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余生以牧场的名义,购买的几块面积广大的土地,如今都成了名符其实的牧场。虽然产出较少,但是,即便没有地底的矿藏,也足以养活这些少年,和他们如今的家人了。
这些往事细细说来,听得陈天大笑不已。也替这些自少年起,便家破人亡,四处流离的旧友们开心。这一次常不已来,船上除了当年余生收留的孩童们,还有已经成为一家人的这些东南亚华裔。常不已四个老婆之一,为了照顾常不已的起居,也跟着船来了。和陈天见面时,礼数周全自然,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余生当年收留的孩童们,如今也不只有专精于武艺的人才。有些颇有文气,常不已他们便任由其根据自己的喜好发展。其中有两个专门研究金石古玩的,这一次也一同随船过来了。在常不已和陈天的闲聊中,正在翻检清点这近万件文物精品。
ps: 才发现书友@下载游戏帮忙投了张月票。非常感谢!
第二百二十三章 散佚典籍
翻检这近万件文物典籍之中,这两个少年不时地惊呼道:“这是什么?难道是魏晋时候的墨宝?”
这三百四十二箱文物被拆箱后,根本没有时间仔细处理,只是按照基本的归类,将大体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书籍字画,瓷器,玉器,在保证不受损伤的前提下,满满堆了两三个船舱。
这两个少年先从书籍字画,文字典籍一类开始整理。这一类,是这批古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如果余生在此,很容易将一个少年怀疑是魏晋时期墨宝的东西给辨认出来,这一卷手抄的佛经,正是后世唯一留存的中国西魏时期的墨宝《菩萨处胎经》。是人间传世最古老的写经。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字体的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
“不知道,还要等夜叔请人来掌掌眼。不过这个我很确定是《永乐大典》其中的一个零本单册!”说话的这个少年一只手中拿着一本远比其他线装书阔大的书卷。而他的另一只手中,还有与其形制相同的基本书卷在。
这一个少年手中拿着的几本书卷。开本宏大,高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气度非常,明显与其他的书卷有所区别。这一个单册,有五十页,每一页都用的是厚实雪白的树皮纸。数百年以降,除了书页有些略微泛黄外,竟是毫无破损。显然是传世之物,珍藏许久。
唯一有些破碎的,就是包裹在书籍外面的书衣,书衣这种东西,其实相当于后世书籍的封皮,因为《永乐大典》是皇帝专用的百科全书。所以,包背装的《永乐大典》的书衣,是用多层宣纸硬裱,并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裹。极有皇家仪态。
两个少年仔细翻看一番后,基本上能确认这一册《永乐大典》,属于真品无疑。
古玩这种东西,在后世造假容易,但是真正能高仿的却不多。即便高仿的东西有时候太过于考究标准,如同一个每一门都能拿到一百分的学霸一般,看着就假。遇到半懂不懂的人还能蒙混过关。一旦遇到行家里手。从细节的缺陷和物件的气韵中,很容易辨别出物件的真假。后世的古玩真假难辨,不仅仅是因为造假技术高了,更是因为行家里手,真正的国学大师少了。
如果连验钞机都是假的,又怎么能检验出假钞来!
这部《永乐大典》,用朱笔手绘边栏界行,并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用墨笔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用朱笔描绘的大典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
这些“朱丝栏”把每半叶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象鼻”。中间还有一个“鱼尾”,“鱼尾”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叶数。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如果仔细看看。还会发现朱丝栏线上、下都有针眼。这些针眼,便是朱丝栏线能画得间距相等的奥妙所在。而这些手绘的朱丝栏线线条本身,也有包含笔墨气质的柔和温润。
这样精细的手工,可不是机器能仿制出来的。即便是用人工仿制,也很难达到正品的效果。除了手绘的朱丝栏线之外,想要仿造《永乐大典》。还需要抄写者有一手漂亮的馆阁体楷书,并精通中国山水笔墨丹青,能用白描的手法,绘制精丽工致的山川器物和人物肖像。精通装裱,并能找来明代的纸张,而且精通仿古做旧的技术。
不要说是后世的人,即便是国学大师遍地的民国,能同时做到这几点的人,也几乎没有。即便有,也是声望和学识隆重至极的大师,估计没有闲情逸致来造《永乐大典》一个单册的假。
当两个专攻古籍文物鉴定的少年,基本断定这一册《永乐大典》是真品后,围观的众人便发出阵阵惊呼。《永乐大典》的名声太过响亮。数百年的散佚和流传,虽然让《永乐大典》损失惨重,但是,却也名声在外。
《永乐大典》是燕王朱棣在谋权篡位后,为了收拢文人心思,而编纂的一部集中华古典文明大成而成的旷世巨典。中国古人有三不朽,分别为立言、立德、立功。编纂大典,纯属永乐帝想要在后世博一个好名声的立言之举。
不过,由于是皇帝亲自关照,这部大典编纂的也极为用心。虽然后世失传了大部分,但是根据已有资料推断,此书约有三亿七千万字。字数之多,更新之快,质量之高,完爆后世的任何一篇以口水主要内容的网文。
《永乐大典》共有六十卷目录,全书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据估计,汇集了古今图书近八千余种,其中还有不少在后世已经失传了的古书。所以,后世英国人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称《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惜,数百年以降,万册《永乐大典》只有八百余册存世。原书不知去向,而两个少年手中的《永乐大典》,是明朝嘉靖皇帝下令誊抄的副本。而随着《永乐大典》的散佚,中华古文明,也有不少东西就此失传。譬如《永乐大典》上,对宋朝神器神臂弓的记载和图画。
为明朝永乐帝代言的《永乐大典》在明朝后期并没有受到众人的重视,并且因为卷帙浩繁,也没有刻印。众人对这部书珍贵之处的认识,是在民国时,铺天盖地的报纸上。
一九一二年,时任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周树人建议教育部咨请******,将翰林院所存《永乐大典》残本六十四册送归教育部,其中六十册交由京师图书馆储藏。这便是京师图书馆入藏的第一批《永乐大典》。
随后,北平图书馆便想尽办法搜罗遗落散佚的《永乐大典》。砸钱砸的绝不心疼。而在受人捐赠后,也会广而告之。新闻时有报道。到一九三四年,北平图书馆馆藏的《永乐大典》,已有九十三册。而《永乐大典》的名声,也在搜罗中传扬开来。
而在中国人搜罗自己的文明典籍时。其他国家的人也闻风而动。经验最丰富的就是当年带着八国联军一路进攻北京的英国人。英国人在焚毁翰林院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永乐大典》翻检出来。英国大使馆中对中国文化有所研究的人见到《永乐大典》后,惊为至宝。在漫天大火中一路搜寻,传到英国后,便成为各藏书单位争相收藏的物件。及至后世,《永乐大典》还不时地在英国发现单册零本。
除了英国人之外,对《永乐大典》图谋最深的,就是日本人。在收藏《永乐大典》的外国人当中,收藏《永乐大典》数量最多的,便是日本人。后世已知的。收藏《永乐大典》的单位中,共有三十家之多,而日本便有十一家!占三分之一强!日本人在从甲午战争后,对中国有预谋的入侵之中,劫掠而去的典籍,达数百万册之巨。其中有百十册《永乐大典》,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这还只是有记载的大规模掠夺的数量,零星的掠夺不计其数。这次被几家财阀搜罗到手。又被陈天偷梁换柱的几册《永乐大典》,便是日本民间的私藏。而其具体的流传历程,早已不可考证。
而这三百四十二箱,被几家财阀视为珍宝的中国古玩。绝对不止《永乐大典》这一种珍品。在两个少年珍而重之的将《永乐大典》放入一个防虫防潮防颠簸的木制盒子中后,又开始清点其他的文物典籍。
对中国古代文明比较熟悉的人而言,哪一个朝代的文物典籍长什么样子,一般都心中有数。两个少年率先整理的。并不是各种线装书,而是一些一看就知道很是古老的竹简、木简、丝帛经卷。这些古旧的典籍,明显就是出土时间不久的东西。也不知道日本人究竟在侵略中国时。把哪一个大墓给挖了。
而这些经卷中,有一些被两个少年推定为半个世纪前,被外国人大量骗走的敦煌经卷。敦煌经卷于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即一九零零年六月二十二日被看守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发现。
这个王圆箓出身低微,眼界不宽,但是对道教却有由衷的敬畏,对当年独自西去取经的唐玄奘也有极大的崇拜。由于这些被发现的经卷,并不是王圆箓所期望的金银珠宝,所以根本没有得到王圆箓的重视。在被英国籍的冒险家斯坦因一通忽悠后,将其中二十四箱敦煌遗书换成了钱财,用以修缮道观。
而这二十四箱经卷在西方立刻引起了轰动。各国探险家纷至沓来,其中日本人更是收获颇丰。王圆箓在得知这些经卷的真正价值后,追悔莫及,晚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终于惊悸而亡。
中国人在开始重视这些敦煌经卷时,为时已晚。大量的敦煌经卷流失海外,其中大部分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苏联科学院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在后世,甚至有外国学者直言不讳道,虽然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却不在中国。
这几十卷被两个少年推定为敦煌经卷的典籍,只能算是沧海遗珠,稍有裨益而已。
除了这些出挑的典籍,其他的线装书却容易处理。其中,除了几十本宋刻本,和百十本明刻本比较珍贵外,其他的大都是前清一朝所刻印。虽然有价值,但除了一些孤本和手抄本外,也不那么珍贵。
三百四十二箱,近万件文物典籍,数量已经抵得上后世一个小型博物馆的规模了。即便是搜集他们的日本人,在仓促搜集中,也只是知道这些东西大体的年代和价值,而没有机会仔细研究考证。
经过两三天的翻检,这近万件基本上被大体分门别类的登记造册,而有一些也基本上推断出制造的年代。而这近万件文物典籍中,总会有一两件,让人觉得很奇怪,比如说,一口这两个少年无论如何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启的铁盒子。这个铁盒子表面连一道锁都没有,甚至连钥匙孔都没有,显然是要用特殊的方法开启的现代铸造的东西,绝对不会是古物,日本人把它放到这一堆文物典籍中,自然并非无意。八成铁盒子里面,有什么值得收藏,并较为珍贵的古物。
不过,少年们的战斗力不行,陈天的战斗力却很强。至诚之境的感应能力,在陈天将一身武人的骄气磨洗干净后,敏锐细微至极。他完全能感知到这个铁盒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他也不需要撬开暗锁的铁丝,只是双手一叫劲,沿着铁盒子合起来的缝隙一扭,各种暗锁便在陈天这一扭下破碎开来。这个大号的铁盒子被打开后,盒子中没有金玉珠宝,也没有书册典籍。只有几块奇奇怪怪的骨头。其中一个,隐约能看出骷髅的形状。
陈天等人疑惑到——这都是什么鬼?虽然日本人在中国表现得很是变态,但是也没有变态到收集人头骨的程度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只有两个少年在仔细端详后大惊失色,彼此确认道:“难道这是传说中的北京人头盖骨?”
“很有可能!这两颗牙齿像!虽然咱不是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不过,当年北京人头盖骨遗失之事,与日本人脱不了干系。能被几大财阀珍而重之放在有数道暗锁的铁盒子里,除了当年遗失的北京人头盖骨,还能是什么!”
这两个少年鉴定一些普通的古玩字画还尚可,古人类化石的鉴别,就并非其所长了。而无论是与不是,两个少年都决定将铁盒子中的几块化石珍藏起来。留待以后验证。
第二百二十四章 文明初始
后世的某些人,对于中国文明的起源,一直抱有动机不纯的质疑。认为中国古文明并不是原产于华夏,而是由其他三大古文明的后裔迁移至此,不是独创,而是继承。
中国古文明的起源,就中国人而言,可以很明确的追寻到三皇五帝。然后是夏商周一路继承,数千年以降,直到后世。被奉为中国最早史书的《尚书》,可以将中国的历史记载,追溯到尧舜时期。虽然,后世流传的《尚书》也有真假篇目之辩,但是,即便是伪造的《尚书》篇目,其创作时期,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还有许多后世已经失传了的资料,作为仿造《尚书》的参考。所以,虽然有的篇目是假,但不能认定史实就是假。
然而,后世的考古学家并不相信单纯的文字记载。考古最注重的,就是实证。到后世,许多国外甚至国内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在质疑中国夏商周的历史,是否真实存在。在欧美各学派中,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东周之前无历史”。因此将中国的文明史开端定在了东周。直接将中华文明传承的时间减掉一半。
而在此谬论下,又有许多心怀叵测的学者提出中国文明起源于西方。如果这种学说成立,中华数千年文明传承,和中国人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坚持,便成了一个笑话。
不过,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且不说中国的文字语言与传统习惯与西方文明截然不同,只是后世,包括从民国开始不断出土的文物,就可以将中国文明始于东周,和中国文明始于西方的两种谬论给击倒。
经过仪器对出土文物的检验后,完全可以判定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以及周朝的各种遗物是真。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商代谱系的记载是真。唯一的遗憾是,夏朝的大规模、确定的遗迹。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与确凿无疑的物证。
而即便是文字记载,在夏朝这个时期,也模糊了起来。并非是没有传说和记载,而是这些记载总是会和原始的神话与巫术纠缠。以至于难以作为确信无疑的历史记载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后世的中国人没法验证夏朝的存在确定与否,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中国大地上,商朝以前的文明遗迹。只要有了这些文明遗迹存在。便可以逐步寻找夏朝存在的线索。总有一天,能找到史书中中国文明赫赫有名的第一个王朝的遗物。
中国古人也有一个非常良好的习惯,那就是——殉葬。许多精美的器物,在主人死亡后,随着主人被掩埋在地下。因此,后世出土的文物虽然不多,但也从不间断。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陆续出土,将中国文明的起始时间大幅度提前。
虽然,按照西方考古学的标准,一个文明的开始。需要文字、城市、青铜器、神庙和祭坛四项标准。但是,以和东方文明完全不同的西方文明的细节,强行套用到东方文明的头上,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中国文明,在新石器时代结束后,并没有直接进入青铜器时代。
而是拐了一个弯,将新石器时代延伸出一个时间不短的玉器时代。玉的含义,在中国向来极广。除了和田玉之外,但凡是质地坚硬,颜色漂亮的。都可以被称作玉。在中国的玉器时代,除了青铜器没有大规模出现外,文字、城市、神庙和祭坛都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代,玉器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青铜器。应该视为文明的开始。
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可以算是一套成熟的文字。而以文字发展的规律来看,甲骨文之前,必然还有一个漫长的文字积累和统一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的证物目前尚不确定存在,但也只是没发现而已。甲骨文不可能凭空产生。而这一套尚未发现的文字,便可以推测是玉器时代的文字。
而城市说白了,不过是个大型的、功能已经分化的村庄而已。文明初始时代,只要有一个领袖出现,并且这个领袖希望有一个兼具军事功能与标致身份功能的建筑出现,那么城市便出现了。所以,城市的存在,总是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关的。并不是孤立存在。中国人在那个年代的城市遗迹,没有被发现,并不等于不存在。
而中国的领袖和帝王的存在,却已经可以从遗传学上进行考证。中国最早的帝王,从y染色体构建的父系遗传学谱系上看,应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在这个时代,有三个男性有特别多的儿子,而这些儿子,又有了特别多的孙子,然后这些子孙又在两三代内繁衍出成千上万的人口。
这样的谱系,在汉民族的血统中,特别明显。到后世,中国近半的男性,是这三个男子的直系后代。而根据遗传学规律计算,这三个男性出现的时间,分别是六千八百年前,六千五百年前,五千四百年前。这三个年代,又恰好对应考古文化中,高庙文化、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的鼎盛时期。
而中国文化起源中所说的三皇五帝,和这三个男性怕是怎么也逃脱不了关系。
由此,基本可以认定中国文化中三皇五帝的存在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只是当年的物证难找而已。
而新石器时代之前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就更加难找了。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迹,便是其中难得的一支。虽然人类祖先起源于非洲这件事情基本上已成定论。但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哪家强,还是考古学和人类学学者争论的要点。
文明不可能凭空诞生,新石器时代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便非常重要。在后世,几乎成为一个文明的骄傲所在。同时也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而北京猿人的遗骨,便是中华文明的骄傲所在。一九二九年,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奠基人和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场从一九二七年开始的大规模发掘,以一个举世震惊的学术奇迹告一段落。
在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后,用了整整一夜时间。将这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挖掘出来,并送往北京。随后,考古学家贾兰坡又先后在猿人洞发现三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根据后来龙骨山上陆续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考古学者同时发现十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烟遗址和烧石、烧骨等,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六十九万年,属于直立人种。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制工具,并已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北京猿人制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并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后,一九三零年,在龙骨山顶部,考古学家又发现了生活于距今两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遗址。自此,北京人遗址名扬海外。
即便到了后世,还没有哪一个古人类遗址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古人类、古文化、古动物化石和其它资料。其珍贵之处在于——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问题,自能思考开始,便存在了。直到近代考古学兴起。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出现,才有了理性的答案。然而,人类在大量的考古过程中,只发现了最早的猿人遗迹和已经基本上进化完了的人类遗迹。中间环节的进化证据始终缺少。因此,大量的学者在苦寻无果后,开始怀疑人类根本不是从猿人进化来的。很有可能是外星人创造的……
而北京猿人的头骨,就是最重要的那个中间环节。有了北京猿人的完整头骨,就可以确定人类进化的独立性。从而让人类摆脱自己是不是外星人制造的,这种迷局。由此可见,北京猿人头骨的重要性和珍贵所在。
不过。北京猿人头骨出土的并不是时候。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进犯中国。而此时,北京人头骨的化石一直保存在日本人不敢碰的。美资协和医院供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做学术研究。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日军占领北平,美国人和日本人也即将撕破脸。许多中国人已经察觉到风向不对,北京人头盖骨若是还放在北平很不安全。所以,此时的重庆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副所长尹赞勋致信给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术研究员,当时北平的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裴文中。述说险恶形势和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保存的担忧,并提出托美国友人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