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盛世-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怎么了?”朱由检踏进厨房问道。
张伟业见到是检荀楼,急忙用袖子擦拭眼泪,“检大人,您来了啊?”
虽然两个人已经是妹夫和大舅子的关系,但张伟业这个人是很会做人的,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被斗!他称呼检荀楼,一直还是以检大人,而朱由检也没有纠正过他。
“你怎么哭了?有什么事情?”朱由检问道。
张伟业叹口气,往屋外看看,转过身来,从兜里拿出一份文件,轻声道,“天津党委让我在一个月内到山东登州八号农场去报到,要下放我。还不知道该怎么跟母亲说。”
朱由检看了看那盖着个大红公章的红头文件,还给了张伟业,“你知道你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吗?”(未完待续……)
第0981章 想静一静
张伟业压着嗓子,似乎是不想让母亲听见他要被下放的事情,“谁知道啊?我觉得是因为我跟着周延儒的关系吧?周延儒倒台了,把我也给连累了,我原来是被周延儒给提上来的,这帮畜生现在见到周延儒倒台了,还不是往死里整我?”
朱由检从心里面鄙视张伟业的这个观diǎn,却什么都没有说,说是改变不了一个人的,一个人要改变,必须是自己从心中觉醒!在朱由检看来,张伟业唯一可取的地方,也许就是对家里人不错吧。
朱由检曾经是想过要重用张伟业的,张伟业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此人太过于自私,太过于功利性了些,也许在现代,他可以做官做到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比周延儒的当官素养更好,却不是朱由检想要的那种官员。
不论是对官场,还是对整个社会,朱由检是有着明确的价值观改造的,他最烦的就是国人缺少国家荣誉感,缺乏民族荣誉感,自私自利,见义忘利,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者占了绝对主流!这也是他不停的发动运动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他要在思想基础上面就扭转这种局面,纵然他没有办法让所有人的价值观都跟他一样,但他可以通过皇权的强大,通过个人崇拜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你不想死,想在朕的大明生存下来,就必须要跟朕的步调保持一致!
朕怎么说,你们就要怎么做!只有将国家捏在手里,将整个民族捏在手里。才有向上的本钱。才有对外的本钱。这就是朱由检的核心价值观!
“你不要跟妈说你被下放,你就说要去党校学习,省得她担心,我和慧仪会帮着骗的,到时候经常通个信就行了,我估计也就是去个两三年就差不多了,最关键是你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朱由检淡淡的道。
张伟业有些不解,“我有问题?我有什么问题?我真的是全部都跟皇上和朝廷的步调保存一致的啊。我都恨不得将心挖出来给别人看,如果说我不忠的话,大明就没有忠诚的人了,那些没有被斗倒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是对朝廷平时的政策阳奉阴违的人呢!”
张伟业很气愤,朱由检也有些忍不住,不得不diǎn他一下,要不然他估计像是张伟业这种人,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拐不过弯来的,他也不想张伟业长期的就这样在外面。张老太太也没有两年的活头了,“你是不是在最后时间才上交的给党委的谏言?是不是主张杀掉福王?”
张伟业震惊了。没有想到检荀楼什么都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啊?难道我的事情你全部都清楚,我是你的大舅哥啊,你跟王公公居然见死不救吗?”
朱由检也生气了,“什么叫见死不救?我可以明着跟你说,这次的运动是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的,是整体性的,不是王公公能够掌握的!至于是什么标准,需要每个人细心的去体会,你觉得你比很多人都要忠于朝廷和皇上,其实未必是这样吧?你下放一段时间也的确有好处,想不明白这层道理,你将来也没有办法再官复原职了,而且以你的个性,我估计你不能做官的话,会生不如死的吧?你自己的心思,你自己是最清楚的,好好的想想我说过的话。”
张伟业颓然的坐在了小板凳上面,检荀楼的话深入到他的内心当中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自己真的像是自己以为的那样对皇帝和朝廷忠心吗?
朱由检回到了屋子,说要接张老太太走,老太太死活不愿意,又跟张慧仪一起帮着劝了半天,直到张伟业自己过来劝,老太太才勉强答应下来,张慧仪半信半疑哥哥去什么党校学习的事情,被朱由检拉到一旁说清楚了原委,也只得帮着一起骗。
直到回到了王承恩的府邸,在和张慧仪两个人的时候,张慧仪才小声的问道,“我哥哥要被下放?你不能帮着想想办法?”
朱由检摇摇头,“没有办法,他本身确实是有问题,你的思想也有问题,我明日就帮你办停职,你就在家陪着你母亲吧。”
张慧仪想发火,却又不知道该不该跟检荀楼发火,默默的哭了一会,朱由检的心里也不是很好受,运动是残酷的,也是必须的,即便是他本人,也似乎感受到了这样的残酷。
“我的心情很不好,你走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张慧仪擦了擦眼泪。
朱由检心中也憋屈,并没有走,而是坐到了外间,将侍女们挥手遣走,自己一个人独自抽闷烟。
张慧仪以为他走了,过了一会出去看,却发觉检荀楼还在,轻轻的叹口气,坐到了他的身边,“对不起,我的心情是真的不好。”
朱由检diǎndiǎn头,“我没有怪你,不过这不是第一次有女人让我走,是不是女人都很喜欢让人走?”
张慧仪看看他,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趴在了桌上。
第二日,朱由检抽空去了一趟郑月琳那里,郑月琳那边的情况就要比他想象的好得多。
“你父亲没有什么吧?”朱由检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清楚的,尤其是像郑鄤这种低级官员,而且没有最后定性的官员,他也不方便直接插手,事实上,直到此刻,他都没有给任何一个人打过标准之外的通行证,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身处于运动的旋窝当中。
郑月琳轻轻的摇摇头,她虽然有许多话想跟皇帝说,但这样的时候,她不想让皇帝知道自己的想法跟他不一样,忍住了,“没有什么事情,我给父亲办了停职手续,说他病了,他非要去上班,我最后哭闹着才让他安心在家,替他写了一份检讨材料交上去,现在在等候处理,他们国子监的党委会不会让他下放,现在还不好说。”
明明知道自己的男人有翻覆天地的权力,却只字未提让朱由检发话的事情,这diǎn很是让朱由检佩服,张慧仪那边,他只是一个检荀楼的身份,张慧仪都缠着让他想办法,而郑月琳这边,自己是帝王的身份,她却也不想给自己填难题,这就是两个女人最大的不同。
“你想让朕给王承恩递个话吗?”朱由检将郑月琳轻轻的揽入怀中,能够得到一个如此懂事,如此聪慧的美女,他真的觉得上天待自己是不错的,正因为郑月琳的出色,才会减弱张嫣带给自己的伤害,跟其他女人比起来,郑月琳是如此的完美。
郑月琳轻轻的摇摇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既然皇上想对整个大明以改造,不能漏过父亲的,文震孟跟父亲都不服气,都想闹,也被我给压下来了,我知道,不闹就没有事情,闹就躲不过,希望他们不要胡来,能平平安安的从这场运动当中体会到什么吧,我跟他们说皇上的根本目的,只是想让所有人都不要有自己的私心,皇上想怎么做,天下人就高度服从,这就是这场运动的本意,他们不信,也不理解。”
朱由检在郑月琳的秀发上面抚了抚,轻轻的郑月琳的脑门上面亲了一口,“你怎么会这么懂得朕的心思呢?懂的都让朕有些害怕,你就像是朕肚子里面的蛔虫一般。”(未完待续……)
第0982章 南汉山城
郑月琳的心情也显然不好,并不知道这场运动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置身其中的人,都像是在黄河最湍急的河段中央,每个人的感受都是有压力的,郑月琳也并不例外,“臣妾一diǎn都不了解皇上,这场运动发动之前,臣妾什么都没有察觉到,这场运动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杨子臣妾也想不到,臣妾有些害怕。”
朱由检将郑月琳搂紧了,“你刚才说的没有错,天下人就记住一条,完完全全的相信朕,就什么都不用害怕了,对大明,对朕,都要有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
第二日的大明报头条便是,大理寺女官郑月琳写了一则《保卫皇帝,全民皆兵》的社论,这篇社论的每一个字都是出自皇帝之手,却是由着郑月琳在誊写了一遍,连夜交付中枢院,并转给大明报的报社。
这篇社论直接将运动推向了dǐng峰,保卫皇帝,全民皆兵,也成为了最响亮的口号!大部分人都不清楚皇帝现在有什么需要保护的地方,中原反民已经脆弱不堪,似乎已经从大明销声匿迹了一般,匪首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关外的皇太极最近也很太平,在大明报上面,都没有看见辽东有战事,大明报就因为大事从来不隐瞒,在整个北直隶和八省当中,都很高的权威性,这不仅仅是一份中央的喉舌刊物,同时也很写实。
皇帝让中原的灾民向山东转移,以准备对外移动一些人口。台湾的人已经不少了。在崇祯三年的时候就往台湾移民了四十多万。皇帝暂时还没有继续往台湾运人的打算,粮荒问题依然紧迫,即便是加大了南北之间的联系,即便是现在南方也开始种植推广2044的优良稻种,整个大明的农业也在迅速恢复当中,但毕竟是杯水车薪,朱由检急需要发动对外战争,以缓解粮食上面的压力!
在国内形势混沌不堪的情况当中。1636年,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
皇太极的本意是要让大明更乱,却没有想到反而是帮了朱由检的大忙,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消息,他的运动最终会变成怎么样,他还不确定,但是这个契机,他是肯定要抓住的!在这样的时候。谁再敢公然的对皇权,新法。运动有情绪的话,就等同于卖国贼!
朱由检在大明报上面亲自发表社论,《天无二日,大明上下当知耻而后勇》。并增发《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小册子,大批的地主阶级青年在向皇帝靠拢,本来通过对削弱王爵的定性,对杀掉周延儒平复江南民愤之后,地主阶级就已经有了向皇帝靠拢的意愿,加上那每日就在每个人身边的运动,大街小巷的标语,响彻耳膜的口号,早就让朱由检的个人崇拜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远远的超过了一个帝王应该到达的高度,此时再次面对外敌,面对有人敢称帝,那民间的愤怒情绪才真正的被调动起来!
“今年的考选令,各省同时开考!朕需要五十万青年干部!”朱由检气度辉煌的对王承恩道。
王承恩已经习惯了皇帝的大气魄了,只是提醒道,“全部来参加考选令的人,也不知道有没有五十万?”
朱由检哈哈大笑,“你看着吧,一定有!把朕的这条圣旨用大明报给朕发出去,再发大明要正式收回朝鲜,朝鲜是大明的行省,大明要开始对满清全面作战!敢在这个时候称帝,朕要让你过不了几天皇帝瘾!”
王承恩急忙答应下来,下去办事,但心中却惊恐莫名,满清在这个时候称帝,可以说时机把握是不错的,至少在王承恩看来是这样的,大明虽然已经开始恢复,但国力明显不足,有粮饷和粮草吗?没有的话,凭什么去跟建奴开战?建奴就是要勾你去打啊,建奴离着近,骑兵几日便到,而大明要从京畿地区运人去朝鲜,这得运多少人,需要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大明拿什么去跟人家打?
朱由检已经疯狂了,他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大明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从天下都不在自己的控制,到天下就他一个人说了算,朱由检用了足足九年的时间!
皇帝对天下发布诏令的同时,中原反民在知道了大明对建奴开战的契机之下,再次形成小规模的组织,人数在十万人左右,分成十多股势力,其中仍然是以高迎祥为最主力,辅以张献忠和李自成等,崇祯帝急令洪承畴出关与山东巡抚朱大典合力围剿农民军。将卢象升调回京师,卢象升,曹文诏,孙传庭总兵力有五万,其中骑兵两万人,足矣负责京畿地区的安危。将何可纲主力调入朝鲜,和满桂军共组陆军二万,海军一万。大明御林军的陆军总数已经超过八万,实在不能跟朱由检上辈子的情况,同日而言。
此时的朝鲜国王是李倧,他是朝鲜王朝第16代君主,字和伯,号松窓。
皇太极建立大清,通报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朝鲜闻讯大哗,积累近10年的憎恶、羞辱情绪一并迸发。朝鲜臣僚纷纷痛切陈词,“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气氛下,仁祖拒不接见后金使团,不接受其来书。后金使团愤然离开汉城,沿途百姓“观者塞路,顽童或掷瓦砾以辱之”。
皇太极在沈阳正式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极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朝鲜国王有意构怨,决定举兵再征朝鲜。该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
京畿之内“上下惶惶,罔知所为,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仁祖再次将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华岛避难,自己则率领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等待各路勤王军的到来,同时派出崔鸣吉等人赴清营谈判,拖延时间。朝鲜请和书中写道“朝鲜国王谨上言于大清宽温仁圣皇帝:小邦获戾大国,自速兵祸,栖身孤城,危迫朝夕……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约,恤小邦生灵之命,容令小邦改图自新,则小邦之洗心从事,自今始矣。必欲穷兵,小邦理穷势极,以死自期而已”云云。皇太极见朝鲜君臣求和之切,毫无斗志,乃对其迫降,下令清军包围南汉山城,伐木列栅,绕城驻守,山城内粮草断绝,不得不杀马充饥。各路勤王军队也被清军击败,朝鲜君臣只有坐困孤城。
南汉山城,位于南汉山。原是2000多年前高句丽时期的土城,经多年的翻修加固,终于在朝鲜时代光海君(1621) 年间得以最终建成。
朱由检对朝鲜人是不喜欢的,他要帮助朝鲜,却不会是无条件的,因为这一次,他要换一种方式,中国人不能再做傻瓜了,尤其是在大明的现阶段,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在让何可纲和满桂出兵之前,朱由检做了详细的安排。(未完待续……)
第0983章 出兵朝鲜
对于皇帝的安排,何可纲没有任何的意见,坚决执行,而当时满桂是极力赞成!虽然一直在远离大明的地方打游击,但是大明没有多少人比满桂对朝廷忠诚。
对于满桂,朱由检也非常的放心,这个本来的历史中为大明死过了一次的人,在这一世,皇帝要让满桂获得更多的信任。对于一个战将来说,能够独立领导一次关系国家命运的战争,就是最大的信任了。
朝鲜国王李倧的日子是最难过的,他曾经爬到南汉山城的南门,看到城下清军黑压压一片,不禁长叹。清军在望月峰上升白旗书招降二字,又致书仁祖,令其出城投降。仁祖则复书“重围未解,帝怒方盛”,所以不能出城请降,“古人有城上拜天子者,盖以礼有不可废,而兵威亦可怕也……”。见朝鲜方面还在纠缠于出城投降的细节,不耐烦的皇太极下令用火炮攻城,准备强攻江华岛。
皮岛满桂和何可纲的两万中央御林军陆军,在一万大明水师官兵,二百艘楼船战舰,二十艘全铁甲舰的运送下,抵达江华岛!三万人马全属中央嫡系武装,全部都是朱由检的亲兵,此次对满清在朝鲜的作战,朱由检拿出了一半的家底!剩下的一半,不是他不舍得拿出来,他是要先留一diǎn后手的,中原反民并没有被他完全的放下,朱由检已经做好了反民再起风云的准备。
轰!轰!轰!轰!轰!轰!
满清大举进攻江华岛,破城是不担心,至少暂时不担心。但是江华岛要是被攻破。朝鲜王室的血脉就彻底断了!李倧的眼泪都出来了。眼见着清军势大,已经做好了 投降的准备。
皇太极见朝鲜君臣求和之切,毫无斗志,乃对其迫降,下令清军包围南汉山城,伐木列栅,绕城驻守,山城内粮草断绝。不得不杀马充饥。各路勤王军队也被清军击败,朝鲜君臣只有坐困孤城。
皇太极派济尔哈朗守沈阳,阿济格、阿巴泰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皇太极亲自率领清军十二万入侵朝鲜。皇太极令多尔衮、豪格分统左翼满洲、蒙古兵,从宽甸入长山口;户部承政马福塔等率兵三百人突袭朝鲜王都汉阳城,多铎、岳托等人率数千兵马接应。皇太极与代善率其他各路军马进攻朝鲜。马福塔、多铎等部袭败了汉阳守军,朝鲜仁祖迁王族于江华岛避难,自己则退守南汉山城。随后清军主力渡镇江,占领郭山城,定州、安州不战而降。清军乘临津江结冰之际渡江攻占汉阳。会合各部包围南汉山城。
朝鲜各处守军见国王被围,纷纷前来支援。但先后被清军击败。1637年(崇德二年)正月,清兵先后击败全罗道、忠清道等地的援军。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圣上,快看啊,是明军!是明军啊!清军被打的在逃跑。”李倧身边的大臣们惊喜的叫着。
李倧放眼望去,果然见到挂着五角星的红旗,和龙旗的大明战舰,战舰像是大山一般,尤其是那二十艘铁甲舰,在面对清军的中型楼船的时候,简直像是大人打小孩,阿济格和阿巴泰部被打的七零八落,纷纷放弃着火的木船登岸。
“是啊,有救了!”李倧失声高呼着。
正亲自指挥围攻南汉山城的皇太极和多尔衮大惊,没有想到明朝的火力已经强大如斯?二百艘战舰恍如无敌,呈现环形攻势,围着八旗大军身后狂轰滥炸。
“多尔衮,你赶紧带三千铁骑去接应,暂停攻击南汉山城!”皇太极果断下令,明朝的火炮威猛,他却并不是如何惊慌,南汉山城已经在他的嘴边,他势在必得,此战将不惜一切代价。
多尔衮急着领命而去。
满桂哈哈大笑着道,“大明水师竟然强大如斯?给我将临津江的冰面全部打断,阻止清军铁骑进攻觉华岛,只要觉华岛在我们的手里,这仗就有的打!”
“是!将军!”海军和陆军虽然是同样等级,但是满桂在朝鲜多年,自从被朱由检改变了历史之后,就一直在朝鲜接替毛文龙的位置,在皮岛一带打游击,此时手中的一万御林军,并不比何可纲,曹文诏和孙传庭,卢象升的御林军要练的差,所以满桂是这次朝鲜战争的总指挥。
李倧激动的泪流满面,看见临津江的冰面被打破,这下就放了一半的心思了,至少宫室是保住了,自己的妃子和王子们,还有大臣的家眷。
皇太极的眼中狂爆怒火,“各部听令,继续围攻南汉山城!”
刚才才下达了暂停攻击南汉山城的命令,现在又下令强攻,皇太极显然也有些上头,身边的大玉儿和范文程都不知道该不该劝说一下。
满桂冷哼一声,“何可纲,你带领本部和海军占据临津江,觉华岛就交给你了,我带人去增援南汉山城,不能让朝鲜国王被抓去。”
何可纲因为资格没有满桂老,而且满桂又是总指挥,所以语气很谦恭,“满大人,我知道你的部下都英勇善战,但你还没有看过我的人马新近配发的崇祯式步枪的威力啊,而且您是总指挥,就让我去增援南汉山城吧,末将有守城的经验。”
满桂diǎndiǎn头,“也好,就交给你了,皇上来电,只许胜不许败,大明这次是将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了,让我们跟建奴打消耗战,将朝鲜的人都拼光,将建奴的人也拼光。”
何可纲diǎndiǎn头,让舰队靠近岸边,在经过了多次海战之后,大明陆军的登陆作战,也练习的很熟练了。
阿济格和阿巴泰部在会合了前来接应的多尔衮部之后,再次聚集了两万大军,全部是重装铁骑,强弩铁盾,在冷兵器时代堪称是王者之师,但面对何可纲部,新近装备了五千崇祯式步枪的一万陆军,根本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
五千支崇祯式步枪的威力是压倒性的,这是大明第一次有了一个完整的师级编制是全火器装备,跟三眼铳完全不一样的装备,满桂的眼泪都看出来了,他没有想到大明强大如斯,“大明不一样了,大明真的不一样了,打的好,给我狠狠的打这帮狗养的建奴。”
皇太极眼看不行了,急令收兵!这是他第二次下令收兵,“固守栅栏,挖掘壕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