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炼金大中华-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古拉二世,虽然是新登基大宝,但他行使沙皇的权利已经多年。
前段时间,眼看欧洲战事不顺,德国掉头与英国结盟,尼古拉二世又忙着对付国内比如阿扎亲王等登基敌手的凶猛反扑,便一声招呼也不打地脱离了与奥匈帝国组成的统一战线。
不光如此,俄国军队临走时还狠狠咬了奥匈帝国一口,洗劫了奥匈不少城市,以战争的名义劫掠走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
当时,奥匈帝国处于危难境地,对沙俄毛子在背后的背叛毫无办法,只能咬碎牙齿和血吞地硬忍着。
现在好了,风水轮流转,德国去揍法国。英国人的舰队也撤回本土防守,腾出了手脚的约瑟夫一世,哪还不使出吃奶的力气去揍俄国?
如果能赢下这场明斯克战役,最终攻占莫斯科。完成连拿破仑也没完成的伟业,约瑟夫一世觉得这样,才能一消心头之恨!
二月十四日,明斯克战役打响,奥匈帝国投入兵力三十三万,而对面的俄国军队则是五十七万步兵,外加三万哥萨克骑兵。
不必奇怪,俄国老毛子的陆军一向喜欢以数量取胜,在顶住了奥匈帝国最初三个月的突然袭击之后,俄军在伟大的尼古拉二世皇帝陛下的鼓舞下。已经稳住了阵脚,发誓要给入侵本国的奥匈士兵来一个让他们永生难忘的教训!
俄国军队人数占优,奥匈帝国的装备和后勤则略占上风。
双方势均力敌。
被后世称为明斯克绞肉机的战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战役从一开始就陷入到焦灼,双方谁也不退让。各种子弹和炮弹漫天飞舞,硝烟和烈火更是家常便饭。
落在明斯克土地上的弹片,有如雨点,只要是被交战火力覆盖过的地方,留下的必然是一地的死尸!
这是现代陆战的又一次大‘检阅’,最近十到十五年里开发出来的新型武器,基本都被投入到了明斯克战场。
此前三皇同盟战争虽然也是这些‘杀人武器’检验自身的机会。但毕竟还没有发生像明斯克战役这样由两个大型阵营的对撞!
双方加起来可是接近百万的军人啊!
这给‘绞肉机’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明斯克战役在你争我夺中持续了二十天,从二月打到了三月,平均每一天都有一万名士兵死在了惨烈的交火当中。
不得不说,俄国老毛子在家门口作战总是有一股狠劲,韧性十足,之前对抗拿破仑如此。在未来时空对抗德国人亦是如此。
这会儿,吃苦头的就轮到了奥匈帝国的士兵。
三月八日,正当约瑟夫一世有些无奈地准备撤出明斯克‘绞肉机’,为这次征讨沙俄画上不完美的休止符时,一个意外突然发生了。
三月一日。莫斯科发生了宫廷政变,尼古拉二世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被越狱而出的阿扎亲王派人俘虏,与此同时,一批来自芬兰的骑兵队闯入沙俄王宫,将效忠于尼古拉二世的俄国卫兵屠杀干净。
紧接着,这队‘神兵天降’的芬兰骑兵和阿扎亲王的拥趸们,挥起屠刀,对莫斯科以及周边地带躲藏的尼古拉二世的亲信们进行了血腥清洗。
当消息传到明斯克时,莫斯科已然经历了八天的清理行动,被杀掉的人,赫然逼近了十万这样一个恐怖数字!
听到这样的一个消息,约瑟夫一世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惊讶后是大喜,他大手一挥,将此消息散布出去,给了对面的俄国军队以崩盘性的打击。
后院着火,俄军自然没有心思恋战。
当晚,俄军就撤离明斯克战场。
撤离现场,混乱不堪……
约瑟夫一世抓住机会,趁火打劫,将人缘不好、消息闭塞,还留在营地里没动弹的哥萨克骑兵端了个底朝天!
哥萨克骑兵可是俄国的宝贝,可惜由于通讯不畅,这些‘宝贝’都成了奥匈帝国的枪下冤魂!
三万哥萨克骑兵,最后只有几百骑活着逃离了明斯克。
三月十日,历时二十四天的明斯克战役以奥匈帝国的逆转胜利而告终。
双方总共投入了九十九万士兵,而死伤超过了三十万!
俄军丢了明斯克,通往莫斯科的门户已向约瑟夫一世敞开。
不过,正当所有人以为奥匈军队会挟胜追击,饮马奥卡河时,约瑟夫一世却停下了进击的步伐。
了解过后,原因似乎很简单,刚刚自立为沙皇的阿扎亲王从莫斯科传出了求和的信号,他愿意坐下来与约瑟夫一世谈一谈两国的和平问题。
为了表达诚意,新沙皇送出了数量足够抚恤十万人的黄金。
在外界看来,约瑟夫一世这回总算是清醒了一把,没有被胜利的虚名诱惑,而是真切地考虑到了将士的生命和看得到的实际利益。
与其再来一场类似明斯克的绞肉机战役(比方说莫斯科保卫战?),去追求那胜负未定的结果,倒不如坐下来,接受对方的求和,安安稳稳品尝胜利的果实。
三月十九日,约瑟夫一世表示原则上同意了阿扎沙皇的求和。
双方将在基辅,坐下来好好谈谈。
当外界对‘见好就收’的约瑟夫一世疯狂赞誉的同时,没有几个人知道,约瑟夫一世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他头脑清醒,而是因为来自茜茜皇后的劝说。
好吧,之所以说是‘劝说’,其实是给约瑟夫一世面子。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明斯克战役结束后,茜茜皇后带着一名叫做叶苏拉的小姑娘来见约瑟夫,只说了一句话:“龙灏希望战争到此为止,再打下去,只会便宜了其他人!”
畏妻如虎的约瑟夫一世,哪还不点头答应,直把叶苏拉小姑娘看的掩嘴直笑。
568, 锡利大海战
奥匈帝国与沙俄的战争到此告一段落,和谈之后是签订赔偿条约,划分国境界线……我们不再赘述。
且让我们把关注力从欧洲东部移到西部战场。
去年十二月,首都巴黎遭到沦陷的法国已经处于‘灭国状态’,成建制的政府军已经被德国人敲打得一个不剩,唯一还支撑着法兰西火种不灭的,只剩下流窜各地的游击队。
德国人大气,没去管这些疥癣之疾,他们要的不是法国的彻底臣服,他们要的乃是法国到英国的出海港口!
这才是德国人的真实目的。
有了这些港口,德国陆军配合从老巢里出来的公海舰队,就能真正威胁到英国。
英法英法,焦不离孟,法国是小弟,英国才是老大,只有把这个带头大哥做了,德国人才算是称霸欧洲,乃至宰执世界。
至于法国嘛,德国太了解了,只要不把他们逼的太紧,不用多久,他们体内的浪漫主义‘毒素’就会自行发作的。
不足为虑。
法国沦陷,英伦三岛危急,这个紧急事态反倒是帮了爱德华七世的忙。
本来由于英女王的申明而倾向于倒爱德华七世的国内局面,又变得对这位国王有利起来。
有人说,维多利亚是我们的女王不错,但她跟德国佬勾结,就是卖国!我们还是应当面对现实,团结在现任国王的周围,绝对不能让德国佬登上我们神圣的国土!
等维多利亚女王发现到这个状况,连忙知会德皇威廉二世,要求他撤军,解除对英国本土的威胁。
不过,威廉二世似乎有点倔脾气,他觉得这是击败英国,夺取它海上霸主地位的最佳时机,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要求。
几乎在明斯克战役打响的同时。二月十六日,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皇家舰队,在英吉利海峡以西——锡利群岛附近碰面了。
交火一触而发。
后据统计,双方一共投入了战舰超过三百艘。其中主力的铁甲战列舰,英方四十二艘,德方六十六艘!
史称‘锡利大海战’。
锡利大海战的确犀利,原本历史上憋屈了一辈子的公海舰队发挥出了不愧其名的‘公害’劲头,从甫一接触,就冲着英国皇家舰队发起了不要命的攻势。
英国海军方面,因为被克莱豪尔拐带走了一大部分战舰,实力极为有限,所以毫无意外的,海战开始。他们就被德国公海舰队压着打。
有了远程炮火的现代海战,多出一艘战列舰可不简简单单是数字上的‘加一’。
打个比方,五艘对四艘,差距虽只有一艘战舰,但打完之后。极大可能是胜利的一方还有三艘战舰剩下,而失败的一方则会全军覆没。
这个公式就是,五的平方减四的平方再开根号。
因此,德国海军多出了二十四艘战列舰,优势可谓比天大!
或许一仗打完,自己毫发不伤、对方却片甲不留的场景都会出现。
不过,千万不要小瞧了英国海军几百年的底蕴。
他们内部尽管士气低落。但专业水平可一点儿没丢。
眼前这般恶劣的敌我悬殊情况,他们是心头雪亮。
眼见覆灭危机近在眼前,英国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此时皇家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当即立断,启动了‘敢死令’!
所谓敢死令,就是当英国海军处于生死存亡一线的时候,执行的特别命令!
与敌方同归于尽的命令!
敢死令下达。英军先是佯装逃跑,利用对附近洋流的熟悉程度,迅速拉开了德国公海舰队中战舰与战舰之间的间隔。
接着,英军战舰分成六道小纵队,各取方向前进。将孤军深入的一部分德军战舰切割包围。
包围之后,英军也不用火炮攻击,反而是采取了最直接了当的进攻方法:一对一冲撞,以己方一艘战舰,换对方一艘战舰!
一命换一命!
没错,前面说过,当一方的战舰数量每多出一艘,其产生的战斗力将会以平方的形式倍增。
那么,现在战舰数量处于劣势的英军与德军一换一,赚的一方将是英国。
况且,执行一换一的‘敢死令’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击毁敌舰的速度要快过用炮弹轰击,可以节约时间;
二是用来与敌方同归于尽的战舰可以由自己选择,对方是战列舰,己方用一艘鱼雷艇去换……就算用两艘去换,也是相当值得的。
这种战术德国海军简直闻所未闻,很快,那一部分被包围的小分队就被数以十计不要命的英国军舰碰撞上,顿时……爆炸声响彻整个海面。
仅仅三分钟,德军六艘孤军深入的战列舰就被撞沉,而英军仅仅损失了一艘战列舰和十三艘次等战舰。
这样的战损比,放到平常,足以成为一场值得夸耀十年的伟大胜利,但现在,这点战果固然可喜,对英军来说却还是不够的。
德国人丢掉了突前小分队,但也洞悉了英军的‘敢死战法’。
于是乎,德国公海舰队立刻停止激进,命令传达,将两两战列舰间的间距摆放好,再将周围布满次等战舰,作为防御冲撞的缓冲带。
德国人晓得,对面那个高高在上几百年的敌人要拼老命了,而且是放下身段地来拼命!
自己稍不留神,或许就会遭遇海上的‘滑铁卢’。
不过,饶是德国人反应已足够迅速,但英国人的‘敢死令’秘密演练了何止百年?
向上追溯,那大概还是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争夺世界海上霸权时遗留下的产物。
每隔十几年就会更新一次,为的就是预防万一,预防当英国海军陷入危境时,敢死令可以派的上用场!
这不,德国人停下追逐脚步的动作也在‘敢死令战法’的预料当中。
这个时候,六道英国海军小纵队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
他们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对德国舰队阵营发动炮轰。
这次炮轰选择的攻击目标不是庞大的战列舰,而是德国海军中被潮水般命令弄得有点晕头转向的次等战舰群!
少了战列舰的保护和威慑。这些次等战舰,就成了英军战列舰的活靶子!
轰轰轰!
战果是斐然的,可落到德国海军头上就是一曲悲壮的挽歌。
短短半个小时,英国海军六道纵队像不要本钱似地疯狂倾泻炮弹。那些德军次等战舰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有数十艘中弹。
火焰和黑烟冲天而起,水柱起此彼伏,血色染红了沸腾的海水。
看到这个情景,德国战列舰上的士兵眼都红了,他们立刻就想还击,不过可惜自身船体太大,转向不便,等到炮管调校过去时,英军的炮轰已经结束了。
开完炮。六道小纵队便拍拍屁股,扬长而去。
光是这样一阵炮火倾泻,德军的次等战舰就损失了超过四十艘,死亡人数更是不可计量。
连吃大亏的德国人这时仿佛也失去了冷静,他们放弃了调整间距、保持主战舰队形的策略。离的最近的几艘战列舰加足马力就冲了出去,要为死难的僚舰报仇雪恨!
但此举正中英军下怀,不多时,又是一个完美的包围切割出现,这几艘冒进的德军战列舰再次被数倍于它们的英军战舰野蛮撞毁。
至此,英国海军的‘敢死行动’取得了空前成功,反观德国海军在接二连三遭受打击后。也如一盆冷水浇头,冷静了下来。
面对英国人不要命、不讲理的自杀式冲撞,德国人终于打起精神,不再冒进,而是与对方保持距离,用炮弹来招呼对方。
不过这一步。仍旧还是落在了英军‘敢死令’的预料里。
一部分英国战舰被分了出来,用来快速游弋,吸引火力,并且伺机撞向德国战舰,迫使其减速。
而另一部分则掉转方向。劈开海浪,朝着本土撤去。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便不愁没柴烧,撤走的英国战舰,是保卫英国本土的最后力量,它们返港后,要配合岸上的炮台,来抵挡德国海军随后的疯狂进攻。
锡利大海战,整整持续了十个小时,最后,英军逃走了十艘主力战列舰,损失的战舰总数超过一百。
另一边,德国公海舰队也没讨得多少便宜,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十四艘战列舰,次等战舰也有八十三艘。
可以说,锡利大海战堪称本世纪最惨烈的海战,也是近代海战中水平最高、战损最大的一场海战。
经过此役,德国公海舰队彻底掐住了英国的出海口,而英国海军则元气大伤,只能固守本土,尽力拖延德国陆军登陆的时间。
英军取得这样的战果,其实还是很幸运的。
多亏了‘敢死令’,他们比常规战法至少多击沉了十艘德国战列舰,大大缩小了双方的兵力差距,这也使得守卫本土、不让德军短时间登陆英伦成为现实。
然而,英国国民可不这么看,他们只知道,过去几百年所向披靡、无所不能的皇家海军败了,他们被德国人在海上击败了,褪去了无敌的光环,而且接下来,全英国都有被德国人占领的危险!
不懂军事的、或者懂一点却仍旧假装不懂的人纷纷行动起来,要求爱德华七世即刻逊位,要求他去找德皇威廉二世和谈,将这场错误的战争尽快结束掉!
当然了,也有人是坚定的保皇党,他们走上街头,呼吁全英人民要团结起来,不要畏惧德意志的军队。
他们要求全国的工厂现在都必须无间歇地加班加点,为前线赶制和输送子弹、炮弹和可以用于自杀式冲撞的快速小艇……
二月十六日之后,英国国内明显地分成了以上两个主张派别。
由于锡利大海战的失败,反对爱德华国王的声音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全英国人民在热切地盼望女王归来。
以前有女王在的时候,我们英国人何曾受过这样的苦啊?
堂堂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居然被别人用船堵在了家门口!
这是何等的耻辱?!
人民的愿望得到了最实在的回应,二月十七日,维多利亚女王对德国海军围困英国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并且声称。假如德国人还不撤军,那么太平洋舰队就要回来保卫国家。
面对女王的强硬言论,德国人没有理会,闷着头。继续在英国南部多个港口发动了海陆联合抢滩战。
不过,英国人使用‘敢死战法’保留下来的十艘战列舰起了作用,它们配合岸上的炮台和勇不畏死的英国陆军,愣是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天里打退了德军一共十八次进攻。
从二月十九日到三月二十二日,史称‘英伦保卫战’。
到了此战的尾声,德军锐气已泄,而女王承诺的太平洋舰队也奇迹般地从北方驶来。
来的正是克莱豪尔整合的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分!
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充当统帅,带领着主力战列舰超过三十艘的太平洋舰队,回来援救祖国了。
太平洋舰队的出现,使得英军在战列舰的数量上重新占据上风。德国公海舰队稍作试探,发现不敌后,就迅速撤离了英吉利海峡,返回本国的海军基地。
至此,英伦保卫战以英军守住了自己的领土而落下帷幕。
英女王维多利亚因为带领舰队回援。拯救了整个英国,声望一下子大涨,爱德华七世被迫退位,女王重新登基。
于是,三月底,欧洲东西战线都已停战。
持续了两年多的三皇同盟战争,算是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这是进入热武器时代以来。覆盖面最广的一场战争。
从这场战争里,人们意识到,那些给自己生活带来了无穷便利的科技,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轻易无比的死亡。
随便一颗子弹,随便一个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就能轻易地收割走人命。
两年多的时间。欧洲被卷入战争的人口超过两千万,死伤的人数更是超过六百万,其中光是明斯克绞肉机战役,就一共填入了超过一百万条鲜活的生命!
整个欧洲在停战后,都在为身上比想象中大的多的伤口在流泪!
战争的另一个结果是重新划分了欧洲利益分配。
奥匈帝国成了最大的赢家。四月的基辅和谈结束后,它夸张地成为了欧洲除俄国外领土面积第一的国家。
德国也不赖,仅次于奥匈,它灭亡了法国,将其超过一半的领土划归到自己名下。
法国的游击军逃入西班牙,与西班牙人厮混在一起,翘首巴望着英国人给他们撑腰,拿回属于自己的国土。
法国人的愿望是浪漫而美好的,但实际上,英国现在可真有点自顾不暇。
英女王维多利亚重新登基,正忙着整顿朝野,顺带好好教训着自己的不肖儿子。
另外,维多利亚与德皇威廉二世可是有着秘密协议,指望她帮法国要回一大半的国土,基本上那是不可能的。
经过锡利大海战,英国海军已经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只能固守本土,想要再出去横行七海、指手画脚,已是不大可能。
英国海外的殖民地,或许就要重新划归所属,而外界认为,德国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欧洲的一摊子事情简单交待完毕,再来说一说太平洋。
话说女王拉扯走了一大半的舰队通过白令海峡,穿过北冰洋,快速地回国救援,那么,留在太平洋里的克莱豪尔舰队,力量就变得十分薄弱。
这就给了日本人机会。
他们拿着克莱豪尔给的‘鸡毛’当做‘令箭’,从去年开始,就在太平洋上到处肆无忌惮地劫掠,洗劫了不下二十座岛屿,获得财富无数。
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无愧太平洋上新一代‘蝗虫’、‘海盗’的称号,令人闻之色变!
一八九五年,是日本人军力彻底膨胀的一年,他们在克莱豪尔不管不问的基础下,陆续接手了西班牙的传统殖民地。
西班牙在这场全球变动中算是最倒霉的一方了,不仅在欧洲战场上损失了不少的土地和财富,而且其在太平洋上的菲律宾等传统殖民地也被日本人趁机占领。
据说,西班牙国内已经对克里斯蒂娜太后非常不满,甚至有人提议,干脆让主持海外活动的萨维子爵回来执掌西班牙算了!
劫掠上瘾的日本人对现在这个局面那是相当满意,他们没有想到,将战略眼光从西边转移到了东边,居然会有这么广阔的前景。
看来,以前制定的什么‘先朝鲜,后中国东北,再大中华全境’的策略……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东边的大洋那么宽广,看来,太平洋才是大日本的最终发展方向呢!
当然,日本得意之余,对克莱豪尔还很是忌惮。
不过,在经过了数次小心的试探后,日本人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虽然在一点一点地脱离人性范畴,但是克莱豪尔那边却依然没有半点表示。
569, 天有二日
好像只要定期把他该得的那部分利益交上去,那么,不管日军在太平洋诸多岛屿上做了哪些灭绝人性的勾当,克莱豪尔也只当没看见。
当然了,对日本来说,接到的并不全是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来临:到得一**四年年底,克莱豪尔出声,将日本劫掠需上缴的份额涨到了七成!
对此,日本当然不满,慢慢的,到了一**五年年初,日本就已经与美国人悄悄合作,争取联手将克莱豪尔做掉。
原因再简单不过,日本人觉得克莱豪尔什么都不做就拿大头,而且还是不断上涨的大头,实在是太‘无理’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