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暹停下脚步,眼睛看着辽阔的海面,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洋人的殖民太慢,也太不实用。他们国内的人口并不怎么过剩,满世界圈地,夺地盘,为的更多的是利益。
咱们华夏殖民,更不如说是开疆扩土。朕要的是真正殖出去民的‘殖民’。把百姓迁移,化蛮夷为汉土,只有这样国内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先强大起来,还需要我们制定好一个利民的政策。让百姓们渴望去殖民。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里就有许多条款是可做参考的。这都要看将来我们能走到哪一步了……”
刘暹对张守炎说着话,眼睛看着海面。一艘艘舰船已经启航,进攻天津的战事正式启动了。上海出兵三万,广州起兵两万,加上海军和两个营的海军陆战队,总兵力超过了六万人。加上福州向发所部一万五千军,为了囤积够这些充足的军需物资,秦军整整忙活了三个月。
……
东京,维新政府的心脏。
与五年前相比这里繁华了很多。战争的创伤已经在时间中慢慢消退,战争的遗痕也在时间中一点点被抹平。
日本陆军已经完全充实了六镇陆军,扩大了拱护天皇的近卫队规模,并改名近卫军,人数高达六千余人。总兵力超过八万,装备了相当多的火炮,武器不弱于欧洲军队,对比当年的实力,可以说增强的太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英国订购的海军战舰也即将归国。
作为一个岛国,没有强大的战舰守护,又有了刘暹当初的痛殴,日本人这五年来过的一点都没有安全感。
现在小鬼子陆军强大了,战舰也有了,各港口炮台也修筑修建了,虽然日本政府还塌了一屁股账,但小鬼子心气就不由自主的高涨了。
虽然西南依旧是他们的心腹大患,西乡隆盛至少筹集了三万军力,而且有着相当一部分是日本老兵。背后有着新秦政府支撑的西乡隆盛,西南军师旅级建制的炮兵实力并不比日本政府军的弱。只不过兵力相对要少,所以对比起来实力不充裕。
在日本实力迅速恢复的同时,是日本武士阶层权利被彻底剥夺的过程。如果不是刘暹吸纳了至少两万日本武士,并且把其中的五千人投入进了兰芳与当地土著的厮杀中,日本现在双方矛盾会更加尖锐!
日本最底层的平民生活依旧困苦,粮食跟原先一样,始终是困扰着他们的最大难题。米骚时有发生,可是面对着日本政府那强大的武力,这些骚动就跟原时空历史上的结果一样,全部被无情的镇压。
军人在日本国内的地位不住的被拔高。日本军部的势力开始扩大,地位比之原时空同期来也总要了很多,但仍然还是一棵幼苗。
就在秦军席卷中国的时候,就在刘暹还在为统一国家努力的时候,东边的那条饿狼正在迅速成长着。只是饿狼肚子里还有一颗定时炸弹,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都曾经出力以图化解这个矛盾,但是西乡隆盛很固执,在历经了当初的战争之后,在看到了法国人的下场之后,他也不认为就日本的这几万部队会是那个庞然大物的对手!
所以现在得日本前途,依旧充满了波诡和不定。
……
同样是跟日本一衣带水的朝鲜,现任朝鲜国王正是朝鲜王朝的第26代君主李熙。朝权大政操于后宫之手,这家伙绝对算不上人才,甚至连中庸之才都算不上。
李熙性格懦弱,耳根子软。因为他老爹大院君的存在【李熙的情形就跟光绪、傅仪一样。前头国王断了后,他是宗室近支。所以继位当初是他老爹大院君摄政】,本身的王位和权利又不是太过于稳定,现在的朝鲜虽然因英法俄等国使臣的到来,向外面的世界瞅了一眼,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状态。
但是朝鲜再闭关锁国,对于大清的变化也是看在心里头的。刘暹南京称帝,朝鲜一点风声儿都没接到,整个朝鲜朝野是胆战心惊。
所以朝鲜朝廷立刻就下定了决心,派遣使者向南京觐见。本身对于满清就怀着不满的朝鲜人当下就决定抛弃满清。朝鲜朝中所谓的一些亲清人士,比如赵宁夏、闵台镐、金允植、金弘集等辈,也立刻成为了亲秦派。
秦军势力的主导阶层是汉人,在朝鲜看来这是中国的正统,即使有一部分人一开始是抱着刘暹是叛逆的眼光,时局进展到现在,他们也全改变想法了。
政治人物是很擅长变化的。
可截至到秦军启航出发,朝鲜的使臣还没派到上海,只因为一个缘故——正副使位置争夺的太激烈了,不仅闵妃集团和大院君争,两者的内部也在争!
这一争,就一直争到了秦军出击!
第四百八十七章天下没有后悔药
刘暹实际上对此刻的朝鲜并没什么恶感。虽然在他的前世,南朝鲜是那样的令他觉得恶心和可笑。但这个时候的朝鲜却让他讨厌不起来。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情绪。看着前世的‘宇宙第一大国’必然狗一样匍匐在自己的脚下,感情上还肯定带着远比对满清还高的忠诚,刘暹内心是很爽的。
这就跟一种很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你不是牛逼吗?孔子都是你们国家的,宇宙第一大国啊,‘我要去外太空看看,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思密达!!!’
现在呢?
就是一条讨老子欢心的哈巴狗。烦了老子,随时都能宰了你吃狗肉!这内心是很舒坦很舒坦的。虽然朝鲜现在还没有跪倒在自己的脚下!
但刘暹对朝鲜丝毫没有担心。他心目中,朝鲜就是无害的废渣五,连小鬼子的十分之一威胁大都没有。小日本眼下的情况刘暹是一直看在心里的,东京的维新政府还没服气!
只是,当下的重中之重是要先解决满清。至于小日本,自己给他们预备的板砖早已经准备好了。只是现在还不是发作的时候!
……
就在秦军大兵进发跨海北上的时候,陆地上的秦军部队攻城掠地也丝毫不慢。齐大林已经率部进入了河南濮阳,下一个目标就是直隶的邯郸。同时山东部分的兵力也在向着山东西北快速席卷。
旺田镇是开封城外的一个小镇子。
一队秦军士兵刚刚从镇子外经过,本来静悄悄的如同鬼镇的旺田镇迅速热闹了起来。
镇子里的地主王家。
王瑾一脸斥色的训着自家婆娘,“我就跟你说过。秦军军纪严明,南京那位将来是要坐天下的真龙天子。你这婆娘偏偏嘀嘀咕咕的坏事……”
王瑾脑袋里的旧思想还是一水儿的根深蒂固的。镇子外过来军队了,自己作为镇子上的地主就必须招待款待一番。至少也要送些粮米猪羊犒军,并且准备上一份银子。礼送出境!以求的军队安安生生,别扰民掳掠,甚至杀人奸、淫。
而他的夫人却把秦军看作了清军,出面只让下人去露头,免得当家的被当兵的扣了,王家还要大出血一会。这事儿是有前车之鉴的。
这两年天景不好,又乱哄哄的,王家可没原先阔绰了。前一会就已经伤了元气。这一回再来一次,王家就要家道中落了。
而事实上当时的王瑾心里也在打鼓,被夫人这么一拦也就缩起头了。
结果秦军军纪严明,别说扰民掳掠,就是旺田镇送的犒劳都一点也不取。只让出头的几个镇上老人夸赞是王师,王瑾也立刻挺起了胸脯来,训起了自己的老伴。实际上是自己心里觉得亏了,让下人出头,丢了颜面。
王氏是丝毫不在乎丈夫的训斥。几十年的过活了,她知道自己丈夫是个什么样脾气。看似现在在发火,实际上是一点事都没。王家家小业小,她可不愿意冒一丁点风险。
“老爷。老爷,不好了……”
王家的管家这时候疾跑着进了院子来。
还在活动嘴的王瑾和他老婆同时一惊,“难道……”
“那队兵又回来了?”王氏抢先问道。
“不。不是。”管家喘气回答。
王氏夫妇二人立刻舒了一口气。可是随着管家接下来出口的话儿,二人的心就又提了上来。等到管家把话说完。王瑾涨红了脸,身子抖的都像是在打摆子一样。“这。这不是劫富济贫么?”
“你说的都是真的?”王氏的声音也在发抖。
“是真的,李秀才在村头亲自念读的。佃户的地租不能超五成,农税,百亩田以下的门户二十税一,一百亩到一千亩之间的十五税一,一千亩以上的一律十税一。”
“天杀的秦军,天杀的秦军,这是在剜我的肉啊……啊……”一屁股蹲坐在椅子上,王氏扯开嗓子带着哭腔就骂了起来。
“闭嘴你这婆娘,想害死全家啊。”王瑾本来还在抖个不停,可一听自己夫人的话,赶紧扑上前,一把捂住了王氏的嘴……
刘暹并不是强力限制土地兼并,他可不想让中国变得跟他的前世一样——全国百分之七十、八十甚至是九十的农业人口【没发展前】,一个接一个的‘小农经济’!
刘暹也希望在百年过后的中国,农民会成为这个国家里的高收入人群。所以他并不限制土地兼并。因为刘暹的目光是中亚、是南洋,还有无数沃土等着国人去耕耘。如此国内还要限制土地兼并干嘛?
他愿意看到的是,十几二十年后,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农场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所以对于地主他只是割肉,而不是除根。
就当是农业为工业牺牲吧。
他不需要用土地去拴住诸多的农民,无地农民会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刘暹出台此政策的另一次要原因就是——瓦解地方上的宗族势力。
一千亩地以上,农税就是十分之一,整整超过最低等的两倍之多。刘暹不认为诸多小地主能忍下如此大的亏,他们肯定会把土地分散到全家子弟的名下。这样一来也就破坏了宗族的根基了。
中国的地主家庭,有很多是不分家的。即使分家,分出去的偏房也只能得到不多的一点产业。毕竟再大的家当,一次分两次分,都大块大块的剁肉的话,也会变成无数个小富农阶层。这样,家族的根基就不存在了。
现在刘暹就是逼着小地主阶层瓦解。中国农村宗族的主要构成成分就是小地主阶层。那些真的拥有几千亩良田,甚至更多的家族,已经是士绅门第了。
可利益这东西,分起来容易,可日后想要再聚起来就千难万难了。没人会把到嘴的肥肉吐出去!秦军去年就正式出台的土地法中,律文可是做了明确规定,谁人名下的土地即算是谁人的,属于正规的受国法保护的私人财产。
横插了这一杠子,也就差不多能把乡下的宗族势力瓦解个七七八八了。
刘暹要建立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明清那官府不下乡,任由地方宗族势力扩大化,是绝对不行的,是对于大秦的社会结构之发展有害的。
旺田镇这地儿,没过多久就有秦军乡镇政府驻下。在官府下乡,甚至把手伸进了村一级的层次,政府的力量和传统的宗族力量的碰撞,生出了多少悲欢离合。却也是将来的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中国乡镇地方的写照。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经过几天的航程,秦军已经云集到了渤海之上。曹妃甸就是秦军的停驻之地,此地甸头前缘一里左右水深即达到20~30米,是渤海湾内天然的深水港址。距天津120公里,距唐山80公里。虽然现在这里还只是一连串的小渔村,根本没有后世开发区的气派,但作为秦军的落脚地,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无数舰船的到来,一队队士兵的开到,让整个曹妃甸都笼罩在惊惧之中。这里的百姓多是打渔为生,每天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多赚一点钱,根本不知道什么家国大事。对于他们来说,天底下最大的事儿就是赚钱填饱肚子。
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下子数万人马登陆,那惊恐的情绪是可想而知的。
“皇上,这个就是多军在津门的防务布局图。与淮军交代的对比,大沽炮台、北塘炮台变化都不大。主要变得是陆路防御。
多隆阿亲自坐镇天津,集结了多军、八旗新军过五万人。并且天津的背后,也有不少三万的援军。”
刘暹还没有下船,早在曹妃甸等待的军情处天津站谍报员带着天津的布防图自己来到了船上。刘暹用耳朵静静的听着谍报员的讲述,对比他虚拟地图上看到的一切,天津站拿到的这份布防图几乎没有错误。就是有错误也是地图不精准,三里半的距离便成了三里三四。各处炮台和战壕、碉堡等军事工事,半点不差。
天津站的人也很有把握。那谍报员在被刘暹问及是否可靠准确的时候,直接拿自己的脑袋来担保。
刘暹手里拿到的还有张家口站发来的急报,就在秦军筹集物资、军队,调集、租借商船,准备跨海进攻的时候,内蒙也在组建着一支起兵部队,并且其中的一支骑兵队伍已经被清廷下旨调入北京了。
现在整个津京地带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
“轰轰轰——”
大炮轰鸣,弹落落处惨叫连连,大沽口水师的几艘出来侦查的火轮船已经或打起了白旗,或飘浮在水面上成了棺材。秦军出动的也是炮艇,但专业的炮艇对付清军这些以货船、轮船改造成的炮艇来,炮战中是绝对具有压倒性的力量优势的。
几艘军舰则直接扑到大沽口炮台外海。
军舰没开炮,炮台也没开炮。
多隆阿举着望远镜看着海面上飘扬着赤旗的战舰,内心感慨良多。当年对自己低头俯首的一个小人物,现在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庞然大物了。
可惜。自己当初没有看出来这是个噬主儿的逆贼,不敢一刀了断,也没了今日之祸!
第四百八十八章战塘沽
大沽炮台的坚固在整个东亚都是首屈一指的。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短短几年里两次加固扩建大沽炮台,是十分重视大沽口的军事防务的。整个大沽炮台有各口径火炮一百四十多门,其中最大口径达到了260mm,也就是十吋。
不过,刘暹并不怕。
罗荣光随从淮军南下的时候,把大沽炮台上的老炮手几乎抽调了个干净。现在大沽炮台上的炮兵要么是新手,要么是原先在多军里打小炮的。让大沽炮台的防御力降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并且更重要的是,炮台是死的,秦军舰队可以在黑夜中向炮台发起进攻。反正一切数据齐全,设计诸元计算好后,黑夜也碍不了多大的事儿。反而还会让大沽炮台的实力锐减。
现下大沽炮台上的那帮炮手,他们的技术水平,那是甭抱指望的。
多隆阿接手天津才多长时间?这么点时间要就能把一群新手变成炮台老兵,多隆阿就神仙附体了。
秦军当天夜晚没有发动进攻,进攻是在第三天夜里八点开始的。
秦军两艘铁甲舰,四艘蚊子船,四艘铁肋木壳巡洋舰,四艘木质巡洋舰,可以说主力出动了六七成。但海边上突然响亮起的隆隆炮声并没有让整个天津都变得慌乱不安起来,因为天津城距离大沽口还有近百里的道路。
海边的战斗打响,城里面的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可是临近凌晨三点钟的时候,求援的电报被拍进了天津。提督塘沽的常星阿请求援兵了。多隆阿心中砰砰直跳,塘沽之战重在炮台。常星阿说炮兵技逊,多发不中。逆秦炮术则精湛,连连命中。这根本不是有援军就能解决的问题!
多隆阿本以为凭着大沽炮台强悍的实力能够干沉几艘秦军的战舰。就像当年僧格林沁在塘沽做的一样,那就算最后塘沽失守了,也一样能大大提升清军和清廷的士气、信心。可现在看,常星阿比起僧王差的多了。
作为一名沙场老将,多隆阿已经透析了秦军夜间进攻的用意。刘暹抓的就是大沽炮台上的炮手水平不行这一命门。夜间作战,炮台是死的,军舰是活的。大沽炮台更加的打不中军舰,而军舰能频频命中炮台。
塘沽守不下去了!
不过虽是如此。多隆阿还是派出了一支军队,前往塘沽增援。尤其是在北塘一代安排的那一支骑兵!
即使于事无补,他也要跟常星阿打打气!
夜色当中,天津城已经全城戒严,总督衙门里还是灯火明亮。
多艘炮艇将北塘洗地一样不停地轰炸着。北塘作为塘沽整体防御体系的北翼,清军不仅在这里筑有炮台,还布置了不下三千人的守军。但是当炮台被军舰一一击破,然后炮艇又过来洗地一样轰炸个不停,三千人的守军连死带逃的已经去了大半!
这里是秦军的主要登陆地点。就在炮艇不足的用火炮轰击北塘的同时。大批的轮船已经载着海军陆战部队奔着北塘抵到了。
曹妃甸距离天津城有一百二十公里,塘沽距离天津又有一百里,也就是说曹妃甸距离塘沽只有一百四五十里地,也就是八十来海里。对于客轮、货轮连说。这个距离虽然是在夜晚中,也只需要十个小时就能达到。
“啪啪……”
一艘艘小船随着海浪冲到了海滩,船上满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这是秦军队伍内第一支人手连发枪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队伍——海军陆战队。
再算上超出陆军部队不少的重机枪配置和迫击炮配置。这支部队的装备之豪华,放到欧洲都能亮瞎人狗眼。
突然间。陆地上火光一亮,一门剩存的火炮开始反抗了起来。这是在秦军炮击中艰难幸存下来的火炮。应该佩服操作这门火炮的清军炮手。这个时候了竟还依旧按照命令,坚守和反击着。
秦军对这种‘萤火之光’没有丝毫的不适,随着多艘炮艇上的舰炮火力支援,这门大炮自来得及发射了两发炮弹,就在一阵火光中不复存在了。
从开展以来,秦军的主力战舰在这里炮击超过三个小时,消耗了一千五百发120mm口径以上的炮弹。其中还有秦军兵工厂在刘暹的指导下刚刚捣腾出来得燃烧弹,以橡胶和磷为原材料,爆炸后威力不俗。燃烧效果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并且磷的燃烧还能升腾起大量的有毒气体。只是成本不低!
磷这东西燃点很低,炮弹保存不易,尤其是大规模的保存。
一个个以钢筋水泥修筑起的碉堡和掩体工事都已经破破烂烂,这里到处都是深深地弹坑,千年不见阳光的低层泥土被翻了出来,到处是硝烟味和新土的腥气。
大沽炮台那里的咱都还在进行着,几个小时的轰炸,清军损失严重。但炮台上的要塞炮火在秦军舰炮轰击下始终没有终结。大沽炮台为数不多的一些密封式炮位还在顽强的抵抗着,零星炮击时不时的响起。
天明,塘沽这处保护着北京的炮兵要塞,至此已经是面目全非了。随在秦军尾巴后头的英**舰上的船员后来回忆说:自己清晨再来看塘沽的时候,几乎都认不出原来的面貌了,这里完全再也找不到一丝绿色。
美国《纽约先驱报》记者格兰特说,清晨自己随着军舰来到北塘的时候,“这里好像刚刚被一场大火洗劫了一遍”。
并不强大的中国海军显示了他们在东亚的海疆之上的统治力,他们用炮火证明了一切与海洋接壤之处,都笼罩在海军的火力控制之下。
伴随着晨曦的第一抹鱼白,秦军后续的陆军开始登陆。这一批士兵个头很低,平均身高几乎不超过一米五多少,这是三千人的日本挺身队。
一艘艘小船将秦军部队成建制成建制的送上海滩。
工兵部队在抓紧时间修筑码头,争取早日将重火力——大炮,运上岸上。
几乎快要响彻一夜的炮声中,清脆的枪声终于掺入其中了。北塘秦军登陆十分顺利,截至到清晨五点钟,天都已经亮白了。两个营的秦军陆战队和后续的日本挺身队士兵全都顺利登陆。
部队开始向内陆挺进。舰炮依旧在发出轰鸣!
陈国瑞静静的作战一个马扎上,旁边就是他的坐骑,再扩散视野,那就是一支超过两千骑的骑兵队伍。
自从僧格林沁战亡之后,十多年了,陈国瑞也只是向上走了一步——记名提督。甚至中间一度被剥掉了兵权,打发回家养老。还是多隆阿念他勇名,援了他一手,才能重新出山,执掌手下的这两千多骑兵。
可是陈国瑞现在真的后悔了。自己安心在家过活不就是了,干嘛还贪图功名,累的到了眼前这进退两难之境!
清廷明显是要垮了,陈国瑞却不能跳船而走。悠悠众口,恩德情谊,就是一条砍也砍不断的铁链,死死地把他拴在满清这条要沉的大船上。
“哒哒……”马蹄声由远及近。陈国瑞抬头一看,是提督塘沽陆路各军的成保身边戈什哈头领。“陈军门,奉大人军令,命您率军进击北塘。”
来者将手中的命牌递给了陈国瑞。陈国瑞只是照例的瞄了一眼,立刻招呼手下骑兵上马出战。
两千多骑,上万只马蹄敲打地面的震动,是大炮也掩盖不足的声响。
焦文斌脸色一正,内心里由衷的对刘暹感到佩服。实在是算无遗策,说多隆阿会在北塘埋伏骑兵,果然就有骑兵。
而且出击时间估算的都相差无几!
“后撤——”
焦文斌下令说。在他带领的前锋部队身后不远处,两条简易的战壕配合着铁丝网组成了一道简单的防线。
陈国瑞来的很快。在发现秦军部队在后撤后,骑兵的士气更加旺盛。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秦军的先头部队出了他们舰炮的保护范围,并且进攻态势下的他们队形分散。如果骑兵能够切入其中,那绝对会是一场酣畅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