说我几年前就看到了今天发生的这一幕,你们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从长安城出来过长江的时候,我站在高台上出现了幻觉,看到了几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了身穿金甲的自己,站在一架巨大的辇车上向北而行,我身边跟着的是数不清的身穿黑色甲胄的士兵……”

    方解嘴唇触碰着茶杯,却没有喝下:“如果上天早就安排好了这一切,那么我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出于自己的遗愿还是早就已经注定?”

    沐小腰听完方解这句话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寒冷……方解的话听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异样,可若是仔细去想的话就能体会到那话里那份冰凉。如果一个人要经历的所有事都是被安排好的,发生的一切都是在按照别人设定好的路线在走……那么每个人岂不都是一个提线木偶?别人怎么抖,你就怎么走。

    不寒而栗

    “只是巧合”

    沉倾扇想了想说道:“我们总是会遇到很过奇怪的事,比如会梦到一些事,几天之后这些事真的发生了。或许走到某处会觉得自己曾经到过格外的熟悉,这些玄而又玄,解释不清,但这并不代表任何事都已经被什么东西安排好。你可以自己想想看,这些年你哪一步像是按照别人定好的路线在走?”

    方解笑了笑:“我没事,只是有讨厌这种感觉。每每有这种感觉,我都会忍不住往天上看,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个面无表情的人正在冷冰冰的往下看着,用眼神告诉我你什么都逃不开……”

    “也许真的有吧。”

    沫凝脂忽然说道:“可就算真的有,我也不明白你为什么会讨厌那种感觉。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很兴奋……”

    他看了方解一眼:“当初我被她们带走的时候,曾经也想过命运为什么要这么作弄我,明明我应该有的生活是安安静静的长大,学习女红刺绣,学习琴棋书画,然后等待着家里为我选一个合适的人家嫁了,相夫教子,平平淡淡的过完这辈子。每天最大的享受也不过是捧着一本书坐在荷池边凉亭下翻上那么一阵……可是,当我替代你开始逃亡的时候,我知道这一切都已经渐行渐远,我有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未来了。”

    “那个时候我就忍不住去想,到底是那样的生活更好些?沉溺于安逸,又或是在逆境中挣扎出来最终有所成就?我有现在的修为,正是因为那几年替你逃亡。如果替你逃亡就是命运的话,那么你觉得我是在遵守命运吗?”

    “我不是。”

    沫凝脂缓缓而认真的说道:“如果我遵从着命运的选择,那么我早已经死了。我不想受人摆布,所以我要争!”

    “争?”

    方解重复了一遍这个自己。

    “是的,争!”

    沫凝脂一字一句的说道:“如果是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来安排我的命运,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安排?我要争!如果是上天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安排了我的命运,我为什么要听从上天的安排?我要争!”

    她停顿了一下:“你现在的高度其实不再是和人争什么了,而是和天争。”

    “和天争什么?”

    方解问。

    “天上是天上,天下是人。”

    沫凝脂看着方解的眼睛缓缓道:“争的便是天下……争过之后,霸天下。”

    ……

    ……

    两支水师早就在江边等候了,三十八万战兵十几万府兵,再加上大量的后勤补给车队,要想把这些东西都运过长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以方解现在水师的实力,要想将这样庞大的一支军队全部送过去,没有十天左右也不行。

    这是黑旗军面对的一场最艰难的战争,还没有开战其实已经很艰难。这一战和以前打过的任何一战都不同,有很多事都要改变做法。粮道太长,在没有拿下江北最大的那座粮仓之前,粮食补给主要还是从西南运过来。至于江南,黑旗军开走之后那些手里有粮食的大户没有几个愿意那么轻而易举的献出些粮食,而江南的粮仓又没在黑旗军手里握着。

    如果说打南燕那次也是远征的话,那么这两次远征的意义绝对不同。打南燕,方解可以肆无忌惮的让士兵们把南燕各大城里的粮食搬空,可是打京畿道,方解不能这么做。

    “粮仓在黎阴。”

    方解指了指地图:“黎阴城的一大半靠着山,粮仓就建造在山上。黎阴城之所以不好打,第一是因为借着山势修建,第二是因为城墙足够坚固。和其他地方不同,黎阴的城墙全是就地取材有从黎阴山上采下来的大石搭建,即便是火炮都轰不开。”

    他看向众将:“但大军北上,粮草必须先解决,所以这次打黎阴势在必行。高开泰当初趁着的是杨坚南下江北防御空虚,从西边杀过来出其不意的拿下了黎阴城。但高开泰知道黎阴的重要,所以在这里最少留了两万人马戍守。斥候打探来的消息,黎阴城的城墙比以往加高了不少,修建了更多的防御工事……”

    方解用炭笔在黎阴城的城墙外面画了一个半圆,在黎阴城南边的这个半圆完美的将黎阴城不靠山的这半面包裹起来:“高开泰手下大将晏增是个将才,高开泰派他戍守黎阴城之后,他借助暴雨河涨的机会,引水进渠。现在这个半圆就是黎阴的护城河,虽然不是很宽,打造浮桥就能过去,但最大的隐患在于,这河道距离城墙很近……”

    他看了陈孝儒一眼,陈孝儒继续说道:“黎阴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之间的距离不足九十步,这个距离,莫说是弩车,就是一石半的硬弓也能轻而易举的从城墙上面把羽箭送过来,搭建浮桥的时候,守军的羽箭会让咱们的人损失惨重。”

    “可如果不搭建浮桥的话,攻城器械过不去。”

    方解道:“夏侯的人已经在北岸开始攻城了,临近岸边的县城不难拿下。等大队人马过了河,夏侯的队伍就要去攻打黎阴。黎阴城里有两万精锐,还有那么好的地势,这第一战不好打,你们几个好好议议,想到什么法子也许能帮到夏侯。”

    “属下以为……”

    独孤文秀想了想说道:“黎阴城纵然坚固,城内的守军纵然精锐,而且就算他们不会缺了粮草,但并不是没有劝降的机会……属下觉着,要想尽快拿下黎阴,最好的办法反而不是直接进攻黎阴。”

    吴一道沉默着,认真的听着独孤文秀说话。

    听到他说最好的办法反而不是进攻黎阴的时候,吴一道忽然明白了独孤文秀的意思。

    “一个人做决定,表面上看起来大部分是取决于外部的影响。咱们以为黎阴城里有粮草有军械,敌人没有被劝降的可能。那是因为我们没能让他们体会到绝望,如果一个人绝望了,投降又算的了什么?”

    “如何让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不缺乏粮草物资的敌人绝望?更何况他们还占着地势之优,黎阴城那个地形,可不是兵力多就能拿下的。”

    崔中振说道。

    “攻心”

    方解说了这两个字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走到独孤文秀身前道:“独孤虽然不是武将,但在用兵上倒真是有天赋!要想让一个人绝望,那么就让他首先觉得孤独。”

    方解看了一眼地图,嘴角上的笑意已经轻松下来:“我要先过江北去夏侯的先锋营里,你们随后过来。”

    “主公!”

    独孤文秀在后面叫了一声,然后看了一眼吴一道。两个人眼神里迅速交流了一些什么,然后同时俯身对方解说道:“还有一件大事,请主公早下决断。”

第九百六十三章 迫人心志

    第九百六十三章迫人心志

    夏侯百川早已经不是第一次领兵上战场的新人,可是他这次领兵出征的心情就和在信阳城外洛水岸边第一次领兵作战的杜定北一摸一样,那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激动和兴奋。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次出征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一切顺利拿下长安城,那么中原这片姓了二百多年杨的天下,只怕要改姓了。

    就算他们这些一直跟着方解的老人与那些新加入黑旗军的人不一样,他们对方解的感情胜过了对未来锦绣前程的向往,但这不代表他们无欲无求。

    京畿道距离还远,不过在中原百姓的印象中其实过了长江就是大范畴内的京畿重地。为了保证长安城的安定,在江北诸道都建有巨大的粮仓。

    位于黎阴城的粮仓在之前并不叫这个这个名字,高开泰到了江北之后占领了北方四大粮仓其中两座,将最南边的这座改名为黎阴仓,用的就是黎阴城的名字。将京畿道内的那座原本直供长安的文山仓改名溧阳仓。

    高开泰是个很迷信的人,他觉得将这两座大仓改名会对他的事业有所帮助。一个叫黎阴,一个叫溧阳,阴阳相济,定鼎天下。

    可是,如果打天下靠这个就行,那么做皇帝的肯定是风水大师。

    也许在当今天下的所有队伍中,只有方解手下的将领们习惯了使用沙盘。地图毕竟不够直观,而沙盘则更清晰的表现出敌我双方的态势和地形。

    夏侯百川的先锋军过了长江之后只用了四天的时间就拿下了两座县城,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大隋长公主杨沁颜所写的讨逆檄文已经发布天下,江北道的人都知道黑旗军保护着长公主殿下要返回长安了,还没有彻底对杨家人失去敬畏的百姓们还是难免会有所倾向,在高开泰和大隋长公主之间做选择,大部分人会对后者更为顺从。

    “前面就是黎阴城。”

    夏侯百川围着沙盘走了一圈,然后指着那座仓说道:“主公让我做先锋大将,这是对咱们的信任。你们自己应该都知道这次能成为先锋军那代表着什么!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你们自己去想想第一个打进长安城的队伍在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地位!”

    这一句话,就把手下人的热情都点燃了起来。打天下,第一支打进帝都的队伍得到的封赏最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如今夏侯得了先锋将军,他们这些人也都跟着有了希望。经商的人总是说利益和风险成正比,这一次征战何尝不是一样?先锋军会把最艰难的事都做了,但得到的也将是最丰厚的。

    “拿下黎阴仓,对于大军北上来说就等于完全解决了后顾之忧。将粮道至少缩短了三分之二,后面的弟兄们吃着黎阴仓里的粮食都会念着咱们的好处!”

    夏侯百川笑了笑说道:“咱们一直等着盼着,盼着主公改变心意争一争这天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咱们自己也盼着能有一个了不得的前程。你们这些人不管是寒门出身还是家世不错其实都一样,谁不盼着能来个衣锦还乡光耀门楣?当初你们加入黑旗军的目的是什么主公不管,我也不去管,但我知道究其根本还是为了将来更好,咱们现在在做的,就是为了让将来更好。”

    “大将军!”

    夏侯百川手下大将齐开礼抱拳道:“属下愿意打第一阵!”

    “不要急……”

    夏侯百川摆了摆手道:“这两日我让你们都去看过黎阴的地形,不得不说晏增是个极有本事的。如今的黎阴城被他建造的好像一个铁桶,光有志气是打不下来的。你们都想打我知道,但必须有一个周详的计划。打黎阴不能出差错,因为后面几十万兄弟都在看着咱们。一旦咱们这边进展不利,对于士气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咱们不仅是要打赢这一战,还要漂漂亮亮的打赢这一战。”

    他这话刚刚说完,就看见大帐的帘子被人从外面撩开:“当然要漂漂亮亮的打赢这一战,什么叫漂亮?”

    大帐里的人顺着话音往外看,就看到方解面带微笑的走了进来。

    “拜见主公!”

    众人大感意外,连忙起身行礼。

    方解摆了摆手道:“都带着甲无需行礼。”

    他走到沙盘前站住看了看,然后笑着说道:“我这次来可是直接带着庆功酒,若是这一战打的够漂亮,我陪着你们痛痛快快的饮一场。你们不希望我这酒白白带来吧?”

    ……

    ……

    黎阴城守将晏增出身名门,晏家在大隋的地位虽然比不得崔家,虞家,赵家这样的一流世家,也比不得周家,孙家,金家这样的二流世家。但晏家在东疆地位极为重要,沐广陵手下几位重要将领都出身晏家。比如在蓬莱岛上和沐广陵独子沐闲君并肩而战,拼死不退的将军晏历。

    晏增和晏历算起来还是同宗兄弟,关系并不远。两个人的父辈是亲兄弟,都是嫡系。只不过晏历的父亲是嫡长子,在家族中的地位自然更高些。

    晏家名将辈出,不仅仅是大隋这二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