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轰炸机上,有枪也有炮,该有的都有了,这就叫自己做自己的保镖,用不着再另外请人,还得额外费工钱。
六架轰炸机刚刚进入杭州境内,笕桥机场里面已是警报大作。那时没有雷达,中国空军依靠的是陈纳德“战斗机制胜论”之外的另一个新理论——预警网络。
所谓预警网络,并不需要什么高科技,连黑客都不用,只要雇两个人,拿着望远镜在高处瞭望,一旦看到远处有轰炸机出没,立即通知机场,这样可以为战斗机出击提供更多的准备时间。
别看这招简单,在雷达还没有普遍运用之前,却非常实用。在陈纳德之前,也从没有人想到,或予以重视。
战前,陈纳德在沪宁杭构建了一个三角空袭预警网,犹如古代的长城烽火台一样:发现敌情后,便燃起烽烟,然后一站传一站。
杭州笕桥机场,正是高志航四大队的营地。
“七七事变”以后,四大队本来已秘密进驻河南周家口机场,准备从平汉线起飞,对华北日军发动空中突袭。
就在作战计划将要付诸实施的时候,淞沪会战爆发,四大队奉命取消原计划,驰援上海战场。
机场地面拉响警报时,高志航刚刚率一个中队落地,尚有两个中队在天空。
刚开始听到警报,他还以为是预警网络错把四大队的飞机当作敌机,跑到指挥塔一问,才知道千真万确,砸场子的来了。
按照一般程序,似乎战斗机要编好组,做好准备才能迎敌,而且四大队经过长途跋涉,机舱里的油料已经不多,急需加油,可是陈纳德曾在课堂上明确告诉高志航:不行!
传统理论为什么会认为战斗机截击不了轰炸机,就是因为墨守成规的结果。
人家轰炸机早就来了,你们还在那里排队,等到你们编好队形,准备出击的时候,对方早就完成任务,吹着口哨回家睡觉去了。
如此,焉能不败。
其实很简单,对于战斗机来说,等什么等,第一时间飞上去干它们不就得了。
战斗机要截击轰炸机,就是要打破常规,抢先出击。
高志航命令刚刚着陆的飞行中队马上重新启动,起飞迎敌,同时通过信号,要求另外两个飞行中队就地留空拦截敌机。
他自己也往座机上一跨,上。
此后几乎就是对陈纳德课程的复习。
陈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
我告诉你们,我在美国组织过空中马戏团,这是需要三个人配合表演的节目,现在我把它教给你们。
假如一架敌机飞来,你们要用三架战斗机去抱团对付它,第一架,从上面揍它,第二架,从下面咬它,第三架,先不要动,养精蓄锐,以完成最后的致命一击!
击哪里,不要击机身,要击它的发动机,那样即便没瞄准,也一定可以扫射到机翼根部的油箱,油箱一起火,机身必然完蛋。
现在高志航拥有三个飞行中队,36架美国鹰式战斗机,而对方只有六架轰炸机,三个打一个,绰绰有余。
高志航上去后不是马上干仗,而是得找,因为天空云层密布。日机全都躲在云层里,投弹时才冒出来。
带着两架僚机,从3000米云层开始找,没有。
下降高度,结果正好搜索到一架日机。
日机的尾部有一个炮塔,里面的机枪手也几乎同时发现了身后的中国飞机,赶紧瞄准。
可惜他晚了一步。高志航抢先射击了。
鹰式战斗机装有四挺考尔脱机枪,火力甚是生猛,这一下就敲掉了对方的后炮塔。
没了后炮塔,等于日机的牙掉了个精光,自此不能还手,只能锻炼自己的抗击打能力了。
日军飞行员见势不妙,赶紧往云层里钻。可是,被高志航逮住的,它就不可能逃得脱。
又是一阵密集的机枪子弹。这一回正是朝着发动机去的,日机主油箱被击中,引起大火,随后坠落。
这一记远射建功非常重要,大家的士气和斗志立刻都被调动起来,中队长李桂丹和两架僚机合作,紧接着又揍下了一架日机。
当四大队降落机场时,大多数飞机正好油尽,秒钟掐得那叫一个准,只有一架因为油少得实在没法接近机场,才临时迫降在了机场附近。
半个小时的空战,四大队当场击落日机两架,击伤两架,而中方无一损失。
受伤的那两架日机当时虽然逃出生天,却仍未能摆脱厄运。其中一架因受伤严重,掉进了海里,另外一架都飞到了自家机场,却还弄了个人仰马翻,结果也彻底沦为废品。
空战之前,日方认为他们的航空队百战百胜,横扫千军,在他们眼里,中国就没有空军,或者所谓的空军也无足轻重,等于空气一般。相比之下,中方原先最担心的也是自己的空军,但实战结果完全颠倒过来。
当时传闻击落日机六架,蒋介石在南京得报,乐得都快晕过去了,庐山上听闻“91架”时的那种沮丧和无奈顿时一扫而空。
小子们真给我长脸啊。日本人就会吹牛,说他们的航空队如何了得,看来倭寇的空军也很差劲嘛,“八一四”一战,可以寒其胆矣。
就像在奥运会上许海峰首夺金牌一样,高志航因“八一四”空战而名垂史册,中国空军也就此打开胜利之门,奠定了他们的不世荣耀。
“八一四”之后,即有“八一五”。
8月15日,继鹿屋航空队后,长谷川清又将木更津航空队和航母上的飞机集中起来,以便换换手气。
高志航再次率队出击,迎头先击落一架,接着又咬住一架。
在他看来,被咬住的这一架已是自己的盘中餐,击落不费什么事,可是他并不想立刻予以击落。
咱们缺飞机,要是能俘获到一架,那岂不是比击落好。
逼近右后方,平行飞行,打手势告诉对方:喂,哥们儿,投降吧,以飞机换小命,还来得及。
日机飞行员哪见过这个,伤自尊啊,一冲动,就拔出手枪朝高志航开了枪,正中后者手臂。
高志航忍着痛,再不言语,直接对准日机,把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打得空中开花,一命呜呼。
主将神勇,部下们也不是盖的。
继高志航歼敌后,又有几个神人浮出水面,首发者为四大队分队长乐以琴。
第5章 准天神
此前他一直蛰伏在3000米高空的云层中,充当陈纳德所说的“第三杀手”。忽然在谁也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杀出,并且左右开弓,一口气打掉对方四架战机!
这不是在玩电子游戏,能一对一已属不易,何况以一击四,乐以琴遂被誉为“江南大地之钢盔”。
除了老将,还有新秀,印尼华侨梁添成是新近入伍的中央航校学员,而且是首次上阵,可这小子的胆子比谁都大,运气也特别好,竟然也像大队长那样,一人干掉了俩。
返航时,由于过于兴奋,他连降落要放起落架这事都不记得了,结果飞机机腹着地,当场掀了个底朝天。
众人大惊失色,急忙上前准备抢救,却见小梁自己从里面钻了出来,一蹦一跳,嘴里还狂呼:我干掉了两架,两架啊!
至此,四大队飞行员全都有了击落日机的纪录,一般都是击落一架,两架以上的择优进入了中国空军“四大天王”名录。在这个榜单上,四大队一下子就占了三席,分别是: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
高志航是老大,老二的位置虚席以待,它在等待另一位天才英雄的加入。
继他们的天神队长之后,四大队人人称雄,被称为志航大队。
长谷川清本想翻本,没想到“八一五”比“八一四”损失得还要多还要大,当天出去的相当一部分轰炸机都没能做到全身而退。
这么说吧,淞沪会战开始后就三天时间,日机总共被击落46架,其中大多出自鹿屋和木更津航空队。
要知道,这两支航空队都是日本海军最精锐的航空部队,它们原先可都是为应付将来的日美之战,以美国为假想敌训练出来的秘密武器。
虽然日本的飞机很多,但要蒙受这么大的损失,以致华东的天空几乎成为日机墓场,这也令日本人心疼得受不了。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航空队再也傲不起来了,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他们被迫改变了白天进攻的方式,准备夜袭南京。
想趁晚上来我们这里捞便宜,没门,不过作战环境变了,战术当然也要变。
在陈纳德的要求下,一天之内,附近能征集到的所有高防炮和照明灯都被集中到南京,在南京上空部署出了一个防空网。
但是这只是内线防御网,陈纳德的目标是尽可能御敌于城外,所以他又建立了一个外线防御网:在南京周围设置了数十盏大型探照灯,用以覆盖日机可能出现的区域。
舞台已经搭出来了,灯光也有了,孩子们,我要给你们上一堂新课,告诉你们如何进行空中夜战。
对先前的部署,大家可能会觉得疑惑——南京城外也没有高防炮,光有探照灯有什么用,这不变成给轰炸机指路了吗?
我告诉大家,这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进攻战术,不过是在空中的运用而已。
没有意外,陈老师即将讲述的,也是他自创的众多新理论中的一种,唤作:探照灯战术。
陈纳德说它古老,是因为其灵感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比如你夜间行走,迎面碰到一辆汽车,这汽车还开着大灯,那么在耀眼的强光下,你的分辨能力一定会降到最低。
所以我们在影视片中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当事人在汽车灯光的照射下,双手捂着眼睛,哇的一声大叫,然后惨祸发生。
探照灯所起的作用,就是传说中的汽车灯光。它可不是给日本轰炸机照明的,而是为了不让轰炸机飞行员往下看,因为在被探照灯光束完全罩住的情况下,如果往下看的话,强烈的光线会直接刺激他的双眼,使他瞬间什么都看不见。
只要不往下看,那就好办了……
课堂下面,一群中国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听到节骨眼上,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着急着要听下文。
美国老师都有这么一个特点,你越问,他越高兴,讲起来也就越带劲。
你们问我为什么日军飞行员不往下看就好办了,很简单,我要让你们顺着探照灯光,从轰炸机下面直飞上去,此谓猴子爬杆!
由于对方不能往下看,所以在轰炸机裸露肚皮下方50英尺内,他绝对察觉不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你们应该懂了。
就好像《西游记》中悟空被师父用戒尺敲了三下,优秀飞行员们马上领悟过来。
依靠探照灯战术,中国空军再显神威。有一天晚上,日本海军航空队一共出动飞机13架,其中竟有七架有来无回!
对南京进行轰炸,没捞到什么大的油水不说,平均每天晚上还要损失差不多一半的飞机,这不是亏,而是亏得太大了。
整整六周,日本航空队偃旗息鼓,再也不敢轰炸南京,这使陈纳德得以在小范围内从防守转入进攻。
“八一五”空战中方虽然战果辉煌,却损失了“天神”——高志航因受伤而被送往汉口医院。
陈纳德要打进攻战,就必须寻找一位新的领军人物。
在讲述探照灯战术的过程中,陈纳德发现有一位飞行员十分用心。
他不仅认真听,还一边在笔记本上拼命作着记录,而且每节课后,都要带着十几个详细的问题,拉住陈老师问个不停——当然是通过翻译。
陈纳德认定这就是他要找的人。
美国人的眼光真是够毒,一眼就知道谁是“准天神”。
在中国空军飞行员里面,要论飞行技术,高志航是最出色的,能与之一较短长的,还有一个人。凑巧的是,两人又同为东北同乡,并且是中央航校的一对师徒。
他是五大队24队中队长刘粹刚,也就是陈纳德手下最用功的那个学生。
一个“九一八”,不知在华夏大地上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刘粹刚本一介书生,也曾梦想过“工业救国”,此时却不得不投笔从戎,一路流亡到南京,并考入了黄埔军校。
黄埔教的是步兵,凑巧这时中央航校来黄埔招生。小伙子身为关东大汉,有副好身板,想想还是空军有劲,从此便另投门庭。
在这里,他遇到了高志航。
如果说高志航是最好的航校教官,那么,刘粹刚就是最棒的航校学生。
当时在中国空军内部,空中射击训练纪录保持者,唯高刘二人。
据说在一次打移动飞靶时,刘粹刚曾分三次射出50发子弹,全部命中目标,直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虽说高刘一个是教官,一个是学生,但共同的命运和相似的性格,却使他们难分彼此,师生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编队后,高志航曾一度争取把刘粹刚调入自己的四大队,只是五大队对这位中队长兼王牌飞行员亦依赖甚深,才不得不作罢。
到“七七事变”乃至淞沪会战爆发,高刘都感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了,打回东北老家去也从此有了希望和可能,刘粹刚甚至激愤地说,要凭借自己的铁和血,去炸毁扶桑三岛。
但是刘粹刚也不是一个盲目的愣头青,他清楚地知道未来将是一条牺牲之路,而他当时已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要牺牲,就必须有勇气割舍这一切。
他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言道,万一为国牺牲,那是自己尽了天职,因为生于现代的中国,是不容许偷生片刻的。
到那时,你要勇敢地开始新生活,我只希望你记住,“在人生旅途中也曾遇着过一个我这样的人”。
无情未必真豪杰。
“这样的人”注定将在人生旅途中创造辉煌一页。
在高志航暂时离开后,正是他挑起大梁,带领战斗机飞行员展开空中夜战,把陈纳德课堂所授非常完美地付诸实践。
在初次参战的前两个晚上,光他一个人,就击落了三架日本轰炸机。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在前前后后的历次空战中,先后击落日机11架,牢牢奠定了“四大天王”次席的位置。
陈纳德将刘粹刚视为自己的得意门生,认为美国现役飞行员中能与之相提并论的都很少。
此时被一连串胜利所鼓舞的陈纳德信心十足,他需要刘粹刚带着战斗机飞行员们实现他的下一个目标。
第6章 性格即命运
首轮轰炸的失败一直让陈纳德耿耿于怀。
那些意大利人教出来的轰炸机飞行员基础实在太差,短时间内看来是补不回来了,但是空军要投入进攻,除了轰炸,也没有别的途径。
最有灵性的无疑是集中起来上课的这批战斗机飞行员了,要不,让他们上?
这并非陈纳德异想天开,因为鹰式战斗机确实是可以当轰炸机用的。
日本轰炸机是以轰炸为主,战斗为次,鹰式战斗机,则是以战斗为主,轰炸为次。
陈纳德要把鹰式战斗机的次序换过来,改成轰炸为主,战斗为次。
在黄浦江上停泊的日本军舰越来越多,舰炮形成了一道道火力屏障,白天根本就闯不进去,只能晚上,另外,由于战斗机仅能携带小个炸弹,所以又必须进行俯冲轰炸,否则就没有效果。
可是夜间的俯冲轰炸,别说战斗机,连轰炸机都鲜有此例,因为十分危险。
陈纳德不是一般的人:我创造了,然后就有了!
他晚上在南京机场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军舰的轮廓,告诉战斗机飞行员,这就是假想的日本驱逐舰。
在南京机场上空,飞行员们连做三次演习,将陈纳德所授要诀全都记在了心里。
刘粹刚带着战斗机编队,以夜色为掩护,开始向江面上的日本舰队冲击。
在发现中国战机展开进攻后,日本舰队一片忙乱,又是探照灯,又是高射炮,但是几乎没有一发炮弹能击中战斗机。
原因是在演习时,陈纳德便给战斗机设定了一个高度:3500英尺。
这样的高度,轻型高射炮够不着,重型高射炮又嫌太近,相当于一个射击死角。
当然战斗机还要下降高度,不然就无法进行俯冲轰炸了,而在下降和俯冲过程中,如果让对方听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则难免会挨上一炮。
陈纳德的要诀是,沉住气,当日舰出现在机翼的后缘时,关闭油门,垂直俯冲!
此时心里数数,一、二、三……数到十五,马上垂直改水平,俯冲投弹。
投弹结束,开足马力,紧贴地面逃离。
这套程序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快速俯冲,快速投弹,快速启动,要是慢上一点或者技术动作出现不协调,飞机员和飞机就麻烦了。
所以普通的轰炸机飞行员们玩不了,必须依赖刘粹刚这些高手。
刘粹刚几乎每天晚上率队到江上“赴宴”,类似程序自然也要重复重复再重复,但日舰对陈纳德的这一战术从来都没有真正弄懂过,也做不出任何有效的防备措施。
在日舰中,中国战斗机攻击最集中的是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有一次共投进去三枚500磅炸弹,“出云号”当即着火并引起剧烈爆炸。
然而让陈纳德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三天之后,“出云号”竟然又完好无损地回到了原来的停泊点,甚至连个疤痕都找不着。
难道这是金刚船?
陈纳德回去翻了翻资料,原来“出云号”是日俄战争时日本从俄国人那里得来的,不是一艘,是两艘,而且一模一样,乃姊妹船也。
他于是断定,肯定必有一艘被击沉了,如今现身的不过是替身而已。
后来抗战结束,陈纳德专门查阅了日方资料,果然发现姊妹船很早就由两艘变成了一艘,以此证实了自己的结论。
由于得到空军支援,张治中在第二次总攻中没有受到日军舰炮的太大压力,而他所实施的“铁拳计划”也着实把长谷川清给打疼了。
为此,第3舰队指挥部向海军军令部连发两份急电,要求速派援军。
8月18日,英国提出调停建议,中国统帅部第三次向张治中下达了暂停进攻令。此时,日本统帅部却已通过继续增兵计划,所以很快就拒绝了调停。
8月19日,张治中发起第三次总攻,逐渐把淞沪之战推向了高潮。
这次张治中决定从杨树浦租界开始攻起,毕其功于一役。
杨树浦在虹口和黄浦江之间,如果能从杨树浦一直杀到黄浦江边的汇山码头,依着这一线路,便可与闸北一起将虹口做成夹心饼干。
然而此次总攻称得上是三次总攻中最难的。
日本海军军令部把用于北方作战的海军调回南方,原拟登陆青岛的两个陆战大队登陆上海,上海陆战队总数增加到八个,长谷川清将其大量部署于杨树浦日租界,并以大据点为中心,设置了重重障碍。
前面骨头还没啃完,后面又要吃肉,难度系数无疑在翻倍。尤其那些大据点,在“一·二八”会战结束后,就被用钢筋水泥层层加固,下面连地道都有,实在不是一般的难啃。
对付这种东西,光血肉之躯不行,得用金刚钻。张治中向中国统帅部请命,要求调动特种部队参战。
首批进入上海的是化学兵部队,更准确一点说是抛射炮化学兵部队。
在化学战方面,使用得最肆无忌惮的是日本人。从“九一八”到“一·二八”,再到长城抗战,几乎无处不见日军的化学武器,后来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731细菌战。
不过,小日本放毒气也就只敢对着中国人,当他们面前站着的是西洋老外时,连手指头都不敢动一下,因为后者在化学战方面的能力更为了得,你放我也放,日军吃亏,所以不敢放。
我们最好也能以牙还牙,散点毒气给他闻闻,可惜我们没他们坏,搞不了那么伤天伦害天理的“科学研究”,同时受《日内瓦公约》的限制,也没法弄到毒气炮弹。
中国化学兵的武器叫做抛射炮,又称李文斯抛射炮。这种炮本来是用于投射毒气弹的,可是因为搞不来毒气弹,所以只能派另外一个用场——抛放燃烧弹,后者倒可以通过进口得来。
早在张治中发起第二次总攻时,由于普通火炮奈何不了大据点,他就想到用喷火器,而抛射炮就相当于改进后的喷火器。
抛射炮始于一战,当时喷火器刚刚投入使用,一个个巨笨无比,射程又极短,等士兵呼哧呼哧把大油罐搬到前线战壕,没打死敌人,自己就先给累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叫李文斯的老外便造了这种抛射炮,不用油罐,用油桶,靠炮把油桶抛射出去。
这一下就解决了全部问题,虽说弹着点没有一般火炮准确,但它的覆盖面大,一爆开来,到处都是燃烧着的火苗,效果比一般喷火器强多了。
供张治中调遣的是一支抛射炮化学兵联队,共有12门抛射炮,官兵300余人。
在杨树浦有一座日军的大据点,楼高七层,张治中要求化学兵予以拔除。
抛射炮长相奇特,跟普通炮有所不同,它没有炮架,只有一个圆形底座,开炮时大半个身子埋在工事里,然后用电线将各门炮连在一起,要放了,按一下电钮即可进行,看上去还是蛮现代的。
在张治中下达命令后,第一下,没打中,这是预料中的,因为还要修正距离和方位。
第二下,燃烧弹直入高楼第四层。
顿时楼里浓烟滚滚,燃烧弹制造出来的电光效果真是不同凡响。刚刚还用枪炮还击的陆战队队员终于知道了厉害,逃命成了大事。
化学兵一招得手,大为振奋,紧跟着又是连续三次齐射。烟火弥漫处,就见高楼哗的一声垮了下来,阵地上日军陈尸狼藉。
上海各家报纸均头版头条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