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撼唐-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往关中,轵关军事,则交给夏王窦建德义子阮君明。
隋军摩拳擦掌,积极准备的消息传入李建成耳中,令他寝食难安。父皇的死他已经奋力隐瞒了两月,如今已经隐瞒不下去了。而且随着雪化,隋军真的要打来了,该怎么办?
此时,独孤家、韦家等关拢贵族已经纷纷上表,说家中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尽管独孤家、韦家等施舍米粥,足足支撑了两个月,已经让李建成十分感激和惊讶。但此时,关拢贵族粮食耗尽,对于李建成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建成的手上,本来有五十万石粮食,随着赈济灾民,发放军饷,已经所剩无几,前几日,他让心腹徐师谟查过,存粮只有十万石!如今长安附近,大唐军队还有十万左右,平摊下来,一人只有一石,还不够吃一个月!更何况长安城中,还有如此多的灾民,嗷嗷待哺,每一日的花费都不小。
偏偏这个时候的李建成,已经没有粮食可以筹集,关拢贵族赈济灾民两个月,每一日消耗数以万计,独孤怀恩、韦霁等关拢贵族已经竭尽全力,耗尽了家财,他李建成只能是感激,根本找不到指摘的理由——尽管此时的李建成也没有指摘的勇气,因为此时此刻,他只能团结关拢贵族,一致对外,但是,李建成对胜利的希望连半成都没有,这让他如何是好?!
第1020章拼死一搏
春暖花开,本该是美好的季节,树枝上,绿芽新吐,风儿也变得柔和起来。
然而关中各郡,尤其是长安附近,兵马调动频繁,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展开。李建成终于下定了决心,在粮食耗尽之前,他要搏一把,如果能击退隋军,大唐尚有喘息之机,若是兵败,大不了一死殉国罢了。
主意已定,李建成将主要攻击目标放在了隋军主力,杨侑的身上,尽管杨侑的兵马最多,也最为精锐,但李建成别无他法。
李秀宁、李神通等人得到密令,连续几日犒劳三军,同时派出斥候,查看隋军情况,以便制定攻坚计划。唐军斥候连续探查,引起了杨侑的怀疑,为此,杨有召集群臣,商议军情。
裴行俨、罗士信自然是求战心切,由于大隋连战连捷,隋军士气高昂,信心十足,两人认为,无论李建成有什么阴谋,都不必害怕。一力降十会,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的诡计都是脆弱的。
杜如晦捋着胡须,倒是认为如今不是最佳的时机,杜如晦说:“唐军突然一反常态,调动兵马频频,与前些日子截然不同,这证明了两点,一是唐军或许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阴谋,二是唐军很有可能粮食耗尽,需要快速决战,才能摆脱缺粮的危机。”
越王杨侗认为,李世民被暗算,如今躲在河东,如同惊弓之鸟。他大肆地征兵,实际是自寻死路。再说了,急切征兵,士兵大多是新兵,战斗力并不强。在没有河东支援的情况下,关中独木难支,应该没有阴谋。如此看来,唐军急切出战,必然是因为粮食告竭。
一个人,往往在绝境的情况下,会有急智,或者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如今的唐军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与其鏖战,大隋得不偿失,因为只需要在等待一段时间,李唐粮食耗尽,长安必定不战而溃。
虽然杨侗身为王爷,但裴行俨、罗士信还是进言反对,当然他们说的也有理由。隋军进驻关中,是去岁夏秋,如今已经大半年。长时间在外,士兵难免想家,早日结束战事,士兵早些回家。不然士气会大幅下降。
杨侑倒是不急,群臣各自的说法都有道理,但杨侑认为,他率领的部下,原籍就是关中。关中是家乡,怎会有厌倦的情绪?唐军既然一心求战,隋军也不能认怂,不过与唐军力拼,显然不符合杨侑的利益。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杨侑做出了部署,高甑生继续出营挑战,吸引李建成注意力,又令屈突通、尧君素猛力攻打咸阳、长安古城。
屈突通、尧君素得到命令,催动大军攻打咸阳、长安古城,武士彟、裴寂奉李建成之命,以防守为主,吸引屈突通、尧君素偏师。又令李秀宁、李神通部,速速准备,一举击溃隋军主力。
霸上的唐军大营,李秀宁、李神通凝视着地图,在地图上,李秀宁画了好几个颜色不一的圈圈,代表着隋唐两军的部署。李秀宁在付出了上百名斥候的代价后,查清楚了隋军的兵力部署。
杨侑部本来有十万人,但在夺取各郡之后,沈光、冯智戣等各自率兵驻扎在龙门渡、蒲津渡等要道,永丰仓、潼关以及华阴、渭南等地,也驻扎了不少兵马,这样算来,杨侑驻扎在霸上以东的隋军约有六万。
在李建成决定拼死一搏之后,他将长安城内的禁卫军调出两万,这样使得李秀宁的部队足有六万,其中骑兵有两万五千,实力不差隋军。让李秀宁迟疑的是,屈突通、尧君素部都发动了进攻,偏偏杨侑部暂时没有动静。
如果隋军出动,李秀宁有信心依靠凉州铁骑,与隋军硬拼一场。但如果隋军龟缩在大营,骑兵威力大减,而强攻隋军营寨,唐军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就在李秀宁与李神通、李媛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杨梅前来禀告,大唐太子来了。
李秀宁尚未站起来,李建成已经走了进来。李秀宁看着兄长,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太子不过三十多岁,可是看起来,却无比苍老,压在他肩头上的担子太重了。
李建成快步走了进来,看着李秀宁,道:“平阳,这一次,就由我带兵。”
李秀宁愕然,难道大哥不相信自己吗?但李建成接下来的话,让李秀宁明白了大哥的决心。
李建成打算以自己作为诱饵,因隋军出击,就算杨侑能忍住,至少隋军也会出动两万以上的兵马,如此一来,只要把握战机,唐军夺下隋军大营,击溃杨侑部,至少能暂时改变不利的局面。
说话间,有士兵禀告,说隋将高甑生率兵五千,前来挑战,李秀宁眉头一挑,杨侑太嚣张了,五千人就想攻下霸上,难道唐军将士,都是白痴吗?
李秀宁正要说话,李建成却看出来,摆摆手,道:“不必急,随孤来。”说着,迈步走了出去。
唐军大营外,高甑生带着五千士兵,耀武扬威。尤其是五百骑兵,在大营外驰骋纵横,更有数十人,将一些铠甲头盔随意抛出。李秀宁微微皱眉,隋军这是要做什么?
隋军一开始在弓弩手射程外驰骋,不久后,却是离得渐渐近了,有胆子大的隋军,将手中的杂物抛出,头盔叮叮当当地落在地上,发出脆响。
李建成抬起手,示意弓弩手放下弓箭。高甑生看见,示意隋军上前,骑兵将头盔奋力抛到了营内,旋即远远遁走。
一名士兵捡起了头盔,递给了李建成,李秀宁、李神通等人凑上来看着。
“是河东军的铠甲。”李秀宁开口。
李神通点点头,道:“难道秦王曾经出兵过?”
李世民被杨侑暗算,这种大亏自然只会憋在心头,旁人虽然有所猜测,但李世民随便扯个理由,他是河东的时机掌权者,谁又能说什么?是以李世民在永丰仓一带吃亏的事情,李建成、李秀宁等人皆是不知,还以为秦王反复无常,实际并没有出兵。
如今看来,秦王不仅出兵,而且还吃了亏。
这时,艺高胆大的高甑生轻拍战马,走上前来,高声喝道:“李世民已死,尔等还不投降?!”
李建成与李秀宁、李神通互相瞧了一眼,都有震惊之色,由于蒲津渡、龙门渡等地都被隋军掌控,因此长安与河东消息不便。前些日子李世民之所以得到消息,完全是因为大河被冰冻,大唐密使可以从漫长的冰线寻找机会,而今大河解冻,却是难以沟通了。
李建成忽然挺起了胸膛,大声喝道:“来将何人!”
“本将乃是征北将军,高甑生!”高甑生虎目圆睁,丝毫不敢放松,生恐唐军有神射手意图不轨。
“原来是高将军!孤乃大唐储君,李建成是也。孤有一封书信,请你带给大隋天子,孤请他三日之后决战,他敢吗?!”李建成大声的问道。在李建成身边的心腹,立刻高声喊道:“杨侑小儿,可敢一战?!”
高甑生脸色一变,冷哼一声,正要说话,唐军营寨中,一支箭羽飞出,在高甑生身边落下。高甑生后退几步,见箭羽上有一封书信,示意亲兵下马捡起。
“这是孤的邀战书,孤等他!”李建成说着,袖子一甩,走下了哨楼。
高甑生点点头,率兵后退,他这五千人马要想攻下霸上的唐军大营,本就不现实。李建成如此说,他就借机回去。很快,隋军就撤退了一干二净。
“大哥,杨侑一项诡计多端,恐怕不会出战。”李秀宁说道。
“这我何曾不知道。可长安的粮食已经不多,只有抓住这个机会,与隋军决战。如今,我只希望,杨侑能接受我的邀战,这样,大唐尚有机会。”李建成叹息一声。
“希望如此。”李秀宁也说道,忍不住握紧了拳头,她要报仇。
杨梅在身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她忍不住回头,那个人,他会怎样选择?
隋军大营,杨侑弹了弹李建成的书信,笑道:“李建成送来战书,诸卿有何看法?”
越王杨侗略作沉吟,道:“如今事情已经很明显,李建成是要做殊死一搏。这一战,会异常艰难。”
“就算唐军如虎,在我眼中,也不过土鸡瓦狗。”罗士信一脸自信。
杜如晦笑道:“唐军士气已经降到最低,今日,李建成一定以为李世民已经战死,河东已经失守。他的心中必定更加焦急,只要应对得当,李建成必将一战被擒。”
杨侑摸着下巴,笑了笑,走到沙盘前,道:“三日后,可约李建成在霸上以东的这块平原上决战,朕倒想看看,李建成困兽犹斗,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刚从轵关赶来的侯君集一脸雀跃,道:“陛下,微臣愿做先锋,为陛下拔营。”
杨侑眯起眼睛,仔细地大量了一番侯君集,见他兴致勃勃,一脸兴奋。杨有摇摇头,道:“侯爱卿,朕另有任务给你。”
侯君集闻言,眼睛暗淡了下来,但随后,随着杨侑的声音,侯君集再度兴奋起来,他没有想到,陛下给他的任务,是如此的重大。他当即抱拳,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完成任务,不然这项上人头,任由陛下来取。”
杨侑微微一笑,继续部署,罗士信、裴行俨、高甑生等诸将纷纷领命。诗经交代完,杨侑在李建成的战书上批了一个“准”,然后派人送回霸上,同意李建成的邀战。
第1021章鏖战霸上(上)
李建成收到书信,一颗心放下。此时的他不怕杨侑出战,就怕杨侑不出战。接下来,李建成与李秀宁、李神通等人商议军情,在霸上一带,构筑了数道防线。
三日的时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让李建成奇怪的是,杨侑的大军一直龟缩在大营内,没有任何的动作。
三日后的清晨,露水深重,春风割脸,李建成、李秀宁等人率兵,在霸上以东五里处迎战隋军。李建成站在高台上,一览众山小,足以观察隋唐两军的战况。李秀宁在李建成的身边,娥眉微蹙,隋军看起来准备不足啊。
杨侑所处的高台,是简单构筑而成,看起来摇摇欲坠,一点都不牢固。看隋军的布防,也并不严整。隋军前方,是裴行俨的三千步卒,然后是约莫五千人的弓弩手,最后才是裴行俨的一千骑兵。
而在两翼,外侧是步卒,内侧是弓弩手,其间,拒马鹿角等物密布,用来防止敌军冲阵。如此阵型,摆明是要依仗中军,步步为营。
李建成和李秀宁都是一愣,杨侑如此,摆明了是要打消耗战?不过两人也十分清楚,这一战,会异常艰苦,这片土地,不知道会流淌多少人的鲜血?
杨侑与杨侗站在高台上,同样凝视着李建成与李秀宁,杨侑手中的望远镜,使得他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李建成与李秀宁两人的表情。“李建成有些疑惑,而李秀宁一脸坚毅,这一战,倒有些意思。”杨侑淡淡的说道。
杨侗观察了一番了两军的局势,道:“唐军两翼全是步兵,这不科学。”
杨侑摆摆手,道:“这没有什么奇怪。李建成决定殊死一搏,按道理骑兵必然是倾巢而出,但是实际上没有。越王你看,在李建成四周,骑兵最多有五千人。可是据朕所知,李神通南下,带来的骑兵有数万人,此时少了这么多的骑兵,绝不可能藏在大营中,因为骑兵,只有在野战之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此时李建成藏兵,便可证明他是想要以正兵吸引朕的注意力,然后寻找机会,以骑兵掩杀。最大的可能,是从两翼,当然也不排除饶后路侵袭。”杨侑语气淡淡,一副猜透的模样。
杨侗闻言,知道陛下猜透,自然有所依仗,只是仍然有些担心:“陛下,李神通的凉州铁骑天下闻名,我军两翼兵马相对薄弱,可不能给李建成机会。”
“不急,越王可拭目以待。”杨侑说道,吩咐一旁的独孤千山,道:“擂鼓。”
军令传达下去,隋军鼓手开始敲打着牛皮大鼓,声音浑厚,震动在每个人的耳膜,让人心神激荡。杨侑却一点都不在意,让人搬了围棋,要与杨侗对弈。
“竖子,士可杀不可辱!”庐江王李媛忍不住大骂,杨侑如此,显然没有将这一战放在眼中。
此时此刻的李建成倒是十分冷静,默默注视着杨侑方向,究竟杨侑在做着怎样的打算?难道隋军已经强大到他不需要指挥的地步了吗?又还是说,隋军他已经觉察到了唐军的策略?
李秀宁娥眉依旧紧蹙,这是一个强硬的对手,更是一个狡猾的对手。既然杨侑同意与大唐决战,为两国恩怨画上个终点,就不会没有图谋,可是,杨侑的谋划究竟是什么?霸上的唐军大营尚有五千人,而且没有得到太子的命令,绝不会开门。营寨不会有失。至于唐军后方,已经有了周密的安排,隋军如果杀来,必定有来无回。
李建成听见隋军的鼓声,同样下令士兵敲打着大鼓。鼓声激荡,冲破云霄,太阳将光和热洒向大地,天空清淡无风,这样的天气,正适合厮杀。
隋唐两军的鼓手,都在拼命敲打着大鼓,仿佛谁的鼓声越响,谁就会打赢这一战似的。鼓声足足持续了半柱香的时间,方才停歇。随着鼓声,两军的士气逐渐被提起。
隋军首先发动了进攻,罗士信亲帅一千步卒,上前邀战。李建成也不肯示弱,派兵一千,接战隋军。
这片广阔的平原上,两千士兵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开始鏖战。因为这是第一战,因此派出来的都是精锐,铠甲、兵器都十分精良,士兵的作战素质,也都很强。
两军甫一接触,杀声震天。罗士信一马当先,与亲卫组成锋利的一把尖刀,刺向唐军的心脏。以罗士信的英勇,唐军士兵虽然强悍,却挡不住罗士信不要命的冲锋,他手中的横刀每一次挥出,敌军非死即伤。
几名唐兵见罗士信异常骁勇,齐齐举枪来刺。罗士信夷然不惧,手中横刀一扫,只听“铛铛铛”数声,长枪头都被罗士信砍断。几名唐兵惊讶万分,此人的兵刃竟然如此锋利?一人惊讶未定,罗士信顺手一刀。
刀锋闪亮,那人愕然偏头,左耳被齐刷刷砍下,痛得他捂住耳朵,手指间,鲜血留下。但他并不害怕,悍不畏死扑上,一名隋兵长枪刺出,正中他的心脏,另一名隋军举盾而上,挡住一名唐兵的救援,身后另一名隋兵横刀砍出,割下了唐兵的头颅。
这几人的厮杀,只是巨大战场上的一个缩影,隋军以六花的阵型,朝着唐军的腹地杀去。
杨侑一边下棋,不时抬起头,观看战局。这套战法,脱胎于李靖的六花阵。六花阵的优点在于坚固,每一个边都是一个作战单位,互相联系而有相互**。李靖的本意是扎营,使得敌军难以寻找到破绽。杨侑拿来用了,这本来就有想通之处,想不到效果不错。
隋军势如猛虎,一路杀奔过去。唐军虽然勇猛,悍不畏死地扑上,但阵营渐渐后移,显然挡不住隋军的攻势。
“想不到六花阵威力不小。”独孤千山有些惊喜,在一旁惊喜地说着,见杨侑颇为淡定,落下一枚白子,又道:“陛下,唐军的阵型渐渐后移了。”
“这不奇怪。罗士信乃是大隋悍将。或许罗士信的武艺不是最高,但轮到打仗,他绝对是不怕死第一人。如今唐军人才凋零,最后的悍将尉迟敬德也都投靠了朕,李建成拿什么和朕拼?”杨侑一笑。两军决战,固然兵卒的强悍很重要,但将领的勇武也是不可小觑。即使传说中的单挑实际很少,但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武将的勇武仍然是很重大的因素。
杨侑话音刚落,罗士信又杀死数人,捣入唐军腹地。两军虽然看起来是乱战,兵卒犬齿交错,形成胶着。但实际上,隋军的六花阵在乱军之中,由于特殊的结构,弹性极强,可以相互救援,死伤不多。
李建成站在高处,将两军的情况尽收眼底。此时唐军没有崩溃,是因为他们太过于骁勇,仅仅凭借勇武和不怕死的心,才勉强挡住隋军。两军厮杀,一般死亡人数超过两成,心中会恐惧,才会逃走从而引起军心崩溃。
唐军阵脚已经有了后移的趋势,这让李建成十分无奈,同样是千人对付千人,从装备的精良程度来看,不相上下,但隋军已经隐隐占据了上风,除了为首隋将悍勇之外,奇怪的阵法让李建成看不透。
李建成饱读四书五经,政略、兵法都有涉及,这种阵法闻所未闻啊,说相似,倒有些像诸葛武侯的兵法,不过更加厉害。
李秀宁凝神看着,道:“大哥,隋军兵锋正锐,不可让他们占据上风,不然前军若是崩溃,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想不到杨侑所率的这支隋军,更为精锐。”李建成微微叹息,他曾经与隋军交战,但多是遭遇战,又或者是攻坚战。阵地战这是第一次,这个时候,两军的素质、团队配合的意识就凸显出来了。
“唉,前军力有不逮,也唯有添兵,方能阻止。”李建成说道,传令下去,添兵一千,务必要挡住隋军。
军旗摇动,唐军中军裂开一道缝,一千步卒如同旋风一般杀出,有了这股生力军支援,隋军的攻势暂时被抑制。双方又陷入苦战之中。
“陛下,李建成添兵了。”独孤千山及时禀告。
杨侑微微扬眉,也不抬头,回答道:“传令下去,添兵五百。就让朕的陌刀队上。”
“喏!”独孤千山应着,退了下去。
杨侑帐下的陌刀队,有千余人,此时投入五百,已经不少。冉仁才是巴蜀蛮族冉安昌之子,其人身高八尺,颇有勇力。杨侑对巴蜀的蛮族又打又拉,冉安昌在剿灭蛮族的战事中,立功不小,其子冉仁才在州县学学习汉学,成绩优异,后来被召入禁军。
杨侑见他身材高大,颇有勇力,又精通汉学,因此召入陌刀队中。冉仁才作战勇敢,如今已经是一名队正,在杨侑亲卫队是一个不小的头目。
冉仁才得到命令,率兵杀出中军,直奔两军战场。陌刀队不比六花阵,依靠的是勇武,一往直前的气势。冉仁才奉命杀出,直奔唐军侧翼,此处隋军不多,正是前来支援的唐军,利于隋军陌刀队冲杀。
李秀宁凝视,当冉仁才率兵杀出之际,心中的担忧更深了:“大哥,那是隋军的陌刀队。”
李建成尚未回答,冉仁才已经率兵杀入,一排排身高马大的隋军高举陌刀,齐刷刷的劈下,威力极大,想要举刀反抗的唐军,无不是被砍成两截。
“嘶!”李建成倒吸了一口冷气,隋军的陌刀队竟然如此厉害?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杨侑对这一战的重视程度。
第1022章鏖战霸上(下)
方圆数里的战场上,局面变得复杂起来,隋军陌刀队的杀入,令原本平衡的态势出现了倾斜。唐军投入了两千人,而隋军仅仅一千五百人,场面却是隋军占优,尤其是陌刀队杀入之后,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令唐军损失极大。
看着唐军被陌刀队一冲,阵容立时有些混乱,李建成不由皱起了眉头,李秀宁注视了片刻,苦笑着摇头,隋军的战力看起来提升不小,唐军虽然是百战精兵,但仍然不是隋军的对手。
既然质量上比不上隋军,那么只能从数量上了。可是从如今的局面,至少需要再投入一千人,才有可能挡住隋军的攻势。
“大哥,隋军的攻势很猛啊。”李秀宁说道。
李建成默默点头,在思考着该怎么办。
“添兵吗?”李秀宁又道。
“不慌。”李建成终于开口,添兵不是解决之道,因为唐军添兵,隋军必然也会添兵。而实际上,由于唐军战斗力略逊,使得李建成只能依靠人数,才能与隋军战平。但是这片平原,面积有限,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容纳,阵型展不开,一千人与一万人的效果相同。
“击鼓!”李建成下令,唐军的鼓声再度响彻天际,唐军士卒本身就勇悍无比,虽然一时受到隋军压制,此时听见鼓声,勇气倍增,与隋军拼杀在一起。
李建成在关注着战阵中情况的同时,不时询问李神通的情况,李神通此时正埋伏在霸上东北,隋军大营的西北方向。
李神通带着他的凉州铁骑一万人,饱餐之后,便在等待着机会,可已是响午时分,两军的战况依旧十分胶着。李神通十分担心,隋军的斥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