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前进的步伐-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说,许多原本意志薄弱消沉的人,就是沿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化消极为积极,而创造了许多卓越不凡的成就。悲观不是人类的天性。乐观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只是在日常生活接触到悲观的事情多了,在不知不觉中被制约成或养成了消极悲观失望的世界观。
  ⑷时常微笑。
  让微笑也变成一种本能自然的习惯。只要你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原本那些不好的念头,就没以前那么容易侵入到你的心灵中了。借着有意识地改变脸部表情,来逐渐养成这种习惯。当你牵动自己的嘴角微笑时,同时也会反射到脑中,而一些负面的情绪,也就这样被一点一点地赶跑了。
  即使世上最懒惰的人或傻子,也懂得微笑,因为他们都明白,微笑比愁眉苦脸要受欢迎得多。早晨醒来时要微笑。如果你有枕边人的话,这样做会让他们觉得心情愉快,而你也会对他或她的回应中感到惊喜。
  无论是什么时候,对你遇到的人都要保持微笑。刚开始,人们也许会认为你有些神经不正常,不把你的笑容当一回事,但是微笑的感染力是非常惊人的,久而久之,人们都会忍不住以笑脸相回应的。若是在你的工作环境中时刻洋溢着笑声,而所能见到的尽是笑脸,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
  ⑸尽量避免增加别人的负担
  将自己的欢乐和忧愁与亲密的人一同分享,这是人之常情。分享好事,能使喜悦倍增;分享麻烦事,能使忧虑减半。有时候,与他人促膝谈心,的确能缓解自己心中的压力。
  但是别人不是你发泄的地方。你所肩负的东西,是可以影响别人的心情和改变别人的行为的。所以,在遇到事情时,无论是喜时悲,只要自己能够承受的,尽量不要麻烦别人。把悲伤和痛苦留给自己,不要通过伤害自己所爱的人来发泄心中的苦闷和痛苦。只有实在无法承受时,才可能让人帮助你。这样,你会从生活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⑹每天都计划做点积极的事。
  “积极的行动等于正面的结果”。显而易见,此守则便是指向正面的正确地思考。然而,每天计划做点积极的事是相当具有建设性的。这也代表你又朝着目标前进了一步。动力法则其中一项便是: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就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士气。一个冲劲十足的大脑是积极的,同时也具有成功的态度。只要能找出一个成功的理由,你就能够成功!
  ⑺不要忘记要诚实。
  对他人诚实,其实就是对自己坦白。你将因此变得更具自信。人,欺骗得了别人,却永远欺骗不了自己。坦然面对自己,能让你清楚自己此刻所在的位置,以及你所相信的就是正确的。对他人诚实,可以让人知道你和他们的实际状况,也是一种优秀的人格素养。
  ⑻全力摒弃消极的想法。
  如果快乐,是心灵积极而美好的状态,那么你就要努力扔掉那些消极的念头不可。这其实并不难。首先,就是下定决心不再钻牛角尖了;第二,就是尽快以积极的想法取代消极的想法。
  拿破仑曾说: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你的信念程度。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就必定会成功。相信自己是能够移山的人,一定会成就事业;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一辈子都会一事无成。
  一个人应当站起来看别人。
  马克思: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
  消极思维者习惯于拿自己的缺点跟伟人或成功者的优点比,这样越比我们越缺乏自信,越比越感觉成功无望。正像我们跪着观察成功人士一样。
  要成功,我们必须克服自身的弱点,用积极的思维思考问题,与伟人在一个起点上思考问题。
  当你每次把所拍的照片冲洗出后,一定会把那些焦距没有对准,或光线不好的时拍下的照片扔掉吧!最后只有照得好的照片能够保存下来。你也用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心智做同样的的工作,丢掉不好的影像,留下好的影像或让好的影像取而代之。
  只要能够转变心态,对生活充满激情,就会使生命从此多姿多彩。
  失败不是因为跌倒,而根本是因为坐做不动。积极乐观当然是件好事,但一个人总得实际点,不能老是白日做梦。人不可能坐等就可以成功和取得成就。因为在生活中,人要应付的消极心态还很多。
  人的一生,有欢乐时,也有悲伤时;有高潮时,也有低潮时;有成功时,当然也有失败时。所谓一切如意,即是家庭和睦,工作顺利,没有未缴帐款,还小有积蓄,并且正逐步达成自己的理想。处在顺境中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学习如何去应付那些消极情绪。虽然有的人是一朝成名,一夕致富,但是这不会改变他们的本质。的确,应付功成名就是一些人的天赋,但在一定情况下,人生中所遇到的消极因素还是太多了。
  在人生中,不管是谁,也不管他取得了多么了不得的成就,总会不断地遭遇到恐惧、忧虑或是挫折。这些消极因素总会使人陷入郁郁寡欢、意志消沉的境地。但是,为了生活的继续,还是得努力让自己避免陷入泥沼中不能自拔。问问自己是什么让自己这么沮丧呢?只要找到真正的原因,那么就有机会逐步地把它根除。
  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样,不但不可能作出有太多的正确的思考和决定,同时还会把这种消极情绪传染给别人。因此你必须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去迎接一切困难,并努力学习用积极的方法处理和克服它们。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明了几处常见的导致消极心态的自我原因。
  首先是嫉妒心理。嫉妒会摧毁一个人的心灵和灵魂。怀着嫉妒之心的人很少会自我察觉到,对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伤害是多么严重。时间久了,怀有这种心理的人就会越来越寂寞,这是因为别人根本就不愿意将成就的喜悦和快乐与他一起分享。此外,怀有这种心理的人,生活的大部分的心思都花在消极、毁灭的思想上,更会用种种卑劣的手段,去捣毁别人的成就。
  再者就是怨恨和报复心理。怨恨与报复,看起来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事实上,它们互为因果。怀有这两种心理的人,大都是与过往经历有关。但是,往日的阴霾,应该被留在历史中。而不应让它继续导致不安和消极的情绪。你只要能把这些不快的情绪束之高阁,那么就能从此将它们摒弃。也许把它们作为借鉴,也可以避免再一次的重蹈覆辙。
  报复根本就是一生浪费创造力的行为。如果把同样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正面的事物上,也许将会产生更多令人喜出望外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采用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心态活着,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非常凄惨,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如果一个人心中总是把怨恨和报复放在第一位,成功与他必然无缘。
  还有就是失意心理。许多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怀着这种失意情绪度过。其实,几乎所有的失意,你都可以控制。因为一个人左右不了天气,但是可以左右自己的情绪。情绪可以导致行为,行为可以改为情绪。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造成沮丧的原因有千百种。但要妥善处理各种情况,就得探本究源地找出症结所在。
  制止灾难的根本办法,就是釜底抽薪。换句话说,就是避开所有会引起沮丧的情况。如果事态的确非常严重,也应该从人生的宏观角度去思考人生的得失与成败。只有意识到所有失意都只是暂时的过程的人,才有可能重新振作和再求进取。
  最后就是失去亲人和爱人。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有可能多次与自己的亲人分离,不管是对方死亡或是关系破裂。总会感到莫大的哀痛。但是,你不可从此就失去生活的信仰,而意志消沉,一撅不振。更不可以把自己的伤痛扩散到别人身上,让别人和自己一样“感同身受”。你必须下定决心,努力摆脱那些不良情绪,从伤痛悲苦中尽早走出来,面对新的生活。这才是正确的。
  以上这几点,是最容易导致悲观情绪的罪魁祸首,同时这也是最常见的、人人都有、普遍存在的现象。规避它的方法就是用正确的、积极地思考去感悟它。这样,它不但不会再继续阻碍你的发展,还会无形中转化为你快乐生活和攫取成功的道路上的基石。
  ⒋跳出心理定势,打破常规限制。
  一个人想要飞黄腾达、取得成功,就必须使自己思想得到升华,接受新的事物,跳出心理定势,打破常规限制。一个人在取得成就,即便是世俗的成就之前,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脱离兽性的、奴性的、混乱的低级趣味。为了成功,你并不需要放弃人的本性,但是至少懂得节制。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完全被兽性充斥,他就不能够清晰地思考,更不能有条不紊的工作。他就无法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在资质,就会在任何事情上失败。一个人如果不能正常控制自己的思想,就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或承担自己应当的责任,无法独立的行动处事。这其实是他自己的思想绊住了他的手脚。
  世俗的观念有的很是陈旧,只会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和处理事情的进度,一定要时刻更新,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往日的经验在现时使用,也不一定会适合时宜。长期养成的习惯,也会在你行为处事中时刻对你碍手碍脚。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已在自己的心中埋下了一个固有的标准,所有超出这个标准和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事物都是不对的,是不值得一试的。
  如你还一心想要攫取成功,就一定要从这个怪圈中跳出来。有勇气去试试别的方法,思想,也许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和他所未曾达到的目标都是他自己思想最直接的结果。
  思考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在思维这个领域,有许多的思维模式。任何有成果的思维都离不开知识。但是,掌握的知识越多,是否意味着思维能力越强?特殊地讲,掌握的逻辑知识越多,是否意味着逻辑思维能力越强?承载各种不同知识内容的具体思维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之间,是否具有一般的可比性?是否存在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如果存在的话,是否与生俱来存在差异?后天可否训练?这种能力的差异是否可测试?人的素质,主要由什么决定?知识还是能力?一般常规的思维模式,几乎人人都会使用和拥有。但是一些超常规的思维,却是许多人经常容易忽略的。
  ⑴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这是一种对事物采取批判选择的思维方法。一个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事情,接受到许多的思想,学到许多的新知识。这一切,是好,是坏,你都无法一一悉知。面对这一切,就可以采取批判性的思维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审慎,有选择性的接受。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或者更一般地,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人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第一是存在的;第二是有差异的;第三是可训练的;第四是可测试的。人的素质差异,本质地不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差异,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批判性思维‘理论的目标是,寻找有效途径,训练这种能力,揭示这种能力上的差别,把这方面的高素质的对象选拔出来。能力型考试特别其中的逻辑部分,测试的就是考生的这种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对于能力型考试来说,逻辑试题的设计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解题过程对相关逻辑知识及其运用的依赖;一道逻辑试题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越高,这道试题的质量就越高,否则,就越低。
  恩尼斯(Ennis•;R•;H,1987)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为了决定什么可做,什么可信所进行的合理、深入的思考。
  批判性思维有以下12项特点:
  ☆抓准“陈述”的意思。
  ☆判断推理是否含糊。
  ☆判断多项“陈述”之间是否互相矛盾。
  ☆判断结论是否必要。
  ☆判断“陈述”是否正确。
  ☆判断“陈述”是否根据某一原理引申出来的。
  ☆判断“观察性陈述”是否可信。
  ☆判断“归纳性结论”是否其有来自的依据。
  ☆判断“问题”是否已经确定下来。
  ☆判断所说的是否只是假设。
  ☆判断所下的定义是否合适。
  ☆判断所引述某一权威言辞是否可接受。
  批评性思维应当尽量避免以下几点:
  ①避免思维操纵
  有一位人人敬仰,著述颇丰的教授。他因对生活的现实态度而闻名。他总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合乎逻辑,合情合理的解释。当他的朋友们发现他的钥匙链上拴着一只幸运兔的兔爪时自然感到十分惊讶。一位朋友问道:“你一定不相信兔爪会给人带来好运这样的迷信说法吧?”“我当然不信,但不管你信不信它都会起作用的。”这位教授说到。他的朋友说:“可是你要记得,兔爪并没有给兔子带来好运。”
  教授决定带兔爪这件事证明了即使最博学的人有时也会疏于进行批判性思考。有时候,一些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无效,最后带来错误的思维。没有推理的论证以及没有发现差异都可能产生错误的思维。最后,如果你的思维受他人的操纵也可能产生错误的思维。
  ②避免归纳性的推理
  当你演绎思维时,就是用逻辑上的必然来证明一个原则。演绎推理基于事实,合乎理性。因为这些特征,你在进行推理论证时更容易进行批判性思维。归纳推理是指根据你自身经历证明是正确的事例中得出其他事物也是正确的结论的过程。比如说,你所见到的学艺术的学生都很复杂,你可能就认为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很复杂。但归纳论证在逻辑上往往无效。因为即使你所见到的学艺术的学生都很复杂,你也无法保证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很复杂。因此,归纳论证在逻辑上无效,它常使人们得出错误的结论。
  要辨认错误结论,你该怎样评价归纳论证呢?你可以把归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你要设法了解观测结果或陈述的信息。第二阶段,利用你所掌握的相关世界知识形成假设来描述这个信息。得出的结论要将常识同最初的信息结合起来。第三阶段,也许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评价结论是否合理而确定效度。影响你高效全面思维的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习惯性偏见和过度概括。
  ③避免习惯性偏见
  要成为善于批判的思考者,你一定要避免习惯性偏见,有了习惯性偏见后你就会对与你的假设相矛盾的事实视而不见。相反,你可能刻意寻找可以证明你认为正确的观点的事实。你可能无意识地运用了选择性概念来证实自己的结论有效。实际上,习惯性偏见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是无意识的。
  为了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你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利用双重标准来判断信息。双重标准包括一套检测有益于自己的结论的事实的标准,还包括针对评价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事实的另一套更苛刻的标准。如果你利用了双重标准,你就会对自己论点中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视而不见,而对待对手时则要求不折不扣。你还可能用不同的词汇。例如,当你描述朋友时可能说“自信”、“勇敢”、“独立”。而描述那些虽具有同样素质却不招你喜欢的人时,你可能会用“好斗”,“独断”和“倔强”等词。
  ④避免过度概括
  过度概括和成见可能导致非分析性的归纳论证。对某特定阶层的人或某一类别的东西的归纳论证就是概括。老师可能这样概括:“放假结束前,绝大部分学生不会来上课。”尽管这句话包括了成百上千的学生,但如果有足够的代表性,并对相关团体进行了大量的采样,这句话依然是公平的。如果一句话远远超出有限的材料所能得出结论,那就是过度概括。绝大多数过度概括都是无意识的。
  没有看到“总是”,“经常”,“从不”,“很少”等词之间的区别是无意间形成过度概括的一种方式。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你应该有某种总是会发生的事情的实例。事实上,你的证据可能表明所谓“总是”会发生的事情只是“经常”发生,对于“从不”和“很少”也是如此。你可能会问:“这个证据能证明什么呢?是从来不会发生的事呢还是很少发生的事呢?”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事,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你要仔细评价所遇到的一切。
  已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的过度概括就是成见。这些成见可能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使你根本看不到他们的本来面目,只是一些无效的过度概括而已。成见会变成定义假设,因其本身无效,这些假设又会导致不加思考而接受一切的思维。你对自己赞同的人有成见,对自己不赞同的人也有成见:正统派基督教徒、政客、精神病学家、教师、大学生、快板乐手以及其他定义明确的组织无一例外。出于对地方的成见(如纽约、夏威夷、法国等地),你要么会去游览那些地方,要么坚决不去。有些事情(如结婚、离婚、乡村音乐、摩托车等)也会因为你是否赞同或了解而受到成见的影响。
  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如果你依赖过度概括和成见,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受限,因为你无法看到人们、地方和事情的个体差异。另外,批判性思维要求你在对信息的价值及你所赞同的和反对的人进行评价时使用同一标准。
  ⑵非批判性思维。
  你是觉得是被鲨鱼咬痛呢,还是咬鳄鱼痛?你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不管被什么咬都会疼痛,甚至可能死亡。出现这种错误想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你考虑问题时,错误地认为问题问的是你更希望被鲨鱼咬还是被鳄鱼咬。但实际上不是。这个问题问的是你希望鲨鱼咬你呢还是咬鳄鱼呢?因此,合乎逻辑的答案应该是你希望鲨鱼咬鳄鱼。这种逻辑错误主要是因为你无法质疑正常条件,受到思维限制以及同你说话的人的影响。你一定要警惕这种思维。
  别人要控制你的思维的一种方法就是转移证据压力。假如有人告诉了你一些你不太相信的信息,在面对你的反应时,他们不给你提供证据资料,相反,他们让你证明你的反对意见,这种做法就是转移证据压力。当有人说了什么话之后,他应该予以证实。越是对人所共知的知识进行挑战,提供证据的压力越大。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思维的人,你要用证据证明你发表的每一个观点。如果证据根本不存在,你只好放弃自己的观点。如果允许别人把提供证据的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你就默许了他们的非辨证思维,从而遭人责备,人们会说你宣传虚假信息。
  魔术师靠手头的小动作欺骗你的眼睛;别人可以用类似的谈话操纵你的思维。比如说,校报发表了一篇社论,认为请病假的学生可以参加补考。下一期的校报刊发了致编辑的一封信,反对上期的观点。写信的人说学生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借口,赢得他们不该得到的额外学习时间。到再下一期校报中,又有一人写信回应第一封信,宣称学生们都是骗子,生病的学生应该丢分。这些话就是一种掩人耳目的把戏,因为这里面加上了一些第二封信所没有说过的话。这样的把戏必然会产生根据不足的结论。要避免这种不加批判的思维,你要仔细地聆听,认真地阅读,以保证你能了解到真正所说的内容而不是暗示的内容。
  当人们谈到不合理的比较时,人们会说就像把苹果和桔子放到一起比较一样。实际上是说不同的东西不能进行比较。这种说法是合乎情理的,即使属于同一类别的不同事物,像上面所说的苹果和桔子都属于水果,也不能比较。
  用心辨认宣传和偏见。
  控制你的思维的企图就是宣传。宣传只谈论事物的一方面,而让你相信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宣传力求使你按特定方式思维,接受特定观点,或渴望达到特定的目标。
  早在18世纪之前,广告商们就开始利用宣传技巧劝诱你购买他们的产品。政客们总是利用宣传技巧让民众投他们的票。甚至连作家和演说家也会有意无意地歪曲或偏好自己的意思。同样,你周围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利用宣传手段,设法使你的观点同他们的保持一致。
  宣传和偏见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了解了它们的实质,你就可以保持警觉。除宣传以外,作家和演说家还会通过措辞来影响别人的观点。
  委婉的话语往往通过好的或令人愉快的话语来替代不好的和令人不愉快的话语。作家和演说家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