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是法兰西,而且还是中世纪。贵族本来就有初夜权,睡农奴家的闺女天经地义。现在换成旗人老爷来睡也没有什么……而且,对眼下法兰西的农奴来说,旗人老爷比原先的贵族老爷仿佛还好点。
因为旗人老爷都不住乡下,对农奴的要求也不多,就是在收获的时候要点粮食罢了。而且上交的粮食也有个数目,是按照每家农奴耕种的土地数量了收取的,大约就是收成的两成,余下的都是农奴自己的——实际上,旗人老爷并没有把这些法兰西乡下人当农奴,而是把他们当成普通的农民来对待。
而在巴黎府和鲁昂府这两个蒙古官府已经建立起来的地方,甚至还开始给法兰西农民发放地契,让他们成为拥有土地的自耕农!
下了轿子,刘孝元四周一打量,发现自己正在一座位于塞纳河边的城堡门外。城堡周围都是农田,种着麦子,已经到了快要丰收的时候,麦穗看上去沉甸甸的,显然是个好年景。
不少农夫打扮的法兰西人仿佛被刘孝元一行人的巨大动静给吸引过来,都愿意站在田地旁边,伸长脖子好奇打量着他们的新主人——新的时代仿佛并不坏,至少这些东方来的主人对农奴的索取比原来的骑士老爷要少。
城堡大门敞开着,一个色目官员领着几个同样是色目人的护兵,正在门口弯腰恭迎。应该是驿站的驿丞和驿卒,同时当然也是所谓的旗奴。那个色目驿丞多半是知鲁昂府商挺家里面的奴才——担任官员的旗人老爷用自家的奴才为小吏已经是惯例了,刘孝元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的礼部衙门里面就有不少胥吏是他的色目旗奴。
“相爷,要不要早些歇着?”刘子泰凑上来笑着对刘孝元道,“明儿一早,还要坐船去鲁昂府城呢。”
“哦?那个大明的商务监督已经到鲁昂了?”刘孝元问。
“该是今天下午可到。”
“今天下午?”刘孝元抬头看看天色,自言自语地道,“这会儿已经到了?也不知这个商务监督是什么来路,想要干什么……”
……
“赖大官人,你们只能在这个岛上活动……”
“什么?只能在这个岛上?为什么啊?”
赖福已经到了鲁昂,不过没有进城,而是上了鲁昂城边上的塞纳河中的一座小岛。这是一座狭长形的小岛,蒙古人给它起名叫“商馆岛”。岛子就和鲁昂城繁荣的市区隔水相望,原先这里就有不知属于那位法兰西大人物的别墅,现在整个岛子都被改建成了商市,沿着岛子西岸就是一溜码头和商馆。大部分的商馆还在开工建设,只有几座商馆仿佛是用旧有的建筑改建的,现在已经启用。
赖福数了下,码头有十八个泊位,每个泊位都对应一座货物栈房和一座商馆。河面上到处停泊着商船。主要就是柯克帆船和航行于内河的长船。前者大多悬挂着挪威和瑞典的旗帜,这两个维京海盗的国家,并没有和蒙古人开战,因此他们的商船可以出入塞纳河,不过也只能到鲁昂的商馆岛。
负责接待赖福的也是个汉人,有六十来岁,总是带着一脸憨厚的笑容,看着就是谁家的老仆人,只是一对三角老眼不时闪烁,放出几缕精光。
此人姓刘,叫刘安,原是刘孝元的管家。现在是也是欧罗巴旗人了,还有个鲁昂海关副监督的官儿,常驻在商馆岛上和往来贸易的各国商人交往。同时也负责和大明大西洋总督府、英格兰王国秘密接触。
“赖大官人,没有为什么,上面就是这么说的,小老儿不过照规矩办事罢了。”
刘安摸了摸花白的胡子,轻描淡写地回答:“现在大汗在欧罗巴实行的是闭关锁国之政,全国两口通商,除了此处的鲁昂商馆岛,就是君士坦丁堡的黄金角。除了这两处,外国商人是不得踏足别处的,违令是可以处死的。我国商民,不得允许也不可进入商馆岛和黄金角,否则也是死罪!”
当然,这个“闭关锁国”眼下不过是草创初设而已。说是两口通商,实际上是到处漏风,走私猖獗。不过随着蒙古人在欧罗巴统治的稳定,“闭关锁国”之政肯定会变得越来越严厉!
他做了个肃客的手势,指着码头边上一处看上去相当富丽的商馆。
“赖大官人,赖夫人,所罗门先生,请跟小老儿来,酒宴已经备下。”
赖福和塞拉西·所罗门互相看了一眼,所罗门问:“刘先生,连出入都这般拘束,生意该如何做啊?”
“生意自然能做,”刘老头一边领路,一边笑呵呵指着周遭的商馆,“瞧见没有?这里有一十八座商馆,就是外国商人交易之所。要买什么,卖什么,只管寻这十八家商行便是了。什么能买卖,什么不能买卖,都听这十八家商行的,所需缴纳之税赋、规费,也由这十八行代理。而且这十八行还自有客房,外来的商人,可以在此居住。一应吃喝用度,商行都会提供,你们给钱就行了。”
他突然停下脚步,回过头,颇为认真地对赖福道:“赖大官人,小老儿可得提醒您一声,咱们这里可不是大明,商人可不能买个士绅牌就不敬官府的……咱们这里,商人得忠心替官府,替朝廷,替大汗做事才行!十八家行商,尤是如此!”
十八行制度自然也是忽必烈身边的汉八旗谋臣琢磨出来的。蒙欧帝国的外贸实行垄断,只有成为行商入驻商馆,才能从事获利丰厚的外贸。
而要成为行商,就必须服务于朝廷,替蒙古人效力,还要拥有官职,但不能由旗人和旗奴出任——根据忽必烈的旨意,旗人是不得公开从事商业的,而且在持有旗地方面也有诸多限制。旗人,最主要的责任还是替忽必烈的帝国当兵从军,可不能一个个都变成阔佬富商。这样可就没有战斗力了!
除了行商之外,蒙古——欧罗巴帝国还拥有两种特权商人,皇商和官商。
皇商是和怯薛府有生意往来的大商人,其中最大的皇商有九个,俗称九大皇商。主要来自东罗马帝国、罗斯诸国和立陶宛。是最早投靠大蒙古的欧罗巴商人,君士坦丁堡那边的外贸线路,和金帐汗国、伊利汗国、两河的忙哥帖木耳汗国的贸易都是由这些皇商负责的。
官商则是服务于各个旗的大商人,数量约有百余家,散布于国家各处,主要从事贩卖食盐,酿酒卖酒,开发矿山,买卖奴隶等垄断性行业。
和行商一样,皇商、官商的当家人也都拥有蒙古授予的官职,同时也不是旗人或旗奴。当然,这三类特权商人,毫无疑问都和蒙古——欧罗巴帝国的大人物们有着一些特殊的友谊。
而通过行商、皇商、官商这三类特权商人,忽必烈的朝廷就基本上把整个国家的商业控制在手里面了。
第851章贩奴贩出和平
卢维埃驿馆,天色将近放亮的时候,刘孝元紧皱眉头,好一阵才对他的心腹,鲁昂海关副监督刘安道:“知道他们要那么多白奴作甚?”
刘安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珠子微微发红,还不住打着哈欠,显然是连夜从鲁昂商馆岛赶来见刘孝元的。在招待塞拉西·所罗门和赖福的酒宴上,刘安已经从两人口中套出了不少干货。
对方的来意,让刘安大吃了一惊。虽然他早就知道塞拉西·所罗门和赖福是为白奴而来。但是却没有想到对方需要的白奴数量居然多到此种程度!
光是年轻的白女奴,开口就是十万八万!
本来刘安老头还以为那个“黑太监”是出宫采买,替陈大圣人寻觅欧罗巴绝色的。可是这十万八万的……陈德兴怎么用的完?而且对方也没提出要美女,只是规定了年龄25岁以下,如果身体健壮,可以放宽到30岁。
“相爷,小的没有打听到对方要白女奴作甚,不过却知道对方要将这些白女奴运去明洲。”
刘安报告着自己在酒宴上探听到的消息——白女奴将会被运去明洲大陆!
“去明洲?”刘孝元皱起眉头。对欧洲而言,大西洋对岸的明洲就是一处熟悉而又陌生的所在。
说熟悉是因为几乎谁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知道那里是大明帝国的地盘,也知道二等印第安老爷都是从那儿来的。只是到现在为止,仿佛还没有哪个欧罗巴人去过明洲大陆。因为……大明帝国不许!理由是欧罗巴人身上带有疾病,会传染给明洲的印第安老爷。
可是现在……就不怕这些欧罗巴女人去明洲把疾病传给印第安老爷了?
“去明洲的……都是女人?”刘孝元突然想到了什么。
“都是女人!”刘安肯定地道。在昨天晚上的酒宴中,他从赖福口中套出了不少话。
“那么多白女奴去明洲……”刘孝元思索半晌,突然拍了拍手道,“是去嫁人的!这些白女奴是去明洲嫁人生孩子的!”
“嫁人?”刘安一怔,随后笑了起来,“怎么可能?明洲有人啊,那些印人(印第安人)武士不就是明洲来的?既然有男人,那就一定有女人啊。”
刘孝元摇摇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陈德兴肯花钱从欧罗巴买白女奴,定是要把她们配给愿意在明洲安家的汉人移民。至于明洲的女人……听闻明洲这几年多次大疫,死人无数,其民人恐怕所剩不多了。如果再掠夺他们的女人,就怕引起民愤。”
明洲发生天花大疫的消息和印第安人容易感染疾病这个情况,在欧罗巴洲不是秘密。毕竟现在生活在香港、澳门的印第安人也有上万之数。这几年也和欧人混熟了,明洲的虚实,不知道经由他们的嘴巴泄露了多少——印第安人多淳朴,欧罗巴人多狡诈,怎么可能瞒得住?
刘孝元又是何等心思缜密,细细一想,其中的关键都已经通透了。
明洲就是个地极广、人极稀,金银又极多的宝地!是大明的自留地,不能让欧罗巴人染指。但是要隔着个太平洋往明洲运人也不容易,现在大明本土想来也不是民不聊生,老百姓日子好过,愿意飘洋过海去明洲的就少了。而且,就算有人肯去,多半也是去发财的。挖够了金银就要回老家的,自然不会带女人,最后就算想在那里安家也难。
因而在明洲的汉人一定是男多女少,比例失调。而要他们在明洲安居,大明朝廷就得给他们找老婆。可是《陈礼》中又有“汉人不为奴”的规矩,自然不能在大明本土购买贫家女子。这样就只能在明洲本地和欧罗巴洲给他们找女人了。
而明洲本地土著因为疫病人口大减,可以提供的女人有限,陈明当局又怕引起民愤,就只能花钱从欧罗巴购买了……
“哈哈哈……”刘孝元想到这里,忽然间就大笑起来了。
“相爷何故发笑?”一旁的刘安不解,低声问道。
刘孝元笑道:“因为明蒙和议之事将成,天下总有百年太平了!”
“真的么?”刘安依旧不解。
“错不了的!”刘孝元非常肯定地道,“对大明而言,吞下明洲十万里沃土才是万世之基业,和明洲相比,欧罗巴这里根本算不了什么,而且很难操弄,没有几十万雄兵,几百万移民根本不足以镇压。所以,只要咱们大蒙古能为大明殖民明洲提供方便,陈德兴必定不会把咱们赶尽杀绝!要是把咱们赶尽杀绝了,他上哪儿去买那么多白女奴?”
“卖给陈德兴白女奴?”刘安仿佛觉得不可思议,睁大眼睛看着刘孝元。
刘孝元很肯定地点点头:“当然啦!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明洲那里人少地广,饮食肯定是不稀缺的,缺的就是女人……”
这事儿听着都稀奇,堂堂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创立的基业,现在居然要靠着给大明送女人自保……要是让成吉思汗知道了,非得从坟头里气活了不可——不过就算成吉思汗气活了也没用!
因为陈德兴开启了一个钢铁和火药的时代!如今的战争,已经不是生产落后的草原民族可以驾驭的了。
……
中亚,两河流域,忽章河南,通天关下。此时此刻,一场决定伊利汗国和忙哥帖木耳汗国存亡的大会战,正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
朱四九的大军在上次击败了忙哥帖木耳后,就顺手打下了通天关,把忙哥帖木耳赶进了忽毡城。不过却没有攻打或围困,只是堵着费尔干纳盘地的大门种土豆。等了近三个月,到了土豆快要成熟的时候,终于等来了阿八哈和伯颜率领的十二万伊利汗国大军!
大明天道七年七月十二日,八万明军西征军和十二万伊利汗国大军,就在通天关外的平原上展开了又一场决定命运的会战。
刘斗现在已经升任了中尉连长,也不在郭侃的银甲师中服役了,而是调入了朱四九直属的火枪兵师——郭侃、刘整和严忠济都把自己的火枪兵团贡献了出来,三人另外又给了朱四九一千人,朱四九用他们和自己的门客搭配,组成了三个四连制的长枪兵营,分别配属给三个火枪兵团。
因此,朱四九的这个火枪兵师,就是由火枪手、刀盾手和长枪兵三者混编而成的。
而且,全师所有的战士,无论手持长枪、刀盾还是火枪,都是全副钢甲护体,绝对是重装步兵的配置。
而在今天的会战中,朱四九一上来就把自己新建的火枪兵师投入了进攻。八千几百名将士,就在朱四九的指派的师长海大崴的指挥下,在战场上列出了三个前所未有的四列横阵。在144门大炮和36个火箭兵小队的支援下,开始逼近伊利汗国大军战线的左翼。
“稳住阵型!稳住阵型!向前进……”
刘斗大声吼叫着,浑身上下的热血都好像要沸腾起来一般。
十二万大军组成的战线,漫无边际的摆在辽阔的草原上。举着钉头锤、狼牙棒还有长枪,披着铁甲、皮甲,还有些人骑着战马手持弓箭。
这样的军队,如果不是遇上了大明西征军,那就是无敌的存在——至少在波斯、大食、两河这里,根本就没有可以威胁他们的力量。
可是现在,在用钢铁和火器武装起来的大明雄兵面前。这支蒙古人的大军,根本就已经过时了。
“哒哒哒……”
点鼓的声音在每个钢甲战士耳边响起,所有的人都跟着节奏,以便步走的速度向前推进。
“长生天保佑蒙古人!”
蒙古人的呐喊声从前方传来了!刘斗抬头往前看去,原来是蒙古人的骑兵靠了上来,上万人的马队已经在草原上列出了阵型,马上就要发起冲锋了。
“空心方阵!”
师帅海大崴的命令被一级级传达了下来。正在行进的三个火枪兵团同时停步,然后忽然就是一阵眼花缭乱的变阵,原本的四列横队,迅速展开成了三个间隔超过200步的团级空心方阵。方阵最外层是刀盾兵(也是一个四连制的营)都是单膝跪地,盾牌组成一道矮墙,长刀从矮墙中探出。刀盾兵内是长枪兵,同样是跪姿,长枪一头抵住地面,也从大盾的间隙伸展出去。长枪兵内是三排火枪兵,最里面才是团部和师部的军官。
这边儿大阵刚成,那头蒙古人的马队就开动了。这些骑兵是从两里之外开始冲锋的——他们距离明军战阵超过了三里半。之所以那么遥远,就是为了躲避炮击。不过他们之前还是遭到了明军炮兵的火箭轰击,阵形大乱了好一阵,好不容易才整顿好。朱四九的火枪兵却已经趁机推进了超过一里半。
万马奔腾的场面非常骇人,地面都被马蹄踏得微微颤抖,如同点鼓一般。不过明军火枪兵师的官兵们内心却都平静如水。
火枪兵师一团的团长是朱四九的同乡,名叫汤英,也是从军十多年的“老士爵”。在明军中有上校军衔和子爵爵位。看到对面漫天的烟尘,只是大吼了一声:“火枪兵预备!”
“火枪手,检查火绳!”
下面的营长、连长们纷纷下达命令。都是例行的军令——火枪手们的弹药在开始推进前都已经装好,火绳也已经点燃了。现在不过是再一次检验。
“火枪兵,三段击!”汤英又一次下令。“敌至30步外放开开火!”
三段击是明军火枪兵的标准战术——就是将火枪手分成三列,其中两列负责装填,一列负责射击。由于这种战术是在防守时使用的,而明军这么多年来又极少打防御战,所以蒙古人并没有怎么见识过。
“伯颜,这方块阵你在天竺可见过?”
蒙古军的本阵在距离他们的一线超过两里的后方,一辆高大的巢车上,伊利汗阿八哈和忽必烈的大将伯颜并肩而立。两人都举着望远镜在注视着前敌。
“未曾见过……不过臣在中原时曾经听说过明军有个步克骑的空心方阵。”伯颜眉头紧皱,手里的望远镜都快被他攥出水来了。
刚一上战场,他就看出不对了!这里的明军比他在天竺见到的可精锐多了。不仅阵形整齐,而且变阵的动作很快,仿佛是行云流水一般。他们的炮兵也厉害,不仅打得准,而且还会放火箭,这火箭也准!刚才一开战,就是三四百个火箭轰在己方战阵的左翼。好一阵混乱啊!最后阿八哈把自己的怯薛军的三个千人队调上去才算稳住。
可这边才稳住,那边明军的火枪兵居然就压上来了。
用火枪兵冲阵……这算什么打法?伯颜百思不得其解,这火枪兵忽必烈那里也有啊,可是从来都是把他们当弓箭手使用的。就算要靠近敌方,也是在骑兵的重重保护下上去的。现在明军这边怎么就这样上来了?
“冲得动,应该能冲开的!”阿八哈咬咬牙,“只要勇士们不惜……该死,火箭!”
他话说到一半,脸色顿时难看无比,原来前方的天空中,又升起了数十支拖着长长尾焰的火箭!看它们飞行的方向,就是用来轰炸冲锋中的蒙古马队的。
这些可恶的火箭杀伤力并不大,但是轰然炸开的场面太吓人,人还能忍受,可是马却受不了啊,马一惊,冲锋的阵型就要乱,这冲击力就会大降。
“汗王,明军的骑兵!”
伯颜又惊呼了一声,阿八哈连忙定睛望去,就见明军战阵的右翼,也扬起了烟尘,显然有大批骑兵正在赶来。这明军“八旗马队”的威名,阿八哈就是在波斯也有耳闻。他们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却个个都有钢甲护体,又精于骑射,可不容易对付!
“他们一定是想趁咱们的骑兵冲阵失败后追击……”伯颜低声道,“汗王,把您的三个怯薛千人队也投进去吧。”
他的话音未落,轰隆隆的爆炸声就从前方传来,明军的火箭已经在飞奔的蒙古铁骑中炸裂开来了。
此时,蒙古骑兵的前锋距离明军的三个空心方阵,已经不足百步了!
第852章朱四九的旗人
刘斗举起了手中的大横刀,不是要砍人,而是给火枪兵发信号。刀落枪响!
他指挥的火枪兵连是一营之中训练水平最高和战场表现最好的。因此,在全营(有三个连约480人)实行三段击战术时,他的连就会负责施放火枪。
身为一连之长,刘斗自然要负责指挥开火。而且,在排列空心方阵时,他的连又被摆在正面,正好面对着好像潮水一般涌来的蒙古骑兵。
“还是漫射加凿穿啊……可惜遇到了咱们钢甲火枪兵,只是送死而已!”
虽然只是一个小连长,也没有正经上过军校。但是刘斗却是全程参加了西征,和蒙古人较量了不知多少阵了。对蒙古人的打法,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蒙古人对上钢甲火枪兵,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无非就是下马用硬头锤、狼牙棒拼肉搏,或者就用他们的老办法,用骑兵马队打漫射和凿穿配合的战术。
前者基本上是白白送死,刘斗还没有遇上过能打穿刀盾手防线的蒙古步军呢!
后者的效果则要好一些,因为漫射加凿穿的战法是由两股骑兵配合着完成的。实施漫射的是蒙古人的轻骑兵,一般没有盔甲,装备顽羊角弓。他们会呼啸着冲向明军的右翼或左翼,在距离五六十步远的时候转向,从明军阵线正前方横穿而过,同时就在马上用最快的速度放箭,这就是所谓的漫射。
不过骑在高速飞奔的马上,还要用最快的速度放箭,准确程度就不要论了。什么射左眼不会中右眼的神话,刘斗只是在家乡种地的时候听过。从军以后,这就是笑话了。何况,明军这边还有火枪、弓箭、大炮和火箭反击。真打起来,战场上就是硝烟弥漫,人脸都看不清。
所以负责漫射的蒙古轻骑兵基本上不会取得什么战果,实际上他们在对付钢甲火枪兵时的作用就是吸引对方开火,活生生的靶子啊!
而火枪兵一旦开了火,负责漫射的这些蒙古轻骑兵就算完成任务,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重骑兵的了。
组成凿穿阵的都是蒙古重骑,一般披着三层甲(皮甲、锁子甲和丝甲),弓箭难伤,刀剑砍起来也费劲儿。在配合良好的情况下,凿穿阵往往会在漫射阵刚刚穿过敌军正面的时候,就如一把标枪利剑一般冲刺而来。趁着对方的阵型被漫射的箭雨扰乱之际,就猛突而入……
而对钢甲火枪兵来说,对付这种战术的关键,就是掌握好开火的时机。
此时,战场上的蒙古骑兵已经明显分成了两股,一股是重骑兵,维持着小跑的速度,还在一里半开外;一股是轻骑兵,早就已经全力冲向火枪兵师的左翼——就是刘斗所在的位置。
“100步,90步,80步,70步……”
刘斗在心中估算着对方的距离,同时还在心中斟酌着要不要挥下手中的横刀——虽然对方多半不会直接冲阵,但是这种可能性始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