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40-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大哥。”
一个身穿儒杉的少年,叫喊着,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打扮的男女,以及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中年人,这些都是郑家的老人。
这次把人送来澳洲,郑家已经在曼城购买了一栋大别墅供这些子弟居住,并且与澳洲商谈过让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学习。
那名少年叫喊着就想要跑过来,不过被港口的一名士兵给拦住了,这样来自大明的客轮乘客,必须是要在港口的浴室经过洗漱才能进入市区的,这是为了保证他们身上的传染性疾病不至于传染给曼城市民。
这一点郑森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朝着那名士兵走了过去,拿出了自己证件,士兵看了看证件,随后敬了一个军礼,让郑森走了进去。
“先去浴室好好洗漱一番,换上干净的衣服,这是入境澳洲的规矩,待会在带你们回家把行李放好,晚上我在黄鹤楼订了一个包间给你们洗尘。”
郑森走了过去,拍了拍少年的肩头,很是一副大哥大的派头说道,随后又对着那几名年龄相对较大的中年人笑着称呼。
“仲叔,丽姨娘。你们一路来辛苦了,弟弟妹妹们可没有少给你们添麻烦吧。”
“不麻烦,他们可乖着呢,大木,那番兵咋让你进来,其他人不让。”仲叔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个嘛,肯定大木哥在澳洲做了大官呗,”那名少年呵呵笑道,他是郑森的弟弟郑恩,与大哥的关系也最为要好。所以两人见面格外亲近。
“恩庆,不可胡阳,大哥我只是见习少尉,因为陆军士官学校的是军官学校,所有学员在入学后都是带有军籍的,而且还是见习少尉,虽然没有实权,但普通士兵见了还是必须敬礼的。”
郑森解释,为什么那些士兵会给自己敬礼。原因是陆军士官学校的学员只要一入学都是见习少尉,毕业后到了军队任职经过一年的考核才可以转为正式军官。
这一项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将一部分富家子弟和军官子弟与普通人之间的晋升之路拉开了一定距离,不过这也属于对那部分加入军队穿越众的福利。
军队同样要有将门世家,和政治世家一样。只要这些家族能够真正的为这个国家考虑,不去做太多损坏国家的利益的事情就可以。
这次郑家派来的人总共有十几人,据说这批是第一批,如果局势在不好。还有有第二批人过来。
郑森带着人去浴室那边洗澡,自己则外面等着,这次来的弟弟妹妹们虽然已经被安排到澳洲留学。但是具体学习方向还没有定。
郑芝龙在信中说,由他参考看看弟妹们适合学习哪些。
几位弟弟妹妹的情况,郑森也有所了解,男孩子要说在这个时候还是以进入军校最为好不过了,可是军校向来严厉,几位弟弟从小娇生惯养恐怕吃不了那些苦,别进了去,最后丢郑家的脸,这可就让父亲大人非常难堪了。
所以几位弟弟还是去学习一门学问,天文地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有用的,到了澳洲的郑森知道每一门学问其实都有他的特定道理,都是相互相成的,学好了地理可以制定出准确地图,对于行军作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至于妹妹们的学习,他觉得就不用太过重视了,随她们自己吧,毕竟女孩子迟早是嫁人的,相夫教子才是她们的重任。
想到弟弟们的性格,谁适合学习什么,谁又不适合学习什么,郑森的眼睛就转遛个不停,直到郑恩等人出来还在思考。
“大哥,我想好了,我也要去读军校,和你一样威风。”郑恩披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走到郑森面前突然说到自己的想法。
“读军校,你,恩庆,你可知道军校不是一般的学校,管理学习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对新入学的学生,你会受不了的。”郑森对于自己这个弟弟在了解不过了,他要是能吃的那个苦,也就不会被送来澳洲了。
“有多苦,我都能吃,大哥你都能坚持,难道我郑恩就不能,你小瞧人。”郑恩不服气自己被看扁,有些生气道。
“恩庆,你大哥也是为你好,这读军校和当兵吃粮是一个道理的,不能任着性子来的,你到时吃不了那苦想要退出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仲叔在一旁好声劝说。
郑森像仲叔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表示他说的极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么回事,他对自己的弟弟还是非常了解的,恐怕只是一时兴起就想要读军校。
“仲叔,大哥,你们都小瞧人,我一定要读军校,我就不信我吃不了那苦,我郑恩好歹也是将门虎子,有理想有抱负的。”
“呵呵,好,恩庆,既然你有如此抱负,可不要后悔,这军校也不是你说想读就能读的,我会找赵部长举荐你入读,不过你最好需要准备一个月,这个军校的入学体能考试是首关,若是这一关你都过不了,军校也就不用读了。”
陆军士官学校的招生方式有三种一种是高考填报志愿,另一种是军队举荐,另外一种则是官员举荐,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要进行入学考试,否则军队不成了专门收留关系户的庇护所了,那还有啥战斗力。
郑森口中的赵部长自然是赵世杰,何语当初特别交代过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他帮助。
既然弟弟如此有抱负,那作为大哥的他不可能一再阻拦。(未完待续。)
第499章郑公馆
郑芝龙将老小迁往澳洲暂居,这是事先像澳洲政府召会过的,而且用的是大明朝官方的身份。
很是正式,也很规矩,郑芝龙知道自己和澳洲人之间虽然有过小的摩擦,即使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双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澳洲人不会拿这些人来威胁他。
这也是郑芝龙为什么敢把老小送往澳洲的原因,除了这一层考虑之外,他的意思很简单,如果郑家的子弟能够多结交一些澳洲的权贵那就在好不过了。
有了澳洲内部的关系,郑家在福建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得到澳洲的资源的扶持也会更多。
郑家买的别墅位于曼城西区一处新开的的靠海大别墅,郑家也算是出手大方,知道一栋房子住不下那么多人,所以将买的一栋别墅号码为12的周边几栋别墅全都买了下来,然后拆了围墙,将他们重新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别墅群内部小群落。
这里就是郑家在澳洲的居住所在,为了让人知道这里是郑府,郑芝龙特意交代郑森一定要在大门口挂上一块门匾,写上郑府二字,不过留学澳洲已久的郑森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挂上了一块郑公馆的牌匾,这样看起来也更加接地气不少。
“仲叔,这牌子怎么样,郑公馆,即郑府的意思,既然要融入澳洲的社会就要接受这里的文化,澳洲有名的大户人家基本都用公馆二字来代替府字。”
“恩,不错,不错,既然来了要融入,不然就显得咱们有些格格不入了,是这个理。”
仲叔对于郑森的办事能力还是比较赞赏的,毕竟是郑家的家主接班人,这点小事还是办的不错的。
只是这房子。让仲叔这郑家的老人看的有些不舒服,澳洲的别墅采用希腊古典风格,与住惯了那种搭青砖黑瓦房有些不适应。
“仲叔这房子你们就暂时凑合着住吧,如果你们真的不满意的话,也可以在郊外买一块地自行建造,只要获得批准就行。”
看出了仲叔不满表情的郑森,赶紧解释,免得这位对房子不满意说出一大堆话来。
进了房,宽敞明亮的大客厅瞬间就吸引了郑恩这些人的注意,而且他们对这房子很满意。不像仲叔这种老人。
等到其他人去看房间之后,仲叔找了一张沙发坐下,与郑森开始交谈了起来。
这次你爹让我们避祸澳洲,其实是做两步打算,实在不行的话,就全都到澳洲来,这满清的八旗军太厉害了,一路杀来几乎没有人挡的主,所以你爹认为。福建迟早是不安全的,到不如早做些打算。
郑森知道父亲大人的意思,这次来澳洲肯定就没有那么简单,估计有部分人是要留下定居的。另外光是从郑芝龙口中说融入澳洲社会就能听出其他意思。
“这郑芝龙的野心不小啊,居然把主义打到了澳洲来。”另一边国土安全部的办公室内,张天文笑着说道。
郑芝龙准备把年轻的一代放在澳洲发展,让其参与到澳洲的社会当中来。另一部分人回国发展,如果在澳洲发展的到一定程度,那么就很有可能帮助在大明的获得更多的澳洲资源。当然他们也可以互相依靠。
你还别说,郑芝龙的主意打的挺不错的,至少这样能让郑家更上一层楼。
这也算是郑家的另一种渗透计划,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对于大明的那些传承几百年的家族来说,必然也能看到这点,澳洲移民的同时也就要想到,他们会不会进行这种渗透的行为,最后超控政府。
说白了这就是新老势力的碰撞,作为本土老势力的代表穿越众自然是属于一方的,而那些新移民的士绅家族自然会站在一起。
几十年后,这个国家还能不能完全照着穿越众所想的那样发展下去,还真的很难说。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应该现在思考的,我们应该想想郑公馆的事情,这郑家可是把周边几栋房子都买下了,这次带来的人不少,里面的间谍也不少啊。”张天文提醒道。
老郑家往澳洲派间谍也是不是第一次了,这次还派必然有其他目的,澳洲能够被窃探的秘密太多了,所以必须严谨的对待。
这里面最有发言权的是刘云,他没有做声,就说明他的心里有数。
看了眼赵世杰,刘云突然开口,“郑森估计会来找你要举荐信,他的弟弟郑恩希望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就读。”
郑恩想要读士官学校的事情,当时只有郑森和郑恩二人在场,周边的人也不多,而且还据有一定的距离,这都能被刘云知道,这国土安全部的间可以说是太厉害了。
当然此时,赵世杰他们当然不知道刘云获得这条消息是怎么来的,只是对那名叫郑恩的少年开始感兴趣了起来。
郑森之后还有人想要加入陆军士官学校,按理说郑家未来是要被安排到南越去的,如果培养太多军事人才,万一在福建站的更稳了不是给自己挖坑吗。
“你们是怎么考虑的,这封信估计是一定要写的,只是他能不能进的了入学考试就很难说了。”
赵世杰知道这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军方的意思还没有摸清楚,万一他们放水呢可不好说。
“所以我觉得这事情,你应该去和军方共同商讨一下,对郑家的事情上有些特殊。”刘云提醒,对于好朋友他总是会给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军方那边我会去联系,不过郑家的进房喜酒可是邀请了不少人,看来这位叫仲叔的应该善于交际,否则老郑也不会派他来坐镇。”
刘云点了点头,对于赵世杰的话算是默认了,毕竟这位叫仲叔的在郑家内部扮演的角色就是善于交流各方面的人物,把他派来澳洲自然有目的,郑家要在澳洲发展,就必须拥有一定的人脉,光靠郑森留学认识的那一点人,根本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所以仲叔来,就是建立一张另外的情报网。(未完待续。)
第500章需要另一个军阀
郑森留学澳洲,一直以来就是军方所实现的军阀培养计划之中一项,对大明的军阀培养与筛选军方一直都是非常慎重的。
因为一旦培养和支持的军阀不受到自己控制,将会是一场怎样的后果可想而知,培养一个亲澳的军阀对于澳洲来说用处很大,当然澳洲政府也要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旦军阀不受控制,是否有能力将其从巅峰打入谷底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只是简单的控制军事武器那么简单还要一定约束力量。
郑森未来就是亲澳的军阀之一,沈犹龙从理论上来讲亲澳,但是并不会比郑森这位到过澳洲留学的亲澳者更加亲澳,因为双方之间所受到教育不同和处在的环境不同,必然会造成不一样的想法。
郑家在出一位军阀,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而且也能在未来有效的牵制住郑森的力量,不过关键点是他们是兄弟,郑森和郑恩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挑动的。
要想挑动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别说要费大力不少,就是能不能做到还是两说。
但从另一方面来分析,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崇拜到一定程度的话,那将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打败对方的阴影是存在的。
只要好好利用这一点就能让其二人成为互为竞争的对手。
军方的大佬与赵世杰坐在一起商量分析。
整个过程赵世杰都没有开口说话,都是军方的人在话说,不过从他们的话里就不难听出,他们对这些郑恩已经是非常有兴趣了。
这次来交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商讨这件事,军方既然打算在培养一名郑家的军阀来牵制郑森,从理论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其中的风险也太大了,如果做不好的话可能会陷入到另危险的境地。
一旦他们两兄弟联手不听澳洲的差遣。那么澳洲等于为郑家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现代热武器部队。
军方的人显然也是想到这点的,不过他们既然选择了冒险,那就证明他们愿意承担这个后果,赵世杰自然也没什么话说的。
不过对于郑恩的考核肯定还是会继续的,只是做出一定的放水,要不然以郑恩的情况估计很难做到考试合格。
“赵部长,我们的分析和方案你觉得怎么样,是否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陈军看着赵世杰问。
其实他们说出的方案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补充了,赵世杰即使说出来了军方也未必会听,只是出于面上的考虑所以才这么说。
不过这个时候赵世杰也不愿意参与这件事。军方的事情还是少参与的好,并且这件事情存在一定的风险,他不参加,也可以把自己摘出来,这样至少不会在日后成为了别人攻击对象。
军方和他不同,自然不用担心这些想法,他们的行事风格,也没有多少会与管,毕竟是一个权力机关。赵世杰就不同了。
郑恩就这么被军方给内定成为了牵制郑森的人选,要是此时他们兄弟知道这个计划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当然这个计划也不可能这么泄露出去,否则对澳洲政府的影响太大了。
一项高大上的政府做这种龋齿的事情是会引起别人反感的。而且郑森这人的性格就是直爽性格,要是知道让他来澳洲留学是别有目的恐怕会立马收拾行囊回大明。
他一旦走了,整个计划也就完了,澳洲去哪找出那么一位具有统兵才能。又具有亲澳思想的将领。
扶持郑森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让他日后能牵制住沈犹龙,老沈毕竟不是澳洲嫡系,所以军方还是有顾忌的。
在人选上来说。郑森属于嫡系人员,这样的人才是军方重点支持的对象,沈犹龙的两广新军虽然无限接近澳洲陆军,但在军方看来也不过是一支杂牌军罢了。
将来郑森建立的军队将会得到澳洲全方位的支持,而且也会从武器弹药上对其进行不一样的支持,这是老沈所没有的,既然会全方位的支持郑森,也要有一手准备。
毕竟郑森对大明的感情太重了,一旦犯傻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能牵的回来的,所以有一个可以牵制住他的人选是最好不过的,这个人选就是郑恩,只要把他培养成一个要和郑森争一高下的人选。
老郑家有他们的计划,而军方也有他们的计划,可以说这是一种互相渗透的行为,从一定的理论上来说澳洲占据的优势更大。
对于郑恩的事情赵世杰是没有话说的,不过对于军方近期的行动必须提醒。
“咱们在扬州的军舰和嘉定的军舰,我看可以差不多撤出了,要走的想走的都已经走了,在待下去阿济格可能会忍不住了。”
阿济格不进攻不代表他不会,而是看在了澳洲人的面子,要是澳洲人一直不走,那就说不过去了,所以他提醒必须撤了,而且各地的防御空虚,已经进半月时间,这是非常危险的。
目前荷兰人随时都有可能动作,还有当地土著和英国人,都不安分,他们要是发现一直这么兵力空虚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是差不多要撤了,军舰不能长期驻留在香港,几个海外领的防御空虚太危险了。”国防部长刘东水强调。
这么说就已经表明了国防部的意思,作为海陆军的大管家,国防部长的话他们还是要听的,不听的后果会很严重,谁都想不到会发生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国防部在划拨物资上必然会有所不同。
既然决定了,那就做出答复,赵世杰的提醒是代表政府来问话,所以他说出的话也代表政府现在的意思。
结束了军队的交谈,赵世杰便回到家中,开始写推荐信,郑恩这个军阀是当地定了只是希望这位不要当兵几月就受不了,最后让军方和郑森都非常失望就行,毕竟这位可是一个书生,武刀弄枪他不在行的。
信写好之后,赵世杰将他折叠好好放在抽屉,等待郑森的到来,按照刘云的说法,他也快来了。(未完待续。)
第501章李自成的思考
从山海关内败退,一路退到北京在从陕西迂回河南一路南下的李自成残部,一路走来可谓艰辛无比,从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百万部众,到如今只有区区不到五万之人,对于个曾经攻打进京城的王者来说,是何等的一种悲惨清凉。
没钱,没人,没地盘的这种日子不是人过的,李自成忘记自己在山里走了多少天,他只知道自己自打起兵以来,还从未遇到过这么悲惨狼狈的事,被人在后面一直追赶就像是一只丧家犬一般他受够了。
部队士气低下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只能以一场胜战来解决,否则这支队伍很快就会被冲垮。
身为领导人的李自成更加明白这一切,他知道一场胜利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如今北方大部已经完全落入到了满清的控制下,已经没有了土壤适合自己生存。
要想在南方再次东山再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南方虽然各派系混战不堪,但要对付自己这样一支残兵败将还是非常容易的。
别说其他的,自己这支部队如今是缺衣少粮,虽然留下来的人基本可以肯定都是百战精兵,但在怎么百战没有吃饭也不是人家对手。
现在李自成到是有点羡慕起张献忠那个家伙来,不盲目的攻打进京,而是选择了入蜀,现在日子过的逍遥快活,整个蜀地在他的控制下自成一国,要是自己能像他一样,在陕西一代安心待着,恐怕今天会是另一种景象。
善于总结和思考是李自成能在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一个因素,否则以他一个只知道跑打杀的莽夫又怎么可能成为最大一支起义军领袖。
他根据失败的经验总结,从目前的形式来看的话。要想东山再起,就必须走一条老路,农村包围城市,这是李自成起家时用的方法,也是众多起义军领袖所用的。
只有在农村才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和种子,城市里他根本挑动不起百姓对士绅地主的恨意。而且他一惯提出的三年不纳粮,有地种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支持。
这就是他的优势所在,要是把这家伙放在几百年后估计会是一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因为他提出的那套和几百年后打土豪分田地已经相当接近了,只是他的部下太多被利欲熏心,在天下还未统一之前就开始了享受,另外部队人员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才导致了这种后果。
一群没有文化,只有一股子冲动想法的农民,聚集在一起的后果只有两种。一种是成事,另一种则是被招安,显然李自成,成功了却是失败了,不懂得如何应对当下环境做出选择,只是一味的用武力解决问题,是难以坐稳天下的。
虽然他打土豪分田地,可是真正记得他好的人估计没有几个。这家伙太残暴了,对士绅阶级动辄就是打杀。哪里有人会认为这样一个人是明君,要知道明君也是需要读书扶持的,读书人又大多出自士绅阶级。
不纳税这种方法李自成发现不能长期用,否则自己也会拖垮,如果全都三年不纳粮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有赋税收入的政权是很难得意长久发展下去的。要发展就必须走自己的老路,抄没士绅钱财。
这些可不是李自成想要继续做的,如果不改变以前的做法,恐怕要想东山再起是绝无可能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一山大王。对于李自成这种有大理想有大抱负的人来说可不会窝在山里。
所以在山里的数日,李自成其实一直在思考问题,思考如何东山再起,思考如何应对变化。
李自成的目的长江以南,这里虽然势力纵横,但也有一个好处,好处就是这里不用独自应对满清的正面攻击。
如果一旦发生事情,还有前面的顶着,李自成就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才决定向南撤退。
只是南方的土壤远远没有北方那么大,这南方大地受灾程度没有北方大,老百姓也会傻傻的跟着闹,在加上张献忠在南方搞的一些事情,更是让人心生畏惧。
所以李自成要想在这里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李自成来到南方,各方势力表态不一,有的说要将其剿灭为先皇报仇,还有的说应该抛弃前嫌,共同对敌。
现在满清入关才是大问题,如果此时在和李自成打起来将会消耗掉自己的力量,满清将其一路追赶往南方撵,恐怕也是这个意思,让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