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陌生男子,王兰早就起身走人避开,但她看方应物年纪不大,又是从小认识的,还像是那个学堂里的小弟弟,倒也没有着急躲开。

听到方应物问起,她幽幽细细地叹口气,“奴家无处可去,无意间走到了这里。”

方应物诧异道:“从这里向南是下花溪村,是你夫家程家所在;向北是中花溪村,是你娘家所在。相距都不过几步路而已,为何说无处可去?”

“两边都不想回去。”

“你怎会这么想?按理你该去婆家,莫非婆家容不下你?我看你今日一直很凄苦,究竟为的何事?”

王兰能够感受得到方应物的关怀之意,如实道:“夫君已经死了快两年,奴家守丧也快到了时间。这本是没什么的,不过婆家上下却催着奴家改嫁……”

方应物便宽慰道:“这听起来不错,守节不是那么好受的,妇道人家没必要守一辈子寡,只为博个虚名而已。难不成你打算立志守节,竖一座贞节牌坊么?”

“秋哥儿年纪小不懂这里面的事,也不明白程家的意思。他们嫌弃奴家占着夫君的财产,他们嫌弃奴家在婆家多一张嘴,他们贪图别人的彩礼,所以才急着叫奴家改嫁!”

我年纪小不懂事?方应物愕然失神片刻,自从穿越以来,听到的多是少年老成早慧之类评价,头一次有人说他“年纪小不懂事”。

不过兰姐儿这么一说,方应物彻底明白了。从礼法上,丈夫死了后,名下财产是由妻子掌管的,但如果妻子改嫁,那么这些财产就要还给夫家,不能带走。

还有一个情况是,寡妇的主婚权,既可以归夫家也可以归父家,全看哪边更强势一些。寡妇再嫁,也会得到一大笔彩礼,这对小门小户而言也是不菲的收入了。

所以程家才会催促守丧到期的兰姐儿改嫁,这里面是相当有利可图的。

王兰憋了很多话无处可倾诉,方应物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小弟弟,生不起提防之心,忍不住竹筒倒豆子全说了出来:“婆家他们连对象都找好了,是同村同族的一个远亲。但那人品行恶劣,臭不可闻,年纪又大,奴家死也不想嫁过去。

可是婆家贪图那人彩礼给得多,日日逼迫奴家,奴家在婆家苦不堪言,有时候真想投缳自尽!”

同村同族?原来婆家找的对象是这样的人 ?听到这里,方应物若有所思,嘴上又建议道:“那你就回娘家躲着,也不失为一条路。”

王兰出身塾师家庭,从小耳濡目染读过书,知道子不言父过的道理,没奈何道:“我家是什么样,今早你也见到了。”

“王先生欲让你守节,你就先装着答应,清净几天再说。”方应物道,如果是他,肯定就这样很圆滑的处理了。

“秋哥儿果然是太天真了,没法子答应的。终身守节,这是我父兄一家子的想法,奴家一旦答应就彻底陷进去不能脱身了,难道真让奴家当几十年的老寡妇么。”

自认是摸爬滚打过的老油条,方应物再次为“天真”这个词失神片刻,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在兰姐儿眼中是什么形象了——估计还是印象中她出嫁之前那个鼻涕冒泡的小弟弟。

不知为何,很不能忍地愤然辩解道:“我不天真,知道你父亲让你守节也是为了捞好处!”

方应物知道,大明官方是鼓励守节行为的,朝廷也屡屡有过诰敕,凡守节之妇人,二十年以上者皆可旌表门楣,大概相当于俗称的立贞节牌坊。

除了精神奖励,更是还有物质奖励,太祖高皇帝便有过诏令,受旌表的节妇本家,全免差役。

也就是说,被表彰节妇的父亲、兄弟、侄子全部可以免除一切徭役和相关赋税,对于徭役很重的平民之家而言,可谓是很实惠的政策。

方应物猜得出,以王先生那小气性格,估计是打上了全家免除差役这个主意,毕竟兰姐儿今年才十八九岁,完全有可能继续活着守上二十年。而兰姐儿的哥哥弟弟们,自然是纷纷推波助澜,催着兰姐儿下决心守节。

想至此,方应物对王兰更加同情,跟她的悲苦处境比起来,自己的愁苦太小儿科了,这年头女子常常如同货物,身不由己。寡妇的动向更是利益攸关,涉及到的利益方比未出阁女子更多,也被熏染成了生意啊。

不由得叹道:“婆家将你当一门生意,娘家也将你当一门生意,人情冷暖如此,今后你可怎么立足。”

闻言王兰悲从中来,又垂头抽泣,哭诉道:“婆家要这样,父亲要那样,他们两边就是互相矛盾,就算奴家认命,又该听谁的?秋哥儿你说奴家还能如何?逼死奴家算了!”

方应物还在想法子,下意识应声道:“听我的!”

王兰不由自主停住了哭泣,脸上有些尴尬慌张,不确定这是故意调戏还是无心之言。

方应物回过神来,连忙扯开话题劝道:“万万不可有轻生之念,办法总是会有的,至少你婆家那边好对付得很!”

王兰听见方应物口气如此有把握,又忘了之前的尴尬,满怀希望地抬头看着他,“奴家都这般可怜,秋哥儿你不要骗我,不然我就真的要心死了。”

方应物高深莫测道:“且放心,你夫家,还有那个打你主意的恶人,其实都是无知之辈,这次他们不死也要扒层皮!”

第十九章 春梦了无痕

拨开郁郁葱葱的草丛,方应物与兰姐儿从溪岸回到了路上。王兰听了方应物的劝,准备先回娘家住几天。毕竟父亲和兄弟逼她守节,一时半会儿肯定不会把她如何,暂时没有不可测风险。

而婆家那边若急了眼,说不定还真会绑了她强行送到别人洞房里,这种事不能不防,所以还是别回婆家为好。

两人便一起朝着中花溪村而去。其实王兰不知道方应物为何还跟着自己,但她生性不会拒绝别人,只得憋着疑问低头前行,任由方应物不紧不慢地与自己并肩而行。

只听见方应物没话找话说:“你父亲对我态度很差,可要帮我说几句好话。”

王兰想起早晨的尴尬,忍住掩面而逃的冲动,停住脚很认真地道歉说:“早晨父亲骂了你,这是他的不对,也是奴家连累了你,在这里向你赔不是了。”

方应物不在意道:“不妨不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点事情我还是受得住的!”

“不过你那时到我家为何而来?莫非你还想回社学读书么?”

方应物坦然说:“我欲求取功名,眼下要准备县试,所以想向你父亲借书回家看。”

以前的方应物应该是能背诵四书的,只是穿越后记忆混乱,所以需要借书来温习。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这是一个回忆的过程,不然就凭三个月时间,他又哪里能做到对四书滚瓜烂熟?

王兰从小跟着父亲,在一旁充当翻书磨墨的婢女角色,对社学情况比较熟悉,听到方应物想借书,便蹙眉道:“社学里经书只有那一些,授课时经常要用,想借出来不甚便利,否则学童上课时就缺书用了。”

“我当然晓得状况,可这花溪乃是穷苦山村,没有什么正经书香门第,除了社学又能从哪里借到书 ?王大户家里或许有几本装点门面,但我不会去找他借书的。”方应物无奈叹道。

王兰好一会儿没有接话,两人又走了一段路,眼看要到村口时,她突然又开口道:“这次你帮我,奴家无以为报。想着送你一套书,只是需要点时间。”

方应物很意外地问:“一套什么书 ?”

“四书和朱子集注,这不是考科举要看的么。”

“你有一套这些?”方应物急切地转身看向王兰,难道真是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王兰肯定地点点头,“虽然眼下没有,但若要送你,那一定会有的。”

这话反而让方应物更糊涂了,事关自己前程,他也顾不得许多,“兰姐儿,不要戏耍我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兰略略犹豫片刻后,才小声答道:“奴家可以为你默写一遍的。”

方应物闻言十分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这年头能识字的女人就是凤毛麟角,而那些只会背几句诗词的女子,也常常能被当才女或者名妓狂热追捧。至于能完整记诵经义的女子,绝对是万中无一。

难道在这闭塞的穷山村中,能出现这么一朵奇葩?他连忙反问道:“你说你可以默写四书和朱子集注?”

王兰对方应物热切的眼神有些本能的不自然,往后缩了缩身子,“奴家真没有骗你,如果你想要五经,我也可以写下来的,只怕时间不够。”

不但能默写主科四书,连偏科五经也能?她应该不会说谎,更没有说谎的必要,方应物瞠目结舌,久久无言。

当年兰姐儿未嫁人时,就常跟着当塾师的父亲出入社学,做一些端茶倒水、铺纸研墨的粗使活计。

王先生讲课时,她就站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等待,像一朵幽静的小花——很让另一个十来岁的方应物分神并深深着迷。

难道就这样毫不经意的,兰姐儿便能把经义整本整本地背下来?如果真是如此,那天下九成九的学生都要羞愧得一头撞死。

绝顶聪颖的女子,可惜生在了这个时代、这个山村,注定要被埋没,只怕连她的父亲都不知道她这个秘密罢。

方应物平息了震惊的心情,半是欣赏半是可惜地说:“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好一朵不为人知的深谷幽兰。”

王兰听得很清楚,不过脸色微微一红,却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又低下头只管向前走。

但她心里终于明白,眼前这个人,已经不能当印象里的那个小屁孩看待了。

两人没走几步,便见从村里飘出个红袄粉裙的小娘子,正是王家大小姐。此时她满面愁容,步伐匆匆,直到她看见站在村口外的方应物。

王小娘子先是一喜,正要叫唤方应物,然而立刻又怒了起来,因为她又看见方应物旁边还有王兰,距离很近很近,态度很亲密很亲密。

方应物预感王小娘子必然是得知王大户和他彻底撇清了关系后,急急忙忙冲出来找他的。

却见她眼眸中泛着泪光,很快便不争气地滴下了豆瓣大的泪珠子掉落在土地上。

跟她该怎么说?方应物正斟酌时,王小娘子忽地抬起手,从胸口掏出一件物事,狠狠地砸过来。

一时间猝不及防,方应物的额头重重挨了一下。他下意识的伸手捞住了这件物事,低头细看却是一只带着浓浓香气的锦囊,锦囊沉甸甸的,从裂开的口子瞧出里面是几粒银豆子。

方应物登时明白了,王小娘子这是担心他欠了债人穷志短,跑出来给他送银子——以前欠债是欠她王家的,王小娘子乐见其成当然无所谓,心里没当回事;可现在王大户把这笔债转移出去了,王小娘子便开始为意中人揪心起来。

想至此,方应物有点感动,可谓是百感交集。怔怔地哑口无言,只看着王小娘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扭头跑回了村里,最是难受美人恩啊。

王兰将全过程看在眼里,觉得王小娘子很可怜,对方应物道:“你不去和她说几句话么?现在还追得上。”

方应物摇摇头,如果王大户知道自己打动了汪知县,发力冲击秋季县试案首,就不会这样对待自己了罢。

“奴家听父亲说,王大户嫌弃本村太闭塞,所以她家过得几日就要搬到县城里去了。”王兰又道。

“哦?”方应物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到了县城里眼界就开阔了,那时王小娘子大概就不会单恋他方应物一枝花了罢。心里这个滋味,说不清道不明。

将王兰送回了家,方应物也不找王先生借书了,转身就回到了上花溪村自己家。

当晚,方应物却做了一个久违的春梦,在床前明月光里一泄如注。

梦里女人什么模样不甚清晰,只记得曼妙身材穿着一身白孝服,胸部颤颤巍巍的很勾人……但她脸型怎么有点像王小娘子的瓜子脸?而不是兰姐儿的鹅蛋脸?

心理年龄超过二十五的方应物从梦里醒过来,有些脸臊,这一定是从前那个方应物的残留意识作祟!

具备明代政治、制度、社会三系专精的非处男高材生的灵魂,他怎么可能还会做春梦?

不过醒来后便睡不着了,因为方应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县试之前,他只有三四个月准备时间,假若兰姐儿替自己抄一遍四书五经和朱子集注,必定是耗时不短的,那么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去系统地复习?

法子倒是有法子,叫她在自己面前朗诵经义,自己边听边亲自书写,顺便也是温习了……

想起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画面,方应物内心产生了小小的骚动,有点向往。但这真真的是孤男寡女,也太伤风败俗了,可行性几乎为零。

第二十章 欺人太甚

为了读书,方应物又一次翻点家当,找到了毛笔两根、墨半块,大概都是父亲留下的。可惜半张纸也无,一本像样的书更是没有,有笔墨也无用武之地。对此方应物真心无奈了,穷人家即便想上进,也是个不容易的事情。

还好如今手里有知县赠送的五两助学银,又有王小娘子悍然砸来的几颗银豆子,约摸也有二三两重。放眼整个上花溪村,估计是现金流最充裕的“大户”了,如果无视那随时有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的三十两债务。

银子大头要留着作为参加考试的经费,买书太贵可以先不考虑,但应该买些纸张平常习用,方应物想道。

不知为何,他又想起了前世那些拿毛笔沾水在广场地面上练习书法的老人,或许自己可以效仿?

但在这年头,连这样面积够大的砖块也不好找,除非去王大户家拆几块下来。不过若实在买不到纸张的话,可以拿桌子试试看。

不要痴心妄想山村中会有商店,也不要奢望有摆摊的小贩,就连货郎也不会蠢到花一天工夫钻进深山村就为卖几根针。这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

淳安县山峰林立、溪流环绕,千山百水成为纯天然分界线,隔出了一块块小天地,很多乡村老人只怕终生不识城市面貌。花溪三村只是其中一个而已,不过距离县城比较近,只有十里山路,但在方应物眼中也够封闭了。

这样的条件下,买卖需求是通过临时性集市的形式实现的,特点就是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解决人民的交易需求。

比如在方应物印象里,花溪的集市是每逢朔望之日举行,地点在距离山外世界最近的下花溪村村外平地上,方便外面人来赶集。这个传统,世世代代几百年来都是如此,而且还将世世代代的再传几百年。

“好像今天就是五月初一!”方应物想到集市时,猛然拍额醒悟过来,要去购物,正在今日!

自恃略有腰包的方应物想到做到,当即关上房门出了村子,朝下花溪方向而去。有很多同路的人,又以妇女居多,肩挑手拿着布匹鸡鸭柳筐等。想想也知道,都是去赶集的,不但要买东西,还要卖东西给外面人换钱。

“秋哥!秋哥!”离开村口没有多远,方应物听到后面有人叫他。

回头看去,却是堂弟方应元,远远地一边挥手一边招呼。方应物便停下脚步,等待堂弟跟上来。

方应元气喘吁吁地到了堂兄前面,“秋哥,二叔爷叫你去祠堂议事。”

方应物笑了笑,族中在祠堂议事,从来都是几个老人大辈出席,这次却喊他这十五岁的少年人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年高德劭之外,不是还有一词叫达者为先么?

方应物问道:“可知是什么事情?”

“不晓得。”方应元答道,他心里对堂兄可真是佩服。族中商议大事,还专门请堂兄去出席,这多么有面子。

购物计划延缓,方应物转身回到了村中。参加这次族中会议的有六人,主持其事的自然只能是二叔爷方知礼。

方知礼见人已到齐,咳嗽一声开了口道:“方才程总甲打发人来传话,关于今年花溪该出的徭役,要变更一下摊派方式。”

所谓总甲,就是里长的俗称,里长便是乡村里的管事人。

官府最低一层只能到县,县之下则分乡、里,几十年后改为了都、图,但至少在成化朝还是乡里制。

乡里中以甲首大户充任里长摊派赋役、管理秩序;用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老人调解纷争,拥有一些初级的司法职能;用富户出任粮长,负责征收运输税粮。

这种制度起自太祖高皇帝时期,其本意是为了防止官府下乡扰民,所以加强民间自治功能。

但需要明确的是,里和乡并非官府,里长、老人、粮长也并非官员,充其量相当于一种由官方认可的民间自治首领,名义上是属于一种服役,而且常常是与宗族势力相结合的。

花溪三村位居山谷里,沿溪岸而居,其中方应物所在的上花溪村在最里面,而以程姓为主的下花溪村在最外面,王姓为主的中花溪村则在中间。

但三村对外常常统称花溪,户籍编制上花溪三村也编为一里,官方说法是梓桐乡花溪里。国朝制度一百一十户为里,但据方应物目测,花溪里有无数黑户,三村加起来怎么可能才一百一十户?

同本县其他乡村一样,花溪也有里长、老人、粮长三巨头,分别代表行政、司法、税务。国朝讲政治的基因根深蒂固,哪怕小到这么一个山乡,也是有政治势力分布图的。

如今里长和老人都是下花溪的程家人出任,粮长则是由中花溪的王家人担任,也就是被方应物所熟悉的王德王大户。相较之下,上花溪的方家人口最少,又是最穷,唯一能拿出手的秀才又失踪两年,势力比另外两家弱了许多。

方应物默默地回想起这些情况,再看二叔爷脸色,便猜测肯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果然听见二叔爷继续说:“程总甲发了话,三村各有其族,为便于管教,从今年起,花溪的徭役由各村轮流承担,轮到的村子承担本里的全部徭役。而且就从我们上花溪开始。”

祠堂里众人闻言交头接耳,对程总甲这个新办法都十分不满。

往年整个花溪的徭役,向来是按户计算,每村按比例出人,上花溪方家户数最少,出的人力自然也少。如果照着程总甲的新规矩,那今年全部徭役将都由上花溪村方家承担,显然是十分吃力的。

“这怎么可以?那今年我们村子岂不要累死人!简直欺人太甚!”有个叫方逢时的伯父辈怒道。

方应物摇摇头,这些叔伯还是见识短了点,没认识到真正要命的地方。

他便出言提醒道:“凡是新政,朝令夕改都是常见事。程总甲说今年按新规矩来,假如我方家先承担了全部徭役,那么到了明年,程总甲如果说新规矩不好,还得用老规矩,三家共同摊派徭役,那今年我方家岂不白白出力?”

“其次,本来我们上花溪方家人最少,出力也最少。但如果三村轮流,那岂不要与另外两个村子一样?最后稀里糊涂演变成了三村平均徭役,这对我们上花溪也是不利的。”

祠堂里众人愣了片刻,明白方应物的意思后,议论声陡然更大了。

二叔爷拍了拍案子,问道:“秋哥儿是个大明白人,说得不错!总而言之这就是欺负我们上花溪,你们有什么法子应对?”

说到这里,祠堂里登时沉寂了下来,众人除了愤怒之外都没什么主意。那程总甲可是下花溪村程家的人,程家不但人多势众,而且连续两三任里长、乡老都是程家的,简直快成了程家世袭职务。

和程家相比,方家械斗打架打不过,比乡中势力更是远不如,那程家这次就是明摆着欺负人,又能怎么样?中花溪村还有花溪首富王大户这个粮长让程家有所顾忌,但上花溪村方家什么人物都没有,出了个秀才也还失踪了。

“没法子就只能认了,那便各自散去罢。要是方清之相公还在村里,大概就不会有这事了。”方知礼心里也痛恨自己这个族长无能,无可奈何挥手道。

这就是活生生的明代乡村社会史素材啊,方应物心里叹道。这充分展示了乡村中无良恶霸是怎么欺负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的。

如果方家族人中有人因为承担徭役破产,那田地也会被其他大户兼并去,这又成了一出土地兼并的典型案例。兼并来兼并去,自耕农都破了产,王朝也就该覆灭了。

回过神来,方应物眼看着族人愁云惨淡,心生不忍,突然一股责任感涌上心头。自己不仅仅是个历史看客,还是实实在在生活在这个时空里的大活人,周围这些人不是NPC,是同一个祖宗的族人。

再说灵魂夺舍占据了别人的身躯,不能太心安理得地当世外高人,总要尽到义务才问心无愧,他方应物不喜欢欠别人什么(请忽略他兜里的几颗银豆子)。

想至此,方应物朗声道:“诸位长辈,这件事交与我罢,我来想想法子。只是我叫你们出手时,你们不能犹豫,必须信得过我。”

众人仿佛看到了大救星,盼明君盼清官都太遥远,身边的高人才是实实在在的依靠,纷纷道:“信得过,信得过,谁能信不过秋哥儿!”

出了祠堂,方应物抬头看天,这时日头还早,集市估计没有散去,去购物还来得及。

故而他又快步离开了村子,集市在下花溪村程家那边,这次不但要购物,还要干点见不得人的事情。

没办法,如果恶霸的手段有正常渠道可以破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农民起义了,所以只能以恶制恶了。

这次真是运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