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着陈德兴的话,郭芙儿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去了大半——大婚的事情,怎么就联系上整军了呢?这是要干什么?
“要带多少兵去江华岛?”李翠仙问。
“一个军!”陈德兴回答。
“一个军是……”李翠仙不大明白这“军”该有多少人,毕竟眼下大宋这边军制混乱,所辖军额并无一定。
“一万两千五百人。”陈德兴道,“此次整军,陆军将参考周礼而建,先建两军,每军凡万有两千五百人,三师为军,三旅为师,三营为旅,三连为营,三排为连,三班为排。先整编一军,随我等泛海去江华岛。年底之前再成一军,待明年再扩一军,便可北伐辽东了!”
第303章周礼整军
“复周制”现在是陈德兴的一面旗帜,既是拉地方山头对抗中央统一的大旗。又是托古改制,用复周的名义,实行陈德兴自己那一套的主张。
这次的“周礼整军”就是一场托古改制。其中的“军”、“师”、“旅”,都是《周礼·夏官》中记载的军队编制名称——被儒家奉做圣经的《周礼》其实是个蛮实用的东西,里面的内容就是建立一个国家需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当然,其内容过于理想,未必可以照搬实行,但是作为立国建政的参考资料也无不妥。
孔老夫子经常挂在嘴边的“克己复礼”中的“复礼”就是指“复周礼”。要用《周礼》中的各种制度、规定来治理天下。只是后世孔门信徒遍朝堂,却没有谁真的拿部《周礼》来治天下。最多就是用《周礼》之中关于礼仪和祭祀方面的规矩来装装样子就算“复礼”了。
至于治天下的各种制度,追根溯源却是儒家士大夫们深恶痛绝的“秦法”、“秦制”。嘴上说《周礼》,手中行《秦律》,儒皮法骨,便是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的真相!
再说了难听些,便是对自己行“礼”,对别人说“法”。
而在陈德兴看来。《周礼》未必皆无用,《秦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完全可以取两者之精华,融为一体。
实际上,后世君王和士大夫不欲行《周礼》的主要原因,便在《周礼》所代表的封建——中国虽然号称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但实际上,这两千多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有专制而无封建。这封建和专制,实际上是对立的事务,而不是统一的事务。所谓封建,就是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而专制则是集大权于帝王一身。既然权力皆归帝王,那又何来封建呢?
当然,君王反封建喜专制也没有什么奇怪。凡是当了君王的,无论东西方,就少有不喜欢大权独揽的。而东方多专制,西方多封建的原因,其实就是西方的君王直到近代,才有机会建立起君主专制体系。
不过他们没有专制多久,就一个个遇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然后一部分立了宪成了吉祥物,还有一部分比较倒霉上了断头台!
而东方的专制,主要是中国的专制出现的比较早。生产力还远远达不到可以引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水平——要不然刘邦、项羽他们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了——所以就出现了专制王朝和乱世交替的局面。
在治乱交替中前行的中国政治制度,则呈现出专制不断加强,封建不断削弱的大趋势。而自汉代兴起的门阀在唐中后期的崩溃,则给了宋朝一个加强专制集权的机会。而宋太祖则很好的利用了这个机会,设计出了一套文武殊途,以文御武的专制方案。
而这一套办法又经过了明代的强化,在清朝由融合了八旗部族政治,使部族和士大夫相互制约,让君王专制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过对眼下的陈德兴来说,专制和分封这两种政治体制的优劣上下并没多大意义。因为陈德兴不是君王!赵禥才是!赵宋的以文御武和君王专制都是陈德兴迈向最高权力的阻碍,他当然要想尽办法打破。而不是去维护这个会把自己送去风波亭的体制!
而要在思想上对抗已经深入人心的以文御武和君主专制,陈德兴就必须祭出“民族主义”和“复周制”这两面大旗。
前者可以用来给中下层洗脑,而后者可以用来吸引知识分子和南北军阀结成统一战线——准确的说,是一个反对统一的统一战线。
因为南宋北蒙,实际上都代表了统一!南宋虽然无力北伐,但是其追求的是内部的统一,对于割据力量的容忍程度极低。而忽必烈虽然容忍汉侯割据,但是他追求的是大一统,等到击败南宋之后,汉侯一样会失去地盘和军队。
所以在眼下的中国,南朝的藩镇,北地的汉侯,都会拥护封建。“复周制”这面政治上很难驳倒的大旗,便是用来团结南北诸侯的。
而作为“复周制”的重要一环,建立陈德兴的“大国三军”(周礼规定天子有六军,大国有三军,次国有二军,小国有一军),便是托古改制。就是借着复古的名义进行改革,以便减少改革的阻力。
宋朝的军制非常混乱,到了南宋更是乱的不像话。谁也不知道一个军、一个将、一个部到底应该有多少人。各部队的编组非常随意,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管理起来也非常困难,各个大部队编制内的小部队也很难互换。军官也很难在各个部队中频繁调动。
在后世的近现代国家,为了防止军队被军官控制,都会比较频繁的调动军官任职的岗位。而标准化、模块化的部队,便为这种岗位调动提供了方便。
同时,标准化、模块化的军队,还有用军事学校成批培养出来的“模块化”军官,也方便了文官政府管理军队!不过这些诀窍,陈德兴是不会告诉贾似道的……
“将主,这是北伐军陆军上军的编制办法。”
军务司判官任宜江和参谋司军事张世杰还有大义司的副总教官孔玉三人,现在就在陈德兴的书房里面,拿着一大叠“编制计划书”在汇报整军的进展工作。
北伐军陆军上军就是陈德兴计划中的“三军”之一,另外两军则称“中军”和“下军”。上军的军事首长也不叫都统制,而是按照《周礼》称“军将”。
上军的第一任军将由陆虎担任,上军大义教官则由二十二兄弟之一的谢有房担当,上军参谋长由随营军校一期毕业的萧达出任。
上军之下则是三个师和军部直属部队,后者由炮、骑、辎、工各一旅组成——实际上这不是什么《周礼》中的军队编程,而是近现代军陆军中最普通的三三制编组办法。所谓的“军”相当于近现代军队中的师,而“师”则相当于团,“旅”则相当于营,“营”则相当于连。
也就是说,一旦条件成熟。陈德兴就可以通过补充新兵的办法,将这个上军扩充到后世常见的军级作战单位的规模。也就是四万人上下,三个军便是十二万人!放在这个时代,就是平天下也够了。
“军官还够用吗?”陈德兴翻着上军的编制表,淡淡的动问。
任宜江答道:“不是很够,旅级以下军官都没有上过军校,是从士兵中提拔的。”
“士兵呢?新兵的比例很高吧?”
“占了一半以上!”张世杰接过问题,“几乎全是明教的人!”
陈德兴看了看孔玉。秀才回答道:“大义教官都配齐了,大义宣讲立即可以开始。”
洗脑是陈家军最大的特点!现在就指望陈德兴的那一套方法对明教徒众仍然有效吧。
“武器装备可够?”陈德兴合上了手中的文书,皱眉道,“总要多一些准备,大炮有多少门了?”
“这些日子一共有24门,有2门报损。”任宜江道,“军校起码留下2门,海军至少需要12门。”
铸造大炮的工作,现在是由军务司管辖,就在济州府城墙边上的工坊区里开设立炮作,同冶铁作一起由铁匠出生的齐塔负责。不过铸造大炮的成品率依旧不高,即使从临安、明州裹挟到了大批铁匠、铜匠,大炮的产量仍旧很低。
“只有8门……从现在开始,每个月无论如何都要铸成10门大炮!”陈德兴吩咐道。
“一个月就要10门?”任宜江一皱眉,“庆之兄,莫非马上要打仗了?”
陈德兴沉默着点点头。
“和谁?”张世杰连忙动问。
“高丽!”陈德兴语气凝重的吐出两个字。
张世杰一怔:“不是要和高丽联手吗?”
“是联手是交手现在还不好说!”陈德兴没有立即透露自己的打算,“我们二十万众远渡海岛,只能进不能退,因而事事都要多做坏的准备!这一次,要立足于打!所以上军要加紧训练,一个月之内必须要成军,下军也要加快整编,一个月内也要编成。
海军也是一样,一个月内要整出两支可战的舰队,海军官兵也要达到两万以上。组成一支纵横北地沿海,称北洋舰队。一支以澎湖为老营,掌控南方沿海,称南洋舰队。两洋舰队都是军级,舰队军事长官称提督。北洋舰队提督预备由高大出任。南洋舰队提督预备由顾大力出任……具体的海军人事安排,明日复兴社会议上再讨论吧。”
几个人正讨论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郭芙儿兴奋的叫嚷声音:“二哥儿,二哥儿……翠仙要生了,要生娃娃了!”
第304章嫡长子
听着房内的哭声,陈德兴引颈相望。
很快,被用作产房的一间干净屋子的大门打开,一个从益都带来的王老稳婆从门中走出来。对他福了一福,“恭喜将主,是个公子,白白胖胖的足有六斤多,眼下是母子平安。”
陈德兴长舒了一口气,放下了心头大石。眼下是13世纪,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这两年陈德兴的不少把兄弟和部将家里面都爆出过难产死娘子死孩子的惨案!
虽然李翠仙自幼练武,身体素质过硬,但是生娃的事情还真不好说。
“恭喜将主!”
“恭喜大哥!”
“属下为将主贺!”
院子里已经挤满了闻讯过来的北伐军系统的重将。陈德兴现在俨然已经是君王了,所以他有没有儿子便是军国大事!有了儿子,便是有了继承人。万一陈德兴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济州岛的这份家业,也能有个名义上的领袖。
哈哈哈,陈德兴一阵大笑:“同喜,同喜。诸位都别走了,待会儿陈某摆酒宴请诸位。”
笑罢,陈德兴就看见郭芙儿捧着个“蜡烛包儿”从门里面笑呵呵出来,“蜡烛包儿”里面就是个白胖小子,眼睛很大,皮肤很白,五官长得也端正,有点儿像李翠仙,长大以后该是个俊俏小伙儿。孩子已经不哭了,眼睛睁着,正在四下张望,仿佛在打量这个让他好奇的世界。
“二哥儿,你抱抱他。”郭芙儿自己没有生过孩子,自然也没有什么抱孩子的经验,好像捧着个价值连城的琉璃盏似的,小心翼翼地把孩子递给了陈德兴。
陈德兴倒是非常熟练的接过孩子抱在了怀中,只是在这一霎那,他的面容上滑过一丝不易察觉到的伤感。
“我儿该是长字辈的。”陈德兴转瞬又换上了笑颜,陈家的辈份排序是“淮德长友”,陈德兴的儿子该是长字辈,孙子该是友字辈。“不如就叫长安吧。”
郭芙儿听了这话,却咯咯笑了起来:“不过是个小毛头,怎么就急着起谱名了?应该起个小名儿,待长成些再起谱名。”
这个时代的婴儿夭折率很高!生三个活一个是家常便饭,便是陈德兴他们家这种牛一样的体魄,也有一个夭折了的三妹子。
“就叫长安!”陈德兴宠溺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一定会长大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国之君!”
这话一出,院子里顿时沉默了一下,随即所有人都大呼起来:“属下为少主贺!”
陈德兴点了点头,李翠仙是什么样的女人,陈德兴当然知道——她不是没有器量,容不下小二、小三、小四的妒妇,甚至还主动提出让陈德兴纳妾。但是器量再大,也不会在王位继承问题上谦让。
而李翠仙的手腕和狠劲儿强过赵琳儿不是一点半点,陈德兴可不想自己的后宫没完没了的宫斗!而且,陈德兴知道自己走的道路异常艰险,万一有什么不测,靠赵琳儿是无论如何挑不起北伐军这副重担的。
但是李翠仙却能做到!
因此,他现在就通过册立继承人向所有人表明:他陈德兴的继承人就是他和李翠仙的儿子!
门外的欢呼声已经传到了产房里面,李翠仙已经穿上了裤子,坐在床沿上拉着赵琳儿的手说话。外面的欢呼声传来,她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变化,似乎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琳儿妹子,你的身子终是太弱了,不好好练练,将来生孩子的时候可没有姐姐我恁般地容易了。”
容易那是稳婆们说的。其实李翠仙也疼得死去活来,像杀猪一样的叫唤了半个多时辰才产下孩子。整个过程,赵琳儿都在旁边参观,这个小萝莉真是有点儿吓着了。
“嗯,琳儿都听姐姐的话。”小萝莉乖乖点头,似乎对陈德兴册立李翠仙的儿子当继承人并没有什么异议。
李翠仙笑了起来,冲宝音递个眼色。宝音会意道:“琳儿妹子,咱们先出去吧,让仙儿姐姐好好歇息。”
李翠仙其实并没有感到疲劳,只是下身又算又麻,一点儿使不上劲儿。便笑着招呼房里的丫鬟和稳婆,把自己搀扶着卧到了床上。
宝音和赵琳儿才起身告退出去,陈德兴却推门进来,喜气洋洋地一屁股坐在了李翠仙身边。夫妻两人,就这样相互望了一会儿。
“一个月后启程!”陈德兴道,“先去珍岛,再去江华岛!”
“什么时候动手?”李翠仙轻声问。
“大婚之后。”陈德兴道,“总要等到明年春天……春耕之后就大婚,大婚之后开战。只要不误了农事就行,高丽的粮食,对咱们可重要着呢!”
李翠仙轻轻嗯了一声,将头埋进了陈德兴的怀里。
……
十一月的高丽,平静得紧。
肆虐了三十几年的蒙古人已经没有了踪影,秋天的收获也颇丰盛,高丽西海沿岸的平原地区已经有二三十年没有好好耕种过了,土地的肥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刚刚过去的一年又风调雨顺,因此给了高丽一个丰收的季节。
没有蒙古人,又取得了丰收,这便是高丽的两百多万子民梦寐以求的生活。
不过这样的安稳,却终是昙花一现。因为高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就是陈德兴北进辽东的跳板和后勤基地。
对此,高丽教定都监兼门下侍中金仁俊和他的义子三别抄军郎将林衍都有清晰的认识。
“让大王亲自去江华岛和陈德兴会盟!承柱,到时候你带左别抄护送大王前往。”金仁俊皱着眉头,“随后我亲率右别抄和神义军潜行至江华岛,我们里应外合,一举除了那两个祸害!”
祸害有两个,陈德兴只是其一,其二不用说,自然是高丽国王王倎了。
“蒙古人那边……”林衍有些担心。王倎是亲蒙一派的首领,他的王位可以说是忽必烈扶起来的。
“只要有陈德兴的人头,蒙古人就会支持我们了。”金仁俊冷笑了两声。“王倎那个废物有什么用?一听到蒙古人要走,就要把宫主往济州岛送!还想一次送两人,要不是柳棺牛呃龉娜硕级×恕!
高丽国王王倎和枢密副使柳床⒉恢澜鹑士 ⒘跣⒃堑拿苣薄
王倎只以为蒙古人是怕了陈德兴才退出高丽的。于是这位善于抱大退的高丽国王就果断决定要去抱陈德兴的大腿,还想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统统送去给陈德兴——谁让他是举世公认的亲蒙派?不拿出跪舔的精神去抱大腿,陈德兴还不把他当成蒙古帝国主义的走狗给办了?
“可是陈德兴的兵马好像很厉害啊!”林衍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按照金仁俊的安排,他是要带着左别抄上江华岛的。要是打不过陈德兴的兵,他就得从海岛上游回去了。
金仁俊神色严厉起来,嘿嘿的冷笑:“新婚燕尔,还有我高丽的大王往贺会盟,陈德兴岂会有防备?到时候你再多带些好酒好肉去,待他们吃饱喝足的时候突然下手!另外,通向宫中的秘道也可以用上!”
“义父放心,孩儿知道该如何行事。”林衍皱起眉头。他的确知道怎么搞政变!这些高丽武臣和蒙古打是百战百败,最后只好躲进江华岛当缩头乌龟。但是怎么搞兵变却是再熟悉不过,林衍政变的本事,足足甩陈德兴几条街!
金仁俊重重点头,示意林衍告退。林衍起身,刚走到门口又被金仁俊叫住:“此事务必保密,只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便是至亲也不能透露半句。若是让陈德兴有备,不仅是你我的灾难,更是高丽国家的巨祸!”
林衍躬身一礼:“义父说得是,自当如此。”
往着虎背熊腰的林衍离开,金仁俊抿起了嘴。陈德兴杀死蒙哥的消息传来时,他可是和三别抄军的将领们彻夜痛饮庆祝的。对于陈德兴,他只有敬佩并无恶敢。
可现在摆在面前的是国家兴亡,三十多年的战争已经耗尽了高丽一国的元气!若不是如此,三别抄军也不会在两年多以前发动政变推翻坚持抵抗的崔氏政权了。
……
同一时刻,在寿昌宫内一间还有屋顶的殿宇之内。高丽国王王倎正招枢密副使柳蓝浴
“大王,若迎陈德兴于江华岛,国家每年至少要拿出20万担米粮,实在有点多了……”
“20万担多吗?”王倎看着柳案呃鲆还磕晔栈竦拿琢缸苡兴陌偻虻#还偃∑湮宥眩
“可是朝廷的年入连30万担米都不到……”
“给他们15万担吧!剩下的让他们自筹。”
“可,可是给了这15万担,朝廷怎么办?拿什么维持?百官和大王军马的钱粮……”
“大王军马?孤王什么时候有军马了?”王倎哼了一声,“京畿道、杨广道、西海道的好田都被他们占去了,每年一文钱都不交给国家,还要国家出二十多万担粮食养他们,若是能把这些人耗费的钱粮省下来,不是什么都有了吗?”
第305章吕师虎和郭侃
快到12月的重庆城,同样也是一片和平安宁的景象。
此时气温并不太低,阳光柔柔和和,湛蓝湛蓝的天空上,几朵白云更映出来蓝天的广阔。
没有春季的潮湿阴雨,也没有夏日的酷热难耐,更没有冬日时那种一点寒意就能透到骨子里去的湿冷。
更重要的是,蒙古人已经远远的退去,而重庆府城已经是吕家的天下了!
吕师虎大概是所有吕家子弟中最感失落的一人了,李庭芝没有带他去临安——在他无力接管霹雳水军沙洲大营后,他就被李庭芝所冷落。而陈家那边,显然也没有他的一席之地。所以他只得怏怏的到了重庆,成了伯父吕文德的幕僚。
初到的时候,他也很有一番做事情的劲头,在西上的途中就写了厚厚一沓建议书。建议吕文德开设军校、改革军制、制造器械……林林总总十几条建议,都不是随口而提,而是他在霹雳水军中这两年的心得体会。还附上了陈家军的各种《操典》、《条例》和军事教科书。
可是吕文德却根本无意采纳,也没有给吕师虎安排什么差遣,整个凉在了一边。在这个初冬的安逸日子里面,吕师虎只得邀上三五和他一样无所事事的族中子弟,去长江边上饮酒赋诗,消磨时光了。
“慕班,慕班,大伯有请。”
就在吕师虎叫了几个小厮姬妾准备出门的时候,就看见他的一个从兄弟,吕文福的儿子吕师孟从外面走了进来。吕师孟和吕师虎一样,都是以道德文章为发展方向的吕家二代。也一样几番落地,在临安之变后,他也回了重庆,同样在干一份幕僚的差事。
“大伯找我?什么事啊?”
吕师虎应了一声,依旧在看他的小厮姬妾收拾东西。就听见吕师孟在旁边催促:“快些吧,别让大伯等急了……这次可能是个出头的机会,陈德兴派了个使者来重庆。”
一听到陈德兴这个名字吕师虎的脸就青一阵白一阵,好像有在他的伤口上面大把撒盐一样。但他却不能推脱不去,因为这的确是他在吕家翻身的机会。
出使重庆的正是陈德兴的外交司副判张熙载。吕师虎到达吕文德节堂的时候,张熙载刚刚离开。
“陈庆之准备借着他和汉国、周国公主大婚在高丽的江华岛开英雄大会,大会天下诸侯,这是要当春秋五霸啊!”吕文德招呼吕师虎坐下,就开门见山说起了陈德兴大婚的事情。
吕师虎笑得平和,一点都看不出他心中的愤恨:“陈庆之素有北伐中原之志,这次大会诸侯,恐怕就是要共伐蒙古了。只是天下诸侯各有各的算盘,谁肯真心出力呢?”
若是陈德兴自居诸侯盟主,要南北豪雄跟着他一起去北伐中原,的确是没有人肯出力的。
“陈庆之欲与天下诸侯相约,先复燕京者王!”吕文德淡淡道,“这王……乃是北地之主!”
“什么!”吕师虎瞪大了眼珠子,“北地之主!”
北地之主实际上就是天下之主!
“另外,他还想和天下英雄相约,复周制,行封建,共攘夷。”吕文德看了吕师虎一眼,很有些意味深长。“陈庆之是英雄,如今天下可称英雄的陈庆之是一个,以蛮夷之身得北地汉儒效忠的忽必烈算一个。慕班,你斗不过陈庆之很正常,老夫错怪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