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能工业帝国-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你不知道,虽然工厂已经开工了,不过才是第一道工序,后面还有数十上百道工序。只有等到我们的第一批车床生产出来,我才能放得下心来呐……”云非一边慢慢地开着车,一边对自己身边的倪黎霜解释道。

    机床的生产,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

    只要有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就会关系到整台设备的生产进度。

    机床齿轮什么的,虽然不需要九一重工熔炼车间里面自己铸造,不过还是得从外面买回来各种原材料,进行毛坯的锻打加工。不重要的零部件,直接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未完待续。。)



176 车床才是工业之母

    车床,是真正的工业之母。所有的铣床、钻床这些回转设备,都是根据车床改进而来。

    车床加工,主要就是零件做回转运动,切削的刀具做直线运动;而铣床,是刀具做旋转运动,零件做直线运动。车床跟铣床,是整个世界上,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机械加工设备。

    虽然在后世会逐渐被数控车床跟加工中心以及其他的专业数控机床所取代,不过数控车床,不管怎么改进,依然还是车床,跟普通车床加工的原理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把原来有工人手动操作的换刀、进退刀换成了电脑芯片控制。

    加工中心也是一样,同样是把普通铣床那些工人手动操作换成了电脑芯片控制。

    车床,是全世界最早使用的机械加工切削设备。

    最初的车床,出现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当时不过是用来加工一些木头为原材料的回转体零件,据说当时在英国,最早的简易车床,主要是用来加工马车的车轴。不过当时由于加工精度的问题,车床的结构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简陋。当然,加工误差也是以毫米计算。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各种机械设备对于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当时主要的机械加工设备的车床,就不断地改进提高。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新出现的设备,以及原材料,对于切削机床要求更加高,车床也就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最早用于工业革命的车床,是用蒸汽机为动力的。

    一个车床加工车间,车床整齐地排放着,在车床床头的顶部,有一根巨大的轴,上面挂着皮带轮,也就是说。好几台车床使用同样一根传动轴。只要一台车床运行,使用同一根传动轴的车床,要么不挂皮带,只要挂上皮带,都得开动起来。并且,开动起来的机床,根本无法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手动变速。

    根据不同直径的零件,必须要在机床开动起来之前,就把车床的转速调好。如果要调整,只有把那个传动轴传动的所有车床都停下来才行。

    到了后面。随着电动机的出现,车床才算真正地成熟起来。每台车床,都有了独立的传动系统。

    “云飞哥哥,我听说,国内现在可是有很多的工厂都在生产车床,很多的工厂效益都不是很好。”虽然一直呆在医院里面,从小立志就要成为云非的贤内助的倪黎霜,可是一直在关心着云非身上的事情。

    自从知道云非接手了9327厂,虽然她不知道云非从哪里来的那么多钱。但是聪明的她,也不过问这个事情。云非要生产机床,很多人不看好,但是她依然默默地支持着云非。在医院里的日子,天天就不断地让毛家姐妹帮她买关于公司管理或者找一些机械方面的杂志论文。

    从小,她虽然没有像云非几人那样从小接受老头子们这些专业的培训,不过也旁听了不少。她不想自己长大之后对于自己云非哥哥所干的事情一无所知。

    虽然对于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懂的不少。但是对于管理方面可是一窍不通。她技校的时候上的是会计,云非已经给她透露了要让她当整个公司财务总监的意思。她虽然自己也很想当上管着一个上千号人的工厂的财务总监,不过自己也明白。就凭她自己在技校里面学的那点基础的会计知识,连最基本的财务表表做起来都很难,要想统管一个公司的财务,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是手下的那些老会计,串通起来在账面上做手脚,没有经验的她,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这个你就不懂了。虽说车床现在有很多的工厂在生产,他们的生产经验也比我们更丰富。不过,车床同样是整个世界上使用得最多的机床,数量远远超过铣床跟刨床这些设备。咱们刚刚进入民用机床市场,只能生产用量最大的车床,这样不仅更能打开市场,同样机床销售的资金可以让咱们工厂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对于新设备的开发。”对于为什么一上来,就生产国内生产商最多的车床,云非以前没有对任何人解释过。

    云非之所以要在一开始就生产车床,不仅仅是因为云非在珠三角有着很多机械加工方面的人脉,车床能够为自己公司带来更多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要想搞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是入门的数控机床。

    只要滚珠丝杆搞出来,利用步进电机,就能够生产出在云非离开自己那个世界的时候还在国内市场上面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简易数控车床。

    生产简易数控车床,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生产经验,有了经验,就可以向着精密数控车床方向发展,同样,有着数控车床带来的大量利润,数控铣床方面就会有更多的研究资金。

    云非现在不是不想一上来就生产数控铣床或者更为高级的数控加工中心。

    可是自己从苏联网络来的那么多的工程师技术员,虽然有不少也是在数控机床方面有着研究经验,但是云非对于苏联在数控技术方面的技术,还真的是嗤之以鼻。

    他们走错了方向,甚至比中国走的更远。

    中国虽然也跟着苏联老大哥在数控机床的研究上面走错了方向,不过却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中国在生产专机流水线方面走得并不远。现在要想发展数控技术,只要了解了欧美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中国虽然因为没有基础,底子也很薄,研究起来困难非常巨大,但是不会像苏联那样被惯性思维给代入死角。

    云非也知道,要想指望着这些苏联来的电气工程师们研究数控机床,在现在根本就没有可能。公司将会生产的第一批数控机床,他会使用花都数控生产的龙数控系统。那个系统,本来就是他自己抄袭而来的,对于精密程度不是很高的数控机床来说,完全足够了。

    云非不想在自己刚开始起步,羽翼未丰的时候就被那些国外的数控机床生产厂商所敌视。

    他知道,如果跟国外的数控机床生产企业干起来,台湾的机床生产厂商,肯定会充当老外的炮灰。到时候如果自己因为跟台湾机床生产厂商火拼得遍体鳞伤,随便一家向中国出口数控机床的公司,都能够把自己的九一重工给灭掉。

    现在国内的数控机床生产因为龙数控的出现,已经开始变得火热起来。云非这家新成立的工厂,到时候只要不生产出远超国内其他同行业机床生产厂商的机床出来,自己可以闷头发展,等着聚集起实力,突然爆发出来,绝对会让那些国外的数控机床生产厂商在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占据国内的半壁江山。

    在自己那个世界上面的网络上,云非也看过不少所谓砖家叫兽们的分析论文,不过却对他们嗤之以鼻。

    很多人认为,只要中国的机床生产企业联合起来,就可以跟国外的机床生产企业拼斗一番。

    这个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行性。在中国这个一切都是国家做主的国家,如果这样真的能够让中国的数控技术快速发展起来,国家会不支持这样干么?

    要是整个国内都对国外的数控机床进行抵制,那样就会受到所有国外的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的报复。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无法生产出最为高端,超级精密的数控机床,但是国内的各个行业要想发展,尤其是高精尖端生产设备的制造,没有那些高档数控机床,中国根本就无法加工出来。

    中国,需要国外的高档数控机床。虽然卖到中国的数控机床,永远都不可能是最为高端的,但是人家不是最高端的数控机床,中国都无法生产出来。

    所以,即使在云非的那个时代,由于花数、首都等一些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的崛起,占据了国内数控机床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在低档数控机床市场占据了国内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也没有任何人敢提出,要把老外从低档数控机床给挤出中国。

    在这样的大环境的趋势下,云非只能低调。不能像网文中那些穿越者那样,刚到一个时代,身上的主角光环一照,整个世界都得臣服,赶英超美那是分分钟就能够完成的事情。云非这个真正的穿越者,来到这个时代才明白,任何时代的人,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除非,身为主角的自己身上带着极品神器,所有的科技不需要太多的人,自己就能凭空出现。

    即使有着技术,没有生产经验,工人技术水平不够,根本无法生产出来。

    就拿现在的云非来说吧,手中有着不少的数控机床的设计理念,他在自己那个时代也是见到过实物以及了解详细功能的,但是在了解到这个时代之后才明白,不是有了设计图纸,就能够把图纸变成现实。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在仿制国外的高精尖端机床设备,却从来都无法达到国外进口机床的那种精度。

    不仅仅因为材料,更因为装配技术。

    所以,云非还是得老老实实地从最为基础的车床开始干起。车床是所有机床的基础,只有把车床了解透彻了,对于其他的设备,才能逐渐实现技术的累积。(未完待续。。)

    ps:  感谢江就小姐的打赏。



177 两次时效

    ()    “老区,40床子床身生产了多少了?”云非找到没有呆在办公室里面,却呆在车间现场乱转的区远山,对他问道。

    “这段时间,炉子二十四小时都没有停止加热,也不过生产四百多台车床的床身,要想达到你说的一天生产最低生产五十台的规模,咱们的产能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达到。再说了,生产那么多?能够卖得出去吗?”区远山真的不明白,这个年轻的老板哪来来的这么大的信心。

    这都快要半个月了,云非一直在催促着大量生产这些机床的床身。虽然后续加工也已经开始陆续生产了,但是机械加工车间的产能,根本就无法把每天铸造出来的二十多台车床的各种铸件加工出来。

    “那个每天五十台的产能,那是半年后的事情,现在咱们不考虑这个问题,这半年内,对于那些新招来的型砂工,可得快点培养出来。”云非没有给区远山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在一开始就积压大量的毛坯在工厂里面。

    一台车床,从铁锭投入熔炼炉里面开始,到最后装配完成,前前后后最少也得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卡马特从rì本帮忙买回来的二手时效处理设备,能够对这些长达两三米的床身进行正火跟回火这些人工时效,哪怕是一年时间,九一重工的第一台车床也无法走向市场。

    原来的9327厂留下的机床床身并不是很多,总共也就只有六百多台,最后被那些败家子厂长当成废铁卖出去了不少,云非接手之后,一统计,居然只剩下两百多台。

    在熔炼车间点火生产的第二天开始,机械加工车间也就开始正式地投入了生产。

    那些外面锈迹斑斑的机床床身,现在正在原本9327厂jīng加工车间设备以及一些从苏联运回来的设备建成的半jīng加工车间里面,排着队等待着那些远远比它们还要庞大数倍甚至十倍的龙门铣床铣削掉它们表面上厚厚的一层铁锈。

    “对了,小云,咱们的时效处理炉子不够,一个炉子里面一次只能处理两台车床的床身,就是最大的那台,一次也只能处理六台,咱们仅仅四套用来热处理的炉子,现在咱们处理的进行时效处理的时间又长,你看是不是添加一些?”区远山对于云非这个老板,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懂,但是实际上却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心中只能无奈地叹息。

    要是照云非这样搞,即使生产出一台车床,就能够卖出一台,以现在熔炼炉的产能,也要不了多长时间,熔炼车间外面那数千平方米的空地上都会被生产出来的床身铸件给堆满了。

    现在四百多台的设备,都已经占去了一半的面积。

    “这倒是一个问题,不过咱们现在还是先不要忙这添置设备。将就着工厂里面的这些设备吧。”对于这个年代能够淘到的能够进行热处理以及时效处理的那些快要老掉牙的炉子,云非还真不愿意过多地添置。

    虽然说这些退火炉,正火炉,回火炉这些玩意儿在这个时代并不算贵,因为这些炉子,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唯一不同的,不过是加热温度的不一样。一套大型的也就二三十万,不过那些设备的效率确实太低了,生产成本太高。

    9327原来自己用的设备自己基本上都能够制造,不过那成本比在外面买两台还要高。尤其是原来那帮老技工不少都已经退休了,现在这些工人,好多年都没有自己生产这些加热炉,所以最开始区远山刚当上车间主任,在听到云非计划在一年内要达到rì产量五十台的生产能力就提出了要制造一些用来进行炉体,却被云非给否定了。

    当时云非就说了,咱们现在不再是以前那种不计成本的生产,况且九一重工不能把所有的钱都自己赚了。

    要不了多少年,在粉末冶金兴起之后,各种中频炉、高频炉都会出现,那个时候这些老式的熔炼炉也会更加完善。

    对于铸造车间,云非知道的就只有热风冲天炉。

    在加热炉里面外面有连个通风口,直接用一台鼓风机给炉体内部进行通风,使得整个加热炉里面的高温区延长,同时也会让整个炉内的温度加热得更快。

    当时在进行这些设备改造的时候,他也对苏联的那些工程师们提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苏联工程师们却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到现在,也没有在理论设计上取得什么成果。

    云非知道,这个年代,国内有这种设备的生产以及销售,不过价格远远超过这些普通的熔炼炉。现在的九一重工,还没有任何一笔钱的收入,资金本来就紧张,跟卡马特搞人才贸易挣来的钱,都被他换成了苏联那些低价的设备。

    否则,以原来9327厂的那种重型设备不多,甚至很多东西都是纯手工生产的产能,连一天十台的机床都生产不出来。

    熔炼车间里面最大的一台熔炼炉,一次就能够融化七吨的铁水。6140车床的床身,也不过一吨多一点,一炉铁水都够六台车床床身的数量。那台熔炼炉,是整个车间的生产主力,其他一些小型的熔炼炉融化的铁水,都是用来浇注车床的床脚、主轴箱等一些小型一些的铸件。

    每天都有数十吨的铁锭被化成铁水,然后倒进用型砂制造而成的模具里面,变成车床上面的各种零部件。

    现在的钢价,可不比后世便宜,甚至是有钱都不一定能够买到。要不是云非的这个厂,是原来九院的9327厂,甚至他都会为最为基础的原材料发愁。

    整个大巴山里面的各大工厂,对于钢铁的使用,哪怕在最为困难的年代,都是不缺的,因为同样在巴蜀大地里面的渡口钢铁厂会敞开供应他们。

    “老区,现在你们生产,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工艺来。要知道,这套工艺,可是融合了你们原来的生产工艺,以及苏联的机床生产工艺而来的。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现在目前的情况下看来,应该是最为合适的。”云非在熔炼车间溜达了一圈之后,就准备到机械加工车间里面。

    “小云呐,我说,既然十多二十个小时的人工时效,能够超过一年时间的自然时效的效果,咱们用得着进行两次人工时效吗?”云非不说工艺还好,一说到现在的工艺,区远山就是火。

    本来热处理方面的设备就不足够,因为以前他们生产的设备,可不是经过人工时效的。当初他们生产机床,计划都是在三年前甚至五年前下达。也就是说今年铸造的床身,一般都会放到车间外面的空地上整齐地摆放着,任由风吹rì晒雨淋,等到三年之后才会进行加工。

    经过长达数年的自然时效,机床这些零部件内部的应力,就会在风吹rì晒以及自身重力下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床身的变形。到时候只要把这些变形的部分加工掉,那样还留在床身内部的应力,剩下的就不是很多了,在jīng加工前面再进行一个时间不长的去应力退火之后,机床内部的还残留的应力就不会多了。

    那样生产出来的机床床身,结构就会变得很稳定。

    现在九一重工生产机床,不按照原来9327使用了数十年的规矩来走。区远山也知道,如果让这些机床床身经过至少一年以上的自然时效,云非这个私人老板根本就承受不起。

    那样一来,估计云非就是有上亿的资金,也会承受不起。按照现在整个九一重工的工资来算,整个工厂,一千多号人,每年光是工资就得好几百万。尤其这些机床床身的重量都是以吨位单位,就拿现在的生产量来说,平均每天二十台,一年就得七八千台设备,这可是得要两三万吨的钢材!这就得好几千万了!

    可不管怎么说,也用不着在设备不够的情况下,还做一次仿佛是无用功一般的第二次时效处理吧?第二次人工时效,把本来就不高的产能就占用了不少。

    “老区,咱们既然生产了,不说生产最好的,但是至少咱们得生产咱们自己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机床。表面上看,第二次人工时效没有多大的用,因为那个时候铸件内部的应力已经在第一次时效之后没有多少了。还有的应力,不过是加工工程产生的一些少量应力。”云非知道,对于这个,区远山这个熔炼车间的车间主任,比自己更明白,但是他接下来要说的话,需要这个来铺垫。

    “虽然咱们生产的车床,不过是最为普通的车床,jīng密程度并不高。但是老区呀,你有没有明白,为什么现在国内那么多的机床生产厂商都面临着困境?那些大型机械工厂,情愿去买那些破产机械工厂的老旧机床,也不愿意购买那些机床生产工厂生产出来的新设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云非见到区远山一脸迷惑地盯着自己,突然卖了个关子。

    区远山本来听到云非的一大堆废话,正要不耐烦,云非说的这些,应力什么的,他这个干了一辈子熔炼以及热处理方面的大学生,还能不清楚吗?后来听到云非说起了整个国内机床行业现在面临的困境,他就耐心地听着,却没有想到这小子居然在自己面前卖起了关子来。(未完待续。)



178 谁安排的?

    ()    “为什么?”见到云非这小子卖关子,虽然区远山心中非常不满,但是也只能顺着他的意思问云非为什么。

    “为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我估计,所有机床生产工厂的管理层都知道。同时,所有的工人都会问,明明整个国内各种工厂大量建立,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什么机床市场反而还没有八十年代火爆了。”

    “我说你小子,直接说主题吧,哪有像你这样老是吊人胃口的!你不忙,我这个给你打工的可没有你这个老板那样多的空闲,不然你到时候因为我工作没有做好扣了我的工资,我找谁去?”

    见到云非依然在延续着他的废话,区远山的不耐烦直接表现出来了。

    云非这个混蛋,估计多半就是想要节省工资。别看他这个车间主任工资比以往的车间主任工资高了好几倍,但是他的工作量同样是以前9327厂的那些车间主任的好几倍。

    九一重工,只要是跟加热有关的,都被划分到了熔炼车间。就拿现在的熔炼车间来说吧,是原来的木工车间、翻砂车间、热处理车间这几大车间合并而来。

    其实车间没有变,工作内容也没有变。不过是把原来的三套管理班子,变成了现在的一套而已。熔炼车间,现在是整个九一重工最大的车间了,人员接近四百!

    万恶的资本家!

    对于区远山的不耐烦,云非急忙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了,说什么都是废话连篇,仿佛不把废话说够,就无法说出主题一般。

    这都是闲的!云非在心中鄙视了一番自己。

    “之所以很多机床公司生产的机床卖不出去,不是其他的,主要就是质量问题!”云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内机床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

    在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迅速恢复起来,国内百废待兴,尤其是最为基础的机械行业,关系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各大机床生产工厂都迅速扩张,需求量最为庞大的车床、铣床甚至是刨床,在国内都是供不应求。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