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晨光里-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妻二人说到此处,互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欧阳修如今肯定极为尴尬,必定是需要一个机会来向天下人证明。他能怎么证明?今上还这么小,就是想巴结也巴结不上。所以,今年翰林学士院的选才,便是他证明的机会,想必今年的诗词歌赋全部都是要从孝字中延伸出来的。

    今上还小,不会行孝,可是我们大臣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们要代替今上去向先帝行孝。

    “先帝尚未配享明堂……”因为在车上,不能明说,所以陈琦含含糊糊的说道。

    邹晨便点点头。自从去年两宫为了明堂中先皇帝画像的摆放问题,和祖庙七室是再建一室好还是撤去一个没有血脉关系的牌位吵闹不休后,所有的人只顾得帮着两宫在争吵却忘了一直吵到现在先帝的画像还没有摆到明堂上面呢。

    杜昭听的一头雾水,这俩人说的她全听懂了,可是又一句都没听明白……

    低头看了一眼怀里的小晶晶,晶晶便扑腾着手臂回应她,天真无邪的笑脸瞬间便充塞了她的心间,她便什么都不想了,一心一意的逗着孩子笑。

    “梅妈妈此人怎样?”陈琦见到车里人的目光全注意到他们的谈话里,便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梅妈妈说起来还是我五哥的半个媒人,当年我五哥的亲事是她到了宛丘和我阿娘说的。”邹晨想起了当年的事情,嘴角含着一丝笑意,“梅妈妈膝下有一个孙女,明年就要出嫁,我送了她一顶翠珠花冠和一套从宛丘带来的苏锦嫁衣。”

    陈琦闻听她送了这么重的礼,觉得有些贵重了,可是想到这花得是邹晨的私房钱,便笑道:“你办事,我自然放心。”

    邹晨白了他一眼,“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这梅妈妈的孙女就是文大管家的孙女。”陈琦听得眨了眨眼睛。

    邹晨也调皮的眨了眨眼睛,“他们之间的事情,若不是梅妈妈主动向我说起,我还真不知道呢。我以前一直也以为文大管家终生未娶呢,却原来他连孙子都有了,想必不往外宣扬便是为了他儿子的前程。”

    毕竟有一个给别人做大管家的父亲确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哪怕是给文彦博做管家的。

    “在当涂县做县丞。”邹晨轻声说道。

    “你说甚?当涂县?那不是父亲的……可是县丞不姓文啊……”陈琦突然觉得脊梁骨升起一阵寒意。怪不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相爷知道的这么清楚,却原来都是父亲说的啊。那岂不是自家任何秘密都没有了吗?怪不得父亲每次来信都对县丞赞不绝口,说他这个县令当的极为舒心,县丞从来没有找过他的麻烦。

    原来……不是不找他麻烦,而是碍着情面不想找。

    “那我家的亲戚在当涂县打着我父亲的旗号作威作福,想必相爷都知道了?”陈琦心有余悸的说道。

    “怪不得我阿爹一心一意的要让你家分家呢,想必他已经是得知消息了,只是怕我们难过所以才不告诉我们。若不是我刚刚和梅妈妈喝茶的时候她自己谈起,我也实在想不到,大管家的儿子都做了县丞。”

    “相爷是在敲打我们啊……”陈琦渭然长叹,“若是不说,怕是我们一辈子蒙在鼓里,说不得将来我阿爹就被人以纵亲行凶的罪名给弹劾了。”

    邹晨也跟着在叹气,哪个家里没有几个败家子弟,不只陈家有,邹家也有,只是邹家现在不太明显。而且现在庄子里爱闯祸的都被大郎三郎的金矿给吸引走了。以至于五郎去富沙洲做知县的时候就没有几个亲戚愿意跟随,最后还是邹正文以幕僚的身份跟着五郎去了。

    想到邹正文又想到了邹萍,离开宛丘的时候看到她过的挺好,夫君待她百依百顺,如今她在家里说一不二,再加上又生了一个男丁,婆家都快把她捧到天上去了。

    心里不由得暗暗后怕,若是当初邹萍行差踏错一步,让别人知道了她喜欢上了邹正文,只怕她不死也要脱层皮。

    马太婆守节守了几十年,虽然这时没有什么朝廷贞节牌坊奖励给她,可是每年官府给马太婆的奖励都要比其他同年龄的老年人要高,这其中未必没有奖励她守节的意思。若是让她知道邹萍的事情……邹晨不敢想像。

    摇了摇头把这件事情死死的捺住,决定以后再也不去想。

    马车静静地停在了学士街陈家的门前。

    陈琦扶邹晨下了马车,杜昭将晶晶包得严严实实的跟在后面。

    服侍邹青华的妈妈刘氏正焦急的等在二门处,看到他们从文府回来了,急忙施礼,“家里来了一个姓董的大娘子,听说你们才从宛丘过来,特意来拜访。我家主母让我在这里等晨姐,若是回来了先不必急着回院子。”

    陈琦听到是家里的事情,便不感兴趣,背着手进了院子,沿着抄手游廊往书房而去。

    “董大娘子夫君和父亲是做何职的?”邹晨知道这条街上非富既贵,所以有此一问。

    “是开粮油铺子的。”刘氏笑着说道。邹晨听到是开铺子的便不想去会她,让身后的石竹塞给刘氏半吊钱以示谢意,。

    “走,我们去看看你阿爹准备给咱们家几个院子起什么名?”邹晨从杜昭手里把晶晶接过来,兴冲冲的也往书房方向走去。

    晶晶听到母亲和她说话,乐得挥舞着胳膊,手脚乱蹬。杜昭看到她这么高兴,便在后面夸了几句,她便将脸埋进了邹晨的肩膀里偷偷抬起一只眼睛看着杜昭,然后突然抬起头自己咯咯直笑。

    把后面跟着的杜昭等人笑的前仰后合。RS

 第三百六十八章孝学士

    “阿爹住的正院还叫天然居,”陈琦兴冲冲的起名字,“我们住的东跨院依旧叫锦墨居,你看怎样?我也是打小就在那里住惯了,若是改名还是真不习惯呢。”

    不管他说什么,邹晨都只说好,杜昭和石竹石燕她们几个就坐在书房的南窗下逗晶晶玩。

    陈琦便请丁贤之写了几个匾额,回头让敬哥和纪明去京城找个店面做几块匾。

    小七也跟着凑趣,“我和丁锐住一间院子,我们的院子就叫竹友居。”

    丁贤之听得大笑,挥笔写了竹友居三个字。

    邹晨看到丁悟学站在一旁只笑不说话,便问道:“师兄怎么不把嫂嫂和侄子都接过来?当初知道你要随我们一起来京城,还特意给你准备了一间院子呢。”

    丁悟学看了一眼父亲,见他和陈琦谈兴正浓,便低声道:“你嫂嫂说孩子正是顽闹的时候,怕带过来打扰了你们。”

    邹晨听完了便笑,“你看咱这家里的小子哪个不是顽闹的?正是上房揭瓦,下河摸河,鸡嫌狗憎的年纪。家里孩子多,正好可以一起玩,这样长大了之后也好有个照应。等过一段,五娘婶婶也会带着孩子们过来,那时才是真正热闹呢。”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暗中许了丁悟学儿子一个前程。

    丁悟学便点了点头,“我隔几日便写信,让她带着孩子过来。”

    第二日,邹晨看到风和日丽的,三月的阳光暖暖地挂在空中,让石竹石燕几个准备瓜果和茶点,她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看书。

    “小女郎,”刘成手里拿着一封书信,脸带笑容的走了过来,“家里来了信,你看看。”

    趁邹晨看信的工夫。刘成又说道:“陈家这几天闹腾起来了,陈六郎主持分家的时候居然贪了五千贯的分家款,那些觉得自家分得少的都去撷英堂闹了。”

    “祖父祖母身体如何?”邹晨才不关心陈家怎么闹呢,只要别把二老给闹出病就行,以免到时陈琦和他父亲都得回家侍疾。

    “老宗长和老主母在撷英堂闭门不出,让分家的人都去找陈六郎去。据陈忠传回的消息,说是身体挺好的。”刘成乐呵呵地说道。

    “嗯,你给陈忠传个话,只要把祖父祖母侍候好了,以后敬哥自然是有前程的。”邹晨将信放在小圆桌上。嗟叹道,“当初阿琦来京前就曾请过祖父一起来京城,可是祖父眷恋旧土不愿离开。你再往家里送信时,试探着问问。看看二老愿不愿意来京,若是愿意来,让宛丘那边准备车子就行,其他的我们来办。”

    话虽如此说,可是邹晨知道陈宗长是不会来京城的。一来他丢不起这个脸,哪里有儿子健在就让孙子养活的;二来他跟着陈六郎。陈十三就会大把大把往家里送钱。

    果然家家都有一个偏心的老人,当年邹老爷子不就是那样的吗?

    邹晨笑笑,将信重新装好封了起来。

    以后的日子,邹晨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家里刚刚搬进新居,少不得重新安排职务,万幸当初来京城的时候考虑周到,仆妇都是现成的,倒是没有费邹晨多少心思。只是每天的迎来送往着实费了她很多的心思,那些文人清客家中各有各的喜爱,稍不注意便会冲撞了什么。

    幸好刘成都是办老了事的,事先总是帮她安排的妥妥当当。倒也没有出什么差错。

    学士街上几家的学士。一开始只是知道他们是从宛丘搬来的,再加上知道丁启是做笔墨铺子生意的,所以就不怎么待见他们。直到知道了陈琦是去年的探花郎,那些主母们这才和邹晨亲切了起来,有来有往的也叙起了旧情。

    这半个月,邹晨进了学士街中不少人家的后宅,可是司马府的大门一直紧紧的闭着,从不轻易对外开放。司马光夫人张儒秀从来不在任何人面前出现,也不回应任何人的贴子,邹晨的贴子往司马府递了好几次只有一个妈妈过来道了谢。

    到了翘首期盼的日子,邹晨寅时便起了床,指挥着仆妇先烧了几锅热水,让陈琦洗了一个热水澡,这才安排准备了早饭,然后又急急忙忙的将陈琦送出了家门。

    陈琦看到敬哥和纪明手里的大箱子,里面笔墨纸砚坐垫小椅子护膝吃食小炉子饮水准备的非常周全,不由得哭笑不得,“这又不需要象贡举那样考三天,只是去一天罢了,你准备这么多东西到时我怎么拿进皇宫?”话虽这样说,心里却是暖暖的。

    “你别当我不知道,我都打听过了,这学士院可不比其他宫殿,因为人少所以就显得院子空,很多人不注意就在考试的过程中吹了穿堂风,回来一病不起呢。”邹晨不放心的又检查了一遍箱子,看到还有一个空,就把晶晶的一个小被子塞了进去。“要是觉得冷就披在腿上。”

    陈琦大窘,那上面绣的还有一个娃娃头呢,我万一拿出来别人还不笑话死我?坚决不同意,被邹晨瞪了几眼后把他往车上推,陈琦唉声叹气的上了车子,打定了主意进皇宫后就把这条被子塞到箱子最下面去,省得被人看到。

    陈琦的马车刚在胡同口消失,便看到学士街开始热闹起来,好几个家庭都大开了中门,送着自家去考学士院的子弟。

    邹晨捡着几个和自家是邻居的说了一会话,便转身回了家。

    学士院开考的时间是辰时,一直考到晚上戌时,正好是六个时辰,学士院里不供应饭食,需要自己带一顿饭。

    卯时,陈琦乘坐着马车到了宣德楼前,停下了马车。而敬哥和纪明则是不能进入皇宫,只可以在宫门附近等着他出来。

    此时,天还没有亮,几盏宫灯吊在城墙上,隐约可见那泛着红光的琉璃瓦和雕着龙凤腾云驾雾的石壁,陈琦下了马车,便觉得一阵清晨的寒意扑面而来,不由得紧了紧衣襟。

    来接官员进宫考试的小黄门脸上古板。挨个验看考试牌号,若是有人问他问,他便冷言冷语的不是说不知道便说规矩如此。

    轮到了陈琦,同样是面无表情接过牌号,看了几眼,脸上立刻换上了笑容。

    “原来是探花郎,您叫我王小六就行,我是王都知的干儿子。”王小六眉开眼笑的接过了陈琦递过来的一个锦囊,神不知鬼不觉的塞进了袖子里。

    “王内侍,你看我带了一个这么大的箱子?”陈琦为难的说道。

    王小六豪气的挥挥手。“值当了甚?咱家给你把这事办了。”说着便叫过几个小黄门吩咐了一声,小黄门转身便走,一会便推着一辆平底车过来。

    “探花郎,您把箱子放在这上面。小的找人帮您拉到学士院去。”王小六笑嘻嘻地。

    “这?”陈琦看了看前后空无一人的门洞,咬了咬牙,接受了这小黄门的一番好意。又拿出一个锦囊塞到了王小六的手中,“大官们都辛苦了,留着吃酒吧。”王小六当然不推辞,又塞进了袖子里。其他的几个小黄门看到了之后。个个眉开眼笑。

    其他几个走在陈琦前面的人,这时已经进了学士院中,看到陈琦居然带着一个这么大的箱子进来,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来过家家还是来考试的?真当这里是贡院了?

    这时,慢慢的开始有人进学士院,等到这些先来的人看到后面进来的凡是家中曾有学士的都是带着大箱子小箱子,便不由得有些错愕。

    卯时末,人已经全部到齐,几个给事中过来点了名,看到那些大箱子只是派人将里面的东西全部搜检了一番,并不对箱子里的东西发表任何的意见。那些先来的人此时便有些后悔了。

    因为这时。给事中将他们给引到了大殿之上,大殿坐北朝南,里面空无一物。只有几根柱子孤零零的立在殿中,甚至连块席子都没有。

    再看那些身带大箱子的人,将箱子请人搬到了自己位置旁边,斯条慢理的从里面取出席子,垫子,写字的小几,一样一样慢慢的摆好。而那个年纪最轻的探花郎更是过份,甚至搬出了一个小炉子放在身边,旁边摆了一盒上等的银霜炭。

    尼玛,这是来春游的吧。几个毫无准备的官员气愤的骂了一句。

    辰时一到,欧阳修准时出现在大殿中,他坐在一方席子上面,面色严肃的说了一番话,大意无非是你等身受皇恩,此次考翰林学士必须谨记夫子之言,丝毫不可怠慢。

    简短的说了几句话,便出了今日第一题“严父之礼”,做时政一篇。

    严父之礼语出《孝经》,又称周公之道。乃是天下学子行为道德之标准,所以这些官员们一听今日考的是乃是严父之礼,大喜过望,纷纷落笔,卖力吹捧要如何行孝,如何劝告治下的百姓行孝。

    陈琦却是蹙眉想了半天,才将笔沾满了墨,谨慎的写了第一行字:“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写完了这一行,觉得有些难以下笔,便停了下来,蹙眉细想。想了一会,又抬起手腕写了一句,“又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想到家中邹晨那期盼的眼光,想到文相那富含深意的笑容,又想到自己心爱的小女儿,脑子一热,挥笔写了下面几段话,“以周公言之则严父,以成王言之则严祖。方是之时,政则周公,祭则成王,亦安在乎必严其父哉!……”

    等到写了这些,觉得再也收不住笔,又洋洋洒洒的往下写去,“……孝子之心,孰不尊其父!圣人制礼以为之极,不敢逾也。孔子以周公有圣人之德,成太平之业,制礼作乐,而文王适其父,故引之以证圣人之德莫大于孝,答曾子之问而已,非谓凡有天下者皆当以其父配天,然后为孝也。……”

    欧阳修看到已经过了一个时辰,便招呼了一下副考官范镇和王珪,三人分散巡视考场。连看了几名官员的试卷,都只是随意看了一眼过去,可是当欧阳修走到陈琦的面前时,原本只是随意瞧了一眼,立刻被吸引了目光。

    “……奉仁宗皇帝配享明堂,以符《大易》配考之说、《孝经》严父之礼;奉迁真宗配孟夏雩祀,以放唐贞观、显庆故事;太宗皇帝依旧配正月上辛祈谷、孟冬祭神州地祗,馀依本朝故事。如此,则列圣并侑,对越昊穹,厚泽流光,垂裕万祀。……”

    妙!若不是这会是在考翰林学士,欧阳修几乎要大喊几声妙哉。

    这一张纸上写的全是自己想说的话……

 第三百六十九章玉堂争辉

    陈琦洋洋洒洒写了半天,正觉得酣早淋漓之际,根本不知道自己身边已经聚集了三个翰林学士。这时,那些还在奋笔疾书的官员们,看到三位考官面露微笑之色,对着一篇还未做成的文章指指点点低低议论,心里都觉得凉了半截。难道这位新科探花的才学就真的这么好吗?有几个已经写好文章的人,不由得在心里揣摩起陈琦中探花时那几篇文章来。

    “都是中规中矩的骈体策论,也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几个记忆力好的官员苦苦思索了一番后心中暗道,“若是他的文章真的这么出彩,也不会只落得探花之名。难道他写的文章,竟是合了三位翰林学士的眼缘不成?”

    欧阳修三人却是没有这么多的心思,待陈琦写完,不等墨迹干透,欧阳修一把将卷子从小几上拿起,展开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晃脑极其愉快。他是主考官,范镇和王珪自然不好抢他的风头,只能等他看完之后俩人才开始看。

    学士院的监考官不是按资历排座位,更不是看你的官员品级,看的只是文章和诗词方面的建树。所以欧阳修年年都是排到首位,没有一个人能争得过他的。

    而且和贡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考试是不需要糊名的。因为凡是来这里考试的不是官员便是新科进士,文章自然是做的花团锦簇,再加上大家都同朝为官相互都认识,你就是糊上名,我只消看到你的笔迹也能认得清楚,所以干脆不糊名。

    再加上翰林学士也不是终身制的,隔几年就要考试一次,如果你几年后年纪大了文思不敏捷,那么不好意思,您哪来回哪去。象杨亿做翰林学士时曾草作《答契丹书》,其中有“邻壤交欢”一词,真宗看过后直接批示“朽壤、鼠壤、粪壤”杨亿羞愧难当,将邻壤改为邻境,第二天,杨亿便称自己不称职,请求辞职。

    此事不久后,真宗拿出数箱文稿让杨亿观看,称这些是自己所做没有让任何人润色修改,杨亿看过之后羞愧不安。

    有此事可以想见,翰林学士不仅要有才学,制诏之时,一字也错不得。

    “如饮琼浆矣!”欧阳修回了考官座位后低声赞叹。范镇微微一笑没有回话,王珪则是露出可惜之色。这么好的学生,自己居然又没有抢到手……文彥博到底哪里好?八个儿子个个优秀,孙女婿又中了探花,连带这一个姻亲的文章也这么好。

    陈琦得了欧阳修一声赞,只怕他走出学士院后,立刻就会扬名天下。

    “如无出意外,当属此君也。”欧阳修又读了一遍时政策论,禁不住拍案叫绝。这篇文章通篇读下来,令人神清气爽,遍体通泰,竟是没有一处不合规矩之处,兼之讨论的话题正是朝堂之上久悬未解的明堂问题,立刻在三个翰林学士面前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了陈琦这一篇令人惊艳的时政策论,剩下的那些人在三位翰林学士眼中就不够看了,写的无非是劝告百姓们以孝心待陛下,以孝心待父母,竟是无半点出彩之处。

    到了下午又出了几题,一人做了一篇骈体赋文,写了几首时政诗,便令参加考试的官员们回去了。

    参加考试的官员刚出了宽敞的大殿,几个给事中立刻围拢了上来,将他们的试题收拾了一番,就送玉堂东阁之中,欧阳修三人将在那里对试卷进行批示。

    陈琦出了宣德楼,数位参加考试的官员满面春风的围拢过来,口称贤弟。原来这些人都是从外地特意赶来参加学士院考试的,看到欧阳修等三人的表情,便知今年的考试已经有了结果,所以便想早点结识这位即将进入学士院的新科探花。

    “哎呀,原来嘉禾贤弟竟然年未弱冠?”一位考试的官员听了陈琦的年纪后惊叹道。

    宋代人的文士风气,至此一直是非常的良好,陈琦虽然小小年纪就能进学士院,别人不仅没有嫉妒反而要来恭贺他。毕竟在文人们看来“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不要因为别人年纪小而瞧不起别人,没听过莫欺少年穷吗?

    “但不知嘉禾贤弟师从何人?”另一位考试的官员双眼放光,自己的儿子比陈嘉禾只小了几岁,若是能打听到他的老师是谁让自家的儿子去拜见,说不得也能考个探花过来。

    “后进师从洛阳丁贤之。”说到自己老师的名字,陈琦叉手向东施了一礼。

    这几位官员一听丁贤之这个名字就犯了迷糊,什么时间洛阳有了一位这么有名气的大儒,怎么我们竟然不知道?遂把名字暗暗记住,留待以后慢慢访问。他们倒是没有想过要去陈琦府上拜访之类的,因为陈琦一旦进了学士院,那么按照祖制就不能再和京中杂官有任何联系了,哪怕拜访都不能。

    这也是司马光为什么一直闭府不出,哪怕邹晨递了好几次贴子他的夫人也只是派了一个妈妈过来问好的原因。当然,这其中也有陈琦品阶没到让张夫人出面迎接邹晨的地步。

    陈琦和几位官员寒喧了几句,看到天色已晚,自己还要去文府拜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