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为王-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琊郡靠近与郑晓阳等部汇合,而是向着新会方向进攻,一直困守在琅琊郡城之内的郑晓阳,丁渭,也一反常态,时不时便主动出击,对齐军发动进攻,而此时由田富程控制的琅琊郡内的齐军,一边要维护粮道,征收粮草,一面又要应对此起彼伏的琅琊郡内的反对浪潮,竟是有些手忙脚乱的感觉。
征东军的这些行动,看起来并不起眼,似乎是一些正常的军事行动,但却集中在现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不得不让田敬文心生疑虑,就好像他们突然之间有了什么默契似的开始暴起发难。
田敬文觉得这些事情之中,应当有一根自己看不见的线在关联着,内里头,一定隐藏着什么奥秘。他思忖再三,还是将自己的怀疑汇报给了田富程,田敬文担心,征东军在蕴酿什么阴谋,而毫无疑问,这个阴谋一定是针对齐军,而且是针对齐国的主力部队的。
田富程不待见田敬文,因为田敬文是哥哥田远程的人。田单在齐国一手遮天,不是君王的君王,在一些人看来,田单如果要坐上那张椅子,只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作为他的儿子,田富程自然会眼热,父亲的权威不容撼动,但父亲已经年过花甲了。田富程相信,在父亲驾鹤西归之前,一定会坐到那把椅子上,那么。他之后这把椅子归谁来做呢?
为什么不是自己?
田远程虽然是兄长,但他那有自己的英明神武,这些年来,他一直厮混在朝堂,而自己却呆在军中,齐军有今天如此的强大,这里头自己洒下了多少血汗?总不成到了那一天,自己却为他人作了嫁衣裳,眼睁睁地看着兄长登上那张位子而自己在下面向他叩拜么?
田富程自然不甘心。
近两年来,田富程一直在军中剪除兄长的心腹。同时在朝堂之上大力收买大臣,可谓是成绩斐然,兄长在军中的人本来就不多,经过自己几年的努力,现在除了田敬文之外,几乎已经没有兄长的人在掌控实权了。
对于田敬文的恶感,让他对于田敬文的判断嗤之以鼻,顺手将田单刚刚发回来的军报摔到了田敬文的面前。
"田敬文,你疑神疑鬼做什么?父亲已经击溃了崤山口的守军。大军已经进入了辽西,马上就会与韦和的骑兵大队汇合,你认为征东府还能挡得住我们的兵锋么?"
捡起被田富程扔在地上的军报,田敬文粗粗地看了一眼。心中也是一缓,或许是自己多疑了,自己进入琅琊之后,自己与征东军多次交锋。新会虽然拿下了,但实际上说来,那一仗是自己败了。在青龙河。与征东军虽然只对峙了一天,但仍然让他记忆犹深,对方龟缩在青龙山上,自己望山兴叹,徒呼奈何?连着的不顺,让他对征东军的警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总是觉得田相现在太顺了,顺得有些不象自己碰到的征东军。
或者,真如田相所猜测的那样,琅琊郡的这些部队,是征东军留在本土的最后的正规军,而在崤山关的,不过是一些临时征召起来的青壮。不过这些青壮能在崤山关阻挡田相这么久,也不能小觑啊。
但愿田相一切顺利,在征东军大部回返之时,拿下辽西,积石等关键要地,如此一来,征东军大部即使回返,齐军亦不惧了。
无言地施了一礼,田敬文准备退出田富程的大帐。
"田敬文,我看你就是闲得没事儿作,才想东想西,接下来马上有一批粮草要送到父亲军中,便由你去押送吧!"身后传来田富程的冷笑声:"带上你的兵马,顺道给我将这一路上的那些匪徒都给我剿灭了。"
"属下遵命!"田敬文转过身来,向田富程拱手领命,也好,离这位看自己不顺眼的二公子远一些,对自己也未尝没有好处。
青山龙,黄湛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田敬文在最初的猛攻,的确让他举步维艰,险些儿便守不住了,但好在,对方也是后继乏力,现在他不仅稳稳地守住了青龙山,还有力量威胁到新会的守敌。齐军在琅琊的横征暴敛,杀伤抢掠,让各地反抗军此起彼伏,黄湛这里也趁机收拢了几批这样的反抗军,同时派出人去,接应那些被打散的义军,一段时间下来,黄湛的手下倒是比他初到青龙山时还澎胀了许多,当然,战斗力却并没有因此而上升,这些反抗军从根本上来说,还中人是一些空有血勇的庄稼汉。
一边在青龙山上对这些热血青年展开训练,一边对新会时不时地展开骚扰。以老带新,不断地提高着这些人的战斗能力。
"杀!"
"杀!"
青龙山上,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黄湛背着双手,满意地走在阵地之上,各处都有老兵们带着新加入的士兵在练习着刺杀格当技术,征东军不需要士兵有多高的武功,他们要学和只有最为简单的刺杀格挡技术以及一些团队作战的技巧,再有的就是不断地打熬力气,一力降百会,在大规模的混乱之中,力量才是根本。这些新兵虽然上山不久,但在久经沙场的老兵带领之下,战斗力提升极快,而更让黄湛操心的反而是他们的纪律,散漫惯了的这些义民,想要在短时间内变成军纪森严的军队,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将他们分散到原来的军队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言传身教,当然会比让他们单纯的去背军纪要好得多。
山下传来了嘹亮的军歌声,站在青龙山的高处,黄湛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沿着蜿蜒曲折的小道向上走来的军队,带头的那人正是庞笠,昨天轮到他率部出去骚扰打劫,看他们兴高采烈的模样,倒好象是有了不错的收获一般,在庞笠带着的军队之中,有一半是新加入的义军。
很快,庞笠便爬上了山顶,看着黄湛,兴高采烈地道:"师长,这一趟下山收成不错,我跑到杨林渡,袭击了驻守那里的齐军,小有斩获。"
黄湛微笑着道:"更重要的是,咱们这些新收的家伙,长进很大。"
"师长说得不错,他们从当初的只会好勇斗狠,终于学会了在战争当中闻令而进退,并熟练地掌握我们征东军的小团队配合技巧,您瞧瞧,这一次我带出去的人可都囫囵带回来了,有几个受轻伤的,无伤大雅,休养两天,便又可以挥刀抡棒。"庞笠眉飞色舞。
黄湛此时的目光却看向了他的身后,在庞笠的身后,站着一个陌生人,此人微笑着站在哪里,虽然不言不语,但那气度,显然不是一般人,而且,应当也不是自己麾下的士兵。
"这位是?"黄湛看向庞笠。
庞笠一拍脑袋,"您瞧我这混球,只顾着向您报喜,却忘了这事了!"他指着身边的这人,"我们在攻打杨林渡返回的途中,碰到了这家伙,他说他叫崔呈秀,也是征东军,奉命来寻我们,虽然这家伙身上有我们征东军的腰牌;但您也知道;这兵慌马乱的;什么不会发生;所以我便先将他带回来。”
崔呈秀踏上一步;向黄湛行了一个军礼:”新编第一军第二师第一营营将崔呈秀;奉陈浩然师长之命;前来拜见黄师长。”
“新编第一军!”黄湛看着对方:”崔呈秀?听说过这个名字;你应当是积石城军事大学毕来吧?”
崔呈秀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营官居然会被黄湛记着;黄湛虽然只是一个师长;但在征东军中资历却是极老的;在高远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兵曹的时候;便曾与高远一起千里奇袭过榆林城;而且黄湛的父亲黄得胜;可是与高远关系极好。
“没想到黄师长居然也知道小人的名字!”崔呈秀伸手从靴筒里掏出一柄短匕;双手呈给黄湛。
接过这柄短匕;黄湛哈哈大笑起来;”都督巡视积石城军事大学之时;你可是因此出了名;被都督点名要重点培养的家伙;大家那里会不知道呢?”抛了抛手中的匕道:”这样的短匕;全军可也没有多少呢;拿好吧!你们不是在崤山关么;怎么突然窜到我这里来了。”
崔呈秀微笑不语;黄湛点点头;”走吧;跟我进屋里去说。庞笠;安排你的人去吃饭;休息;然后叫上谢宗杰;一起来我这儿。”
“是!”庞笠大声应道。
所谓的屋子;只不过是在山壁之上掏出了一个岩洞;用木头架子一撑;洞口挂上一个草帘子;便算完事;几块木板子下头钉上四根棒子;歪歪斜斜;便算是桌子了;地上铺着厚厚的草;连凳子也省了。
“山居简陋;怠慢;怠慢!”黄湛大笑着扔过一个水囊;”不过这青龙山上的山泉倒是甜美异常;尝尝!”
“多谢黄师长!”崔呈秀接过水囊称谢道。
第八百六十三章:日出东方(88)
谢宗杰与庞笠走到黄湛的居所之外时,被内里传出来的震天的笑声吓了一跳,黄湛笑得是那么的大声,那么的快意,那么的肆无忌惮,两人对视一眼,快步抢进屋内。
"宗杰,庞笠,来来来,快来与我一齐分享呈秀带来的好消息,咱们的大军已经回来了,齐人的两万骑兵在辽西被步兵与公孙义杀了一个干干净净,连韦和也被生擒活捉,田单一头扎进了辽西,却不知道都督已经布下天罗地网,这一次,这条老狗可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哈哈哈!"黄湛两手勾住两员爱将的脖子,只笑得浑身打颤。
谢宗杰与庞笠两人闻听此消息,亦是大喜过望,在青龙山,虽然情形已经大为好转,但整个琅琊却还在齐人的控制手中,他们只能游而击之,这才让他感到无比的憋曲。
"我们要反攻了?"谢宗杰兴奋地问道。
"当然,反攻。"黄湛用力地挥舞着拳头,"呈秀,你来具体讲。"
"是,黄师长!"崔呈秀点点头,"二位长官,我部一直在崤山口阻截田单的大部军队,目的就是为全歼韦和的两万骑兵创造条件,当我们得知韦和已经落入圈套之后,便奉都督之命,撤离了崤山关,放田单进入了辽西,新编第一军分为两部,一部撤回青田县,另一部则由陈浩然师长指挥,先是散入崤山之中,然后分批潜入到了琅琊,现在我军已经开始了集结,我部与贵部的任务便是,拿下新会。堵住齐军进入天河的通道。"
"你部进入琅琊的有多少人?"黄湛问道。
"我部有三千余人。"崔呈秀回答道。
黄湛眉头大皱,"你部只有三千余人,而我部现在凑凑巴巴,出只有三千多人。齐军拿下新会已经快两个月了,他们亦是守城高手,凭我们这点兵力,只怕难以凑效。到时候战事一打响,琅琊的田富程必然会全力来援。"
"上面的命令是,尽力而为。况且等辽西一发动,田富程只怕便要全力以赴地去救他的老子了,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攻打新会。"崔呈秀道。
"要是田富程不去救他老子呢?"一边的庞笠道。
"有这个可能吗?上阵父子兵,要是田单死在了辽西,田富程在齐国还算得了什么?"崔呈秀笑道。"我们在攻打新会的时候。琅琊郡城的郑军长亦会对田富程发起佯攻,以牵制对手,为我们创造机会。"
"天河还有三万余齐军呢?"黄湛问道。
"叶真将军会对付他们,天河的齐军,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来琅琊援救。"崔呈秀笑道,"这是一盘大棋,可惜我们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枚小棋子,不能参与到辽西的那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戏当中啊!"
"小卒子也能发挥大作用啊!"黄湛却不以为意。"要是能顺利拿下新会,那可就是照着齐人的屁股狠狠地捅了一刀,那时候后退无门,他们就成了翁中之鳖了。说不定到时候我们还能得一头功呢!"
辽西,云阳,霍思安所率领的三万大军抵达这座离他们最近的城市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云阳根本没有一兵一卒镇守,而当他们经过这里的时候,明明这里还有不少的征东军兵卒驻扎的。仅仅数天的功夫。这里的征东军居然撤得一干二净。
难不成他们居然知道自己要回来,因此跑了么?霍思安心里闪过一丝疑虑,但此时此刻,他并没有太多其它的选择,除了云阳之外,他不知道此时该到那里去,一想到周围可能游戈着征东军数目不明的骑兵的时候,他心里就有些战栗。在野战之中,对上骑兵,他着实没有丝毫的把握。只有先抢占这座城池,然后等待田相那边拿出什么对策来吧?
似乎与征东军有什么默契一般,霍思安刚刚进驻云阳城,征东军的骑兵便如约而至,一万五千余骑兵在城外奔腾来往,看得霍思安心惊胆战,不断地庆幸自己反应及时,行动也够快,否则被这些骑兵咬住,能不能撤往云阳城,还是一个未知数。
先期抵达云阳的是公孙义率领的独立骑兵师,但征东军显然不仅仅止步于此,在接下来的两天之中,又有两支步卒抵达云阳,一个是高远亲领的青年近卫军,一个是叶重率领的南方集团军铁泫所部,三万步卒,一万五千骑兵,将云阳县城围得水泄不通。
"都督,云阳县令楼凡到了。"大帐一掀,何卫远大步走了进来,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年逾五十的老者。
"云阳县令楼凡,见过都督!"楼凡深深地弯下腰去,向高远行了一个大礼。
"楼县令辛苦了!"高远笑着虚抬了一下手,"不必多礼,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云阳县城内的军民迅速撤离,楼县令果然是一个干练有才之人。"
"云阳小城,城内不过千户人家,还是都督神威,一听说都督之命,城内百姓二话不说,基本上是只带了随身物品便离开了县城,如果仅凭下官这一点微末本领,那是根本办不到的。"楼凡低着头,谦逊地道。
"楼县令过谦了。"高远哈哈一笑,这位老县令倒是会说话。"城里都按排好了?"
"按照监察院易大人的命令,城内都已经作了妥善的安置。"楼凡连连点头,"事关军国大事,楼凡不敢有一丝怠慢,再说了,下官只是组织了一些青壮,其余的事情,都是易大人亲力亲为的。"
"易彬现在在哪里?"
"易彬大人不愿意出城,带了一队亲兵,潜藏于城内。"楼凡道:"不管下官如何相劝,他都不愿意出城,他说什么事情都不敢保证全无问题,如果出现意外,他可以带着这些人在关键时刻助都督一臂之力。不过都督放心,下官为易大人找了机其隐秘的地点,而且准备好了吃食饮水,藏上几天,对方是不会发现的。"
"胡闹!"高远皱眉道:"现在城内,三万齐军驻扎,只怕连只老鼠也逃不掉对方的视线,他们藏得再好,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么?"
听到高远直斥易彬胡闹,楼凡却是不敢接嘴。
"好了,楼大人也辛苦了,这便下去歇息吧。"高远挥挥手。
"多谢都督关心,不过下官还是回去的好,从城里撤出来的这些百姓,如果看不到下官,不免心中嘀咕,所以下官还是与他们待在一起,以便安定人心,等都督拿回云阳,下官也能在第一时间组织大家回家。"楼凡道。
"好,楼大人有心了。"高远点头,赞赏地道:"告诉百姓们,他们帮助了我们,我们也不会亏待他们,战事结束之后,他们的损失,征东府会一一赔偿。"
"能为都督效力,是我们云阳的福分,那里还敢向都督要补偿!"楼凡笑道:"这些年,在都督治下,大家的日子可是比以前好得太多,心中都感念都督呢!"
楼凡离开了高远的大帐,叶重,上官宏,公孙义等人却是接锺而至,一进大帐,公孙义便快活地大叫起来,"都督,您可真是神算啊,这一下子将霍思骗进了云阳城,我们关门打狗,省了多少心思啊,这要是在野外与他们干起来,短时间内,还真是难以将他这三万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啊,现在在这个小城内,他们可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喽!"
"那是,便是三万头猪,满山乱窜,我们去砍,那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啊,现在好了,三万人,挤进这样一座小城;可就容易多了。”上官宏也是满脸笑容。
“这还得感谢云阳县城提前做好了布置;否则真来攻坚城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叶重摸着唇上的八字胡;”都督算准了这霍思安的反应;提前早就做好了布置;霍思安以为找到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却不知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快点收拾掉了霍思安,我们好去对田单,田单那一边好歹也还有八万大军,不将他的脊梁打断;怎么逼他就犯啊?”高远呵呵一笑;”明天;攻城;一天之内;解决掉战斗。上官宏;青年近卫军打头阵;铁泫所部第二波;从另一面进攻;公孙义;到时候霍思安从城内冲出来的时候;剩下的就交给你了。”高远吩咐道。
“都督放心!”几员大将异口同声地道。
“叶重;明天咱们两个就作壁上观吧;看着我们的军队怎么收拾这些齐人!”高远笑着站了起来。城外的征东军磨刀霍霍;城内的霍思安却是彻夜难眠。事情到了今天这一地步;便是傻瓜也知道;田单的所有谋划;已经化为了泡影;现在不是能不能拿下辽西;积石;击败高远的问题;而是他们还能不能回到家乡的问题了。拥有数万骑兵征东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虽然现在齐军控制了崤山关;但从他们这里到崤山关这一百多里路;只怕不是那么好走的?而且在琅琊;还有征东军控制的数个要点啊!
第八百六十四章:日出东方(89)
朝阳自远处的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伴随着隆隆的鼓声,征东军一列列自远处逼近云阳县城,一个个的方阵,在接近到城墙五百米左右的时候停下了脚步,这个距离,也是城上床弩射程的末端,鼓声不停,无数的骑兵自两翼分出,驰向县城的两侧,从一个个方阵的通道当中,盾兵们手持着大盾,鱼贯而出,在步兵阵列之前,列成一列横队,然后又是一队盾兵,连接走出了五列盾兵逼近到云阳县城不到两百步距离的时候,城上的床弩终于开始怒吼。
一枚枚床弩从城墙之上飞向,大盾再厚实也无法抵挡得住如此强劲的力道,弩箭轻而易举地撕开盾牌,将后面的盾兵击倒在地。
前一排倒下,后一排立即有人补上,将缺口补齐。而在他们的后方,一架架放置着床弩的平板车也被推了出来,在盾兵之后列阵。
太阳自征东军的后方升起,耀眼的光芒直射城楼,霍思安立在城楼之上,眯着眼睛,看着远处征东军展开进攻队形,他没有看到对方阵营之中有攻城车,蒙冲车,云梯等攻城武器,心中不由大惑不解,他们攻城,准备采用什么办法?难不成还能从天上飞过么?
霍思安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猜不透对方想要干什么,心里不免有些惴惴然,按照他一直以来的经验,像云阳县城这样的小城,即便有一万人马防守,便足以让攻城者无计可施,更何况自己有三万人。他不怕对方攻城,倒最怕对方围困,毕竟他们是客军,三万人所需要的粮草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现在只怕已经不能指望后方还有粮草运上来了,己方骑兵已全灭,征东军的骑兵毫无疑问可以遮蔽整个辽西。
这也是霍思安对这场辽西之战已经绝望的原因。因为征东军并不需要着急,只需要将齐军困住,时日一久,要主动寻求决战的不是征东军,反而是远道而来的齐军了。
但征东军现在的举动,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城上床弩的呼啸每隔上一段时间就会响起,每一次响起,都会给城下的盾兵带来不小的伤亡,但对方却丝毫不为所动,一有伤亡。就向前补充,反而是他们身后正在集结的床弩越来越多,看着那一排排向着远处延伸过去的床弩,霍思官只觉得头皮有些发麻,对方并没有与他展开对射压制,难不成是想集合成百上千台床弩,然后一齐发射,用床弩来一次覆盖性打击么?
在霍思安的视野之中,现在征东军起码已经集结了数百台床弩。
城下。床弩大阵之后,上官宏看着集结起来的数百架床弩,脸上闪过一丝狞笑,大声吼道:"都给老子瞄准了。一次齐射,我要看到成果。"
一台台床弩开始摇动曲臂瞄准,半晌,随着一面面的小红旗竖起。上官宏大手猛地向下一劈,怒喝道,"射击!"
数百台床弩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怒啸之声。他们射击的方向。不是城墙上的齐军,而是这整面城墙的三分之一高度所在。
随着床弩的怒啸之声响起,列阵的盾兵发出一声呐喊,严整的队列随即散开,向前狂奔而去,从城下看去,却是这上千名盾兵在追随着床弩的射击前进。
盾兵之后,杨大傻挥舞着陌刀,厉声吼道:"出击。"
梅华将他的陌刀拖在地上,向前狂奔,在他身后,是刚刚补齐士兵的第三营,与他平头一齐向推进的,是他的小舅子,老搭楼吴涯的第四营。
"近卫军,前进!"两人不约而同地怒吼着。
"近卫军,前进!"回应他们的是二千余名第三营第三营近卫军的呐喊之声。
看到对方床弩射击的方向,霍思官先是一楞,紧接着便是大惊失色,脑子里猛然响起了一个恐怖的可能。
但不等他的脑子里闪过第二个念头,数百支床弩横空而来,重重地击打在城墙之上三分之一高处。
城墙剧烈的摇晃起来,不是那种遭到重击之后的震动,而是前后的摇晃,包括城墙之上高大的城楼,也在前后晃动,霍思安被晃得站立不稳,一下子单膝跪倒在地,一手紧紧地握住面前的木制栏杆,俯视着城墙之上,他的士兵被这剧烈的晃动震得下饺子一般掉下城去,一台台布置在城头之上的床弩轰然倒下,股股烟尘腾空而起,耳朵之中除了惊叫之声,便是远处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