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撼唐-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利小可汗看着地上的血迹,双手忍不住颤抖起来,既然已经亲手杀了兄弟,那么再杀一个叔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突利小可汗的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杨侑走在院子里,突然停了下来,他回头,看着裴行俨,道:“元庆,你说朕,是不是有些卑鄙?”
裴行俨拱拱手,十分认真地道:“陛下,大隋与突厥,是敌对的关系。陛下曾经说过,对待敌人,要丝毫不留情面。当年突厥人杀入中原,四处烧杀的时候,他们更加残忍。”
杨侑眯起了眼睛,摆摆手,道:“赵德言在何处?”
“陛下放心,他被关押起来了。”裴行俨说道。
“走,朕去看看他。”杨侑笑道。
“喏!”裴行俨在前面带路,朝着关押赵德言的地方走去。
赵德言跑了之后,被隋军士兵迅速控制了起来,此时的赵德言心中充满了恐惧,他越加猜不透杨侑的心思。难道说,大隋皇帝会将他送给突利小可汗吗?如果是那样,他就死定了。可是赵德言不想死,他还年轻,他还想多享受几年生活,权利、财富、女人。
可是,如果杨侑有心将他送给突利小可汗,那么在他逃跑的第一时间,应该就会将他送给突利小可汗,让他取了自己的性命。一想到这一节,赵德言的心中又有了一丝希望。心中砰砰跳着,赵德言越来越紧张。
就在他惶恐不安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此外还有说话声。赵德言竖起的耳朵立刻分辨出,这是大隋天子的声音。大隋天子来了!赵德言的心中一紧,心脏仿佛被一只大手抓住了,让他几乎无法呼吸。在这一瞬间,他的脸色变得铁青,额头上大汗淋漓。他知道,决定他命运的时刻已经来临。
“吱呀!”大门被推开了,一张带着笑意的脸庞出现在赵德言的面前。此时的赵德言,觉得这张脸无比的恐怖。
“赵德言,你还好吗?”杨侑淡淡的说道。
赵德言脸色一变,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陛下,饶命啊,饶命啊!”赵德言的声音显得无比恐惧,还带着一丝颤音。
“赵德言,你这是何意?朕可没有打算杀你。”杨侑后退一步,看着他。
杨侑的话让赵德言心中稍安,他小心翼翼地看了杨侑一眼,试探道:“陛下,你的意思是?”
“赵德言,你害怕朕吗?”杨侑不答反问。
赵德言心中一惊,脑海在急速转动,思索着杨侑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杨侑的注视下,他只是略略思考,便道:“陛下是真龙下凡,一代英雄。赵德言只是凡人一个,看见陛下,自然是战战兢兢,汗如泉水。”
杨侑似乎很满意,他走到了案几边上,坐在软榻上,道:“赵德言,朕打算送你回,回到颉利可汗的身边,你意下如何?”
赵德言动了动嘴唇,似乎没有反应过来。杨侑的直言,让赵德言一时找不到应对的话,就在赵德言一愣的功夫,杨侑咳嗽了一声,又道:“赵德言,你知道为何朕这一战,能够迅速击败突利小可汗吗?”
赵德言拱拱手,露出谄媚的笑容,道:“自然是陛下英明神武,统领有方!这才能够击败突利小可汗。”
“不,你错了。”杨侑笑了笑,站起身来,负手而立。
“自古漠北草原上的民族,有着诸多的陋俗,他们毫无组织,各自为战。而中原民族,有着严格的政府组织结构,军队也是有着极为森严的组织,因此战斗力非常强大。”杨侑说道。
赵德言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他是汉人,熟读史书,此时听见杨侑的话,不由暗自思索着。不错,中原民族的纪律性非常强,一旦有了战马,漠北的民族便有可能落入下风。大汉与匈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个道理。
“赵德言,你看鲜卑拓跋部进入中原之后,抛弃了旧俗,采用了汉制,因此建立了北魏,成为名震一方的大国,就是这个原因。”杨侑笑道。
“原来是这样。”赵德言心中暗暗想着,可是,他有些不明白,大隋天子为何告诉他这些?
“朕决定放你回去,是有要事相托。朕知道,你是颉利可汗跟前的得力干将,有着一定的说话权。而这些年,突厥在你的帮助下,开始逐步使用汉制。日后会成为大隋的威胁。朕可以不杀你,但你回到突厥之后,一定要让颉利可汗取消汉制,而且要彻底的根除。朕想,不管怎样,你毕竟是隋人,总不会看着突厥日渐强大,成为大隋的威胁吧?!”杨侑又道,这一次,杨侑的话显得十分诚恳,再也没有了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反而在眉宇间,有着一丝淡淡的担忧。
赵德言脸上依旧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心中却笑了起来,原来自己是奇货可居,怪不得大隋天子不杀自己。此时前来,原来是有求于人,那也是,颉利可汗控弦数十万,不是突利小可汗能比的。一旦颉利可汗挥师南下,中原必将震动。那时候生灵涂炭,大隋必将遭到重创。
在这样的形势下,所以大隋天子没有杀突利小可汗!赵德言这么一想,顿时将事情理了个清清楚楚。大隋天子是要故意分裂啊。尽管心中如明镜,但赵德言没有表现出来,同时他也明白,由于他知道了突利小可汗的秘密,他和突厥小可汗的关系,必将陷入冰点。
等到回到了突厥,回到了颉利可汗的身边,那么一切就好说了。赵德言心中如此想着,已经做出了决定。
“陛下!”赵德言又跪在了地上,他知道,这个时候,是最为关键的时刻,能不能活命,就看眼下的表演了。
“陛下,我虽然为颉利可汗效力,可是也是身不由已。我本来打算留在陛下身边,可是既然陛下有要事相托,那么我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微臣回到突厥,一定劝说颉利可汗不再使用汉制!”赵德言说到这里,直起了身子,用手拍了拍胸膛,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自称也从“我”换成了“微臣”。
“而且,微臣一定竭尽全力,劝说颉利可汗与陛下交好。日后有什么消息,微臣一定在第一时间内,让人带给陛下,让陛下早作准备!”赵德言继续表示忠心。
“好,很好!”杨侑显得十分激动,他站起身来,上前一步,亲手扶起赵德言,“朕果然没有看错你,赵爱卿,你是大隋的忠臣啊,此去之后,务必要小心。等到朕平定了天下,你就回来,论功行赏!”
赵德言身子一抖,十分感激地道:“多谢陛下,微臣纵然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赵爱卿,明日一早,朕给你一匹快马,你速速回转突厥。”杨侑吩咐。
赵德言心中想立刻离开,可是却知道不能急,当即点点头,道:“遵命!”
杨侑伸出手,拍了拍赵德言的肩膀,道:“此去山高水远,你可要好好保重。”说着,走了出去。
赵德言忙道:“微臣恭送陛下!”将杨侑送出去之后,赵德言背负双手,在屋子里踱步。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知道性命无忧。只要熬过了今夜,明日一早,他就能离开蓟县,逃得一命。
负手踱步半响,赵德言的心情这才渐渐平复了下来,也逐渐将事情理出了一个头绪。毕竟刚才杨侑给他的压力太大,让他不能将整件事情想清楚。大隋天子想要分裂的想法已经是非常清楚的了。而如今的大势,让赵德言无法选择,也就是说,他必须要与突利小可汗对着干。
赵德言决定尽快赶回突厥,将突利小可汗与大隋天子互相勾结一事告诉颉利可汗,不然,以两人叔侄的关系,最有可能人头落地的是自己。为了能活命,赵德言也别无选择了。想通了此节之后,赵德言又在思考着另一点。
大隋天子说,不能让突厥采用汉制,不然对大隋是巨大的威胁。这一点,赵德言有些疑惑。因为赵德言对杨侑的态度,还有些怀疑。杨侑不是一个简单人,他怎么会将这个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呢?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在突厥,能在颉利可汗身边说话的人,也只有自己而已。或许义成公主算一个,不过义成公主的地位太过于特殊,实际上颉利可汗对义成公主也十分防备,义成公主的话,不可能有用。换而言之,能让颉利可汗取消汉制的人,也只能靠自己了。
想通了这一节,赵德言眯起眼睛笑了起来,既然大隋天子希望突厥取消汉制,那么他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反正已经逃到了突厥,纵然大隋天子统一了中原,又能拿身在大草原的他怎么样呢?一旦突厥汉化完成,那么突厥就是下一个北魏,有很大的机会夺下中原,那个时候,他一定能够名垂青史。
赵德言笑的更加甜了。……16771462513564747962+dliineda+856
第858章杨侑的想法
夜渐渐深了,杨侑沉思着,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清脆,显示出杨侑的脚步十分有力。裴行俨有些不解,他疑惑地问道:“陛下,微臣有一点不明白。”
“元庆,你有什么不明白?”此时的杨侑,已经击败了突利小可汗,计谋也顺利实施,因此心中颇为高兴。
“陛下,北魏的确在入主中原之后,采取了汉制,因此变得越加强盛,成为南朝的巨大威胁。陛下,突厥人善于骑射,每个男人都是天生的战士。微臣认为,如果他们真的学习了汉制,恐怕会成为大隋的威胁。”裴行俨说道。
“赵德言此人,毫无骨气,为了活命,不惜卑躬屈膝,陛下是英明之主,为何会相信赵德言这等小人?微臣以为,赵德言回到突厥,必然不会劝说颉利可汗取消汉制,反而会大力推广,如此一来,突厥岂不是成为大隋的心腹之患?”裴行俨说道。
“元庆,你认为赵德言此去会大力推广汉制?”杨侑眯起了眼睛,脚步放缓了下来。
“微臣认为赵德言花言巧语,说话间眼珠乱动,一看就不是诚心之人,绝不能相信。”裴行俨说道,显得有些忧心。。
杨侑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他伸出手,拍了拍裴行俨的肩头,道:“元庆,你大有长进!如今也会察言观色了。”
顿了一顿,杨侑叹息一声,道:“元庆,如今对于朕来说,中原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这一次不是突利小可汗杀来,恐怕朕已经扫清了瓦岗,将河北与淮南连接在一起。突厥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朕不会相信他们。”
“赵德言是何等人,朕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此人心胸狭窄,如今知道突利小可汗的秘密,一定会将此事告诉颉利可汗。如此一来,就会分裂。可是,的分裂解决不乐问题,突利小可汗控弦十余万,而这一次大败,辖下各部落都有损失,突利小可汗在各部落的威望也必然大大下降。而且,还有前来偷袭的契丹人。”
“突利小可汗这一次能不能挺过去,还要看他的造化。但纵使能挺过去,突利小可汗的势力必定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还有一部分部落会脱离他的统治,转而投靠颉利可汗。”杨侑的声音响彻在夜空。
罗士信在一旁听着,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裴行俨同样如此。杨侑的话说的很慢,也十分清晰,这让两人十分容易理解。
“如此一来,颉利可汗的势力必然会大涨。可这不是朕希望看到的。”杨侑继续。
罗士信皱了皱眉头,道:“陛下,既然是如此。那就更不能放赵德言回到突厥了。元庆刚才也说了,赵德言此人并不可靠,他若回到突厥,一定会推广汉制,那时候,岂不是大隋的劲敌?”
杨侑哈哈一笑,道:“元庆,士信,你二人虽然不是朕的元从之臣,但自从投靠大隋之后,朕可谓对你二人信任有加。此时,你二人能思考,能如此想,朕感到十分欣慰。你可知道,朕并不希望你二人仅仅是能冲锋陷阵的猛将,更希望你二人能成为李尚书一样的智将!”
裴行俨、罗士信两人相视一眼,齐声道:“微臣一定努力学习,不负陛下之望!”
杨侑咳嗽一声,又道:“汉制虽然是先进的制度,可是你们要知道,不是先进的制度,适合每一个民族。突厥是游牧民族,一向是酋长制。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往往哪里的水草鲜美,就在哪里居住。如果他们像汉人一样,实行汉人的制度,反而会坏了大事,造成政令的迟延。”
“而且,由于他们居无定所,所以很难像中原王朝一样,快速地传达军政。此外,还有一点,任何制度的实施,都会遇到顽固势力的抵抗。当年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强有力的君主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流血无数,这才铸就了大秦的根基。而在秦孝公死了之后,商鞅还是被车裂,由此可以证明,顽固势力是何等的可怕和顽固!”
杨侑的话越加清晰,罗士信一愣,他隐隐猜到了什么。裴行俨却笑了笑,仿佛明白了。
“陛下,你的意思是当赵德言在突厥推行汉制的时候,会遇见突厥贵族的抵抗,如此一来,突厥就会内患不止,从而为大隋赢得更多的时间。”裴行俨说道。裴行俨毕竟出身于世家,这方面的事情比罗士信懂得不少。
杨侑点头,道:“不错,朕就是这个意思。”
罗士信眯起眼睛,想了半响,这才道:“果然是好计!”
杨侑又低声吩咐了几句,这才笑着离开。杨侑辛苦多日,这一觉睡得十分香甜。次日起来,杜如晦前来禀告,说天还没有亮,赵德言就匆匆跑出了蓟县,朝着北方狂奔而去。
杨侑得到消息,以手加额,道:“如此一来,至少在数年之内,突厥人无力大规模南下。朕统一中原的良机,便在这数年之内。”
杜如晦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相告。”
“克明,是何事?”杨侑再问。
“陛下,王世充又回到洛阳了。”杜如晦禀告。
杨侑拂袖而起,冷笑了一声,道:“这个王世充,那点伎俩,实在是可笑。”
“王世充虽然不足为虑,但在洛阳,至少还有十余万军队,而洛阳城池坚固,士兵骁勇,未来还将恶战。”杜如晦说道。
“洛阳虽然难攻,但也不是没有缝的蛋。如果王世充知情识趣,就该倒戈而降,朕考虑考虑,还可以让他做一富家翁,不然他只能身首异处。”杨侑笑道。
随后几日,隋军押解着突厥俘虏,将战死的士兵火化埋葬,随后,在钱杰、麦孟才等人分批押送下,突厥俘虏被送回了草原,至于战马,杨侑留下了一部分,只给了突利小可汗一部分老马。突利小可汗虽然心中十分抱怨,可是这个时候,他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答应”了杨侑的要求。
在突厥士兵分批被送回了燕山以北之后,杨侑派人将突利小可汗送走,临走之前,突利小可汗千恩万谢,这才跨上战马,奔回草原,准备救援王庭。杨侑在蓟县休息了一日之后,留下将领镇守幽州,又叮嘱了一番之后,立刻带着玄甲精骑南下,而大部队则让沈光率领,回转乐寿,先行驻扎。
洛阳。
王世充显得十分暴躁,这一次,他故意率兵南下,目的在于让在洛阳捣乱的不法分子显出原型。其实王世充心中也明白,这一次必然是隋帝杨侑在捣鬼。可是,洛阳人口众多,他根本不清楚那些人是杨侑的探子,所以他不可能将全城的百姓统统抓起来拷问。不然,必然会造成全城百姓的恐慌。
洛阳,曾经是大隋的东都,大隋的势力在东都仍然有残余,一旦王世充如此做,洛阳会更加的危险,一旦全城恐慌,恐怕他的统治就化成了泡影。所以这一次他故意南下,但暗中却让段达、王仁则在洛阳观察,究竟是那些人在兴风作浪,一旦抓住一人,王世充就会想尽办法,将逆隋在洛阳的卧底连根拔起。
可是,整整一个多月过去了,整个洛阳依旧风平浪静,一丝波澜都没有,这让王世充十分郁闷。若是趁着这个机会继续南下夺取荆襄,一则王世充没有了这个信心,二则是出兵武关,与韩世谔对峙的李大亮已经退回,韩世谔再无顾忌,可以全力与王世充周旋,如此一来,则是一场大战,没有数月,恐怕不会结束。
第三,则是洛阳的粮草已经出现了危机,上一次出兵荆襄,他带走了大部分的粮草,可惜被杨侗所欺骗,结果所有的粮草都被留在了荆襄,白白便宜了杨侗。一想到这点,王世充觉得杨侗比杨侑更为可恶,因为杨侗亲手扼杀了他最后的希望。
如今的王世充只希望河南郡、河内郡、东郡等他辖下的郡治能够丰收,这样才能缓解他对粮食的需求。可是,太子王玄应偏偏在这个时候上书,告诉他大河泛滥,已经冲垮了两岸的河堤,淹没了不少良田,初步估计,至少有四五万的百姓流离失所,目前正需要官府的救济。
百姓的嗷嗷待哺对于府库已经枯竭的王世充又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此算下来,他不仅得不到秋收的粮食,还要付出至少十余万以上的粮食。要知道,这四五万的灾民,他们已经毫无养活自己的能力,在明年秋收之前,他们都需要官府的救济。
就算其他没有受灾的郡县丰收,按照这样推算,官府今年的努力,基本化为流水,不可能有什么存粮。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和逆隋开战,王世充的军队必将无粮可食。士兵没有粮食,不管如何悍勇,必然都无心恋战,怎能不叫王世充忧心忡忡呢?
投降逆隋?这已经不可能,他前番已经做出了反骨的行为,王世充猜测,杨侑根本不可能再信任他。而且王世充对称霸天下依旧抱着一丝幻想,所以,他也不愿意投降。可是,一旦杨侑将突厥人击败,他就可以随时南下中原,攻打整个天下的腹地。洛阳可谓四面受敌,王世充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多大的信心。他唯一希望的是,突厥能够击败逆隋,甚至将杨侑擒杀,这样大郑还有一丝机会。
再退一步说,就算大隋击败了突厥,逆隋的实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短时间无力攻打中原,那么大郑还有生机,又或者说,逆隋也出现了粮食危机,根本无法继续大规模的战斗,这样的话,王世充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还是太被动了,对此,王世充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觉得,心好累,整个人无比的疲惫!
16771462513564747962+dliineda+857
第859章微妙的反应
尽管此时的王世充对前途有了一丝的迷茫,可是他十分清楚,如今的他别无选择,只能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下去。
王世充在沉思的时候,太子王炫影匆匆走了进来,道:“父皇,儿臣已经准备好了粮草,随时可以送往灾区。”
“玄应,赈济灾民,是一件大事情,千万不能出错。为父决定亲自押送粮草,赶赴灾区。你则留在洛阳,父皇会安排人手,辅佐你稳定朝廷的形势!”王世充语重心长地说道。
王玄应微微皱眉,有些不解,道:“父皇,那些人不过是一个刁民,父皇为何如此看重?白白浪费大量的粮食,最后却只能造成府库空虚!”
“糊涂!”王世充忽然显得十分生气。他狠狠地一拳打在案几之上。这个儿子,太不像话了!百姓命贱?可是他王氏一门,原本也只是一般百姓,甚至他王世充只是胡人。当然,仅仅是这点,王世充还不至于非常生气。
王世充恼怒的,是太子太不懂事,如今天下大乱,逆隋已经开始抬头,作为逆隋的对头,王世充绝不可能投降,所以只有励精图治,才能壮大大郑的实力,才能继续在隋末的乱世中,生存下去。
要怎样才能壮大实力?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是其中一个条件。可是,更要注重民生,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然后鼓励他们多多生孩子,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百姓选择参军。
中原战乱多年,人口损失极大,王世充在击败李密之前,军队不过区区三万。取得邙山之战的胜利后,得到了大批瓦岗旧将的效忠,例如单雄信、罗士信等人,这才进一步壮大了势力,兵力达到十多万。
可是,随着与逆隋、伪唐的几次作战,王世充又损失了部分士兵,再加上粮食不足,百姓多有逃亡。如今摆在王世充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稳定百姓,防止百姓逃亡,并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
所以中原遭灾的百姓,王世充一定要想办法将他们留下来,这样才会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进行耕种。王世充已经拟定了计划,拿出府库的粮食,用来赈济百姓,可不曾想,儿子竟然说出这番话来,让王世充无比失望。
王玄应闻言,不由一愣,作为好色的守财奴,他有些难以理解。
就在这时,段达匆匆走了进来,额头上细汗淋漓,仿佛刚才是一路小跑而来。
“陛下,微臣刚刚得到消息,幽州大战已经结束!”段达说道。
王世充顿时激动了起来,在他看来,数量超过十万人的突厥铁骑,就算不善于攻城,但一定会给隋军造成巨大的麻烦。王世充对杨侑有一定了解,他知道这个年轻的皇帝年少气盛,诡计多端,是个不肯轻易认输之人。如果突厥人来袭,杨侑有很大可能出兵迎击。而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杨侑就算有什么花招,也无济于事。
“陈王,说说战况,杨侑小儿是不是被宰了?”王世充一激动,将心声说了出来,他多么希望突厥人将杨侑一刀杀了,这样逆隋必定陷入混乱之中,他王世充就可以趁机扩大势力。
可是段达只是摇摇头,道:“陛下,根据消息,突利小可汗被杨侑擒获!”
“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