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劭府做客的这位先生,也是邵老爷的老相识,几年前进了镇守太监府做事。不然若是由一个陌生人凭空提出这种密谋,邵老爷根本不会郑重对待。

他见邵公子也到了,便详细解释道:“本次出了提督市舶司太监误伤读书人性命的事情,士子们舆论汹汹,其实本省镇守太监李公公内心是想退让的。不然事情短期内无法解决,若影响到乡试就麻烦了。

但又不能如此轻易退让,否则随便几个人去府前聚众围闹就能迫使一省之镇守中官让步,那李公公的体面何在?若今后人人效仿,岂不烦不胜烦?

所以李公公需要一个台阶下,需要有人做出更激烈的表现,后来者不敢轻易效仿的表现,例如公开发揭帖、上书等,然后李公公顺势而下的做出让步。

在下知道贵府近日动作频频,小公子也正需要扬名,便做了一次中间人,向李公公推荐了贵府。那李公公也答应了,但是需要贵府出资五百两银子买这一次扬名的机会。”

邵家父子一开始还疑神疑鬼的,天下哪有好事送上门的道理?但听到李太监索要钱财时,两人便就放心了,不怕他图财,就怕他看似无所图。死要钱这才是符合常理的情况。

邵老爷有意锻炼自家儿子的处事能力,没有做出决定,只对儿子问道:“士林之事你更熟悉,你看如何?”

邵琛思忖片刻,不禁想起了方应物的嘴脸,那方应物说要在三天后上书,他只要抢在前面,就是夺去了方应物的大风头。

你去死罢!邵公子断然道:“可以做!而且要尽快做,抢在三日内!最好明日就做!”

“明日是来不及了,总得准备一两天,后日差不多。”邵老爷犹豫一下,也答应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在天香楼,目送邵公子离去后,袁花魁对方应物道:“今日见了你们两位,贱妾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文人相轻。”

方应物没有理睬袁花魁的打趣,若有所思地问道:“刚才邵朋友说了一句,即将有北方贵客来到,你可知道此为何人 ?”

袁花魁答道:“他又未仔细说明,贱妾如何得知?但听邵公子说过,他有个舅舅在朝中为尚书,或许与此有关。”

虽然袁花魁没有详细说明,但方应物也是去过京城,并为救父亲到处拜过码头的,对朝中内阁、部院情况有所了解,当即想起一人来,那就是礼部尚书邹干。

这邹尚书乃是杭州钱塘人,如果邵公子有个尚书舅舅的话,那也只可能是邹尚书。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原来是邹尚书这个老匹夫……”方应物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难怪邵家敢图谋为邵公子刷声望,难怪敢用贬损非议的恶劣手段对付自己这巡抚亲戚,他们也不是没有底气的,未必在乎巡抚。

袁花魁听出方应物这语气不是很好,好奇地问道:“方相公与邹尚书不对付?贱妾当真是不知道。”

“当初我在京城时……”说才说半截,方应物突然收住了嘴,似笑非笑地说:“袁娘子好心思,险些套了我的话去,回头不会都传进邵公子耳朵里罢?”

花魁娘子登时气恼,“方相公说的这是哪里话?贱妾对你知无不言,邵公子的事情,哪件没有告诉你,这不是帮到了你么?你这话儿真令人伤心!”

方应物哈哈一笑道:“袁娘子莫恼,告诉你也无妨!当初家父在京城下了天牢,我四处奔波求救。因为邹尚书是本省同乡,便登他的门去拜访。

谁知这邹尚书很干脆利落地拒而不见,将我挡在了门外,这份同乡情谊,实在令人难忘得很哪。”

不等袁花魁反应过来,方应物又掏出几张纸递给她,“这是我最近的几首诗词,袁娘子多多为我美言,不要只顾得帮邵公子扬名。”

“拿人钱财与人办事,贱妾不能不帮邵公子捧场。而且你若想在名望上压过邵公子,那自己也该多多出面活动,不能只靠我,我可没有三头六臂的本事。”袁花魁很有职业道德地说,“还有,刚才方相公你利用贱妾去激邵公子,贱妾可是默认着帮了你,你还有什么不满的?”

方应物感慨一句:“你这个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本事,实在是天赋异禀。”

袁凤萧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多谢夸赞,可方相公不要忘了约定,贱妾的终身大事还要靠方相公帮忙,至少在今年是的。”

说起这个,方应物又头疼起来了,他想起了今天来到这里的主要目的。“这个,你的条件有些苛刻,真不能降低了么?为何一定要找高品官员,潜力股也不错的。”

袁花魁捏着嗓子,语气娇滴滴的,“我的方大相公诶,好男儿不说一诺千金,但答应了后总不能轻易地毁约罢?小女子我就指望你从中说合,找个夫家,你忍心毁约叫奴家失望么?”

方应物叹口气,“不过我方才突然想起一个人选,这个人也算是本省官场里的人物。品级是绝对够四品的,年龄符合你的要求。以我观察,性格也似乎较为稳重,至少不是偏激、轻佻的性子。”

“是谁?”袁凤萧兴趣十足地问道。方应物含含糊糊地答道:“成不成还不知道,是个姓李的。”

花魁娘子的交游不一般,对本省官场也颇有几分知晓,当即就猜出了一个人选,“提学副使李士实李大人 ?你与李大人关系很密切?”

随即她又迅速点评起来,“唔,不错不错,这李大人我是见过几面的,相貌儒雅,行止也颇为稳当。如今位居四品清要提学,将来必还会受重用,在官场也是站得住脚的人物。

现如今大宗师还在外督学,未回到杭州城罢?你的意思是等李大人回了省城,再替贱妾去撮合?”

方应物惊讶地望着花魁娘子,自己才稍微透漏出点口风,她就兴奋地自动补充上了这许多?

沉默片刻后,方应物才道:“其实……我说的这个人选不叫李士实,叫李义。”

李义?袁花魁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此人是谁,脑中转了一圈,还是没有想到,本省官场中,有这么一号人么?

方应物很不好意思地补充道:“当然,他的名字很少有人提,江湖人称镇守中官李太监或者李公公。你要嫁给这人我还是有把握的……”

袁花魁登时杏眼圆睁,很失礼很不淑女的将手里团扇砸向方应物,“你去死罢!”

第二百三十六章 镇守太监府前

次日午后,方应物正在读书时,好友项成贤突然匆匆到访。“今天那邵琛在青云街广发传帖,邀请同道明日到镇守太监府讨公道,而且邵琛将署名上书!”

看着项公子急哄哄的模样,方应物忍不住打趣道:“项兄!你不认真读书,怎么天天有闲心关注这些身外之事?如此怎么取得了功名?”

项成贤摆摆手,“并没有刻意去打听和关注,只不过午间在酒楼用膳的时候,亲眼见到有人为邵公子煽动同道,到处都有,想不知道都难!

做出这么大的阵仗,不知道他能纠集多少人,但百十人总是有的,多了说不定会有数百人。”

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方应物在邵琛面前说过,将在三日后上书,原本估计邵公子会趁着自己“不注意”,故意抢在自己前面拔得头筹,然后大张旗鼓地宣扬邀名。

却没料到邵家居然事先就大肆宣传,制造噱头,难道就不怕打草惊蛇,让他有所警惕么?

随后方应物就想明白了,这是邵家拥有足够的自信。同样一件事情,有包装宣传与没有包装宣传绝对是两种结果,在邵家这地头蛇开足马力,不惜成本为邵小公子张目的情况下,根本不怕自己去和邵公子抢这个风头。

不得不说,邵家的动员能力的确很强,也有可能是这几个月做这种事做熟练了,居然短短一天不到的时间,就能在城中读书人里制造出偌大的声势。

方应物细条慢理地思考着,但项成贤则有点和尚不急太监急,“如今那邵琛声势大张,你心中就没点主意?你不是也想当本省新一代的旗帜人物么?

如果他这次真敢冒险上书责问镇守太监,那么名望必将陡然大涨,可比拟为朝中大臣犯天颜死谏那般!若无另外机遇,至少几年内你就很难再望其项背了。”

方应物大笑几声,口中吟出四段似诗非诗、似谒非谒的句子:“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哦,告辞,回见!”项成贤拱了拱手,转身就要离开。方应物连忙叫道:“哎,你怎么说走便走?”

项成贤扭头答道:“瞧你这装蒜的模样,我就知道又白担心了,还留在这里作甚?”

又次日,一大早便在镇守太监府门前大街上聚集了不少读书人,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架势。

到了辰时,差不多已经有数百人了。只用一天时间就能鼓动如此多人到场,还都是读书人,已经称得上很难得的大场面了。

围聚在此地的众人并不多话,并没有出现人声鼎沸的现象,只是偶有几句细碎私语,略显冷清的气氛中带着几分悲壮,愤懑。

当今天子宠信太监,地方镇守太监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凶名赫赫,横行霸道的事迹时有耳闻,连官府也是束手无策。犹有甚者,地方官因得罪镇守太监导致被天子治罪的事情也有不少。

别的不提,就说镇守浙江太监李公公也有一桩非常出名的霸道事情。大约在数年前,有个姓马的指挥使触犯了李公公,结果被李公公当场拿下施以杖刑,结果把一名堂堂的指挥使打死了。

针对这件事情,最后天子只批了三个字:“且宥之”。李公公本人屁事没有,继续当镇守太监。指挥使虽然是武官,但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能这样白白被李太监打死,他们这些连举人都没有中的士子又算什么?

若不是真存在这种实实在在的危险,早就有无数人上书去责问镇守太监了,还用等到今天才出现第一个么?

不过他们虽然没有胆量像邵公子这样,冒着巨大危险署名上书为已逝者讨公道,那付出的代价也许会大到难以承受。但是心中的正义和良知驱使他们今天到这里来,为勇者送上一份鼓励和支持。

镇守太监府的门官有点见怪不怪了。这些日子时不时的就有读书人成群结队来门前晃悠,但今日情形还是叫他感到氛围不同寻常,好像要发生点什么似的。

不知道什么人叫了一声“来了”,众人便齐齐随大流向街口望去。却见有个非常年轻的士子缓缓步行走来,不过才十六七岁,许多人已经认出了,这正是近日在省内士林声名鹊起的邵琛,大概也是今天的主角。

邵琛手持一封文书,用很普通的信封装着,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特色。但众人都知道,在场数百人中也只有邵琛才有这个胆量上书镇守太监府。

走到镇守太监府大门外的街心上,邵公子对着散布在周围的人群拱了拱手,很谦虚地说:“前日有同道罹难,深感痛惜,如今公道不存,小子不才,今日斗胆先行一步了。多谢诸君到场为在下送行,若仍有他日,愿与诸君在春风楼痛饮。”

人群中有人答道:“我等为邵朋友壮行!”

随后,邵公子的目光依次扫过人群,却没有发现方应物的人影。他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如果能看到方应物气急败坏地出现在这里,那才叫解气。

自己抢了他的创意和风头,那又怎样?如今话语权在邵家手里,方应物就算跳出来做一样的事情,那也将被别人看做东施效颦,自己半点不受影响。

若方应物因不忿而出面指责自己,或者说什么诽谤之语,那也要有人相信才是。看现在这个样子,谁会信他?

但不知怎的,没见到方应物到场,邵公子同时还感到松了一口气。这大概说明方应物死了心,至少可以避免什么不受控制的意外发生了罢。

心里计较已毕,邵公子“毅然”、“决绝”地转身,在众人崇敬的目光里,大步向镇守太监府大门行去。

门官已经从门房中走了出来,横拦在当中,对邵公子呵斥道:“来者何人!”

邵公子双手奉上文书,高声道:“在下杭州府府学生员邵琛,特来向镇守中官上书!”

门官表情阴晴不定,知道今天这事小不了,不是他能决定的。便收了文书,迅速闪进大门,向自家主人禀报去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伪君子与真汉子

邵琛的手书递了进去,接下来就是等待了。如今在镇守太监府门前,这几百号人完全没有聚众鼓噪的热闹,反而摒心静气的极其安宁。

众人都晓得,动真格的时候到了,目光都死死盯着大门口,不知道片刻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万一出现手持凶器的大队人马,那还是开跑比较好……不求跑得有多快,只求跑得比别人快几步。

唯一心态比较轻松的只有主角邵公子了,他当然不担心,五百两银子都花出去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几通鼓响过,府邸中门大开,当先走出两列仆役,其后有位保养得当的白皙中年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虽然外面围聚人群里大都不认识此人是谁,但见他头顶三山帽,身穿绯红袍,胸前绣着不知是什么动物的华丽图案,外罩一袭薄纱衫。这样的穿戴,除了镇守中官李太监还能是谁,在杭州城里只怕找不出第二个。

邵琛站在门下,猛然见到李太监,心里陡然晃了晃,有点紧张起来。

邵公子毕竟年纪不大,刚才他一路过来的言行举止,那都是昨晚演练了无数遍的,所幸只需泛泛而谈。而且今天演得很投入,仿佛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其中,便没有出纰漏。

但是再怎么演练,也无法取代面对面的实际接触经验,特别是与李义这种高高在上大人物的实际接触经验。所以这时候,邵琛居然愣住了,呆呆望着李太监不言不语。

李义皱了皱眉,但却哈哈一笑,对邵琛道:“当面的这位可是邵秀才?”

邵公子猛然惊醒过来,连忙答道:“正是在下。”

李公公赞道:“果然是声名渐起的少年才子,叫我忍不住特意出来相迎。”又伸手道:“还请入内一叙!”

其后邵公子便随着李太监,进入了镇守太监府。

周围众人看到这一幕,无不目瞪口呆,如梦如幻。他们事先或许有千百种预料,甚至最坏的打算都做了出来,但怎么也没想到是这副情景。

这高高在上的镇守太监看了上书,居然亲自出来接见?而且态度不但不恼羞成怒,而是十分和气,甚至可以说很放低身段、刻意结好读书人,简直不可思议。

想至此,众人不由得有些兴奋,莫非冥冥之中真的有浩然正气,能迫使堂堂的镇守太监礼贤下士,向读书人低头?邵公子威武!他们同样作为读书人,与有荣焉。

大门再次关闭上,但这次门外众人不复紧张了,议论纷纷谈论着今天可能的结局。如果能迫使太监让步,他们这些参加了今日盛会的,自然也个个脸上有光,以后也是一种资历。

这时候,又从街口那边走来一人,众人议论得正入港,谁也没有注意到。但此人慢慢地走到了镇守太监府的大门里,还是引起了注意。

有几个人已经认出了来者是谁,交头接耳地介绍道:“如看得不差,此乃淳安方应物也。上个月很是出名的,诗词极好,也曾献策朝廷,当时人称小国士。只是不知道他今日要作甚。”

众人拿眼看去,却见方应物也掏出一封文书,对门官朗声道:“在下听说有市舶司中官当街殴死读书人,人神共愤也!但李太监却包庇人犯,使案情迟迟不能了结,与同案犯有何异哉……少不得要将此等劣迹上书朝廷,弹劾不法!”

众人顿时明白了,这情况与邵公子一样,也是来署名上书的。没想到有勇气的人不止一个,还有第二个!

只可惜,已经有第一个了,真所谓第二个虽然也很值得敬仰,但相对就不显得出彩了,方应物还是晚来了一步。

又一个蹬鼻子上脸跑过来寻死的?门官极其不悦,但看到方才自家主人的态度,他也不敢怠慢,拿着方应物的书信,再次去里面禀报了。

众人倒是不为方应物的安全担忧,毕竟有刚才邵琛的例子在前。相反,还有羡慕方应物运气不错的,刚好能赶上这个节点,毫无风险地表现一把。

说实在的,方才邵琛被礼贤下士地请进去后,围观人群里很多人也都跃跃欲试,产生了若干念头。但人在外面站着,写文章实在不便,就算现写也难免会遭到东施效颦之讥,所以众人只好暂时放弃了这个心思。

而方应物上书,显然也是提前准备好的,一样的有勇气去问责太监。只可惜时机差了些,不能收到最大效果。

众人一边闲谈着,一边用余光瞥着大门,猜测着李太监会不会还要出来迎接?

这时候,镇守太监府忽然门户大开,随后立刻冲出来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兵丁,团团围住了方应物。

“你就是方应物?”兵丁头目上下打量着问道。

方应物面无惧色地答道:“正是在下!”

“啪!”那小头目忽然猛然伸出一只巴掌,狠狠拍向了方应物的脑门。方大秀才躲之不及,一顶儒巾被打落在地方,发髻也被打散,不是披头散发也差不多了,着实狼狈不堪。

“多管闲事的东西!你简直吃了雄心豹子胆,胆敢责问李公公,还敢要上书朝廷弹劾李公公?”那头目咬牙切齿地骂道:“今日不给你点教训,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众人又一次的没想到了,而且再一次的目瞪口呆,怎么这次又和预料得不一样?

还没反应过来时,却见那边兵丁已经动了手,毫不客气地三拳两脚把方应物按倒在地上,并使了牛皮绳困住方应物双手。其后又极其粗鲁地将方应物从地上扯起来,拖向镇守太监府里。

兵丁一边动手拖着,一边骂骂咧咧:“不知好歹的小酸丁,进了府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方应物也毫不软弱地破口大骂:“天日昭昭,尔等这些走狗爪牙胆敢如此横行,简直就是城中豺狼!我乃有功名之人,李太监真敢再毙了我不成!”

砰!大门又紧紧地关闭上了。却从里面传出几句放声高歌:“少保坟前说英雄,不负青衿不负生。从容取义非难事,犹记当年此日情!”

众人亲眼目睹了活生生的这一幕,心里不由得同仇敌忾。斯文扫地,简直斯文扫地!

可是,邵公子与方应物同样是要上书弹劾,但两人的遭遇反差竟然如此之大,大的令人难以理解!

一个是被好言好语,捧着进去商议了;一个却是简单粗暴地连打带骂的绑了进去,很可能在里面还要遭遇酷刑。

这是怎么一回事?

众人集体陷入沉思了,不知怎的,他们有一种错觉,仿佛这一刻恍然间从梦中跌落到现实里。

之前李太监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好像只是个不真切的、编织出来的美梦,而刚才横暴凶残的这一幕,才是冷冰冰的现实情况。

邵公子上书时,大概是结果太过于震撼和美好,叫他们陷入了一厢情愿的兴奋情绪中,导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谜团。现在回想起来,果然有很多破绽。

就算是杭州城里最高级的文官巡抚到这里来,镇守太监也未必愿意出来迎接,邵公子有何德何能,可以担得起镇守太监亲迎和吹捧?

若论起功业成就,方应物不知比邵公子强到哪里去了,身后还有巡抚的背景,但却惨遭羞辱,这李太监是分不清好坏的傻子么?

之前邵家大张旗鼓的提前宣扬邵琛上书,难道就不怕彻底激怒李太监么?莫非是邵家有把握不会出问题的缘故?那么邵家有什么把握?

他娘的!哪有什么浩然正气震慑宵小?有的只是双簧,有的只是不择手段吃人血馒头!有的只是虚伪至极!

天下万事就怕认真琢磨,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真相,但暂时没有人宣之于口。或者说,他们不甘心承认自己的正义和良知被利用了,那也显得太弱智了。

比起一直高调演戏的伪君子邵琛,方应物才是地地道道的低调真汉子,才是关键时刻真正敢于舍生取义的伟岸士人!

他们虽然是被邵家骗来当背景的,但今天能目睹方应物的慨然“就义”,也算不虚此行了。所以今天的行为艺术,可以定义为是为了声援和支持方应物。

邵琛并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他被请进了镇守太监府中,感到十分局促和压抑。李太监与他不咸不淡地闲扯着,止口不提正事,这让他有些不安。便主动问道:“关于市舶司太监殴死士子的事情,李公有何计较,还请示下。”

李太监果决地答道:“待我认真研究过后,一定严肃处理!”

邵小公子没意识到这是拖延,只从肯定性的语气中以为这是肯定答复,欣喜道:“好,有劳李公费心,如此在下先告辞了。”

李太监没有多加挽留,邵小公子一直到出了大门,这才感到浑身轻松自在起来。他抬头望了望日头,今天行事真是完美!

又扫了扫外面,人群还未散去,邵公子便主动凑上去,“小子不辱使命!李太监说一定会严肃处理!”

但让邵公子奇怪的是,没有得到他想象中的欢呼,却有人对他问道:“方应物如何了?”

怎么忽然提起方应物?莫非刚才方应物来过?邵公子心里想着,口中答得却不慢,“那种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理他作甚?”

这下就连邵公子也觉察到了,众人看向他的眼神很诡异……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