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思想最活泼也最具有爱国热情的一批人,战斗英雄来北京了,他们肯定要夹道欢迎的。就跟几个月前西线战场的功臣来京授勋,下着大雨几千上万人围在德胜门。
“哦?那你怎么也没有去呢?你们车夫怕也不差这片刻工夫的生意吧?”孙汶在广州的时候了解过车夫们的收入,很不低的。
“俺们昌义车行里也有不少人去朝阳门,不过俺没去,俺还想多攒几个钱呢,等钱攒够了,我就自己买辆三轮车蹬,拉客就更容易了,挣的钱也都是自己的。”车行的黄包车就跟后世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一样,每天车夫都要上缴一定额度的份子钱的。而车子要是有了损坏,一切也都归在车夫自己头上。
“买三轮车?好志向。不过与其买脚踏车,不如一步到位买辆机动三轮。这以后啊,脚踏三轮会越来越不成的。”
黄包车还好,方便,个头小,掉头转向溜缝都容易,在都市中依旧有着一定的市场。可脚踏三轮在孙汶眼里是真没啥前途。
“机动三轮贵啊。一辆机动三轮都能买五辆脚踏三轮了,还喝油。再加那玩意跟汽车一样,要在警局里上牌照,还要考驾证,麻烦着呢。对俺这样小老百姓说,还是脚踏的三轮更划算。”车夫话头一转转到了机动车驾证考试上来了,说那个驾驶证考下来有多难多难,且拿到了驾证之后还有多么麻烦的注意事项。“连喝酒都不能的哦……”
很显然,孙汶跟前的这个车夫是好酒的人。
被车夫这么一打岔,孙汶先前一脑门的犯愁也都断了思绪,消失不见了。他心情一变,就有了跟车夫聊天的兴趣了。
“我在南面的亲戚,一个表弟,也是拉黄包车的。他人在广州,一个月能赚七八百块,辛苦是辛苦,这钱挣的可是真不少。你这一个月能赚多少?一辆大号脚踏三轮也就两千块,三个月就够喽。你京片子说的那么顺流,来北京一定必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了,莫不是骗我?”
第七百二十五章原来已经受招安啦!
“先生说笑了不是。我哪里会骗你。俺们一家五口的吃食开销全靠着我一人赚钱的。每个月能有一千块的收入,看着不少,可两个大孩上学要用钱,房租要用钱,孩他娘在家里带那最后的小子,出不了工,只能糊纸盒,赚点菜钱。再扣了去人情往来,这一月做下来能存个一二百块就是多的了。若是那天有个发烧感冒,来个小灾小病的,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就是白干了,一个子也攒不到。”
北京很繁华,居住大不易。
“在俺老家许昌,府城讨生活,一家五口一个月用不了二百块钱,饭菜里还能时时能见到肉腥,可是在北京,一月没个五百块,裹都裹不住的……”
“那报纸上都说北京城的物价高,比别地儿的都高。就跟那大唐时候的那长安城一样……”车夫几天前才还看过一篇关于民生方面的报道,京城里的柴米油盐、蔬菜瓜果、走禽水鲜,价格全都比外地要高出至少20%,其中一些例价格更是翻倍不止。作为一个在北京讨生活多年的老北漂,深受其害的车夫像是找到了愤怒的根源了一样,一张嘴balabala的不停。
连孙汶就感觉着,车夫一家人的生活真tm很坚信。“那何不移民实边?你一家五口,若在西北、东北边外,至少可得授田两百亩……”车夫既然是河南人,就没有移民南洋的道理,往海外迁移的多是南方几省的百姓,往西北、东北、西伯利亚迁移的则是北方人居多。
孙汶的这一句话立刻让车夫沉默了。半响才道:“我家媳妇有时也这么说,不过我算了算。还是留在京城的好。一来这里挣钱容易,门路多。只要手中有了闲钱,多的是挣钱的法儿;二来京城的乐子多,不像别的地儿,一到晚上就死气沉沉,孩子都养木了。现在京城里每到晚上就有电影、歌舞、戏曲儿看,有钱人看电影院、剧院,穷人就看露天电影、露天舞台,那乐子可多了,也长见识。
尤其是这几个月。国家放西线、南洋和北美那打仗的纪录片,俺可看到那大炮了,一列几百门,好家伙,打起来震天响地的,那炮口冒出的火柱子比大年三十的烟花都好看。几十万大兵,那阵势,可算知道现在仗是怎么打的了。
也是当今万岁爷圣明,把咱国家治理的越来越好。越来越昌盛,这要搁在前清哪会儿,哪有现在的阵仗?
过去都说洋人厉害,那俄罗斯大鼻子是洋人那边一等一的强国。英法三十多年前还打进了北京城,才一两万人就打的满清皇帝屁滚尿流,丢了国度。让洋人抢了、烧了圆明园。
可是现在知道了,嘿嘿。感情不是洋人真的厉害,而满清的皇帝不中用。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当皇帝的没能才就累死全国。看看现在的中国,看看咱们现在的大兵,真正的能打仗,是真正的能打仗。这洋人一碰到不也就银样蜡枪头了?就是一群欺软怕硬的货!”车夫言语中满满的自豪感。
孙汶在后头也听得笑了。可不是么,满清无能腐朽,国朝锐气澎湃,中国就是发生了这般翻天覆地之改变。外国人都称赞‘中国之崛起’是为‘奇迹’!本国之人当然就更加的沸腾了。
孙汶少年时候就到了檀香山,对于此中改变带来的影响,体会尤深。
约莫二十分钟,电报局到了。孙汶提着皮箱下车,径直走进了去。京城里的电报局足足有三个之多,而每一个都是人潮如涌,日日不觉。因为京城有证券交易所,有一家家银行,有诸多紧要的消息。尤其现在是国会召开期间。
孙汶一走进电报局就立刻感受到了一种迥异与檀香山的气息,后者市区里自然也有电报局,可远及不上这里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热闹。
看着眼前人来人往,可以用‘拥挤不堪’四字来形容的电报局,孙汶一时间都找不到落脚的地儿。他也只能等!
国会议员是很高贵,但电报局也不会给他们单独开出一条线,玩个贵宾vip。孙汶只能在大厅中等着,一点一点的向前挪动,还好大厅一角摆满了书报,还有热水供应。孙汶也拿起了两份报纸,一个是有‘国报’之称的《华夏日报》,另一份是声名丝毫不比《华夏日报》逊色的《大公报》。
两份报纸上可以看出各自的偏重点来,《华夏日报》除了即将召开的国会商讨,报道重点就是南洋的移民和北美的战事,《大公报》相应的政治色彩就淡了许多,虽然对即将召开的国会和南洋移民、北美战事也有报道涉及,可版块里还有经济、民生,眼下江淮流域夏洪过后的尾巴,和英法俄的一些国外经要。
“俄罗斯……,这是吵崩了,要干仗的节奏吗?”孙汶眼光突然一呆,目光死死地被一块手掌大的豆腐文给黏住了。上面是一道关于俄罗斯刚召开的第四次皿煮代表大会的报道。穷党激进派和缓和派、皿煮分子在大会上争执极端尖锐,已经有人在叫嚣用武力解决问题了。
孙汶是从来没有想过皿煮代表大会也能开出这幅狗模样的,看那文字的描述,两边人在大会上都动手要打出狗脑子了。这还是皿煮吗?这还是他心中的理想政治吗?美利坚式的皿煮在孙汶心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这几年来一直为他推崇,即使现下的美利坚被中国欺负的都要跪了。但在孙汶的眼中,美利坚式的皿煮政治依然是最和他理想和观念的政治体系。所以当中国宣布会从俄罗斯撤军,并且主动帮助俄罗斯的皿煮分子举办了一次皿煮代表大会,孙汶就觉得又一个文明昌盛的皿煮国家就将代替野蛮粗俗贪婪暴戾的沙俄政府,在不久之后的时间里出现在中国的西方了。所以,看着眼下的报道,孙汶很失望很失望的。
召开皿煮代表大会,选举内阁、总统、国会代表,确立国家皿煮政府之国体,定国家政治,这样美好的事情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皿煮就代表着争论,谈不拢可以接着继续再谈,怎么能叫嚣着用武力解决争分呢?这不是皿煮,而是独、裁,而是专、政。
孙汶一时间怒气冲胸。他直想着奔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在那个全俄皿煮代表大会上痛斥这群披着皿煮的外衣的独、裁分子。“皿煮之路,何其难矣。”
“俄国之事,操之急也。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晚上,回到国宾馆的孙汶在与夏威夷国会代表的欢迎酒宴上,谈论起了俄罗斯的事情,是如此的说道。他认为俄罗斯的皿煮还不够普及,思想解放还没有达到足够支持社会改良的程度,大批被权利腐蚀的蛀虫,守旧的贵族,披着光鲜的外衣混入进了皿煮的队伍当中,这群人的思想腐朽而堕落,他们贪婪和卑鄙,热好争权夺利,无不败坏着俄罗斯皿煮道路的希望。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这一刻孙汶的思想发生了一些的改变。他从光嘴皮子的宣讲皿煮大道理,晋升到了如何发展皿煮阶层,也就是如何促进社会进步,民生富裕。认识到了社会皿煮的真正根本不在于皿煮思想是否得到宣讲,而在于皿煮力量有没有得到发展。没有后者的支撑,前者毫无意义。有了后者的支撑,前者将变成真正的改变!
不过孙汶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夏威夷籍国会代表团的认真对待,乃至于认知。夏威夷国会代表团一共七个名额,每个人关注的重点都是怎样扭转华人人口下降这个真正的大事上,都在如何说动国会通过移民夏威夷的倡议。就连一下午都在义愤当中的孙汶,一番发泄之后,几杯酒下肚,也迅速把思维转移到振兴夏威夷华人人口的大问题上来。
三天后的国会第一次全体大会上,夏威夷代表团的提议被正式列入了讨论归案。自然的,这消息也就落入了刘暹的眼中,当看到夏威夷代表团成员当中‘孙汶’这个名字的时候,刘暹的眼睛真的是凸出来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大炮啊这是。刘暹穿越就算是三十几年了,对这个名字也是记忆深刻的很。现在这孙大炮成为了国会代表,是被自己‘招安’了吗?
刘暹砰砰直跳的心好一阵才安定下。这已经是很长时间没有过的事儿了。可对于一个封建帝王,面对这么个名字的压力感就是如此。
刘暹让人招呼国安部,重点查一查这个‘孙汶’。然后大松了一口气,这个炮党领袖原来真的被自己‘招安’了呀。对自家的感观和从警度竟然这么高,果然很有一种成就感。这就跟一个资本主义政府里的某个国会议员赫然是‘东方红毛太祖’,就让人大感压力的同时,也会升起一股不可抑制的成就感、兴奋感。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和国家的成就征服了一个坚定地反对者,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刘暹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了。
第七百二十六章请父皇赐下密卫
为期半个月的国会召开,顺顺当当的过去了,似乎除了在报纸上争夺了一些北美新闻的版块外就再没引起什么风波。刘暹露面了五次。各地代表提议的种种问题,有的得到了解决,有的依旧难办。可至少身份上些档次的人就都明白这场为期半月的国会私下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交易和内幕。
刘暹不会在这方面费多少心,因为一切的交易和内部围绕的都是一个大方向进行的,而这个大方向就是刘暹自己制定的。国会的事儿有内阁协助国会自身组织操办,一切问题提交内阁参议和论证,可挨不到刘暹本身。不然新秦之政体与满清的军机处+皇帝体制、朱明的内阁+内廷+皇帝体制,等等有什么不同?
新秦内阁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至今,早已经将皇帝与普通的国家政务得失剥离开了。哪项政策或是哪方面百姓不满意或是满意,坏处归类不到皇帝的身上,好处自然也有很大情分归类不到皇帝的身上,但这已经足够了。
于刘暹来说,坏了有个挡箭牌,好了他也最终能赢得声望和爱戴,那些内阁重臣,和首辅、次辅劳累的再狠,最终也只能赢得一个名臣、名相的称谓,最终的好处还是归类到刘暹的。国家强盛了,他有资本打仗了,一场战争集天下之众望,所有臣工的声名、声望在皇帝面前都是不值一提。
所以,半个月的国会过去了,刘暹只是发表了一次演讲。拢共二十分钟。
内阁重臣和首辅、次辅大人才是国会的主角。
时间很快就近到了十月,寒冬初上。北美战争结束的日子遥遥无期,眼看着就真的要在老美这里打成消耗战了。德国那边传来情报。英法已经造出了一种定名‘小游民’的履带式装甲车。块头很大,重量必定远超国防军的轻型坦克,只是还不知道性能如何。
刘暹还没拿到装甲车的确切照片,不晓得这个‘小游民’是否就是历史上英国人造出的那个‘小游民’,虽然时间上它们相差了二十年。
还有此刻的北美远征军,部队已经分南北两路为左中右三路了,中路主力部队二十余万人被挡在了夏洛特,美军还在亚特兰大集结了十几万民兵,随时可以侧击北路军。或是增援夏洛特的美军。南路部队倒是还在亚拉巴马州攻城略地,美国人要主要力量集中在了北方,南面各州抵抗力较之北面差了俩档次。而集结兵力最多,拥有超过四十万人的北路——主力军,在里士满被老美的‘血肉长城’堵得死死的。可怜里士满这座城市,这座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联邦首府,现在却为华盛顿政府拼死血战!
然北美之战局慢慢变成僵持,已经态势明确。国防军的兵锋不能说已经顿挫,美军的实力直线增强确实肯定的。现在就从德国传过来的消息。美军加各州民兵加欧洲各国的志愿军总数已经达到了三百五十万。
这可是个绝对惊人的数字。全世界的军队,除了中国能压老美一头,数量是美利坚已经是世界第二了。而且品质,至少在装备上很不错的。眼下美军的火炮和轻重机枪数量对比。绝对的是全世界第一,比之中国的还要高出一些,飞艇也是如此。虽然质量和性能上没法同中国的飞艇相比美。数量是却在直线上升。
国防军在夏洛特和里士满两座城市被堵,跟制空权的不完整有着绝对的关联。
所以。刘暹已经在考虑着自己是否要亲自去一趟北美,不然那里就会是一个无底洞。不停的在吞噬着中国的国力。
“明年正旦,朕会在大朝贺上正式宣布为你二人立国,出了正月,你们就去伏尔加就藩。”刘暹看着跟前的两个儿子,问:“你们可有治国之策啊?”
这些年朝政方面刘暹从没让儿子涉及,即使是太子爷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发明’上。二子、三子关于政治接触最多的就是国会,每次国会召开和选举的时候,刘暹就会把自己的儿子们拎出来瞧热闹。潜移默化的,这些皇子对于君主立宪接受力都比较强!
毕竟他们的老子在头上压着,虽然私下里对于皇室皇子没有满清时皇子的风光和实权,但这些话永远只会在私下里说。面对着刘暹这么个可以留名青史,堪称真正的千古一帝的老爹,皇子们一点反抗的心意都没有的。
这次刘暹要册封二皇子刘盘为燕王,三皇子刘盈为赵王。两个封国也是把欧洲的那块地盘一分为二,北面的东面界限饱含着乌拉尔山、部分乌拉尔河地区和一块西西伯利亚平原,由此向西横推同一纬度的伏尔加河流域;南边的国家这是以乌拉尔河中下游为界限,国土除了横推同一纬度的伏尔加河流域外,就是里海西岸大片土地和高加索地区。顿河流域的一部分,乌克兰东部的一块土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
这两个国家乍然一看十分的不公平。北国根本不能同南国相比,后者国土多是平原,丰沃的平原,还是俄罗斯的重农业生产区。而前者呢?国境里70%属于山地,除了乌拉尔山去的矿产资源外,再没什么奔头了。
但就是北面的这个国家,落在两位皇子眼中,诱惑力远远超过南国。
欧洲又不是东面的美洲大陆,美洲那里到处都是软柿子,欧洲这边到处都是硬骨头。国家册立,想要再度开疆拓土,根本不可能,能够守住现有的土地,熬过欧洲人,尤其是俄罗斯的窥视和复仇,就是上上的结果了。两个皇子都清楚自家老子把哥俩分封到伏尔加的用意是什么,那就是隔断俄罗斯!
所以,南国虽好,压力却重。不管是里海、高加索,还是克里米亚半岛,亦或是黑海沿岸,这些都是战略重地,南国的压力比之北国要超重十倍。
刘暹的儿子都不是笨蛋,他们可能谈不上明君之才,但却很有自知之明。在新国那样烂的底子和那么危险的环境下,刘盘、刘盈都不认为自己有开疆拓土的本事,如此倒不如选择了北国,安安稳稳的挖矿,开采石油。至少过的安稳。
现在伏尔加河地区还在持续流失的斯拉夫人应该还有300万,70%以上的人口在南国,北国的地盘里可能只有八、九十万人,将来还会更少。而对于新立的藩国而言,原住民数量当然是越少越好消化了。
“藩国能立,但毫无根基。一切都需国朝襄助。儿子对于藩国如何治理没做多想,此事有内阁承办。儿子只以为该当于新土设立一张紧密的情报网络,时刻注意斯拉夫人中的**力量。最好暗中策反、收买当中的一批人,竖立标杆,让之聚拢力量,使之举兵起反,然后才好汇聚大军一举灭之。”
刘盘是哥哥,第一个如此说。
“照你所想,那情报部门该当如何设立?你且说来一听。”刘暹不置可否。
“自然是父皇赐下。儿臣手里哪有这等人才。听说国朝在中亚有个行动队,可从其中抽取人才。而且乌拉尔河流域有多处战俘营,从当中选来一批可拿捏住的精干,比如说他们的家人亲戚还没逃向西面的,先扣下来,驱之为我效力……”
刘暹不做声,但他听出了自己次子的意思。这小子是决定明面上彻底放开朝政,但暗地里要保持着一直属于他的情报力量。应该是对藩国的朝政和官场内阁都不放心。
“刘盈,你有是作何想的?”没回答自己的儿子,刘暹把话转到另一个儿子身上。
“儿臣与皇兄同意。儿臣知道父皇的心思,要推行君主立宪制,君权垂拱而治,至于政治之上,不沾染民间恶诽。儿臣愿意放开国政,但儿臣跟皇兄一样对这样的朝堂内阁跟国会不放心,愿请父皇赐下密卫,以做儿臣防身之利刃。”
两个儿子被自己强摁着接受了君主立宪制,但他们骨子里对朝臣的不信任和对大权旁落后的不安感,从话语中的意思就表露无疑了。密卫,防身之利刃……刘暹心有戚戚然。
自己何尝又不是如此?不然他干嘛一直死死地握紧权利,握紧军权,不就是这种不安感使然的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个皇帝君主,多少家王室、皇室,就因为大权旁落而身死族灭?有着前生经历和见识的刘暹都对此不敢放心,又怎么可能让儿子们个个安心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刘暹爽快的答应了两个儿子的请求。来年正旦,二皇子刘盘,就藩燕国——南国;三皇子刘盈,就藩赵国——北国。这一趟里,父子三人这藩国的问题也敲定了。
“还有最后一百天,你们两个可以放纵的玩一玩。但朕要告诉你们,趁着年前的档口,最好把没敲定的事情都敲定了。”要就藩了,那就需要有自己的家底。日后燕国、赵国的官职刘暹会空出一部分来给儿子留着。反正头十年里,这两个地儿都不可能施行什么皿煮的。今后的大移民不结束,这两个国家还是休谈皿煮!
第七百二十七章第一是忠诚,第二才是能力
任哪一个权贵之家都不会只有一个后代男丁,可爵位、财产的继承人却只能是一个。那剩下的儿子该怎么办?
是给一笔钱打发出去?
是一直留在府里,直到老一辈全部病逝?
还是求人情给某一个好差事、前程?
这些次子、庶子、幼子里未必没有人才,且比之袭爵的兄长们,这些人的进取心还会更重,心思也会更加活络。把他们留在国内,那就是家族的开枝散叶,一个个权贵之家从单独的一家人慢慢的变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历史上的各朝新贵皆是如此。而现在刘暹给儿子封国,却给了这些苦逼的二代们一个更好的机会——从两位皇子远赴万里他乡,开辟属于自己的家族!
一个国家的建立靠的可不只是底层移民,还有知识分子和权贵。燕国、赵国比之得到大众百姓们的拥护,在建国之初的阶段更需要有大批拥护、支持国家的资产阶级、权利阶级。
现今燕国、赵国的当官的名籍可都归属北京啊,刘盘、刘盈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基本盘,要在一个移民的国度里用最快的时间来建立稳固的统治,这些次子真的会有很多的机会的。
两个月的时间,刘暹任凭俩儿子去折腾,真有心去万里他乡闯荡的人,这么长的时间也足够他们跟刘盘、刘盈搭上线了。刘暹还要忙着给儿子挑拣一些真正的有用能臣干将,需要家族没根基的,自身负担小的。个人意志坚定,性格顽强的。两个月的时间要挑出一批这样的人来。主要是圈定了名字后让人去暗中核实、盘查,那是绝对不够了。事实上刘暹在七八月间就已开始了。现下只是要加快些速度。再加上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