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贵娇-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三年来,他们接触越来越多了。长隐公子的为人、病情、心结,还有他对沈家的帮助,他都一一看在眼里。也令他想起了当年两人的情谊
    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当年的事,安国公府有份,却是韦传琳作的孽,长隐他……并不知情。
    沈度心中有仇有恨。但他仍是无法眼睁睁地看着他就这么病死。顺心而为,是沈度在这一件事上想做的。
    教授这套拳法的意思,早已不言而明。
    长隐公子垂首低眉。终于还是问了出来:“你是他吗?你教我这套拳法,是不是表示原谅我了?”
    沈度立刻僵住了。过了半响才回道:“我知道你过目不忘,刚才的拳法,你照着做便是。过去已逝,再想也没什么意思。好好养身体,如今承平之年,多活几年,很值得。”
    长隐公子的身体状况,半是心生心疾,半是自我折磨。当年的事情,毁掉的,其实不只是一个元家,长隐公子、府,其实从那之后起,就一并出事了。
    沈度在长隐公子面前使出这套拳法,半是为了让他强身健体,半也是为了治疗他心病。
    长隐公子心中的悔恨执念,和沈度心中的复仇烈火,其实都是一样的。教拳相助,说过去已逝,是沈度现在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了。
    至于开口承认或者说别的,他无法做到。
    沈度站了起来,朝长隐公子说道:“我先告辞了,你养好身体。别的,就不用多想了。”
    长隐公子靠在床头,嘴角再一次缓缓上扬。就算沈度没有回答他那个问题,但以他的聪慧灵敏,已经清楚明白了沈度的心意。
    教授拳法,就已经说明一切了。
    ……
    ……
    “长隐公子当年只有十岁而已,又哪里能知道背后的弯弯道道?这么说,你是原谅他了?他的病情,肯定会有起色的。”顾琰为沈度添了茶,这样说道。
    “没有什么原谅不原谅。当年的事情,牵涉的人太多,始作俑者另有其人,就算怪罪他,也没什么意思。”沈度回道,伸出手让小圈爬上来。
    小圈随后瘫在沈度掌中,像大爷似的,享受至极。
    “有些事情,的确很难放下,特别是仇恨。放下,说容易,却很难做到。你能原谅长隐公子,我很为你高兴。”顾琰继续说道。
    她想到了自己,即使顾重庭和秦绩死了,一想到他们前世对顾家、傅家所做的事情,她仍然会怒火翻腾。
    放下,实在太艰难了。计之能做到原谅长隐公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沈度一下一下摸着小圈,声音有些低沉:“在润州的时候,我见到那么多病人,一个个地死去。这种感觉……很难表达。元家之仇,不可能放下。但我不想长隐他死了,就是这么简单。”
    这么简单,这就是计之的心。——顾琰懂得。
    说到当年的事,沈度和顾琰两个都沉默了。一个人是不知道说什么,,一个人是不想再说。
    “九殿下现在怎么样?宫里面出来的人还在看着他吗?”顾琰问起了朱宣知的情况。
    朱宣知从宫中出来,已经有好几天了。现在情况如何了?
    “还没有将他接到沈家。不过现在也好,我要去定元寺也方便。至于他的心情,我已经将淑妃、陈婕妤的情况告诉他了,他平静了许多,还是需要时间。”
    时间,是伤痛的良药,只能靠时间,别无他法。
    “是啊,时间,还是需要时间……”顾琰应道。
    转眼,就已经是崇德十一年了。真快,她重生回来已经两年了,仍还是春三月。
    前一世的崇德十一年三月,她已不记得发生什么了。这一世,就更难以预料。但顾重庭、秦绩已死,却不同前世了。
    这一日,沈度甫走出沈家,如年就迎了上来,低声禀道:“主子,蒋钦上了一道奏疏,是关于东宫的,内容是……”
    待如年将情况说罢,沈度心中只有一个感觉:京兆又要风云再起了。


☆、第405章 东宫属官

    如年所探听到的消息,和东宫有关,是从宗正卿蒋钦家得知的。
    蒋钦喝醉了酒,漏出了“东宫属官”这几个字,听在有心人耳中,就是一个大消息了。
    东宫属官,是指在东宫任职的官员,这是说太子打算配设官员了。
    “太子被册立已有数月,配设属官很正常。我只是在想,这些东宫属官都有谁。”沈肃如此说道,对这个消息并不感到意外。
    现在连润州大疫都阻止了,国朝无大事,在这个时候配设东宫属官,时机可。看来,太子对将要走的路,一点也不含糊。
    沈度也好奇,东宫属官会有谁,特别是太子詹事,会是谁呢?
    大定成立快八十年了,东宫属官的设置早有法典。东宫属官参照朝廷设置,是一套完整的管制系统,也是一个简略版的朝廷。
    从詹事府到左右春坊,从太子詹事到左右庶子,从詹事指责到内妇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
    东宫属官和朝廷官员不一样,按照规定,在朝中任职的官员与东宫属官,两者只能择其一,但太子詹事例外。
    大定不设少傅少师少保三职,太子詹事便是东宫属官中品阶最高的官员,地位殊要从中可见。
    太子詹事为正三品,俸禄和六部尚书、九府尹同,职比朝中尚书令,掌管着东宫的大小事务,主要是教导太子参知政事。
    以往的太子詹事,主要是由已致仕的三省主官担任,很少有三品官员直接转任太子詹事。
    沈度记得,在裴公辅和王璋之前的致仕的三省主官。都已经去世了。至于尚书令,方集馨又是那样的情况,不可能会出任太子詹事。
    太子属意的东宫长官会是谁呢?在这个问题上,太子和皇上的想法是否一致呢?——最后一点,沈度更想知道。
    配设东宫属官,是太子被册立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东宫。哪个官职任命哪个官员。这里都有大学问的。必会引起朝中关注。
    “且看看左右春坊都有哪些官员。现在局势这样平缓,朝中官员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沈肃说道。
    现在太子已立,诸皇子中没有能与太子匹敌之人。在官员们看来,担任东宫属官就是一件风险很小、回报很大的事情。
    毕竟,人心肉做,是有香火情这个说法的。官员们如果担任了东宫属官、在太子面前混个脸熟。将来太子登基,就更容易得到重用。
    这一笔账。官员们都会算。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放出配设东宫属官的消息,朝中官员必有动荡,而且动荡的规模肯定不小。
    皇上若是知晓了这些动荡。会怎么想?
    沈肃想着这些情况,半眯起了眼睛,神色是一贯的阴沉。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皇上正春秋鼎盛……”沈度接上了这句话,显然知道沈肃心中所想。
    储君已定。春秋鼎盛,这两者并非矛盾,但一旦遇上,朝中权力总有此消彼长的时候。谁消,谁长,这就说不定了,难怪沈家父子会对此事如此看重。
    过了两三日,在早朝之上,宗正卿出列奏言,道太子已册立,东宫属官应随之配设,以便更好帮助储君熟知政事,云云。
    在蒋钦奏言之后,另有不少官员出列附言,奏请配设东宫属官,请皇上准允。
    蒋钦的奏请,多少令崇德帝有些意外。太子已立,宜配设东宫属官,这是大定法典规定了的。这事,崇德帝一时忘了。——当年他被册立太子后,没多久建和帝就驾崩了,他在灵前即位,根本就没有配设东宫属官。
    若非蒋钦有此奏请,他根本就记不得,原来还有东宫属官这一事。
    东宫属官,不同于各皇子府的幕僚体系,而是有品阶的朝廷官员,是为东宫办事的官员,也是大定将来的朝廷班底。
    这事,是朝中大事,由蒋钦提了出来。
    政事堂的几位官员站立着,并没有对此事发表什么看法,只是郑时雍额眉头皱了皱,似乎有些忧虑。
    沉默忧虑,当然是考虑到朝局将会有所动荡。对于他这样的官员来说,朝局动荡不是什么好事。
    但对别的官员来说,这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
    殿中其余朝官,在听到蒋钦的奏言之后,先是一愣,随后眼中就有了精光。在短短几瞬间,他们已经迅速判断出配设东宫属官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去靠近太子了。
    这个意味,对四品以下的官员来说,特别重要。这关系着他们以后的出路,可算得上是一个莫大的机遇。
    从龙之功不可能人人得有,但现在局势已定,趁着担任东宫属官的机会,在将来的帝王面前混个脸熟,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个机遇一定要抓牢,赞同蒋钦的奏言,就是这个机遇出现的前提。一时间,官员纷纷出列,都是奏请皇上允许配设东宫属官的。
    朝中有文武百官,凡是朝事,总有意见想左的时候。但在配设东宫属官这一事上,朝官难得保持了意见一致,并没有官员出列反对。
    官员们对朝事看法不一,但都有一个共识:法典已经规定了事,没有什么好反对的。况且太子既立,配设东宫属官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见到宣政殿中并无反对之言,崇德帝心里不免感到怪异。这一次无须用到帝王平衡之术,他竟然有一点点不适应。
    不适应,该下的旨意还是要下的。这一事,他肯定要遵典行事。
    “朕允许此奏,东宫属官一事,由吏部负责。顾霑,你好好处理此事,不容有失。”崇德帝这样说道,直接点了顾霑的名字。
    官员的配设选任,当然是吏部的事,东宫属官也不例外。
    顾霑应令而出,恭从回道:“臣遵旨!”
    朝局随着东宫属官一事,会起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406章 微妙情况

    东宫属官的配设,乃朝中大事,这令顾霑的心都提了上来,预想到接下来的日子,吏部必然不会轻松。
    事实上,这应该是顾霑就任吏部尚书以来所遇到的最大事情。
    东宫属官的配设,就是一个小朝廷,就算不是每一个东宫属官都配,光是太子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这三处就足够头疼了。
    太子詹事是谁,少詹事是谁;左庶子、右庶子又是何人,这些都是一场重要又要细加考量的事。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东宫属官,每一个都关联着朝廷,关联着朝廷的将来,说不定,东宫属官将来就是三省的重要官员。
    所以崇德帝才指定顾霑负责此事,所以顾霑才不敢掉以任何轻心。
    在奏请配设东宫属官的当天夜里,顾霑就出现在沈家东园了。他出现在这里,当然是因为有些事情犹豫不决。
    沈肃是帝师,顾家和沈家又有亲,顾霑这些犹豫不决的事情,来找沈肃商量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但是对沈肃和沈度来说,顾霑会在这时候拜访,实在有些出乎意料。——在沈肃的印象中,顾霑这个吏部尚书忠厚平直,在配设东宫属官一事上咨询旁人的意见,真是没有想到。
    “沈老,太子已递话到吏部了,属意的人是宗正卿蒋钦;蒋钦本人也表示了这样的意愿。只是太子詹事一职过于重要,我也猜不准皇上的心意。”顾霑为难地说道。
    这么重要的职位,太子当然要选择亲信的人。但顾霑以为蒋钦刚升任宗正卿没多久,资历尚浅,出任太子詹事恐有不妥,顾霑想来想去,还是来了沈家东园,想听听最熟悉朝局、最懂得崇德帝的帝师的的意见。
    在这一事上,沈肃真的没什么意见。因为。时间太短了。很多细节尚未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局势尚未发展,此时。事情尚未有决。
    “皇上意不在蒋钦,太子詹事人选多半从九府尹中出。”回话的,是沈度。
    顾霑是顾琰的祖父,沈度的态度极为恭敬。
    这个回话。得到了沈肃的点头。在这个问题上,沈肃和沈度的意见当然是一致的。换言之。在这一事上,崇德帝和太子的想法就相左了。
    帝王的心意,当然不会那么快就表露的,但太子这么迫不及待地相中了蒋钦。这就充分说明了他真的很满意蒋钦。
    从尚书左丞到宗正卿,顾霑并没有发现蒋钦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怎么就独得太子青眼呢?
    顾霑想不明白。沈肃和沈度也在思考。
    “不急,不管是蒋钦还是九府尹中的谁。都不急。皇上对配设东宫属官一事并不那么着急,这事可以缓一缓。依我看,局势或有变数。”沈肃用手啄着桌面,斟酌着回道。
    旨意刚下,京兆百官仍沉浸在这一事的激动中,待大家平静下来各有所谋的时候,局势便会更明朗了。
    “沈老的意思是……”顾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讶异地开口道。不会吧,局势观望,沈老的意思是,难道是那样?
    “是,正是那样,所以吏部要作好充分准备了,东宫属官必不会那么简单。”沈肃点点头,戳破了顾霑隐隐的期待。
    顾霑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眉头也不自觉地皱在了一起。如果这是这样,接下来的吏部的日子必会十分难熬。
    一个是帝王,一个是储君,该站在那一边,顾霑还是很清楚的。但他无法预料,接下来的局势会怎样。
    在大势面前,不管是帝王还是储君,都是其中一份子,最后为难的,还是吏部的官员。
    “顺势而为,谋定后动。”最后,顾霑只有这八个字,在某一个官员名字上点了点,便见顾霑似有所领悟。
    随后朝堂的局势,正如沈肃所料的那样发展。在京兆官员彻底领悟了何为东宫属官之后,大半个官场的官员都动了起来。
    这个动了起来,当然是想担任东宫属官。一时间,顾家门庭若市,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同时,往东宫走动的官员也多了起来,似乎也不避讳和东宫接触了。
    这些官员,泰半是五品以下的官员。这些官员,并不是京兆的重官,在朝中多是员外郎左右的官员,可称为中层官员。这些官员,正处于仕途上升阶段,却又未入得崇德帝眼中。
    这些中层官员,在崇德年间或许尚未发挥多少作用,实乃朝廷将来的中流砥柱。这些官员之中,倘若再在朝堂中历练几年,升至四品以上,未必不会为崇德帝所重用。
    资历,是要一步步,慢慢熬出来的。
    这些道理,崇德帝懂,官员自身更懂。换作寻常情况,这些官员必然会一心一意慢慢熬,会愿意脚踏实地从员外郎到郎中,一步步等台辅之位。
    但现在,情况显然不一样,现在需要配设东宫属官,这是千载难逢的升迁良机。倘把握得好了,就能少走数年乃是十数年的弯路。
    这样的良机,就算再不投机的官员都知道难得,谁不使出浑身解数,去争取这样的机会。
    皇上是春秋鼎盛,但现在朝中四品以上的能官能臣太多了,什么时候才轮到这些中层官员熬出头?
    相比之下,地位稳固的太子,比当朝帝王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天不假年,再鼎盛的春秋,都有迟暮的一日。——中层官员们会作怎样的选择,不言而喻。
    除了中层官员以外,四品以上的官员也没闲着。他们不是为自身谋划,但每个官员身后都有子孙姻亲不是?他们已在朝中任职,但后辈们却可以入东宫任职的。
    是以,一波又一波的官员,先后涌去了顾家,也去了吏部其他官员的家中,当然,通过宫门局前去东宫拜访的官员,也没有停过。
    当崇德帝知道这个情况时,脸上的表情变得微妙起来了。
    

☆、第407章 划深


    崇德帝没有想到,对配设东宫属官一事,朝中官员的反应会是这样……这样一面倒。
    可不是么?都倒向了东宫那一面。
    四品以上官员为子孙谋荫,五品以下官员为自身打算,所在意的都是东宫属官。每日经过宫门局进入东宫的官员有多少,崇德帝不会不知道;顾家现在有多热闹,崇德帝不会不清楚。
    崇德帝想知道的事情,常康都会一五一十禀告,详细无遗。
    其实,知道了太多反而不好。有了对比,自然有了一些不应该有的想法。
    即使,太子朱宣知每日还是准时来紫宸殿请安,面上依然如往日恭敬,但崇德帝还是忍不住会想,那些趋向东宫的官员,到底是怎样的心思,在朝廷官员和东宫属官之间,他们会更愿意选择谁?
    当然,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身为帝王,崇德帝有足够的理智,知道官员们为自己打算无可厚非。
    嗯,他知道,他可以接受,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会有这么多官员。
    “政事堂那几个官员,如何?”崇德帝这样问道,想知道国朝顶层官员会有怎样的表现。
    这些从二品的国之重臣,在东宫属官一事上会有什么考虑?有没有人为子孙打算?
    “回皇上,前去找这五位大人的官员很多,但五位大人无所动。”常康恭敬地回道,不作赘述。
    政事堂的五位官员,在这一事上的表现,异常清醒。裴公辅和王璋自是不用多说,这两尊大神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不会在这样敏感的时候主动出手为子孙谋划些什么。
    难得的是,新入政事堂的三位官员,都对此事避而远之,那就不容易了。——尤其是对尚书右仆射朱有洛而言。
    朱有洛平庸好财,朝中官员既上了门,必不会空手前去。这个难得的机会,朱有洛都没有抓住敛财。这倒让崇德帝刮目相看了。
    崇德帝并不知道。朱有洛是贪财,却很清楚那些财是贪不得。在见到裴、王、郑等家都闭门谢客后,他将府门也关得牢牢的。任何人也不见,任何礼也不收。
    这些,常康都从安慰中知道了,在汇报的时候。也适当地上禀,以增加政事堂官员的直观性。
    崇德帝听了点点头。末了评论一句道:“政事堂这几个官员,倒是拎得清。”
    他语调平平直直的,却令常康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帝王心思,深不可测。一字一句皆有暗意。
    这几个官员拎得清,这是说,别的官员拎不清么?
    ……
    ……
    宫门局的情况。现在主管着后宫的德妃孟氏不会不会清楚。在听到近日宫门局异常忙碌、东宫异常热闹的时候,孟氏清冷的脸上。露出了一抹隐秘的笑意来。
    过了一会儿,孟德妃又下令道:“往东宫多划拨一些宫女内侍,至于因由,本宫会亲自向皇上说明。太子妃的身体如何了?永和宫最近如何?”
    孟德妃的话音,和她的表情一样冷淡。她是前御史大夫孟云卿的女儿,管理后宫所用的办法,就是御史台那一套办法,什么都清楚分明。
    来从何来,去往何处,宫女内侍侍卫都各安其事,就算是偷奸耍滑都有可寻之处。
    这样的办法,直接分明,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相应地,延禧宫也没有什么好处油水可得。
    但孟德妃既称病十余年,就不会想着什么油水了。这一点,伴随在她身边十余年的大宫女环珮最清楚。
    至于孟德妃为何会应允郑太后,蹚后宫这一趟浑水,环佩也很清楚。
    “回娘娘,奴婢知道了,宫女和内侍都会送至东宫的。奴婢已经去探望过太子妃了,太子妃的仍卧床,一时半会是好不了了;永和宫那里,有人往永和宫递信了,按照娘娘的意思,并没有加以阻止。”环佩这样回道。
    孟德妃接手后宫事务后,一应宫制,并没有作什么改变。唯一的改变,大概就是让永和宫松动了,给了它足够的方便。
    “如此便好。有人赶着去作死,本宫总不能拦着。”孟德妃点头说道,这句话听起来异常尖酸刻薄。
    环佩没有说什么,躬了躬身便离开办事了。偌大的延禧宫,只有孟德妃和并另外几个沉默顾琰的宫女内侍,便显得寂静冷清。
    半响,孟德妃才动了动身子,吩咐道:“准备吧,本宫要去紫宸殿。”
    她现在既然理后宫事了,便要将事情都管起来才是。紫宸殿,当然要去的。
    听到孟德妃求见,崇德帝皱了一下眉,才说道:“见!”
    孟德妃的父亲孟云卿,当年做了一些事让崇德帝极为不喜,即使孟云卿现在已经致仕,但崇德帝早已对孟德妃没有什么兴趣。
    他所以会让她管理后宫,只是因为后宫现在无人可用,也因为郑太的建议。——这种膝下无子寡情少欲的妃子,在崇德帝看来是适合管理后宫。
    因此自孟德妃理事后,崇德帝便没有宿过延禧宫,孟德妃会来紫宸殿,自然是为了后宫事。
    这一次,是为了东宫事。
    “东宫连日访客不绝,所以臣妾往东宫加派了人手。另外,还有不少命妇想见太子妃,臣妾觉着太子妃身体不太好,便都拒了。只是程家……毕竟是太子的母族,臣妾便没有拒。”孟德妃低眉顺眼地回道。
    自出了延禧宫,她对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一副姿态,对崇德帝也不例外。
    崇德帝听了,只点点头,道:“现在后宫中的事,爱妃安排便是。”
    只是他心底某些痕迹又再加深了一层。东宫的访客要令到后宫增派人手了,还有命妇,看来东宫属官,现在的确是朝中大事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