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血-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萧云贵最近的便是讲武学堂的校长;上海军政司的林启荣;自从萧云贵给他安排了创立讲武学堂这个任务后;他一直完成得很好。在他对面的是上海军政司的王辏г耍凰谏虾=参溲美锶沃案毙3ぃ煌奔嫒握嗡舅境ぃ凰土制羧僖谎际羌嫒谓参涮靡暗摹H昧制羧俸屯蹶'运两个上海军政一把手兼任讲武学堂的校长和副校长;足见萧云贵对讲武学堂的重视。

    随后便是讲武学堂西洋教官顾问团的总顾问李斯特和他的助手巴里特。这两人就是当初萧云贵攻打上海之时结识的两名英**官。李斯特一度曾经担任过太平军的军事顾问;但后来被文翰勋爵召了回去。当时李斯特还是军人;英**人抱定为女王效忠的思想;所以李斯特向萧云贵请辞。但回到国内后;李斯特马上被解除了军职;除了他平时得罪了太多的上司之外;擅自出任一支武装力量的军事顾问;这个罪名还是多少起了催化作用。最后李斯特失业了;还面临一些军事法庭的起诉。好在好友巴里特等人的帮忙;李斯特最后只是被开除了军职。

    李斯特在国内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之后;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纠结了几名朋友返回了上海;他接受林启荣的邀请;成立了讲武学堂外籍教官顾问团;负责为讲武学堂招募合适的外籍教官。

    在李斯特看来;他已经不是英**官;出任太平军的教官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而且太平军并没有和英国敌对;他的行为也不算叛国;更何况李斯特一直坚信今后太平军一定会取得全中国的控制权;他这么做只是想为祖国和女王争取到潜在的朋友。

    历史上太平天国的外籍军人有数百人;忠王李秀成手下的洋人志愿军就有200人左右。这些人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来自非洲的战士就有五六十人之多。来自欧美、有姓有名、其事迹可考的共有13人;其中英国5人;美国4人;法国2人;意大利1人;希腊1人。有6人在战斗中牺牲;这数字还不包括他们的家属;如英国人呤唎的夫人玛丽。

    而现在萧云贵已经改变了历史;英国退役或者说是被人抛弃的军官李斯特成为这支外籍军官团的指挥官;也成了外籍教官顾问团的总顾问。经过李斯特和巴里特的努力;他们为上海讲武学堂招募到了外籍教官共有三百四十二人之多。

    由于萧云贵的太平军占领了上海;同时他开明的商贸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列强;比如他废除了内地的苛捐杂税;让外贸货物能更加廉价的进入中国市场;这一点就让列强们赞赏无比。并且萧云贵代表的西殿太平军甚至取得了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暗中支持;英国议会甚至发出支持太平天国推翻满清帝国的动议;虽然随后这个动议被英国议会以微弱多数票否决;但足见列强在所谓的中立立场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向。

    在看似开明的西殿太平军和愚昧落后的满清两边;列强们都开始有意无意的偏向太平军;而这背后;萧云贵那庞大而野心勃勃的投资计划也是重要的一环。仅仅只是铁路、电报线路和军火采购以及一些民用工厂的建设订单就让列强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太平天国;至少他们保持中立的时候;和太平天国的合作以及贸易是毫无阻滞的。

    这并不像满清那么的虚伪和推脱;用英国新任公使包令的话来说;他受够了满清那些官吏充满虚伪和自以为是的官腔;包令年初时才到中国;就照会五口通商大臣(虽然只剩下三口了)叶名琛;包令希望亲自到北京递交国书;并商谈换约之事。但如今数个月过去了;包令的照会还一直在五口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和北京三个地方推来推去;没有答复;也没有下文;一切都是一个等字。

    正是由于列强们的倾向;李斯特的招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很多各国退役的军官都来到上海碰碰运气。不得不说西殿给外籍教官们开出的薪水是他们原来供职的国家军队中的五倍;很多军官甚至是辞职前来应征。但西殿讲武学堂的要求也很严格;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是没有机会的;并且西王更喜欢有实战经验的军官。

    现在就职于上海讲武学堂的三百四十二人外籍教官中;涉及了几乎所有陆军兵科;他们负责编写兵科教材;负责向讲武学堂的中国教官指导训练;最重要的就是向中国太平军将士们传授他们来自实战当中那弥足珍贵的经验。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最初的一千多名西殿抽调的军官和近卫青年军们已经适应了这些洋教官。他们虽然在文化和习俗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有一点他们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军人;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这是西殿讲武学堂第一批学生学到的第一样东西。

    在经历过争吵、打骂甚至是群架之后;一群中外的军人很奇怪的糅合在了一起;原因很简单;双方都需要对方;需要通过对方来证明自己。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第三百三十四章 实战范例

    李斯特以下共有三十八名洋教官列席;上海讲武堂分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五种兵科;下开有地形学、筑城学、兵器学、军制学、卫生学、制图学、弹道学等二十多种学科;这三十八名洋教官正是各兵科的主管以及各学科的主讲教官代表。

    不得不说这些洋教官对讲武学堂的贡献;他们不但编制出了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工作教范、野外演习、后勤保障、军伍卫生条令等各兵科、学科的规范教材和军令;最重要的是他们把热兵器大规模使用的经典范例带给了太平军。

    一支军队中老兵之所以宝贵就是因为老兵们在战场上活了下来;他们从血与火中带回来的宝贵经验是一支军队的宝贵财富。李斯特等人都是各国退役的老兵;他们带来的宝贵经验可以让太平军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萧云贵从讲武学堂的军官教材中看到了《实战范例》;当中各国教官把他们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和列强经典战例都编写了进去。从拿破仑战争时代那些经典的战例到英法在殖民地的战争范例;从美国对土著印第安人的战争到最近的克里米亚战争推演;甚至还有**裸打脸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例。

    萧云贵详细阅读过;结合他和洪韵儿知道的一些历史来看;李斯特他们编写的这部《实战范例》可以称得上一部经典的战争范例书稿;当中没有隐藏;也没有夸大。萧云贵从中看到了李斯特等洋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而这些正是国人缺少的。

    也不是说太平军没有自己的战争经验;而是太平军诸多高级将领甚至包括原来的萧朝贵文化水平都不高。更别提下属的将士们了。他们打过很多恶战和血战;他们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他们不善于总结;或者说不善于把经验总结为更加科学、规范的军事条例。

    虽然太平军和后世湘军一样;也编过一些让人容易记住的歌谣来给士兵们传授战争的经验;甚至湘军通过歌谣规定过壕沟要挖多深;墙要筑多高。曾国藩的扎营之规就说过:扎营垒以利攻守。扎营之地;忌低洼潮湿。水难泄出。忌坦地平阳。四面受

    敌;忌坐山太低。客山反高;忌斜坡半面;炮子易人……每到一处安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刻修挖墙壕;限时成功;未成之先。不许休息;亦不许与贼搦战。墙子须八尺高;一丈厚。筑墙子不用门板、竹木;里外皆用草坯土块砌成;中间用土筑紧;每筑尺余;横铺长条小树;庶免雨后崩裂之患。上有枪炮眼;内有子墙;为士卒站立之地。壕沟须一丈五尺深。愈深愈好;上宽下窄。壕中取出之土。须覆于二丈以外;不可太近;不可堆高;恐大雨时;客土仍流人壕中……

    太平军中亦有行军营规;甚至是各种阵法的布阵口诀及用法。以及各种战术的要旨。

    不得不说太平军和湘军采用士兵们容易记住的歌谣形式来总结军事法则;是有它的一定优势;毕竟眼下军中的士兵大多都是文盲;这样做大家容易记住。但这是在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军队;他们军队的性质和列强热兵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除了使用武器不同之外;使用兵器的士兵素质也是不一样的。

    冷兵器的士兵只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够了;太平军和湘军的士兵大多都能做到。可热兵器的士兵除了不怕苦不怕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还要学会用脑子。

    冷兵器是通过勇气和厮杀来打垮对手;热兵器却是通过发扬火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来打垮敌军。冷兵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热兵器却不同;要是你战术运用得好;损失会远远比敌人小。

    所以说萧云贵野心勃勃想要和列强靠拢;建立自己的纯热兵器军队;他首先要做的不是改善兵器;而是改善使用兵器的士兵。如何改善士兵?那就要从识字开始;只有识字了;你才能看懂各种书籍;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

    讲武学堂是为太平军培养适应热兵器战法的高素质军官而建立的;在各地太平军军中萧云贵则掀起了夜间识字运动;军中各级典官的职责从宣扬布道转变为激励士兵、教授士兵识字。普通士兵识字运动甚至比新政还要早启动;最早的识字运动是从萧云贵的亲卫队开始的;他们是由西王和西王娘轮流利用夜间时间教授出来的。

    要说识字是为了提高士兵素质;那么讲武学堂那些洋教官编写的各种兵科操典、实战范例等等就是为了提高素质之后的士兵们准备的。而实战需要的各种枪械、火炮、车马;上海军政司正在采购之中。

    除了洋教官们;还有中方教官;他们大多都是各部抽调的军官;还有西王身边抽调出来的亲卫人员组成。他们接受洋教官训练的时间比讲武学堂成立的时间还早;李斯特第一次作为军事顾问训练太平军的人员就是他们。在讲武学堂成立之后;他们一边作为洋教官和新来学员之间的沟通者;一边担任日常操训的教官;同时还接着学习。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这些中方教官已经逐渐成长了起来;他们也分了各种兵科;各专一门学问;在有限的时间里;萧云贵也没有打算让每个人都成为百事通。像宋峰就是其中之一;他主修的是侦察科;也就是侦察兵;苏冀也是青年近卫军侦察兵的一员;萧云贵对这支侦察兵寄予了厚望;因为他们只要继续训练和掌握更多的技能;将来就会成为太平军中的特种兵部队;而事实上他们平时的训练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侦察兵在这时候国内军队中的叫法是探子、斥候;很多时候探子、斥候负责传递军情;负责侦查敌人动向;负责打探敌人兵力;让后回报给军队主帅;他们的作用仅此而已。但西洋军队中的侦察兵就不同了;他们还要会勘察地形;还要负责为整支军队查探道路;并且要会绘图和制图;同时他们还要会为炮兵指导方向。这个时候的列强火炮已经有能打数公里远的火炮了;在超视距的情况下;炮兵侦察兵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但如果你不明白炮兵的弹道学和坐标学;你如何为炮兵指引方向?

    所以宋峰和苏骥这些侦察兵科的人最近都在恶补其他兵科的知识;除了操练之外;他们的剩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剩下的人就是学员了;第一批近千名军官和新招募的识字之人也经过了数月的操训和学习;他们基本掌握了自己兵科的知识和操典技能。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着他们手下的士兵到来;他们也会变成教官;重新训练自己的士兵。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萧云贵建立讲武学堂的初衷就是通过科学、规范的军校制度把西殿太平军打造成一个铁打的营盘。军校是培养军官的地方;而军官能教会更多的士兵。

    萧云贵站在自己的宝座前环视在座的人一眼之后;他还发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潘启亮、陈阿林、黄威、周秀英、沐英红等人;他们都是军官学员;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得出来;他们经过数月的学习似乎已经开窍了;眼神中没有了那种说不出的迷茫;现在有的只是军人的坚毅和睿智。

    周秀英和沐英红分别是辎重科和卫生科的军官学员;西殿太平军和天京那边一样;还是保留了女营的编制。但西殿太平军的女营幸运得多;自从湘阴之战后;萧云贵说了那句著名的女营战争训令;就是除非太平天国的男人死光;才会让女营的人出战。是以女营现在更多的承担了后勤辎重保障和战地救护等职责。

    周秀英这个莽姑娘原本非常抵触到辎重科学习;她那火爆的脾气更愿意去步兵科或是骑兵科;那次萧云贵回上海的时候;周秀英就来找萧云贵闹过情绪;她央求萧云贵把她调到骑兵科;实在不行步兵科也行;但萧云贵拒绝了。后来这莽姑娘甚至说出只要能进骑兵科;她什么条件都能答应萧云贵。

    当时萧云贵看着周秀英那饱满的胸口;经常练武而保持得婀娜多姿的身姿;以及那句只要能进骑兵科;西王想要我做什么都行的话;差点就犯了错误。好在洪韵儿及时出现;打消了萧云贵的这个念头。

    这时候看到周秀英;这小娘皮也看了萧云贵一眼;眼神里却还是带有一丝的哀怨和不满之色。萧云贵一双贼眼准确的捕捉到周秀英那新式的军官服下似乎更加丰满的胸脯;这厮不禁暗暗咽了几口谗咽;跟着目光又望向她身边的沐英红。

    和周秀英那健康的麦色皮肤比起来;沐英红更显白皙一些;虽然从前都是武艺不错的女将;但沐英红的性子更柔弱些。当初关刀帮沐关刀、宁波帮谢应龙等上海帮派首脑到苏州当闲散官员之后;沐英红这些帮派下层的帮派骨干就被林启荣收编了。帮派人员被打散充入上海各地的驻军之中;随后军校成立;沐英红就和其他几名开明的帮派头目一同被林启荣安排进了军校。

    沐英红学的是卫生科;也就是战地救护;她出身帮派;也学过一些跌打损伤;入了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从前学的只是皮毛。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编之需

    萧云贵的目光从周秀英、沐英红两位女将身上转了过去;她们身旁坐着从厦门救回来的小刀会几位首领身上。潘启亮、陈阿林、黄威、黄德美等人都是小刀会的首脑;刘丽川因为在宁波军政司任职;算是已经脱离了军伍;因此他没有来讲武学堂学习。

    关于这次西殿轮换大整编是萧云贵一早就开始计划着的了;经过从长沙一路打到苏褔省;西殿兵马不可限制的扩张开来;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从一开始的广西狼兵到湘湖子弟兵;从湖广兵到江浙兵;现在的西殿兵马主体已经悄悄的变了;广西老兵们几乎都升了上去;下面基层士兵变成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兵。

    而士兵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有流民、有农民、有帮会的人、有起义军、也有清军降兵。

    之前一直在打仗;新招募的士兵或者新归附的军伍;西殿都是按着太平军的编制重新改编;把太平军的军规灌输下去;然后就是拉出去打仗。

    这种情况下拉起来的军队在打顺风仗的时候还可以;一旦遇上强硬对手就说不好会出什么问题。苏杭之战、上海之战;萧云贵为什么需要带着自己的亲卫兵马两头来回跑;除了清军经过战争也在不断学会打仗之外;西殿太平军大量的扩军带来军队战斗力下降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萧云贵早在攻克上海之时。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整编西殿所有的军队。

    整编一词是军伍中常用的;一般是指这支部队被打得伤亡很大;需要下去补充兵员;整顿、编训来恢复这支部队。但一般来说;因为部队整编后。补充新兵较多;新兵没见过血;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会直线下降。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太祖在历史上进行的三湾整编;当时这支部队打剩下千人;部队建制混乱、思想混乱、军心动摇;因此太祖进行了三湾整编;缩减部队编制。把部队缩减为团级编制;然后又在军中建起了党支部;开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历程。

    西殿这次整编不同;西殿兵马并不是因为减员而进行整编。萧云贵的整编理由就是十六个字;去芜存菁、重整编制、消除帮派、学新战术。

    第一点去芜存菁是重点;西殿兵马这个时候部队杂多;部队成分复杂。新兵、老兵比例搭配不合理;弱兵、强兵混合。老弱兵卒需要裁汰;兵卒思想需要进行整顿。

    第二点重整编制;萧云贵自从开始领着太平军四处征战以来就总觉得太平军的编制越来越不适合眼下的战争需要。以一军为例;全载其组织编制;五人为伍;伍长管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四伍卒;五伍为两;两司马管刚强、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五伍长;25人;四两为卒;卒长管东、西、南、北四两司马。104人;五卒为旅;旅帅管壹、贰、叁、肆、伍五卒长;525人;五旅为师;师帅管前营、后营、右营、左营、中营五旅帅;2625人(实应为2630人);五师为军;军帅管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五师帅。13125人(实应为13155人)。军帅之上;有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以至军帅节制。

    这个编制是按照《周礼》的军伍编制来制定的;而《周礼》所处的时代却是几千年前的冷兵器时代;现在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清军却已经是冷热兵器混杂使用的军队了;这个编制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

    冷兵器时代需要军队尽可能的发挥出人力优势;这就意味着你的阵型宽度要尽可能的大于敌方;压制敌方两翼;对敌方中军从三个方向进行肉搏打击更加容易取得胜利。当然也有喜欢直捣中军的冒险者;向当年的蒙古军队就常常喜欢凿穿敌人的中军;不过不是任何一支冷兵器军队都有蒙古骑兵的强悍战斗力。

    同时;《周礼》存在的时代;中华大地还都是奴隶制;军中会辅以大量的炮灰奴隶兵来打头阵;消耗对方体力;而正规军是在后面行动。《周礼》的这个军伍编制是正规军使用的编制;当奴隶兵和敌人消耗之后;正规军才开始出动。

    而且冷兵器时代的兵器种类也是一个如何编制的原因;古时讲究长兵以卫;短兵以守;箭矢橹盾驻阵脚。因此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编制比较适合冷兵器发挥人力。

    但太平军眼下是冷热兵器混用;而且作战规模越来越大;太平军使用的周礼军制已经不适合这种作战需要了。太平军的一个军有一万多人;旗下一个师两千六百多人;在作战的时候;一个战术方向上使用一个战术单位是较好的;而太平军一个军的兵力到下一级忽然锐减为两千多人;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是明显不够的;而在小规模作战中又显得太多。随后的几级编制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就是太平军编制是五五编制;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在萧云贵看来既然太平军正在向热兵器军队过渡;因此这次整编需要连同军队编制一起进行改变;改变成更加适合热兵器作战需要的三三制。

    军队体制编制“三三制”;最早起源于英国将军汉密尔顿爵士依据军事组织的历史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基层军队管理幅度应在三至六人之间;三人将使一名军官相当忙碌;而六人也许要一天工作十小时。他论述道:“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最高司令;就越是应当按三人一组进行工作;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基层(战列步兵);就越是应当按六人一组进行工作。”他的这个理论影响甚大;英国的军队体制依此按“三三制”编制。随后;苏联等国均采用此编制。

    三三制在热兵器军队兴起之初得以广泛运用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战场通讯问题。冷兵器是听鼓声而进;看令旗为伍;闻号炮为令;简单的一些指令兵卒可以根据这些来服从命令。而热兵器军队就不同了;就像一个简单的排队枪毙就需要整个战线的士兵统一动作;统一发扬火力。因此在热兵器战争中;一个军官指挥几个士兵才不会忙中出错呢?汉密尔顿爵士已经找到了答案。

    当然三三制在现代已经不适用了;因为现代战争的通讯手段改变;每个单兵的通讯装备都很好;一个军官可以指挥更多的士兵;因此现代军队的编制更趋于灵活。

    第三消除帮派则是萧云贵的一个很重要的整编理由;明面上是消除军队里的帮派山头;实则萧云贵是要打破太平军中兵为将有的现状。就像李秀成部、林启荣部、林凤祥部等等;他们的手下部将越来越多的成为各部将领的亲信;萧云贵不希望看到今后自己指挥不动军队的情况发生。因此他必须打破这种局面;牢牢的把军队抓在自己的手中。

    虽然说李秀成、林启荣、林凤祥这些人对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的;但历史上的忠王不也是经常不听天窘面的将领么?萧云贵需要通过整编部队来打散原来的格局;西殿太平军的将领今后将实行轮换。

    同时军队里现在也的确是帮派林立;什么天地会、什么小刀会、什么厦门义军、什么青浦义军;士兵们喜欢按照原来的帮派拉帮结伙。萧云贵不能容忍这些旧有的帮派势力渗透自己的军队;整编就是最好的手段。

    然后就是几个军队制度的改变;其一是典官制度的改变;今后随军典官将正式改名为教导官;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