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在此时的美国,中国人瓷器,除非是已经鉴定为唐宋元明时期的古董,否则根本就不值几个钱。和后世花几十块钱在超市买一套吃饭用的餐具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后世以天价成交的雍正粉彩九桃瓶,在发现的时候,不过是一个美国人家桌子上的放台灯用的底座而已。而后世在英国发现的一个拍卖价上千万英镑的青花瓷大瓶,不过是一个人家用来放雨伞的。而且,还被雨伞划破了一个边。
在这个白胡子老头看来,青小艺之所以愿意用超出市场价格五六倍的钱,买一个破木头箱子,不过是因为这个木头箱子比较精巧。长宽高都不过只有十几厘米左右,居然还有锁,有门,有三个小抽屉。而且是东方风格的。
为了小赚一笔,送给青小艺两个不值钱的瓷瓶,实在不是什么大事。而且青小艺从头到尾,就没有细看那两个瓷瓶。估计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要这两个瓶子,也不过是不想太吃亏而已。
价钱讲定,余生付账。青小艺小心翼翼的抱起两个瓶子,让余生提起那个木质的提箱,也不逛跳骚市场了,直接打道回府。白胡子老头看青小艺的动作,知道自己或许是走宝了。当然,美国大爷并不知道走宝这个词。
余生和青小艺是开车去的跳骚市场,自然也由余生开车回洛杉矶。一路上,青小艺抱着两个瓶子翻来覆去的看。笑靥如花,心情愉悦至极。余生有些好奇:“小艺,你至于这么高兴么?这两个瓶子到底有什么名堂?总不会一个是元青花,另一个是粉彩瓷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青小艺有些惊讶:“没想到你也看出来了!”
余生吓了一跳,手中方向盘一抖,差点没把车开到公路下面去。用变了声的语调问青小艺:“我就是顺嘴一说。这两个瓶子真的一个是元青花,另一个是粉彩瓷?”
余生虽然对于鉴定古董瓷器并不擅长,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知识,和后世各大国际级别的拍卖行中,各种中国的文物古董的拍卖价格,却是知道一二。
在后世,二零零五年,伦敦佳士得,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以两亿三千万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二零一三年,澳门中信,一对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成交价为三亿九千八百一十六万人民币。二零一一年,澳门中信,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成交价为六亿八千五百四十四万人民币。像这样的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件,其中一件在后世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号称十亿不卖……
而在二零一零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当单身狗们在过光棍节的时候,英国伦敦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五千一百六十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五亿五千万。惊掉一地眼球。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夹层
这个拍卖的成交价格,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源于商业炒作。有道是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在后世国人都能吃饱肚子的情况下,收藏自然而然的便兴起了。而物以稀为贵,存世量越少,保存越困难的东西,价格越高。瓷器便是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有商业因素对价格的放大,但是能得到几乎所有瓷器爱好者的承认,也可以证明元青花与清代粉彩瓷器的价值了。
青花瓷产于唐代,却是兴盛于元代。倒不是说元代入主中原的蒙古人有什么烧制瓷器的秘法,而是因为在蒙古贵族统治中原后,汉人已经无法掌握上层的权柄。所以,元代的文化,大都是隐逸而世俗。
元曲之中,散曲大多都是以归隐田园和领悟人生为主题。即便是关注时事,也不过是吐槽一下元朝的蒙古贵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而元代的杂剧,却是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宋代以来孑遗的大量文人,在仕途无望之际,不得已融入世俗生活,自此,元代的戏剧兴起。讲故事的水平和戏剧中人物的塑造,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的进益。如同后世让众多骚年追更不止的网络小说一般,让初入中原的蒙古人沉迷不已。
而入主中原的蒙古贵族其实非常喜欢汉人的这种转变,且不说这样的转变有利于其统治,便是这些汉人创造出来的灿烂文明,便让其觉得身处云端。这样的舒适生活,哪里是苦寒的草原可比。
蒙古人或许长于骑射,但是并不长于器物的制造。所以,在蒙古人没有入主中原之前,草原上的生活很是辛苦。大部分蒙古人,连煮饭用的锅都没有。更不用说吃饭用的盘子或者碗。盛水的瓷器更是少之又少。只有贵族才会拥有。所以,大部分蒙古人虽然瞧不上汉人的身体孱弱,但是却又将汉人制造的各种器皿。视之为身份的象征。在入主中原后,蒙古人的地位陡然提高,所以无论地位高低,总会收集一两件瓷器放在家中,并视其为身份的象征。
然而,瓷器这种东西也有好有坏,以出彩的瓷器证明自己身份的事情层出不已。便如后世用名包,名车证明自己一样。在蒙古贵族对瓷器质量的极致追求下,汉人数百年的瓷器制造经验很快质变。元青花才就此孕育而生。并且,由于元代杂剧的繁荣。烧纸瓷器的工匠们,很快便将两种艺术结合。
因此,元朝的青花瓷上,不仅仅有富含各种寓意的图案,更有中国古代著名历史故事的绘画。例如鬼谷子下山图,和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等等。当然,这种瓷器烧制困难,只有蒙古的王公贵族才用得起。在后世的存世量,自然是少之又少。
但其实就其当年的作用而言,不过相当于挂在客厅里的书画,或者后世人闲来无事才会翻看的连环画或者漫画而已。只不过数百年以降。当年留存的物件质量好的已经很少,这才珍贵了起来。
而同为瓷器的清代粉彩瓷,距离后世的时间跨度,便远不如元朝与后世的时间跨度。但是其珍贵却是犹有过之。
在普通人的认识。一般而言,都是觉得年代越是久远的,越是珍贵。但是。其实这也是有个限度的。一件物品的珍贵与否,并不仅仅在于其传承的时间久远与否,而且也在于其制作的难度和人为其所花费的心血。年代近的东西,未必价值就比年代远的东西低。只不过,这种价值常常被人忽视。
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后世的景德镇,仿制出来的元代青花瓷,早已经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从陶土的配方、人工练泥、器皿成型到釉的配置、绘画方法和原料、烧制方法等等,完全依据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学检测数据为标准,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一丝不苟。
并且,为了追求元青花的神采和手工制造的韵味,烧制时,并不会选择用煤或者用天然气,而是会选择用最古老的的木柴,作为燃料烧制瓷器。每烧一窑瓷器,最少要消耗四卡车松柴四卡车,花费将近一天一夜的时间。并且,为了保证模仿的完美,在瓷器出窑后,只有一两件完美无瑕的,才会成为最终的成品。
而且,有的时候为了保证让瓷器无法鉴定出来,带着瓷器过两遍安检,在釉料中掺入一些元代碎瓷片上取下的粉末,也很有必要。经过如此精心制作的后世高仿元青花,不知道让多少砖家和仪器栽了跟头。其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基本上与正经的元青花没有区别。而价格,不过是正品拍卖价的万分之一而已。
且不论后世的砖家是不是坑,由此可见的是,一件东西到底价值几何,决定因素还是人在制作时,所用的心力。而相比元青花,清代由官窑精心烧制的粉彩瓷,加工的复杂程度更进一步。要求的也更为严苛。所以,其精品价值比某些元青花要高便是理所当然。而大量的粉彩瓷的价格,在实际上却仍旧被后世众人低估。
粉彩瓷,初创于康熙,兴盛于雍正。直到乾隆时期,制瓷工艺再进一步。青小艺手中的这一件,瓶底用青花篆书,写着“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间,粉彩瓷的官窑产品,大都绘画精妙,栩栩如生。正如《陶雅》中称赞“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
按照后世,余生穿越前拍卖会上的正品成交价,这两个瓶子的价值,加起来估计便有几个亿人民币之多!只是,一个美国大爷家,怎么会有如此珍贵的东西?而且看起来还是弃如敝屣的样子?
青小艺听余生问起,轻声一叹,对余生道:“咱今天买的东西,很可能是当年八国联军入京的时候,抢走的物件!”
“这是怎么鉴定出来的?”
青小艺把两个瓷瓶用外套小心翼翼的包裹了一层又一层,觉得绝对不会出问题后,才将其放在车的后排座位上,让后。拿起那个破旧的木质手提箱。用车上备好的干净抹布仔仔细细的将这个破旧木质手提箱的每一条边缘拐角都擦得干干净净。
当灰尘被擦掉后,木头本身的质地便露了出来。黑不溜秋的颜色变得油润,并且浮泛起细腻的深紫色来。余生一看,便脱口问道:“这是紫檀?”
“没错!这不但是紫檀,而且其板材用料都必然是用大料切割出来的。除了前清宫廷,基本上不可能有人会用年份这么久,这么大的一整棵紫檀,来做器物。想必这个紫檀木的手提箱所用的料子,也是当年做大型器物后,剩下的料子。”
紫檀这种木材。只生长在南方气候炎热的地方。中国境内少有种植,反而是印度和东南亚等地较多。中国人酷爱紫檀,自商周时期,华夏文明初始的时代便已经开始了。是制作车辕和家具的顶级木材。当然,这种珍贵的木料使用者,大部分都是皇家或者其他顶级家族。而这些人对于紫檀的喜爱与使用,又让其成为身份的标志。
并且,在古代,由于天然染料中。黄色与紫色的难以获得。所以黄色和紫色成了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紫盖黄旗,便应借得赤壁东风。紫檀天然的紫色正好满足了上层贵族,对于颜色的追求。
隋唐时代,魏晋遗风和胡人的文化相融合。中国的家具制造方始开始成熟。紫檀制造的小物件大量出现。并有部分流传至后世。日本奈良正化院中,保存历代天皇器物的仓库中,便有数件中国唐朝皇帝赐予的紫檀器物。
当然,由于紫檀的生长缓慢。所以,大部分木料都不大,只能做小件。紫檀大件的出现。还是在明清时期。在中国的紫檀很快供不应求,被砍伐一光。所以,明朝永乐初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一路给沿途各小国派发礼品,以彰显国威。
回程时,由于需要重物压仓。产于东南亚热带的紫檀木大料,便成为最佳的选择。于是,大量的紫檀木大料进入中国。然而,中国人对于某一种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一直是很执着的。就如中国人再爱国,也要把日本的马桶和电饭锅买干净一般。到了明末的时候,东南亚各国的紫檀木大料,因为中国人的需求,已经被砍伐的差不多了。此时的中国,基本上集中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紫檀大料。
而紫檀生长缓慢,不长个百十年的,根本就没法用。所以,满清入主中原后,便到处寻找紫檀大料。沿海的私商贩运,便络绎不绝。清宫造办处收购紫檀木的记载几乎每年都有。而且,由于皇室的需求,清朝的官场上甚至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无论是哪一个级别的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便绝对不能放过,必须要全部买下,然后上交皇家。
可是,即便如此,到了康乾盛世时,大部分的紫檀料也已经被收买干净了。此时,在中国拥有紫檀大料的,唯有皇家而已。
而皇家所用的紫檀大料,却大多是明朝的时候积攒下的。到了清末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时,已经所剩无几。而袁世凯登基时,更是全数用光。青小艺以木料的纹理判断出手提箱的选材,并且进一步推断出这是皇家之物,并不算是过度猜想。况且,这个手提箱也只不过是看起来朴实无华而已。打开后,其做工之细腻周详,实在是不同一般。
青小艺边说边打开手提箱小巧的木质门,然后拉开三个小抽屉。这三个小抽屉中自然没有东西,只剩下一些灰尘而已。不过,余生眼睛余光扫过,便觉得不太对头。这三个小抽屉设计巧妙至极,虽然可以拉到尽头,但是显然没法整个取下。而拉出来的这个长度,似乎有些问题。不仔细看,绝对看不出来。
青小艺却似乎对这个木质手提箱的结构熟悉至极。她一边摆弄,一边对余生道:“这个手提箱,是有夹层的。而且,似乎还没有人打开过。当年清廷的工匠,都是这么一套手艺。原本,我也有这么一个小箱子的,不过不是用紫檀木,而是用金丝楠木做的。结构和这个箱子几乎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女子的至爱之物,都不会放在很显眼的地方。都会放在这夹层中。而如果,真是当年八国联军入京时候带走的这个箱子,估计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爱之物不被外人所得,这个首饰箱的原主,也必然会将自己的心爱之物放在夹层之中!”
说话间,青小艺不知道按了个什么位置的木块,原本看似是一块木板的箱子背面的板材顶端,竟然打开了一条三厘米左右的口子。竟是一个小巧的机关!
而这其中,竟然又有数个小小的匣子,整整齐齐的塞得满满当当。若是不知道机关,真的很难发现其存在。而且,即便有人提着其走动,也不会有丝毫的声响发出。让人察觉到其中有夹层存在!
青小艺将所有的小匣子都取出,整整九个。打开后,发现其中都是用明黄色绸缎紧密包裹的物件。第一个被青小艺拿出来的,是一个长宽都在三厘米左右的挂件。挂件质地通透明澈,做工古朴,颜色一端是清淡草绿,另一端却是明亮正红!这竟是用一整块西瓜碧玺做成的挂件!
虽然这个挂件没有元青花和粉彩瓷那么值钱,但是就凭这一个挂件,在后世国内的二线城市换套不错的三居室还是可以的……
有了这个出人意料的惊喜,剩下的小匣子中的东西,便不免让余生有些失望。虽然也都是些名贵之物,但不过是错金镂彩,镶嵌着宝石的女子饰物,发簪、步摇、梳子、戒指、耳坠……虽然材质顶尖,但是价值却没有那么高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八国联军
唯一让余生和青小艺都有些疑惑的,是这九件珍品中,居然有一个玻璃球,而且看起来质量不佳,并没有那么通透,这让两人颇为费解。
余生开了一路车,青小艺便鉴定了一路的文物。为了避免这些值钱的文物损伤,也避免余生自己走神,撞到其他车。所以,车速不快。回到洛杉矶的住处时,已经是午后时分。略微吃了些东西,两个人便休息了。
等到醒来时,已经入夜。两个瓶子和九件珠宝,被青小艺放在桌子上。余生醒来时,虽然天色已黑。但却见满屋尽是清濛光辉。而这些清濛濛的光,居然都是从那可不怎么透明的看似不起眼的玻璃球上发出来的!此时青小艺也醒了,见此异象,低呼一声:“这是夜明珠!”
这颗质地既不像萤石,又不像珍珠的夜明珠,虽然直径只有两厘米多一些,但是其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其余八件加起来的价值了。甚至比之元青花和雍正粉彩瓷也丝毫不逊,甚至犹有过之。纵然是传闻中,慈禧太后随葬的那两颗夜明珠,质地和光辉估计也不过如此而已。到此时,青小艺和余生都有些明白,他们买到这个紫檀大料所制的首饰提箱,绝非一般的宫嫔或者格格所能有。虽然手提箱和首饰上没有任何标记。
青小艺轻声道:“这些首饰虽然没有标记,但是都非凡品。若是父亲在世,或许还能从其做工与籍档典籍中,查出这个首饰提箱原主的身份。但是如今,恐怕却难了。当年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先后进入北京,几乎将北京城自永乐帝开始数百年珍藏的宝物一扫而光。”
青小艺这么说,是因为当年元朝的蒙古贵族,在见大势不可挽回,撤回蒙古草原时。在自己的都城大都放了一场大火。将其近百年收集的中原典籍和文物,烧得一干二净。而自此之后,北京便无大的天灾人祸。自朱棣迁都北京后,北京便开始恢复元气。即便是满清皇朝入主北京城,也没有大肆破坏原来的建筑和文物。直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先后进京,北京城才又遭浩劫。
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其实和日本人也有些关系。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人战败后,日本人动用积累数十年的情报积累。使得李鸿章和清廷之间的消息往来,尽皆被日本人探知,谈判自然失败。赔偿的白银不但让日本人从此有了支撑国内发展的资金,而且,清廷也丢掉了一个国家的脸面和尊严。
当西方各国发现,连日本这个维新没有几年、国力孱弱的小国,都能欺负一下清廷的时候,清廷的孱弱无力便暴露无遗。此时的西方人,虽然知道清朝已然不是当了世界几千年老大的强盛王朝。
但是。自洋务运动开始后,中国初步引入各种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包括蒸汽机、先进的铁甲舰船等等,一八四零年的战争,虽然让西方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是此时全世界的白银,还有大部分集中在中国。数千年积累下的财富砸下去,清廷很快便拥有一些近代化的军队,和一支当时在世界上都能排得上名号的舰队。即北洋舰队!
有了这支北洋舰队,西方列强再想进入中国便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在清廷的外交和军事的双重努力下。中国人的处境实际上实在好转的。如果当年的李鸿章指挥得当,又或者后来的戊戌六君子能认清形势,将维新变法于无声无息中进行,着意改善生产,并支持掌握权柄的慈禧,中国未尝不会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而若是中国在近代的发展中走上这条道路,凭借此时还算雄厚的积淀。未尝不会像后世八十年代般,飞速的发展起来。近代的世界格局也会完全不同。
但是,北洋舰队在李鸿章的避战之中全军覆没,中国在短时间内,再也不可能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海军。并且,给日本人的巨额赔款,也让清廷伤了元气。而此后的戊戌六君子,虽有报国志向,但是操之过急。不懂得隐忍的道理。
在扶植光绪帝的时候,触怒手握权柄的慈禧。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开始。百日后,便遭到慈禧的镇压。百日维新的领导者康有为和梁启超因为在海外有些关系,便即逃亡离开。
而宫斗达人慈禧却认为此举是外国列强想要剥夺自己权柄的征兆。并且,甲午战争后,清廷暴露出的孱弱,让列强纷纷觉得清廷是块味美可口的肥肉。纷纷提出各种开放港口,租界地皮等等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惹得自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慈禧大怒!
随后,慈禧便借义和团的势力打压洋人,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而慈禧此人,虽然聪明且宫斗经验丰富,但是看待世界大势的眼光却不行。在近代史上频出昏招,把清廷的家底败得精光。当年北洋水师出征时,恰逢慈禧六十大寿。动用白银数十万两。如果这笔钱拿出一半,给北洋水师再添两艘主力战舰,那么甲午战争便绝不会输。
而若是当年的慈禧在甲午战争后,能争取到康有为和梁启超维新派的支持,并以她的名义支持维新变法,那么以她的权柄和势力,中国的维新的速度恐怕不可估量。且不说追上欧美各国,数十年后碾压日本还是不成问题的。如此,慈禧不但不会大权旁落,而且历史形象怕是和英国的伊丽莎白或者维多利亚女王也差不了多少了。学习武则天自己登基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慈禧看不清大势。该隐忍的时候不隐忍,不该隐忍的时候瞎隐忍。在清廷势不如人的时候,还主动挑惹列强,给了西方各国最好的出兵借口。而在甲午战争中得了大便宜的日本人则是最跳的那一个。
一九零零年六月,大沽口炮台失陷。一九零零年六月二十一日,清廷向各国宣战并在北京贴出悬赏击杀洋人的榜文。七月十四日,八国联军付出不到一千人的代价,攻陷天津。随后集结军队。准备进攻北京。
到了八月中旬,天津已经集结了八国联军共集结军队一万八千余人。其中,有俄军四千八百人,主要由印度人和香港及威海卫华人组成的英军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主要由越南人组成的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而日军则足足有八千人之多,几乎相当于英俄奥意联军的总和!
一九零零年,八月十四日。北京失陷。中国文明的浩劫开始。
根据后世的统计,三海、皇史城、颐和园、天坛损失祭器一千一百四十八件,社稷坛损失祭器一百六十八件。嵩祝寺丢失镀金佛三千余尊、铜佛五十余尊、磁佛十三尊、磁瓶十二对、镀金器物四十件、银器七件、铜器四千三百余件、锡器五十八堂件、幢幡七十堂首、锦缎绣品一千四百余件、竹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