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撼唐-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有些孟浪了,杨侑本意,是要带裴行俨与罗士信,查看当初留下的杀手锏,由于此事隐蔽,因此不想让更多人知道,而且如果带兵太多,势必会引起李媛、李建成的注意。但人算不如天算,想不到居然在这里遇见李秀宁,一场追击战就此展开。

下了山丘,紧接着便是连绵不绝的小山丘,想来是秦岭余脉,虽然地形复杂,不利于奔跑,但同样的,追兵的速度也变得缓慢起来。

杨梅瞟了一眼前方,道:“公主,前方地势复杂,隋军专门走南行之地,恐怕有诈。”

李秀宁秀眉一拧,旋即笑道:“无妨。”说了顿了一顿,解释道:“杨侑一向谨慎,如今更是占据优势,他不可能以身犯险,前来刺探军情,这一次偶遇,杨侑一定是有什么阴谋。”只是,李秀宁想不透,杨侑来到这,究竟有什么目的?

“但是不管是什么阴谋,如今他麾下不过十余骑,正是歼灭他的最佳时机!”李秀宁说着,双腿轻轻一夹马腹,战马提速,向前追去。

杨梅微微摇头,她知道李秀宁是很有主见之人,并不敢多劝,只得策马跟在李秀宁身后。

又跑了五六里,山势渐缓,地势变得越来越平坦。杨侑与李秀宁的距离始终保持在七十多步,至于李媛的援兵,因为战马不济,距离较远,李秀宁、李媛包围杨侑的企图已经破灭。

这时,杨侑已经跑到了官道上,但两边密林越来越茂盛起来。

“快!”杨侑厉声,虽然算时间,唐军不可能在此地有埋伏,但为了以防万一,快速通过密林,才是上策。

“喏!”众人回答。

战马继续狂奔,才跑了五十步,忽然,杨侑拿眼一看,只见密林上方,鸟雀惊起。杨侑微微皱眉,隐约感觉到不妙,密林中,似乎有埋伏。这时,十几名骑兵斜里奔了出来。

高甑生吃了一惊,难道这里还有埋伏?拔出横刀,就要动手。

杨侑倒是眼尖,低声喝道:“萧怀安?”

“陛下,请速行,微臣已经做好准备!”萧怀安回答。

在李秀宁追击之际,漫山遍野的唐军吸引了萧怀安的注意,作为一名优秀的斥候,萧怀安立刻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而且他知道,陛下似乎今日出去了。想到此,他立刻带着十几名斥候返回,又料定陛下必然会走官道,因此提前埋伏。

杨侑点头,策马而过,经过萧怀安身边,道:“你要小心。”

萧怀安点头,带兵退了下去,在密林内埋伏。

娘子军冲了过来,拐了两道弯,只见杨侑等人正在狂奔,几名身形彪悍的女骑士心中不甘,她们一路追击,追到这里,离隋军大营似乎不远,本来能够擒获杨侑的大功,就要从指间溜走,岂能不让她们悔恨?

“驾,决不能让他逃了!”一名女骑士看身上铠甲似乎是一名队正,她大声的叫喊着,激励士气。可话音刚落,只见地面一弹,一根绳索横空而出,挡在官道上。

突兀而来的绳子令娘子军措手不及,顿时有十几匹战马轰然倒下,女骑士纷纷倒下,旋即发出阵阵翱。原来萧怀安在杨侑撤退之后,在地上洒满了铁蒺藜,娘子军的骑士一时之间,哪里料得到?

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萧怀安见娘子军上当,一挥手,身边士兵迅速割断了绳索,一支支削好的,有手臂粗细的木桩弹了出去,直奔娘子军。

李秀宁身在前军,遭袭的第一时刻,就得到了消息,看着前方乱成一团,她的心中在考虑着杨梅的话,难道隋军真的是故意引她出来?可是这不合理啊。

“公主,看来隋军的确有埋伏,还是先撤吧!”杨梅及时说道。

李秀宁正要说话之际,无数木桩而来,杨侑拔出横刀,连劈带削,将朝着李秀宁身边的木桩削掉。

李秀宁低头看了一眼木桩,咬着嘴唇看着前方密林。隋军伏兵使用的是木桩,证明这支伏兵不是大军,而是小规模的军队,最大的可能是隋军斥候,看见战况,因此提前在这里埋伏。现在的关键在于,这支斥候有多少人,在密林中,有怎样的埋伏?

李秀宁虽然极度想要杀死杨侑,但也绝不会贸然前行,只有先将密林中夫人伏兵击杀,才有可能继续追击。但此地离隋军大营已经不远,隋军若是得到消息,必定会出兵接应。

李秀宁没有太多犹豫,果断选择了撤退。大军迅速退出了密林,赶往霸上。事后,李秀宁得知密林中只有十几人,不由暗自惊叹这十几人的胆量。但同时她的心中并不后悔,因为通过斥候,她得到消息,隋军出兵三千,赶来接应,两军若是相遇,必然是一场大战。而此时,对于李秀宁来说,准备尚不充分,还不到厮杀之时。

杨侑回到大营,有些不解为何会遇见李秀宁,以至于破坏了自己的计划。很快,消息传来,原来是李建成令李秀宁镇守霸上,封堵杨侑的进兵路线,对此,杨侑只是微微一笑,他画了一张草图,令独孤千山派人去寻。

又令人通知独孤武师,给李渊一点颜色看看。

三日后的河东,深夜时分。

柴绍看着妻子的信件,不由握紧了拳头。他当初随李世民出征,无非是想要报仇,但李世民在华阴不战而退,令他想要复仇的心受到重创,对李世民有些失望。

而且,从李世民的表现来看,秦王有自立之意。可是,如今的局势,是大唐齐心协力,共同击败强隋,而非大唐分裂的良机。柴绍的心中,对李世民隐隐有些不满,但又不能表现出来。

平阳公主在信里,详细地分析了如今的局势。柴绍本身也是多才之人,有见识,有胆略,可谓文韬武略。只是败在杨侑手上,又受了奇耻大辱,因此躲在家中,功名不显。

平阳公主的一封书信,让柴绍明白,这是大唐最后的机会,如今的关键在于,怎样说服秦王出兵,配合李秀宁的攻势,截断杨侑的粮道,甚至关门打狗,将他堵在关中,慢慢消灭?

柴绍慢慢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踱步,伸手一摸下巴,两根沾的不牢固的胡须飘然而下,柴绍一愣,苦笑一声,继续踱步。这时,门外响起脚步声,一个声音响起:“姐夫!”

是李世民的声音,柴绍快步走了过去,打开门,李世民走了进来。

“世民,已经将近子时,你还不睡,却是为何?”柴绍一愣,问道。

“姐夫,我睡不着啊。”李世民说话,带着一丝忧虑。

柴绍定睛一看,只见李世民眼圈黑黑的,想是这几日没有睡好。柴绍咳嗽一声,道:“世民,可是为逆隋之事?”

“哎!”李世民叹息一声,自顾倒了一杯茶水,慢慢喝了一口,这才道:“姐夫,如今逆隋气势汹汹,我有些担心,这长安守不住啊。”说着,李世民拿眼看着柴绍,静静地等待着他的话。

柴绍何等聪明,从李世民的话语里,猜到了李世民为何而来。柴绍也没有急着回答,同样斟满了茶水,慢悠悠地喝了一口,一点都不焦急的样子。写作时务必警醒:不要出现违规违法内容,不要怀有侥幸心理。后果严重,请勿自误。(已有外站作者,判刑三年半)

第1010章入冬

李世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冲动的青年,看见柴绍不急,李世民也就按捺住心头的问题,等待着柴绍上钩。(800)…79…{新79小說奇中文小說}这个时候主动,就丧失了主动,恐怕捞不到实惠。

李世民知道柴绍与李建成关系不错,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会选择支持谁,尤其重要。

两人就这样喝着茶,一时之间无话。片刻之后,柴绍忽然道:“这天啊,就要冷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冬?”

柴绍话里有话,李世民又岂能不清楚,他眯起眼睛打量了一番柴绍,点头道:“今冬虽然酷寒,但只要用心,总能度过。”

“总能度过?”柴绍不可抑制的笑了笑,正是对现实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柴绍才会觉得如今异常艰难,即使他的心中承认,如今大唐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看着李世民一副强撑的模样,柴绍忍不住笑了。或许是触碰了李世民强烈的自尊心,李世民差点如同被火烧的猫一般跳起来,他双手按在案几上,死死地盯着柴绍,道:“今天下纷攘,国破家亡,姐夫,你将要何去何从?”

李世民单刀直入,问的尖锐。柴绍苦笑一声,摇摇头。这是在逼他选择。双方都知道,柴绍不可能投靠逆隋,所以,李世民是在逼问柴绍,在太子和秦王之间,选择谁?尽管这个时候,不是选择的良机。

柴绍垂下眼帘,然后猛地瞪大了眼睛,道:“我与杨侑小儿,不共戴天,无论大唐有多么艰辛,自当为国捐躯。”柴绍也不傻,耍了一个花枪,只承认为大唐效力,至于太子与秦王之争,他暂时不理。

李世民见他如此说,心中微微叹息,他也知道,大哥与平阳关系很好,要柴绍一下子做出决定,是不可能的,好在此时柴绍在河东,短时间内无法去长安。

柴绍咳嗽一声,道:“世民,如今隋军势大,我倒是有一个建议,或许,这是最后的机会。”

“什么机会?”李世民愕然问道,如今他被隋军封锁在河东,根本无法过河,北部绛郡又有李靖,轵关有侯君集虎视眈眈,何谈击败隋军?

柴绍眯起了眼睛,摊开一张地图,慢慢说了起来。

“天气,越来越冷了!”杨侑站在军营哨楼上,斯条慢理地说着。自从前几日脱险之后,杨侑改变了策略,夜间行动,找到了当初的布局所在。时隔几年,居然没有太大变化,这令杨侑欣喜万分。

杜如晦站在一旁,看着光秃秃的树枝,心中感慨万分。离开关中太久,思想情绪越加浓烈。虽说陛下将京师定在洛阳,但长安地位依旧十分重要,是为陪都。

“陛下,微臣实在想不到,陛下居然会有此暗棋。”杜如晦说道。

杨侑摸着下巴的短须,笑道:“当年朕虽然被迫撤出大兴,但心中却是不甘。好几次,朕想要立刻反攻长安,但终究没有行动。关拢势力依旧强大,就当时而言,关拢贵族宁愿选择伪唐,而不是大隋。若是一味纠缠关中,恐怕会陷入苦战之中。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朕才以南统北,大力发展杂学,这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就冷兵器时代而言,骑兵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南方,战马不仅数量少,质量也差,根本无法和北方争衡。但杨侑发展杂学,令投石器、弓弩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差距。随后杨侑出奇兵,在西秦薛仁果与李世民对峙之时,走阴平道突袭天水,夺得了陇西的产马地,在取得战马的同时,虎视关中,令李渊如鲠在喉,十分难受。

经过了数年的奋斗,天下群雄,投降的投降,被斩的被斩,只余下了李渊父子顽抗。

杜如晦忽然道:“陛下,李渊父子已经是强弩之末,若是城破,陛下会将如何处置?”

“杜爱卿,你认为朕会如何处置?你尽管说,朕不怪你。”杨侑笑了笑。

杜如晦略作沉吟,道:“杨李两家,本来便是亲戚。但天下之争,利益为先。陛下宽宏,然李氏子弟,多死与大隋之手,可谓不死不休。微臣认为,须斩草除根,方为上策。”

杨侑哈哈一笑,并不回答,其实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定。有的人,自尊极强,就算饶他一命,他也会觉得是耻辱。

又等了数日,李神通骑兵南下,在咸阳驻扎下来,与武士合兵一处,经过简单准备,李神通率兵一万五千,赶往霸上与李秀宁汇合。李秀宁部下顿时激增至四万,其中骑兵约两万,战斗力俨然不俗。

趁着尚未下雪,李秀宁主动出击,邀战杨侑。杨侑不为所动,依旧在大营内驻守,既然已经智珠在握,又拟定了计划,与李秀宁作战,就不明智了。李秀宁一连五日,邀战不成,她借机激励士气,唐军士卒士气高涨。每日在隋军大营外破口大骂。

裴行俨、罗士信、高甑生等将领纷纷请战,甚至杨侗也进言邀战,但杨侑不为所动。十一月初,大雪纷纷扬扬,铺满了地面。作战更加不易,隋军只是派出斥候,每日探查长安情况,双方斥候在霸上、咸阳、长安古城一带反复拉锯,斥候死了上百人。

情况看起来对隋军不利,因为下雪之后,运粮不便,对长安城的打探也不及时。但好在以独孤武师、方德为首的锦衣卫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将长安城内的消息传了回来。

入冬,尤其是下雪之后,长安城的灾民日子更加难熬。当初李建成在关中宣布大隋的残暴,不少百姓心中恐惧,迁入长安城中,这部分百姓足有三千多户,但李建成还不满足,又强行迁了两千多户百姓入城。

李建成的想法是在必要的时候,这部分百姓可以参军守城,但实际上,隋军没有急着攻城,五千多户百姓,接近两万人,每一天对粮食都是巨大的消耗,对柴薪、水的需求也非常惊人。

隋军迟缓的行动,看似没有威胁,实际上威胁很大,因为大隋是以富裕的南方来对抗李唐,而李唐仅仅有关中、并州半部,人力、物力皆有不足,时间拖得越久,对李唐就越加不利。

长安城中,流民越来越多,数以千计的难民嗷嗷待哺,更有甚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冲击城中粮商,独孤家、韦家、李家等等关拢贵族的粮仓都不同程度受到冲击。

以独孤怀恩为首的关陇世家找到李建成诉苦,李氏族人也有粮仓被冲击,无奈之下,李建成只得一方面派士兵巡逻,防止暴民抢粮,一方面,派人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一口吃的,饿不死就成,于是长安城逐渐恢复了平静,灾民暂时平息了下来。这些消息,杨侑通过锦衣卫了解的十分清楚。

杨侑召集了杜如晦、杨侗、屈突通、尧君素等人,商议了军情之后,一致认为长安城中,粮食已经不多,前些日子,李秀宁出兵邀战,便是明证。如今天气寒冷,大雪没膝,不是作战良机。等到春季,长安城中必定粮食不足,士兵乏力,不战自溃。

屈突通进言,要截断李神通归路,杨侑同意了屈突通的决定,李神通已经率骑兵主力抵达长安,正是关门打狗的时候了。此时,身在西域的契业力率领铁勒旧部,已经夺下敦煌、张掖等地,准备夺取凉州,李神通只能留在长安。

会议结束,屈突通、尧君素、杜如晦等人各自散去,杨侑叫过了独孤千山,低声吩咐了几句,独孤千山领命而去,是夜,杨侑直接领导的锦衣卫战士调动频频,准备给予长安致命一击。

长安城,已经是深夜。

在李建成的努力下,长安城逐渐稳定了下来,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这一次赈灾,李建成从府库拿出了一万多石粮食,这仅仅是十余日的消耗,接下来呢?恐怕花费更多。

即使是熬粥,要想度过冬季,至少需要七八万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缺粮的百姓会越来越多。长安府库的粮食如今不足四十万石,再拿出约十万石赈济灾民,三十万石的粮食根本不够食用。

士兵的粮食必须要保证,而且至少要保证两餐,士兵只有吃饱喝足,才有力气作战。可不管怎么节约,粮食最多只够撑到开春。一旦开春,隋军还不退,李建成觉得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投降。

这个时候,他只能寄希望于秦王的配合,平阳公主的建议,是最后的办法,虽然希望渺茫,也胜过坐以待毙。

“世民啊,世民,你可不要令大哥失望啊。唉,若是能一战擒获杨侑,改变如今的局面,这太子之位,就算是给了你,又有何妨?”李建成的心中如此想着,要相当大唐的储君,当大唐的皇帝,并不容易啊。如果真的能扭转局面,他不介意丢掉这太子之位,从此做一个在家读书的书生。

可是李建成不能,至少在胜负未定之前他不能如此,肩头还是那般的沉甸甸。火盆里的木炭发出噼啪的响声,李建成踱步很久,眼皮拼命往下垂,但他却不敢睡着,仿佛一睡着,就会出事一样。

宫女泡了一壶茶水端上,李建成用力喝了一口浓茶,精神略振,他走到地图边上,仔细地看着。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响了起来。

第1011章刺客

即使房间里燃着火盆,身处深宫的李渊依然有些抵受不住寒冷,自从不知不觉吃了慢性毒药之后,尽管李渊一直在调养,却没有太好的效果,年纪,不饶人啊。

一名俏丽的宫女跪在地上,为李渊锤打着老寒腿,舒服的李渊直哼哼。张莹莹在一旁温了酒水,伺候着李渊喝了。一杯烈酒下毒,李渊舒服的打了一个冷颤,又喝了两杯,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陛下,不能再喝了。”张莹莹温柔地说道。

“好,好,好!”李渊也知道不能多喝,此时只是因为身体寒冷,喝点酒舒服一点罢了。

张莹莹将酒具撤下,李渊问道:“是什么时辰了?”

“启禀陛下,就要到子时了。”张莹莹回过头,说道。又忙碌了片刻,端了一盆热水进来,准备为李渊泡脚。

李渊眯起了眼睛,冬天泡脚,实在是享受,让张莹莹柔软的柔荑轻轻捏着,更有说不出的舒服。张莹莹刚将木盆放下,忽然,段文操急匆匆地闯了进来,一股冷风卷了进来,李渊被吹得头发散乱,顿时大怒。

“什么人,如此大胆!”李渊沉声喝道,虽然年迈,身体不佳,但终究是帝王,有着一股子威严,令人不寒而栗。

段文操进来之后,先是一愣,旋即半跪下,道:“陛下赎罪,陛下,皇宫内起火,还请移驾别处。”

“什么,皇宫起火?”李渊一愣,说着,也不管脚上靴子已经脱掉,光着脚奔到了门外,只见皇宫西方,太仓方向,火势冲天。

李渊大吃一惊,抬起手,颤巍巍地指着太仓,道:“火,火!”

长安城内皇宫的粮食,大多储存在太仓,其地位不亚于洛阳的含嘉仓。太仓如果着火,问题就大了,这皇宫内外,包括宫女宦官,有数万人,吃什么用什么?

“快,灭火!”李渊说道。

段文操忙应声道:“陛下,微臣已经派人前去灭火,只是……”段文操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只是什么?”李渊皱眉,又抬起头,看着太仓的大火。

“陛下,这场大火来的蹊跷,似乎有人放火。”段文操说道。

“哼,谁敢如此大胆?!”李渊说道,皱皱眉,又道:“不管怎样,这场大火的原因总要查验清楚,如今先去救火,减少损失。()”

“喏!”段文操说着,匆匆离开,片刻之后,两队禁卫军士兵跑来,保护李渊安全。

段文操一走,李渊这才惊觉没有穿靴子,又在屋外站了半响,脚已经十分冰冷。忙在张莹莹的扶持下回屋,穿了靴子,李渊想了想,带着两队禁卫军,换个地方。如果说这场大火是有预谋的,恐怕有人已经将目光放在了这里,还是小心为妙。

此时,不远处,独孤武师、方德等一行人,正躲在皇宫内的隐秘之处,看着太仓的大火。

“总指挥,大批唐军已经赶往太仓。”脸上蒙着黑纱的钱大娘说道,她极度渴望能亲手杀死李渊,以报大仇。

独孤武师眯起眼睛,打量着大仓的火势,听着噪杂的声音,半响没有说话。陛下给他的下达的命令,只是骚扰,如果能烧毁太仓的粮食,那是最好不过。

方德在一旁,道:“总指挥,钱大娘,太仓虽然起火,但唐军依然不少,我等区区数人,恐怕不能奏效。若是让李渊发现密道,恐怕功亏一篑。”

独孤武师点头称是,当初陛下撤出大兴,令他主持一事,从皇宫内挖了通道,分别通向城中一处院子,随后此地被忠于大隋的锦衣卫掌握;而另一处,则是通向城外,为日后攻打大兴,创造条件。

今夜,众人正是从密道神不知鬼不觉进入皇宫,四处放火。

独孤武师心中也想杀掉李渊,引起伪唐混乱,但理智胜过了名利心,他点点头,道:“撤!”

几人排成一排,找到了密道,潜了出去,到了城外,方德抬头一看,只见皇宫内的大火已经逐渐熄灭。

“段文操的反应很快。”独孤武师说道。

“来日方长,有了密道,李渊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独孤武师说着,忽然发现方德一脸的震惊。

皇宫内,李渊的确震惊万分,他带着两队禁卫军寻找安全的地方,对于这场大火,他深深地怀疑。如今大唐在战场上连战连捷,将逆隋逼退,据太子说,杨侑似乎打算撤出潼关,而屈突通部也退回了陇西。

这对于大唐是好事,或许,正是由于战场上的失败,杨侑小儿使用诡计,想要杀死自己,引起大唐的混乱罢了。

“真是卑鄙啊!”李渊如此想着,忽然,风声乍起,月光下,一个黑衣人,躲在昏暗的角落,挥舞着闪亮的匕首杀了过来。

“挡住他!”禁卫军士兵大吃一惊,立刻分出两人,挡在李渊面前,另有四五人上前,挡在刺客面前。刺客夷然不惧,与禁卫军士兵厮杀着。此时,李渊才发现,刺客竟然是名妇女,只见她舞着匕首,在四五名禁卫军的围攻下竟然游刃有余。

不过,刺客也终究进不得半步。刺客正是钱大娘,她的家人被李渊部下杀死,这笔账,她自然算在了李渊身上,若非他纵兵烧杀,澄城又怎会有如此惨剧?

钱大娘虽然一心想要报仇,奈何禁卫军士兵太多,乱战之中,钱大娘咬咬牙,不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