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对陈德兴而言,如今中原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军阀集团也不算多。后世的全世界可有二百多个国家呢!就是一个军阀给一个国,还有一百多个国可以封给功臣和儿子们呢。

而且,在将这些军阀豪强转封出去之前,陈德兴也不打算收回他们的地盘。因为没有地盘的军阀就没有办法维持他们的集团,也没有办法保持一定的财力,同样也没有办法控制一定数量的人口——他们可是殖民海外的“国人”来源!

对于陈德兴的西周式分封法,李翠仙自是知道,就是各路军阀,也多少有些耳闻。当下李翠仙又是一笑,摇摇头道:“既然山东只是暂领,也谈不上酬劳。益都之军于我大明,事关紧要,大王还是需要再慷慨些。”

陈德兴看着李翠仙,淡淡一笑,“仙儿,想必你已经有了主张,不如说来听听。”

李翠仙微微点头,缓缓道:“南芬钢铁、颗粒火药,都是我大明独有之宝,天下群雄,无不想窥出其中之秘。”

陈德兴沉默着点点头,不置可否。

李翠仙又道:“益都本是贫瘠之地,三代经营才有些积蓄,经此一役,怕是消耗殆尽。大王若有诚意,不如让妾身带上三百万贯天道票去益都一行。”

南芬钢和颗粒火药的秘密,再加上三百万贯天道庄飞钱……这就是收买李彦国倒戈的条件!当然,还要加上册封李彦国为唐国王——李彦国可不是李璮的合法继承人!

“好!”陈德兴没有和李翠仙讨价还价,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因为他知道李翠仙提出的这些条件,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给少了,妖女可没有把握一定能说服李彦国。

他顿了一下,突然又问:“那么,李南山怎么证明他站在孤王一边呢?”

“出兵!”李翠仙笑道:“当然是出兵助战!”

……

开封城外,蒙古大军驻地的大校场上,整齐的脚步激起漫天尘土。一队队的蒙古人排成了横队或纵队,再组成方阵,然后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鼓声,在群臣簇拥的忽必烈大汗当前通过。每个蒙古兵都是全副甲胄,大部分人持着丈二长枪,少部分人则扛着六尺狼牙棒,每个人的腰里还都挂着一把三尺长的钉头锤,个个都目不斜视,只是全神贯注听着军官的口令声音。

这是蒙古人的步兵方阵!以长枪为主,以狼牙棒为辅。长枪用于冲阵,狼牙棒则包抄对方的两翼。面对大量配备钢甲和长枪的明军,蒙古人果断的抛弃了以弓箭和骑兵为主的作战方式,转而和明军一样,玩起了步兵方阵。同时,对钢甲没有多大破坏力的弯刀也被摒弃,改用长枪、狼牙棒和钉头锤相配合。临战,先以长枪冲阵,再用狼牙棒和钉头锤肉搏!

长枪兵和狼牙棒兵组成的方阵一个又一个的通过,跟在他们身后的又是一个个炮军的横队。

当先的是抬铳军万人队,一门抬铳需要三个人配合使用。一人半蹲充当铳架,一人手握抬铳负责瞄准,一人则用点燃的线香点火。因此一个上万人的蒙古万人队只装备了3000门抬铳。不过除了抬铳之外,这些蒙古兵还配有柳条盾和钉头锤,所以也是具有近距离肉搏能力的。

抬铳军万人队之后,则是骆驼铳千人队,骆驼铳就是架在骆驼背上的小铜炮。每匹骆驼背上都只有一个炮手兼骑手,需要独立完成火炮装填发射同时还要控制骆驼。小铜炮则通过一个木架架在一匹双峰骆驼的第一个驼峰之上,木架的上半部分可以转动,因此在装填弹药的时候,可将炮口转向后方。这个骆驼铳千人队一共装备了900门小铜炮。在战时可以和骑兵配合行动,利用骆驼的机动性不断转移阵地,能对敌人的侧翼发动炮击。算是忽必烈手中的一张王牌!

在骆驼铳队之后,则是大队大队的蒙古骑兵。忽必烈虽然大刀阔斧改革蒙古军的战法战术,但是也不会真的把老祖宗传下的看家本事给丢了。在他的大军之中,单纯的骑兵(不算骑马步兵)虽然退居到了较为次要的地位,但是仍然占到了较高的比例,在中原地区的十四个蒙古万人队中,还是保留了四个骑兵万人队。

第564章谁是郭汝瑰

士兵和骆驼还有马匹行进激起的尘土,在忽必烈和他的大臣重将周围飘动。刘孝元穿着一身崭新的蒙古袍服,头上扣着顶毡帽,按着一把乌兹钢弯刀,不时偷眼打量忽必烈和他身边那些蒙古将领们。

这是大军出征前的阅兵!大蒙古国在中原地区的最后一搏,很快就要开始!为了这一搏,忽必烈真的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河北掠来的,从河南、陕西横征暴敛来的财物,还有大蒙古国历年的积蓄,几乎已经耗费一空。全都变成了蒙古勇士手中的狼牙棒、钉头锤、长枪、抬铳、骆驼铳还有火药,当然还有赏赐。每一个蒙古兵、色目兵和汉兵,在这次检阅结束后都能得到一份厚赐,用来激励军心士气。

忽必烈现在已经是快五十岁的老家伙了,这些日子更是明显衰老起来,头发已经大半花白,腰背也微微有些弯曲。不过眸子当中仍然散发出一缕缕精光。看着军队一队队地从面前经过,每经过一队,他眼中的光芒就明亮一分,连弯曲的腰背也更挺直了一些。他身后那些五大三粗的蒙古人,看到眼前这些拥有全新装备和战法的军队如铁流一般的经过,一个个也都眉飞色舞起来。

有了狼牙棒、钉头锤、抬铳和骆驼铳,大蒙古的勇士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呢?

“大汗万岁!长生天保佑蒙古人!”

每个蒙古千人队从忽必烈的马前通过,都会大声欢呼,士气显得是那样的高昂。和去年从大清河畔狼狈逃窜时的蒙古军仿佛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欢呼声中,忽必烈突然回头,看着刘孝元,开口就是流利的汉语:“刘卿,你觉得怎么样?如今的蒙古大军,可否大败陈贼于中原?”

在刘孝元听来,忽必烈的语气中总有那么一些底气不足。他看了眼旷野上浩浩荡荡行进的大军,微微一笑道:“大汗,用兵之道并不只是兵强械精,还需将帅指挥得当……陈德兴能有今日之势,并不都在钢铁、火药,其用兵之道也足称当世名将,大汗不可掉以轻心。”

一番劝说的话语,在忽必烈听来仿佛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此贼的确善于用兵,刘卿……你也熟读兵法,可有什么破敌之策吗?”

刘孝元眉头一拧,仿佛在苦苦思索,他道:“用兵之道,自古就将以正合以奇胜。不过在臣看来,正合易,奇胜难。所谓奇,实乃是险,兵行险招是为奇。如果遇到不善用兵的敌将,奇兵往往有奇效,但是遇上陈德兴这样的良将,兵行险招往往会因险而败。所以在臣看来,欲破陈贼需行正道,结硬寨,打硬仗……”

“结硬寨,打呆仗……”忽必烈重复了着刘孝元的话,仿佛是在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以往,蒙古人作战都强调离合之道,强调灵活机动,硬寨呆仗是蒙古人不屑打的。

但是现在,北明的骑兵显然已经和蒙古不相上下——装备了钢甲的八旗兵,仿佛比只有皮甲护身的蒙古骑兵还强一些呢!而且北明的步兵也都是骑马步兵,这种一人一马(不是战马)的部队上草原或许不够瞧的,但是在河南地区机动已经足够了。河南的平原才多大地盘?纵横不过五六百里,如果不惜马力,三天就能跑个对穿了。再说,眼下蒙古人在中原的群众基础是远远比不上大明的,中原百姓早就知道有汉家王朝崛起,还累败蒙古!俨然有了一统天下的苗头,那些想从龙立功,当个开国功臣的北地豪强到时候会站在谁一边,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所以大范围的机动作战,非但不会给蒙古人带来多少胜算,反而会让他们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相比之下,还是硬寨呆仗和北明军扛正面比较靠谱。如果正面不敌,那也甭玩什么机动了,有这点力气直接往西跑,去别失八里再开个局面多好?

想到这里,忽必烈重重点了下头:“对!就要结硬寨,打呆仗……”

……

刘阳沿着背街的小巷急急地走着,才转出来上了大路,就看见一队扛着狼牙棒的蒙古兵从面前慢慢地开过去。现在开封城里面的蒙古兵不知怎么回事,都不用弯刀弓箭,扛着跟6尺多长的狼牙棒上街来溜达。这玩意儿看着就挺沉的,也亏得这些蒙古人扛的动。

刘阳现在剃光了头,穿上了红色的僧袍,脑袋上还带着个鸡冠一样的帽子,浑然一副喇嘛打扮——在河南这里的蒙古人,大多都跟着忽必烈一块儿信了喇嘛。所以打扮成喇嘛活动比当个三等汉要安全多了。而且乌斯藏人的长相和汉人差不多,刘阳又行走江湖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话,藏语也懂一点。遇到蒙古人肯定不会穿帮,遇到乌斯藏人也不怕,大不了冒充蒙古喇嘛……现在也有一些蒙古人笃信密宗佛教,出家当喇嘛的。

而且忽必烈现在还让几个色目官员成立了个什么开封皇城司,严密监视往来开封城的各色人等。这些色目都是天方教徒,三等汉是任凭他们欺负的。不过喇嘛却是他们招惹不起的存在,藏密是蒙古的国教,忽必烈本人就是密宗信徒。蒙古重臣大将也多数都信密宗养喇嘛。而喇嘛和天方教徒是宗教上的死敌!如果天方教色目赶招惹一个喇嘛,那全城的喇嘛都会被惹毛,说不定还会有信仰密宗的蒙古大将直接拿着狼牙棒来杀人——色目人是二等!叫一等蒙古敲死了也是白死的!

不过刘大喇嘛还是按着自己的鸡冠帽子退到了墙边,避开这些扛着狼牙棒的蒙古人。等到这些蒙古人走远了,他才抬头看了一眼乌云低垂的天色,眼见着就要飘雪了,忙加快了自己的脚步。今天他可是和一个重要的人物约好了时间的,要在某地见面的。中原大战已经是倒计时了,他得尽快打听到蒙古人的兵力布署和作战方案。另外,陈德兴还给了他整整一百万的天道票,还不限报销,就是要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拉拢到几个蒙古人旗下的北地豪强。

真是时间紧,任务重啊!

刘孝元一身儒服,带着一个小厮,懒洋洋地晃出了自己的宅子。他现在是忽必烈身边摇羽毛扇子的谋臣,实权是没有的——忽必烈现在越来越不信任汉人了。不过刘孝元却多少是个例外,虽然没有权,但是却能参与机谋,很显然忽必烈还是想利用他的那点智慧的……或者说,是忽必烈想从刘孝元这里听到一些想听的分析而已!

在刘孝元看来,忽必烈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赶紧逃走,带着他的还算完整的蒙古大军退出中原,用中原的火药武器和钢铁武器(蒙古人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一些南芬钢的)去欺负西方的野蛮人,还怕打不下一个大国吗?

他左右四下看看,并没有发现开封皇城司派来监视他的探子——开封皇城司是个色目人执掌的密探衙门,任务是防止北明细作渗透的。里面的密探清一色都是色目人,还都是天方教徒,实在太容易辨认了。不过这段时间,忽必烈的财政愈发紧张了,这个皇城司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开饷了。下面的色目细作也就没有了做事的劲头儿。

刘孝元在开封御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又安步当车地晃悠到了瓦子巷。确定的确没有人尾随之后,一闪身就晃进了一处小小的妓馆。这个刘孝元喜欢嫖娼在整个开封都是有点名气的。他虽然地位不低,财产不少,可是却对结婚生子没有什么兴趣。一有空闲就流连在青楼楚馆,开封上点档次的妓院里面的妓女,就没有不认识他刘大官人的。

这会儿还是上午,妓院里面冷冷清清,妓女也没有出来迎他,大概还在睡大觉呢。一个龟公凑上来,满脸都是讨好的笑容。刘孝元丢给他一个铜板。“金轮上师来了吗?”

“来了,来了,正在二楼参欢喜禅呢!”

“带我去。”

“好嘞。”那龟公满口应着,就将刘孝元带到二楼一间僻静的房间外面,轻轻敲门。

“大师,有客人要见您。”

里面传出的确是刘阳的声音:“可是刘施主?”

刘阳这个假喇嘛居然选择在一个妓院里和刘孝元接头,还真是挺有创意的!

不过这个时代的密宗和后世不同,双修非常普及且随意,越是放浪形骸,越像个真喇嘛——历史上,被称为元朝亡国之音的十六天魔舞,就是密宗喇嘛引入蒙古宫廷的。

“正是刘孝元。”刘孝元道。

“那就请进吧。”

刘孝元又塞给那龟公一个铜板,打发他离开,然后就推门进去。等他眼睛适应了客房里面昏暗的光线之后,就看见喇嘛打扮的刘阳,似笑非笑地坐在那里,面前一个茶碗还在冒着袅袅的热气,看来也才到这里等候他没有多久。

第565章潜伏在敌人的心脏

看到刘孝元进来,刘阳站起来就招呼:“明经先生,快坐!几天不见你人影,可把贫僧我想死了。最近还是很忙?”他招呼得热烈,刘孝元心里面却只是有点哭笑不得的意思。明王手下的细作还真是扮什么像什么,一个色迷迷的喇嘛都能演活了,真是不简单啊。

他在刘阳身边坐下,看着一个在刘阳屋里的徐娘半老的老小姐不做声地给他倒了一碗茶,苦笑道:“本以为大师会找个雏儿双修的,是不是大师的囊中有些羞涩?若是这样,在下倒还可以帮衬一下。”

刘阳嘿嘿一笑:“双修的佛母都是打小调教出来的,随便找个雏儿可不成……佛爷的金刚杵可不是寻常的小姑娘能受的,就得找这样熟透了的妇人才行。”说着话,他摸出一小锭散碎银子丢给那女子。那女人乖觉得很,谢了声就走出去,屋子里面只剩下刘孝元和刘阳二人。

刘阳换了一副郑重的脸色,看着刘孝元认真地道:“大王这次派某家南来,就是想摸清楚蒙古人的兵力和布署……不仅要中原的,还要西域、草原和乌斯藏的情况。另外,刘某还想和蒙古这边的几个汉军万户联络一二。若是有人肯在战场上倒戈,这个功劳可是泼天的。到时候,你我都少不了一个万户侯!”

刘孝元心思转动,刘大喇嘛提出的这些要求,没有一件是容易做成的。不过他还是有些办法的……只是明王为什么要摸清蒙古人在西域的情况?莫非是他想要在短期内就进军西域?这事儿是不急了一些?大明就算能一统天下,那也是接了个烂摊子,是不是应该来个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上几十年?

刘阳紧紧地盯着刘孝元,看他在那里皱眉沉思,以为事情有些难办,于是就一笑说道:“事情是有些多,也不需要一下子全都办到……不如先摸清楚蒙古人出兵的时间,进攻的目标和大致动用的兵力吧。”

“蒙古人会在十二月二十日出兵,蒙古、色目、汉军一共十八万人!还会动员六万民夫随行。目标就是大名府……预计大年三十扑击到大名府城下!”

刘孝元张口就来,说出的都是最高机密的情报——忽必烈的汉人谋士有许多,但是真正得到信任的却寥寥无几。刘孝元绝对算是其中之一了。

“十八万人!?”刘阳怔了一下,“大年三十扑击大名……”

“没错!”

刘孝元道:“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二十了,一个月后,忽必烈就会出兵!十八万人中有十三个蒙古,三个色目万人队,汉军两万人,主要是陕西刘家的兵马。色目人是萧家和耶律家的和西域白番的兵,也有一些唐兀(党项)李家的人。

蒙古军的编成是这样的,三个骑兵万人队,一人双马的配置;一个怯薛万人队,一人三马;这些都是骑兵。一个抬铳军万人队,一个骆驼炮千人多,这些都是西域白番。八个蒙古步军万人队,都是配马的,不过一人只有一马。两万汉军步兵,这是刘元振(刘黑马之子)的兵。萧家、耶律家各一个万人步队,都是河东的契丹人、女真人组成的军队……他们现在都算色目人了。刘家、萧家、耶律家的军队都是无马步兵。蒙古人还打算征发八万汉人民夫,四万辆大车和四万匹骡马用来运送粮秣。粮秣一共预备了五十万石,可供二十四万人,二十二万匹骡马骆驼吃上半年吧。

另外,蒙古人在京兆府、灵州城各预备了十万石粮秣。忽必烈还令统领乌斯藏十三万户的国师八思巴筹集十万石粮秣和五万匹骡马送往巩昌路。忽必烈的心腹大将霸突鲁也带着三个千人队的一万汉军去了别失八里。”

刘孝元拿起桌上的茶碗抿了一口,停顿了下又道:“忽必烈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虚攻大名府,引明军南下,而后向河南而退,从开封附近过河。将明军诱到开封城下依托坚城与明军周旋,为李璮创造机会自河东、益都两路进兵,偷袭燕京。同时,宋国还会在江南发难,攻打泉州和舟山……”

刘阳猛吸口气,脸上都是惊喜的表情。刘孝元提供的情报可谓详细到了极点!

刘孝元看着刘阳,眉头突然一皱,“不过忽必烈的用兵往往重在临阵决断,战前的部署只是草案,未必会遵照执行。”

这个时代没有电报没有电话,信息传递缓慢,情报收集困难。凡是在军事上比较成功的国家,一般都会赋予前敌统帅以重权。像宋朝那样由皇帝老子和宰执大臣在后方的首都宫廷里开军议遥控指挥,那是肯定要打败仗的。而忽必烈是大汗亲自统军,战前的计划不过是个参考,真打起来说不定就当成搽屁股纸了。

刘孝元看着微微显出一些失望的刘阳,微笑道:“在下不才,是颇得忽必烈信用的,战时可以随其左右。判官如果无惧险阻,可以和刘某同行。”

“当真?”刘阳大喜。

刘孝元重重点头,笑道:“不过判官可不能再扮喇嘛了……忽必烈军中的真喇嘛可是很有一些的。”

……

陈德兴快步走进了自己设在昭明宫内的作战室——正式的名称就都督房,这里也是明军的战时大本营。不过陈德兴也和忽必烈一样,也是要亲自统兵出征的。到时候留守在这里的就是参谋司军师张世杰、军务司判官任宜江、政务司判官黄智深、大义总教官孔玉这些人。他们将辅佐郭芙儿保着世子陈长安监国。

这会儿,张世杰、张熙载、任宜江、黄智深、孔玉,还有几个军将,陆虎、刘和尚、王威、王陆飞,还有北洋舰队提督高大,还有郭侃这个战场经验无比丰富的师帅,还有一众参谋军官,都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和上一次大出兵时,参谋军官都有些不知所措不同,现在的明军参谋们已经胸有成竹多了——陈德兴创建的这支军队,在中世纪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支学习能力和总结经验的能力都极强的军队。这是因为参谋司和陆海军军校的存在。每一次战争的经验教训都会被参谋司和军校的军官们搜集起来,进行分析有时候还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演习,从而总结探索出相应的战术战法,还会制定出相对应的条例。

所以上一回河北——燕云战役后,明军的参谋司和陆军军校就花了好几个月进行调查和总结,终于将这场对明军来说规模空前的大战完全吃透摸清,化作了一个个新的条例和战术战法。而且大明的陆军参谋们也更加清楚应该如何组织一场大型会战了。

同时,还派出了大批地图测量小分队,按照陈德兴交给他们的办法,把河北的大明控制区进行了一番精确测绘。还秘密派遣侦查小队化妆成商队,对蒙古和东唐的部分地盘进行了测绘。制作出了13世纪最精确的华北军用地图——主要的道路、河流、城镇、山脉、关隘、港口、渡口,全都跃然纸上。

看到陈德兴走进来,满脸的喜色,刘和尚就第一个凑了上去,抱了个拳,笑吟吟问:“大王,王妃生了?”

陈德兴点了点头,笑道:“又是个男孩,六斤八两……母子平安。”

这是李翠仙的第二个孩子,分娩过程非常顺利,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把孩子生了下来。

众将听到陈德兴有多了个嫡子,纷纷上前道喜,陈德兴也大笑着回应。其实他对多生孩子并不执着,不过这个时代的人们就是喜欢多子,他也只能入乡随俗了。

不过转眼他就收束了自己的心神,缓缓扫视大家一眼,“细作来报,忽必烈北上大名,已经是箭在弦上了……最晚本月二十日,他就要从开封出兵!十天左右,就能兵临大名府!现在已经是十六日了。也就是说,再有四天,中原大战就会开始!诸位,你们怎么看这个局面?”

郭侃反应最快,他笑着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俺们银甲师先请个头阵!”

陈德兴点头笑笑,心想你不请头阵,你的银甲师也别想躲在后面。既然郭侃识时务,那么这个要求,该当成全他们。

听到郭侃这样表态,张熙载在旁边低低笑了一声。他现在是明军陆军军校校长,同时还是副军师,俨然就是参谋司的灵魂人物。

这种天生就能运筹帷幄,心思缜密,能够把陈德兴提出的作战草案变成一个切实可行的严谨计划的人物,在随营军校前几期的毕业生中,大概就是这独一号了。

陈德兴微笑道:“廷扬,你有什么高见?”

张熙载摇摇头,神色淡淡地道:“高见谈不上,倒是有个问题。”

“问吧。”

“大王到底想取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要打垮忽必烈这个蒙古大汗,还是要让他继续当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