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康熙朝实录-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扔胁恍び兴窘瓒穗焖叫嗅缡照吒枚礁а喜觳未ΑH绺枚礁Р恍胁斐鲆徊⒋又刂巫锒考醋褛托卸〕蟊恳楦病⑺程旄峄羰柩运程煳湎缡跃衫⒆允鲁蹙湃铡⑹云锷浼加隆V潦湛纪晔娜杖脬侵褂喟肴铡⒅钗衩ζ取G胝栈崾岳诔跗呷招I涫杖脬鞘比湛碛嗥锷浼加碌靡韵晗秆“巍Sθ缢搿4又

○戌寅。升护军参领陀博克、为归化城右翼副都统

○乙卯。升翰林院侍读学士高其倬、侍讲学士励廷仪俱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调正蓝旗汉军副都统阿琳宝为满洲副都统。镶红旗蒙古副都统觉罗伊敦、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哲尔衮为正蓝旗汉军副都统长史宗查布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前锋参领鄂米达、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

○庚辰。上自皇太后违豫昼夜焦劳以致圣体违和硕晕足痛艰于动履犹亲诣宁寿宫问安御东暖阁办事诸王大臣官员等奏云皇太后较前稍安。圣躬关系甚重。伏乞往汤泉调摄上不允

○升太仆寺卿景日昣为宗人府府丞大理寺少卿陆经远为太仆寺卿。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六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二月。辛巳朔皇太后病势渐笃圣心忧劳、以致圣体日就羸瘦且足痛加剧、艰于步履。于是诸王、大臣等、合词公奏、皇上孝事两宫、超越万古。问寝视膳、晨昏定省、未尝稍间。即如太皇太后宾天、已经三十年。皇上前日与廷臣言及、辄涕下如雨、哀不自胜。今皇太后慈体违和。惟恐或有不虞、不能行礼。惓惓以此为忧。礼记论居丧之制、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处于内。凡寻常无疾之人、尚宜如此。况皇上圣寿将近七旬。今又抱疴。断宜遵循礼制。且皇太后受皇上六十余年孝养。玉食万方。寿至八旬。亦古来母后中所仅见者脱有不虞一切礼仪令诸王大臣、恪恭将事。皇上一循礼记定制。即圣经无过不及之中道也伏祈皇上加意调养、以慰中外臣民之望。奏入。留中。

○癸未。升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吴世巴、为镶白旗护军统领。

○甲申。辰刻。命诸皇子传谕上□日曰、皇太后病势渐增。朕承欢奉养历数十年。不幸值此。朕躬虽抱病此心未能稍释。顷亲往请安。朕体甚觉委顿、皇太后倘有不讳。朕自当竭力以尽礼节。惟虑病体难于支持。此事、著诸皇子、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礼部满汉大臣、满九卿会同议奏。其割辫之礼、亦著议奏。未刻。诸王满汉文武大臣等奏、臣等先因皇上圣体违和、恳求暂停诣宁寿宫。今因皇太后病势渐增、皇上即亲诣问安。圣躬关系重大。不可稍冒风寒。叩请停诣宁寿宫。奏入。得上□日、朕今日亲往、体中不能支持、是以问安。后即回。皇太后之事、关系重大。朕当竭力行之耳。

○礼部奏臣等查例皇帝孝服用白纺丝。倘遇皇太后大事。照例预备白纺丝孝服。妃嫔亦预备白纺丝孝服。又查慈和皇太后大行时皇上未经割辫。倘遇皇太后之事。皇上亦断不可割辫奏入得上□日倘皇太后不讳孝服用。布为是。朕必行割辫。此事、著领侍卫内大臣满汉大学士、礼部满汉大臣、满九卿、会议具奏。其诸皇子割辫之处、亦著议奏。寻内大臣等奏、遵上

□日孝服以用布为是。应预备孝布。查礼记丧礼、六十不毁、七十余酒食肉、处于内。再满洲旧例年老有疾者、皆以孝服为忌。今皇上圣寿将近七旬。圣体违和。设有皇太后大事。皇上服孝服。不必行割辫之礼。诸皇子皆系孙枝。亦停其割辫。奏入。得上□日、朕前上□日甚明。当遵朕言为是。诸皇子停其割辫。

○是日、上足背浮肿、不能转移。因皇太后病势渐增、用手帕缠足、乘软舆诣宁寿宫请安捧皇太后手惨切倍常以圣体不能支持、出在苍震门内设帷幄以居。

○乙酉命诸皇子传谕诸大臣皇太后病势大增。朕若居于素所寝处之地、心甚不安。因于苍震门内设立帷幄。以居衣不解带。朕数日足疾更剧、兼之遍身沉重中心烦燥、不能成寐三鼓时稍寝即醒、醒时头晕。随又起坐至五鼓始寝半刻朕欲竭力尽礼似此形势、甚恐不能支持益滋不安耳

○又谕诸大臣昨日朕足背浮肿、不能转移因皇太后病势愈增用手帕缠足乘软舆、诣宁寿宫。朕捧皇太后手奏云、母后。臣在此。皇太后张目畏明、以手障光、视朕。执朕手。朕心悲恸欲在宁寿宫守视。因病体万不能支而出。从前自谓犹能勉强。昨劳瘁后、头甚迷晕难支。五阿哥允祺奏云、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务、臣可料理。朕云、我在、尔何可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

○以内阁学士张廷玉、充经筵讲官

○丙戌。满汉文武大臣官员等奏窃惟。皇太后违豫。皇上焦劳、以致头晕足肿。仍勉强诣宁寿宫省问。皇太后握手心伤。复移帷幄、次于苍震门内以致圣躬劳瘁头愈眩晕不能支持。臣等不胜恐惧皇上至孝纯诚皇太后脱有不虞必欲力疾尽情尽礼仰惟皇上春秋已高又适抱恙皇太后聿跻上寿受备物之奉者垂六十年是皇太后之福皇上之孝、皆极古今之所稀有矣至于一切礼仪臣等虽愚、岂不知皇上孝思维则然考之于古、汉儒郑康成、最精于礼、其论国有大忧而君有疾者、使子执事。即朱子谨礼终身、及暮年有疾遇、家有祭祀、坐视子孙拜跪而已。此皆典礼明证。伏乞皇上深抑圣情、俯衷古制如皇太后有不虞之事、命诸皇子悉心经理凡拜跪行走一切劳力礼节圣躬切未可身亲。万分保摄、仰承宗社之重上以慰皇太后之心下以惬朝野臣民之望奏入得上□日皇太后倘有不虞朕当力疾尽礼尔等各有父母勿过为劝阻若屡劝阻、朕益伤悼、愈增疾矣。

○是日酉刻。皇太后崩于宁寿宫上拊膺哀号即行割辫孝服用布。哭泣弗辍。视梓宫安设毕奠酒恸哭不已。诸皇子及近侍人员屡次叩请。始回苍震门旧制国有不丧宗室公以上服索帛。今因上孝服用布亦俱用布

○丁亥上居苍震门内。以大行皇太后遗诰、颁示天下。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诰曰、予以藐德、幼侍奉世祖章皇帝赞助内职方期黾勉、以绍前人徽音。不幸薄祜。章皇帝仙驭早宾。哀痛摧断、愿以身殉。维时太皇太后春秋高劭。今皇帝正在冲龄。诸王大臣合辞坚请谓宜勉自节哀、上慰太皇太后之心、次为今皇帝圣躬调护。遂以义抑情苟延□山戊不□月。皇帝内秉诚孝外勤政务。虽当削平逆乱之际羽檄交驰而视膳问安之节、始终无间暨乎天下大定、四海一家民物丰乐、予甚慰焉或皇帝巡幸畿甸犹恐久旷晨昏必以安车救请、散目游怀帐殿行宫温凊弥笃予优游而受孝养者五十余年历稽史册未有寿福全备如斯今年七十有七适当寝疾皇帝寝食俱捐、哀诚祈祷顾惟大期将尽、遂致弥留环顾海宇雍熙、既无遗恨。而得上从世祖章皇帝于天庭、素心亦惬矣。皇帝当念大孝尊亲、极隆自至。哀毁过度、反伤冥冥之心。勉强自爱、以宗社人民为重。中外文武群臣、宜恪共厥职、以赞休明。至丧制悉遵典礼。成服后三日、皇帝即行听政。其持服依世祖章皇帝遗诏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天地宗庙大祭、及社稷百神群祀、俱照常行。不可以眇躬稽废。故兹诰谕。其各遵行

○是日、诸王、贝勒、贝子、公以下、文武大小官员、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以上官员之妻、各照所定齐集之处举哀。

○戊子。上居苍震门内。满汉文武大臣官员奏。圣体违和。自后宁寿宫举哀、并亲送梓宫、俱求皇上停止得上□日、知道了。朕在丧次诸大臣不必请安

○是日满汉文武大臣官员齐集举哀

○己丑。上居苍震门内

○自是日始、至梓宫发引之日、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学士、侍卫等、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一日三次齐集举哀。文武大小官员、一日一次齐集举哀。

○庚寅。上居苍震门内。

○辛卯。上居苍震门内。

○壬辰。上居苍震门内。

○先是、上御乾清宫东暖阁、召诸皇子、及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面降谕上□日。至是、上将谕上□日手书发出命大学士等、翻译进呈

○癸巳。上居苍震门内。

○是日、命诸皇子传谕上□日曰、十五日、宁寿宫致祭朕可亲往。十七日发引。朕身体甚弱、难以行走。若乘舆先行、此心不安。途中风冷。万一冒寒、夙疾顿增、尤为可虑。今以不能去之故、明谕尔等。十七日、朕往宁寿宫。亲视梓宫发引

○甲午。上居苍震门内

○乙未。上因大行皇太后梓宫、于十七日发引、诣宁寿宫。率王以下文武大小官员及外藩王、贝勒等、读文致祭奠酒恸哭久之始回苍震门内。

○丙申。上居苍震门内。

○丁酉。奉移大行皇太后梓宫、安设于朝阳门外殡宫。发引时、上诣宁寿宫亲奠。恸器。近侍人员、不忍仰视。亦皆恸哭。梓宫启行后上犹恸哭不已诸皇子再四跪劝良久。始回苍震门内

○是日梓宫前仪仗全设自东华门出朝阳门。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外藩王以下台吉塔布囊以上于协和门外齐集。内大臣、侍卫于东华门外齐集。左翼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于灯市口齐集。右翼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于红庙。大路齐集。候梓宫至。举哀跪迎。随行哭送。汉文武官员、于殡宫墙外齐集。候梓宫至。举哀跪迎。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以上官员之妻先至殡宫二门外两翼立。梓宫至。举哀跪迎。奉安梓宫设帷幔毕皇子奠酒王等公主、王妃以下随班行礼举哀。

○戊戌上居苍震门内。

○诸王大臣等奏大行皇太后安设殡宫。丧事已毕。今时值严寒圣体违和兼之足疾累日以来、力疾尽礼。臣等叩请皇上节哀调摄实宗庙社稷之庆亦大小臣工四海苍生之大幸也奏入报闻。

○己亥。上居苍震门内

○大学士等奏、查康熙二年上慈和皇太后尊谥大学士等会同翰林院择二十四字。分为两条奉上□日、尊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今上大行皇太后尊谥。臣等会同翰林院、亦照例拣择具奏。得上□日、此奏甚属错误。尔等查太庙奉先殿二位文皇后神主、便知其误矣。

○庚子。上居苍震门内。

○大学士等奏臣等遵上□日恭诣太庙。谨瞻神位见孝端孝庄两太皇太后并从太宗文皇帝庙号。俱有文字。臣等愚昧查康熙二年慈和皇太后尊谥旧档、仅拟尊谥字样具奏。未将康熙九年。奉上□日慈和皇太后从世祖章皇帝庙号升祔太庙之例、不以章皇后字样一并写出甚属错误。因将所拟字内、填写章皇后字样具奏得上□日、此事不比寻常、但声明错误则已。该部严察具奏。所拟尊谥、亦未明晰。朕记太皇太后徽号字样甚多。即就原徽号字内删减拟定。并未改换。今通行改拟、恐于例有不合。

○辛丑。于大行皇太后梓宫前、行初祭礼。读文致祭。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小官员、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以上官员之妻、齐集举哀。

○上居苍震门内。

○大学士等、将上所降汉字谕上□日。翻译进呈得上□日满汉字句甚相符此上□日俱系朕肺腑之言。作何颁发之处、尔等速议具奏

○壬寅行绎祭礼上居苍震门内。

○癸卯。上居苍震门内。

○甲辰。上居苍震门内。

○大学士等奏、前所降皇上手书谕上□日、臣等应照原上

□日缮写。于本月二十八日交吏部传集满汉九卿詹事、翰林科道等官于午门前宣示内阁、起居注各写一通、加谨收贮。此外有何应存之处、恭候皇上指示奏入留中

○乙巳。暂安奉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孝殿。

○上居苍震门内。

○谕大学士等、朕所下谕上□日、乃朕一生至苦之事。今尔等奏称、内阁、起居注、各写一通、加谨收贮、此外有何应存之处、恭候指示等语。无一语言及朕躬之事。若欲朦胧完结。其如朕垂老之身何。据此、则诸臣竟无忠爱之心、为朕筹画、俾稍得休息也。且朕缮写一生之事、已备十年。朕言不再之语、已尽之矣。尔等奏称此外有何应存之处恭候指示等语。若更有指示尔等之处朕岂不写出乎。申刻。大学士等奏、皇上一生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已手书发出臣等不能详加议奏、以致圣心忧虑。臣等虽万死不足蔽辜。恳皇上从重议处。奏入。得上□日吏部都察院会同严察议奏。

○丙午诸王、贝勒、贝子、公、满汉文武大臣官员公奏、明日大行皇太后殡宫、行大祭礼。圣躬近日方稍愈。请今晚不必亲诣梓宫前哭奠。得上□日、二十一二十二日、朕本欲亲诣致祭。因二十七日、欲亲往释服、是以未去。自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以后、朕躬比前较愈。尽可往矣。诸皇子大臣、屡次劝止。倘朕今可以去而不去。他日回想、岂非遗憾乎。今朕亲去。将此谕众知之。

○大学士等奏、臣等恭查旧档、太皇太后徽号、原有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二十字。宾天之后、追止尊谥。将原字减去十五字、留五字。又添拟七字。尊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升祔太庙。慈和皇太后徽号、原有慈和二字。后尊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康熙九年、升祔太庙时、添写。章字。大行皇太后徽号、原有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十字今钦遵上谕、照追上太皇太后尊谥。将原字内留五字。添拟七字。尊为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又将原字内留四字。添拟八字。尊为孝惠仁宪庄定端纯顺天翊圣章皇后。恭候皇上指示。其应行典礼交礼部查明议奏。得上□日、前一条所拟是

○是日申刻。上诣大行皇太后梓宫前、亲奠上食。哭泣尽哀毕。驻跸行宫。

○丁未。上于大行皇太后梓宫前。行大祭礼。读文致祭。亲奠。哭泣尽哀。释服。诸皇子、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小官员、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以上官员之妻、齐集举哀。释服。上仍回居苍震门内

○谕兵部、四川提标兵、至松潘未久、鼓噪回省、俱系康泰平素不能抚恤、不加整饬训练、信用原任守备汪文藻、任意扣克、骄悍妄行所致。法喇等已遵上□日将汪文藻及为首兵丁皮登云等五人正法张玉林等九人、解送陕西安插。其余众兵俱无干涉。俱照旧留营给饷效力行走。

○戊申□山戊不□暮。袷祭太庙。遣内大臣都统。公鄂伦岱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遣官祭太□山戊不□之神。

○上居苍震门内。

○满汉文武大臣官员等公奏自大行皇太后违豫以来皇上昼夜忧劳力疾定省。及慈驭宾天之日、群臣再三恭请节哀节劳。皇上坚不俞允。屡次亲诣衰恸。又力疾恭送梓宫。攀号不已。昨大行皇太后服满之辰。又亲诣哭奠。伏念皇上年近七旬。兼天心如此劳瘁。而自始至终、犹必尽礼尽哀大孝至极无以复加今已经释服。又届新年伏乞皇上即回乾清宫、静摄调养以慰普天臣民之望上阅毕。本发出。

○己酉。上居苍震门内。酉刻。回宫。

○旌表八旗节妇、满洲九什妻冯氏等三十三人、蒙古花色妻钮氏一人、汉军孟淑贤妻张氏等二人直隶各省节妇、郭奇遴妻王氏等五十一人、贞女濮氏等六人各给银建坊如例。

○是□山戊不□人丁户口二千四百七十二万二千四百二十四又永不加赋滋生人丁二十一万二十五田地山荡、畦地、七百二十五万七百五十四顷九十亩有奇。徵银、二千九百七十二万三千五百六十二两有奇。米、豆、麦、六百八十五万三千五十五石有奇。草、三百八十五万八千二百七十四束。茶、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二十五引。行盐、五百十万三千五百三引。徵课银、三百七十八万一百二十四两有奇。铸钱、三万九千九百一十六万七千三百有奇。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六

v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七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春。正月。庚戌朔。以大行皇太后梓宫在殡。命停止朝贺筵宴。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俞命雄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及进□山戊不□贡礼物。赏赉如例。

○辛亥。上居苍震门内。

○壬子。上诣大行皇太后梓宫前、行月祭礼。甫至、即大恸。奠酒毕。复痛哭、移时方止。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以下、三品官员以上、皆随班行礼。举哀。上回居苍震门内。

○癸丑。谕诸王大臣等曰、诸王大臣、往往群集请安、云望朕躬速愈。朕身罹大忧、因致获疾。动履甚难。寝卧几及五旬。一切丧事、未得尽心。何暇调治。今右足较左足消瘦。容颜亦殊憔悴。或有冒昧之人、不详瞻朕容。第谓圣躬如天行至健、虽暂染疴疾、有何碍。不知天行无时止息、而世运屡有变迁。人岂得与天比乎。或又粉饰殷勤套语、谓宜节忧劳、简几务、以养圣躬。及至问其忧劳之宜节者何在。几务之宜简者何事。彼仍不能举以对也。朕于此等空言、恶之殊切。厌于听闻。故特降谕宣示。

○是日、上回宫。

○甲寅。顺天府进春。

○议政大臣等议覆、四川松潘总兵官路振扬疏言、松潘所属黄胜关、并墩堡。向设漳腊营游击一员。统兵六百四十名驻劄。管辖杂番。迤南为杂榖安抚土司。种部繁多。俗称勇悍。南境直抵打箭炉。与天全招讨司明正土司接壤。今该土司良儿吉之子班弟儿吉、尚未袭职。臣备兵之初、密令该土司、遴选部属、防守各处隘口。颇称勤顺。请准其袭职。并加赏赉。又有加渴瓦寺安抚土司桑郎温恺、所部羌番亦众。接近汉地。现募运粮人夫、属其部落居多。又有漳腊营所辖之祈命上下包坐司等土官土兵、习于战斗、熟谙边情。臣亦曾令预备土兵一千、听候调遣。咸各踊跃。亦请各加赏赉。如有调发、准其支给口粮。俱应如所请。其班弟儿吉承袭之处、令都统法喇等、查明议奏。从之。

○乙卯。孟春。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赛行礼。

○遣官祭太□山戊不□之神。

○上以足疾幸汤泉。是日启行。驻跸畅春园。

○兵部议覆、原任贵州巡抚刘荫枢疏言、定番州属大华司土官狄守亨、因挟仇射死麻向司土官得君佐。已经题参革职但狄守亨之子狄世雄、仍习凶顽、难以约束部苗。别无应袭之人。请将大华司土官、永行裁革、地方钱粮、归并定审州管辖。应如所请。从之。

○丙辰。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丁巳。上驻跸汤泉。

○庚申。议政大臣等议覆、都统法喇等疏言、打箭炉地方窄狭、米粮一时难到。去年荆州满洲兵来时、因路远难行、马匹微瘦。俟喂养稍肥、臣将满洲兵内、遴选五百名、派官带领、前往打箭炉。又遴选建昌镇绿旗马步兵七百名、化林营绿旗马步兵八百名、令在各本处预备、以便酌量调遣。应如所请。将荆州之五百名满洲兵、令护军统领温普等、带领前往打箭炉驻扎。巡抚年羹尧、派贤能官员办理粮饷。从之。

○辛酉。谕大学士等、诸臣陈奏国家之事、辄用称颂套语。于朕躬并无裨益。朕历年夏月避暑、九月回銮。所积四月内、口外不能办理之事、日夜料理、必在□山戊不□内完结。至次年开印、又复速为办理、无致壅积。今自五十六年四月、至今所积事务应作何办理之处诸臣当切实指陈。国家事务、所关甚大。岂可潦草完结。若朕置事务不理、诸臣又谁能担任。朕每念及、中心惕然。嗣后当尽删除称颂套语。将有益于朕躬之处速为指陈。使事务不致壅积。可以知诸臣之实心报效、而朕之病体、亦得调护矣。

○甲子。上元节。以大行皇太后梓宫在殡。停止筵宴。

○戊辰。议政大臣等议覆、侍卫查什、遵上□日将松潘等处兵马、应否彻回之处、前问察罕丹津。据察罕丹津回奏云、大兵前往西边。策妄阿喇布坦、必不敢前来。现今天寒草枯、马匹难行。军兵亦甚劳苦。不若将四川松潘之兵、彻回原所。牧养马匹。休息士卒等语。查现今兵丁驻扎之阿尔锡巴尔锡地方、离口不远。应行文副都统宁古礼、总兵官路振扬、将兵马彻回松潘口内附近地方驻扎。仍令不时差人、至青海探听消息。从之。

○己巳。翰林院检讨朱天保、奏请复立允礽为皇太子。上御行宫正门。召朱天保问曰、尔奏摺内云、二阿哥仁孝。尔何由而知。朱天保供云、臣父朱都纳语及、故得闻之。上问曰、尔父行走之时、二阿哥尚无疾病。其学问弓马、及一切技能、皆有可观。后得疯疾。病发时、即诸事不省、举动乖张。曾背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