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列侯-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实在太强硬了,他都不知道以后该怎么相处了。

    直不疑一脸茫然无措:“我们该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总之比什么都办不了更好,什么都不做肯定要完蛋!”卫绾罕见的向老友直不疑发火,他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时高时低,刚才自信满满的心情完全崩溃,再也没有往日的淡定从容。

    这不同于以往的理念冲突,这次是正式的撕破脸,曹时的冷漠态度像一封无声的檄文,向他们这群老牌官僚开战。

    卫绾并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他还天真的以为可以压服少府曹时,让他接受老派官僚们的洗脑,逐步强化相权的独立性,坚决遏制天子的**,做皇帝要以汉文帝和汉景帝为好榜样。

    在回去的路上,曹时挑起窗帘看向远方。

    过了许久,只听马车里曹时的冷笑声:“什么都不做也叫黄老无为?我看你们和那些纯儒一样锈蚀了脑袋,骨子里和那帮儒生是一丘之貉!教育皇帝该怎么样做优秀的皇帝,不这样做就不是合格的皇帝云云,真是胆大包天活的不耐烦了!难怪历史上黄老学派一败涂地,食古不化与纯儒不相上下的人,没有资格在朝堂上立足。”

    帘子放下来,他心中的火苗越烧越旺盛,黄老学派的老不修成为阻拦他前进的绊脚石,已经到了他必须一脚踢开的地步。(未完待续。。)



第161章 这就是长安(一更5000字)

    ps:  曹时决定刚正面了,刚过易折也无所谓了,再忍下去就真的不是穿越者了,硬碰硬决一胜负吧!求订阅!

    “平阳侯,对不住了!碍于三公九卿的规矩,我们不得不趟一次浑水,这次实属无奈请多包涵。”太常柏至侯许昌、卫尉武强侯庄青翟、太仆安国侯王辟方、将作大匠北平侯张预联袂造访平阳侯府表达歉意,同时也在撇清和丞相卫绾的牵连。

    见风使舵临阵变脸毫无节操,但是这样恰恰是官场的生存法则。

    他没有想过苛责几个列侯不守立场的行为,他的对手毕竟是三公九卿整个集体,触动相权的特权引来众怒,四位列侯是军功爵的领袖,更是三公九卿为首的上卿官僚成员,不能轻易放纵破坏秩序者,或许他们从没有翻脸的念头,但是突然给他一个警告,让他知道谨守规矩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警告不成立刻收手道歉,列侯们再一次确认自己的立场,用歉意表达自己的意志,相比之下,军功爵的利益远高于相权独立的利益。

    曹时眼皮一翻淡淡地说道:“此事无碍,只不过对几位突然易帜保持中立有点不太理解,诸位想表达什么就直接找我商量着办,何必与那些不识抬举的货色沆瀣一气对付自家兄弟呢?”

    “平阳侯说的是,我们脑袋发昏给忘个一干二净了。”

    “请放心,咱们下次绝不会这么搞,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平阳侯宅心仁厚,不计较咱们脑门发热的冲动行为。咱们也不能蹬鼻子上脸,以后绝不会有第二次了。”

    “多谢平阳侯的谅解。这么做实在不好意思,下次再有情况一定提前通知。”

    四个人很快走了,没过多久又来一拨人,他们是来侯府打探消息的中小官僚,未央宫外的动静瞒不过京师的耳目,少府和三公九卿撕破脸是天大的消息,表面上曹时处在绝对劣势,可若结合他的所作所为,过来稍冷灶的络绎不绝。

    曹时没心情和那帮官僚迎来送往。打发胡遂带着侯府的家吏处理,过来说话的就打太极推出去,送礼的不管轻重全部退回去。

    第二天,曹时一大早被招入宫中议事。

    刘彻铁青着脸说道:“你需要拿出成绩来证明自己,更要证明朕的眼光没有看错人。”

    “臣明白,赛马场会让所有人闭嘴。”

    “不!朕要让他们接受一场惨败,朕要让皇祖母明白,朕才是皇帝,朕才是主导天下的至尊人皇!”小皇帝目光灼灼。犹如滚烫的火焰在燃烧,那是赤果果的野心之火,在这把火焰下一切都将烧成虚无。

    曹时眉头一挑郑重的点点头,他的肩膀上负担者一代明君的期待。战胜三公九卿的阻挠,击溃太皇太后大权独揽的野心,把属于皇帝的权力还给他。

    皇权具有排他性。皇帝不可能与任何人分享至高无上的权力,哪怕是亲父子亲兄弟也不行。

    他熟知的历史里为了权力。有多少人反目成仇,前一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下一刻大义灭亲挥刀相向,争的无非是那把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汉景帝被迫容忍母亲窦漪房的一次次刁难,那也是迫于汉家以孝治天下的祖训,换做当今天子刘彻登基称帝,窦漪房和刘彻隔了一代人,本来不多的亲情在权力的侵蚀下越来越少。

    刘家皇帝天性凉薄的很,刘彻从小就不喜欢老祖母窦漪房,以前没底气没资本去翻脸,现在有资本有能力又要为建元新政忍气吞声,眼看局势慢慢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刘彻终于决定动手了。

    “少府!”

    回头往后看,只见丞相卫绾提着长袍快步走过来:“少府等一等!你要清楚你的身份和位置,一味的依靠皇权违反了上卿的本意,我们不是皇权的依附者,你这样执迷不悟下去,早晚是要后悔的!”

    曹时冷淡地瞥了一眼道:“多谢丞相提醒。”

    “亡羊补牢尤为未晚,趁现在还来得及悬崖勒马走回正道上,我这是为你好……”

    “您不累吗?”

    卫绾愣住,不太理解他的话,下意识的重复道:“少府,老夫这是为……”

    “您难道不累吗?我都替您感到累,一大把年纪为了维护这个,维护那个,真累!”曹时冷着脸说道:“您应该回乡养老,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何必在这朝堂上斗的你死我活。”

    年级一大把的丞相怒声质问道:“少府,平阳侯曹时!你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您难道还不清楚天子的志向吗?抱残守缺当个太平丞相不符合天子的志向,更不符合我汉家的方向,您已经落后这个时代了。”

    “放屁!老夫怎么会落后这个时代!”

    曹时瞥见宫中的内侍躲躲闪闪的目光,冷笑一声:“您从政三十多年贵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叱咤风云,您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要多,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要多,论资排辈我应该老老实实的屈服在您的威光之下甘附骥尾,但是我想问一句,凭什么?”

    卫绾到退一步惊讶的抬起头,面前站着年纪轻轻的少府再过几个月才年满十七周岁,嘴角稚嫩的胡须无声的告诉别人,他只是个没长大的大男孩。

    老丞相年近六旬,论年纪比他父亲曹奇还要大,一把年纪对待曹时更像对待自己的子侄一般,他没想到曹时会这么告诉他,凭什么要我听你的话做个乖孩子。

    可是他没想过,曹时根本没把他当作指引前路的长辈。他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无法容忍暗自排辈苦等二十年再当上丞相。他早就已经等不及要把老家伙们踢下台大展身手了。

    “老夫凭什么让你听我的,那么你考虑清楚要和老夫为敌了?”

    曹时大袖一摆。面朝未央宫的方向一拱手:“陛下难万古难遇的大有为之君,继承先帝的遗志只为开疆拓土打击匈奴,以雪汉家六十载的冤仇,您的黄老无为之治优点再多也如那束之高阁的老古董,可以退出时代了,为敌之类的话出自您的金口玉言,我从没说过也绝不会说。”

    “好好好!老夫和黄老无为之治都落后时代了,你和陛下都是年轻气盛之人,一门心思想干出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老夫无能无用之徒,你是这个意思吧!”

    曹时眼神锐利入刀:“抱歉了,我无意伤害您的好心情,可是我还是要说出来,我心爱的大汉帝国在逐渐腐朽堕落,因为论资排辈之风越来越强大,托关系走后门的人充斥中小官僚阶层,汉家的耕战外向战争制度,生生被衮衮诸公变成内向治国制度。黄老无为三十年国力恢复,黄老无为六十年日益繁盛,无为到一百年人口翻两番人多地少,天灾**一起将是天崩地裂。难不成让黔首百姓去要饭为生吗?您何止是落后了!这是在误国!”

    误国!

    卫绾没料到自己被骂成误国,他一向为官清廉洁身自好,既然不贪渎也不爱多生是非。可就是这样标准的好官清官竟然被骂做误国,老头怒道:“我从没贪过朝廷一文钱。对待家里的佃户仆役也很和善,体恤百姓困难常常给一些力所能及的补贴。一日三餐极少见肉食,唯有豆腐是比较爱吃的一口,我怎么会误国!你不说清楚今天不能走!”

    曹时的胳膊被扯住,本来想走也走不成了。

    不让走,他也不打算硬甩开胳膊,立在原地道:“贪官误国在于一个贪字,因为他们一门心思贪渎国帑,不思报国反为一己之私牟个人利益,这种人可耻可杀!清官误国在于一个清,因为他们自诩廉洁真君子,行的正坐得直说话理直气壮,这种人通常是为人方正不懂变通的死硬派,做个博士教书育人还勉强可以,治理国家就暴露出满脑子想当然的理想主义色彩,以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荣,喜欢斥责不符合自己的人是走上歧路,走自己的路才是正道,殊不知大道三千取其一可通神国,你的大道凭什么要成为普天之下的大道?所以,清官误国就坏在这个清的过头了。”

    清官也能误国?

    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也是错的?

    卫绾气的浑身发抖:“满口歪理邪说!清官怎能误国!我看你是疯魔入脑魔障了!”

    “您虽秉持黄老无为之道,骨子里却和那些纯儒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清廉守制的仁人君子为志向,喜好以己度人,把自己的道德思想执政理念定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符合您思想的都是好苗子,不符合您思想的要加以改造,如果三令五申不予配合的朽木要坚决打击,搞学术垄断,搞执政垄断,哪怕出发点是好的,办的事也都是坏事,教出来的徒子徒孙都像您这般,岂不是我汉家之大不幸!”

    “你……你好一张利嘴!骂过儒生,还要连老夫一并骂吗?”

    “在下不敢!更没想过要骂您一个不字,您是道德高尚品行优良的好人,您做个御史大夫纠察百官会非常合适,总揽朝政治国有方对您太难,黄老无为之道太古旧了,已经不适合大汉帝国的发展,我的黄老新学革除旧弊吸取百家的优点,以黄老为基更善于灵活变通,这才是黄老学派的新出路,您要明白学术之争是理念之争,您和我都没有退路,劝我不如劝自己早点退下去享享清福,大汉帝国势如朝阳,圣天子与在下也势如朝阳,真的不需要您继续操劳国事了。”

    卫绾脸色灰败踉跄几步气喘吁吁,他忽然发现自己真的老了,老到跟不上眼前的年轻人,那些闻所未闻的犀利言辞,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描述。相信任何一个年轻书生听到都会抚掌赞叹,果然是国士无双的平阳侯。连他自己都差点被说服了。

    他想骂人又不知道从何处骂起,倘若骂曹时是个黄口竖子。那么他岂不是个老匹夫?

    卫绾面色涨红,恐吓道:“平阳侯曹时!你赌错了,胜利者一定是属于老夫,属于太皇太后,你注定将会失败,你要为你的顽固和愚蠢付出代价!届时,老夫将会袖手旁观,你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的!”

    “我从不会赌错,我会胜利而你们将会失败。”

    曹时深深的看了老丞相一眼。掉转过身头也不回的快步离开了。

    就在刚才,他仅剩的那一丝耐心消磨殆尽,对这个食古不化的老人家,品德高尚的老城厢彻底失望,他不愿意做个应声虫,严重不符合天子刘彻和他的个人利益,国家只能有一个主流声音,这个声音要么是皇权要么是相权,只有一方压倒另一方。没有两者共存彼此争锋,他毫不犹豫的站在皇权的一边,因为相权的那群公卿太令人失望了。

    几天后。

    距离长安城二十里外的灞桥左岸,长长的马车队伍忽然停在桥边。走下来几位年轻人在欣赏风景。

    “灞桥河柳闻名遐迩,我听说汉人送客至此桥常以折柳赠别,远远看去千树万树簇发新芽。绿意盎然果然有一番独特景致呀!”少年佳公子名叫赵婴齐,他父亲是南越王太子赵眜(赵胡)。曾祖父是现任南越王赵佗。

    卫氏朝鲜王太子,龙祥君卫右渠不以为然:“汉人的景色比不上家乡的好。”

    “哼!”

    东瓯王太子驺望。闽越王太子驺丑同时出声表示不满,看到对面的竞争对手又立刻转过脸作出嫌弃的模样,他们俩的祖宗同为越王勾践,姓氏相同风俗相同的同族亲戚,但是彼此阵营不同关系向来不睦,一路上从来没有好脸色。

    卫右渠被晾了半天没人搭理,心下羞恼暗骂这群野蛮的越人不给面子,从小到大他永远是人群中最尊贵最骄傲的人,直到碰上同为王太子的几个越人贵族,他的骄傲才被打破。

    出门前,他得到父亲的再三嘱托交代,务必要刺探清楚大汉帝国的实力高低,狡猾的朝鲜王卫蒙已经嗅到战争的气息。

    他本人对此不以为然,汉人在厉害也打不过大匈奴,军臣单于通知他父亲卫蒙去参加今年夏天,在龙城举行的匈奴大会,意在展示控弦六十万精锐的强大的军事实力。

    朝鲜王卫蒙还在观望两边的态势,卫右渠已经被匈奴人的强大实力打动,他偷偷的收下两个匈奴贵女做夫人,已在暗中向匈奴使者透露自己的亲近姿态。

    卫蒙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提前选边站,这趟前往大汉帝国朝见新天子缔结双边友好的算盘已经落空一半,剩下一半就看大汉帝国能拿出多少力量展示出来。

    阳春三月是长安踏青的好时节,只可惜四位王太子各怀心思,对路边不断抛来媚眼的长安女子视而不见,心不在焉的观赏一会儿就登上马车继续前进。

    进入长安城郊,原本低矮的建筑顿时变了副模样。

    远远看去如崇山峻岭般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漆黑凝重仿若山岳的高大城墙,一尘不染的宽阔驰道,驰道两侧几排相互交错的白杨树,还有道旁纵横相连的阡陌耕地,一座座簇新的村庄屹立在田间,那是关中的闾里。

    挑开窗帘,四个远道而来的王族青年愕然发现,在关东看到的一景一物与关中的差别太大,即便天下第二城的雒阳也只不过更大更豪华而已,并不比各国的王城先进美观多少。

    进入关中就完全不同了。

    关中的阡陌规划更加整齐,田间时不时看到农民扶着犁耙赶着耕牛忙碌,在关东是绝少看到类似的景象,赶着马车拉着货物的农民在驰道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即使步行的农民也会推着手推独轮车,在关东常见的挑挑子运货的古老方式彻底绝迹。

    “不愧是帝京长安,富庶的难以置信啊!”

    “看路上行人的表情,他们的气色红润神采飞扬,分明是很快活的。”

    “真的好羡慕呀!这么大的关中每个人都那么幸福,比我们国中的贵族官僚还要好。”

    “咱们毕竟是弱国寡民,比不上汉家强大是理所应当的,只是没料到竟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说的也是……咦?怎么是你!哼!”

    “我竟然和你说话了,呸呸!哼!”

    三个王太子你一言我一语,还夹杂着两个傲娇的小破孩斗气,还没看到长安城就已经征服了三个人心,大汉帝国那样的强盛,对比自己小国民心里只有羡慕。

    卫右渠脸色发青,嘴里念叨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变化那么大?”

    “龙祥君在念叨什么东西呢?脸色那么难看。”

    迎着三个人的目光,卫右渠脸色连变几次,干笑道:“我在思考这次的使命,想的有点出神抱歉了。”

    “使命还不是非常简单,咱们去大行令那说几句话住几天,去未央宫朝见天子赐宴,大行令的属官带着咱们在关中游玩,住几个月就可以带着天子回赐的宝物回家了,这些流程是我问过父王得到的准确标准,诸侯王入京都是这个模式,还有想提前回乡就找到大行令说一声,临行前天子会再赐宴送别。”东瓯王太子驺望得意地说道。

    “少说废话,快看那座城越来越近了!我的天呐!那真的是一座城吗?怎么会!”闽越王太子驺丑惊呼道。

    另外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过去,如同漆黑的山岭横在渭河边的巨型城市,正缓缓的映入他们的眼帘。

    那就是周、秦、汉三朝帝都,长安!(未完待续。。)



第161章 特别的欢迎礼(二更5000字)

    ps:  四个人史料可查绝无杜撰,求订阅!

    它庄严肃穆坚如磐石,它精华内敛锦绣绝伦,承载着万里山河壮丽景色,肩负着一朝帝国的精萃所在,它的名字叫做,长安。

    长安城庞大的不可思议,漆黑如磐龙横卧的巨型城墙不仅震住四个毛头小伙,更让他们意识到以前的轻视和偏见有多么的愚蠢和无知。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初出茅庐的井底之蛙,第一次看到井外花花世界,他们被吓住了。

    长安城厚重的城墙是这座城市的核心,根底厚达十丈的城墙颠覆了四个年轻人对城墙的理解,还有那环绕长安的八水组成的复杂护城河,坚固宽阔的石拱桥横越而过,一切都像精密到极致的齿轮啮合在一起,比自家王都的小土城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城头最高出挂着一面红底黑字大纛,以古篆上书一个巨大的“汉”字,另一侧则是一面图腾龙旗,形制规格与大纛相同,黑红相间霸气十足。

    秦人尚黑、楚人尚赤。

    汉人是楚人,继承秦制,以红为底以黑为字,黑红相间继承秦楚两脉之精华,黑红旗帜就是大汉帝国的骄傲,更是汉人的骄傲。

    穿过漆黑的门洞踏入长安中心,残酷的现实再次打击了他们脆弱的心灵。

    成片成片黑红相间的二层建筑群星罗棋布的撒在城中,要么是黑墙朱门要么是红墙黑瓦。

    那黑深沉如钢铁,那红瑰丽如鲜血。

    黑与红即为铁与血。

    明媚的阳光下,墙砖反照着耀眼的光芒。不如金碧辉煌璀璨,却更加厚重瑰丽。大气磅礴。

    相隔的距离稍远,看不清二层小楼的整体构造,只从远处看的到精致的细节,只看到屋瓦上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二楼还有个非常漂亮的露天阳台,依稀可见楼上的妇女们在摆着花花草草,还有些人家翻出自家床铺挂载绳索上晒被褥和各式衣裳。

    那些衣裳不是简单的黑红相间,红白蓝绿紫青黄橙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的款式不同煞是好看。

    马车缓缓的前行着,他们已经迷醉在长安城的姹紫嫣红里。

    心中那最后一丝轻视感觉也随风消散。

    此刻,恰好是卯时刚过。

    闾里大门四开,穿着黑衣红裳的汉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号子迈出整齐的步伐走向长安城北,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犹如职业军队,路过的行人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几位贵人是朝廷请来的外蕃诸侯王太子?老朽给几位王太子见礼了!”

    四个人停下马车,拦住路边一个闾里门外正在关里们的里正,老头七十多岁身体清瘦。似乎耳朵有点背,问了好几遍才恍然道:“您说什么?您问他们是去干什么的?当然是去上工啊!”

    “上工?怎么看起来更像在打仗?”

    “嗨!这哪是打仗呢!打仗得排着队去武库领重兵器,还要换上盔甲组屯列阵,比这简单的排个队复杂十倍不止。排队上工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什么?您问这个习惯什么时候起来的?那您可真问对人了,知道商君公孙鞅吗?对!就是在秦国搞变法的那个商鞅。就是他搞出来的规矩,从大秦那会儿的规矩用了快两百年。咱们关中人早就习惯了。”

    四个年轻王太子面面相觑。

    未曾想随便拉住个老头也能侃到大秦帝国的老黄历,排队上工竟然是商鞅制定的规矩。这哪是什么普通规矩,分明是规定关中百姓从小事上就养成列队列阵的军事素质,衣食住行不由自主的表现出刻板的军人本色,恰恰是古典军国制度的特征。

    老人家尽量避免谈及自己是秦人的称号,但是他无法掩盖老秦人几百年形成的气质特征,勇猛无畏,刻板严肃,团结坚韧,令行禁止,视死如归。

    秦就是汉,汉就是秦,当秦汉的身影重合在一起,在场的四个王太子不由自主的打个激灵,毛骨悚然。

    闾里是进不去的,别说干瘦的里正不会放他们,赶着车驾的郡国兵不会允许,守在各个道口的北军骑步锐士冷眼旁观,他们只能看着精致奢华的二层民居干瞪眼,好想进去看一眼,哪怕只是一眼。

    “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