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贞观-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利无法得知,他的部下耶律真哥和乌施蒙,正是得到了赵云泽的授意,才最先发起对阴山大营的进攻的。突利完全吃了一个闷亏。

第392章归途漫漫(下)

“报大人,前方约五十里处,契丹部与靺鞨部首领带领部下正在向我部靠拢。”

特战队的一名尖兵从远方驰马而回,向赵云泽汇报情况。

“他们目的为何”赵云泽问道。

“他们说,是来寻大人去他们部落做客的。”

“知道了,入列吧”赵云泽朝那尖兵点了点头说道。

“诺”那尖兵终止了探路的任务,回归队列。

“兄弟们,都走快些,莫让咱们的老朋友久候”赵云泽大喊了一声,率先催马加鞭,向前而去。大队人马,也提起马速,紧随在赵云泽身后。

此时,赵云泽的队伍行走在后世的吉林西部地区,再稍稍往东往南,就是靺鞨部和契丹部的领地了。

耶律真哥和乌施蒙的消息也挺灵通的。他们听说赵云泽进入了突利控制的地区后,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带上队伍离开部落住处,与赵云泽相向而行,准备邀请赵云泽到他们的部落做客。路上,这两支队伍又巧遇,于是两军合为一军,继续北上寻找赵云泽。

赵云泽早就猜到耶律真哥和乌施蒙会寻他了。其实赵云泽选择这条路线回大唐,也有顺道会见耶律真哥和乌施蒙的想法。另外,他还想去他儿子的封地石城县看一下。

虽然有会见耶律真哥和乌施蒙的想法,但赵云泽是不会主动去他们的部落的。现在,赵云泽是施恩方,耶律真哥和乌施蒙有求于他,他才不会那么自降身价呢。该摆谱的时候,还是要摆下谱的。

耶律真哥和乌施蒙果然寻来了

赵云泽的队伍奔驰了也就是十来里地的样子,就遇上了耶律真哥和乌施蒙的队伍。

双方相互寒暄过后,耶律真哥邀请赵云泽去契丹部做客;乌施蒙则邀请赵云泽去靺鞨部做客,两人谁也不让谁。

赵云泽最后决定,去离得近的部落。乌施蒙得意的笑了。

于是,三支队伍合并为一支队伍,前往靺鞨部。

又行一日,赵云泽来到了乌施蒙的牙庭所在地。

说是牙庭,其实就是个建在山林中的村落。破旧的帐篷和同样破旧的棚屋,掺杂于山林之中。占地面积倒是极广,可那穷困的样子,让人见了不免感到心酸。

“赵大人,我们靺鞨部太穷了,让您见笑了。”乌施蒙有些尴尬、又有些酸楚的对赵云泽说道。

“唉,要不是亲眼所见,某也难以相信,乌施蒙首领的牙庭之所,居然会是如此景象。”赵云泽大发感慨道。

靺鞨部和契丹部穷,赵云泽早有所料,可就算再穷,乌施蒙身为部落首领,“穷”这个字也应该与他不挨边才对。可是没有想到,乌施蒙这里居然也如此潦倒。

“我们契丹部也好不到哪儿去。”耶律真哥说话了,“靺鞨部与契丹部,居于深山老林,全靠狩猎为生,没有其它产出。突利收的税又重,我们的日子苦啊”

“难道没有商人来你们这里吗”赵云泽边走边问。

耶律真哥苦笑一下,说道:“靺鞨部与契丹部往南,是高句丽的地盘,往西,就是突利的地盘,无论是高句丽还是突利,都对我们进行封锁。我们挖的草药、打到的猎物,只能卖给高句丽或者突利的人,他们再转卖给中原的商人。”

乌施蒙点了点头,道:“高句丽人和突利的人,心肠都黑着呢。他们收购我们部落的产出,价格给的极低。转卖给我们的中原物资,价格又极高。里外我们都吃亏呢”

“两位首领且放心,等我回到大唐以后,明年春天,我就派出商队来你们这里交易,以后,你们再也不用受高句丽和突利的商人欺压了。”赵云泽说道。

“那样最好了”乌施蒙裂开嘴笑了。

耶律真哥稍稍一犹豫,然后问赵云泽:“那赵大人说的更好的前景,可能兑现”

赵云泽道:“派出商队的事情,我自己就能做主。可那更好的前景,却需要皇帝陛下点头。不过二位首领请放心,某一定尽全力说服皇帝陛下,让他同意某的辽东战略。真到那时,你们可要记得你们答应某的事情,不要反悔哦。”

“哈哈,不就是让我们帮大唐打仗嘛,只要给儿郎们饭吃,我们帮谁不是帮,有什么可反悔的”乌施蒙大笑起来。

赵云泽摇了摇头,道:“乌施蒙首领,不是让你们帮大唐打仗,而是你们以后只能听命于大唐,不允许再投靠其他势力了。”

“这是自然,大唐若真能像赵大人所说的那样,迁徙有手艺的百姓来此,帮我们两部族人过上好日子,那我们两部自然是要加入大唐的。我们两部的儿郎,也任凭大唐使唤。”耶律真哥接过话茬表态道。

“两位首领先记住你们的承诺,此事,我们到时再详议。”赵云泽笑了笑,说道。

说完这件事,赵云泽又问道:“进攻阴山大营时,你们两部的伤亡大不大”

耶律真哥道:“别看我们是挑头进攻的,可我们后来就只动嗓子不动手了,喊的震天响,却根本没怎么卖力,我们两部的伤亡都小的很。”

“那就好,要是真让二位的族人付出大的牺牲,某心里还真过意不去。”赵云泽点头道。

乌施蒙嘿嘿一笑,道:“赵大人,您可要记得,明年春天派商队来,一定要带粮食哈。”

“放心吧虽然大唐对于粮食的出境限制极严,可你们两部却不一样,那些粮食,是某答应对你们牺牲将士的抚恤,皇帝陛下也一定会睁只眼闭只眼的。”

说着话的工夫,众人来到了村落正中的广场。广场一侧,有着一排比较大的房舍。那些房舍是用石头和木料垒成的,比起周围的房舍和帐篷来,显得又高又大。不过房舍的外表依然看上去很旧,连一点装饰都没有。

“赵大人,某就住在那排屋子里。这里就是我们靺鞨部的议事之所了。”乌施蒙用马鞭一指那排房舍,对赵云泽说道。

赵云泽让自己的队伍在广场上就地休息,他带着秦安、黎仁、阿史德乌默啜,还有六名亲兵,跟随乌施蒙进入了靺鞨部的“宫廷”。

第393章儿子的地盘

赵云泽在靺鞨部停留了大半日,吃了一顿中午饭,与耶律真哥和乌施蒙详议了一下明年的通商计划。下午,他便继续动身上路。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儿子的封地石城县。

对于石城县这个地方,赵云泽目前的认识,只知道位于渤海边上,具体是哪疙瘩他就一无所知了。

不过,赵云泽对于大唐的目前的疆域还是很了解的,石城县既然位于渤海边上,又靠近辽东的高句丽国,那应该是后世河北省的某个地境,多半是秦皇岛那儿。

赵云泽离开靺鞨部的这天,是腊月二十四。算算路程,他就是拼了命赶路,也无法在过年前赶回长安了。

既然这样,那赵云泽也安下心来了,不再急着赶路。反正,用不了几天就进入唐境了。除夕那天到了哪儿就在哪儿过年吧。

这天夜里的宿营,队伍是在野外渡过的。半夜时分,下起了小雪。到了早晨,雪依旧未停,反而西北风也起来了。风雪交加,天气冷的要命。

可队伍依然起行。赵云泽骑着马,冷风吹着雪花直往脖子里灌。不行了,老子可受不了这份苦了,装什么与士卒同甘共苦这又不是打仗,何苦为难自己呢。

生出这个想法后,赵云泽就想弃马坐车。可他这时忽然又想起,如今队伍中唯一一辆坐人的马车,就是萧氏那辆了。其余的马车,全装着辎重和薛延陀部、靺鞨部、契丹部送给自己的礼物。

唉,失算了。应该给自己留辆马车的。

“赵大人,娘娘有事找你。”萧氏的护卫统领张诚从后面追上赵云泽,对他说道。

“吁”赵云泽勒缰止马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萧氏的马车赶了上来。

“鹏羽,天冷的很,到车里坐吧。”车帘打开,萧氏露出脑袋对赵云泽说道。

嘿,求之不得呀

赵云泽心中刚一喜,随即又想到了一个问题:萧氏的马车里,全是女人,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坐进去,这样真的好吗

“这个不合适吧”赵云泽不好意思道。

“咯咯,老身都一大把年纪了,鹏羽还有什么可忌讳的”萧氏笑了起来。

“说的也是,与长辈同乘一车,似乎也无不可。”赵云泽故意大着嗓门说道。他这话是给自己找的一个理由,同时也是故意说给队伍中其它人听的。俺是为了照顾长辈才上车的,你们可别瞎想。

赵云泽下马,将马缰拴在萧氏车后,就钻进了马车。

一进入马车,赵云泽浑身上下都爽歪歪了。还是这里面暖和呀。

萧氏的马车很大,跟个小房子似的。里面不但生着火盆,还有一些小陈设。书柜、衣柜、矮几、茶具、坐垫、卧具,非常齐全,这就是古代的房车呀。这马车,倒不是赵云泽给萧氏配的,而是萧娘娘一直使用的座驾。实际上,一路宿营之时,萧氏都是睡在这辆马车里的。

此时车中,除了萧氏,还有她的那四个侍女。萧氏坐在火盆旁,烤着手。火盆另一边,还有一张软垫。赵云泽也不客气,大咧咧的坐到了那垫子上,伸出双手就要烤火。

“啪”的一声,萧氏一巴掌拍在赵云泽手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省事在外面冻了半天,不能立即烤火的。”

“嘿嘿”赵云泽尴尬的一笑,缩回了手。

那四个侍女见到赵云泽的糗样,都掩嘴偷笑起来。

车中虽然生着火盆,还有这么多人,可空气却不浑浊,反而闻起来有一股清香。五个大美人在里面,自然少不了脂粉气。萧氏和那四个侍女的脸庞,都暖的红艳艳的,像是桃花一样。

闻着香味,再看了一眼五张面如桃花的粉面,赵云泽才意识到自己进了脂粉堆,他的脸色不自然起来了。

“鹏羽,咱们是要去石城县过年吗”萧氏打破尴尬问道。

“最好是这”赵云泽说道。有了话题,他也自然起来了。

“娘娘,我儿子赵昊,就是石城县男呢”赵云泽又不无炫耀的说道。

“哦,那石城县也算是鹏羽的家了。”萧氏笑道。

“嘿嘿,说是这么说,可我对石城县一无所知。”

萧氏诧异的望了赵云泽一眼,随即像是背书一般说道:“石城县,古称絫县,属九州之一的幽州。因东汉末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登絫县碣石山,作观沧海一诗,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便改絫县为石城县。大隋时,石城县属平州郡。平州治下,也就卢龙跟石城两县。至于现在石城县的隶属,我就不知了。”

“哦,原来那碣石山就在石城县啊”赵云泽恍然大悟。他这会儿一下明白石城县是哪儿了。那不就是后世秦皇岛的昌黎县嘛。

赵云泽之所以知道昌黎县,是因为他以前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是山东无棣跟河北昌黎两个县,争夺曹操观沧海一诗中“东临碣石”的“碣石”位置。这两个县都说自己境内的碣石山是这首诗中的“碣石”。

之前,赵云泽也不知道到底哪个县的碣石才是曹操诗中的碣石。可如今,既然李世民把自己儿子的封地弄到了离高句丽不远的地方,那就一定是河北昌黎县了。注:此碣石位置乃情节需要,不涉及现实地名之争,也不代表作者观点。

“石城县的风土如何”赵云泽又问萧氏。

萧氏道:“大隋时的石城县小的很,只有三千多户。如果大唐没有改变石城县治地的话,人口应该比大隋时还要少。”

赵云泽的心情一下拔凉拔凉的了。这个石城县,肯定是穷地方呀,要不然怎么只有这么少的户籍萧氏说的不错,隋末一场动乱,使得人口严重减少,那现在的石城县,估计有两千来户就不错了。这哪是县啊,后世的大村庄,都有这么多人口。

老李搞什么呀,把我儿子的封地弄到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将来实封食邑再多,也没搞头呀

第394章要先富,先修路

又行数日,赵云泽的队伍进入了唐境。这下,终于结束了风餐露宿的日子,有了地方官府的接来送往,赵云泽也舒服了一些。

不过那些忙活着迎接赵云泽一行的地方官员心里舒不舒服,就不得而知了。衙门都已经放假过年了,却忽然冒出个回归长安的使团经过自己的地盘,那些地方官员接待使团,却是属于加班性质了。

除夕这天中午,队伍到达平州卢龙县。

前隋时,平州称“郡”,唐立国后,改郡一级行政建制为州,平州郡就叫做平州了。大唐并未改变平州的治地,如今的平州,仍然只有石城和卢龙两县。此时的卢龙县,位于石城县偏西北,距离石城县一百多里。卢龙县是平州州治所在地。也许是平州太小的原因,平州的刺史,还检校卢龙县令一职。

平州刺史名崔适,字安之,是个四十来岁的文士。崔适带领卢龙县的官员,在卢龙北城门将赵云泽一行接进了平州城。

平州城的城墙不算高大,但也修的非常坚实。这里,已经非常靠近大唐边境了。城池修的坚实一些,自然是出于军防的考虑。

赵云泽见平州之内店铺林立,大街上行人如织。虽然,除夕之日的店铺都不营业了,可从城中的市井之象来看,这平州还是蛮繁华的。赵云泽心中好受了一些。卢龙县如此繁华,想来石城县也应该不太差。

路上,赵云泽跟崔适一交谈才知道,这位平州刺史出自博陵崔氏。赵云泽也问了一下关于石城县的信息。

崔适言到,石城县的县令,名为崔潼,字云渊,乃是他的远房族弟。

平州两县,长官俱出自博陵崔氏,崔氏在河北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赵云泽问起石城县的经济情况时,崔氏就答的含含混混了。只是说石城县比不得卢龙县。

中午,崔适在州府后衙设宴,款待赵云泽一行。吃过饭后,赵云泽便向崔适辞行。

“赵大人,今夜就是除夕之夜了,您既然到了卢龙,干脆就在某府里过年好了,为何又要急匆匆赶路呢”崔适大为不解。

“崔大人,过年是团圆之日,某怎好打扰您与家人团聚某是想去石城县的,那石城县乃是犬子的采邑之地,某无法赶回长安过年,到犬子的采邑之地渡过除夕之夜,也算聊慰念家之情了。”

“既如此,那某就不强留赵大人了。以后赵大人有机会再来平州,或是某到长安,咱们再好好亲近一番。”崔适笑着说道。他那笑容,怎么看都有点送瘟神的味道。

分割线

使团离开卢龙县城,又行约一个半时辰,傍晚时分到达了石城县。

一望见石城县的城墙,赵云泽的心就凉了半截了。那也能叫做城墙分明就是土围子嘛

石城县的城墙居然不是砖石结构的,而是夯土围墙。城墙的高度,也就是三米多的样子,还不如长安城各个里坊的坊墙高呢。

再看这一面城墙的长度,最多三里地的样子。由此推断石城县的大小,比长安城最小的里坊都不如。

难怪崔适不细说石城县的情况呢,原来他是不好意思说呀。实在怪事,石城距离卢龙只有一百多里地,又同属一州,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石城县的官吏在北门外迎接赵云泽一行。官员的人数也不多,只有三人,其余的,就是吏员、衙役和军卒,加起来也就三四十人的样子。

为首一名官员,身着七品官服,年纪大约在三十出头的样子,是个长秀清秀的瘦高个。这人就是石城县令崔潼了。

双方见面互相寒暄几句后,崔潼说话忽然吞吞吐吐起来:“赵大人,本县狭小,没有足够宽敞的地方容纳您的部下,您看是不是让他们在城外扎营”

赵云泽一愣,随即玩味的笑问崔潼:“崔大人,您恐怕也没准备这么多人的饭吧”

“呃本县府库余粮不足,实在惭愧惭愧”崔潼脸红道。

得了,合着人家石城县就没准备接待这么多人。做了一桌饭却来了十桌客,这不是难为人家嘛。

“既然如此,那某就不难为崔大人了。”

赵云泽笑了笑,便回头下令,让队伍在城外扎营,并自理伙食。他只带着秦安、黎仁进城。

想了想,赵云泽又去萧氏的马车旁询问,萧氏要不要进城。在卢龙县时,萧氏并没有露面,是与队伍中人一起,就在马车上用餐的。其实进入唐境之后,萧氏就一下变得矜持起来了。就算在前面几个州县住驿站,她也相当低调,赵云泽也不向地方官表明萧氏的身份。

这次,萧氏依然保持了低调,她说就在城外过除夕。赵云泽也只好将就她的意思。

等进了石城县,见到县内景致,赵云泽那原本就已经凉了半截的心,这下彻底凉透了。这石城县,城内居然连座两层的建筑物都没有,房屋也大多是茅草覆顶的土屋,店铺更是少得可怜。

“崔大人,某路过卢龙时,见卢龙县城还算繁华。这石城县离卢龙如此之近,又同属一州,为何比卢龙的风土竟相差如此之甚”赵云泽不解的问崔潼。

崔潼未言先叹气,答道:“石城是下县,全县在籍人口只有九百八十二户。又不占交通要道,也无特产,如何不穷困”

“那卢龙为何远比石城繁华”赵云泽又问。

“卢龙乃州治之所在,人口和地亩远比石城要多。又处于北上要道,凡到突厥和高句丽做生意的商贾,必在卢龙停驻。有很多商贾,还在卢龙开设店铺,作为屯转物资之所,卢龙自然远比石城富庶。”崔潼解释道。

“唉,要先富,先修路啊,古人诚不欺我。”赵云泽感慨道。

“要先富,先修路这话倒颇含至理,不知是哪位古人之言”崔潼一愣过后,立即问赵云泽。

“呃,某也忘了是谁说的了,这是以前某翻看杂书时无意间看到的一句话。”

第395章男儿当自强

赵云泽并没有在石城县城内过夜。吃过一顿接风宴,他便以大年夜不能与部下分离为由,辞别石城县的官员,出了北门,回到使团的宿营之地。

崔潼倒也会做人,命属下送到使团营地一些酒肉,犒劳使团众人。

大年夜,使团上下近三百人,哪一个又不思亲恋家呢

为了调节气氛,赵云泽组织使团众人开了一场篝火晚会。

石城县北门之外荒野中,升起了十几堆篝火。篝火堆中间,留出了很大一个空场。使团众人围坐成一个大圆圈,一边烤火一边吃着喝着。

赵云泽站在场地中央,先朝众人打了个团揖,然后朗声说道:“兄弟姐妹们,今晚是大年夜。咱们因为使命牵绊,无法与家人团聚。然而,某与诸位一路风寒、一路跋涉,近三个月的相处下来,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家人呢。今晚,就让我们欢聚一起,共度这大年夜。”

“说得好”金堡大声吼叫起来,“赵大人,你先给我们来一个节目”

“对,赵大人,来一个”陈刑也大叫起来。紧接着,特战队员们都跟着喊了起来。一时,“赵大人来一个”的喊叫声响成一片,连萧氏的护卫们也跟着起哄了。

特战队在以前训练时,赵云泽就按照后世军中的传统,休息间隙组织队员们教唱军歌、拉歌、做游戏、表演小节目等。对于这一套东西,队员们自是熟悉无比。

“一群兔崽子,就知道挤兑老子”赵云泽朝四周压了压手,喊叫声停下来之后,他不禁笑骂了一声。“好吧,那老子就先开个头,来一首男儿当自强。金堡,既然是你小子起的哄,你也别闲着,给老子击鼓伴奏。要是打乱了节拍,那你可要挨罚的。”

“没说的,不就是击鼓打节拍嘛,俺老金在行的很。”金堡应了一声,就去取了鼓,坐在地上打起了节拍。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

鼓声铿锵,赵云泽的歌声同样充满阳刚之气。这首歌,特战队员们都会唱,然而萧氏和他的护卫们却是头一次听这首歌,他们顿时被歌声吸引,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萧氏听着赵云泽那充满激情与阳刚之气的歌声,像是又发现了赵云泽身上的一个“新大陆”一般,眼神亮亮的。

“这歌出自何人之手”萧氏向坐在他旁边的一个特战队员问道。今晚,特战队员与萧氏的护卫是掺杂而坐的。

“自然是我们赵大人写的了,曲子也是他谱的。”那名特战队员说道。

“这曲调与时下中原的曲风大为不同呢,可听起来却又很激荡人心。”萧氏像是自言自语一般说道。

“萧娘娘,我们赵大人还教我们学了很多歌呢,都是这种听上去有些怪异的曲调。但那些歌又都很好听。”那名特战队员说道。

“这孩子,还真是全才呢不,是歪才”萧氏笑了起来。

赵云泽的歌声仍在继续。“比太阳更光一起来”唱到此处,赵云泽大吼了一声。

特战队员们也立刻跟着唱了起来:“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看碧波高涨,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我是男儿当自强”

充满了男儿斗志的歌声响彻荒野,让听到歌声的人都热血激荡。

“嘿,这才是男爷们儿的歌,提劲呀”萧氏的护卫统领张诚一手拍着大腿,大声喊道。可此时上百人都在放声歌唱,张诚的声音别人完全听不到。

萧氏此时却是百味杂陈了。曾经,大隋的热血男儿,也如这些唐军一样满腔热血,胸怀“男儿当自强”的报国之志。可却因为自己那位当皇帝的丈夫的错误决断,让那些热血好男儿血染高句丽的异国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