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系江山-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社会需要批评家,也需要冷静的反思,但是一个合格的批评家不能只会骂人,还要学会治病救人,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改进的措施,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

而民国这些文人,多数只会谩骂诋毁,文章之中充满了对中国的鄙视,而对西方则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态度,恨不得下辈子能投胎过去。有些人也提出了改良社会的建议,不过大多数建议还都没跑出去全盘西化的范畴,姑且不论全盘西化的对错,这种想法在中国根本就实现不了,显然他们也都是没有思考的结果。

这样的人不是批评家,也不是社会的良心,而是疯狗,靠着咬自己人,诋毁民族,诋毁文化,玩逆向民族主义,宣扬自卑情绪,这类人堪称文贼,甚至是国贼!

“拙言,这些话我都要记下来,发给我的同学,让他们都好好想想!”周芯瑶笑着说道。

和周芯瑶聊了一会儿,张廷兰发现话语权的确十分重要,想争取年轻人才的青睐,就必须让他们认同自己的观念,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张廷兰随机找到了老张,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组成一个强大的宣传部,搜罗一些拿得出手的笔杆子,不只这一次纪念袁世凯要用,以后有什么事情,也离不开他们,以往奉天只靠着花钱收买,让报纸替自己说话,这种方式不是长久之计。

要培养自己的宣传队伍,搞出一套自己的刊物,宣传奉天的建设成就,宣扬实干救国,宣传工业化,鼓吹理工科教育,同旧式文人和那些只知道一味谩骂的混蛋进行论战……

老张也是第一次注意到这种事情,他听着也有道理,不过要想养一帮文人,可要花不少钱啊,奉天财政也不宽裕啊。

“大帅,您要是觉得资金有点困难,不如把这个工作承包给我吧,我再让实业团出钱,成立一个专门的文化宣传公司,让他们负责舆论的问题,引入市场化运作,保证能打赢那些单枪匹马的无良文人,抢回话语权!”

第二百二十六章警报

说实话,在张作霖看来,所谓的抢夺话语权,就是雇佣一帮无良文人,不断的发出肉麻的吹捧,就好像帮着袁世凯鼓吹帝制的那帮人一样,这种事情搞不好就会适得其反,还会成为人家嘲笑的把柄。

因此老张并不愿意干这种事情,可是又不忍打消张廷兰的热情,毕竟张廷兰这段时间帮着自己折腾了不少事情。特别是这次纪念袁世凯的行动,给奉天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就连一向对老张有看法的段祺瑞都几次发来了电报,赞赏老张的举动。

另外诸如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等人都发来了类似的电报,他们已经按照张作霖的提议,组建了庞大的治丧委员会,要给老袁办一个前所未有的国葬,三军和各个官署都要降半旗二十七天。

出殡当天,全国降半旗,北京的学校全都放假,按照老袁的遗愿,安葬在了洹上村,各地都要组织吊念活动,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袁世凯的功业,追忆这位民国首位正式大总统。

而且在北洋的所有文书之中,一律尊称袁世凯为国父,直皖两大派系也暂时抛开了成见,全都尽心竭力的处理袁世凯的丧事。

作为一切的始作俑者,张作霖的名字第一次彻底在北洋诸将之中留下了烙印,以往他们只是认为张作霖就是一个土匪胡子,全凭着侥幸才有了现在的地位。

但是老袁已经死了,张作霖还能为袁世凯的葬礼出这么大的力气,可见张作霖是个心怀忠义的人,知道感恩戴德,相比之下,北洋的将领受到袁世凯的恩惠更大。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敢出来为袁世凯说话,更显张作霖这些举动的可贵之处。

当然也有人说张作霖这是演戏,可是演戏又如何,毕竟老张把这出戏唱好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张作霖的威望大涨,原来暴力驱逐孟恩远的后遗症也都消失了,甚至有些人直接建议,给老张加上东三省巡阅使的名头,让张作霖统管关外事务。

老张也没有想到。一个纪念活动竟能带来这么大的政治收益,他简直是喜出望外,同时对张廷兰的眼光也感到了由衷的佩服,甚至老张都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点妖孽了,多少久经风浪的大人物都看不清的局。他能够直指核心,将北洋诸将的心里摸得清清楚楚。实在是厉害到了极点。

现在张廷兰要搞什么宣传工作。老张虽然有点抵触,但是也不想拒绝,只是他还是不愿意花太大的价钱,张廷兰也看透了老张的心思,这位张大帅显然还是老派人物的观念,根本不理解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不过老张越是不理解。越是给了张廷兰上下其手的空间,后世各国都对舆论宣传工作极为重视,用尽了手段,投下了血本。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张廷兰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也有了这方面的意识。

搞宣传不只是宣传自己的理念,影响社会舆论,还能用来赚钱,就比如以后奉天政府有什么政策,想要让老百姓接受,就需要动用宣传的力量,要是能承包了宣传工作,政府不就需要付钱么。

而且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还可以掌控各类媒体,甚至仿效后世的美国,搞评级机构之类的东西,当然这些玩意还太遥远了,但是早作布置绝对没错。

张廷兰也知道老张以后肯定会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如果到时候张大帅一瞪眼睛,把宣传部收回去,反倒不好了,因此张廷兰笑着说道:“七大爷,您看我和汉卿一起投资怎么样,让他也占三成的股份,我看您也该多给汉卿点机会才是,听说他在本溪做的就很好。”

张廷兰提到了本溪的事情,老张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张学良的确做得让老张很满意。

按照原来的计划是让张廷兰去本溪清查铁矿的账目来的,不过很不幸老袁这个时候死了,张廷兰必须留在奉天,主持宣传工作,发动奉天各界,纪念袁世凯。

偏偏清查账目的工作也不能迟疑,要不然就给了日本人销毁证据的机会,不过老张偏偏没有合适的人选,结果张廷兰推荐了张学良,让少帅亲自出马。

选择张学良,也不是张廷兰头脑发热的问题,其实去本溪查账并没有什么难度,查账的专业人员可以从实业团调用,另外还有邝荣光在一旁帮忙,他对于本溪矿的情况十分熟悉。最难的是如何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清除中国方面的蛀虫,一定要做到铁面无私,不讲任何情面。

这些对于张学良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这位少帅就代表着张作霖,自然能抗住日本人的压力,而且他也不会贪赃枉法,另外张学良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年纪轻轻,能起到迷惑对方的作用。

最初老张还有点怀疑,不过最后处于让张学良接受一下历练的考虑,还是让他去了,同时又派了邝荣光跟随,而且还调了一个营的新军跟着张学良。

张学良办事也的确体现了出了愣头青的特色,他刚到本溪,什么都没有调查,直接在欢迎宴会上就把中方的总办赵尘翼给拿下来。这一手远远超出了本溪方面的估计,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张学良竟然会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之下拿人,这简直就是在胡来。

偏偏这种胡来,却起到了作用,中日双方的负责人员都来不及反应,很多秘密交易的证据都留了下来,从奉天调来的那些查账高手,很快找出了种种破绽,经过一番调查之后,结果堪称触目惊心。

本溪湖煤铁公司按照规定中日双方各占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就应该拥有同样的权力,不过中方的总办赵尘翼已经彻底被日本人控制,公司的大事小情全都是日本人做主,最要命的是连账目核算都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一战时期,正是钢铁价格暴涨的时候,而奉天方面坐拥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一点分红没有得到,相反在账目上显示还是亏损的,这种荒唐的事情连三岁孩子都骗不了。

原因也十分简单,就是以赵尘翼为首的蛀虫已经被日本人买通了,完全成了日本人的提线木偶,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而且不只是贪墨利润那么简单,赵尘翼还积极帮着游说北洋政府,协助日本人夺取十二处铁矿,购买铁矿的价钱不到铁矿实际价值的三分之一这种行径绝对称得起是丧心病狂。

邝荣光看到了这些情况之后,也是顿足捶胸,外患虽然可怕,但是这些蛀虫的危害却更大。张少帅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受到的冲击更加巨大,以往他只是听说过数典忘祖,现在算是看到了活生生的例子,赵尘翼这帮家伙完全就是帮着日本人掠夺中国资源的家贼。

因此张学良首先将中方的管理层全部控制起来,然后以交易不和法规为名,向大仓喜八郎提出了交涉,要求将原来的买卖协议全都作废,重新评估十二座铁矿的价值,同时要求大仓喜八郎将私吞的利润全都交出来,并且对大仓开出了二百万的罚单。

这个时候就体现除了控股权的价值,奉天方面迅速指派了邝荣光担任新的总办,由于控股权的变化,原来日方也有一个总办,现在已经被降为了副总办,一字之差,体现了管理权力的彻底改变。

邝荣光上台之后,加快了清理工作,原本大仓喜八郎私吞利润之后,又用超低价向日本军方出售钢铁和煤炭,损失了公司的利益,满足了日本的需要,也填满了大仓的腰包。

现在有了奉天政府的支持,邝荣光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彻底的整顿,提高钢铁售价,甚至要对大仓喜八郎进行审讯,追回他私吞的公司利润。

显然奉天在争夺公司主导权上面,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只要继续保持这个态势,就算不能把资源完全夺回来了,但是也能让本溪湖煤铁公司为我所用,让奉天拥有一定的钢铁行业的基础。

这段时间本溪方面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老张显然对张学良的种种作为也十分满意,儿子还是有办事能力的,只是缺少一个历练的机会而已。

现在张廷兰又提议让张学良接触宣传的事务,老张十分赞同,至少能让张学良接触一些文人,积累社会经验,虽然老张把张学良塞到了军校里头,但是老张也没有把他单纯的当做军官来培养,以后还要让他接触的东西更多,好为以后做打算。

张廷兰得到了老张的准许之后,立即开始行动,着手建立奉天文宣集团,收编报社,邀请新闻界的名笔,文化名人。他们第一个任务就是从评价袁世凯开始,设立一个专门的千秋评论的版块,主要针对历史问题进行评论。

满清上台以来,就大搞文字狱,篡改历史,既然要搞宣传,就要从历史开始,先正本清源,然后从中国再扩展到外国,破除对西方的迷信,张廷兰甚至邀请了辜鸿铭,让他来担任主笔。

正在他忙着这些事情的时候,黑龙江突然传来了警报,许兰洲发动他的部下,要驱逐督军朱庆澜,消息传到了奉天之后,张作霖顿时喜出望外,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张老师的第一课

“妈了巴子的,这个姓许的也想和咱们学啊!”老张笑着将通电放到了桌面上,然后对着手下的心腹说道:“诸位,黑龙江出了变数,师长许兰洲发动部下,要赶走都督朱庆澜,而且还罗织了朱庆澜的罪状,说他勾结革命党,妄图在黑龙江发动起义,策应蔡锷的护**,共同推翻北洋。”

“哈哈哈,这才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孙烈臣在一旁笑着说道:“朱庆澜早年在奉天当过官,后来随着赵尔巽一同入川,咱们和他没少打交道,虽然朱庆澜倾向革命党,但是要说他想要在黑龙江发动起义,我是绝对不信。”

东三省之中,除了奉天之外,黑龙江和吉林都人口单薄,财力窘迫,同时又有边防压力,而且朱庆澜在黑龙江还控制不了兵权,想要闹事就更不可能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就是许兰洲想要效仿张作霖,把没有兵权的督军赶走,然后自己取而代之。

“不管他怎么想的,总而言之是黑龙江要出乱子了,大家以为该怎么办?”

“大帅,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既然黑龙江乱了,咱们就应该抓住机会,趁势拿下黑龙江,把三省都掌控在手中。”杨宇霆也开口说话了。

老张也深以为然,虽然老亲家鲍贵卿和张作霖之间不能完全合拍,但是自从赶走了鲍贵卿之后,奉军的势力就不可阻挡的深入到了吉林,东三省之中,只剩下黑龙江了,老张天天都在盼着插手的机会,现在黑龙江乱了,他怎么能放过啊。

“插手是一定的。只是咱们该支持谁呢,你们都说说吧!”

现在黑龙江有两大股势力,一个是朱庆澜,一个是师长许兰洲,相比而言,许兰洲是黑龙江的实力派,手下握着将近七八千枪杆子,而朱庆澜则是一个外来的督军,手中势力没法和许兰洲相比。

“大帅,我看应该支持许兰洲。他的实力强大,这年头说话不是讲道理,而是看谁的腰杆子硬,许兰洲兵多将广,朱庆澜就是一个光杆督军。根本斗不过许兰洲。”张海鹏在一旁说话了,他原来是冯德麟的部下。现在也归附了张作霖。成了老张重要的参谋。

张作霖听了张海鹏的话,微微点点头,按照常理的确如此,应该支持胜算更大的一方才行。不过一旁的张廷兰却微微摇了摇头,正是因为许兰洲势力强大,所以才不能支持他。

玩政治。和下注赌博不一样,张作霖现在需要的是拿下整个黑龙江,消除地方势力,一统三省。这是最大的目标。一旦支持了许兰洲,必定会使许兰洲的势力做大,到时候奉军再去对付许兰洲,只怕麻烦会更大。

而且赶走朱庆澜,必然引起北洋的不满,到时候说不定北洋会另行安排一个督军,张作霖和许兰洲都得不到。

“大帅,我看倒不如支持朱庆澜,他是督军,名正言顺,咱们借助朱庆澜的名义,将黑龙江的地方势力铲除一空,到时候朱庆澜必定感恩戴德,黑龙江才能彻底落到咱们手中,而且朱庆澜在一天,北洋就没有干涉的借口。”

张廷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宇霆也是眼前一亮,他也说道:“大帅,我听说许兰洲这个人武术不错,还有个绰号叫赛天霸,是个硬骨头,要是他取朱庆澜而代之,只怕以后更不好对付了,倒不如就按照拙言的想法,咱们通电支持朱庆澜,必要的时候派遣军队入黑龙江,把许兰洲铲除了。”

杨宇霆身为老张的参谋长,说话很有分量,张作霖心里头也不断的盘算,黑龙江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其余的部队都是写巡防营之类的旧军,战斗力有限,奉军现在拥有四个师的绝对优势,的确应该一鼓作气,把许兰洲消灭,一举控制黑龙江。

因此打着支持朱庆澜的旗号就很不错,老张赞许的看了一看张廷兰和杨宇霆,这两个年轻人的思维的确比起老一辈的人物要敏锐,想的也更加有道理。

虽然张作霖还极力重用老弟兄,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出身绿林的这些老弟兄,战略眼光的确不行,奉军要想发展,必须要依靠新一代的人才,真正在有知识有本事的年轻人。

“赞尧,你就代表我给朱庆澜发电报,说奉军愿意做他的后盾,坚决不准许兰洲肆意妄为,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提供武力支持。”

孙烈臣急忙点头答应,这时候老张又看了看在场的众人,光靠嘴皮子,谁也不会听你的,必要的时候还要用强大的武力威慑才行。

因此奉军就需要向黑龙江派兵,不过派谁过去可是挺费脑筋的,按理说二十七师和警备师是战斗力最强大的,只要派过去,对付许兰洲,绝对不成问题。可是也要考虑手下的平衡问题,不能光让这两支部队立功受奖,其他人都看着啊。

老张寻思了一会,然后说道:“这次援助朱庆澜的任务就交给骑兵师和二十八师吧,吴俊升率领着骑兵,从洮南北上,直逼省城齐齐哈尔,另外汲金纯率领二十八师也一同北上,利用中东路,快速从呼兰方向,杀到黑龙江。”

老张一下子就抛出了两个师的兵力,可见他对黑龙江局势的重视程度,奉军随即积极调动起来,张廷兰心中一算计,有两个师参与,想要拿下许兰洲,绝对没有问题,毫无疑问,奉军又能扩大一省。

只不过这次的机会落到了吴俊升和汲金纯的身上,张廷兰还有点不甘心,他其实也盼着老爹张作相能够带兵立功,然后顺利的出掌一省,这样的话,自己也就拥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可是偏偏事与愿违。

在原来的历史上,也是吴俊升掌管了黑龙江,现在看来历史要重演了。不过张廷兰也没有办法,他也清楚老张要平衡手下的将领,不可能都围着自己转不是,张廷兰也只能继续等待机会。

别人忙着出征的事宜,张廷兰则是专心致志的当起了助教,他还是讲武堂第一期的年级长,又是工兵科的助教,不过显然他这个助教不算太合格,经常要四处奔走,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讲武堂里面。

不过这些学生对张廷兰还是极为佩服的,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比张廷兰年纪大,但是也都由衷的承认他年级长的地位毕竟人家做的事情,都是他们现在根本不敢想的,真是这辈子都办不到的。

当然也有人不太服气张廷兰的本事,其中质疑最大的就是军事素质,这位挂着助教的名头,可是也没见他讲过什么课程,对张廷兰的水平难免有些怀疑。

偏巧这堂课正是熙洽讲授工兵战术,张廷兰也和所有学员一同听着,熙洽在士官学习的虽然是骑兵科,但是也兼修了其他课程,现在讲武堂师资力量还不够,因此熙洽也负责讲解工兵科的内容。

他讲解了如何构筑单兵掩体,如何挖战壕和防炮洞,又如利用这些工事,保护自己,消灭敌人,讲解的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到了最后,熙洽说道:“同学们,战争取胜的关键并不是建了多少掩体,也不是拥有多么强大的火力,而是要有顽强的作战意志,在日俄战争之中,武士道熏陶的日本武士,发挥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利用肉弹战术,击败了强大的沙俄,要想让我们的军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大家就应该以日本为师。我也几次向大帅提出建议,要聘请一些日本的专业教官,他们能交给你们更多的东西。”

熙洽说完之后,眼光扫了一下张廷兰,然后说道:“虽然有些人对日本有偏见,但是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日本军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副教育长,日本的确比中国先进,比中国强大,但是也不是全都需要学习,而且日本人也有不少错误。”

张廷兰当然知道熙洽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他也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况且他也不想让这些学生们一味盲目崇拜日本,要知道奉军最大的假想敌就是日本,不能平等的看待你的敌人,又怎能能够找到对方的弱点呢。

张廷兰继续笑着说道:“在战场上,比拼的不是做对了多少,而是做错了多少,只要你犯得错误比对方少,你就能获得胜利,日本人能赢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因为他们多强大,多先进,而是俄国太落伍了。”

熙洽在讲武堂授课期间,或多或少的都在推崇日本,而张廷兰这番话显得十分新颖,所有人都来了兴趣,大家也想看看这位助教真正的水平如何,因此全都聚精会神。

“同学们,就拿肉弹冲锋来说吧,这完全就是在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而且在军队大量装备重机枪之后,已经严重落伍了,日本人应该庆幸,他们遇到的是工业水平居于列强末尾的沙俄,如果是遇到了英法等国,他们的肉蛋都会被机枪打成碎片。”

“同学们,大家还应该注意到一点,军事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现在欧洲正在发生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惨烈战争,在战场上,涌现了很多的新武器,新战术,其实已经预示着一场军事变革的到来。”

第二百二十八章学习型军队

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广播刚刚起步的时代,资讯传播速度是非常慢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能知道欧洲在发生战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至于列强是怎么打得,战场的态势如此,出现了什么新的战术,新的武器,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即便是有所了解的人也是在报纸上看到一鳞半爪,张廷兰对于欧洲的情况却是十分关注,他不只靠着前世的记忆,现在也同样积极的搜寻资料,通过俄国的走私网,从军官和士兵之中拿到一手资料。

另外也借助弗雷德的关系网,了解西线的情况,定期向张廷兰汇报,他不敢说对欧洲战场了如指掌,也几乎差不多了,对这些学员讲解起来,才底气十足。

“同学们,大家首先要明白一点,任何时代的最先进技术,都是在军事上率先得到体现,同样技术的一点进步,也会带来战场形势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最简单的骑兵马镫来说,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士兵就能在战马上更加轻松自在,在没有马镫的时候,骑兵只能之用短柄的兵器,诸如刀剑等,所以说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并不是史实。同样的道理,双脚马镫使用之后,骑兵就大量使用长枪和马槊作为武器,这种骑兵在唐朝十分盛行,也造就了大唐盛世的辉煌。”

对于技术的问题,是中国人一直忽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