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德兴淡淡一笑:“当行周礼,复古制,约诸侯,先入燕京者王之!”
“什么?”
赵葵脸上浮出了最不可思议的表情:“庆之……你欲变藩镇为藩国,欲使天下割裂如同春秋战国!?”
但凡中国人,都有大一统的情节,对于国家统一看得很重,对于分裂割据非常厌恶。所以削藩永远是政治正确的,纵然藩镇乃至公开分封藩国,总被认为是取乱取祸之道。
而在以文御武深入人心的宋朝,朝廷和文官对军阀割据的厌恶程度更是胜于历代,有时候为了削藩甚至到了不计后果,不顾现实的地步。甚至把削藩摆在了抵抗外敌和北伐中原之上!
相比之下,后世某个光头在国家遭遇外敌入侵时,对军阀藩镇的态度就显得理性多了。虽然也在想尽办法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并没有不顾一切的去削藩。更没有把头埋进泥土里面,将一个实际上军阀割据的国家想象成统一团结的国家。
而陈德兴自己就是一个藩镇,连中央的名分都没有,当然更不会去维护根本不存在的统一了。
所以他的办法,恰恰和南宋朝廷这只大鸵鸟相反。先把军阀和藩镇放到台面上!然后搞一个军阀大联合。先约定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规矩——军阀照做、藩镇照当!再约定一个老大的产生方式,也就是张熙载提出的先复燕者王!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军阀们反蒙复中原的积极性,至少可以阻止军阀藩镇纷纷投靠到蒙古人一边。
实际上,只要能让南宋的藩镇和大部分北地汉侯在未来恢复中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凭着陈德兴和李璮两家的兵力,就足够把忽必烈打垮了!
至于蒙古人滚蛋以后,中国的这些军阀是不是要来一场混战决出最后的赢家,还是就这么凑合着过日子。那是以后的事情,饭要一口口吃,仗也要一仗仗打。陈德兴虽然是穿越者,但是他的目光却一直都不太远的。
看着满脸惊诧的赵葵,陈德兴身边的赵复一笑:“赵太尉,如今的局面,就是要在春秋战国和亡天下间二选一!若是能得到北地汉侯的相助,逐退蒙古并不困难。如今蒙古分裂,忽必烈汗麾下的蒙古军不过5万,汉军却不下30万!只要北地汉侯两不相帮,中原克服是没有什么困难的。至于中原克服之后……现在考虑,还是为时过早了。”
赵葵脸色一动,也平静了下来。平心而论,他现在也是半个军阀!他何尝不想让子侄们在建康府当个世袭的节度?他是世受皇恩的,如今也有这样的心思,何况北地汉侯?大宋过往的历次北伐,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北地豪强们的需求。因此北地豪强总是站在大宋的对立面就不足为奇了。
而陈德兴一方面拥有可以和蒙古人一较高低的武力,一方面又对症下药,大方的拿出地盘甚至皇位来引诱北地豪杰。没准就有一两个有野心的北地豪杰上了钩要去抢燕京了呢……
赵葵突然大笑起来:“有意思,挺有意思的……原本以为你陈庆之是曹操、是董卓,没有想到竟然是汉高祖啊!这派头,这气度,的确不一般!好!既然如此,老夫也凑个热闹吧。你打算什么时候约会天下诸侯?要不要老夫帮着写张条子?”
陈德兴一拱手:“那敢情好!晚辈是打算借着和公主大婚的机会,邀请天下诸侯的使者赴会的。”
“好,这大婚办成英雄大会了!老夫定遣个子侄赴约。”赵葵拍了拍巴掌。“吕文德、夏用和那边,老夫都可以写信去。他们总会卖老夫几分薄面的。”
陈德兴闻言大喜,刚想致谢,赵葵突然伸出一根手指:“不过老夫有个条件!”他看着陈德兴,“老夫在世一日,你不可兵入江南!”
第296章总贸易司
沙洲,北伐军大营节堂。
“群玉兄,我父子办事,绝不会让平章公下不来台。可是,你老兄和平章公也得让我父子和十万北伐将士有口饭吃不是?自筹粮饷是没有问题的,朝廷手头不宽裕我们也知道。可是朝廷也得让咱们北伐军有地儿去自筹不是?咱们这么说吧,泉州城北伐军可以不进,但是泉州市舶司、广州市舶司、明州市舶司,得让北伐军参与共掌!澎湖岛、夷州岛和零丁洋口的崖山三地,都要交给北伐军用于屯驻海军。其实这也是为了朝廷着想,这蒲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泉州他们是拿不下来的,可是远遁外海为寇是必然的。就凭广南、福建、浙江那种只会做买卖的水师,朝廷能剿灭了蒲家余孽?这事儿,还得靠我们北伐军的海军!”
说话的正是陈淮清,送走了秘密到访的赵葵之后,陈淮清第二日又带着廖莹中上门。这回是来谈公务的,就是怎么把泉州蒲家这块大肥肉瓜分掉!
拿下蒲家在陆上的产业当然不是问题,蒲家的番人打手在定海海战中折损惨重,还剩下一些要么跟着商船远洋未归,要么就跟着蒲寿庚去投了蒙古。留在泉州的蒲家打手主要是当地的汉人平民,帮着蒲家去欺行霸市没有问题,但是要去反抗朝廷——他们可不是陈德兴的洗脑兵,看到官兵吓都吓死了,还反抗个毛?
而且泉州城内也不都是阿拉伯商人,汉商的势力同样强大。福建在有宋一代就是强宗大族鼎盛之土,泉州城外就有不少依托科举而兴旺发达的大宗族。他们都是大宋朝廷的统治基础,历史上蒲寿庚在泉州叛乱的时候,就被这些强宗大族召集起来的民勇围攻,要不是蒙古大军来的及时,蒲家铁定被人灭族!
而现在,蒙古大军是来不了的,蒲家在泉州的武力又不够,光是泉州的汉商武装和驻军,就足够收拾蒲家的人马。而且贾似道还让王坚带精兵3000从陆路赶去泉州,因此连万一的可能性都是没有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泉州蒲家肯定已经得到消息——商人的消息肯定比南宋官府要灵通——蒲家人铁定已经退到海上去了!
而蒲家失了海权,又被南宋朝廷当肥羊宰了,再想垄断海贸是不可能了。可是诺大一家子还有成万的手下要吃要喝,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行当海贼。打劫商船,袭扰沿海。
而南宋朝廷,根本没有得用的海上力量,也没有多余的财力和精力去建设一支海军——他们连保家的陆军都没有搞定呢!所以要顺利吃下蒲家,就只能捏着鼻子和陈德兴联手了。
至于放过蒲家是不可能的!哪怕蒲家拿出什么衣带诏,顶多就是块有衣带诏的肉,还是逃不开被吃掉的命运。因为定海之役后,海权已经从蒲家转到了北伐军手中。
如果南宋朝廷要护着蒲寿庚,就意味着要和北伐军和陈德兴撕破脸!而掌握了海权的陈德兴,只需要派舰队去封锁泉州港、定海港,就能让南宋朝廷破产!
所以贾似道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吃掉蒲家——和陈德兴一起吃!
而陈德兴,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狠宰南宋朝廷一刀的机会!
除了索要澎湖岛、夷州岛和零丁洋口的崖山三地之外,他还想插手泉州、广州、明州三地的市舶司!
“不行,不行,市舶司绝对不行!”廖莹中的脑袋晃得跟个波浪鼓似的,“澎湖岛和夷州岛……向来不是朝廷直辖,谁占了都和朝廷没有关系!那什么崖山的,我没有听说过……”
南宋朝廷在澎湖有巡检司,在夷州有个市舶务,但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衙门。夷州的“州”字也只是随口叫叫,没有州衙州官。此二地弃了也就弃了,没有什么不好交代的。
但是把泉州、广州、明州三地的市舶司和北伐军共管,这可就不是小事儿了。先不说别的,光是这三个市舶司每年的抽解税和搏买收益,就占到南宋朝廷财入的好几成!
这可是南宋一国的命根子!
“崖山就是广南东路外海的小岛,弹丸之地而已。”陈淮清笑道,“广南东路外海岛屿颇多,多被海贼艇匪所据,袭扰沿海,劫掠商船,对国家也是不利的。北伐军海军进驻崖山以后,起码可以震慑住那些海贼艇匪,与国与民都有好处!”
“如果真是这样,崖山岛可以让给北伐军海军。但是……泉州、广州、明州三地是朝廷直辖土地,北伐军不能进驻!”
除了明州市舶司之外,广、泉二州的市舶司管辖的港口的榷场虽然都在城外,但都紧挨城门、城墙。而且这二州的商业鼎盛,城门在夜间通常是不闭的。要是在城外摆上个千把人的北伐军,岂不是随时能夺下广州、泉州了!
“北伐军的军队不入泉州、广州和明州。”陈德兴小小的让了一步。
“也是不行!”廖莹中还是摇头,“三州市舶司干系国用!”
“三州市舶司一年能交多少税?”陈德兴皱着眉头发问。
“四百五十余万贯铜!”廖莹中道,“这还只是抽解税,若算上搏买所得,当不下于1500万贯铜!”
“不如这样,”陈淮清看着廖莹中,“自明年开始,三州市舶司所入,超过1300万贯铜以上,皆归北伐军如何?我北伐军不再向朝廷索要一钱一物。”
陈德兴在一旁把语气放沉:“其实我北伐军海军已经掌控大海,往来泉州、广州、明州的商船,俱在北伐军炮口之下!我们完全可以自行取用财货的!”
廖莹中心里顿时泛出了无力的感觉,这陈德兴,怎么就这么霸道呢?动不动就要抢,这安丰陈家的祖上该不会是山贼吧!
“北伐军的军将士卒不能登岸!”廖莹中咬着牙坚持最后的底线。
“廖世伯的意思,是不是说三州市舶司可以共管?”陈德兴眼前一亮,连忙追问。
“这个……得平章公点头方可。”廖莹中知道无法阻挡北伐军染指市舶司了——不让他们染指,他们就要公然到海上抢劫!
陈德兴笑了笑,道:“那么我还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廖莹中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不如将泉州、明州、广州三个市舶司合并成为一个总贸易司吧。”
“总……总贸易司?”廖莹中一怔,“有甚用处?”
陈德兴一笑,道:“市舶司本就经营商业,兼收税款。搏买所得要远多于抽解税。只是市舶司的买卖只在大宋的土地上做,从不染指海外,岂不是漏财太多了?若能出海经营,一定会财源广进的。”
“出海……”廖莹中心说,市舶司是用废纸一样的会子去“搏买”才有一年1500万贯的,要是出海去……谁还认大宋的会子?
“一年1400万贯铜钱!”廖莹中一咬牙,“北伐军军将无旨,不得进入朝廷直辖土地!”
“可以。”陈德兴沉声道,“那么泉州、明州、广州三个市舶司在年内就合并成总贸易司,总贸易司衙门设在泉州刺桐港,提举总贸易司的差遣给我大哥。总贸易司的官吏,一半由北伐军派遣!”
廖莹中想了想,勉强点点头:“好罢,这些条件我去和平章公分说了,能不能成我可不敢保证。”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陈德兴和陈淮清都知道,贾似道和南宋朝廷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这个提举总贸易司和一半的官吏都由北伐军派遣——这个总贸易司不用说,一定会被陈德兴牢牢掌控了!
而陈德兴建立和掌控总贸易司的目的,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出海去做买卖……事实上,陈德兴连市舶司的搏买业务也打算一并裁撤了。
虽然泉州、广州、明州三地市舶司一年通过搏买获利千万贯,但是以陈德兴对大宋官吏操守的了解,被他们装进自己口袋里去的铜钱财货,只怕倍于此数!
这搏买与其说是为国生财,还不如说是为官生财!如果真想多收点钱,还不如明码实价的增税呢!而且也不用管出入口的是什么货物,只管按照船型大小手钱便是了。
另外,三大市舶司所辖港口、榷场,也可以委托给豪商组织的委员会自治,只要每年包税若干即可。
不过,陈德兴真正看重的,还不是这个总税务司一年可以带来多少收益,而是可以通过它和大宋沿海的巨商们建立联系——不说将他们控制在手,也可以和他们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共同进行殖民扩张的利益共同体!
历史上,凡是成功的殖民帝国,都必然的能从殖民扩张中获取巨额商业利益。而贴钱的殖民扩张,是注定不能走远的。
所以,除了以抗蒙为目的的扩张之外,陈德兴不打算随随便便的就盲目殖民,一定要和商人们充分沟通,确定了出资比例和收益分配以后,再去搞殖民地……
第297章复周制
长江北岸,沙洲码头。
又是一派千帆待发的场面。沿着长江,数百艘大小战船拉出了长队。
西北而来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透着凉意的秋雨也蒙蒙的下来了。一片风雨当中,无数军人平民,正在默默上船。这一次将要远行的是超过两万官兵和近三万平民。平民主要是军将家眷和少量被裹挟的工匠、水手。
离别故土而去,总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情,哪怕在远方有着辉煌的前途在等待着大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码头上的平民们开始低声哭泣,北伐军的军人们则都是一脸悲壮,仿佛壮士此去,便不复还!
在码头附近的丽春阁上,一场离别前的酒宴,正进行到高潮。做东的是扬州观察使李和、真州观察使程大元。两人都是淮上将门,不大不小的军阀,在临安之变前,率部驻守淮东。赵葵移镇建康,李庭芝入卫临安后,淮东空虚,李和、程大元便捡了个便宜,都成了一州观察。这两人,说起来都算是托了陈大逆贼的福,这姿态自然放的很低,不仅亲自到沙洲相送,而且还各自备了一份成色十足的厚礼。言语之中,更是以陈德兴的下属自居。听说陈德兴和公主将要大婚,两人都拍着胸脯表示要亲往祝贺!
陈德兴一直含笑听着这两位论辈份和自己的爷爷一样大的老军头说着毫无营养的恭维话。当程大元谈到要把自己的孙女许给陈德兴刚出生的弟弟(陈淮清纳的小妾生的)的时候,陈德兴轻轻站了起来:“程观察,李观察,不知道能不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和你们二位单独谈谈?”
两个老军头互相看了一眼,四只老眼珠一转,都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陈德兴站起身,冲着自己的老爹还有廖莹中微微欠身示意:“少陪。”
然后便领着程大元和李和穿过了屏风,出了厅堂后门,后院回廊上,挂起了一盏盏灯笼。光晕流动,别有一番韵味。
院子里面守着的是陈德兴的少年亲卫,这些半大小子除了轮流在陈德兴身边担当亲卫,便是在军校少年班读书——陈德兴为他们安排的课程是最接近后世的。如果读完全部课程,数学基本可以达到后世初中生的水平。而且由于授课老师的水平比较低,几乎也是边学边教,所以完成全部课业所需要的时间就长了些,需要四五年时间。不过万事总是开头难,等到这一批学生出道了,只有其中几个真有点科学上的天赋,陈德兴便打算收他们在身边当弟子,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然后让他们去开枝散叶,到时候妥妥就是一个新学学派!
陈德兴冲着未来的学派大师们轻轻挥了手,让未来的学派大师们暂且告退。院子里面,只剩下了陈德兴和两位上了年纪的军头。
“二位观察,某家有个提议,想和二位分说一二。”陈德兴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淡淡开口道,“某家的提议是想要恢复一些周礼。”
“周……礼?”
两个老军头同时一愣,都定定看着陈德兴——从周复礼什么的,都是理学酸儒的梦话。陈德兴一兵头还是逆贼瞎起什么哄?
“陈太尉您说的是……恢复柴周之礼?”程大元试探着问。他猜想陈德兴是要把后周柴家的子孙搬出来对抗赵宋。不过柴周一共才多少年?如何能和维系了300年的大宋相比?
“不是柴周,是2000多年的姬周!”陈德兴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姬周……”
程大元和李和愣了又愣,实在不明白陈德兴的胡虏里卖的是什么药?
“观吾华夏历代政治,起源无非是周制和秦制。周制行封建,分封土地与诸侯,宗周在上,列邦于下,尊王攘夷,上下相亲,共保姬周800年江山。
而秦制崇尚集权,收天下之地行郡县,收天下之兵铸铜人,还尽收天下之财,尽收天下之民力以供君王穷奢极欲,因而二世而亡。后汉随秦制,也以郡县制集天下之权为上,又经两晋隋唐传承至大宋。虽然有所改良,但是其根本之制度仍源于暴秦。”
陈德兴竟然想恢复周朝的封建,让各个藩镇节度使和世侯,都合法的成为一方君王!
程大元和李和都摇摇头,李和道:“周制分封天下,以至于春秋战国,天下纷乱500余年,方有一统。因而才有始皇帝行郡县,集权力。如今外有强敌蒙古,若内部再分封割据,只怕被蒙古人各个击破……”
李和的藩镇当得时间太短,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仍然相信在目前的情况下,统一集权仍然好过分封。
陈德兴看了看程大元,程大元苦笑着摇摇头:“若天下一统,吾等这些一镇之主该向何处去?”
李和一怔:“这……”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要是天下一统了,大宋的十五个藩镇,还有蒙古那边一堆汉侯,大家伙儿怎么混啊?把兵马地盘交给朝廷,然后去风波亭走一遭!?谁肯啊!
“就是啊!”陈德兴点点头,道:“秦制好还是周制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的天下能行什么制。如今南朝藩镇,北地汉侯数以十计,坐拥精兵百万,临安朝廷根本无力平定,何况北地还有蒙古蛮夷勇士二三十万……靠朝廷是无论如何打不平的。所以朝廷根本没有本钱行秦制,唯一的出路就是行周制,复周礼。”
这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因为南宋朝廷根本没有力量消灭藩镇,更不用说连北方的世侯一会儿铲平了!
“那北方怎么办?”李和摇摇头,又问,“咱们拢在一块儿都打不过蒙古,要是再拆成十几份,那还不叫蒙古人给灭了?”
这个担忧是想当然的,统一的力量,总归大过分裂吧?这当然不错,但那必须是真统一,而不是明明已经分崩,却偏偏自己骗自己说是统一。
陈德兴一摆手,笑道:“灭不了!蒙古人才多少啊?”他伸出一个巴掌,“忽必烈手底下顶多就5万蒙古人,咱们南朝15镇的兵力加一块,账面上50万都有!而且,还有北地汉侯呢!他们的兵马也不下三四十万。两者相加,拥百万之众!忽必烈怎么打得过?”
实际上,在这个汉家天倾的时代,汉人的武力并不弱于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更不用说忽必烈这个伪汗了——他手中掌握的蒙古人,只占全部蒙古人的一小部分。汉人才是忽必烈汗打败阿里不哥的主力,也是忽必烈灭亡南宋的主力军……
“可是北地汉侯如何肯和蒙古开战?”李和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陈德兴淡淡地道:“若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汉侯如何不能反蒙古?”他顿了顿,掰着手指头道,“蒙哥汗死后,蒙古一分为二,南北大汗互相厮杀,已经有了颓势,此为天时不利于蒙古。
吾北伐军纵横海上,往来无敌,再据高丽,复占辽东。北地沿海,皆任我来去,即便是燕京也未必去不得!此乃地利不利于蒙古。
北地汉侯,多枭雄之辈,岂能甘心为蒙古奴仆?效忠卖命,一是大势所迫,二是利益所诱。如今大势已经不利于蒙古,若再能诱之以利,汉侯如何不能叛蒙?”
“这利益是复周制吗?”李和又问。
“复周制只是其一,其二是先复燕者王!”陈德兴一字一顿地道。
“先复燕者王是……”
陈德兴沉声道:“当然是北地共主!”
陈德兴的谋划就是大会诸侯,共约伐蒙,谁先克复燕京,便是北地共主!而汉人的北地之主,十有八九就是天下共主了——陈德兴等于是将整个天下拿出来当奖品,以便拉拢有帝王之志的北方汉侯!
这一招对别的北地汉侯有多少吸引力难说,不过李翠仙她爹李璮一定是会入瓮的。陈德兴由辽东西进,李璮从山东北上,如果史天泽、刘黑马这样实力强大的汉侯万户再有了异心,南朝藩镇中也有人想浑水摸鱼,那忽必烈纵使有三头六臂,也难挽回大局了。
当然,程大元和李和二人的兵力、地盘都非常有限,是万万不敢去想北地共主的。
二人有些不大明白地看着陈德兴。程大元道:“陈太尉想要吾二人做什么?”
陈德兴道:“吾欲在和公主大婚之日,当着天下英雄提出‘复周制,先复燕云者王’,而后和天下英雄盟誓,共逐蒙古,保汉家天下。”
程大元和李和顿时就明白了。陈德兴是想要他们二位带头公开附和……或者说,陈德兴会在正式提出这“复周制,先复燕云者王”之前,和南朝藩镇、北地汉侯一一交涉,私下先达成一致。到时候,就是会盟、宣誓、布告天下了!
而这场“婚礼之盟”过后,忽必烈这个北地之主差不多也就做到头了!
第298章英雄所谋略同
海天号的舰艏犁开一道雪白的浪花,缓缓驶向东北。这两天刮的是西北风,海天号的目的地,位于山东半岛附近的灵山岛却在正北,差不多是逆风而行,航速自然快不了。
甲板上的水手们正在两舷进行操炮演习,随着舰长兼北伐军海军左军统制高大的一声声口令,水手们紧张的调整着射击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