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一个掌柜疑惑道:“上升了又如何?难不成蒲官人(蒲寿庚也是官,大元的官)想多借些钱?”

“正是如此!”蒲寿庚道,“不如你们给个借款的额子吧,按照迟约市价的五成计算如何?若是迟约上涨到300贯就押150贯,400贯就押200贯……当然,也不是蒲某一定会借,只是一个额子,蒲某如果需要用钱,便到各位的铺子上去支取。至于利息,也按五分,按日计算。”

“那么迟约价格跌破多少才我们才能抛售呢?”

“就按照借款的总额算,只要抵押的迟约价格跌破借款总额的一倍半,你们就可以抛!”

2比1的质押贷款,迟约价钱跌破抵押金额的一倍半就能强制平仓。这样的条件,钱庄仿佛是没有一点风险的。

“可以,就照此定立字据……不过我们这些钱庄本金有限,借贷的额子还需有个上限。不如就按照初始的借贷额子加倍吧。”

“嗯,一言为定!”蒲寿庚满意点点头,心里却有那么一丝失望。

他知道这些钱庄为什么要给贷款金额设上限,不是因为害怕风险,而是真的没有足够的现钱周转!

虽然钱庄业的同业借贷向来兴盛,但是天道庄却在迟约炒作开始后,中止了同业拆借。少了这个天道庄飞钱的发行方参与,江南的钱庄业能提供的天道庄飞钱就比较有限了——毕竟天道庄飞钱是要用金银铜去交换的。

而且天道庄置身迟约炒作之外,也让它避免了一场大难,说不定还会因为别人的大难而获利。等到迟约暴跌之后,天道庄或许就是整个江南最有钱的钱庄了,到时候他们的飞钱的信誉可就真的起来了……

……

“总管,这是迟约质押借款的标准字据。”

就在蒲寿庚和几个钱庄掌柜谈妥迟约抵押贷款后的第五天,一份标准的迟约抵押字据,就被邓秋忠带到了齐福客栈,交给了天道庄大总管屈华杰。

当然,这份字据不是蒲寿庚签的。而是金谷行和灵隐寺开办的云林金银铺订立的迟约抵押借款字据。不过上面陈列的条件,却和蒲寿庚签订的字据完全一样。

都是2比1的借贷额度,都是质押迟约市价一倍半的强制平仓线,利率也都是五分(每月)——蒲寿庚无意间又完成了一次小小的金融创新,制定了证券质押贷款的游戏规则。

现在临安所有的钱庄,都按照这一套规则向迟约炒作的参与者们放贷了。

“十张迟约押出一千五百贯,这灵隐寺的和尚还真是大胆啊!”屈华杰接过字据扫了一眼,冷冷笑着。这迟约在他看来,真和废纸没有两样!

“岂止是和尚大胆,如今临安的钱庄银铺谁不如此?”邓秋忠笑道,“现在迟约天天涨,转眼都已经涨破300贯了,只押出150贯,任谁也不会以为有风险的。”

“跌破一倍半钱庄就可以自行抛出?”屈胖子忽然问道。

“对,就是一倍半。若是以300贯计算,跌破225贯就可以抛售了。”

“225贯……”屈胖子哼了一声,“到那时就抛不出去了!江南的钱庄业算是完了,搞不好连寺庙都要倒掉几家!宗莲,你的金谷行有钱存在寺庙中吗?”

“没有,金谷行的钱都存在天道庄账上。”

“那就好了。”屈胖子抬眼看着邓秋忠,“这话你听着就行,不要到处乱传。”

邓秋忠一怔,“那些和咱们联手的米商也不说?”

“不说!”屈胖子道,“他们若真信天道,自会把钱转入天道庄,若不信……亏死拉倒!”

邓秋忠一叹,“这次真不知有多少人要亏死了!”

金融风险从来不会只存在于交易所之中!通过信贷向整个金融系统转移本就是常态。如果再无有效监管,往往就是一场破坏性极大的金融危机!

不过危机是危险,同时又是机遇。由寺庙把持的南宋金融格局如果不打破,如天道庄这样的新式银行,是不可能迅速发展起来的。

“有人亏死才有人发财,那些寺庙不倒,我们天道庄如何取而代之?”

屈胖子的话说得很慢,也很有气势,很有一点境外反动大空头的意思。

他停顿了一下,从案几上取过一张纸条,递给了邓秋忠,道:“这是刘明经让人送来的,原来是装在蜡丸里面的。你看看吧。”

纸条只有二指宽,上面写了几个字:五月初一,五百五十贯。显然就是迟约见顶的日期和时间!

“五百五十贯啊!”邓秋忠难以置信的吸了口气。现在他手中有一万一千张迟约,按照这个价格就是五百六十五万贯!

简直富可敌国!

“总管,咱们什么时候抛?”邓秋忠压低声音问。

“今天!从今天开始……慢慢的抛。”

第515章有意外

万恶的,反动的,令人憎恨的,总是破坏世界经济和和平的,人类证券交易市场中永远的头号大反派——大空头,现在终于要第一次露出它们极具破坏力的利齿尖牙了!

从此刻开始,直到遥远的将来,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之前。这些大空头仿佛就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梦魇。当长期繁荣和无比美好的发展前景降临的时候,他们就会蠢蠢欲动,开始制定一个又一个险恶的破坏计划,制造出一场又一场的金融危机。让无数的财富顿时化为乌有,让过着富裕生活憧憬着美好未来的人们顷刻间陷入贫困和绝望。

总之,这些可恶的大空头就是全人类的罪人!

而在这个被陈德兴改变了的时空中,罪恶的空头诞生在了中国,几乎是和人类第一个证券交易市场,江南迟约交易市场同时诞生的,真是太让人遗憾了——可是如果没有空头,还会有证券交易吗?多头们去和谁交易?

呃,不管那么多了!总之空头就是万恶的,罪大恶极的!

如果没有他们,共产主义一定可以提早个几百年实现!

如果没有他们,富裕,文明,爱好和平,没有任何侵略性的大宋王朝,也不会被邪恶的,充满侵略性的大明帝国主义所取代。

邪恶的空头邓秋忠和超级邪恶的大空头屈华杰长谈了很久,讨论要如何将迟约市场中的多头一网打尽,取得最大的利益!

等到他离开齐福客栈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大宋天子的行在,此刻正是最繁盛热闹的时候儿。

和迟约炒作之风开始前相比,本来就是繁华之地的临安市井又热闹了不少。

迟约牛市的又一个交易日已经结束了。虽然大空头的抛售已经开始了有二十天了,但是力度并不太大。每天砸出去的迟约都不过数千张,价值虽然也高达二十几万贯,但并没有让迟约价格出现下跌。

喜人的牛市还在继续,参与迟约炒作的人们几乎个个发财,皆大欢喜……除了一小撮放出太多迟约的粮商。

丰乐楼外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做士子打扮,满面春风的男子。或是一个人摇着纸扇子一边走路一边哼哼着小曲。或是三五成群,一边走路一边高谈阔论。还有装饰精美的马车、轿子,一架架、一辆辆如水流一样,往临安最繁华的瓦子巷流去。

邓秋忠没有带仆人,更没有乘坐车轿,只是一个人沿着街巷疾行。很快就进了临安城,又沿着御街疾走了片刻,进入了一条临安城的小市民聚集的街道。

在街口看见有人架起了几口热气腾腾的大锅,锅里面熬着米粥,大米已经熬开了花儿,散发出了诱人的清香。每一口大锅前面,都有一个穿着公差衣服的男子,大声吆喝着让人排队来领粥——这些施粥的铺子都是贾似道指示临安府支办起来的。在临安的平民聚集区和城东贫民窟里到处开设,免费施粥,只要有人拿着饭碗来领取,总有一个囫囵饱。虽然现在临安府的米价涨得有些不像话,但是平民百姓只要老得下脸皮,一日两餐尽可以去领些不花钱的米粥。是不可能饿死的!

这当然不是贾似道首创的善政,而是大宋国家福利的一部分。即便不是大灾之年,各级政府也会根据情况安排季节性、临时性或赈灾性的例行救济,比如“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而且还会在各地开设收容流民、乞丐的居养院,供贫民死后安葬的漏泽园,收养无后老人的安养坊,收养贫家子女的慈幼局,收容病卧无依之人的安济坊。另外,年满60岁的老人,还可以从官府那里领取一定的生活物资以养天年。

当然,以上的这种种社会福利,在蒙宋交战的这30年中是没有的。当时的南宋财政已经处于破产之中,除了军费,其他能省的自然要尽可能节省了。

不过现在,随着战争结束,经济复苏,财政形势大幅好转,这些传统的福利也在一一恢复。贾似道也才有底气纵然蒲寿庚炒卖迟约,拉高粮价。

只要江南城市的穷人不会挨饿,粮食价格暂时涨个几倍,是不会有人造反起事的。

而且,贾似道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眼睁睁看着粮价上涨。在临安的米价突破每石五贯之后,临安府的常平仓终于透过临安的粮商开始往外粜米了。常平仓粜米的价格是每石五贯,允许粮商每石加四百文出售。囤积这些常平米当然是重罪,不过还是有不少米商在犯傻——毕竟参加屈华杰领导的空头联盟的米商只是米商中的一小部分。

邓秋忠回到自己的金谷行在临安的总号时,看见铺子门口买米的队伍比上午他离开时更长了一些。倒不是金谷行磨蹭着不肯多卖米,而是屯米的铺子实在太多,如金谷行这样敞开卖米的米行,实在寥寥无几,因而也就吸引了大批顾客光临了。

“东家,今天已经粜出去2000石了,别家可都在囤米,咱们这样……”

米行的管事儿看到邓秋忠回来,立即迎了上来,低声汇报。“可是这排队买米的人还不见少,这样下去……”

“无妨!”邓秋忠一挥手,“继续往外粜,白天卖不完晚上接着卖,让伙计们加夜班!”

“是,东家。”这管事儿的叹口气,这金谷行看来是开不了几日了,迟约定出去那么多,库里面的米就这么些,淮西的米有过不来,现在还这样大手笔的粜米。他摇摇头,又道:“对了,刘先生来了,就在客厅里面候着您,仿佛有什么要紧事情要说。”

“哦,知道了。”邓秋忠应了一声,就大步向客厅走去。

“宗莲兄,出了大事情了!”

进了客厅,刚刚打发走了伺候的小厮,刘孝元也不客套,脸色凝重的就告诉了邓秋忠一个让人意外的大消息。

“大唐赵王李彦国统兵三万,很快就要渡河攻入宝应州了!”

“什么!?”邓秋忠猛吃了一惊,愣愣地看着刘孝元,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最后才结结巴巴地问:“真的?消息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刘孝元道,“蒙古人在两淮广布细作,现在他们都受我节制,这消息绝不会有误的!”

刘孝元深吸口气,压低声音道:“据报,因为去年的大战,大唐损失惨重,大量军兵伤亡,今年初又再次征调府兵扩充军队,以致农事荒废,济南、益都、徐邳等地只剩老弱耕种。因此今秋以后,大唐必然遭遇粮荒。李彦国无计可施,也无钱财购米,只得铤而走险,南征淮东……目的就是以淮东之米养兵!”

“大军可动了?可渡河了?”邓秋忠紧张地追问。

“大兵已到涟水,正在搜集船只,显然就要渡河了!”刘孝元焦急地道,“本来只是一个池州,不想又多了个李彦国。池州还好,无非花钱买阵,送贾似道一个大捷罢了。李彦国那边却不好糊弄,他的府兵在大清河打败过忽必烈!岂是宋国的团勇能对付的?这淮东一乱,米价只怕要升个没完了!赚不到钱是小,若是坏了大王事情,可如何使得?”

“莫急,莫急……蒲寿庚现在可知道此事了?”

“尚不知晓,不过隐瞒不了多久。”刘孝元跺跺脚,“兴许明日一早,临安就满城皆知此事了。”

“这……明经兄,你先去盯着蒲寿庚。”邓秋忠深吸口气,“我再去见屈总管,他一定有回天之计的。”

刘孝元点点头,却没有马上离开,又对邓秋忠道:“回天不易,屈总管毕竟是商人,为今之计,怕是要动武了!若是拖延时日,误了东南风,就算筹集到粮食也无法北运了。”

“动武?”

“打下庆元府,庆元府的常平仓中就有米一百多万石!”

“好,我这就去和屈总管说。”

……

“天助我也!”

同一时刻,消息灵通的蒲寿庚也已经得到唐宋将要开战的消息了。

“大哥,咱们手中还有多少钱?”

蒲寿晟道:“还有六百余万贯!”

“投三百万进去!”蒲寿庚道,“明日一开始就投进去,把迟约抄到500贯!然后再抛售!”

“只投三百万?剩下的钱呢?”

蒲寿庚道:“带去泉州,大哥,你亲自去!立即动身,今晚就走!”

“这是何意?”

蒲寿庚表情严肃了起来,“事事难料!咱们要防个万一……这一次咱们用了泉州三大番商的三百万,现在先还给他们。另外,让咱们的海船出动,都到泉州来……带上死士!”

“带上死士?”蒲寿晟瞪圆了眼珠子,“海云,你是要……”

“夺泉州!”蒲寿庚咬咬牙,“淮地乱起,池州又有乱子,贾似道一定会抽调闽勇北上,这就是咱们的机会!打下泉州,抢光它再走!”

“那南洋舰队……”

“陈淮清管不了泉州了,他得替他儿子抢米!”

第516章大悲剧日

“伪唐赵王李彦国统兵三万南渡黄河(淮河)攻入山阳县啦!”

“太好啦!有了这个消息,粮价肯定飞涨,咱们的迟约闭着眼睛也能到500贯!”

“这下发财啦!起码可以赚上万贯,哈哈哈!”

“要发了,还多亏了李全的这个孙子……”

涌金门外,丰乐楼内,一片欢呼雀跃。大堂之内,一票饱读圣贤书的大宋投机者,正在为他们的国家遭到入侵而欢呼!

其中不少还穿着绿色的官服,也不知道是哪个衙门的芝麻官儿,不好生在衙门里当差,都跑到丰乐楼来发国难财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屈大空头组织的抛售,也许是前期的跟风盘都获利巨大,开始回吐。迟约价格在这段时间出现了一点反复。从300贯涨到380贯花了足足二十天,其中还有几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挫。再加上贾似道一再下令临安府开仓放粮平抑粮价。不少人已经对迟约的持续上涨空间产生了怀疑。

但是今天,特大利好来了!伪唐赵王的大军,刚刚攻占了大宋的一个县城。有这么个好消息趁着,迟约怎么可能不涨?

“这叫什么事儿?伪唐攻占了大宋一个县,这些人居然高兴成这样!还有不少是大宋的官员,他们到底知道乱臣贼子是什么样的吗?”

忠臣还是有的,已经入了天道教,决心追随陈明王去探寻宇宙真理的孙诗臣孙胖子正在丰乐楼四楼的贵人包间里跺着脚大骂。好一副忠烈臣子的模样儿。

“就是,就是,这些乱臣贼子,应该叫御史台卒来逮人!”

屋子里其他空头附和了起来,还有人提出要把这些乱臣贼子的劣迹报告到御史台。不过这事儿有没有用真不好说。

“抓个屁啊!下面大堂里面就好几个监察御史里行走和御史台卒呢!我兄弟就当着监察御史里行走,我认识他们。听说御史中丞朱貔孙也持着好几百张迟约,这会儿一定笑得嘴都合不拢……”

“下面何止有御史,还有殿前诸班直的人,我是三衙军出身,我认得他们。”

“还有几十个太学生,都不好好读书,成天在丰乐楼里发国难财,这等奸佞,统统该革了身份。”

“有什么啊,下面还有不少赵家的疏宗远亲呢,怎么也是皇家的人啊,听到李唐的人打来了,他们高兴个啥!”

“都是叫迟约害的!我看该禁的就是这个迟约!太可恨了……祸国殃民!”

“对!就是祸国殃民!应该禁止!”

大宋的士大夫在替李唐的入侵欢呼,而已经投靠了大明入了天道教的奸商却一个个义愤填膺,大有要去敲登闻鼓揭发乱臣贼子的意思。

不得不承认,这金钱的魔力真是大的不得了!

“禁止什么啊!”屈胖子大马金刀的就坐在屋子正中的主座上,听下面的人议论的不像话,摇摇头就道,“现在不是正好吗?没有这个消息,咱们手里那么多迟约卖谁啊?”

孙诗臣跺跺脚,“可是,可是屈财神……现在整个临安都疯了!只要有几个钱的都想买迟约!”

“砸!砸死他们!”屈胖子嘴角勾了下,冷笑道,“他们是在那真金白银买咱们的纸。我就不信,钱会比纸多!老实和你们说,除了你们拿来的十一万张迟约,我还从市面上收了六万张,另外两淮四大米行都有天道教的股份,他们都各自印了三万张迟约,都在我手里呢!你们算算,这就多少了?”

“十一万加六万加十二万,是二十九万张……”孙胖子很快算好了答案。

“每张五百贯就是一亿四千五百万贯!”屈胖子冷哼一声,“我就不信临安城里有那么多现钱,就算有……我就继续印!不把迟约打到一文不值绝不收手!”

是啊,可以增发增发再增发的!理论上,迟约的供应可以无限大,而天道庄飞钱……当然也可以无限制的印,但是印钞机却在屈华杰这个大空头手中!

这样的金融战争,屈胖子又怎么可能会输?

这时孙美臣气急败坏的从外面冲进来了,进了门就喊:“开市了,开市了,迟约直接破了400贯,现在直往500贯冲呢!”

“砸!先砸三万张出去!老子倒要看看,这帮蠢人到底有多少钱!”

屈胖子脖子一挺,毫不犹豫就下达了抛售迟约的命令。

……

西湖,葛岭,后乐园。

贾似道的赐第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大队大队披着铁甲,持着长枪、弩机的士卒。一张张朴实的面孔上全无表情,只是队形严整的站成一排排的,举着一面贾字大旗。几个按着腰刀的武官,正在队伍前面走来走去。还不时伸长了脖子往后乐园之内张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半闲堂内,大宋平章军国事,开府仪同三司,太师贾似道已经袍褂整齐,仿佛准备出行。几名披着甲胄,样貌举着却显得斯文的军官,在他面前站成了一排。

“好!我台州士子果是能文能武!”贾似道拈着胡须,满意地点点头。

站在他面前的,都是他弟弟贾似德从台州招募的团勇,是浙勇的一部分,也称台勇。

贾似道本人是台州天台县人,天台贾氏自然也是大族名门。贾似德便以天台贾氏为核心,团结了一批台州豪族士子,募集台州山民当兵,组成了6000人的团练。又调临安的原三衙军精干军官为训练,调教了几个月,日前才到临安,以填补楚勇(李庭芝部)离开后的防务空缺。

和历史上自己没有一兵,只是依靠两淮将门不同。这个时空的贾似道是有6000私兵的。

几个披着铁甲的士子异口同声地嚷道:“学生等能有今日,皆赖太师栽培提携,我等愿为太师效死!”

他们都在贾似道跟前口称学生,自然都是贾似道的心腹私人。贾似道靠他们掌握6000私兵,而这些人和下面的6000壮勇,则都是吃贾家饭,穿贾家衣,当然要听贾似道的话。

这团练都是依托宗族、同乡、亲朋、师生的关系凝聚起来的。上上下下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最符合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武力。同时,往往也是支持中式中央集权王朝最后的武力。

“知道要尔等做什么吗?”贾似道沉着声音发问。

其中一个军官回答:“今日黄昏之前,控制涌金门,钱塘门、清波门,只许出,不许入。封锁西湖东岸各码头、道口,只许人往丰乐楼方向去,不许离开。等候太师将令。”

李彦国南下抢粮的行动,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自然也包括贾似道!现在贾似道已经等不及蒲寿庚炒高迟约出货套现再去抓人了——伪唐和池州可是两码事情。池州不过小打小闹,凭着李庭芝、江万里的本事,根本十拿九稳。

但是李唐府兵可是在太原和大清河两败忽必烈,杀得蒙古铁骑丢盔卸甲,而且还都是在野战中和数量相当的蒙古人对抗。这样的强敌,贾似道可没有信心打出速胜之战!而且,谁知道李彦国是不是和陈德兴串通好了,一块儿南下来抢粮食的?

在如此强敌压境的情况下,贾似道当然不能再容忍蒲寿庚炒卖粮食,造成临安人心不稳了。

所以,贾似道现在准备提前动手,抓捕以蒲寿庚为首的反动奸商了——顺便还要抄了蒲寿庚的财产以充军饷。

……

“怎么回事?怎么会跌的呢?”

“哪里来的迟约?怎么那么多!”

“见鬼了,怎么又被砸下来了?”

“有没有搞错!?”

“怎么会这样,不能再跌了,不能跌了,再跌我就要破产了……”

此时此刻,丰乐楼内,一场多空对决,正上演到最精彩的时候儿。由于利好消息的刺激和宋朝投资者的不成熟,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资金蜂拥而来,买盘也蜂拥而来!

通往丰乐楼的路上,全是装满天道庄飞钱或是真金白银的马车、驴车。

可是如潮水一样的资金却没有能将迟约推高多少,仅仅过了400贯,就遇到了来势汹涌的抛单砸盘!无论多少钱推进去,都会有比之更多的迟约涌出!成交也放出了天量,丰乐楼大堂的柜台后面,几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