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灵泉之媳妇难为-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兰连忙装着被吓怕了,使劲的巴结李氏:
  
  “天地良心,大嫂我是一丝坏心眼也没有,热锅子我本是心甘情愿教于大嫂,这是孝顺娘亲份内应该的事,我感谢大嫂还来不及呢……更有,我与大嫂一样,俗语说,家和万事兴。我虽愚蠢,及不得大嫂聪明能干,家里家外一把抓,但我肯定不是那多嘴挑事之人……”
  
  一通话,表决心,拍了马屁。宋李氏心满意足的哼哼道:“你懂这些便好。”
  
  ***
  
  进了城门,兵分两路,宋大郎与李氏去卖东西去了。苏兰和宋二郎因前儿个便与杀猪、杀鸡的打过招呼,交了订金收他们的猪肠、鸡翅、鸡爪。所以也不急,便先琢磨碗筷的事了。这碗筷买到是好买,就是以后用了在哪里洗是个问题。
  
  ***
  
  齐福是一条干净整洁繁华的街市,他们摊位正对面是全镇最大的妓院,出入都是这里有钱有势的大乡绅、大富豪——这条街不但没地痞流氓找茬,地面更是有人经常打扫。
  
  在衙门交租钱的时候,也和苏兰、宋二郎打过招呼,不能乱扔垃圾、乱倒脏水什么的。
  
  这样一样,就算在摊上洗了碗筷,倒脏水都要走在半条街——这实在费工夫,若是脏水不倒,放在盆里,多半客人也要敬而远之。
  
  每日的汤底,肯定来回要用牛车拉。菜品因为钱不多,除了用自家地里的,就是在村里收购——这个也是运的。如果再加上几背篓的碗筷来回……
  
  苏兰摇了摇头,不说累不累,就说那颠簸的牛车来回几趟,那碗都得全换了不可。
  
  宋二郎也没法子。这个事儿,第一天的时候给忽略了。
  
  “二郎,要不咱们去找胭脂铺的王老板,我上次晃眼一下好像看到,胭脂铺后面是一个院子,那里有可能住着他的家眷,咱们问问他能不能租个小厨房给我们吧……”
  
  ***
  
  生意则实惨淡。王老板看了一眼隔壁新开的、生意红火非(提供下载…)常的胭脂铺,摇着头、叹息的返身坐在柜台后面。
  
  隔壁胭脂铺开了三个月,也把他的生意全拉了过去三个月。王老板看一眼琳琅满目的货品,再看一眼空荡荡没人烟的大堂,气馁之极。
  
  他以前生意好的时候,顾的两个帮工都辞退了,就为了少几工钱。辞退的时候,还想着留不留一个,万一他忙不过来……现在却是他一个闲得身上长虱子……
  
  苏兰、宋二郎来到王氏胭脂铺,宋二郎跟王老板说完后。王老板用门板遮了一下大门,领着宋二郎、苏兰二人往里走。
  
  宋二郎挺不好意思的,“会不会打扰你做生意。”
  
  王老板说道:〃我还有什么生意可做,天天闲的发霉呢。”
  
  王老板领着他俩从铺子的后门出去,一踏出门坎,苏兰只觉得眼前一亮——这胭脂脯竟是一座小巧四合院的倒坐房。
  
  苏兰眼神先掠过院中央的水井,与旁边两株桃树、几盆兰花,再环视整个院子才发现,这四合院不是标准的四合院,而类似梯形的格局。
  
  王老板很有些自豪的抚了抚下巴处的小胡子,“我这房子不错吧,正房两间加个小堂屋,东西厢各两间,更妙的是临街的店铺比正房大了一半有余。”
  
  宋二郎赞叹,“确实是个好地方。铺面够大,院子也清雅。”
  
  王老板又领他们到了厨房,他道:“我家里人口多,也腾不出一间厨房租给你们,你们若洗洗碗什么的,还是使得的。”
  
  宋二郎谢过,又提出加那些租金,王老板摆了摆手,“只借与你们洗个碗算不得什么,如果厨房忙的时候,你们也可以到院子里来洗,只残余的东西要一一收拾好了。”
  
  王老板再三推辞,宋二郎也就谢过不提了。
  
  找到可以洗碗的地方,再又去置办了新碗新筷,回来随路去铁匠铺取回了格子铁片。
  
  苏兰、宋二郎齐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二百五十个副碗筷洗好,堆放在放着桌椅的库房里。临了还借了王老板一块不用的干净旧布盖着。
  
  后又去肉市领了猪肠、鸡翅、鸡爪。苏兰看到杀鸭摊子上一堆的、扔在料篓子里的鸭肠,握了握拳头还是走了——她可没时间理鸭肠子。
  
  割了六斤猪瘦肉、三斤羊肉,方才往回走。到城门的时候,肚子咕咕作响,才发现早已经过了午饭时间。
  
  苏兰掏出荷包一看,半角银子,并几个铜板。
  
  ……宋二郎咬着烧饼、苏兰咬着菜包子,刚出了城门往右边的大路走,路边树下坐在牛车上的宋大郎挥舞着手,喊道:“二郎,这边这边。”
  
  却是宋大郎等着苏兰与宋二郎一同回去,闲坐了半个时辰的宋李氏很不满的翘着嘴,自个嘀咕。
  
  “谢谢大哥大嫂,你们怎么不先走?”苏兰客气的道歉。
  
  “一块出来当然一块走。”宋大郎哈哈一笑,赶起了车。
  
  ***
  
  牛车到家的时候已经申时一刻,下车后苏兰清洗猪肉、羊肉,宋二郎就拿了两把刀霍霍磨起来,等苏半把肉洗了干净,便同宋二郎一人一把刀将肉片切得薄薄的。
  
  切完了肉,苏兰拿苕粉、豆瓣酱、盐、花椒、姜蒜等,分别把羊肉、猪肉腌了起来。
  
  这个时候宋二郎也把回家后就泡在一边的猪肠清理了出来。苏兰拿了猪肠,过水后,也用盐、豆瓣酱腌好。更又把鸡翅、鸡爪都过水、用调料腌好。
  
  弄玩了这些,苏兰投入到与宋二郎的切土豆片、东瓜片中……
  
  等预备的十几种青菜切好、串好,又把已经入味的肉片、猪肠等肉类都一一串好。
  
  苏兰把堂屋一角打扫了出来,用长椅拼了一排,上面放上油纸,又将所有串菜放在油纸上。
  
  苏兰又往蔬菜上洒了些不,立刻便去做了晚饭,吃了晚饭把串菜用透气的筐子盖好,防了老鼠蟑螂,便睡了。
  
  第二天,苏兰和宋二郎比平日起的早些。苏兰一个人做饭,宋二郎则把牛车套好,又把所有串菜放在盆子里,装上了牛车。
  
  饭好了,苏兰叫宋二郎先吃,她端了饭菜过去给宋三郎和苏义。
  
  苏兰一跨进门,就看见弟弟使劲的用面巾擦脸,她笑骂道:“你个小猴子,也不怕把脸皮搓没了。”
  
  苏兰一直注意宋三郎的病情,明年就是三年一次科举大比之日,怕他早早好了,让宋杨氏找借口阻挡他们搬出去,于是见宋三郎脸上已经脱了青色死气,但把每日的灵泉水量再多分给了苏义。
  
  是以,现在宋三郎依旧不能下床。到是苏义,以前傻呆呆的,现在喝了灵泉水,以前的事虽然想不起来,但脑子慢慢灵光了起来,又跟着宋三郎读书识字,口齿也与同年的小孩子一样清晰,外表更被苏兰养得粉嫩嫩的,看着清秀可爱小正太一枚。
  
  苏义歪着头,眼睛骨碌骨碌转着,他拖长了声音,“才不会呢——”
  
  苏兰抱着他,在他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两口,苏义害羞得端着脸盆子往外跑。
  
  苏兰看着他的背影笑了一回。恢复的不错,再一个月左右,智力就可全部恢复了。她总算对得起这个身体的原主人。
  
  转身苏兰问了宋三郎的身体。
  
  宋三郎靠在床头,眼神不似以前的暗黄呆板,黑色的眼睛恢复了黑珍珠的光彩:“比以往好太多了,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都怕这是个梦。”
  
  “那你是不是每天早上都要揪自己一回。”苏兰笑道:“我保证这不是梦,你且安心养育,你哥一直等着你好了,兄弟饮酒划拳呢。”
  
  “看来我是久不与他喝酒,他是忘了我的厉害了。”宋宪笑了,又道:
  
  “嫂子,上回你不是给我每天减了一碗药吗……书上都说‘是药三分毒’,我竟是死读了圣贤书。就麻烦嫂子再给我减一碗吧,以后只晚上喝一回。”
  
  “又减一碗?”苏兰心下同意,干脆的答应又怕宋三郎以为她是为了省几个药钱,便迟疑的说道:
  
  “三弟是不是急了点,以前是看你吃不下饭,才少喝了一碗,虽然身体是好了些,但又减一碗会不会太急躁了……你不会是担心我和你二哥负担不了你吧,我给你说,你别看我们把钱拿去做生意了,但你的药钱我都给你另存着呢,更有咱们肯定能赚钱的……”
  
  “嫂子误会了。”宋宪在床上拜了一拜,“宋宪虽然病在床上,但哥哥和嫂子的心意,宋宪一日一日藏在心地,早已经是沉香的酒。”
  
  宋宪又道:“宋宪知道哥哥定是以我的病为先的,为了哥哥嫂子,也为了我自己,我是不会拿自己的身子开玩笑的。嫂子尽可给我少一碗就行了。”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便听你了,但若有不适,立刻告诉我和你哥。”苏兰道:“还有一个事,晚上天黑路滑,所以我们的摊便摆中午的一摊,以后你中午的饭,我都早上做好,让小义热了给你。”
  
  “委屈你了,晚上嫂子给你做好吃的。”
  
  宋宪忙不迭的道:“嫂子说的什么话,本是兄弟累了哥哥嫂子,嫂子这么客气,到叫我无地自容了。”
  
  苏兰把桌上冒着热气的粥递到他的手里,“你既然这么说,嫂子也不给你客气了。你就好好养病,等嫂子赚了钱,明年秋天送你去考试。”
  
  说完,苏兰便往外走,到了门口,听到宋三郎唤她,她一回头,却见宋宪怔怔端着碗,脸上两行的清泪。
  
  “怎么了?”宋二郎见苏兰去了很久没回来,他就提脚过来看。却没想看到弟弟哭了。
  
  “哥、嫂子……谢谢你们……”宋宪语带哽咽。
  
  当一月一月、一年一年的躺在床上,被病魔折磨的不成人形、没有骨气的他,更加依赖亲人的时候……以前疼爱他像眼珠子的母亲(杨氏)从天天过来看他,到半月、一月、三月来看他一次、再到父亲去了,除了分家,连声音都没听到过后……
  
  终于,在这寒冷的冬季,以往的一切,他都看透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那些假的,他再也不当真了。那些真的——亲兄弟不言外话又如何。他定当十倍百倍千倍,以报这种种的情意……
   

作者有话要说: *^_^* 卖萌打滚,求花~~~~
另:我卖萌打滚,也不冒泡的姑娘。你们到底要啷个才愿意潜出来冒个泡泡?⊙?⊙ 作者一脸血的看着乃们。




29

29、开张大吉 。。。 
 
 
  苏兰吃过早饭后,又找了弟弟苏义,叫他好生跟着宋三郎念书,中午的饭要热得烫烫才好。若有事,就找宋大郎。
  
  接着便和宋二郎驾着牛车赶往凤凰镇,到的时候刚好巳时(上午10点)。
  
  要做的准备工作还有许多,苏兰不敢耽误,卸下了车上的东西在摊位前,宋二郎便把牛车放到只需几个大钱,便可以寄放牛车一整天的车市里。
  
  苏兰把自家树上摘下来的大红橘子,十来个数给了挨着卖布的周大嫂。
  
  周大嫂笑呵呵的接着橘子,“又拿你东西,真是不好意思。”把橘子放好,又道:“你自管去吧,物什我都帮你看得好好的。”
  
  苏兰谢过,往胭脂铺去。
  
  这时胭脂铺早已开了门,还是王掌柜一人无所事事的闲趴在柜台上,苏兰与他寒暄两句,便拿锁开了库房……
  
  等宋二郎寄好牛车回来的时候,苏兰已经把十二条长椅子搬了出来。
  
  苏兰与宋二郎又把三张桌子、并一个漆了黑漆的长条案桌合力抬了出来。
  
  宋二郎拿了大木盆,分三次把二百五十副碗筷端到摊上,放在长条桌靠墙的一头。
  
  苏兰早已经把三副桌椅摆好,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长条桌横放在摊位的右手边,除去碗,剩了一大半都放上了油纸,她将小菜一一摆放在上面。
  
  宋二郎放下木盆,把从家里带来的两个炉子,移到平整的地方,他对苏兰说:“媳妇,我去买柴火了。”
  
  这一通下来,时间已经有十点半了,苏兰道:“时间不早了,你快去快回。另有柴火买烟小点的那种树杆,劈得小块点的,炉灶口小。”
  
  “我晓得的。”
  
  牛车不大,黄牛也老了,坐苏兰一个、又两大盆了的菜串、两个炉子,还有其他零碎的东西——苏兰便没有从家里带柴火来,反正省来省去就几个铜钱而已——苏兰没想过用炭,那炭第一是贵,第二是来的慢。
  
  镇里好买柴火,不一会儿宋二郎便和一个担着两捆松柏干柴的卖柴人走了过来了,付过钱后,宋二郎便升起火来。
  
  他先是拿了一小把稻草把火引燃,又几根干细的老旧竹条(家里带的),接着选了小块的松柏淋了点菜油,很快松柏烧了起来。
  
  宋二郎把火堆分成二堆,放进两个炉子里,接着往里加了干柴,用扇子把火扇旺了,才把一红汤、一清汤两口口径大的汤锅放在炉子上。
  
  “宋家的,这是做啥买卖啊?”旁边的周大嫂刚卖出去两条手绢,转身问道。
  
  苏兰笑道:“做热锅子呢,自家的手艺,来试试水。”
  
  “大冷天的做热锅子到是不错,不过你的小菜咱都串起了呢?”
  
  苏兰道:“咱只三张桌子,若一桌一个锅子,一桌一、二个客人,那还不得饿死,于是就用签子串了菜,两个签子一个铜板,红尾签子一个一铜板,要吃什么拿什么……”
  
  “那敢情好。如果生意好的话,那每桌可得坐得满当当的。”
  
  苏兰谦虚道:“穷人想穷法子。不值当什么。”说到这里,苏半突然想起忘了招牌的事,不过转念一想,根本没有钱了,而那招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于是便叫了宋二郎去旁边代写书信、算卦的摊子写了价钱单子。
  
  五文钱写好了价钱表,宋二郎向右手边、刚把摊子支起来卖面的夫妻摊借了浆糊,沾在墙上。
  
  苏兰忙又拿了橘子去道谢。那夫妻也喜着接了——家里边亲戚里羡慕他们住在城里,可哪里知道他们的艰难。真是样样都要钱呢。
  
  面店夫妻俩今早来开摊的时候,看到旁边又是桌椅、又是炉子的,还以为是同他们一道开面摊的,现在是做热锅子,虽同是吃食,但那两串几片菜叶就要一个铜板的生意,不比他们一碗面只三、四文钱,顾客层次不一样,也就不是敌人了。
  
  那夫妻见苏兰、宋二郎忙碌,偶尔又添东西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们是第一次摆摊,因着这夫妻也是个热心肠的,又得了苏兰的几个橘子,便提醒道:“宋家的,你那要吃就拿去煮,到是好的。可是一人只一个碗会不会不够用,你总不能让人手拿着签子吧……”
  
  苏兰拍了拍大腿,她确实考虑得不周到。面摊老板这么一说,至少还应该准备些杯子、茶壶什么的。
  
  苏兰与宋二郎挨在一块,宋二郎一掏荷包,里面只唯一的半角银子。
  
  苏兰咬咬牙,道:“先别管其他了,全拿去买碟子吧。”
  
  一个成人巴掌大的碟子,最便宜的也要两文多一个,宋二郎的半角银子,只买了不足两百个。
  
  宋二郎把碟子拿去胭脂铺院中,用水冲了,忙不跌的赶了回来。
  
  ***
  
  这时,炉上的两个锅子已经烧得滚汤了,苏兰拿开盖子,红汤鲜辣的香味儿,已经勾得四、五个路人停在摊前。
  
  苏兰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只招呼他们先坐下。
  
  苏兰忙得像个陀螺,三张桌子放上装了筷子的筷笼、半满的盐碗、满满的姜沫碗、蒜沫碗、香菜碗。
  
  连茶水都没一碗的空坐着,有两位赶时间,又觉得价钱贵了的,到夫妻摊的面店要了面坐下吃了不提。
  
  余下三人,十一月的天冷,穿着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绸缎,年纪挺轻,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其中一人手里还拿着一把扇子摇着。
  
  苏兰想这三人多半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她忙着,也就没搭理他们。
  
  那三人中外表最出色、气质最出色,穿得红色锦衣的公子打开扇子,慢慢摇着,他嗅了嗅鼻子,“这香味到比绝味楼的锅子还香,就不知道味道如何了?”
  
  其中青衣公子说道:“绝味楼的锅子那在咱们整个大庆朝都是数一数二的,分店亦开了不少,我不信这小小地摊上的东西,比得绝味楼的好,怕是洒上了什么香料,比如前一阵子才被抄了家的尤家……”
  
  另一白衣的冷冷的说:“你说的难道是把绝味楼的热锅子,压得没丝毫还手之力的京城尤家。话说三年前那尤家的锅子,那实在是利害,只三年,便把店面开遍了大庆朝,且一年四季都客似云来,只没想他们竟是用了下作的法子,那锅子吃着又香又美,却加了害人的东西。一次、三次吃不出来,年月长了,竟吃得人形容枯槁,着了魔一样……”
  
  苏兰尖着耳朵听完闲话,感叹道,这世界竟然已经有人把罂粟放到火锅里了,那吃着是美,可是重了,时间久了要出人命的……
  
  话说,这些人莫不是在怀疑她放了罂粟吧?苏兰可不想还没开张就引出麻烦,正要上前去解释,却听见那红衣的小公子说道:
  
  “尤家的锅子我也吃过几回,不是这个味儿,而且那东西也贵,一般人哪里弄得到。嗯,这味儿又香又浓,绵远悠长,可说平和二字,定是店家用了什么秘法……”
  
  红衣小公子转身对苏兰说道:“老板你好没有,我都饿死了……”
  
  这人小小年纪,穿得绫罗绸缎的,说起话来,也十足的人上人派头,可苏兰听见最后一句饿死了,也要道一句:小屁孩子。
  
  苏兰正要回他,宋二郎已经抢先说道:“让三位小客官久等了。”
  
  宋二郎三下五除二把盘子放在长条桌上,他用托盘取了三个碗,倒了小半碗的花生油,一一放在三人面前。
  
  苏兰看他肩上搭着毛巾,右手一打开,引那三人去拿菜——挺有膜有样的。
  
  那三人听见还要自己去拿菜,甚觉得奇(提供下载…)怪。但因三人年纪小,不若一般不屑坐这街边的小摊、也不屑还要亲自动手的有钱人。
  
  三人奇(提供下载…)怪后,又颇有兴致的去长条桌看了。
  
  宋二郎给他们介绍价钱、菜品。三人脸上很有些新奇——苏兰在旁边,瞅三人的样子,更肯定他们是锦衣玉食,没进过厨房的公子哥儿。
  
  苏兰没一直关注他们,她拿了三个碗,每碗只一半的麻油倒好,再放到桌子上。
  
  她看到闻到香味,直接听了宋二郎招呼进来选菜的客人、也有在摊外观望的……苏兰一个年轻媳妇,就这也算抛头露面了。她若拉长声音吆喝,于她名声肯定有碍——就刚刚请了那三人坐,也是因为他们年纪小的缘故。
  
  苏兰只回了身,站在翻滚的汤锅前,她拿了铁片格子放下去,取了半个手臂长的粗筷子,站在锅前。
  
  宋二郎卖力的吆喝着,有欣然进店的,也有问为什么价格这么贵的,他也一一作答,“家里几辈子传下来的秘方,用料用油都十足,保你吃了一回还想下回……”
  
  三位公子哥选好了菜品,合在一起装在竹子编的小筐子里,苏兰拿着筐子点了点,“红签子十根,白签子十根,统供收你十五文。”
  
  苏兰见他们拿了三串羊肉、三串猪肉片、两串鸡翅膀、以及几样蔬菜——这点子东西,他们中一个人都吃不饱。
  
  到不是纨绔子弟。苏兰心道。
  
  想试试味道如何、或是早先已经吃过饭了……不管任何一个理由,没有充有钱人的面子,拿一堆的菜,家里到是教得好。
  
  “咦,我还没吃就要收钱。”红衣公子把扇子收起来放在嘴边,“我竟从来没有遇见过,莫不是你的热锅子闻起来香,吃起来不怎么样……话说,你这价格也与一些酒楼有得一拼,不会是想早早收了钱,蒙一个是一个……”
  
  红衣公子说着,周围已有人放下了选菜的竹筐。
  
  宋二郎走了过来,站在苏兰身边高声道:“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我不敢揽瓷器活。咱们这摊,没茶水招呼,甚至连下菜的米饭也没有,这一是摊子小,二也是咱们忙不过来,三也是咱们这条街你走三步,就有数不尽的水、饭、汤,咱们卖的就是这烫出来、独一无二的好味道。不过,这也是我的不是,刚忘了说先付钱,再烫菜。”
  
  苏兰暗暗叫了一声说得好。她对红衣公子说:“刚刚听小公子的话,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