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撼唐-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愁啊,李元吉的眉头皱在了一起,定杨军的彪悍让李元吉有了恐惧之感。

在一旁,窦诞劝慰道:“齐王,如今定杨军势大,不如回转长安,整兵再战?”窦诞很注意用词,以避免激怒喜怒无常的李元吉。

李元吉闻言,皱了皱眉头,道:“可是,如果太原没了,父皇一定震怒。”在这一点上,李元吉还是有自知之明,他明白太原对于大唐,对于李家的重要性。

窦诞嘿嘿一笑,道:“齐王,我有一计,可保齐王无忧!”

李元吉精神一振,道:“快说!”他一激动,扯动了伤口,伤口迸裂,鲜血染红了绷带。

窦诞急忙扶住他,李元吉躺好,又问道:“你有什么妙计?”

“嘿嘿!”窦诞一脸坏笑,他靠近了李元吉,低声说了起来。李元吉听罢,大喜道:“果然是好计!”

又问窦诞:“那么以你之见,何时回转长安?”

窦诞道:“早作准备,视情况而定。”

李元吉道:“善!”

命令迅速下达了下去,齐王府一片忙碌,李元吉舍不得府中的金银珠宝,更舍不得家中的娇妻美妾,他让部将准备了大马车,准备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带走。

次日,李元吉派出了两千士兵,主动挑衅定杨军,宋金刚接到消息,迅速派出兵马,与唐军在大营外鏖战,唐军付出了两百人的伤亡之后,逐渐退却,宋金刚没有追击。

随后几日,唐军不断出击挑战,每天扔下两百多人的尸体,然后迅速撤回太原。就在李渊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对付刘武周南下的次日清晨,李元吉带着数百士兵,押送着十几辆大马车,从西门出城。

临行前,李元吉叮嘱司马刘德威,道:“你和老弱残兵留下来守城,我率领精锐部队出战。”

他号称是出城迎战定杨军,但实际上却带着大马车和数百人逃走,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刘德威看见李元吉潇洒的背影,还没有反应过来,齐王殿下出战带着马车作甚?而且出战为什么走的是西门?就在他一愣神的功夫,李元吉与十几辆马车已经消失在他的视线之中。

李元吉赶着马车一路狂奔,向西行走了十余里后转而向南,朝着长安狂奔。

一个时辰后,宋金刚得到消息,立刻率兵攻城,刘德威带兵抵抗,血战太原城,定杨军的攻势很猛,唐军由于主帅逃走,军心涣散,纵然是刘德威奋战,也只是堪堪将定杨军挡在了城下。

巳时,太原城土豪薛深见唐军大势已去,带着家丁趁乱杀散了城东的唐军守兵,打开了城门,投靠了定杨军。宋金刚抓住战机,迅速杀进太原城,随着定杨军大批入城,司马刘德威只能领着剩下的那些老弱残兵乖乖地缴械投降,不再做无谓的抵抗,宇文歆也落入了定杨军之手。

不到两个时辰,定杨军完全控制了太原城,宋金刚、刘武周骑在战马之上,脸上露出笑容,得意洋洋地跨入了太原城。尉迟敬德、寻相等人紧随其后。

薛深带着族人来见,刘武周对薛深的大功大加赞赏,并让他守卫太原城。太原城陷落,城中的大族王氏也选择了投降,家主王润献出五千石粮食,以取悦刘武周,换取了家族的平安。

在太原王氏的带领下,其他土豪也纷纷献粮,刘武周总计收获一万五千石粮食,而同时,太原城作为李唐的龙兴之地,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足足有三十万石之多,极大地满足了定杨军的粮食需求。

占领太原之后,宋金刚迅速派兵,准备夺取西河郡的平遥、介休、隰县,掌控南下要地,然后夺取整个河东,作为争霸天下之资。

一日之间,并州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此时,河北刘黑闼也将粮秣准备完毕,就要攻打幽州。

幽州城内,温大临正在,但他显然心事重重,书拿在手上,看了几段,又放在案几上,沉吟片刻之后,又拿起书籍,看了几段,又放下。如此重复,已经有半个时辰了。

他心中十分忧虑,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如今的形势如何?

李唐占据关中、河东,隋军占据巴蜀,萧梁则在荆襄,洛阳朝廷和瓦岗李密在中原混战不休。这些都比较远,暂时不能影响幽州,可是,几乎要统一河北的窦建德已经对幽州发动了进攻,虽然罗艺一度击退了他们,但却有更为严峻的情况摆在眼前。在幽州东边的渔阳郡,是高开道的十几万精兵。

高开道本来是豆子亢格谦的部下,格谦被杨义臣帅大军围剿,旋即身死,余部皆散,高开道是其中之一,他率部沿着渤海、河间郡北上,假意投靠了僧人高昙晟,随后将其斩杀,在渔阳郡站稳了脚跟,自称燕王。在假子张金树的帮助下,高开道迅速发展,如今已经拥兵十几万,实力强大。

对于高开道来说,幽州也是一只拦路虎,必须要攻取幽州,取得幽州的粮秣、兵甲。

因此,幽州的情况实际上很是严峻,塞外就不提了,至少要面对窦建德和高开道的侵袭,都是大敌。

如果说,幽州是富裕之地,就算有强敌也可以持续不断生产,保证军需,偏偏此时的幽州尚未开发,多处是苦寒之地,农耕不多,且粮食产量不高。比如说上谷郡就是以游牧为主,上谷郡的骑兵天下闻名。

罗艺能够养活部下十几万,靠的是积蓄。当年杨广征伐辽东,幽州是前线,因此囤积了大量的粮食、铠甲,罗艺靠的就是大隋留下的丰厚底子。

可是,再高的金山也有挖完的一天,再多的粮食也有吃尽的时候。幽州的收入实际是入不敷出,温大临计算过,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极限是三年。

这不包括幽州出现战事,不管是攻打别人还是被别人攻打,都会加速粮食的消耗。也不包括其他突发情况,比如说冬天雪灾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夏天河水泛滥影响收成,或者是大量的流民涌入等等。

三年,如果罗艺还守在幽州不出,三年后就算旁人不来攻打他,他也会因为粮食耗尽而崩溃。温大临已经接到了消息,河北又在厉兵栗马,传言说是又要攻打幽州。

其实温大临并不看好罗艺,罗艺可以是一个帅才,勉勉强强也可以治理一方,可是,罗艺并不是雄主,没有雄才大略,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发现罗艺只是想趁着乱世夺取一些土地,谋取一些利益罢了,并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

这也就是说,罗艺只是自保之人,早晚必定投靠他人。只是如今天下未定,还在犹豫罢了。

幽州只是温大临的暂居之地,他知道他的兄长和弟弟在李唐,为李渊效力,温大临也曾经考虑过投奔李唐,但是,由于他的家人都在幽州,罗艺对他看管很严,所以温大临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是,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温大临的心中没有底。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门外,管家说道:“老爷,有人求见!“

“是什么人?”温大临问道。

管家道:“他不肯说,只是给了我一块玉佩。”

“玉佩?”温大临有些疑惑:“拿进来我看看。”

管家进来,手中递过一块玉佩,温大临接过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站了起来,“他在那里?”

“就在侧门!”管家回答。

温大临站起身来,朝着门外奔去,管家一愣,老爷为何这么激动?

温大临跑了出去,直奔侧门,他匆匆拉开门栓,就见门外一人正抬起头,笑着看着自己。

“大哥!”温大临跨上一步,抓住了大哥的手,旋即,他左右看了一眼,四周无人,他急忙将大哥请进门,然后关上了侧门。

温大临口中大哥正是温大雅,他离开了乐寿之后,便直奔幽州。乐寿离幽州不过百里,温大雅花费了三日的时间,赶到了幽州,而此时,刘黑闼还在准备粮秣。

温大雅进来之后,扯掉了两鬓的胡须,只余下了下颚还有一些胡须。

“二弟!”

“大哥!”

两人在侧门内拥抱,泪流满脸。他们已经数年没有见面了。

管家恰好走来,看到这一幕,脸色一变,“老爷莫非好男风?瞧他这副激动的摸样,将来人紧紧的抱住,竟然还哭了,这是怎样的感情?”

管家心中念着,陪着笑慢慢走了上来。这时,温大临放开了温大雅,问道:“大哥,你来这里,是公事还是私事?”

“亦公亦私。”温大雅正容,擦了一把泪水。

兄弟情深,数年不见,自然是格外激动。

“大哥,你一路奔波,先进来说!”温大临说道,抓住大哥的手,朝着内院走去。

半路遇见管家,温大临吩咐:“去置办好酒好菜。还有,我大哥来到的消息,务必要保密!”

管家点点头,道:“是,老爷。”

温大临带着大哥继续前行。两人在内室坐下,又述说了片刻兄弟之情,不由泪水涟涟。半响后,温大临问道:“大哥,你说此来,亦公亦私,公事是为何?”

第331章罗成论势〔上〕

内室里,温大雅正襟危坐,问道:“二弟,你可知道我和三弟在何人帐下效力?”

温大临笑道:“此事我也有知晓,二哥和三弟是为大唐效力。”

温大雅点点头,道:“二弟,罗艺此人是怎样的,你给我说说。”

温大临眼睛一亮,他似乎猜到了什么,略略沉吟后,说道:“罗艺此人胸无大志,只是想守着幽州一亩半分地,不思进取。”他的话很简单。

“那么,如果说服此人效力大唐,有这个可能吗?”温大雅问道。

幽州总管府,罗艺书房。

书房里,罗艺、罗成两父子,以及薛家五兄弟席地而坐。

幽州本来是薛世雄掌管,在前年,薛世雄奉命南下,支援洛阳,以对抗气势汹汹的瓦岗李密,可是,在河北七里井,薛世雄遭到窦建德的百人骑兵突袭,驻扎在隋军大营外的河间郡兵,因为受到突袭而惊慌失措,胡乱奔逃,反而冲垮了精锐的幽州战士,使得这一战,令窦建德名扬天下,河北群豪纷纷来投,铸就了窦建德占据河北的根基。

而薛世雄逃回幽州,羞愧致死,大权被薛世雄的几个儿子掌握。薛世雄有五个儿子,老大薛万述、老二薛万淑、老三薛万均、老四薛万彻、老五薛万备。

薛世雄的几个儿子中,薛万彻长于谋略,他认为自家兄弟都才能不足,恐怕不能为父报仇,因此联络了罗艺,投靠了他,由此,远在北平郡的罗艺便占据了幽州。

薛氏兄弟引进罗艺的目的,是想要为父报仇。这一点,罗艺非常清楚,但是,河北军异常强大,罗艺并不打算与河北军硬拼,那不符合他的利益。

可是,他不去打窦建德,窦建德却偏偏来打他,双方在幽州城下发生过几次大战,罗艺采取薛万彻的谋略,以幽州铁骑大破窦建德,挫败了窦建德的进攻。

罗艺本来以为窦建德会对幽州产生恐惧之心,可是,从乐寿传回来的消息,是窦建德再度对幽州动手,他派出了汉东王刘黑闼,对幽州再度发动了进攻。

“诸位,窦建德再度攻来,有何妙计退敌?”罗艺问道。

薛氏兄弟中最为年轻的老五薛万备哈哈一笑,道:“总管,窦建德的兵马不过都是一些乌合之众,不用害怕。”

一向谨慎的薛万彻却是肃容,道:“五弟,窦建德能占据河北大部,绝非浪得虚名,前车之鉴,不可轻敌。”他口中的前车之鉴,自然是父亲薛世雄大败的事情了。

老三薛万钧点点头,道:“不错,小心为上,安全第一。”

罗成想着道:“爹,窦建德势力强大,有广大的河北作为后勤,潜力巨大,幽州耗不起啊!”

此时罗成不过十九岁,罗艺让他参加会议,是想要锻炼长子,培养长子的思考能力。罗艺并没有指望罗成能说出什么大道理,但刚才的话,却显得比较有条理,让罗艺眼睛一亮。

罗艺很感兴趣的问儿子:“成儿,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罗成有些犹豫,他看着父亲,眼神闪烁,不知道该不该说。

“不要紧,你且说说看。”罗艺鼓励他。

罗成犹豫了片刻之后,拱拱手,道:“爹,孩儿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错了爹爹莫怪。”

罗艺点点头,目光送过去赞成。

罗成又瞟了一眼薛氏兄弟,慢慢开口:“幽州何去何从,是要看爹的想法是怎样了。”

“如果爹是想争霸天下,那么就要尽快南下,最好的办法便是联络高开道,与他联兵攻打河北。河北虽然一马平川,但因为是平原,粮食产量极高,可以供应大军的需要,解决如今幽州入不敷出的难题。”

“然后从河北进击洛阳、山东两地,只要夺下了这两个地方,大业就成了一半!”罗成一边说,一边用眼睛去瞧父亲。

罗艺点着头,这就是仿效东汉刘秀故事,以河北为根基,进而统一天下了。

“如果,爹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那么就要寻一个明主。爹,幽州乃是重镇,以幽州投靠他人,必定得到他们的重视,不失封侯拜爵!”罗成说道。

罗艺有些奇怪了,儿子这些话,是何人教的?他决定再考一考儿子。“那么依你之见,该投靠何人呢?”不知不觉中,罗艺的语气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将儿子当成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了。

罗成咳嗽一声,“首先说河北窦建德。”

罗成目光扫过薛家兄弟,见几人有些紧张的模样,他不由淡淡一笑,道:“此人发展迅速,已经已经占据了河间、清河、平原、渤海等郡,帐下有刘黑闼、刘雅、曹旦、王伏宝等大将,兵马总计有二十五万,势力不小。”

“但依我看来,窦建德虽然势力不小,但他出身低微,很难得到世家大族的效忠。而且,说是二十五万人马,实际上有四五万的老弱病残。”

薛万彻冷哼一声,道:“窦建德此人,我恨不得生吃了他!”

罗成一笑,又道:“小子只是说一下可能,但实际上,以窦建德的势力,爹投效他,毫无益处。”顿了一顿,又道:“再说瓦岗李密,自从他杀死翟让之后,瓦岗一直不安,前些日子更是有人勾结了李胡商造反,由此可知,李密已经不得人心。”

罗成的言下之意,李密自然也不是投效的对象。

“其他势力,只有洛阳朝廷、萧梁国、成都朝廷和李唐势力较大,什么张善安、林世弘、李子通等人不过是一些小丑,闹腾闹腾,翻不起大浪。”罗成又说。

薛万钧插嘴道:“宇文化及弑君之后,至少有二十多万禁军,实力也不可小视。”

“虽然实力不小,但毕竟是弑君之贼。大隋虽然没落,但余威仍在,会有不少势力借着为杨广报仇的名义攻打他,他注定长不了。”罗成道。

罗艺脸上露出喜色,想不到儿子年纪轻轻,竟然有这般见识。他鼓励道:“成儿,你再说说其他势力。”指的的是洛阳朝廷、萧梁、成都朝廷以及李唐。

“爹,那我就说说浅薄之见吧!”罗成说道,端起酪浆喝了一口,说话太久,口干舌燥。

“先说洛阳朝廷,他是最弱的,在瓦岗李密的攻打下,可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早晚被瓦岗李密所灭,争霸天下,只能是幻想!”此时的罗成并不知道,世事变幻无常,不久之后,王世充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再说萧梁,萧梁是南北朝西梁后人所建,有一定号召力,但他建国之地在荆襄,此地虽然富饶,但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群雄虎视眈眈,他四面受敌,也难有所作为。”

这就排除了两个,还剩下两个,不仅是罗艺,薛家兄弟都仔细听着,难道剩下的两个势力才是投奔的对象吗?

“成都朝廷,有巴蜀、汉中,皇帝是曾经的大兴留守代王,后来的皇太孙,是大隋朝廷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之人,他占据了大义,是争夺天下最为有利之人。”

薛万淑问道:“那么,你看好成都?”

“不,我并不看好他。成都朝廷虽然占据了大义,可是谁都知道,巴蜀道路异常艰难,出兵不便。汉末之时,诸葛武侯便是想要靠巴蜀和汉中为基业,恢复大汉江山,可是结果怎样呢?”

罗成笑了,笑得有一些诡异,“爹,请恕孩儿直言,我并不看好成都朝廷,因为他如今的情形和汉昭烈帝没有什么不同,而且,皇帝不过是一个少年,他能比得上昭烈帝的雄才大略,比得上诸葛武侯的谋略吗?”

薛万彻有些不服气,道:“可是我听说大隋陛下曾经大破李渊,足以证明他的才能。”

罗成摇摇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屡战屡败,最终还不是建立大汉天下,四百年的国运岂是楚霸王能比?而且,李渊最终还是占据了关中,夺取了长安,使得隋军被迫南撤,如此看来,隋帝有什么才能?!”

薛万彻涨红了脸,他的父亲是隋臣,他对大隋自然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不过随口一问,却被罗成反驳回来,有些拉不下脸面。

罗艺摆摆手,有些严肃地道:“成儿,不得无礼,他们都是你的长辈!”

罗成肃然,他站起身来,对着薛家兄弟躬身,道:“各位叔伯,是小侄无礼,还望恕罪!”

薛万钧打着哈哈:“罗总管,成儿说话有理有据,实在是可喜可贺啊!”接着长长叹息一声:“后生可畏,我们都老了!”

罗艺也是哈哈一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认真地道:“成儿,这么说来,你是看好李唐了?”

“爹,李唐皇帝出身于关拢世家,势力强大,如今更有关中、河东,占据了地利,可成秦灭六国之势,统一天下的机会最大!”罗成说道。

“嗯!”罗艺点点头,其实在去年,就有大隋的使者前来,想要招降罗艺,但那时候,天下大势依旧未定,谁能问鼎天下还不清晰,因此,罗艺婉言拒绝了大隋的招揽。

罗艺并不知道,他的决定,日后葬送了罗氏一门的前途。

“成儿,你能有这些见识,实在是不错!”罗艺笑着道,有一种欣慰之感。

罗成却摇摇头,道:“爹,这些话,并不是我思考出来的。”

“不是你思考的?”罗艺疑惑了。

“爹,你让孩儿跟着温司马学习,这些话,是他平时所说,只不过比较散乱,被孩儿综合了起来。”罗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他自由学武,武功不错,罗艺为了让他读书,因此让他拜师温大临,希望能从温大临身上学到知识。

如今看来,是做对了。

罗艺瞪大了眼睛,温大临?他一直以为此人不过是一介书生,想不到竟然还能将天下大势说的头头是道。,

第332章罗成论势〔下〕

罗艺还是有些疑惑,再度问道:“成儿,你是说这些话都是温司马平时说的?”看见儿子很是郑重点点头,罗艺挥挥手,道:“你去请温司马过来!”罗成站起身来,向父亲和薛氏兄弟施礼,退了出去。

罗艺笑道:“诸位,犬子不过胡言乱语,诸位不要怪罪。”

薛万钧道:“公然这些话,倒也有理!”薛万彻也点头赞同。(罗成字公然。)

“其实今日找诸位前来,就是想要商谈此事,成儿之言与我心中所想,虽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也差不多。”罗艺说道,虎目四盼:“诸位,你们是觉得该投靠何人?李唐?成都?还是其他人?”

薛家兄弟都望着了老三薛万钧,只因他多智,希望在这个时候,薛万钧能给出意见。薛万钧扫了几位兄弟一眼,沉吟片刻,道:“总管,此事事关重大,我想与几位兄弟商量一下。“

“这个是自然,我就给你们三天时间,如何?“罗艺说道。

“那好,三日后,我们一定给总管一个答复!“薛万钧说着,站起身来告辞。

薛家兄弟出去之后,罗艺推开了窗户,东南风吹来,将屋子里的浊气一扫而空,罗艺贪婪地呼吸着,未来,会怎样呢?投靠李唐,是不是一个英明的决定?他踱步思考着。

其实这个问题他曾经思考过很多次,就地理而言,投靠李唐绝对是有利的,一旦幽州有事,李唐可以从恒山郡出兵,帮助罗艺夹击窦建德,牵制夏军的兵力。而实际上,幽州和李唐又不接壤,在一定程度上,罗艺又可以听调不听宣,拥有极强的自主权。而一旦李唐在争霸天下过程中失利,他就可以转而投入他人的怀抱。

罗艺就像一个投机倒把者,寻求最小的代价谋求最大的利益,如今,窦建德派出最得力的助手刘黑闼,意图攻取幽州,利用李唐的时候到了。

就在他考虑的时候,温大临在门外说道:“总管!”

“是温司马啊,请进请进!”罗艺热情地打着招呼。

温大临有些奇怪,总管为何这么客气?联想到是罗成来请自己,温大临觉得罗艺一定有什么事情找自己。

“温司马,请坐!”罗艺示意温大临坐下,然后亲手端过一杯酪浆,放在温大临的案几前,温大临没有说话,静静地等待着罗艺下文。

“呵呵,我让成儿向温司马学习,今日考了一考,进步神速,温司马劳苦功高啊!”罗艺说着,一名侍女走了过来,手中托着一个盘子,揭开布,是十块金饼,每个约有五两。

温大临眯起了眼睛,他拱拱手,道:“总管,如此厚礼,担待不起啊!”

“温司马不必客气,请收下吧!”罗艺摆摆手,认真地道:“除了感谢温司马用心栽培成儿之外,我还有一事相求。”

“总管这是哪里话,卑职愿意效劳!”温大临说道。

罗艺咳嗽一声,道:“温司马是并州祁县人,我曾听说温司马的兄弟都在为李唐效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