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必烈手中的五六万蒙古铁骑能对付的,哪怕加上东道四王的十几万人也白搭。
现在的蒙古铁骑,可不是成吉思汗那会儿的蒙古铁骑了!西道诸王和中央兀鲁斯下一直在打仗的蒙古人还强点儿,东道四王的那些人,早就过惯安逸的日子了。而且他们面对的,还是汉人最强大的武力——北伐军!
另外,还有一个坏消息!陈德兴很有可能是汉人的大神太一神派下来拯救汉人,对抗长生天的宠儿蒙古人的!就好像长生天给蒙古人派来了成吉思汗一样……
忽必烈当然也是有神仙论者的,自然也容易相信一个发明了发石、天雷、望远、大炮,还打造出北伐军这样的武力,现在还会飞的人物是什么大神派下凡间小神!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为了找到对抗太一大神和降世明王的办法,忽必烈找来了吐蕃活佛八思巴和全真教的清和真人尹志平。
“大汗,据贫道所知,东皇太一和明王根本就不是一个教的。”尹志平比当初在蒙哥汗身边的时候更老了不少,须发皆白,不过人却挺精神的,看上去很有一点道骨仙风。“东皇太一是道门之神,这个明王是魔教的邪神,如何会凑到一起?所以贫道看来,陈德兴此贼乃是在装神弄鬼,实是计穷无策了。”
“假的?”忽必烈白了尹老道一眼,“发石、天雷、望远、大铳是真还是假?”
“这些……都是真的。”尹志平心下知道忽必烈这蛮子是信了,自然不敢和这位大汗顶嘴,只好一副唯唯诺诺的窝囊样,一看就不像法力高超的样子,看来指望不上了。
忽必烈摇摇头,又看着八思巴,大喇嘛这两年经了些风雨,年纪也见长,模样更显得庄重神圣了。见忽必烈在看自己,他只是淡淡一笑,道:“大汗勿忧,有小僧在,总叫那明魔一身法力无处施展。至于发石、天雷、望远还有大铳,此等皆非法术,乃是俗务,大汗当以俗界的办法去对付。”
忽必烈点点头,脸上并无喜怒,他本也不指望八思巴能用什么法术把陈德兴弄死。喇嘛真要有这本事,大汗就该他做了。
喇嘛顿了一下,接着道:“对于俗界之事,小僧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小僧可为大汗走一趟不剌川!”
不剌川是阿里不哥大军的冬营所在,目前阿里不哥的数万蒙古大军依然滞留不剌川。还有情报说,阿里不哥正在拉拢秦陇诸侯,想要在河套草原建立汗庭,和金莲川的开平城对抗。
而面对陈德兴的强势崛起和汉地诸侯的日渐离心,开平城内和阿里不哥议和的声音也渐渐响了起来。毕竟,“富饶”的北方汗地才是忽必烈的根本,若失去了北方汉地,即便打败了阿里不哥,忽必烈这个蒙古大汗当的也没什么滋味。
而且,谁也不认为可以从陈德兴这样的“神人”手中把北方汉地再夺回来!
不过忽必烈本人,对于这种论调却不置可否。显然是不甘心和阿里不哥讲和的,毕竟他的兵力远远超过阿里不哥,而且之前投靠蒙古的蒲寿庚还献上了一个据说是天雷所用火药的配方。如今开平、燕京的兵器局已经在按照这个配方生产火药,还仿造了不少扭力发石机和天雷箭,这些可都是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的杀手锏!
但是现在总体的战略形势,似乎是很不利于忽必烈了!
“若是讲和,就只能依着刘孝元的办法,重开库里台大会了……”忽必烈自言自语地道。刘孝元提出的是假装要重开库里台大会,去忽悠益都的李璮。不过现在看来,得要弄假成真了。
可问题是,要重开库里台大会的话,忽必烈多半是选不上蒙古大汗的!
“大汗,您不如学一学陈德兴,来个先复仇者汗吧。”忽必烈身边的谋士姚枢明白主子的心思,低声建议,“先大汗血仇未报,这不正是大汗和阿里不哥和谈的最好借口吗?”
“先复仇者汗……”忽必烈嘀咕着看了看大喇叭,“大师,能行吗?”
八思巴笑着一合手掌:“此事乃是天上的先大汗之意,阿里不哥不会有什么异议的。”
八思巴是活佛嘛,自然有办法和已经死去的蒙哥汗和阿里不哥讨论一下报仇的事情……
“如此最好!”忽必烈长出了口气,“有大师出马,吾与阿里不哥弟定然会冰释前嫌的。”他回头又对姚枢道,“传令给塔察尔和头辇哥,让他们勿与陈德兴决战,若陈德兴北攻开京,可屠城北走,诱敌至西京甚至龙州一带再谋断其后。”
忽必烈皱着眉头吩咐了几句,又轻轻叹了口气,因为他知道,塔察尔根本不听自己的话,要不然北高丽早就屠干净了……这高丽之地其实没有什么价值,有价值的是人口!要是把高丽人杀光了,留块荒地给陈德兴,这位明王还能用高丽的钱物军粮支持北伐吗?
……
同一时间。
在清州海津镇以东的渤海洋面上,海天交界之间突然闪烁起了星星点点的光芒,有数百之多,铺满了一大片的海域。
借着咸淳元年的春季的东南风,陈德兴的海军已经离开了江华岛,浩浩荡荡驶进了渤海湾,在靠近海河入海口,也就是后世的塘沽外海下了铁锚,等待天明。
抢滩登陆,在几百年后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兵种密切配合,方能有效实行。而在此时,不过就是用小船驳运士兵上岸罢了。如果蒙古人在海河两岸无备的话,陈德兴甚至能让自己的战船直接驶进河道。
数十条小舢板已经被放了下去,穿破了凌晨海面上的雾气,轰的一声靠上了海河口的滩涂上面。
舢板还未曾停稳,上面装的满满的北伐军官兵都已经跳了下来。当先的一个北伐军排长并未披甲,一手藤牌一手弯刀,猛地跳进了齐腰深的海水里面。士兵们也轰隆隆的下来,一个个都和这军官一样,并没有盔甲护身。
“燕赵之地,俺们踏上来了!是明王带着俺们来的!”
家乡在河北大名府,曾经在史天泽麾下当兵的沈牧野举着弯刀,已经满眼是泪。抬头看看,晨雾之下的海河口静悄悄的,压根没有设防,只有一片望不到边的朦朦胧胧的大地。
沈牧野又仔细分辨一下,宽阔的海河河口就在自己所在位置的南面。也就是说,自己已经踏上了所谓燕云十六州的土地!自石晋割土以来,海河便是界河,除了宣和北伐期间曾经短暂克服过燕京之外,海河以北已经有三百多年不是汉家之土了!
沈牧野激动的眩晕不过短短一瞬,就大声下令,让士兵赶紧取下小舢板上打好包的甲胄、弩矢。看到大家都披上了甲,他接着手一挥,就带着几十名士兵猛地向不远处的一处高地扑去。根据刘阳打探到的情报,那里驻扎着海津镇市舶司派出的税吏。都是跟着蒲寿庚跑来蒙古的色目人或是蒲家家僮,装备不错,有神臂弩和皮甲,还有三架发石机,又占据了高地。虽然现在一点动静没有,可他们一旦开始射击,搞不好就会给登陆的北伐军造成一定的伤亡!
第333章堵着门打脸儿(一)
几十名北伐军士兵紧握着枪弩和弯刀,披着沉重的步人甲,拼命向高地冲去。松软的滩涂让他们的脚步怎么也快不起来,每个人转眼之间都是满身大汗。几百米的距离仿佛永远也没有尽头。
沈牧野冲在最前面,心脏急速跳动着。附近不会有蒙古人吧?应该没有蒙古骑兵的!几个税吏当然不在他眼里,这些家伙现在不是搂着姑娘睡大觉,就是通宵喝酒耍钱。
可这里毕竟是燕云之地!是蒙古人在汉地的直辖地盘!明王又早早打出了先复燕者王的旗帜,忽必烈不可能没有防备吧?
若是有了防备,今晚说不定就是他升上光明天国的时候了!
沈牧野的担心总算没有成真,数十名北伐军士兵冲出了泥泞的滩涂,如旋风一般的冲上这处高地。入眼之处,就是三架架好的发石机,装了天雷的箱子乱七八糟的丢在那里。高地上防御的胸墙已经修好,胸墙后面有几处木头造草顶的房屋,一面绣着“市舶”字样的旗帜还挂在旗杆上,草房四下凌乱万分,各种蒲包木箱丢得到处都是,应该是这些税吏搜刮来的财物。再抬眼向远处看了一下,就看见黑压压足足有一百几十条人影,比情报中的人数多了几倍,却乱纷纷的在向西面的海津镇方向逃遁!
这些税吏果然是机灵,发现海上星星点点的火光,隐约看见有人抢滩,就知道是陈德兴的兵打来了!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严格的训练让沈牧野麾下的那几十名士兵下意识的依着胸墙蹲跪下来,还将上了箭簇的枪弩举起,对准了黑夜中的人影。沈牧野却摇摇头,这个距离连根杂毛都射不着了。他对着负责旗语的一名士兵大吼:“打出火把(天没放亮当然打火把、灯笼),给海上发信号,我已上陆,没有伤亡,燕云的大门,已经被吾等北伐壮士所占!”
……
“砰!”蒲寿庚寝室的房门猛地一下被踹开,就看见一个人影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此时,已经是海河口登陆发生后的十几个小时以后了,天色再次转暗。卧室里面,蒲寿庚正搂着个天竺美女在睡觉,听见这个动静,猛地醒来,身边的女人没有穿衣服,就光溜溜裹着被子,顿时也尖叫起来。
蒲寿庚哼了一声,便要发怒,那人影却已经开口了:“万户!出大事儿了!敌人打来了,海口那边的哨所已经被占,人都跑回来了!”
这声音非常粗旷,说的汉话又生硬,明显不是蒲寿庚的手下。这时已经有蒲家的仆人进来点上了蜡烛油灯,蒲寿庚借着火光一看,他脸上的怒气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换上了一张谦卑的笑脸儿。
蒲寿庚是二等色目,来人却是一等蒙古!海津镇的达鲁花赤总管。达鲁花赤这个官儿是代表蒙古大汗的,有点儿钦差什么的意思,总之蒲寿庚是不敢得罪这位蒙古大爷的。
“巴图鲁总管,您刚才说什么?”蒲寿庚还是一副和气生财的乖巧样子。刚才巴图鲁说的话,他原来没有听明白。
巴图鲁脸色铁青,一把将蒲寿庚好像拎小鸡一样从床上拎了起来:“敌人从海上打来了,已经占领了俺们摆在海河口的哨所!你摆在那里的百十个人都是废物,一溜烟儿跑回来了!”
“什,什么?”蒲寿庚只觉眼前一阵金星乱冒:“来的可是陈德兴……”
“还不知道,想来不是陈德兴就是李璮!”巴图鲁咬牙道,“不过谁来都一样,有我巴图鲁在,准叫他们有来无回!”
“这个……”蒲寿庚刚想给巴图鲁泼冷水,就想起自己如今的身份,已经不是那个在泉州和东南海上说一不二的蒲半城了。
他当下就郑重地点点头:“有巴图鲁总管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市舶司仓库中囤积了许多财物,都是要拿去献给大汗的。大汗还等着这些财物发放军饷,这个……万一因为战事迁延而耽误了财货输送就不好了。呃,下官这就动身,亲自押运这批财物入燕京,顺便向监国皇后请援。巴图鲁大总管,您看这样能行吗?”
巴图鲁大总管一想也对,无论陈德兴还是李璮都有点实力,虽然在大平原上面肯定打不过蒙古骑兵,但是要马上打败他们还是有点困难。
“好吧,那就有劳蒲万户了。”巴图鲁重重点了点头,“不过我手里就两个千人队,你得把你的人留下4000给我,必须是色目人,汉儿我不要。”
蒲寿庚被忽必烈封了个水军万户,又兼管海津镇的市舶司和造船场,手中当然有武力。其中的主力就是原先那十二艘(现在只有七艘了)大三角帆船上的色目水手,不过为给郭侃的3000肉搏兵腾地方。蒲寿庚从那些船上抽调了相同数量的水手,再加上一些被蒲寿庚忽悠来的色目人,大约还有6000人留在海津镇。
“行,就这么说定了!”蒲寿庚那里敢是个不,现在只要允许他离开,哪怕把6000人马都留下也是小事儿一桩。
……
海河口,大宋咸淳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清晨。
劳动号子的声音一阵接着一阵的响起,总没有断绝的时候。海河口外,上百艘大小船只,正在泛水驳运军队物资。海河口两岸,已经全部被北伐军控制,此时的海河口并没有什么港口商埠,海津镇是个内河港口,位于海河和大运河的交接处。所以海河口一带也没有现成的港口可用。
北伐军上下,都好像不要命似的在干活,海上陆上,整夜都没有人休息。三个旅的步兵已经上陆,物资也开始驳运,陈德兴和陆虎整夜也都在登陆场,亲自坐镇指挥上陆。
大队大队的北伐军已经开始集结,准备沿着海河向海津镇开进。打下燕京城是不想的,那座城市是忽必烈在中原的根据地。城高池深,守军也不会太少,陈德兴的兵力太薄,不可能取下来。
但是陈德兴也不打算在海河口虚晃一枪就走,他的计划是在海河口修建一座城堡!
众所周知,忽必烈后来建立元朝的首都就是燕京,时称大都,也就是后世的伟大祖国首都北京城。现在这里则是大蒙古国三大行政中长官(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事和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事)的驻地之一。而陈德兴现在预备筑城的位置就是后世天津市境内。对定都北京的政权而言,天津就是首都的大门!
如果自家首都的大门让大汉族主义者给占领了,而堂而皇之修起了军事基地。这忽必烈还哪儿有脸面喊什么天下一家,四海一统?这谁统一谁啊?
用后世的话说,陈德兴只要占了天津,就等于堵着忽必烈家的大门,天天打忽必烈的脸儿!
你丫连老窝的大门都让人占了,还凭什么说自己很牛逼,还凭什么在北方汉地作威作福?忽必烈靠几万蒙古铁骑可以摄服几十万汉军,靠的就是蒙古人把北方汉地之民屠了十分之七八的凶名!
但是这凶名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攒下的,那个时候谁敢堵蒙古大汗的门口天天打大汗的脸儿玩?要这样,谁还怕蒙古人?谁还会把蒙古大汗当主子?
所以陈德兴非常确信,一旦自己堵了忽必烈的门,这位大汗要么不惜一切的来夺回,要么就只能看着自己威名扫地。到时候还在犹豫不决的北地汉侯,一定会纷纷举兵!
已经两夜不眠,陈德兴和高大的眼睛都熬得发红。两人坐在一堆蒲包上面,听着手下军官的汇报。
“大王,三十日午时之前,我北伐军上军携带全部物资就可以全部上陆,然后便是民夫上陆,五月初三便可全部完成!”
高大满意的点头,一万五千大军,一万民夫,还有恁么许多的物资,在六天内全部驳运(没有港口,只能用小船驳运)上岸,这已经是奇迹般的速度了。如果燕京的蒙古人反应慢点,估计反击的军队还没有组织起来吧?
陈德兴也满意地笑了笑:“待完成上陆,全军上下,皆记末功一次。”
末功就是最小的功。陈德兴在北伐军系统建立起了封士封爵的体系,自然也要有个论功封赏的标准。功劳标准便分“大、中、小、次、末”四等,其中大功、中功和普通士兵无缘,都是军官们在指挥作战时立的。次功、小功的标准则是斩首蒙古鞑子、色目一级换一小功,其余一级换一次功,三个次功换一个小功。另外,在执行侦察、功城、突击、死守等艰难任务的部队,也可以得到“团体次功、小功”。而末功则是个“人人有份”的功,凡是参加一场战役级作战,并且战役最后取胜,本人也没有任何过失,都可以得到一次或几次末功,三次末功则可兑换成一次小功。
而从小功开始,都可以晋升官职、爵位或得赐田庄。次功、末功,则可以兑换奖金,当然换了奖金就不能在积累着换更大一级的功劳了。
陈德兴现在给全军记功,实际上就是认为登陆“天津”成功,堵上了忽必烈的家门,这就是一场战役级的胜利!
第334章堵上门儿打脸(二)
蒲寿庚是仓惶出逃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将近3000人,有士兵有家眷有家僮,收拾了财物,套上几百辆大车,连夜奔逃出镇,闹出了好大动静。
但是却没有在海津镇内掀起多少的连锁反应。倒不是大家不知道“南兵来袭”,而是没有什么人认为柔弱的南兵能打下有蒙古大兵驻守的海津镇!无论是汉人还是色目人,都不相信天底下第一等的蒙古人会被南蛮子打败……
三四十年来,大蒙古天兵无敌早就入了燕云之地的人心!哪怕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病死”,燕云之民也认为那是蒙古人的水战不如人。而海津镇这里,可没有长江那样的大江大河,周遭又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连座城堡都非常罕见,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住大蒙古的铁骑呢?
所以得知蒲寿庚是被从海口登陆的南蛮兵吓跑的,海津镇上的商民,顿时就是一阵阵哄笑。
这姓蒲的也忒胆小了!居然害怕从海上来的南方汉人的军队,要知道海津镇这里可是有蒙古大军驻守的!
笑完之后,该睡觉的睡觉,该备战的则准备打仗。前文提到过,蒙古人很讨厌坚固的城防,不仅讨厌大宋、高丽土地上的坚城,更讨厌北方汉地的坚固城池,所以除了开平、燕京、京兆府,和几座位于前线的城池之外,蒙古人原则上禁止在北方汉地筑城。只有益都李璮以备宋为名筑起了坚固的益都城。而海津镇这里,虽然是位于海河、运河交汇处的北方商贸重镇,但是也没有构造起坚固的城防,只有一道低矮单薄的木栅栏用来防贼。
如此城防,当然是不足恃的。
这个道理,巴图鲁也是晓得的,他可是会打仗的!他的这个达鲁花赤可不是世袭来的,而是凭着早年跟随阔出太子南下征战,用军功挣来的。
他早就见识过汉人的野战本事,哪怕是当年强悍一时的孟家军,也就是在崎岖的水乡山地逞英雄,根本没有在大平原上和蒙古大军摆开来打的实力。除非他们拥有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或者和他们交战的蒙古人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处于人困马乏或疫病流行的情况下,才会被数量相当的汉人击败。
所以他压根就没有守城的意思,而是准备野战。战场就选择在海津镇东,海河南岸,运河西岸的旷野上。就背靠着海津镇,在几万商民的眼皮底下,用蒙古铁骑去践踏不知死活的汉人武力!
这既是一场战斗,更是一次展现大蒙古国在北方平原上拥有绝对武力优势的表演。巴图鲁总管知道如今的大蒙古国正是困难时期,蒙古人之间有一场内战,汉人诸侯和南蛮的大将陈德兴又妄图利用蒙古人自相残杀的机会翻天。就算是燕京路周遭,在大汗直接统治下的汉人,也未必没有翻天的心思!
所以必须用一场漂亮的大胜来震慑住汉人。
连夜忙碌起来调集兵力,布置战守,直到第二天下午,巴图鲁才稍得了空闲,坐在一张胡床上用力搓了下脸。亲卫早就将来一盆热汤,供他洗漱。房门之外,已经有几个负责探查敌情的探马百户,等着回报最新的军情。
亲卫敞开门,顿时有海河上吹来的凉风涌了进来,让巴图鲁只是精神一振。几名百户急急忙忙进来,行礼之后就开始报告。
“……来的是南蛮子,打着‘明王’和‘陈’字旗号。大约有三千多人,步卒为主,骑兵约两三百。”
“……临河的两个寨子被袭,南蛮子好像用个烟囱一样的大铳对着寨墙轰了一下,寨墙就垮了,守寨汉儿便降了,真是一点骨气都没有!”
巴图鲁嗯了一声,眉头皱了起来:“大铳?有多大?怎么连寨墙都能轰垮?”
这个时代的蒙古人可不光靠蛮勇打天下的野人,实际上蒙古人非常重视先进武器。每占领一处,就会想尽办法搜罗会制造武器的工匠,带回他们的统治中心。如今的和林、开平、燕京,都聚集着大批来自汉地和西域各国的匠人。
而发源于汉地的火药武器,在蒙古军中当然也是常常能见到的。特别是蒙哥汗被天雷箭炸死之后,忽必烈更是将打造先进的火药武器放到了相当的高度之上,还颁布了悬赏,鼓励发明。
说实在的,在重视技术革新的问题上,蒙古强盗做的比南宋士大夫可好多了。历史上替蒙古人打造发石机攻打襄阳的阿老瓦丁被忽必烈授予副万户的官职——在蒙古的官职体系中,万户可是个相当高的地位,史天泽、张柔这样的人物都是万户。一个工匠可以官拜副万户,可见蒙古人对武器技术的重视程度。
在忽必烈的重视和推动之下,这两年忽必烈一系的蒙古军中,各式各样的火药武器层出不穷,其中也有一些是被称为“铳”的管状火药武器。
不过蒙古人的火药武器发展,却仍然出于没有找到发展主线的初级阶段。现在的蒙古人当然不知道枪炮武器火药武器进步的主线,爆炸类和火箭类武器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只是支线——这是欧洲人打了几百年才逐渐理清的火药武器发展路线,蒙古人当然不可能未卜先知。
因而,现在蒙古军中的火药武器呈现出杂乱不精的状态。武器种类极多,但是制作的大多非常粗劣,没有高质量的火药,也没有标准化的生产。以管状武器为例,整个蒙古军中,估计找不出两门口径基本相同的火铳。
除了制作粗劣之外,蒙古人的火铳也没有走大型化的路线。而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