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一批人缺乏拼劲,只满足于从王魁手里收购税粮回票,到时候直接折抵掉自己的赋税,免得为了如何运送钱粮到瓜洲仓而费神。

不过十五万石是一个巨额数目,堂中这些人肯定吃不下来,能收购一千石瓜洲仓回票就不错了。

王魁也不着急,等这些人将口碑传出去,必然会有许多贪图省心省力的员外,来找自己购买瓜洲仓回票。

宴会散了后,王魁对方应物道:“计算时间,我将手头回票处理完毕后,似乎还能往湖广跑一次,到时候我拿着八万两银子本钱再去一趟?”

方应物连忙否了王魁的想法,“如今肯定有苏州商人准备仿照你的做法了,我对此乐见其成。

但若再有八万两银子的巨款扔进去,必然要搅乱了湖广米市,打击到起心思去贩运米粮的苏州商人,这不是我的本意。

毕竟我的最主要目的是引导苏州人将目光投向湖广,并形成一种贩运米粮的惯例,而不是真为了赚这几万两银子。

所以最好的机会可一不可再,你还是将心收回来,把机会让给别人罢。即便今年苏州府凭借这种办法,只能多输给朝廷一二十万石,那也算是成功了。”

王魁颇为遗憾地叹口气,不过作为依附方应物的商人,他当然懂得,钱并非是万能的,经济利益要为方应物的政治利益让道。

故而王魁豁达地说:“无论如何,赚点钱总不是坏事,让别人赚点钱也算是积德。现在五万变成八万,这多出的三万可都算是你的了!”

方应物皱了皱眉头,“我在琢磨,是私吞了这三万两比较好,还是将三万两与先前那五万两累积起来,最后一起献给天子比较好。”

第五百五十六章 才子的命运

苏州府的额定赋税是二百万石,王魁的十五万石瓜洲仓回票能折抵赋税,自然很容易就消化掉了。正如所预料的,净赚三万两。

现成的范例摆在这里,若还没有效仿者,那也太对不起苏州府这三个字了。别说本地人,就是有些徽州商人也开始做这门生意。

当然别人不可能像王魁这样能聚集五万两银子做本钱,少的一两百,多的三五百,但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为数不少了。

见到这种情况,方应物便放下心来,行政力量引导总是一时的,能形成市场惯例才是长久之计。

这种模式就是利用了湖广垦殖发展迅速的趋势,米价比苏州府便宜量足的情况,低成本的用湖广米来折抵苏州税粮。

而且这种模式其实不能增加额定税粮总数,但却能减少因为交税过程太麻烦、或者本地存粮不足而产生的拖欠现象。

减少拖欠,那相对于往年有大量拖欠而言,也就等于增收了。而且这种模式不止影响到苏州府,甚至还能影响到周边其他府县。

相关工作顺利,征收进度也令人满意,方应物的心情也就大好了起来。他拿着账本默默计算,去年因为苏州府水灾,额定二百万石被迫减免七十万,实际只收了一百三十万石。

而今年如果自己能保证在苏州府足额征收二百万石,再加上劝捐和清理田地得来的二三十万石,那今年完成二百三十万石问题不大。

二百三十万石比起去年一百三十万石足足增长了一百万石,增长率堪称华丽。就是比不闹灾的往年,实际征收数目也增加几十万石——地方事务里钱粮最重,这已经是比较亮眼的成绩了。

大明税制极其复杂,每个地方细则都不同,而江南漕粮占据了京师供应的大头。也就是说,苏州府税粮都是要解运到京城太仓的,方应物颇为自得地想道,这样总能将户部的窟窿暂且补一补了罢。

甚至更得寸进尺地想,换了别人来,还真未必能短时间内有这么高的效率。明年朝廷百官能顺利领到俸禄,都是欠了自己人情!

正自得其乐时,听到禀报说唐广德来拜访,方应物便吩咐放了进来,询问道:“近日在这苏州府,本官声名如何?”

唐广德如实答道:“外面对钦差老爷的看法十分矛盾,有人很是痛恨大人,有人却极为推崇大人,实在是褒贬不一。”

方应物哈哈大笑,“本官奉命南下,特为钱粮而来,更直白地说,是要从江南聚敛钱粮。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原本就做了满身谤语的打算,如今能毁誉参半倒是意外之喜了!”

唐广德陪笑几声,“方大人心胸豁达,在下佩服得很。”随后又道:“听说大宗师即将按临苏州府……”

大宗师来了就代表着要有各种考试了,非乡试之年最重要的考试自然就是录取秀才的院试了。

方应物对唐员外的心思很明白,便道:“大宗师按临后,考试之前一般锁于贡院内不与外人相见,本官也要避嫌。但你大可放心,本官早就与商前辈通过书信了,保令郎一个生员功名!”

唐广德却道:“方大人误会了,在下焉敢信不过?只是这次受了别人所托而来……”

方应物稍感意外,但也不算奇怪,便问道:“有人求到你?是谁?”唐广德答道:“是范庵先生”

古人名号就是麻烦,范庵又是谁……方应物面无表情地喝茶。唐广德与方应物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也算有默契了,连忙又补充道:“是李应祯老先生,前阵子你见过的。”

原来是他,方应物总算知道是谁了,回想起来,对这位老先生印象还算不错。“本官猜测,他大概是为了他女婿找到你的?”

唐员外点头道:“他那女婿祝允明是苏州府有名的才子,去年接连丧父丧祖,情实可怜,只有李老先生这个长辈了。

故而李老先生一心为自家女婿筹划前程,后年的南直隶乡试还是由商提学来主考,祝允明要赴南京赶考……听说在下于大人面前能说上几句话,所以李老先生又来请托在下。”

方应物忍不住又问道:“那祝允明也不过二十几岁,至于如此着急么?”

唐广德解释道:“祝允明与杨循吉为友,当年大人你都见过的。今年春闱,杨循吉已经高中二甲进士。相比之下,祝允明还是秀才,能不着急么?”

作为一个穿越者,方应物忍不住啼笑皆非,刚提挈了唐伯虎一把,转眼又要去抬举祝枝山么?

这年头士人的裙带门第风气实在是……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这就凑够一半了。方应物忍不住自言自语的轻声吐槽一句:“过两天文徵明会不会又找上门来?”

唐广德耳朵灵光得很,登时睁大了双眼,讶异道:“文徵明?大人你是说文壁文徵明么?

他也是李老先生的弟子,与犬子同龄,但目前声名不响,大人你如何得知?难道大人有什么神通不成?”

方应物极其无语,刚说一句文徵明就真蹦出来了,名震野史的江南四大才子就快要齐活了。不过四大才子最后一位徐祯卿还小,现在可能也就五六岁,肯定不会来麻烦自己。

看到方应物的神情,唐广德可能觉得自己有些过分,面有愧色地说:“不过李老先生不好意思麻烦在下太多,所以他这次便没提文徵明。”

方应物心情只有一个词,古怪!

说起历史上扑街四大才子的功名之路,唐伯虎早年还好,祝枝山和文徵明完全都是辛酸泪。

其中祝枝山七次会试不中,文徵明头发都白了还在为举人奔波,只能写下“满头尘土说功名”的句子(还被某穿越者抄袭了)。

难道要在自己手里推动一下他们的命运?这种感觉真是奇异,方应物神游天外、横贯古今,半晌才收回了神思,点头道:“本官知道了,为国举才也是应有之义。”

当然,方应物也有自己的政治考虑。苏州帮在今后数十年人才兴盛,出了一堆堆的宰辅尚书。而自己总是和苏州帮结仇不见得好,能有机会施恩于人,提前埋点人情也不算坏事,反正只是顺手之劳而已!

第五百五十七章 这话你也信?

征粮是个琐碎的细致活,着急也急不得,方应物纵有通天之能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来,所幸进度一直不错。

在宣德朝之前,江南钱粮都需要粮长运往京师。京师在南京时,距离还不算太远,当京师迁往北方后,这运粮差事便辛苦到能令人倾家荡产了。

宣德皇帝体谅民情,又改了规矩。在扬州、淮安运河沿线设立水次仓,江南人民只需年底前将税粮运到水次仓,然后来年开春再由漕军负责运至京师。

所以对方应物而言,到年底时便算任务结束,向江北水次仓输送的漕粮数量就是业绩情况。

至于明年开春以后,那是漕运总督的事情了,不属于他这督粮钦差的工作范畴。

十一月份时,提学官商良臣按临苏州府,放了几场考试。方应物提挈后进,怀着一股恶趣味心思将几个“年轻”人全推荐上去。

他给唐伯虎文徵明要来两个秀才功名,而祝枝山的气运则要等到后年乡试。不知道这流行于野史中的几大才子如今得了自己助力,原本科场扑街的命运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

随后又到了十二月,成化二十年即将结束,秋收征粮也进入了尾声阶段。

根据粗略统计,除去损耗外,苏州府今年征粮实际数量大约可达二百四十万石,为五十年来之最,江南地区可达四百五十万左右。

换句话说,督粮钦差方应物没有白白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大约能够圆满完成差事了。到了这个地步,方大钦差也渐渐放松,心思更多地用在别的地方。

比如说在哪里过年就是一个问题,回浙江或者去南京找便宜外祖父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官身不得自主,不经朝廷允许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私下里去了是要被弹劾的。

所以方应物考虑再三,还是息了专门去过年的念头。不如就此出发返京,早点回去交差也好,过年时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过。

反正都是异乡为异客,在哪里过年又有什么区别?

正当方应物难得产生了几缕文青情怀,准备仔细沉浸一下时,前面守门杂役略显慌张地扑到房屋外头,高声禀报道:“钦差老爷!外面来了许多人,总有几十个左右,吵着要见老爷!”

又有群体性事件?平淡了将近两个月的方大钦差从座椅上站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焦急的喝问道:“可知彼辈为何而来?”

门子答道:“小的没来得及问,只能看到他们跪在大门外面,神色委屈仿佛是要鸣冤的样子。”

方应物稍加思索,按捺住了出去的念头,吩咐道:“你去对他们说,如果有冤情,可去府县衙门告状。本官并非亲民官,不便动辄亲自接状!”

门子应声而去,可是没多久又回来了,捧着一摞状纸重新禀报道:“这回打听明白了,大门外都是附近松江、嘉兴等地的民众!

他们这次联合起来找钦差老爷,要告的就是采办太监王敬,又有哪个府县衙门能管?连状子都不肯收。”

是告王敬的?方应物明白了。如今在整个江南地区,百姓想告王敬,也只有来找自己了,同时也只有自己能占王敬的上风。

简单翻了翻后,方应物将状子都留下,自己亲自出了大门。

却见外面跪了一片人,甚至还有披麻戴孝的妇孺之辈,在瑟瑟寒风中不停发抖,但还在硬撑着。

方钦差非常同情地叹口气,若非王敬祸害地方,这些人怎么会在年底天寒地冻时候,跑到苏州城来找自己告状?

他便对着人群行了一礼,然后才开口道:“尔等冤情,本官尽都明白。先前本官王命在身,不便离开苏州府,这才放纵了太监王敬横行江南。所以尔等之遭遇,也是有本官的过错。”

底下听到这贴心话,顿时号声遍地,连连叫道:“王敬太监祸害地方荼毒百姓,恳请钦差大老爷为我等做主,犹未晚也!”

面对民众请命,方应物一口答应下来,“本官这就写奏章,弹劾采办太监王敬!”

又有人叫道:“上奏到朝廷实在是远水难解近渴,我听闻,那王敬近日已经启程回京,苏州府乃必经之途。

但他却畏惧大人威名,只敢从苏州绕城而过,现歇宿在城北十里处!”

方应物仍然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也可!待本官将奏章完毕发出,然后便去与王敬会面,当面叫他悔改!”

此后方应物又吩咐杂役道:“将厨房里大锅搬出来,就在此地煮热粥给他们吃,免得因为饥寒伤了身子。”

三言两语解决了问题,方应物转身回到内院去,长随王英跟在左右,忍不住问道:“你今日也太好说话了罢?外面那些人说什么,你就应什么?

再说你不是不打算与王太监纠缠么?怎的今天就答应了要弹劾他并会面?”

方应物悲天悯人地指着大门外道:“看着此情此景,再看看他们将希望都寄托在我一人身上,你不觉得此时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多么无聊!”

王英瞠目结舌:“这话你也信?”

但他知道,方应物肯定还有什么心思,只是不肯明说罢了。便又问道:“大人你就算有王命旗牌,也奈何不了一个钦差太监。”

方应物神秘莫测地说:“民心在我,天意在我!”王英忍不住又反问道:“这话你也信?”

“我信,你不信,所以我是钦差大臣,你只能当长随。”方应物笑了几声,还开了一个不大不小得玩笑,这才转身进屋写奏疏去。

却说提起过年,方应物忽地想起一桩事情。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资料里,成化末年有三次灾变,每次都造成了政局动荡。

其中前两次时间很巧合,第一次在成化二十年正月初二,京师地区发生地震;第二次将发生在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即将到来的新年大朝会之时,那时将在西天出现赤星白带,最后雷鸣坠地。

连续两年正月出现异象灾变,委实令人印象深刻。到了那时候,谁敢说“天变不足畏”?

连向来迷信的天子遇到这种灾变,都要认认真真反省,至少会消停几个月,王敬又算什么?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劳你操心了

话说王敬王公公当初被迫离开苏州府后,虽然沮丧但也没有彻底气馁,很快便重整旗鼓在别处大肆搜刮,到此时约摸攒够了价值三十万两的财货。

虽然距离五十万两的目标有一定差距,但王公公真的尽力了,换任何人来都不可能比这更多。

与目标有差距的主要缘故,还是因为被赶出苏州府,丧失了最大来源地。其次就是因为苏州府的遭遇,导致他这钦差太监威望大减,在别地遇到的阻力大了很多。

眼看到了年底,必须要加紧时间赶路,争取在新年时候回到京城献礼。等到龙颜大悦之时,就是方应物倒霉之日,几句谗言下去,方应物在江南功绩再大,那也是白干!

王敬没有打算从苏州城过路,而是绕着城过去的,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

若不是苏州府正处在运河必经之路上,他连苏州府都不想进,主要原因还是苏州城里有那个令他无奈的人。

常言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王敬这种太监,最怵的就是拼着一身剐也要拉人下马的大臣。

方应物虽然本性不是这种人,但有这种潜力,难保不会突然抽风(根据过往经验来看抽风几率不小),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赶路不可能一天就穿过苏州府,更何况王公公队伍里还有大量“战利品”,总要在苏州府境内住宿一夜——当然如果有可能,王公公恨不得一步跨过苏州府。

被一干告状百姓堵了公馆,方钦差有点恍然,这段时间过得太顺,险些将王敬给忘了。若不是有大批百姓来鸣冤,他险些就把王敬给放过去。

派人去打听过,了解到王敬一行人行踪,方应物像是见到了猎物一般,开心得多吃了两碗米饭。

本来他打算趁早离开北上回京,但既然王敬送到了嘴边,那就多留一两个月,用王敬来为他的钦差生涯画上句号。做出了功绩,再刷出点声望,堪称是完美的收官!

方钦差当即传令标下官军集合,次日清晨亲自带队出发,去追赶王敬。

王公公队伍略庞大,箱笼行李也多,所以走得慢。他到了浒墅关运河码头这里,催促关尹安排大批船只,又要消耗一段时间。

“干爹你看……”王臣忽然指着远处道路上惊叫。

王敬的目光从货物装船挪开,眺望远处,却见数十名官军簇拥着一位年轻官员出现在视野里。

王敬顿时闪过不祥预感,他虽然从卫所调集了两百多军士护卫金银财宝,但此时并不能壮胆。

三个月前的血泪经验让他知道,这些官军或许能挡一挡盗贼,可是在王命旗牌面前,根本靠不住。

王敬忍不住皱起眉头,自言自语般问道:“他来作甚?他又能作甚?”

王臣缩了缩脖子,不敢回答。关于方应物的问题,他一概不发表意见了,干爹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免得最后还要落下埋怨!

方应物走到王敬面前,笑容可掬,“数月不见,王公公一直可好?竟如此来去匆匆乎?”

王敬面无表情地答道:“北方水面已经开始冰冻,必须要抓紧工夫北上,尽量多走一段水程,便不在苏州耽搁了。”

方应物便盛情邀请:“天寒地冻,出门不易,王公公何必如此辛劳!姑苏驿中已经打扫完毕,不如在此过冬,静待来年春天如何?”

这什么意思,难道想软禁?王敬拒绝道:“谢过方大人好意,但为陛下效力,纵然道路艰险,何敢惜身?”

“不不,王公公还是去姑苏驿住,不要辜负了本官的盛情!”方应物仿佛是有恃无恐,对左右吩咐道:“来人!送王公公上轿,不可慢待了!”

王敬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瞧这蛮横劲头,到底谁才是横行霸道的天子家奴?

难道正常情况下,不该是太监蛮不讲理、大臣无可奈何吗?怎的现在完全反了过来?

若这事传回京城,他王敬简直就要成太监之耻,没见过这么丢人的钦差太监!若连比蛮横都比不过文官,还当什么太监!

疾风知劲草,板荡显忠臣,这时候只有王臣站了出来,色厉内荏地大喝道:“谁敢动我干爹!”

至于其他钦差太监随从,在当初大都从方钦差刀下侥幸保命,眼下早被吓破了胆不敢上前。而王敬调来护卫财货的军士,在形势不明时只会保持中立。

旗牌官陈百户冲上前去,用刀背直接放倒王臣。方应石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按住了王敬,沉声道:“小的恭送王公上轿!”

王敬脑袋都要炸开,他快被气疯了!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好的不灵坏的灵,这方应物还真就抽风了!

就是最楞的大臣,也没这么干事的!胆敢软禁太监……亏他想得出来!

方应物扫了几眼,淡淡地对太监随从道:“姑苏驿没有那么多房间,为之奈何?”

一干只知道趋利避害的无赖泼皮顿时如鸟兽散去,能跟随太监搜刮民财的人,能有什么好货色?指望他们为王公公效死,那还是算了。

王敬勃然怒道:“方应物!这样对你有何好处?你完全没有道理这般做!”

方应物冷笑几声,低声答道:“不先下手,难道要等着你回到京城去献谗言么?本官没那么傻。”

王敬又气急败坏地喝道:“我是奉旨采办的钦差太监,你这样先下手也没有好处!”

方应物并没有继续答话,对着标下官军挥了挥手,示意返程。同时护送财货的外地官军看到大势已定,便顺从了方应物,按照命令将装有金银财宝的箱笼运往苏州府。

看着自己的心血被再次“掠夺”,王敬仿佛变成了碎嘴婆子,絮絮叨叨,苦口婆心,不停地对方应物说话。

“方应物你蓄意迎合民意,到底有没有想到过后果?须知你的乌纱帽不是民意所决定的!你敢擅自囚禁钦差太监,试问你如何向天子交待?陛下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那些财货落在你手里,又要怎么处置?你敢将它发还回去么?那九天雷霆之怒不是你能承担得起!

还是敢将财货献给天子么?你做来做去都是错事,你有没有仔细想过?”

方应物抬了抬眼皮,毫不在意地说:“王公公歇口气,下面不劳你操心了。”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讲规矩……

身边随从如鸟兽散,调集来的军士再次倒向对方,王敬王公公无力反抗,只得来到姑苏驿。如果王公公也是穿越者,必然还要感慨一声,枪杆子里出政权!

在姑苏驿这里,一切都很眼熟,与两三个月前没什么区别,连入住的庭院也还是两三个月前住下的地方。唯一的差异就是,身边只有干儿子王臣伴随了,其余来侍候的杂役全都不是自己人。

眼里看着熟悉的大堂以及挂起来装饰的字画,王公公难过得想掉眼泪,为什么别人出差办事都如此顺利,而自己就这么难?

像去云南的镇守太监钱能、去广东的市舶司太监韦眷,都是刮地三尺、天怨人怒的角色,手段比自己也好不了多少,人命官司都搞出很多起。

但在天子庇护之下,他们最后都平平安安全身而退,荣升的荣升,富贵的富贵。而自己本应该是步上他们的后尘,凭借金银财宝收获帝心,成为内监里新一代的红人!

可为何偏偏自己的遭遇就这样令人愤懑憋屈!为什么偏偏就是自己,遇到一个完全不讲规矩的人!还是那句话,天下哪有像方应物这样办事的大臣,完全就是损人

不利己的做法!

王敬王公公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也知道不是较劲的时候,他也较不起劲。

现在他心中还有最后一丝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