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是因为“秦”、“楚”、“晋”、“吴”四国都在太平洋沿岸,就是后世加拿大、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虽然封了四个国,但是因为这四国之间的交通可以走海路,非常方便,成本又低。因此从“十六城时代”开始,四城经济就是完全一体的,产生了许多“跨城商行”。而且这四国因为靠近太平洋,又理所当然成了吸引大明移民最方便的地区,同时也是明洲大陆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到了陈永华担任秦王国左丞相时,四国人口总和已经超过了五千万,远远高于其余十二个北明洲藩国的总和。

而秦王国首都新咸阳周边的资源又相当之丰富,不仅有金矿、木材和毛皮这些能够吸引移民的赚快钱的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在冶金技术逐步成熟以后,煤铁资源就成为秦王国工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剂。特别是在陈永华当选秦王国左丞相的第二年,大明冶金学家、化学家宋应星发明了转炉炼钢法,揭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幕。而让秦王国迅速步上了工业化的快车道,虽然不能和体量巨大的老牌工业化国家大明帝国相比。但是也后来居上,借助北明洲各国开始兴建铁路(这回是有蒸汽机车牵引的真铁路)的东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

随后,陈永华又利用北明洲最富庶的晋王国缺乏男性继承人的机会,推动同族联姻,让秦王国的太子正(陈永正)娶了晋王国的公主敏(陈永岚),实现了秦晋共君——陈永正和陈永岚都是陈德兴的后代,不过两人并不是近亲,他们结婚的时候陈德兴已经去世三百多年了。

在秦晋共君之后,陈永华又推动秦楚晋三国共相,也就是将三国议会合并,选出统一的内阁。同时,三国的经济完全一体化,物资和人员流动完全自由化,三国之间的税卡完全取消。稍后,盛产白银的吴王国也被陈永华拉入了同盟,三国共相变成了四国共相。“秦”、“楚”、“晋”、“吴”四国在实际上统一了。一个几乎占据了北明洲西海岸全部土地,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强国就此出现!

而大明帝国的应对措施,则是扶植北美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组成同盟,以对抗“秦楚晋吴”四国同盟。这个从表面上看挺恰当的应对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相反的效果——加速而不是延缓了北明洲诸国的融合进程。四国联盟和十二国联盟都在各自的辖区内搞起了一体化的市场,建设一体化的交通网络,组建统一指挥的军队,最后十二国联盟的王室也开始向四国联盟学习,开始推动王朝联姻,试图将联盟便成组建统一国家的起步点!

当大明帝国察觉出不对的时候,北明洲大陆上已经出现了两个庞大的国家集团。一个是由“秦楚晋吴”合并而成的华夏帝国(皇帝由原来的秦王出任);另一个是由其余十二国拼凑起来的华夏联合王国(由十二国王室轮流出任国家元首)。

而更让大明帝国的执政者们头疼的事情,是两个冠着“华夏”名号的明洲大国,真的都很“华夏”,人种是华夏的,文化是华夏,宗教是天道教科学派,连执政的君主也是陈明王室的一部分。而且两国的政治制度也差不多,都是君主立宪,区别只是华夏帝国的君主权力更大一些,而华夏联合王国的十二王不过是十二个吉祥物。

也就是说,一旦双方发生武力对决,后果很可能会产生一个统一的北明洲大帝国!这个帝国将拥有不亚于大明帝国本土的疆域和资源,人口将近万万,还在高速增长当中。而且,还踏入了工业化的门槛,可以生产出最新式的蒸汽铁甲舰和后装大炮。

所以大明帝国这几十年来的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就是一方面挑拨华夏帝国和华夏联合王国之间的关系,使之继续保持对立;一方面又要尽可能的让两国的冲突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两国间的中小规模战争,在过去几十年中时有发生,而且都是华夏帝国的军队在吊打华夏联合王国。大明帝国,则一再充当华夏联合王国袒护者的角色。还积极投资华夏联合王国的重工业和铁路。

但是,随着大明帝国的人口接近十亿,贫富差距和财富过度集中的问题又迟迟得不到解决。人口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加大,给了人少地多的明洲诸国迅速吸收人口增强国力的良机。在天道五世纪末六世纪初的几十年内,南北明洲的人口就增长了一倍亿上!北明洲的人口接近两亿,南明洲的人口也超过一亿五千万。北明洲两大强国的工业化步伐也随之进一步加快,已经到了让大明帝国不得不全力应付的局面。

与此同时,大明帝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也在不断激化。由于长期实行贵族民族和精英民主,忽视底层民众的民主权利,使得底层民众长期不能分享大明帝国世界霸权带来的利益——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分享,他们至少可以移民去“明利坚”或大洋洲——因而大同主义思潮在这几十年间愈演愈烈。工人运动已经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了。罢工、抗议、请愿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大明本土上演。甚至还出现了以恐怖活动为斗争形势的“墨家大同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帝国领导世界的能力进一步下降,空有压倒性的工业优势而无从发扬。国家只得收缩战线,基本放弃了对欧洲、非洲和天竺事务的武力干涉。集中精力与太平洋和南北明洲。

第886章老大帝国

拿破仑和大谷光摄出了澳门东神圣天道观,沿着一条背街的小巷急急地走着,才转出来上了大路,就看见大街上一溜汽车慢慢地开过去。现在按照西历计算,不过是1790年,但是汽车却已经大量的出现在了澳门这座位于欧罗巴的大明殖民城市当中。但是骆驼马车驴子这种旧时代的交通工具还没有退出,而是和汽车一起争抢澳门城并不宽阔的道路。使得汽车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并没有显出多少优越性来。

这些汽车也不都是小轿车,也有不少卡车和公共汽车——澳门的公共交通是比较发达的,不仅有公共汽车,还有有轨电车和有轨马车。

不过和这个时空的拿破仑成为好朋友,同时也是澳门大谷医学院助教的大谷光摄是东世袭天道教东瀛省大教方主持的大谷家族的嫡子。他的妹妹大谷秀是东瀛省天道教的圣女,他的姑姑则是当今的东瀛省大教方主持,他自然是个有的是钱的大少爷。

所以上了大路,直接一挥手,拦下一辆出租马车。还顺手摸出一张五十文面值的小票,从路边的报摊上买了一份最新出版的《每日时政》,然后才和大清帝国的自费留学生拿破仑·波拿巴一块儿上了马车。

由朱四九开创,被朱重八推上巅峰的大清帝国,在太平安逸了三百多年后,现在也和大明帝国一样,露出了老大帝国的疲态。

而不一样的地方,则是大明帝国虽然号称“衰弱”,可如今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化国家,去年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8000万吨,铁产量更是接近一亿五千万吨。这个数字在后世21世纪的人们开来仿佛不算什么。但是在眼下却是相当惊人的,大约是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钢铁产量的总和的两倍!

那么“多”的钢铁自然转化成了遍布国内的铁路和纵横几个大洋的舰船。

虽然大明困于内部阶级斗争,又受到外部崛起的新兴工业国家,如华夏帝国(如今世界的第二大工业国)、华夏联合王国(世界第三大工业国)、神圣天道国(世界第四工业国)等国的挑战。

另外,西非王国(世界第五工业国)、英格兰王国(世界第六大工业国)、意大利王国(世界第七工业国)、天竺大英国(世界第八工业国)、马木鲁克苏丹国(世界第九工业国)、北欧联合王国(世界第十工业国)等国也先后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化。将来或许也会成为大明帝国霸权的挑战者!

但是以综合国力而论,拥有8000万吨钢和11亿人口的大明帝国,毫无疑问还是拥有碾压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实力——不是一个个碾压,而是一国同时碾压全世界!

而那个曾经一度仿佛要和大明帝国分庭抗礼的大清国,却是真的衰弱下来了。这个国家先是被陈宗道封锁,自己又搞自我封闭,为了限制国内的白人兴起民族意识,而大搞闭关锁国。同时还严格限制科学知识的传播和运用。

相比之下,大清国数百年如一的友邦神圣天道国,虽然限制商业和资本,但是却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各种新技术的运用,还利用国内丰富的煤铁资源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毕竟他们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和大明帝国对抗,一共打了十八次大规模的战争!如果不知道改革和进步,这个国家早就被大明灭亡了。

如果要在另一个时空给神圣天道国找个对比,大约就是北朝鲜了,神圣天道国就是一个放大版的,资源丰富,而且保留了一定私有制的北朝鲜。拥有3000万人口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神圣天道国的农业实行公社制——这不是忽秃伦发明的,而继承自古罗斯。神圣天道国的贵族地主或国家不能把土地出租给个体农户,只能租给整个农民公社。而钢铁、造船、兵器等重要工业部门都实行国营,金融和外贸也由国家垄断。私人只能投资轻工业和国内商业。

在这种以国有经济为主的体制下,神圣天道国如今的钢铁产能也超过了200万吨,铁路运营总里程也超过了两万华里,军事工业也能够满足天道骑士团陆军的需求(神圣天道国的海军比较弱,基本就是个摆设)。也让神圣天道国能够抵挡住工业实力比他们强大几十倍的大明——当然,眼下的陆军也没有什么先进武器,坦克飞机还没有发明,不过就是大炮加上机关枪……

而大清国西据大西洋,东面又有神圣天道国这个屏障挡住大明,地理形势非常有利。南面的神圣罗马帝国又在三百多年前被朱重八的继承人朱允文击败,分裂成了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包括葡萄牙)、希腊王国和塞尔维亚王国,还失去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再无力和大清国相争。

至于北面的英格兰王国,在过去三百多年中,仿佛是人畜无害一般的存在。

四方安定无事,大清帝国自然可以关起门来过舒服日子。三百年下来,人丁繁衍到了将近四万万!放眼全球,也算是第二大国,只要远处的那个大明国还被神圣天道国和明洲的那些杂乱事情绊住,来不了欧罗巴。那大清朝仿佛就能一直这样悠哉下去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会出人意料。一种来自天竺的药品——鸦片在大约六十年前成了让大清国万分头疼的事情。这种本来用于缓解各种病痛的药品,不知为什么就成了大清国权贵和士绅们的嗜好品。整天吞云吐雾不算,还让大量的真金白银哗哗的流出。对大清经济和国防(不少八旗子弟和欧人新军官兵也成了瘾君子)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于是当时的大清皇帝朱善烺就启用了主张禁绝鸦片的又任命欧人大学士孟德斯鸠为巴尔干总督(巴尔干是旗人区,小亚细亚省巡抚,保加利亚巡抚和罗马尼亚巡抚还有东都留守,照例都是旗人担当,因此巴尔干总督一直以来都是欧人在做,以显示旗欧平衡),负责在东都君士坦丁堡禁烟,旗人大臣海生(海大崴之后)为法兰西总督主持鲁昂禁烟。

禁烟当然非常顺利,一举驱逐和逮捕了数百个鸦片商人,焚毁了几万箱上好的天竺鸦片。可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禁烟行动竟然引来了一场巴尔干战争!

之所以会引起巴尔干战争,那是因为禁烟的地方有两处,对象也各不相同。发生在鲁昂的禁烟针对的主要是大明帝国、华夏联合王国和西非王国的商人。发生在君士坦丁堡的禁烟,则是针对意大利商人和阿拉伯商人的。而且后者的损失尤为惨重,不仅大量鸦片被焚,还有不少商人被杀——大清国对大明和华夏联合王国还有点忌惮,对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根本没有拿正眼瞧过。

可是在大明帝国的暗中支持下,意大利王国拉上塞尔维亚王国、希腊王国和马木鲁克苏丹国组成反大清同盟。本来他们只是想虚张声势,迫使大清国做出一些让步,但是大清国却寸步不让,最后导致了战争爆发。而开战之后的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而大清国养了三百多年的八旗子弟,在关键时刻根本不是马木鲁克人和意大利人的对手!不过几万人的联军(意大利、塞尔维亚、希腊和马木鲁克苏丹国并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它们不过是被大明大西洋总督府煽动起来吓唬人的),在开战之后却势如破竹,击溃了几十万八旗兵(都是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地区的旗人民兵,作战方式和武器非常落后),一路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

走投无路之下,大清皇帝只能亲自前往忽秃伦堡(神圣天道国的新首都),向光明左使陈家洛求救。请来了天道骑士团的十万大军,这才解了东都君士坦丁堡之围——天道骑士团的名号虽然老掉牙,但是他们能和大明帝国的陆军抗衡,战斗力自然是不用怀疑的。

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由于大清国在这场巴尔干战争中表现的极其糟糕,原本被视为天兵的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八旗,居然毫无战斗力,被人数远少于他们的联军击溃。而一度可以和大明大西洋舰队地中海分舰队抗衡的大清地中海舰队,在风平浪静了几百年后,连出海远航的能力都没有了。刚一开战,就被意大利王国的海军打得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神圣天道国自然对富庶的大清国旗人区垂涎三尺了——自朱重八时代开始,大清国就奉行搜刮欧人区,建设旗人区的政策。三百多年下来,大清旗人区当然搞得很不错,虽然没有什么工业,但是到处都是富农庄园和牧场,所生产的各种农牧产品(羊毛、棉花、油料、糖、葡萄酒、各种水果和马匹)更是大清国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

对于重工业比较发达,但是农业和轻工业都比较落后,又长期缺乏出口拳头产品,财政一直比较困难的神圣天道国来说,大清旗人区的诱惑力实在难以抵挡。

而且,大清国的旗人一直都信奉天道教神圣派,在旗人区生活的将近4000万旗人都是神圣派信徒。所以神圣天道国是很方便吞并大清旗人区的。

因此,神圣天道国的大军在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就以保护神圣派信徒为借口,赖在了巴尔干和小亚细亚!

而这样的举措,当然造成了大清国和神圣天道国数百年同盟的破裂。而且大清国的崩溃也有利于神圣天道国吞并大清旗人区和大清东部领土。因此神圣天道国的统治者也开始期待大清帝国的灭亡……

与此同时,本来摄于大清国昔日威名和神圣天道国强大陆上武力的诸国,也看到了从大清国身上割肉的机会。意大利、西班牙、马木鲁克苏丹国、塞尔维亚和希腊,还有大西洋彼岸的华夏联合王国和华夏帝国,当然还有大明帝国,都纷纷扑了上来,想从大清身上谋求利益。

封闭了三百多年的大清国门一夜洞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如纷纷强加到了大清国身上。如果不是大明帝国为了制约神圣天道国采取了“维持大清”的政策,大清恐怕已经灭亡了——世界上果然没有永远的敌人!

可以说,安逸了数百年的大清,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于是不得不开始在大明大西洋总督府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和自救。

数十年的改革,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起了十几万人的旗人新军,还模仿神圣天道国建立了不少兵工厂,还通过购买和自建搞出了一支“北洋水师”。

大清国仿佛有了那么一点振作的气象。可是另一个被朱清王朝压制了三四百年的问题,却随着大清国的改革冒出了头。

这个问题就是民族!

大清帝国实行“元规清随”,虽然有所改良,但是改良的方向并不是推动民族融合,而是实行民族隔离。

而且大清国的民族隔离方式非常复杂。首先,大清的欧人不经允许,是不得进入旗人区的。除了巴尔干总督衙门的官儿,欧人官员也不能在旗人区的其他衙门里做官。

其次,旗人区的旗人和欧人区的旗人也不一样。他们虽然不用交税(旗人区的各项建设和开支都由欧人区的税收负责),但是他们却没有旗饷可以拿,必须自己种地放牧从事生产。而且旗人区旗人当官的路子也很少,实际上就是一群富农、中农。

而欧人区的旗人,特别是巴黎和维也纳的旗人做官上升的路子很多。不仅可以在欧人区做官,还能到旗人区去抢巴尔干和小亚细亚旗人的差事!而且所有在欧人区生活的旗人都不得从事经营(理论上),所以大清朝廷会给他们发放旗饷。

因此大清国现在等于出现了三个族群:两百多万欧人区旗人、四千万旗人区旗人和三亿几千万欧人……

第887章大清要完

当大谷光摄和拿破仑乘坐的马车,缓缓驶向澳门郊外的大谷医学院的时候。大谷光摄展开了报纸,将时国际政版顺手递给了拿破仑,自己则兴致勃勃看起了文艺版,上面都是各种花边新闻还有一些连载的小说。他看得很快,几页报纸很快就翻完了,抬起头一看,和他对面而坐的拿破仑的眉毛却紧紧地皱着,心思全部都在面前的那张国际时政版报纸上。

澳门这里的老百姓一般都不大关心国际时政,因此报纸上面的相关内容都很少。能够刊登上去的,基本都是国际上面的大事件。也不知道今天报纸上登了什么消息,居然能让自己的这位学生如此上心?

大谷光摄有些好奇地看着拿破仑,不过也不感奇怪。因为这些大清国来的留学生,一般都很关心政治,而且还成立了许多五花八门的政治团体。什么兴欧会,什么光复会,什么青年法兰西,什么自由德意志……

在澳门大谷医学院这所东神圣派开办的野鸡大学(招收的主要是大清国的白人留学生,清国的旗人留学生一般会去比较正规的学校读书)当了三年教授的大谷光摄,和这些满脑袋古里古怪想法的大清国留学生已经混熟了——这些人在大谷光摄看来就好像华夏的古人,无论思维、语言和服饰打扮(这个时空的汉服是进化的,就如同21世纪的欧人不会整天穿着13世纪的衣服一样),都好像是宋朝的汉人。而对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知之甚少。

而且,这些“白皮肤”的华夏古人,大多还有一种在大谷光摄看来很奇怪的天朝上国意识。以为大清国是和大明帝国一样的“强盛大国”,大清是西方的上国,大明则是东方的上国。

对于大清国周遭,真正由欧人统治的国家,这些大清欧人却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一概视为弹丸小邦,只能仰视大清的存在。

所以,几十年前大清国被意大利、希腊、塞尔维亚等几个欧人“小邦”欺凌给了大清上国很大的刺激。也促使了大清国的改良,开始组建新军(主力是欧人区旗人),开办工业,同时向外国派遣一些留学生。几年前,又放开了私人出国留学的限制,因而到澳门、香港留学的普通欧人青年也就多了起来——实际上,因为租界在大清国内的出现,大清国这几十年来对国境的管控能力下降得非常厉害,私下出国的人民已经大幅增加了。

而这自费留学生又和之前的官费生不大一样,学习更努力,同时思想上也更为激进,对政治的兴趣也更高——这可能和这些自费生不被大清朝廷认可,回国后的仕途没有什么保障有关。也可能是这些留学生受到欧罗巴各国日益上扬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而在学习上很有天赋的拿破仑,也是一个相当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和大部分的欧人留学生不同,他的家乡并不在欧罗巴大陆上,而是在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这个岛屿沦陷于大清国的时间较晚,只被大清统治了两百年多年。而且,大清在科西嘉岛和撒丁岛上所采取的统治也比较柔和,没有消灭欧人贵族和教士,也允许基督教继续存在。也没有禁绝欧人的文字和文化历史。

因此这位拿破仑·波拿巴(科西嘉岛和撒丁岛上的欧人仍然将名放在姓之前)所知道的欧人历史文化,也远远多于普通大清欧人留学生。而且,拿破仑·波拿巴还懂一些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可以看懂意大利的原版书籍。这些知识再加上某种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让拿破仑·波拿巴成为了在澳门的大清自费留学生中的领袖人物。还在几个大清国出来的欧人富商的支持下,成立了一名为兴欧会的小小的会党组织。

而且,这位拿破仑·波拿巴还引起了澳门总督府的注意——大谷光摄和他成为朋友,其实就是澳门总督府的要员提出的要求。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拿破仑·波拿巴才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报纸,这时他才发现坐在他对面的大谷光摄正好奇的打量着他,于是指了指报纸上的头条,强笑道:“英格兰人看来要和大清国开仗了!”

“哦?是吗?”大谷光摄并没有展现出多少惊讶的神情,常常往来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他,早就闻出了火药味。

虽然英格兰也是大清朝的传统友邦——在大清代元之,英格兰则是大元国的友邦,香港和鲁昂之间的贸易给英格兰带去了极为丰厚的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