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药铺大夫挨得那一顿板子则与案情无关,他在公堂上未经许可就开口斥责刘二,摆明了就是找打。
此时此刻,不少官员已经向赵福一样明白了过来,今天的这起案子实际上是李云天再审,谢沐恩只不过充当了一个“传话者”的角色而已。
原因很简单,这次的堂审摆明了就是李云天惯用的手法,欲扬先抑,通过确凿的证据逼得对方就范,而不是通过刑罚,使得对方不得不认罪伏法。
“肃静!”
见现场的局势有些混乱,谢沐恩不由得使劲拍了拍惊堂木,“肆意喧哗者立刻赶出县衙!”
大堂内外随即再度安静了下来,大家刚才可谓看了一场离奇曲折的好戏,开始都以为刘庆和柳氏这次要难逃一劫,可随着案情被谢沐恩缓缓展开众人才意识到他们原来冤枉了好人。
因此,在这起案子结束前谁也不愿意离开,天知道后面还有什么精彩的事情发生,而且王屠夫是如何死的谜团还未解开。
“柳氏,本官问你,既然王九之死与你无关,你为何要认罪,还要诬陷刘庆!”等现场安静下来后,谢沐恩望向了神情茫然地跪在那里的柳氏,沉声喝问。
王屠夫暴死一案之所以闹得如此之大,其根本原因就是柳氏供称刘庆让她趁病毒死了王屠夫,进而引发了刘庆家人朋友的连番上高,以至于最后连巡查江南的忠武王都惊动了。
按照大明律例,即便是王屠夫是死于暴病并不是她下毒毒杀的,她也要因为诬陷了刘庆而面临严厉得惩处。
刘庆是新科举子已经可以踏入仕途为官,故而柳氏诬陷刘庆其实等同于诬陷朝廷命官,要加重惩处。
“大人,你看!”柳氏闻言不由得凄然一笑,拉起了双臂的衣袖,露出了伤痕累累的手臂,这些伤痕都是在临安县县衙刑房里受刑时留下来的。
“大人,民妇的身上还有更多的伤痕,可不宜在大堂上给各位大人展示。”柳氏高举着手臂,一脸悲愤地说道,“大人,民妇只是一名弱女子,已经在受刑的时候尽力了,他们逼着民妇诬陷刘举人,民妇实在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他们还骗民妇说刘举人有功名在身最多只会被打上一顿板子而已。”
其实,柳氏在后来的堂审中翻过几次供,想要帮刘庆和自己摆脱合谋毒杀王屠夫的罪名,但是堂审结束后无不被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以至于她再也不敢乱说话,老老实实地按照先前的的口供回答。
也正是柳氏的这几次翻供,使得案情变得更加复杂,越闹越大。
堂外的百姓看见了柳氏手臂上的累累伤痕,无不对她充满了同情,柳氏可是临安县花一样的女子,谁成想要受到这种酷刑的折磨。
谢沐恩自然清楚柳氏肯定是在酷刑下才被逼招供,他刚才是故意问给赵福等人听的,这使得赵福等人的脸上纷纷流露出惭愧的神色,如果他们当时能用心办案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柳氏和刘庆有罪的话,事情也就不会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来人,带张顾等一干案犯!”谢沐恩环视了一眼赵福等人,然后目光落在了李云天的身上,李云天向他微微颔首,于是他就高声向门口处的差役喊道。
如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张顾以及他的心腹张司吏,只要两人能够开口交待的话王屠夫暴死一案基本上也就能查清楚,案情将大白于天下。
不久后,在堂外百姓们的注视下下,穿着囚服的张顾等人被带上了大堂。
此时的张顾神情憔悴,双目无神,早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意气风发,当看见大堂上坐着的人后不由得怔了一下,随后一脸震惊地望着坐在太师椅上的李云天。
因为王屠夫暴死的案子,张顾去过两次杭州城,所以知道赵福等人都是浙江三司的大员,连他们都只有坐在李云天下首的份儿,而且还坐的是圆凳,由此李云天的身份呼之欲出了。
自从昨晚在牢房里见了李云天后,张顾就一直猜测李云天的身份,最后认为李云天是谢沐恩的随从,由此可以解释马佥事为何对其毕恭毕敬。
可从大堂上的这一幕来看张顾知道他错了,一个随从岂能压过赵福这样的从二品地方大员?
故而,张顾终于知道了眼前这名在大牢里警示他的年轻人身份――巡查江南的大明忠武王!
得出这个结论后,张顾的脑子里轰的一下就一片空白,他万万想不到李云天会出现在临安城,而且自己竟然还威胁李云天放了白炽,现在看来也着实是可笑,只要李云天愿意可以轻而易举地用一根小手指头碾死他。
“快走!”见张顾停在了大堂门口处,一名差役上前推了他一把。
张顾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快步走过去跪在了堂前,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久久无法平静,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然有幸与李云天打交道,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张主簿,本官问你,有人检举你在王七暴死一案中曾经恐吓和收买证人,可有此事?”谢沐恩望着一眼心神不宁的张顾,沉声喝问道。
“确……确有此事,下官与刘举人素来不和,因此就想着趁王七暴死一案来诬陷他。”就在人们认为张顾会矢口否认,然后进行一番抵挡时,不成想张顾抬头望了一眼李云天后以头触地跪在了地上,高声向谢沐恩说道,“请大人责罚。”
听闻此言,现场顿时又是一阵骚动,谁也没有想到张顾竟然这样轻而易举地就认了罪,着实令他们是大跌眼镜。
尤其是药铺大夫,此时已经成为了苦瓜脸,双目满是懊恼的神色,他今天不仅白挨了一顿板子而且还落下了一个冥顽不灵的罪名,肯定会受到谢沐恩的重罚。
其实,如果李云天昨天晚上不去大牢,那么张顾肯定会破罐子破摔今天在大堂上死死咬住刘庆不放,即便是死他也要拉个垫背的,再不济也要毁了刘庆的名声。
不过由于李云天昨天晚上特意去大牢对张顾进行了警示,这使得张顾在茫茫黑夜中看见了一丝曙光,故而失去了负隅顽抗的心思,想要跟家人留一条后路。
否则的话,由于张顾的固执己见今天的堂审绝难善了,李云天不希望这件案子再纠缠下去,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耗在临安县城,故而前去找了张顾让其打消顽抗到底的念头,他很清楚像张顾这种人即便是死也要拖着刘庆下水。
李云天之所以昨晚不告诉张顾自己的身份,就是为了今天在大堂上给张顾一个震慑,让其知难而退。
果然,见到李云天后张顾失去了心中报复刘庆的念头,老老实实地交待了自己的罪行,他记得李云天昨晚答应他给他留一个全尸,并且牵连到的家人可以罪减一等,这或许是他现在最大的奢求了。
在张顾的招供下,王屠夫暴死一案的来龙去脉逐渐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原来王屠夫死前得了急病,开始他和柳氏都以为是小病,可两天下来就已经到了口不能言的地步。
柳氏于是请王九去药铺请大夫,可大夫也不清楚病因,于是将其归类于风寒,开了一些中药给柳氏让柳氏给王屠夫煎服。
谁成想,就在看完大夫的第二天,王屠夫就在病床上撒手人寰,令柳氏是悲痛欲绝。
王七死后,王九作为王七的近亲就开始帮忙张罗丧事,张顾得知此事后不由得大喜过望,他知道刘庆以前与柳氏之间走得很近,于是就想到了一个置刘庆于死地的毒计,那就是诬陷刘庆和柳氏通奸,然后合谋毒杀王屠夫。
县城里的人都知道王屠夫人高马大,身材强壮,故而谁也不会相信他无缘无故地就得暴病死了,正好可以被张顾拿来做文章。
由于刘庆有着举人的功名,因此张顾平时虽然痛恨刘庆但是也无可奈何,别看他现在是主簿,可刘庆随时都能被推选踏入仕途当官而且品级肯定比他的九品要高,毕竟刘庆也是科举出身并且多有才名,踏入仕途后怎么也是地方衙门里八品的官。
所以张顾把王屠夫的死看成了一个对付刘庆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他故意只是县衙刑房的张司吏,以王屠夫死因有疑为由让其带着仵作去验尸。
仵作自然被张司吏给串通好了,故而验尸后说王屠夫死于中毒,再加上当时天气炎热,尸体上的有些现象跟中毒倒有几分相似,如此一来竟然蒙住了随后赶来的知县白德章。
白德章随后招来了药铺大夫和王九夫妇等人前来询问,这些人已经被张顾威逼利用下摆平,自然按照张顾的交待诉说,暗中把矛头指向了刘庆,说刘庆和柳氏之间关系暧昧。
原本白德章并不相信刘庆会干出这种事情出来,他也是科举出身,对刘庆的才华还是比较欣赏。
就在白德章准备彻查此事的时候,张顾不失时宜地告诉了他一件事情,那就是白炽霸占了柳氏,时常让柳氏隔壁家的邻居大嫂汪氏带柳氏前去与他幽会,如果让外人知道此事的话那么大家肯定会把王屠夫的死与白炽联系起来,届时可对白炽不利。
白德章不相信白炽会做出这等事情来,实际上白炽在外面做的那些坏事很少能传到他的耳朵里,谁吃饱了撑的去他面前说白炽的坏话,故而白德章根本不知道白炽在外面胡作非为,已经成为了临安县的一霸。
等到从白炽口中证实其确实强行霸占了柳氏后,白德章顿时大吃了一惊,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柳氏既然不承认下毒,可王屠夫又是中毒而死,那么怀疑的目标肯定会指向白炽,只要王屠夫一死白炽就可以长期霸占柳氏。
因此,白德章为了白炽能从王屠夫之死的事件中脱身,在张顾的诱导下把矛头指向了刘庆,经过张顾的一番安排后使得刘庆终于被拉下水。
刘庆是举子,按照朝廷律例不能受刑,可不受刑的话就无法得到想要的证供,故而白德章上报浙江学政请求革了刘庆的功名。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白德章的奏报送走的第二天,张顾就迫不及待地对刘庆动用了大刑,全然不顾刘庆依然有着功名。
虽然刘庆也是一条硬汉,但几番死去活来的酷刑下来实在是受不了,唯有昧心承认与柳氏通奸并谋害王屠夫。
原本,张顾认为刘庆这下必死无疑了,可谁成想刘庆的姐姐和同科好友为其奔走相告,使得这件在他看来十拿九稳的案子不断被激化,最后竟然被李云天给盯上了,以至于功亏一篑,他唯有哀叹时运不济。
第980章尘埃落地(第三更)
随着张顾的招供,大堂外的百姓们脸上纷纷流露出震惊的神色,谁也想不到事情的缘由竟然会是这样的。
而大堂里面的地方官们则一个个阴沉着脸,面色显得有些难看,他们先前十几起堂审都先入为主地断定柳氏和刘庆有罪,现在着着实实地被谢沐恩打了脸,皆感到无地自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作为朝廷派来肩负巡查众人的钦差,谢沐恩的作用其实就是来给地方上“找茬”的才对,否则也就无法体现出他的价值来,朝廷也没有必要再往下派钦差。
尤其令赵福等人感到不安的是,在王屠夫暴毙的这起案子里,两年多的时间来围绕着这起案子已经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权力和金钱的交易,一旦要是被揭开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在张顾的招供中,堂外人群中的女人们纷纷跟着柳氏和刘素绢落下了眼泪,不少男人也面露黯然的神色,众人可以想象出背负骂名的刘庆和柳氏在这两年多来吃了多少苦头。
“他说的可否属实?”等张顾讲完了事情的经过后,谢沐恩不动声色地问向了王九和仵作等证人。
“正是这样。”王九和仵作等人连忙点着头,事到如今他们的心理防线早已经坍塌,哪里还敢再隐瞒和狡辩。
“柳氏,为了弄清楚事实的真相,你愿意让仵作开棺验骨,查看王七生前是否中毒?”谢沐恩闻言转向了在那里暗自垂泪的柳氏,沉声问道。
虽说现在有了不少人证和物证,但如果要想这起案子圆满了解,那么就必须要查验王七的尸骨,如果王七生前中毒,那么他的骨头会呈现出黑色,这是古人最常用的一种验骨法,以辨别死者是否中毒而亡。
“民妇愿意,民妇要让夫君死得明明白白。”柳氏闻言想也不想,抬头神色坚毅地说道。
“好,明天午时,开棺验骨!”谢沐恩闻言微微颔首,将这件事情给定了下来,实际上南直隶和浙江有名的仵作此时已经悉数赶来了临安县,就等着给王屠夫开馆验骨。
这些仵作与临安县的仵作不同,临安县的仵作充其量不过是役夫而已,而这次赶赶来的仵作可都有着官身,是大明不折不扣的朝廷命官。
虽说这些仵作的官阶低点儿不过九品而已但无疑是仵作中的佼佼者,足以光宗耀祖,是仵作行当里的权威。
“王爷,您还有何要训示的?”随后,谢沐恩向坐在下首太师椅上的李云天一躬身,恭声问道。
“本王觉得刘庆可以当堂释放,他是因为砒霜一事被牵涉进来,如今砒霜之事被证明为子虚乌有,故而应该还他清白,如找到他与王屠夫死亡一案有关的证据再行拘捕。”
在众人关切的注视下,李云天放下手里的茶杯,不动声色地向谢沐恩说道,“刘庆本是举子之身,倘若查证与王屠夫之案无关,可上报浙江学政恢复他的功名,考虑到他这两年来身心受创,可优先安排其候补地方衙门的官缺。”
“下官遵命。”谢沐恩闻言向李云天一躬身,沉声应道,有了李云天这一句话后刘庆可谓因祸得福,至少也能得到了一个八品以上的实缺,浙江布政使司衙门肯定要给李云天这个面子。
“学生谢过王爷。”刘庆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重新恢复功名,而且还优先候补地方衙门的官缺,心中是万分激动,犹如做梦一样,连忙向李云天磕头道谢。
大堂外的百姓闻言也纷纷变得兴奋起来,在他们看来刘庆既然是个好人,那么自然就应该有好报。
“另,刘庆之姐刘氏素绢不畏艰辛,为弟伸冤,本王觉得其情可悯,其行可嘉,自丧夫后一直未嫁娶,可向朝廷为其申请一座贞节牌坊,以示嘉奖!”
随后,李云天望向了大堂外人群前方的刘素绢,沉吟了一下后向谢沐恩说道,“可让江南大儒为其题词。”
“下官明白。”谢沐恩觉得李云天此举颇有人情味,于是点头答应了下来,同时望了神情激动的刘素绢一眼,这个受尽磨难的女人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由于贞节牌坊的事情是李云天吩咐下去的,那么当谢沐恩奏报上去的时候朝廷肯定会按照最高规格来给刘素绢建立贞节牌坊,如此一来刘素绢就等于获得了大明对平民女子的最高嘉奖,足以让后世之人敬仰。
“民……民妇谢过王爷,谢过钦差大人。”刘素绢此时的心情已经激动得无以言表,在这个年代能获得一座贞节牌坊可是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李云天见状不由得暗自叹了一口气,其实他并不赞同给女子立贞节牌坊,这样对女人来说是一种残忍的束缚,可是现在大明的风气和习俗就是这样,以他一己之力难以改变,故而也唯有随波逐流,给刘素绢一个安慰。
堂审结束后,当李云天在谢沐恩和赵福等人的簇拥下离开的时候,现场的百姓们顿时爆发出了如雷的掌声,他们今天不仅欣赏了一场精彩无比的堂审,而且还见到了大明威名赫赫的忠武王,实在是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
由于身份已经曝光,李云天自然不可能再住在客栈,为了安全起见他去了重兵把守的县衙大堂,谢沐恩把他的住处腾给了李云天,这自然是县衙最好的房间。
“王爷,下官该如何处置这起案子。”晚上临安县县衙后院的客厅里,谢沐恩向李云天一躬身,沉声请示道。
从目前谢沐恩掌握的信息来看,王屠夫暴死的案子两年多来在浙江官场牵连甚广,如果查下去的话恐怕浙江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有不少人都要倒霉了。
李云天知道谢沐恩是在担心触及到朝廷里各方势力的利益,毕竟江浙地区作为大明最富庶的地方是朝廷各方势力争夺的重点,因此里面的官员分数不同的势力,李云天虽然不怕但谢沐恩心中却有些打鼓,他只是小小的都察院左佥都御使,有些人可是万万惹不起的。
“查,一查到底!”对于谢沐恩担心的事情李云天早已经有了安排,微微一笑后向他说道,“不查清此案的真相咱们怎么跟朝廷里的人谈?”
“下官明白!”谢沐恩闻言眼前顿时就是一亮,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后说道,神色随之变得轻松起来。
谢沐恩原先还以为李云天要把涉案的官员系数拿下,可是听李云天的意思好像并不是那样,而是要以此来跟朝廷的各方势力讨价还价,以牟取最大的利益。
在谢沐恩看来这是最好的解决王屠夫一案的办法,既可以查清此案立上一功,又能从朝廷各方势力那里捞取好处。
李云天已经贵为王爷,自然没有看上这点儿查案的功劳,可谢沐恩不一样了,他还从没有接触过如此大的案子,而是还是主审。
虽然谢沐恩的这个主审要受到李云天的节制,但他毕竟担任了主审官,这将是他仕途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不折不扣的一件大功。
换句话来说,该查的东西要查个清楚,可是查清后该如何处置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稍有不慎就将在朝廷树立强敌,又或者能以此结好朝廷各方势力,主要看如何从中操作。
其实,李云天要严查王屠夫暴死一案不单单是为了整顿江南地区的吏治,同时也是以此为契机把势力插进大明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
李云天是大明朝堂上的后起之秀,虽然与朝廷各派势力走的比较近但又没有依附各方势力,可谓是自成一派,其根基就是讲武堂。
由于讲武堂崛起时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地盘都已经被朝廷各方势力瓜分殆尽,这使得李云天不得不从大明那些没人要的边陲地区进行发展,于是有了平定交趾和决战辽东,以及设立水师收复小琉球岛和琼州岛。
李云天并不是垂涎江浙地区的富庶,说实话单单海外贸易一项就使得他赚得盘满钵满,没有必要进入朝廷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激烈的江南地区。
但李云天手里还掌管着大明的商局和税局,在江浙地区推广的时候遇到了地方上的层层阻力,所以李云天要借着这次王屠夫暴死一案的时机把商局和税局的分支设到江浙地区的州县衙门里。
毕竟江浙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区,李云天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成千上万两的税银白白地流失,他要循序渐进地把那些税银都给收上来。
第二天中午,王七的棺木从坟里挖了出来,几名从外地赶来的仵作高手仔细验看了王七的尸骨,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中毒的迹象,这意味着王七并不是死于中毒。
这次的开棺验骨吸引了数万百姓围观,有不少是从外地赶来看热闹的,大家都想知道这件震惊江南的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另外他们也想目睹一下大明忠武王的风采。
可惜的是,那些人没能看见李云天,因为李云天根本就没有去凑热闹,而是在县衙后院躲清静。
当几名仵作高手宣布王七生前并未中毒后,披麻戴孝地跪在坟前的柳氏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情绪,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尽情地发泄着心中压抑已久的情绪。
由于这件案子到此基本上已经真相大白,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问题,因此李云天并没有再留在临安县,次日一早就乘车离开了,返回小琉球岛处理当地的事务。
在李云天看来如何治理好小琉球岛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大明需要其来当海上的天然屏障。
不过,临走之前李云天特意交待了如何处置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加害者的柳氏,由于其诬陷了刘庆,按律当斩,不过考虑到她是一名弱女子期间也数次抗争,故而法外开恩让其进入尼姑庵,与青灯古佛相伴,以赎其诬陷刘庆之罪,也算是给她找了一个归宿。
第981章故地重游
今天又是新的一卷,西域经略)
正统二年,仲夏,鄱阳湖。
一艘画舫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缓缓前行,画舫船头的阴凉处立着一名身穿蓝衫的年轻公子哥,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微微摇着,儒雅俊朗,玉树临风。
现在正是鄱阳湖上最为忙碌的季节,湖面上大小船只川流不息,一队队满载货物的货船从画舫的边上驶过,湖面上的水运显得异常忙碌。
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位于鄱阳湖流进大江入口处的湖口县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明赫赫有名的商业重镇,南来北往、东行西进的货物都在此地汇聚,然后再被各地的客商运往大江南北。
随着商贸的迅猛发展,湖口县现在已经是大明境内千余个州县中最为繁华富庶的一个,市面繁华,百姓安居乐业。
值得一提的是,湖口县除了商业发达外,农业的发展在大明诸州县中也是首屈一指,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灌溉体系以及先进的大农庄式集体生产,这使得粮食的产量年年攀升新高。
当然了,湖口县的百姓们不会忘记给他们带来富足生活的是十多年前离开的县太爷,现在大明威名赫赫的忠武王。
每当在外人面前提起李云天时,湖口县的百姓总会自豪地以“我们县太爷”来亲昵地称呼李云天,这样显得更加亲近。
虽然李云天离开了湖口县,但是湖口县是他两位夫人陈凝凝和郑婉柔的家乡,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