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盛世-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笑着点点头,“准奏,你现在就写来给朕看,怎么个千年汉服要丢弃,不着汉服留汉心!?”
第0975章 军国思想
温体仁点点头,他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去研究皇帝,当然知道皇帝最喜欢的是军队,最忠于皇帝的也是御林军,“皇上,这天下人当中,包藏祸心者比比皆是,要想更高的提高皇权,将大明凝聚在一处,不但是要在语言上和文字上统一,在教育体制当中强化皇权,毕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臣觉得,可以先一步在服装上面统一,天下人从此往后都穿军服,男人女人都穿着没有军衔肩章的军服。,”
温体仁猜测的没有一点问题,朱由检的潜意识当中,就是希望这个天下都变成自己的军队,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国家,如果都能够变成一只军队一般,那还有什么比这更强大,更加容易掌控的?
朱由检虽然也知道军国思想,并不好,但自己隔壁的人,自己同时期的人,都是这样的军国思想,而自己还有固守着儒家思想吗?
朱由检不由的一汗,忽然想到了现代某个著名的时期,这的确是一条好计谋,还怀疑温体仁是穿越来的人呢?不由的点点头,已经完全明白了温体仁的用意了,“不用在这里写了,你赶紧去找到曹化淳,把你的社论,跟朕的那两篇社论同时发出去,不要误了明日早朝。”
温体仁心中大喜,表面也丝毫不动神色,一副愿意为皇帝赴汤蹈火的神色,恭恭敬敬的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而去。
第二天的大明报让所有京畿地区的官员都震惊了。大明报的刊发已经相当成熟了。跟后世的效率是一样的。在清晨五六点钟的时候,就能够到每个京官的手中,三篇文章,一篇是《既要反左,也要反右》,另外一篇是《大汉民族世界第一,团结各族小兄弟!》,都是皇帝亲自署名!最后一篇是《千年汉服要丢弃。不着汉服留汉心!》,竟然是温体仁的名字,而不是周延儒,三篇文章交相辉映,京官没有傻子,都是在这七八年当中经过了千锤百炼出来的,所有人都预感到了一场大风暴即将来袭!
其中最有感触的,莫过于周延儒!
周延儒在崇祯三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同年六月,温体仁也入阁为相。九月。拜周延儒为首辅。
周延儒看完了报纸,满头的冷汗。早春的倒春寒,令人浑身发冷!
周延儒重重的叹口气,想到自己平日的嚣张跋扈,以为有皇帝在后面给自己撑腰,什么王公贵族,在自己面前都跟狗一般,现在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只不过就是一条狗而已。
今日的早朝,气氛格外森严,大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了,皇党建立的这几年,老派官员已经所剩无几,在崇祯二年,从考选令当中升上来的从九品们,现在都已经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这么多年当中,每年两次考选令,整个大明京畿地区的官场,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从考选令当中升上来的官员,谁看到这样的文章,会不震惊呢?
郑月琳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见过皇帝了,跟张慧仪站在一起,忽然轻声的问道,“检荀楼这段时间都忙什麽呢?”
张慧仪微微的一笑,“不知道,很少回家的,不过,昨天回家了一次,才待了一个下午就又走了,不让我问他的事情。”
郑月琳微微的点点头,不再发问,整个朝堂上,似乎只有她们两个人的心情是放松的,看见一个个都紧张的满头是汗,郑月琳预感到了会有什么事情?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后进入大殿的温体仁的身上,温体仁实际上是第一个来的,在知道所有人都已经到位之后,才迈着步子出来,所有人都不由的一怔。
因为温体仁今天穿着的并不是大明传统的官服,而是换了一身草绿色的军服,就跟范景文手中的那些预备役的武警一样的服装。大明这个时候,武警,民兵,都是同样的衣服,只是胸口的和领子有点区别,在没有任何识别的情况下,偶尔有家中当过兵的老百姓会穿。
众人都不知道温体仁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而周延儒却瞬间明白了,冷笑了一声,看着温体仁站到了自己的身边,“怎么?这么会讨好皇上?想站我的位置是不是?”
温体仁也冷笑了一声,“你的位置是老夫让给你,你放眼看看,除了已经退休的孙承宗,还有除非是皇上特招,否则可以不来早朝的徐光启,这朝中还有哪个比老夫的资格老?让你蹦达几年,你还真以为你自己是个人物了啊?”
两个人的声音都是压着的,但周围的几个人还是听见,不敢相信大明的最高官阶者,都是这幅嘴脸?但这几个人也都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老臣,早就见怪不怪了。
“你让我的?哼,你当初跟一条狗一般,巴结着老子,老子才带你入阁,否则你混了这几十年,为什么都没有入阁?哈哈哈……”周延儒鄙夷的看着温体仁,发出的笑声,让人渗得慌。
“你!”温体仁恶狠狠的瞪视着周延儒,冷哼一声,将头扭过一边。
“皇上驾到!”
随着王承恩的高呼,众朝臣急忙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平身!”朱由检今日似乎特别的斗志昂扬,年轻的皇帝,此时也只不过是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
众人起身,看见皇帝也不由的一惊,因为皇帝今天也穿着的是一身帅服,大明的军衔当中是没有元帅的,除了朱由检自己本人以外,灰黑色的军服只在领子和袖口镶上金黄色的领章和袖章,都是金丝编制而成,胸口是一排小小的金色方块,每取得一次大的胜利,皇帝就在自己的胸口多加一块,现在已经有三块了,这身军服是田贵妃特制的,每一针一线都做工讲究,价值连城。
近段时间并无战事,温体仁穿着军服,已经让人诧异了,却没有想到皇帝今日也跟往常不同,并没有穿平时的龙袍。
郑月琳看着英俊异常的皇帝,芳心怦怦直跳,即便跟皇上在一起已经好几年了,这样的感觉还是如此的明显,让人抑制不住,张慧仪的眼中也不知道流露过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总觉得每一次见过皇帝,跟检荀楼对比,她越来越有一种,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的感觉。
“今日召集朝会,主要议两件事情,党内出现了投机派,要清除,这是一个大问题,为期半年,要将党内所有的投机派都清理干净,再就是福王案!如何定性,要公论,朕不想让人说朕刻薄宗亲。”朱由检朗声道,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让人觉得强大的气场从御座上面压过来!
众大臣一阵窃窃私语,这还是公论吗?你不是自己都已经定了性了吗?谁也不敢说话。
“皇上,党内出现投机派,平时有双规部门核查,有没有必要全党清查?对于老福王的案子,臣认为,应当定性为治理不当,保留王爵,就留置京师养老即可,以安天下宗室之心。”到底是周延儒,每每在没有人敢于说话的时候,这个首辅大臣还是相当称职的,平心而论,温体仁也没有周延儒的这么一股霸气,当初周延儒不被老臣看好,如今却是许多新晋官员的偶像。
第0976章 运动员
温体仁为人‘奸’佞,一味讨好皇帝 。他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底谋夺其首辅之位。在温体仁的策动下,对周延儒步步紧‘逼’,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周延儒的子弟骄横于家乡,遭言官弹劾;朝臣有过错,亦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修好,遭猜忌被劾;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高中考选令头名,亦被劾为与周延儒有‘私’。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个人明争暗斗的这些事情,京畿官员其实都很清楚,只是两个人并无多少死党,要斗,也是两个人自己的事情,随着周延儒开了一个头,大家围绕打压地主阶级的“左”倾错误和对建奴估计的过分强大的‘右’倾错误,展开了热烈讨论。
“皇上,微臣有话要说。”见众人议论纷纷,皇上一直没有后续的话,温体仁的‘胸’口血涌,站了出来,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都料到了今日必定是一番龙争虎斗!
朱由检随意的摆了一下手,意思是让温体仁说话。
朱由检的这个动作极为潇洒,像是后世的影视明星一般,做皇帝做到了他这个年限,已经到了收放自如的地步,朱由检做皇帝,现在已经不是在做皇帝了,虽然能力不足,但克勤克俭,勤勉异常!经验之丰富,阅历之丰富,都远远的弥补了天赋上面的不足。
如果说周延儒是许多人的偶像,那朱由检对于大明皇党的所有官员来说,就是偶像和神的结合体。
做什么事情,只要忍得住‘性’子多做几遍,总是有能够出彩的那一天的!
温体仁踏前一步,站在了跟周延儒平行的位置。这一个细微的动作,惹得皇帝心中再次不悦,却丝毫没有表‘露’出来。实际上在朱由检的心中,是不讨厌周延儒的。至少比温体仁要好一些!朱由检非常不喜欢已经进入老年,却依然猥琐,整日活在‘阴’暗角落等着咬人的温体仁。
“皇上,老臣以为,大明最大的‘奸’党就是周延儒!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高中考选令头名,这是其一,当初去江南纠察徐宏根和徐宏基一案,他矫枉过正。累的皇上的圣明受到连累,这是其二,纠结朋党,紊‘乱’朝政,这是其三,皇党内部出现大批投机派,这是其四,有此四条,周延儒千刀万剐都不足以平息民愤,亦不足矣平息朝野愤怒。”温体仁憋着‘胸’中的忐忑。像是背书一般将这段话吼了出来,老头不是周延儒,如此这般公然在朝堂与人对抗。他还是头一回,以往的经历当中,他都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充当应声虫的角‘色’。
随着温体仁的话音落地,朝堂之上一阵窃窃‘私’语,众人都被震住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万历年间,两个大臣互掐,谁都不会跟现在这么震惊的。现在是崇祯皇帝的时期,大明已经多久没有这样的事情了。谁都记不得了,那百分之九十的新晋官员。更是头一回见到阁臣死掐,更是压抑的心脏快要受不了负荷!
郑月琳屏声静气,偷偷的看了朱由检一眼,只见皇帝面‘色’沉静,似乎在看戏一般淡然,而郑月琳身边的张慧仪则是偷偷的看了郑月琳一眼,见到郑月琳什么表情都没有,而一堆大臣们都吓得浑身微微的发抖,自己也在发抖,不由的很是佩服郑月琳。
周延儒哈哈大笑着,“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考选令是重资格,不重名次,名次再高,也是要在实际的当差过程当中做出政绩,我怎么会傻到让人说自己营‘私’舞弊?如果我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不堪,那么皇上为什么会让我周延儒当首辅这么久?你这是在说皇上昏庸吗?”
周延儒的话,让人不由的一阵心惊,这是一个大臣能够说出来的话吗?太放肆了吧?也有不少人暗暗叫好,敢在金殿之上如此狂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温体仁震怒,“皇上,您看见了吧?此人在金殿之上居然还敢如此狂妄,‘私’下里面说的一些悖逆犯上的话,更是多如牛‘毛’,此人就是大明最大的投机派,这是最好的明证啊,皇上。”
朱由检微微的点点头,心说你超不过他,就将朕拖下来,你的确是比他差远了,冷静道,“周延儒,提拔是你过往的成绩,但不能说提拔你,你就不会走错路,这个天下,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走错一步,你有没有说过你有回天之功,朕是伏羲,这样的话?大明的天,都是靠你周延儒回的?”
周延儒冷笑着跪倒,“皇上,臣自知平时言语轻浮了些,却绝没有悖逆犯上的心思,臣对皇上,对大明一片忠心耿耿,日月可鉴,臣不会跟小人一般去曲意奉承圣上,这也许就是臣最大的缺点吧!皇上如果要治罪于臣,臣无话可说,如果皇上不治罪,臣恳乞告老还乡!”
周延儒此时才四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离着告老还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呢!在朱由检的上一世,周延儒后期还被短暂的起复过!那时候,大明真的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这家伙还做了许多冒功搞笑的事情出来!
朱由检淡然道,“告老还乡?有功绩的大臣才配得上这四个字,你有什么功绩?今日先散了,在三日内,朕要求所有在京官员将朕刚才说的两件事情写上条陈!一个月之内,天下官员写上条陈!”
朱由检说完,龙行虎步而去,似乎今天什么都没有说过,今天就是一起简单的朝会。王承恩和一众亲随太监急忙跟上,皇帝的步伐很快,让人觉得回到了崇祯元年,皇上刚登基的那会儿了。
郑月琳也觉得似乎不认识了皇帝一般,跟皇帝在一起这么久了,自己真的就了解他吗?今天的事情,事先是一点口风都不知道的啊,而看张慧仪的样子,应该还不知道皇帝就是检荀楼。
皇帝刚走,周延儒当着没有散朝的大臣们,一个巴掌将温体仁打到地上!“老子知道难逃一死,你也别高兴!老子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众大臣大惊,哪里想到一个当朝首辅,居然会跟市井无赖一般,说动手就动手?温体仁被打的口鼻流血,颤声大骂,“投机派!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倒台?就因为你跟疯狗一般!皇上喜欢你这样,但不是永远都需要!老子会走你的老路?可惜你看不见了!”
众大臣急忙将两个人分开,实际上,周延儒发过了火气,也不会再打了,而温体仁就是防止再被打,哪里有跟周延儒一拼的胆子?
上午的朝会一过,下午朱由检又紧跟着召集了党内会议,这是高层的,以往都是由着周延儒主持,朱由检很少参加,今日是由着范景文主持!周延儒并没有通知列席!
朱由检首先严厉批评了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一场既不能‘左’,也不能‘右’的整风运动在朱由检的大明朝廷,中央直属辖区内展开!从北到南,涉及北直隶,及北直隶以外的八个省份,上千万人口,五十多万官员。
朱由检知道,大明的官员和百姓,打仗是不行的,对外的‘性’格也很软弱,但是搞内斗,不缺好手!q——69658+dsuaahhh+27392807——》
第0977章 大炮
大明官员这些年也不是白参加各种运动的,都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都知道,皇帝其实是嫌南方的官员有diǎn多,嫌北方的官员心不齐,嫌弃死忠于皇帝的新派官员不够,嫌弃大明的这些中央直属地区的官员和百姓,对皇帝的个人崇拜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让皇帝满意的地步!
但是,人人都想躲过这股风浪,风浪却绝对不是想躲过就能够躲过的。
照此下去,大明上上下下的官员,非被皇帝都培养成老运动员不可。
周延儒并不是一个甘于束手就擒的人,虽然感觉皇帝似乎是要拿自己待罪了,却迟迟没有动手的意思,在忐忑中度过几天,大明的这场整风运动,只是在酝酿当中,让所有的党员都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各地党员就福王案的定性,和对周延儒任人唯亲的看法,在皇帝的直接要求下,各自上报各级党委。
整个大明的党务体系在紧锣密鼓的行动当中,而朱由检却在这段时间很平静,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大明军械制造局的事务上面,多数时间都跟徐光启和徐正明在一起,似乎,这场党务大地震,不是由他本人发起的一般,徐光启对这些事情,也是不上心的。
“皇上,护城炮和岸炮都已经非常成熟了,现在在加载了上百门大炮在北京和天津,以及三边的一些堡垒之后,整个京师的城防可以说固若金汤。”徐光启在十次试炮,有五发能够命中五里之外的目标之后。对皇帝如是说。
朱由检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标靶台。赞赏的笑了笑。并没有很高兴,却依然是要笑一笑,因为他的笑,对于这些日以继夜奋战在第一线的大明科研工作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嘉奖。
朱由检diǎndiǎn头,“还不够,射程和准度都还要再提高,这样的水平。还不能够进入量产,那一百门大炮太烧钱了,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临时装备上去的,一百门大炮所耗费的金钱相当于一个五万人的御林军编制,起到的作用dǐng多是一万人的水平,得不偿失,不能作为制式装备。”
徐光启和徐正明都很失望,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目前大明能够取得的最大的进步了,比大明原有火器的威力至少提高了五倍。却没有想到皇帝仍然不满意。
皇帝不满意,主要原因是生产和使用成本过高。在成本暂时没有办法降低的情况下,皇帝只能要求技术上再更上一层楼,回到了大明他才发现自己的技术非常的不足,在现代,他跟古洛涂教授学习了两年的时光,却仅仅是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枪炮生产当中去,原理和构造他懂,但要真的从自己手里,从大明的这个时代生产出达到2044水平的枪炮,谈何容易。
“皇上,那崇祯式步枪呢?”徐正明有些不甘心,崇祯式步枪是以朱由检命名的步枪,已经达到了大明传统的三眼铳五到八倍的威力,在徐正明和徐光启看起来,已经达到制式装备的水平了啊!
朱由检也知道没有陆军,没有强大的陆军是不行的,大炮的威力再大,海军的威力再大,解决实际问题的,也只能是步兵,“先量产五千吧,还得升级技术,朕试着不是很舒服,后座力和精度都还要改进,经常炸膛的问题也要解决,要让人用着舒服,情愿降低一diǎn威力,也不要让士兵们冒着生命危险去使用。”
虽然仿制五六式步枪的崇祯式步枪已经研发出来,但要改进的地方还太多,皇帝具体提出了许多的改进方案,可是一年过去了,仍然不能够让朱由检自己感到满意。
徐光启和徐正明听说皇上同意了批量生产五千支崇祯式步枪之后,不由的大喜,徐光启微微的松口气,“皇上,任何技术都需要在实战中不断去完成的,很难做到一步到位,五千支是不是太少?老臣觉得,可以让整个御林军都装备起来啊。”
朱由检没好气的笑了笑,“老师,您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五千支崇祯式步枪,光是步枪本身的造价就要两百两银子一支,五千支崇祯式步枪就需要一百万两纹银,加上弹药和损耗,一支步枪的使用实际上需要五百万两以上的纹银,大明如今一年的赋税才多少银子啊?这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在贴本钱了。还没有算上战争发动,战争打起来,赚了钱还好说,赔不起的。”
徐光启听皇帝算账,都晕晕乎乎的了,只觉得压力很大,跟皇帝告罪几句,连忙带着一大帮技术人员再次投入到最后的实验当中,要是批量生产了的话,再发现什么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没有解决的话,一下子就是五千份一模一样的瑕疵,绝对会让人后悔死的,这也让所有大明军械制造局的上上下下,因为皇帝同意了量产,而倍感压力巨大。
以朱由检的性格,在技术不成型的情况下,批准五千支崇祯式步枪量产,已经是他最大限度的在大方了,主要是因为他预计中即将要到来的朝鲜战争做准备的,打算先拿两千支配给最精锐的一个团出来,这个团将是全火器装备,加农炮加上崇祯式步枪,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
另外三千支崇祯式步枪,朱由检决定留在天津,以备用不时之需,他可不打算再被皇太极来个千里奔袭,想到京畿地区就到京畿地区来。
要解决皇太极的千里奔袭,朱由检其实是有法子的,古代造长城的法子是在太过愚蠢,可以说,大明最没有用处的,也耗费了最多的人力财力的,就是那明长城,不知道耗费了国家多少年的赋税!他现在已经掌握了蒸汽机技术,大型机械制造工艺也已经具备了技术保障,火车早就不是问题,只要能够将三边都配上火车的话,铁轨一铺,还怕什么建奴奔袭?长枪大炮一上,管你来多少人,朕只要五千人左右就足矣保证京畿地区固若金汤,只是他没有这么多的钱,朱由检在大明的主要工作,就是赚钱,日夜想钱想的发狂。
朱由检在大明军械制造局忙于研发枪炮,周延儒和温体仁都没有闲着,温体仁见皇帝动周延儒的事情,似乎没有下文了,不由的急切起来,连续的在大明报上面唱高调,写社论,对皇帝的新法和社会变革的方向各种阐述,温体仁是很聪明的,他的唱高调,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他自己的理论依据的,朱由检偶尔看过几篇,都是儒家思想为主体,以法家思想为辅助,因为温体仁看出来皇帝想拉拢传统的地主阶级了。
周延儒也不甘示弱,温体仁发社论,他也发,因为周延儒发现皇帝并没有停他的职务,也没有停止不让他说话的意思,温体仁发一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