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撼唐-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夕阳西下,隋军撤退,李元吉冷冷地看着隋军撤退的背影,以手加额,冷笑道:“这个杨侑,还真是不死心啊。”

魏征却捋着胡须。并不说话,眸子里闪动着光芒,正在思考着什么。魏征觉得奇怪,因为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杨侑是一个做事谨慎之人,有了很大的把握,他才会去做。可是从今日的情况来看。隋军轰击一日无果,杨侑似乎拿不出什么好办法。难道说,杨侑的目的只是要牵制河内郡的唐军吗?

李元吉看见魏征沉默不语,不觉有些奇怪,问道:“杨侑今日又空手而归,魏先生为何闷闷不乐?”

魏征闻言,从沉思中醒来,他咳嗽一声,道:“殿下,卑下只是在想一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李元吉倒也认真。如今在魏征的建议下,杨侑一再受挫,因此他对魏征的话,倒也深信不疑。

“殿下,杨侑明明知道魏军已经有了防备投石车的办法,偏偏还要连连攻打,若不是有所依仗。便是有其他企图。从今日的情况来看,杨侑对卑下的办法,毫无应对之策。如今看来,恐怕他另有诡计。”魏征说道。

李元吉一愣,道:“河内城是河内郡的郡治,城池坚固。粮食足够食用一年,无论他有什么诡计,孤也不用害怕。”

魏征摇摇头,慢慢踱步到一边,从窗户看着逐渐撤退的隋军,忽然将目光落在了屋子里的地图上。忽然,魏征身子不由一震。道:“难道……”

李元吉见魏征脸色大变,不由快步走了过来,道:“难道什么?”

魏征手指颤抖,指着河内城东北方向,离沁水有数里的地方,道:“殿下,此处便是水南关,是通往长平郡的要道,卑下怀疑,杨侑很有可能将目光放在此地。”

李元吉咬着嘴唇,他是从并州南下而下,一路上经过上党、长平两郡,最后抵达河内郡,所以,对沿途重要的据点关隘,他十分熟悉。从河内城北上长平郡,必定会经过水南关,可以说,水南关是河内城的咽喉。

听见魏征的话,李元吉迟疑了片刻,道:“水南关虽然不比壶关,又或者是天井关,但也算一处险要的关隘,孤留了五百精锐唐兵在此地驻守,以水南关的险要,不是一时半会能攻破的。”

魏征点点头,他也知道李元吉说的有理,但他不能讲希望寄托于隋军攻不下水南关。略作沉吟,魏征道:“殿下,卑下建议,不妨派人通知水南关守将,让他严加防守,密切注意四周动向。若没有殿下的命令,水南关只需出不许进。”

李元吉颔首,魏征的话深合他意,小心谨慎,总归是好的。李元吉正要说话,这时,薛万钧一瘸一拐走了进来,神色有些难看:“殿下,有紧急军情。”

“什么军情?”李元吉没有抬头,依旧注视着地图。

薛万钧禀告,道:“卑职刚刚得到消息,隋军将领裴行俨,星夜偷袭水南关,如今水南关已经被逆隋夺了。”

魏征闻言,猛地抬起头,一脸不可思议,他快步靠近薛万钧,道:“薛将军,你,你说什么?”

薛万钧深深呼吸了一口气,道:“水南关,已经被隋军夺了!”

魏征后退两步,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的猜想,果然是对的。可是即使他猜对了,也慢了半拍。隋军已经攻下水南关,意味着河内郡与长平郡的联系被截断了,同时也意味着,唐军的补给,只能依靠机关陉。不然,粮道就会暴露在隋军兵锋之下,非常的危险。

李元吉脸色大变,他自然明白水南关的失陷,对于他来说,有多么大的影响。可是,水南关有五百对精锐,以水南关的险要,怎么悄声无息被隋军夺走?李元吉嘴唇蠕动了几下,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薛万钧叹息一声,道:“卑下也只是得到消息,具体的情况也不太清楚。似乎是裴行俨星夜兼程,趁夜攻打水南关。水南关一时毫无防备,被裴行俨杀了数人之后,立刻崩溃。”

魏征楞了半响,这才苦笑着,道:“想不到杨侑的反应如此之快。这水南关被隋军夺下,形势便凶险了数分。”

李元吉忽然道:“魏先生,杨侑既然能想到攻打水南关,恐怕济源那边,也不容乐观。”

魏征负手踱步,走了半响,叹息道:“这么看来,恐怕济源也是凶多吉少,如今只希望轵关无恙。就算济源被夺走,还有反扑之力。”

李元吉想了想,道:“水南关于大唐,非常重要。魏先生,是否出兵收复水南关?”

魏征再度陷入了沉默,半响,这才道:“河内粮食充足,并不急在一时。杨侑攻打水南关,是想要截断我军后路,让殿下心慌,一旦出兵,恐怕就中了杨侑的诡计。”

“可是,水南关地理位置异常重要,若是放任隋军占领,对孤不利呀。”李元吉有些忧心,尽管河内粮食充足。

魏征摆摆手,道:“殿下放心,隋军虽然攻占了水南关,但暂时对河内没有威胁。殿下可修书一封,令长平郡太守出兵,南下收复水南关,同时对和内城,也有着支援的作用。”顿了一顿,魏征又道:“殿下,卑下建议,立刻修书一封给秦王,请他出兵。”

李元吉一愣,有些不解,问道:“前些日子,孤上书给父皇,想必父皇已经得到了消息,秦王若是接到消息,应该……”

魏征摇摇头,道:“殿下,如今隋军四处骚扰,恐怕是要将河内变成孤城一座。如今还有机会搬去救兵,若是迟了,恐怕河内四周,密布隋军斥候,那个时候,殿下想要搬取救兵,就难了。”

李元吉仔细沉思,顿时明白了魏征的深意,当即点头,道:“孤明白了。这就立刻修书一封,星夜让人送去函谷关。”

城外,隋军大营,士兵已经回营,正在忙碌着造饭。

主帐内,杨侑摸着下巴的短须,笑道:“想不到这水南关竟然如此轻松,就破了。”

杜如晦捋着胡须,笑道:“这是陛下洪福。”

“裴爱卿已经夺下水南关,正朝常平镇赶去。拿下常平镇,可以说没有难度,但能否夺下天井关,却是未知之数。”杨侑说道。毕竟天井关位于太行山腹地,地势更加险要,而且,随着水南关败兵的北逃,唐军便会得到消息,加强防守,裴行俨虽然英勇,但毕竟兵力不足,想要拿下天井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微臣倒是以为,裴将军倒有很大的机会拿下天井关。”杜如晦眯起了眼睛,笑了笑。

“哦?杜爱卿有什么看法?”杨侑问道。

“陛下,水南关虽然被夺下,但我军的重心仍然在河内,水南关离河内城也不过数里的路程,水南关的唐军逃走,应该不会远去数百里外的长平郡。”杜如晦说道。

杨侑颔首,杜如晦的话也有道理,水南关离河内比较近,惊恐之下,唐军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距离最近的河内城,而不是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长平郡。想到此,杨侑眼睛一亮,道:“这么说来,裴爱卿夺下天井关,倒有很大可能?”

“陛下不妨静待消息。”杜如晦捋着胡须,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杨侑哈哈一笑,拍案而起,道:“若是如此,朕必定重赏裴行俨。”

杜如晦一副惋惜神色,道:“可惜微臣一直想要的陛下的饮马长城窟行,可惜呀,可惜。”

这《饮马长城窟行》是先帝西游时所作,杜如晦算是不露声色,拍了杨侑马屁。杨侑笑了笑,道:“拿下洛阳之后,朕就写一份送你。”

“多谢陛下!”杜如晦大喜。

一君一臣哈哈大笑起来。(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南北两件事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隋军不断攻打河内城,每一日投掷的巨石数以千计,巨石虽然对河内城造成的伤害不大,但日子久了,李元吉和魏征也头痛起来。。。原因无他,河内城地靠太行山,并不缺乏石头,杨侑在每日攻城的同时,派出上万的隋兵出营采石,继续保持着对河内城的压力。

李元吉采纳魏征的办法,继续困守不出,只得眼睁睁看着隋军不断攻击,日子久了,河内城四处都是石头。等到隋军撤退,城内的唐兵开始清理石头,每次都要到深夜。李元吉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可是他又不敢出兵偷袭隋军,只能寄希望于李世民,希望他能偷袭隋军后翼,可是,李世民仿佛消失了一般,没有任何的消息。

函谷关,李世民只觉得肩头上,压力非常大。一方面,他虽然和太子不对付,但毕竟太子是大唐储君,又是他的兄长,俗话说长兄如父,李世民抗命,自然是心中不安;而另一方面,他既渴望报仇,但隐藏在邙山中的隋军,让他倍感到压力。他曾经派十几名斥候假冒山民,分批进入邙山,却一个都没有回来,看来十之,是被隋军捉住了。

很快,李世民的猜想变成了现实,斥候的人头被隋军挂在大营外,这让李世民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屯兵在函谷关内。

虽然说,他既定的策略是要等隋军力乏,但隋军的伏兵,让李世民感觉到主动权没有掌握在手中,战场上的主动权,一旦易手,这个后果,就不言而喻了。李世民想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与此同时,陇西屈突通兵马调动频繁,隐隐有出兵长安的趋势。李建成得到消息,严令长安禁军,加强防守,并增兵前线,防止隋军杀入关中。整个中原的局势,陡然间,变得格外紧张起来。

就在紧张的局势下。一艘小船,沿着郁水南下。船上之人,年约四旬,身穿白衣,头戴噗头,一身生站在船头,目光不时看向南方,皱起的眉头,很好地表达了他心中的焦急。

“船家,离番禺还有多远?”书生问道。

“不远了。不远了。再有一个时辰,就到了。”船家笑眯眯地说道。

书生叹息一声,安静了下来,还有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他就能看见冯暄,一想到这位在岭南身份仅次于冯盎的二号人物选择了大唐,书生脸上越发得意了。如今逆隋兵马大多在中原。围攻洛阳,而各郡的兵马不多,就给了冯暄一个机会。

冯暄是冯盎的弟弟,都是南岭圣母,冼夫人的孙子,以他的名义召集岭南各族。必定云者集,掀开轰轰烈烈的反隋大业。如此一来,那杨侑必定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一想到即将立下大功,书生心中涌起了一丝狂喜。但同时,他又有些焦急,希望能尽快抵达番禺。找到冯暄,展开行动,捉拿冯盎,以他的名义,召集岭南勇士,打出岭南大旗。

船家看着书生焦急的模样,笑道:“客官,可先回船舱稍待,到了番禺,老汉自然会告诉客官。”

书生笑了笑,还是不够趁着啊。想着,走进了船舱,和衣躺在软榻上,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小船悠悠,沿着郁水而下,一个时辰后,船家叫醒了书生:“公子,番禺到了。”

书生醒来,迈步走出船舱,只见这南方的天,格外湛蓝,大江十分宽阔,放眼看去,一望无际。书生从怀中掏出了两枚五铢钱,塞给了船夫,道:“多谢老丈。”

船夫看见五铢钱,眯起眼睛笑了,伸手接过五铢钱,道:“公子器宇轩昂,老汉祝公子这一行,心想事成。”

“哈哈!”一笑,拱拱手,道:“多谢!”说着,迈步上岸。

冯盎虽然是高粱人,但高粱比不得番禺交通方便,在冯盎小时,就随着父亲移居番禺。父子俩在番禺经营多年,因此这番禺也颇为繁华,书生下了船,进入城中,寻了一人问了,直奔冯暄的府邸。岭南虽然是多民族,但汉化极深,杨侑收复岭南之后,与冯盎达成协议,在岭南修建了州县学。随着教育的深入,大量的私塾也逐渐兴起,整个番禺,显得欣欣向荣。

“想不到,这岭南也是如此。”书生一路走着,不是耳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心中叹息了一声,心中已经做出了比较,这大唐,比起逆隋,的确是要差上一些。只是他身为太子心腹,儿不嫌母丑,大唐再不好,他也会兢兢业业,为太子效力。

冯暄的府邸就在番禺城的北部,离冯盎的府邸约有两里,书生到了冯暄府邸,只见冯暄府邸与旁人不同,带着浓浓的岭南的特点。很显然,冯暄非常抵制汉学,若非如此,又怎能让大唐寻到机会呢?书生微微一笑,走上前去,叩响了门环。

不一刻,门子打开门,露出半个头,道:“什么人?”

书生拱拱手,不露声色递上半吊钱,道:“某从长安而来,求见你家老爷。”

“长安?”门子一愣,旋即四周看了一眼,道:“先生,请!”说话,已经客气了很多。

书生微微一笑,随着门子走了进去。冯暄府邸就在郁水边上,他引了一条沟渠进来,还栽着芭蕉树、荔枝等植被,看起来与北方截然不同。书生一边眯起眼睛看着,一边与门子走到了后院。

到了后院,书生就看见一个年约五旬的男子,正在院子里喝着茶水。这岭南天气炎热,喝茶能消暑,因此很快在岭南流行起来。

“唐宪见过岭南王。”书生拱拱手,笑道。此人正是李建成帐下的长史唐宪。

冯暄闻言,慢慢站起身来,回头看着书生,道:“唐长吏,别来无恙!”

唐宪正要说话,忽然脸色一变,抬手指着汉子,不可置信地看着冯暄,道:“你。你,你不是冯暄!”

“我自然不是冯暄!”冯暄说着,不由冷笑了一声,怒目而视唐宪,气呼呼地道:“我没有这样的弟弟!”,说着,又冷声。道:“这一次,我必须要多谢大唐。才能让我,看清了他要杀兄要谋反的真面目!”

唐宪不由一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冯暄要造反,事情非常机密,怎么就突然暴露了?难道是他按捺不住,提前动手,却被冯盎发现了不成?唐宪想着,后退了两步,就要拔腿而逃。两名全副武装的岭南士兵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他的身后。唐宪这一次为了保密,是孤身而来,又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是岭南士兵的对手,立刻被擒拿。

“将他押到监牢里。智戣,你带这封书信。交给陛下。”冯盎说道,挥挥手。

冯智戣点点头,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将这封书信,亲手交到陛下手中。”

“你去了之后,暂时不必回来了。就跟在陛下身边,立些功劳!”冯盎说着,冯智戣是长子,未来冯家的继承人,如今已经三十多岁,再不跟在陛下身边立功,恐怕以后就难了。而且。冯盎派他去,另有深意。

冯智戣答应着,退了下去,简单收拾了一番行李之后,带着三名家将,一路向北而去。

常平镇,是河内郡最北端的小镇,与长平郡接壤。此地背靠太行山,南接沁水、丹水,地势复杂,地势以丘陵居多,粮食产量很低。由于地贫,常平镇人口不多,而且随着乱世的来到,人口大量外逃,常平镇更是人丁稀少,十室空了九室。

不过,由于常平镇特殊的地理,李元吉在此驻兵三百,以扼守羊肠坂、丹道栈道两条要道。这两条路径虽然难走,却是河内郡抵达长平郡的必经之路。这一日,天色逐渐黑了,常平镇的唐兵点亮了火把,在镇子里巡视着。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巡视的,这常平镇鸟不拉屎,又会有几个人来到?再说了,隋军正在河南一带,奋力攻打洛阳,根本不会来这里。就算是来,唐军也觉得不必害怕,常平镇只有三百驻兵,怎么可能挡住隋军?若是来了,就逃入羊肠坂,扼守古碗城,管教隋军半步都进不得。退一步说,即使古碗城守不住,大不了逃入天井关,就算隋军骁勇,以天井关的险要,隋军必定铩羽而归。

天色渐渐黑了,几队唐军在镇上巡视了一番之后,也就放下了警惕。一些唐军甚至寻了空旷之地,燃起了篝火,将丹水鲤鱼、山鸡等山珍海味插在树枝上烤着,篝火熊熊,不一刻,山鸡兹兹冒着油汁,肉香四溢。丹水鲤鱼也散发出一股肉香,让人垂涎欲滴。

“兄弟们,长夜漫漫,先吃点东西充饥吧!”一名唐兵说道,将烤好的山鸡递给身边的身边。

三三两两的隋兵聚拢过来,围在篝火边上,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聊的内容,无非是南方的战局,如今大隋败了王世充一仗,死伤惨重,据说王世充的儿子都死了。纵然是如此,王世充却不敢为儿子报仇,躲在洛阳城中不出,只盼大唐能救他一命。

对于王世充,唐军都认为他是反复无常之人,根本没有怜惜之心,但是,这些士兵也都明白,大唐派出了齐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各自屯兵在洛阳两侧,意味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一战的结果,或许就注定了天下的归属。

众人都是大唐人,自然希望大唐能够取胜,可是,根据前几次的战况来看,恐怕很难啊,齐王败在了隋帝的手上,大唐“无敌”的战神,秦王李世民也几度被隋帝挫败,据说,帐下大将秦叔宝、寻相就是因救他而死的。

几名唐兵说着,不免摇摇头,对这一战并不乐观。唉,这日子,只能过一天,是一天了,大不了,就举手投降,反正本来就是隋人。做隋人,也没有什么不好,据说巴蜀、荆襄的隋人,都富得流油,每天做的馒头、胡饼,吃一半,扔一半,实在是让人羡慕。

伍长见众人越说越离谱,站起身来,摆摆手,道:“好了,都吃饱喝足,再巡视一圈,若没有情况,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这天气,虽然已经入夏,但在太行山边,夜晚还是十分凉快的。

唐兵都纷纷站了起来,伍长拍拍手,让袍泽们灭了火,正要迈步走出去,忽然,黑暗中,一抹亮点侵袭而至,一支三菱箭羽正中他的咽喉。伍长声音都来不及发出,就一头栽倒在地上。(未完待续。。。)

第964章瓮中捉鳖

黑暗中,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几名唐兵灭了火,转过身,正要禀告,却发现伍长不见了。。。。唐兵呼喊着伍长的名字,嘴刚张开,几支箭羽而至,恰好从嘴中穿过,立刻倒在了地上。侥幸未死的唐兵目瞪口呆,转身就跑,还没有跑上两步,一支箭羽从黑暗中穿了过来,直透唐兵的胸膛。

“啊!”一声闷哼,唐兵闷头倒地。

索索的声音响起,很快,黑暗中,几个身着明光铠的隋兵从暗处走了出来,为首的,正是骁将裴行俨。裴行俨上前两步,道:“快,换了唐军衣甲!”

隋兵们应着,很快换了衣甲,裴行俨也在士兵的斥候下,换了衣甲。一行人大摇大摆,朝着常平镇内走去,一路上,裴行俨遇见了几队唐兵,但他没有惊慌,寻了机会,将几队唐兵统统宰了。

更多的隋兵换上了唐军衣甲,裴行俨所带的士兵,已经有二十多人,虽然人数较少,但裴行俨夷然不惧,按照唐兵的招供,直奔镇中心而去。

常平镇的守将叫做李德怀,是长平郡人氏,此时正喝着小酒,哼着小曲,显得十分惬意。大隋正在猛攻洛阳,对于大唐来说,是不利的消息,但对于他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他只是大海中的一粒沙,随波逐流罢了,只要能活下来,他才不管效忠的对象是谁。

夜色已经深了,李德怀走出屋子,凝视着半空昏暗不明的月亮,叹息了一声,走到了井边,打了一盆冷水,准备洗漱一番,美美睡上一觉。忽然,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李德怀惊愕抬起头,正要说话,“咣当”一声,大门轰然倒下,急促而嘈杂的脚步声奔了过来。

李德怀脸色微微一变,喝道:“是谁?”

“死神!”奔跑中的裴行俨回答了一句,挥舞着横刀直奔而上。刷的一刀,朝着李德怀的面门砍了过去。

李德怀听到风声,便感到不妙,但他正要休息,不仅没有身着铠甲,身上武器也没有,只得将木盆一扔,就地一滚,躲过了裴行俨这一刀。

裴行俨微微诧异,此人反应倒也快,经过躲过了裴行俨势在必得的一击。裴行俨冷笑一声,再度扑上,这时,越来越多的隋兵涌了进来。隋军的动静引起了唐兵的注意,不断有人提着兵刃赶来,双方开始交战。

夜空中,已经栖息的鸟雀被惊醒飞起,在半空不断盘旋。

裴行俨再度扑上,李德怀见裴行俨非常骁勇,不敢上前力敌,仗着地形熟悉,不断游走奔跑,希望有人来救他。但隋军牢牢把守住了门口,唐军几番冲锋,被隋军击退。李德怀也受了伤,肩膀上鲜血淋漓。

“你,你是什么人?”李德怀一边喘息,一边问道,目光带着恐惧。

“吾乃大隋天子帐下,裴元庆是也。”裴行俨说着,再度扑了上去。

“英雄饶命,我愿意投降!”李德怀赶紧大叫,他已经受伤,唐军又冲不进来,此时越来越的隋军涌入,再不投降,就要命丧九泉了。

“投降?本将要你何用?”裴行俨倒不急了,如今大势已定,一个敌将,能翻出什么大浪?

李德怀赶紧道:“裴将军,卑职与天井关守将是刎颈之交,将军前来,无非是要夺下天井关,卑职愿意说服天井关守将,效忠大隋!”李德怀倒也不笨。

裴行俨眯起眼睛,收起了横刀,道:“本将就信你一次,若是捣鬼,本将立斩不赦!”

数日后,隋军大营。杨侑捏着手中书信,笑道:“想不到裴将军已经拿下天井关,此等大功,当赏!”

杜如晦点点头,道:“天井关是太行陉重镇,其重要性不亚于壶关。李渊若是知道,必定提兵南下,屯兵壶关,以挡大隋锋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