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盗王宝藏-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姝被这个掌故深深吸引,却见岑师眼内精芒一闪,对萧邦说道:“萧先生说略知意拳皮毛,话是谦虚了,但也是实情。依我看来,萧先生功夫很杂,各派兼有,特别是军中搏击之术,尤为独到。当然,萧先生的功夫,主要还是与禀赋勤勉有关,注重实效,却也有薄弱之处。”

一姝一惊,心想师父一向清静无为,怎么会对一个陌生来客暗含贬损?莫非他刚才败了师兄,师父有心教训?不知为什么,她的心咚咚跳了几下,暗暗祈求不要发生什么不快之事。

然而萧邦却离座鞠躬,心悦诚服地说:“岑老师说得对。萧邦末学后进,请岑老师不必讳言,指点萧邦一二。”

岑师略一沉吟,说道:“武术一道,原本刚柔相济。刚猛一路,虽能恃强取胜,但最终伤人害己。钢铁易折而弱水长存,就是这个道理。当代人中,港人李小龙确为武术奇才,十余年修炼就达到顶峰,实属不易。然而他刚猛过度,柔缓不足,最终身体承受不了极限,所以瘁死。少林武术,虽然不见得是世上最好的武术,但历经千百年而不衰,都是因为‘禅武合一’。禅为根本,武为末节,因此真正懂得少林武术的人,不会为心魔所侵扰。当然,现在少林寺开门办学,蔚然成风,到底多少人悟出其中关键,另当别论。因此,萧先生要让我指点,我只有一句话:心如止水,以静制动。”

萧邦再次站起身,鞠躬表示感谢。而关林栖却端坐如钟,似在苦思。

第六章 落魄记者

列车向北疾驰。窗外晃过一望无垠的平原,使这个旅程显得无比单调。

萧邦端坐在软卧包厢的铺位上,似在沉思。对面坐着看风景的林一姝。一姝本性活泼,但遇上这个沉闷的同伴,也是无可奈何。

邙山一夜畅谈,林一姝对师父又有了新的认识:博学坦诚,对后辈关怀备至。那个从未见面的师兄,亦是老成持重,寡言少语,但学识渊博。据师父介绍,关林栖生于新加坡航海世家,做过船长,后来孤帆环球航行,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

至于萧邦,是个转业军人,转业后在一家新闻周刊当记者。此次来河南,一来在偃师采访,二来受崔老师之托拜望岑师。晚间,岑师在接收了永如法师的经卷后,便问一姝欲意何往。一姝急着回北京请费教授解谜,便说天明就走。萧邦也正好回京,建议在洛阳搭乘列车。一姝同意后,萧邦便打电话给洛阳城里的战友订了软卧,于是二人同行。至于关林栖,来中国一次不易,要好好向师父求教武功,暂住岑家。

列车出站半个小时了,萧邦还是作深思状。终于,林一姝忍不住开口问道:“萧大哥,你怎么总是皱着眉头?是不是有人欠你的钱赖着不还呀?”

萧邦眉头一展,微笑道:“我是为自己的事发愁呢。这次来河南,本来要采访岑师的,但被他老人家一口回绝了。在偃师的采访也不顺利,看来回去交不了差,要丢饭碗的。”

“原来是为了这个。”一姝展颜一笑,“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不行就不干了嘛。”

“这里不是美国。”萧邦正色道,“我一个转业大兵,什么也不懂,幸好在部队当过新闻干事,能瞎对付几篇文章,好不容易才到周刊谋了个差事,所以很珍惜这份工作。再说,我的各种关系都在周刊,离开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关系?”一姝不解。

“哦,这是我们这里的说法,”萧邦解释,“所谓关系,就是档案、工资、福利待遇、组织关系等等。对了,你可能不知道组织关系是怎么回事吧?”

“怎么不知道?”一姝呵呵一乐,“别忘了我是华人,只不过是美国国籍罢了。我在学校时同学们跟我讲过,组织关系,就是共产党的组织嘛,小单位有支部,大单位有党委或者党组,对吧?”

“原来你还是个中国通。”萧邦露出惊讶的表情,“那么,你说说,我要是下岗了,干什么去?恐怕连饭都吃不上。”

“我认为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说白了就是个钱的问题。”一姝迅速扫了他一眼,“请问萧大哥,你一年能挣多少钱?”

“这个……这个不好说,”萧邦沉吟了一下,“业绩好点儿,发的稿子多,也就七八万块吧,而且是人民币。我呢,业绩不行……每月收入不到六千吧。”

“这么说来,如果你再干二十多年,也就是三百万之内的收入了?”一姝问。

“还到不了。”萧邦说,“如果能熬到退休,最多也就二百万吧。如果退了休,按现在的标准,每月只有基本工资两三千元。这就是现实吧,没办法。”

“我不明白,为什么多数中国人一定要找个单位上班?”一姝说,“把自己拴死在一个单位,限制了个人发展,岂不是太不值了?”

“你说的有道理,但多数人都不敢轻举妄动啊。”萧邦叹了口气,“我们这些部队出来的大兵,什么也不会,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只能如此。”

一姝闪了闪眼眸:“如果有人愿意请你,出高价,你干不干?”

“请我?”萧邦眉毛一扬,“请我做什么?”

“你先别管做什么,”一姝微微一笑,“我只问你,如果有雇主以一百万元人民币的年薪请你,你干不干?”

“不干。”萧邦摇摇头,“一来没有这样的好事,二来要是雇主要我去杀人放火,或是包养我,我才不干呢。”

一姝噗哧一声笑了:“萧大哥还以为自己是潘安呀?呵呵……”

“你还知道潘安?”萧邦奇道,“是了,我这肤色,在美国就会被当成黑鬼,恐怕倒找人钱都没人包养。”

“萧大哥,”一姝收起笑,“我们不开玩笑了。我是说真的。通过昨晚的了解,我知道你是一位武功高强、思维敏捷的奇才,当记者实在屈才了。所以我想,如果你愿意,咱们签个协议,你帮我一年,我付你一百万。当然,可以先预付20%。”

“原来是林老板想雇我?”萧邦摸了一下鼻子,“可是,不知道你想让我做什么?”

“我可不会包养你,”一姝笑靥如花,“我是想请你同我去做一件事。也许,这件事用不了一年,当然也可能更长一些。我昨晚想了半夜,觉得我在中国人地生疏,自己也没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所以想到了你。”

“林小姐别开玩笑了,还包养呢,我都可以做你叔叔了。”萧邦严肃起来,“不过,你我刚刚认识,而且看来你要做的事非同小可,不然也不会出高价,更需要值得信任的人共同完成。所以我不明白,你为何要信任一个陌生炫?”

“我也不知道。”一姝低下头,“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本就说不清楚。我一见到你,就觉得你值得信任,可能是由于气场吧。”

“气场?”萧邦目露疑惑。

“就是人身上散发出的一种无形的气,”一姝说,“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一样。人的神态、肢体语言,都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就拿你来说,你身上有一种浩然正气,特别是你的眼神,清澈见底,虽然有淡淡的忧郁,但可以说没有一丝尘垢。一个人的眼睛,直达心灵,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或是心肠不好,其眼神就会浑浊或是阴鸷,只有行为端正的人,到了中年仍然会目光明澈。萧大哥,你认为我说得有道理吗?”

“只有一点儿有道理。”萧邦叹息一声,“我是到了中年。”

“对不住,”一姝笑道,“萧大哥,中年更成熟,有什么不好?在美国,像你这样的年龄,没结婚的多的是,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钻石王老五。”

“谢谢林小姐的安慰。”萧邦微笑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了,真的谢谢你。不过我要提醒你一点,你刚才对人的眼神的分析,应该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如果这个人受过专业训练,是可以用一些表象隐瞒内心的阴狠。譬如一个技艺高超的演员,就能够将内心的情感控制自如。”

“谢谢萧大哥,请叫我一姝吧。”一姝点点头,“但我也必须补充一点,女人的直觉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极少没有被退化掉的本能之一。”

“这倒是,”萧邦说,“本能的直觉判断,有时胜过千辛万苦得到的证据。”

“那么,你是否考虑我的建议?”

“我可以叫你一姝,也可以交你这个朋友,更可以信任你。”萧邦转头看着窗外,“不过很抱歉,要让我辞职跟着你去做事,我真的下不了决心。”

“谢谢萧大哥,”一姝叹了口气,眼里有了一层淡雾。“是我没这个福分,不过我可以问一句话吗?”

“请问。”

“你为什么总是不开心?”

萧邦避开了她的目光,没有回答。

因为他无法回答。

一姝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子。面对她真诚的问题,他不想欺骗她。

他本想说:只要这个世界存在罪恶,他就很难开心,但他知道不能这样说。

良久,他才开口:“人到中年,开心的事自然就少了。现在最头疼的是要完成任务,一个记者,如果不写稿子,就应该被开除。”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姝关切地问。

“你?”萧邦笑了一下,“你来中国才几天?怎么帮我?”

“说说嘛,也许能呢。”一姝不高兴了,“照你这么说,在中国待了半辈子的人就帮得上?那你到北京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帮你好了。”

“不是这个意思。”萧邦好像来了些精神,“既然你那么热心,我就直说了吧。我们周刊主要做系列深度报道,尤其是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选题。本来我有两个选题,但第一个选题没做成,只得到偃师来看名人墓,想通过伯夷、吕不韦、王铎、颜真卿、杜甫等墓写个稿子交差,可是这些老古董又难以花样翻新。”

“那你的第一个选题具体是什么?就是采访我师父?”

“不全是。”萧邦说,“我报的这个选题是关于少林武术的,因为我本人也喜爱练武。现在少林寺大门一开,武术成了一大产业,周边的少林武校就有学生数十万,但真正领会到少林功夫精髓的恐怕不多,据说有一些少林高人,不认同这种规模产业,就隐居了,就像你师父岑师。我原来是想将热闹非常的大规模武术产业与归隐的少林高人作一对比,写个专题的,可是你师父出言婉拒,让我无法完成这个题目。”

一姝点点头:“恐怕是有一定难度。那另外一个选题呢?”

“另一个更有意思。”萧邦闪了一下眼眸,“就是关于中国海盗的文章。”

“什么?”一姝微微张开着嘴唇,好半天没有合上,“你要写中国海盗?”

“是呀,”萧邦说,“不过这个话题更不好写,因为当今中国海盗几乎绝迹,而历史上中国海盗的鼎盛时期,集中在大明嘉靖、万历两朝。但是,中国海盗的命运与西方截然相反:东方海盗被视作盗贼,而西方海盗被视为英雄。我就是想将东西方的海盗相比较,做一期有历史纵深感的文章。”

一姝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但她很快就恢复了镇定:“这个选题好!或许,我能为你介绍一位研究海洋文明的专家。据我所知,他对这方面颇有研究,而且恰好也是我的恩师。”

“他是谁?”萧邦眼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费龙潜教授。”

第七章 中西海盗

阳光很好。在北京古色古香的小院里享受阳光,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费龙潜教授在小院中支了桌椅,邀请萧邦和一姝就坐,享受京城春日的阳光。

教授今天兴致很高,拿出了一瓶窖藏30年的五粮液,请萧邦和一姝品尝。

“《华夏新闻周刊》办得不错,尤其是深度报道有历史纵深感,所用资料考据较深,我有时也会买来收藏。”费教授年过七旬,长一双老鹰似的怪眼,满面红光,身材板直,只是头发雪白如银,但声若洪钟,非常健谈。

萧邦端起酒杯,敬了教授一杯,说道:“早听说费教授学识渊博,却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因此一直不敢登门拜访,怕吃闭门羹。”

“这要看情况。”教授看了一姝一眼,哈哈大笑,“问题是,你是一姝的朋友,我怎么好拒绝?想当年,我在美国混得很惨,是一姝的姥姥解囊相助,我才得以生存下来。人嘛,谁都不能免俗。况且,近几年我一直收集关于中国海盗的资料,也想找个机会发表一点看法。因此你来采访,可以说咱们是一拍即合。”

萧邦没想到教授这么爽快。于是赶紧拿出采访本和录音笔。教授却一摆手:“将你的本本收了吧,录个音就可以。我们随便聊聊,完了你将写好的稿子给我看一下,我那时再核实增删。这么好的阳光,咱们喝酒聊天要紧。”

“一切听教授的。”萧邦有些不自在地收起了本子,只将录音笔放在桌上。

“采访嘛,最好的方式就是聊天,天南地北地聊。”教授端起酒杯回敬了一下萧邦,也示意一姝喝一点儿,“我最反感那种条条框框的采访,束手束脚的,没有激情,出来的文章也不生动。萧兄弟,我看了你的采访提纲,说出来你别生气。你那个提纲,官话太多,虚得很。像这类题材,要正野结合,中外相衬,才好看。”

“谢谢教授指点,”萧邦有些发窘,“我在我们周刊的确是末流记者。”

“你倒很实在,”教授哈哈大笑,“不过这没关系,有我在,文章一定会好看。刚才讲了,正野结合,中外相衬,就是这类题材的特点。正史又称官史,是有明文记载的,引用要有出处,分析要有依据;野史呢,民间流传,往往有夸张成分,但更传奇,更具戏剧效果。正史就一定是真相?野史就一定是编造?我看不一定。正史,说白了是统治阶级统驭人民的工具,《史记》虽详,真实性就差多了,宋代以后更是谬误百出。所以做文章,要两手抓:一手抓主干,凡是正史就引据,核对出处,就算错也是史书错,不关你的事;另一手呢,抓枝叶,将野史传说借题发挥,奇闻轶事,旁征博引,最能吸引眼球,当然还是需要说明一下,以正视听。中外相衬,就是对比了。没有对比,忠奸难辨,是非不分,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就拿中国海盗来说,如果不与西方海盗相比较,很难认清其本质。”

“费教授,你不是说做学问要严谨的吗?”一姝忽然插嘴。

“严谨是指态度,”教授纠正道,“历史上有很多伪作,其实水平也很高。如《李陵答苏武书》,就是后人伪作,但就算李陵本人,也未必写得出此等感人至深的文章;《满江红》亦为后人伪作,但其冲霄气势,与岳武穆情怀暗合,素为世人景仰。所以说,一个学者,如果拘泥于刨根问底,寻章摘句,而忽略了时代精神,就无法探精寻微……”

“教授是说,中国海盗的历史记载并不符合史实?”萧邦深恐他扯远,赶紧插话。

“你不要打岔!”教授怪眼一翻,颇为不悦,“这个不说清楚,后面的就没法弄。好吧,看你是个急性子,今天我也有兴致,就跟你们讲讲海盗。”说到这里,他抬头望天,似乎在考虑如何化繁为简,让这个一看就没啥文化的后辈听得明白。

一姝和萧邦都坐直了身子,等待教授的讲述。

教授又自斟自饮了两杯,才咂巴了两下嘴,开始高谈阔论:“要想说清楚海盗文明,还真有点儿难。不过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这个世界的格局,是由海盗改变的。往深里说,是勇气和掠夺,发现和改变了世界,使人类的目光不再封闭地局限于陆地。于是,以暴力形式出现的海上掠夺,逐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其中,最有影响的事情就是发现新的陆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早期发现和开辟新陆地的人都是海盗,因为这些行为的动机,无非是想瓜分利益,获得财富。”

“一姝出生在美国,非常清楚在西方的文化中,海盗的故事是一部传奇的英雄史诗。在西方的世界里,一个男孩,不管出于什么想法,都愿意选择当海盗船长而非国会议员。西方海盗的热血和勇气,因为反抗文明社会中的法律秩序而成为深入人心的英雄,因为敢于冒险和创造了人生的辉煌而成为人们敬佩的勇士。但这是西方的文化,在中国却截然相反。中国虽然在殷商时代才出现木板船,但其航海技术发展迅猛,在明末以前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大国,汉武帝在位时就曾七次乘楼船巡游海上,可见汉代造船和航海已相当先进。因此,中国海盗历史悠久,活动频繁。早在东晋时期,吴人孙恩为报家仇,逃海起义,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海盗集团,其妹夫卢循也参与其中,转战长江以南,纵横东南海域,拥众百万,历时十三年,为中国海盗史上所仅有。此后海上一直较为平静,到了元末,台州黄岩出了个方国珍,其兄弟被官府逼迫逃亡出海举兵,拥巨舰千余,人众十万,成为与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分庭抗礼的一方豪杰,后来降了明朝,受朱元璋厚待;再往后,在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大海盗,就是嘉靖年间的王直、嘉靖万历年间的林道乾、明末清初的郑芝龙了。”

一姝见教授停了嘴,赶紧满上一杯酒,插话说:“中国真正大规模的海上航行,应该是郑和吧?”

教授白了她一眼:“郑和不一样,他是朝廷的正规军,不是海盗,只是制服了几个不服的小国,并没有抢掠财富,属于和平使者。今天我们要谈的,是海盗。”

一姝吐了一下舌头,斜睨萧邦。萧邦正凝神聆听。

教授干了酒,指指萧邦的酒杯:“萧兄弟怎么不喝?这酒可不好弄哟。”

萧邦笑笑:“我不擅饮酒,教授请继续。”

教授饮罢,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关于明朝海盗,咱们待会儿细讲。前面举的几个例子,是想说明四个问题:第一,中西海盗规模不同。西方海盗的黄金时代是在18世纪,而中国海盗的黄金时期是16世纪。就拿中西海盗鼎盛时期相比较,西方海盗讲究小团队作战,一般都是几十人、几百人一伙,上千人的队伍不多;而中国海盗规模宏大,讲究集团作战,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海盗团伙很多,上万人的队伍也有。第二,中西海盗成因不同。中国海盗是被动反叛,西方海盗是主动进取。中国海盗都是官逼民反,主要原因是海禁政策限制了海上贸易,南方海域一带的农民自造船只,奋起反抗;而西方海盗具有冒险和探索精神,甚至可以与王室签订协议,王室还提供航行物资,再瓜分探险所得。第三,中西海盗性质不同。中国海盗亦商亦盗,主要在近海活动,极少滥杀无辜,只是想通过武力迫使朝廷让步,以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而西方海盗贪得无厌,血腥残暴,疯狂掠夺,努力建设新的秩序。第四,中西海盗结局不同。中国海盗除方国珍兄弟等极少数人占据历史条件归降善终外,绝大部分海盗不是被诱骗剿杀,就是客死他乡,如王直、郑芝龙等;而西方海盗经过疯狂掠夺后,存活下来的远赴异地,摇身一变,用夺来的财宝建立新生活,成了有身份的绅士、富商甚至政府官员,逍遥法外,子孙受荫。如英国大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其海盗船队在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封为英格兰勋爵;素有‘海盗女王’之称的西班牙海盗唐。埃斯坦巴。卡特琳娜,其海盗船队被西班牙舰队击溃后被判死刑,但在国王菲利普三世的干预下被无罪释放,国王还亲自召见这位‘西班牙英雄’,赏赐大笔金钱和土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我想,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萧邦插话,“那就是中国的海盗有爱国之心,西方海盗只为私人利益着想。”

教授白了他一眼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譬如五峰船主王直,就勾结日本人,造成嘉靖一朝沿海饱受倭寇摧残。虽然最后倭患平息,但日本人自那时就埋下了入侵中国的种子,其祸害之大,一直延续到1945年抗战结束。”

“但据我所知,明清海盗的确有过抵抗西方殖民者的行为。”萧邦说,“譬如海盗首领施和、林凤、郑芝龙、郑一嫂等,先后率领部众投入反侵略反殖民战斗,并打败了西方殖民者,扬威海上。”

“原来你对海盗并非一无所知。”教授哈哈大笑,“是的,这也算中国海盗的特色之一,不过并不能归功于所有中国海盗。你讲的这些人,除了爱国之心,恐怕还是害怕自身的利益受到影响,因为当时朝廷实施了‘以夷制盗’的夹击策略,实际上就是官府宁愿让‘外夷’垄断商路,也不愿为本国海盗开放海禁,全然不顾这些外夷常常也干些海盗的勾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幕荒诞剧的上演,构成了世界海盗史上的奇观,也为国外殖民者拉开了蚕食中国的序幕。”

“那么请问教授,你认为中国海盗的鼎盛时期,有几个是可圈可点的人物?”萧邦问。

“这才像个问题。”教授看了他一眼,扳起了指头,“明代海盗,先后出现了王直、许栋、徐海、张琏、许朝光、曾一本、谢策、洪迪珍、林国显、徐碧溪、林道乾、林凤、施和、杨老、魏朝义等代表人物,后来又出了‘万船之王’郑芝龙,就是郑成功的父亲。但这些海盗中,林道乾、林凤和郑芝龙才具有代表意义。郑芝龙成就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