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跟大爷去抓鬼-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临走时那老南头还故作神秘地和爷爷低声说了两句话,爷爷脸上神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把他们两人送了出去。

老南头和冯奶奶前脚刚走,爷爷就给我布置了任务,让我初三一早和他一起去趟老城庙,我本想初三去找校花的,就说不去凑热闹了,结果爷爷说,你都花钱了,也算个金主,必须得去,我就把写奶奶名字捐钱这事跟他说了,谁知道爷爷还是执意让我去,奶奶听到,倒是走出来夸我有孝心。

由于我初三要去老城庙,所以爸爸妈妈初二一大早就去了外公家,二大爷也去了二婶娘家,只有我一个人待在爷爷奶奶家,不过好在时不时的就有人来给我爷爷拜年,都是些侄女?外甥女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好几个我都没见过。

就这样,很快就熬到了初三早上,爷爷5点多钟就起了床,自己煮了点牛奶,喊我和他一起吃早饭,我知道老头觉少,就赶紧起床,梳洗完毕,两个人随着日出就出门了。

刚一出门,就听见手机响,掏出来一看是东方峻的短信,只有八个字:去趟李家,小心保重。

我一看这小子也太不地道了,大过年的也不说来给我拜拜年,居然这么不声不响地就走了。

爷爷大概还在想祁港生的事,一路上都没跟我说话,我看他不开口,自然也不敢提这档子事,只能问他些老城庙的往事。

小时候我也去过几次老城庙,不过每次都是跟着大人屁股后面走马观花,主要目的还是因为每次庙会上都有不少小吃,所以在记忆里,去次庙会基本就和过年差不多。

老城庙是我们当地人的俗称,其实这庙的名字叫兴隆观,听起来道家气息浓重,但其实,庙里也供了不少佛教人物,由于他地处老城区,所以大家都管它叫老城庙,老城区的大部分居民都是以前从山西迁来的,因此老城庙里的房屋装饰和一些壁画也基本都是山西的风格。呆每鸟巴。

这个老城庙的庙会每年有两次,第一次,时间战线拉得很长,是从初一到初八,第二次是农历的四月十五,每到这两次庙会,庙里总是香烟缭绕,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之所以四月十五会有一场庙会,是因为这里最早的居民都是山西人,所以每当吕祖生日的时候,他们都会到庙里祈福,可能说吕祖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就是八仙里的吕洞宾,传说吕洞宾是山西人,所以深得山西人民爱戴。

可是细心的人要是仔细查阅史料,会发现吕洞宾的生日其实是在四月十四日,至于为什么庙会会选在十五日,我想大概是后来发展所致,毕竟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是逢十五号过节,所以大概庙会也随了这个习惯。

最可笑的是,虽然老城庙会也叫吕祖庙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整个庙里并没有吕洞宾的神像,据说是动乱的时候给砸了,这大概也算奇葩了。

到了现如今,远迁而来的山西人早已被当地人同化,因此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寥寥无几,好在爷爷对我们当地的风土人情向来颇为留意,因此才告诉了我这段历史,可他也说有些他也记不清了,让我去了庙里可以自己看看庙门口的石碑,都有介绍。

老城庙坐落在我们城市的东北角,庙东半里就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冲刷出来的天然沟壑,黄土沟崖险要突出,层次迭迭,由于沟壑的对面就是我们当地的火葬场,因此沟里修了公墓,原本住在窑洞里的人也都迁到了平原上,唯有沟底的山泉不断,隔三差五有人去沟底担水,那水清冽至极,我们当地人都知道。

一路听爷爷讲历史,很快就到了老城庙,和我小时候的记忆一样,这里依然是人山人海,大概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不少金主,都穿的非常正式,俨然是去庙里授封的造型,看得我只想笑。

第九十六章老南头

庙周围方圓半里,几乎都被做小生意的人给占领了,卖烧饼油条。

茶叶鸡蛋,裤衩背心的应有尽有,还有一些套圈的,打气球的小摊,生意也是相当火爆,隔三差五还有几个道士打扮的摆了卦摊,在那里忽悠一些老太太,到了廟门不远处,则基本上就剩下卖香表纸的了。

我掏出十块钱。买了两份,递給爷爷一份,打算等会去给各路神仙挨个磕头。

这时,爷爷遇上了几个老熟人,在庙门口和別人寒暄起来,大概多时不见,一时间话题颇多,有点收不住,我举目四望,想找爷爷说的石碑,但找了半天也没看见介绍老城庙历史的,只有上一波金主募捐的石碑直直的戳在庙門口。石碑下方不知道是不是被野狗给滋地到处都是尿液的痕迹,看得我直反胃。

再扭头一看,原来爷爷说的石碑都在庙门里面的门洞两侧,门洞靠左手是个门房,庙会期间也临時卖起了香表纸,靠右手则是三块石碑,被嵌在了墙上,用砖箍着,那石碑看上去也不是多么古老,一看之下才知道,原来老碑在动乱年代被砸了个粉碎,现在的三块石碑都是新立的,看看时间,写的是1980年。

这三块碑上写的都是各个殿的碑序,只是简短的提了下历史。说是明万历二年始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而更让我震惊的是,碑上说原来庙场要几十亩大。后来在动乱时期被拆除,现在仅存的还是80年代复修后保留下来的,估计吕洞宾同志的神像就是那时就义的。

正看得入迷,背后有个人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原来是冯奶奶,又是一脸慈眉善目地对着我笑,问我说:“咋你一个人来了,你爷爷哪?”

我指了指站在院子外聊天的爷爷说:“我爷爷也来了,这不碰上熟人聊天呢吗?”

冯奶奶这时也看见了我爷爷,就笑着对我说:“怎么,对老城庙还有兴趣?我就在送子观音殿,等会去我那看看。(。)”说完就笑着走了。

我一头雾水,心想:我还上大学呢,去哪门子送子观音殿。

举目一看,这座寺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阳光一照,炫彩夺目,屋脊上还雕刻了好多仙人,虽然谈不上栩栩如生,但是也看得出年代久远,走出门洞,立马就看见了整个正殿,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满了尘土,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却十分阴森,在清晨霞光的照射下,不但没有半分仙气,反倒看起来有点像一栋“鬼屋”。

这个时候,我爷爷也走了进来,对我说:“怎么样,了解老城庙的历史了吧?和我一块烧香去吧。”

我点了点头,就跟在他的身后,烧香这件事听起来很简单,无非是给神仙上柱香,然后就像铁蛋那样给神仙磕个头,其实这里面学问大了,除过少数民族的规矩不谈,单说我们汉族,这烧香就不是件简单的事。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

一般来说,正中间的三道门,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

进门时,女香客先迈右脚,男香客先迈左脚,迈脚时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那些来抢头香的人就是为了烧这柱高香。

除此之外,还要记得是先烧香再叩头,烧香的时候,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所以要用少些杀戮的左手持香,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一般庙里的规矩和百姓的习惯恰恰相反,老百姓讲究好事成双,但庙里向来忌讳双数,因此转寺g转庙f,只能转一圈,或者转三圈,切记不能转两圈。

老城庙坐落在一个大院子里,正中间就是刚才那个阴森的正殿,正殿后还有一个后殿,剩下的各个角落里则都是些偏殿,大大小小供奉了十几个神仙。

转庙一般要从右向左转,所以爷爷带着我一个挨一个的磕头,这些神像佛像,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是我记忆深处,一直还记得两个殿,一个是正殿角落里的四大天王,那四个泥像年代久远,浑身发黑,每个足有一丈多高,各个怒目圆睁,好不吓人,因此小时候看见他们,我都吓得不敢说话。

另外一个则是观音殿,这个殿里都是些老百姓捐的观音像,大大小小足有几百个,而且逐年递增,里面还夹杂着几个济公,几个弥勒佛,小孩子都觉得这个观音殿里最热闹,所以我们常常来这里磕头。

转完了庙,就听见前院放起了鞭炮,大家都知道这是仪式要开始了,一个接一个的朝前院跑,我和爷爷也慢慢地走了过去。

只见前院摆着一张大条案,最中间放着很多牌匾,大概是供奉在这里的神像,牌匾两侧摆满了贡品,有水果,有点心,还有用面做的各式各样的花式馒头,色彩艳丽,看上去跟艺术品似的,最中间还放了个大香炉。

只见老南头穿着一身黑衣,站在条案前,手拿一根足有半米长,一指粗的香,正在那里给牌匾作揖,身后的善男信女们也跟着他一起作揖,爷爷拉着我赶紧走了过去,站在最外侧,自己则也一脸虔诚地跟着大家伙作揖。

作揖过后,老南头把那根香插进了香炉里,然后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我们这些人也跪在地上,跟着他的节奏,也磕了三个头。

这里多讲一句,其实磕头也是很讲规矩的,不能像铁蛋那样瞎磕,当然了,各地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的老家甘肃,能享受三个头待遇的只有佛爷?菩萨和过世了的死人,平时给活人拜寿或者拜年,都只能磕两个头。

当然了,现在年轻人讲究规矩的少了,我就见过好几次,有个老同学结婚,第二拜拜高堂的时候,就给长辈磕了三个头,大概也是不懂装懂,站在旁边懂规矩的都会暗地里发笑,只是不说穿而已。

大家伙儿磕完头,老南头就站起来对着善男信女们大喊一声:“给佛爷塑金身了!”没看出来这个干瘪老头,嗓门倒是挺大,一声大喊格外的又精神。

他一喊完,只见从庙门里呼啦啦就走进几个人,为首的是个40多岁的黑面大汉,身后两个都是小年轻,看样子都是不到30岁的样子,全是手艺人的打扮,我们赶紧给他们让出一条道,这几个手艺人就走到条案前,整齐划一地给那些牌匾又磕了三个头,然后就直起身子,依然跪在地上。

老南头此时才从桌子上拿起了五根红绳,给他们一一拴在脖子上,然后又对着我们又大喊一声:“手艺往好了使,佛爷往好了佑。”那意思就是只要你手艺到家,佛爷也会保佑大家。

这时,那三个手艺人终于站了起来,往后退了两步,轮到了冯奶奶上场,只见她手捧一本黄色的册子,站在人群最前面一字一句地大声诵读:“为重塑兴隆观众神金身,特有二百单三善男信女捐赠两万三千二百元,善男王文康,100元,信女刘红,50元……”原来是念大家捐赠的款项。

看来到这里,这仪式就算告一段落了,其实说是重塑金身,无非就是买点油漆,把各位神仙泥胎身上褪掉的色彩重新上色,最多再给换个披风,所以算是非常小的一个工程了。

这时老南头看见了我爷爷,就走下台来,拉着我爷爷走进了偏殿旁的一个小木屋里,看样子应该是他们这些工作人员平时休息的地方,里面有张小床,还有一个桌子和两把椅子,看那模样都是老物件了,爷爷回头喊上了我,我就跟在他身后,和老南头一起走进了小屋。

刚一进屋,那老南头就把门带上,看了看爷爷,又看了看我说:“老祁啊,今天叫你来,可不是光为了重塑金身这事,还有档子事需要你给帮帮忙。”

爷爷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说:“是你前天晚上说的那事吧?这不我把我孙子也带来了,这事我打算交给他办。”我这才想起来老南头前天晚上来我家和我爷爷还嘀咕了两句。

老南头听爷爷这么一说,又上下打量了我,最后目光落在了我的喜得龙上,有点不太相信的说:“你孙子年龄还小,这事让他来行吗?别给吓出毛病?”呆每鸟技。

爷爷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他,最近家里的事全靠我孙子,再说了,我这家里一堆事,也抽不开身,他二大爷和他爸你也知道,一个不着四六,一个压根不来寺庙,说到底,就剩下我这孙子了,你就放心好了。”

我听他们这么一说,就明白八成是这老城庙里有事,心里就有点不太高兴,这老南头怎么这么瞧不起人,爷爷也真是的,带我来烧香原来还另有目的。

老南头听爷爷这么一说,就点了点头说:“那也行,这几天晚上都不太平,庙里不敢留人,这不,现在那几个手艺人马上就要动工了,说什么也得把这事平了,别回头,坏了庙里的香火。”

我虽说有点不高兴,但是一听之下也是摸不着头脑,就问那老南头:“南爷爷,你说了半天,这庙里到底出什么事了?”

第九十七章庙里的会计

不知道老南头是想试試我的胆量,还是想要吓吓我,就对我说:“等下午香客走完了。我给你找个人说说,你今晚干脆就在庙里住一晚?”

我刚要反对,就听爷爷对老南头说:“我带他来就是让他幫忙调查的,今晚上就让他住一晚,不过老南,这事你可别跟不相干的人说,免得打草惊蛇。”

老南头点点頭说:“你放心,这个我自然知道。”说罢又看了看我说,“你带家伙什了么?别晚上真碰上什么脏东西。”

我一听他說这话。心里就彻底明白了,看来这庙里肯定是闹鬼了,也难怪,这正殿看起来鬼气森森,搞不好还真有脏东西,话说现在這妖魔鬼怪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在庙里胡作非为,就不怕菩萨显灵打它个魂飞破灭吗?看来这老城庙里的神仙也不是多灵,今天这10块钱香火钱算是白花了。

但是好歹咱也是行裏人,我就对老南头说:“您放心,只要不是特别猛的主儿,我肯定能给收拾了。”说完我还打算把自己最近的抓鬼简历给老南头报一遍。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谁知道我爷爷却给我使了个颜色,意思是让我别多说话,正所谓言多必失,我心领神会,赶紧低下头,就不再言语了。

那老南头看我刚才的话似乎成竹在胸,就也不再多问,只说了一句:“那你今晚就住在这屋里吧,我们庙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爷爷这时也拍拍我的肩膀,还暗中使劲捏了我一把,我看他举动异常,似乎是要让我赶紧应下来,我就点点头对老南头说:“您放心,我一定尽力。”

说完,老南头就出门走了。临走说是庙里白天还有一堆事等着他处理呢,爷爷则带着我来到了庙外,找了个卖羊杂碎的小摊,打算和我草草的解决午饭。

我看已经到了中午。庙周围的人反而越来越多,看样子,下午还会有不少人来庙里烧香,说到这羊杂碎,倒是多年来味道如一。()香得厉害,吃得我直发汗。

过了一会儿,已经喝完最后一口杂碎汤的爷爷对我说:“你晚上在这住一宿,但万事小心,我看这庙里的事并不简单,是真闹鬼还是有人作怪,还很难说,你一定小心点。”说完把钱付了就拍拍屁股抬腿走了,留我一个人坐在原地愣神。

既然爷爷已经安排了,那我就得尽心尽力调查,这庙里香火这么旺,烧香的人络绎不绝,按理说应该不会有什么脏东西存在,但那正殿在我观瞧之下,鬼气森森,看样子八成会有问题,还是听爷爷的话,小心为妙。

吃完饭,我无所事事,就打算自己个儿逛逛庙会,熟悉下庙里的地形,晚上要是真有什么事,也好更轻车熟路一些,不至于蒙头乱撞。

早上刚来的时候,还伴着点晨雾,现在正值中午,老城庙在阳光下显得古香古色,虽然北方的冬天格外寒冷,院子中的几棵大槐树也都光秃秃的,没有半点生机,但是依然挺拔着直戳天空,那映在蓝天下的老城庙,红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虽然很多墙上的装饰已经残缺不全,壁画因受时间的侵袭,也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但是这么一来,更显得庙院古老,坐落在黄土地上,即便人山人海,也显出一股子沉寂肃穆的味道。

就这么在庙里逛了逛,很快就到了下午,人渐渐的稀少下来,那些做生意的人也开始收摊,民间传说神仙过午不食,大概也是要减肥,所以寺庙在下午就基本没有了香火。

我看庙里的人只剩下了几对看热闹的文艺青年,在那里拿个单反东拍西拍的,似乎对墙上的壁画很感兴趣,其中有个妹子长得倒是挺漂亮,我一时无聊,多看了她两眼,结果惹得他男朋友老拿鼻子瞪我,我就灰溜溜地回到了此前和老南头谈事的小屋里玩贪食蛇。

过了会儿,听见屋外渐渐安静下来,几个庙里的工作人员似乎在打扫卫生,扫帚扫地的声音传了进来,我走出去一看,夕阳西斜,映照在远处的庙墙上,格外沧桑,这虽然不是千年古刹,可在我们这种小地方来说,也是难得的美景。

这时那冯奶奶也走了出来,大概是刚刚打扫完她的送子观音殿,正在不断地用一个拂尘抽打着自己浑身上下的尘土,也不知道是不是吕洞宾那把。

冯奶奶看见了我,大概也知道了我晚上要住在这里的消息,就冲我笑了笑,然后隔老远对我说:“小祁啊,怎么你爷爷把你留下了?”

我被她一问,还有点不好意思,对她笑了笑说:“没错,爷爷让我再待会儿。”

一听我这么说,院子里打扫的人都停顿了一下,看向了我,其中有一个带着方框大眼镜的老伯,穿着一身已经褪色的蓝色中山装,打扮得跟〥刘老根〤里的药匣子似的,不像别人那样大方,而是偷偷摸摸地瞥了我一眼,他带着的眼镜镜片很厚,我并看不到他的眼神,一瞥之下,就又弯着腰接着扫院,我心中暗暗留意。

这时,老南头从另一个偏殿走了出来,招呼我说:“小祁,过来过来,我给你介绍介绍。”

我看老南头难得的热情,就走了过去,老南头指着刚才那个药匣子对我说:“这是我们庙里的梁会计,你叫他梁师傅就行,最近这段日子,都是他领头在庙里值班,今晚咱们三个人一人一个屋,就都在庙里睡,哦,对了,还有两个手艺人住在观音殿边的那间屋里,他们领头的那位吴老大说是要回家拿工具,明天再来。”这吴老大我早上有些印象,是个40岁上下的黑面大汉。

那梁师傅一听老南头在介绍他,就直起腰来,对我点了点头,一脸的肃穆,眼神深藏在厚镜片后,让我猜不透他想些什么,我就也对他点点头说:“梁师傅好。”

老南头就招呼梁师傅说:“老梁,你就别扫了,进屋来,咱们仨聊聊。”

那梁师傅一听,就放下扫帚,扶了扶眼镜,向老南头的屋里走了进去,我一看他进去了,就也跟着他往里走,此时就听身后的冯奶奶对众人说:“大伙儿赶紧打扫完,晚上回去早早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呢。”呆场叉技。

撩起厚门帘进屋之后,我就发现这屋里的条件比我刚才那屋显然要好上许多,居然还有个火炉子,火苗腾腾的,暖和得紧,老南头给我和梁师傅一人倒了杯茶,让我们坐下,三个人就闲聊了一会儿,我很好奇怎么现在庙里还有会计,就问梁师傅平时都做些什么工作?

梁师傅一脸的平静,也不扭头看我,而是把目光看向火炉,慢慢地说:“庙里的香火一年比一年好,再加上经常也要募捐?维修什么的,所以我才来庙里当了会计。”说到这还苦笑了一声,接着说,“老伴前两年没了,所以待在家里也烦,还不如来庙里找个差事做。”

我听到这就点点头表示理解,现在很多独居老人都是这种情况,孩子在外工作,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待在家里也确实不是个事儿。

刚和他们聊了两句,就听见屋外的冯奶奶冲屋里喊道:“老南,打扫完了,我们先回去了,你们晚上注意安全。”

老南头一听,就拿着钥匙走了出去,另外屋里的两个手艺人大概也听到了动静,就也走到了院子里,我透过窗户上的玻璃向外望去,只见正是仪式上那两个不到30岁的小哥,大概也是在庙里待得无聊,打算在院子里四下走走。

老南头反锁了庙门,又对那俩小哥说道:“晚上可别在屋里抽烟,咱这庙里木料多,天干物燥,别给引着了。”那俩小哥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老南头挑开厚门帘走回来,放下钥匙就对梁师傅说:“老梁,那事你也跟小祁说说,小祁家里就是做这个的,你照实了说,别怕。”

那梁师傅这时才看了看我,大概也猜出了我晚上要住在这里的意图,此前老南头也说要找个人给我讲讲这庙里的邪门事,我一听终于聊到了正题,就竖起耳朵打算听梁师傅讲。

梁师傅顿了顿,又喝了口茶,看他那样子似乎并不害怕,他啐了口茶叶沫,喃喃地开始了讲述。

原来,两个月前,一直和梁师傅搭伴值班的那个老头得了急病,被家里人送到医院检查,当夜,就剩梁师傅一个人值班,这寺庙里原本就供了些神鬼泥像,白天看都幕牛砩暇透鹚盗耍菏Ω滴蘅赡魏危荒苡沧磐菲ぃ胀炅丝唬痛蛩阍缭缢拢镜降诙炀退阃瓿扇挝窳耍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