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王侯-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妃在帘笼后面沉默了片刻之后道:“杨卿,你是得过万岁赐刀的功臣,哀家只是个女流,你是朝廷武官,其实不必如此的。即便是哀家,也无权对你指手画脚。”
“臣绝对不敢有此想法,在臣看来,臣既是朝廷武臣,更是王府的下僚。娘娘之言,于我而言便是旨意,您怎么吩咐,臣便怎么听,绝不敢有任何僭越。只是臣年轻识浅,行事上难免有些疏漏,还望娘娘能时时提点,让微臣不至于真的失了王府体统。”
“提点二字说不上,不过你行事倒是莽撞的很,卿云门捉翠儿的事,就办的太也粗鲁了。你可知翠儿是谁的人么?”
杨承祖低下头去,不敢仰望,只老实回答道:“臣只知道,自己是王府的人。至于王府里谁是谁的人,臣就没那个心力去考据清楚了。想来大家不管是谁的人,全都是王府的人,就都要守王府的规矩,都要对娘娘和世子忠心不二。做不到的,总是要受些惩罚。”
“这话说的……倒是有很多年,没听到这样的言语了,今后自己小心一点,不要被别人抓住了痛脚,把你也办了。翠儿的事哀家已经替你解决了,我等着看,你能把仪卫训练成什么样子,还想看着你以后又是如何辅佐世子呢。只要你对世子、对王府够忠心,本宫不会亏待你的。”
第三百五十章一拳开(二)
等到杨承祖出去,蒋妃命人撤去帘笼,摇头道:“秀嫦这丫头真是的,不知道又搞什么鬼,非要让杨承祖去乡下收什么租子。王府的安全还离不开人,何必又把人派去收租,难道家里真到了差那些租子就活不下去的地步?”
宗室藩王,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土地收入,也就是田租。当然,他们同时还在藩地经营商业,只是这种事肯定是要托别人出面,自己是不方面出头的。
宗室不得与四民通,如果藩王自己出来做生意,是要吃弹劾的,只能委托白手套来做。但是眼下这个时候,还是以农为本,不管生意做的多大,还是有田地,才被视为家有恒产,也才能算是士绅阶层。
兴王是宪宗之子,孝宗的兄弟,正德的皇叔,在宗室之中,算是与天子血脉比较近的宗藩,受的恩遇也重。除了有三千余顷官田作为子粒收入外,还有两千余顷的民田,供应王府的开支。
宗室的禄米一万石并不足以应付偌大王府的支出,如果真指望这禄米过活,即使不考虑大小斗,克扣等因素,王府也是会饿死人的。而那三千顷官田,是朝廷代管,官府收租,再行转发给兴王府。三千顷田每年的子粒收益不过六千两有余,也没什么钱,真正的大头,还是在民田这。
王府的民田,是王府花钱购入或者开垦出来的,照例需要向朝廷缴税。不过王室也能想到办法逃避税赋,每年的收益,也超过十万两银子。再加上王府在城内开的铺面、生意等等,这些收入加在一起,才能养活王府这么多张嘴,并保证王爷一家及亲近宗族过上优越的生活。
这些田庄,是由庄头管理,按年向王府交租。这说起来,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包税,庄头只要交够王府的租子就行,至于他向庄里普通的佃户收多少租子,那就是自己做主,王府也不过问。以往这些田庄交租也一向畅快,从未出过问题,这回的问题,多半还是出在世子袭爵上。
杨承祖心中对这个工作倒是很欢喜,眼下这时候,自己去收租子,那知州衙门也就查不到自己头上,于自己行事可说是方便了许多。王妃这差事派的是时候,他自己也就用了心。
找来陆炳问了些情形,陆炳虽然年纪还小,不过对这事倒是知道一些“那些庄头混帐,他们想着,若是朝廷削藩除国的事是真的。这租子能赖就赖,能拖就拖,毕竟赖掉的部分,就都归自己了。再说王妃是个厚道人,他们只要来告免求缓,多半都会答应。他们就吃定了这一点,经常赖帐不交,若是王府里的人去收,好的便哭天抹泪,说如何活不下去,如果再逼迫,就只好死给你看。遇到不讲理的,甚至还要打人呢。”
“打人?不交租子还有理了?那衙门难道不管?”
“这是王府的事,衙门怎么会管,即使管,也多半是帮着那些庄头说话,说王府不能盘剥百姓,荼毒生民。你是知道的,现在有些人遇到官民争斗,肯定是要帮民说话的。”
“那我就明白了,不过庄头从哪算的民?这倒真是个怪事。”杨承祖嘀咕了一句,又吩咐道:“从咱们仪卫司选二百人,跟我去趟乡下,告诉大家把盔甲兵器收拾收拾,拿出点威风来,别丢了队伍的脸。这次的差事办好了,人人有重赏,酒肉管够,还有赏钱。到了乡下,我让打就打,让砸就砸,让抓谁就抓谁,不听命令的,军法从事!”
仪卫司里剩了七百来人,挑选两百人倒是容易,典仪所里,又支领了铠甲兵器,做好了打架的准备。仪卫司现在本来就是一支门面部队,衣甲兵器倒是都鲜明的很,鸳鸯战袄铁锁甲穿戴起来,配合上整齐的队列以及嘹亮的“三国战将勇……”整支队伍的精神面貌倒是不错。
杨家那百多人里,有六十多人跟着队伍前行,作为杨承祖手上的核心骨干部队使用。他们的衣甲装具和仪卫司差不多,可是整支部队流露出来的精神气质,却与仪卫大为不同。他们在恶虎庄那杀过人,沾过血,平日里训练也严格,行动起来,很有几分杀气。
随行的除了这些人马外,还有王府的几位管帐,以及一位仓大使。他们身上带着帐本,到了那里算帐比较方便。除了这些人外,杨承祖发现,队伍里还多了一个生面孔,那是个年纪比陆炳略大一两岁的半大孩子,按照十五行礼的规矩,他还没成丁呢。
身体很是单薄,看上去似乎体格不算太好,而且神态还有点紧张,部队离开王府后,他还不住的向后看。神情中属于那种既害怕,又兴奋,让人看着有点奇怪。
“这是谁啊?”他指着那半大孩子问道:“谁带来的,得说个名字吧?”
陆炳忙过来道:“大哥,这是小弟的一个亲戚,名叫蒋大郎。年纪还小,平日里只是读书,很少出来玩。这次听说咱要到乡下收租,就想跟着队伍一起来见见世面,大哥给行个方便吧。”
“这有什么世面好见啊,不过就是去乡下,打打人,吓唬吓唬土棍,然后让他们交钱。如果对这个流程不了解呢,回头我就带你去找个城里的帮会,观摩一下他们是怎么收钱的,路数都是一样的。要真想开眼界,哪天我带你和陆炳到城里的清楼转转,那才是真正的开眼界呢。”
他这话一说,陆炳的脸一红,其他几个军官也哈哈大笑起来。那蒋大郎脸开始也红了红,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反倒是说了一句“其实,我觉得那也挺好玩的。如果有机会,我真的想去试试。”
这一路上,蒋大郎的话不多,不过总是在一旁静静的倾听和观察。部队的行军,以及那首三国战将勇的军歌,都吸引了啊浓厚的兴趣。等听到杨承祖训导士兵“兴王府需要每一个人尽忠职守”时,他的眼睛渐渐变的亮了。
大队出了城,眼看就快到了兴王府田庄的地头,蒋大郎忽然问道:“杨仪正,你到了地方准备怎么做?”
第三百五十一章一拳开(三)
“什么准备怎么做?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从古至今的规矩。他们欠了王府的租子,就得给,我去那就是收债的啊。”
“可是本……我听人说过,当年春秋时有所谓千金买义之事,难道杨仪正不准备效法古人,也来这么一手?”
“你年纪不大,书倒是看的不少,这事也知道?”杨承祖看看他“你啊,不能只读书,要看看眼下的形式。现在又不是春秋时代,而是大明天下了。宁藩在江西造反,这个时候搞什么千金买义,信不信地方官走个折子上去,说是谋图不轨啊。”
杨承祖似乎也来了兴趣,对蒋大郎道:“读书是好事,但是死读书,就是坏事了。讲仁义是好事,但是不分场合的讲仁义,那就是蠢。现在做贤王是没用的,有用的,是做一个能搞到钱的王爷。前线在打仗,粮食是硬通货,米价一直在涨。那些庄头为什么不交租?还不是希望把粮食可以卖出去,赚一笔大钱?就算王府免了他们的租子,那些庄户难道会得到好处么?并不会,最后得利的,还是那些庄头。”
“夫子们说,不能与民争利,要体恤下民,杨仪正怎么看?”
“他们说这话,如果拿出来看,是没错的。不过要看的是,他们说的民是谁。不是说是个人,就是他们眼里的民的。他们所谓的民,是士绅,是地主,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面子的体面人,真正的泥腿子,在他们眼里连人都不算,也就别想着往民堆里混了。”
“你看啊,今年在打仗么,又有外四家军南下,难民肯定会多。按着我在河南的经验,这波难民又够受的。城里到时候肯定有人哄抬米价,借机大发其财,王府手里必须有充足的米,保证自己不挨饿。否则的话,一进一出,损失就大了。王府如果有粮食,不管是拿出来平粜,还是直接开粥场赈济,都能安抚民心。可是如果把粮食放到市场上自由贸易,那些难民就只能等着饿死。永远不要相信商人的良心,也不要相信乡绅的节操,能信的过的,只有官府。如果官府信不过,那乡绅只会更烂。”
“仪正这话,与我平时听的夫子的说法,不大相同啊。他们总是让我要相信士绅,相信这些财主的。就像本地这些望族大户一样,有很多都是善人,遇到灾年,也会赈济的。也许那些庄头,真的有困难?”
“本地当然有善人了,可是他们一方面开几个粥场,一方面把更多的人逼的走投无路,只好卖房卖田。这到底何为善,何为恶,说不清楚的。也没必要说清楚,只知道,不要信他们就是了。为了利益,他们可能会做一些好事,但是说他们有良心,还是算了吧。说到困难,每个人都有困难啊,比如那些佃户,他们就也有困难。他们交不出租子会怎么样?难道庄头会说,租子不用交了,明年再补上?显然不会啊,交不出租,就要借贷,借贷还要算利息,如果还不上利息,就要典妻卖子,很惨的。这些庄头们的困难或许有,不过跟王府无关。”
“那王府在本地的名声,难道就不要了?”
“名声当然要,不过利益也得要。”杨承祖笑了笑“所以这次出来收租子的是我,而不是王府的直系子弟。我先把赋税收上来,然后呢,王府的人再出面,宣布一下,这些坏事都是我做的,并非王府的授意。再宣布一下减免一些人的债务,或者再押着我打一顿杖,宣布罚俸啊,降职什么的。百姓么,具体的细节不会知道,他们只会知道王府确实是好的,我是奸的。王府的名声不会变差,利益也不会受到损失,你看这生意多好?再说眼下这个时候,名声差点,真的不是坏事。”
“仪正,你这说的似乎不是圣人之道,而是权术?”
“没错,就是权术。这些东西,那些教书先生可不会教给你们,就连王府里的世子也未必学的到,可是要想当好一个王爷,学一百句圣人之言,也没有学一点权术有用,记住这点,有好处的。”
蒋大郎听着杨承祖的分说,眼睛越发的亮了“仪正,如果权术那么有用,为什么夫子们教书时都不教呢?夫子们讲课时,只会讲圣人之学,讲教化,但绝对不会讲权术。世子殿下那边,是不是才能学权术?”
“一样,世子和你没什么区别,都只能学圣人之学。因为夫子们并不希望你们懂得权术,当然,也有些夫子自己,同样未必懂得权术。读书读坏了脑壳的人,也是有的。”
“那你是说,那些圣人之言,是没用的?”
“我从没那么说过,圣人之言当然有用,不过是分谁对什么人有用。如果你是圣人,我也是圣人,那么教化啊,德行啊,这些东西就有用了。我要名声,你也要名声,大家做事就得守着点底线,这时候你用那些规矩教化来用,我就要听。可是天下又有几个圣人?大多数人需要守的,是规矩。而规矩,是要靠力量,才能维系的。用力量维系推行的规矩,就注定不是适用在圣人身上的,也就注定不是永远光明正大。”
“世上本来就没有两全之法,既想要王府开心,又想要那些庄头佃户也开心,这是不可能的。圣人之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最后就只能屈王府而就佃户。说起来,也不算就了佃户,而是屈了王府,肥了那些庄头,这种生意,不能做的。这也不叫做好事,只叫助纣为虐。而权术,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只要有人背锅就好了。读书人希望维系圣人之学,这也不是坏事,如果有朝一日,真能像他们说的那样,人人都知道礼仪,懂得荣辱,自觉的遵纪守法,那就最好不过了。不过这个太远,眼下根本做不到,现在需要的,就是得让他们明白,违反了规矩,
对王府不够忠心,就要受到惩罚。”
第三百五十二章一拳开(四)
蒋大郎点点头,默然不语,似乎还在回味着杨承祖说的话。队伍已经出了城接近了王庄的范围,安陆十之七八的良田都在南部,兴王府的田庄也不例外。他们现在去的,乃是兴王名下庄园里,最大的一处。庄头姓祝,说起来与王府还能沾点亲戚。
兴王妃蒋氏的内侄蒋国栋,抬举了祝庄头的女儿做妾,虽然这关系有点远,可是不管怎么说,他也能算是王府的姻亲。有了这个关系在,他这个庄头比起其他庄头,腰板总是更硬几分。
“几次到府上来求告,就是这祝广祝庄头挑头,老货仗着有点八杆子打不到的关系,真拿自己当了亲戚了。王妃看在自己家的份上,见了他两回,他就跪在地上哭,说如何活不下去。下面的人到了他的庄上,还被他打伤过,他多半是把田庄当成自己的产业了,忘了这田地是王府的。”
陆炳恨恨不平的为杨承祖做着介绍,显然他也是把这祝庄头恨到了骨子里。前面负责探路的人已经回来禀报,说祝家那面得到了消息,带了不少人出来,不知道是不是要械斗。
一听说械斗两字,蒋大郎的眼睛里明显露出了光芒,兴奋地说道:“要打?真的要打架了?仪正,有没有把握打的赢?”
“把握这种事,没打过怎么知道,不过我有把握,这架打不起来。走,跟我过去看看。”等他们来到队伍前面,见对面已经来了不少青壮子弟,手中拿着锄头、棍棒等物件,看人数似乎比他们这边的人,还要多一些。
“这祝广耳目灵通着,咱们这边刚一出城,他那边怕是就得了消息。前几次王府来要租子的,也被他用这种手段对付过,说是迎接,实际就是吓唬人。这么多青壮,手里都拿着家伙,王府的人怕挨打,这要钱的事,也就不敢说出来了。”
“吓唬人啊,这个我很喜欢,来人啊!传我命令,我军列阵,鸣铳!”
仪卫司是有火器的,尤其兴王受弘治、正德两朝皇帝的厚待,府中兵器装备十分精良,火铳也有百十杆。杨承祖今天带出来三十几杆大霹雳炮,一声令下,这三十几只铳点燃火门,乒乓一阵大响,打的硝烟弥漫。
这些仪兵按着操练,排成横纵方队,手中刀枪高举,动作整齐划一,如同刀斩斧剁般齐整。那名叫高升的小军,现在也被杨承祖提拔做了个小旗,一骑当先的来到那些庄客队伍之前问道:“尔等大队人马横在路上,意欲何为,难道是谋图不轨,想要配合宁藩做乱,夺取安陆城么?”
一顶大帽子从天而降,与以往那些和颜悦色或是明显被吓破了胆的王府来人完全不同,祝广那双小眼睛里,也泛起狡黠的光芒。看来这支人马,与以前的不大一样?只看这个阵势就比自己这些乱糟糟的庄稼人强多了,两下不在一个档次上。
田庄里其实也有些军户,大明实行卫所军制时,很多田地都是军田。到现在卫所崩坏,许多军庄直接被兼并,安陆也不例外。
那些军户变成了佃户,不过毕竟是军班出身,一些老的底子还在,在抢水或是夺地的时候的时候,还是比普通庄稼人表现的要出色。
可即使是这些平日里在村中战斗力最高的军户,跟眼前这些仪兵比,只看精神面貌也差着不是一点半点。再看看双方的家伙,就知道动硬的没有胜算。
“误会,误会了。小老儿只是听说杨仪正率队出城操练,担心你们饮食不济,这才带领着庄上的老少过来,为大军带了些吃食汤水过来,慰劳你们的。还不赶紧把吃喝给送上去,别让军爷们误会了?”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抢步出来,脸上堆满了笑容,不停的表示着,自己一行人并无恶意。
早就准备好的干粮、酒水,被流水般送过来,看来祝广做这事不是头一遭,有着多手准备。可是这些仪兵与以往所见军汉不同,并不是一见出了吃的就眉开眼笑,队列依旧整齐,一动不动,似乎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
杨承祖催马过去,也不下马,只用马鞭一点祝广的鼻子“不用这么麻烦了,我们这些人,正要到你的庄上去,你就头前带路吧。”
路上,这支人马迈着正步,唱着军歌,引得那些还在田里干活的庄稼人,不住偷眼观看。这些人不是没见过军兵,但是如此整齐的部队,还是头一回见。王府仪卫往日倒是知道威风,可似乎也没到这等地步啊?
等到大军到了庄上,也是取了随身带的干粮吃用,不动送来的饼汤,杨承祖、陆炳等几个军官,并那些帐房、仓大使则随着祝广一路来到他的家里。
高大的门楼,红砖绿瓦,俨然就是个小号的乡绅,半点也看不出只是个替人看管田地的庄头。杨承祖只看了看这房子,脸上就泛起了一丝冷笑,等到到了书房,只说了两句闲话,他便开口道:
“祝庄主,明人不说暗话,你欠了王府的租子不是一年两年了。做庄头的,是替主家看地的,到了年头,就该把收成交上去。可是你这么久不交租,做的就有点不称职了。今天我过来,倒也没有责问你的意思,只是来办一件事,收帐。我带了帐本,带了算盘,你让你的人准备一下,然后就开始交割钱粮吧。”
“这几年年景不好,地里实在是没有收成。您看看今年,天总是下雨,南边地势又洼,眼看庄稼就要泡在水里,怕是就要绝收了,实在是没有租子可交啊。咱们这庄稼人,家里连隔夜的粮食都没有,我就算想收,也收不上来。别人都看我是个庄头,其实他们哪知道我的苦,这收租子的差事,是个挨骂受累不讨好的,真的收不上来。仪正大老爷发发慈悲,跟王妃面前说几句话,免了我的差事,我感激您大恩大德啊。”
祝广跪在地上,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一副受了无数委屈的样子。他的老婆孩子也听到了消息,都从内宅赶了过来,在书房跪倒了一大片,还有几个孙子辈的孩子,都是四五岁的童子,过来抓着杨承祖的衣角,不住的哀求。
“全家老少齐上阵,这操练的很熟练么。”杨承祖哼了一声,手点绷簧,那口御赐宝刀抽在了手中。“这刀,是万岁赐的,还不错吧?老祝,你说我要是拿这刀剁了你这一门良贱,算不算对不起这刀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一拳开(五)
似乎是为了给他助阵,杨承祖刚说完这话,本来平静的村庄里,忽然热闹起来。人喊马嘶口令吆喝声,隔着院墙,也能传进来。这处宅院的大门那里,传来沉重的撞击声音,似乎有人在强行破门。
杨承祖道:“哦,我忘了说了,我进庄的时候,给手下的儿郎下过令,到了时间,就强行拆门进来。他们都是军汉,手下没轻没重的,万一把你家弄的太破了不太好,要不你去个人,指导一下他们怎么拆?”
祝广没想到,这次来的人见面就施雷霆手段,居然是不留余地。他跪在地上,没敢起来,但还是分辨道:“仪正老爷,我是真的没钱交租啊,您让我有什么办法?我与王妃可是亲戚,您这样做,不是不给王妃面子么。”
“亲戚?挖肉喝血的亲戚么?”杨承祖哼了一声“你这大房子住着,有老婆孩子,孙子孙女一大帮,还好意思说真没钱?你看看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有哪件差了?听说你的儿媳妇里,还有本地望族郝氏的庶出之女,在外面,人也要尊你声祝员外。你听听,你都祝员外了,还敢说自己没钱?要不要我的人,帮你找一找钱在哪?就因为你和王妃是亲戚,你就更该带头交租,你带头拖欠租子,这合适么?就冲你是亲戚,你不但得交租子,还得多交,这才是亲戚的本分。”
说话的当口,那大门终究是敌不过外面人的冲撞,门闩断处,人已经涌了进来。仪卫司的人只外门外列阵,并没有动作。冲进来的,都是杨承祖从滑县带来的那些亲随护院。
这些人来的时间还短,连本地的话还不大会说,与人交流都得使官话,与本地就更谈不到什么牵扯了。因此他们不讲面子,也没有什么顾忌,冲进来之后直接亮出了兵器。吓的祝家的家仆纷纷躲避,不敢上去硬顶。
那些仆人最多是在乡下打过群架,可是来的人的表现太过剽悍,真动手,他们似乎真敢杀人。遇到这样的对手,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