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862-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对于中国方面,西奈半岛是一个不需要留心的地方。因为中国海军在海战过后。肯定要夺取苏伊士运河,要夺取苏伊士运河就少不了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从地理上来讲是属于亚洲土地。它是一片广袤的沙漠区域,西滨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东接亚喀巴湾和内盖夫沙漠,北临地中海,南濒红海。东西最宽约210公里、南北最长约385公里。两个海南岛大小的面积让这儿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干旱的气候和不便的交通也是英国人防御作战中的最得力助手之一。

半岛上广大的干燥地区称为西奈沙漠,与埃及的东部沙漠间隔着苏伊士湾及运河,但东边则连绵进入内盖夫沙漠,地形上没有显著的改变。

要进攻这里,只有沿海岸线而动,最好最短的线路当然是走地中海一线了。整个西奈半岛只有临近海岸线的地方保持着固定水源和一定的农牧业区。总人口二十万人都不到的西奈半岛其产出和环境可想而知。英法在这里的驻军完全是靠着后方的支持,粮食、肉类、奶制品、枪炮弹药等等。

地中海沿线是英国人主动驻守的地方,核心城市是阿里什和费拉迈山。前者有阿里什河流过,是整个西奈半岛少有的水源充裕之地,英国人在那里放置了一个集团军。这可是以英伦白人为士兵组建起来的集团军,跟英印军是两万不同的概念。

英国人的防御体系构筑的极为严正。在科威特,一副完全照着现实信息制作的大沙盘已经摆在了总指挥部。为了获取阿里什的英军布置的各种信息,科威特驻军这些年没少忙活,眼前的沙盘就是最大成果。

国防军的沙盘做的极为精巧。有专门的沙漠、河流、山岭、机枪阵地、炮兵阵地等模块,在这些小玩意的搭配下,沙盘所展现出来的防御体系是非常直观的。两道相距1公里左右的铁丝网后,是双方的堑壕带。这是最前线的堑壕。对于进攻方来说,最先的障碍是堑壕和铁丝网前的一片片钉板一样的反坦克锥,还有英国人布置的雷区。然后是一条反坦克壕。深三米、宽三米出头的壕沟,里面全是沙子。中东的沙子极细。常常将坦克发动机或者炮管堵住,这些沙子能起到沼泽那样的话作用。而后就是铁丝网了。期间布置的也有数不清的地雷。在这些防御设施后,才是第一条主防御带。

阿里什处于沿海平原地区,它的东侧有很多的低矮山丘,那是西奈半岛中部山岭的延伸带微端,英国人在那里也布置有一定的军队,主要是防止北方的敌人绕道侧击,但是在阿里什本身,防御地利是十分利的,完全没有起伏的平原地带,英军在布置的时候就只能将堑壕往深里挖,而不是修到什么山棱的背面。这第一条主防御带堑壕一共有三道,相互的间隔以沙盘标尺来看,只有不到百米。第一道堑壕,以及堑壕前部少数几个水泥工事都是观察哨;第二道是火力线,各式各样的机枪掩体遍布其中,有些用夹着钢板、有些则是水泥石头堆砌的;之后第三道主要是藏兵洞,正如第二道也有防炮洞一样,这一道堑壕也有不少机枪掩体和堡垒。

在这条防御带的后方,两公里左右的又是一条堑壕防御带,这样的间距是考虑到迫击炮的射程。2公里远的间距,正好在英军迫击炮的射程之内。这又是一道三堑壕防御带,依然有机枪阵地和藏兵洞;它与第一条防御带之间借助弯曲的交通壕相连,每一个转弯处都有一个防御节点,也就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碉堡。除了交通壕上的防御节点,长达两公里的中间区也布置了不少机枪暗堡和火力点,这些将是击溃掩护前线军队撤退的火力支柱,越是阻挡敌军步兵进攻的火力支柱。

两条防御带、六道堑壕、间杂着无数机枪阵地,这是欧洲人多年大战打下来而形成的一整套防御战体系,就像国防军倡导的弹性防御理论一样,指导之下建成的标准防御阵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防守战体系中,最前面那条堑壕防御带真正的作用只是呆滞敌军步兵和炮兵之间的协同配合。这个时代可没有无线电话,在缺少有效通信措施的情况下,敌军的步炮协同只能按照预定的步骤来实施,一旦进攻中的步兵因为抵抗滞后,那步炮协同的优势顿时就会瓦解。而这时,通过交通壕后撤的守军可以用密集的机枪和火炮尽情杀伤这些不再被弹幕保护的步兵。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欧洲人做的不坏。

第二条防御带后面就是炮兵阵地,是阿里什这座城市市区前的第一道防御阵地,其距离离阿里什市区有25公里。五公里之后就是另一道防御阵线,然后再退十公里,就是第三道防御阵线,再之后才是阿里什防御圈。

整个阿里什有着一个集团军的英国士兵,他们有足够的兵力来进行这般的部署。

这就是坦克的出现给这个时空带来的改变。如果不是中国的陡然崛起,坦克、飞机根本达不到现在的性能水准,之前的第一道防御阵线可能就是整个阿里什英军的外围防御圈了。

是坦克部队的提早出现,催化了整个世界的军事水准。时间距离1920年还有不短的时间,而这样水准的战争却已然堪比原时空的二战初期了。

……

天亮了,通红的太阳从东边的水天相接处升起。黑暗在迅速的消退,最适合潜艇部队活跃的时间过去了,但是上百艘的欧洲潜艇依旧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中国人的那支舰队。

一个完整的航母舰队啊。中国人拢共才五支航母舰队。要是能够重创其中之一,对于眼下的局势将会有着难以估量的大利。

即使把上百艘潜艇全都拼光了,也在所不惜。

虽然没人会真的认为靠着潜艇部队能真正的消灭这支中国人的航母舰队,可只要能给其重创,击沉击伤那四艘航母,那就真的是‘上帝保佑欧罗巴’了!

中国人的算盘已经清楚了,天空上三百多架飞机遮天蔽日,被欧洲潜艇围追堵截了一夜的中国航母舰队也放出了上百架飞机……

四五百架飞机80%都是轰炸机和鱼雷机,每架飞机上都带着深水炸弹,而不是鱼雷和穿甲弹。他们以航母舰队为中心,在下面数十艘轻巡、驱逐舰和快艇的配合下,仿佛一朵鲜花绽放在碧蓝的海面。

第八百八十七章轴心帝国

邓尼茨带着自己的狼群正不怀好意的看着远处驶来的舰队,虽然他根本看不到舰队的旗帜,可他知道,这支巨大的舰队必然是中国人的。

今天他会洗刷自己的耻辱,将血淋淋的惨剧还给中国人。

作为中国海军先遣部队——第七特混舰队的‘交战对手’之一,邓尼茨的狼群损失很大,这在他心里是一道流血不止的伤疤,邓尼茨时刻铭记着。

然后命运之神真的非常不眷顾他,就在他等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猎物和复仇对象的那一刻,他的耳边突然传来了深水炸弹的爆炸声。这声音距离他的u—44号很近很近。

邓尼茨吓了一大跳,他并不知道,他的‘狼群’在空中侦查飞机眼中是多么的明显,这些潜艇的下潜位置没有超过五米的,空中即使用肉眼都能看到下方海中的暗影。

“下潜!下潜!”邓尼茨可以肯定周边不存在中国人的快艇,那么敌人来自何方就很清晰了,头顶!只有空中的飞机才能在潜艇毫不知觉的情况下落下深水炸弹。

但这似乎又很难想象。中国舰队距离狼群埋伏的海域还有三四十公里,中国人也不是白痴,行进线路是走‘之’字形的,谁也不会知道他们下一个转弯是向左还是向右。中国人的飞机怎么就会飞到自己的头顶上呢?或是说这支中国舰队的飞机已经多余到在如今紧张环境下依旧维持着50公里警戒圈?

最后要说的是,邓尼茨根本就没接到中国舰队起飞飞机的信息。如果中国舰队的飞机起飞了,那么围追堵截的三国潜艇部队肯定会发消息的。

那么。这飞机是哪来的呢?

邓尼茨还在思考中,耳朵里就听到了更多地深水炸弹爆炸声。潜艇里电铃声再次响起。一个急促的声音高速邓尼茨,他们的头顶上全是中国人的飞机。

u…44号潜艇在迅速的下潜。

“怎么回事?”水兵们还有士官们的紧张忙碌中。邓尼茨一边转动着潜望镜,一边问向副手卢卡夫。

“长官,是中国主力舰队的飞机,它们有几百架之多,它们已经发现了我们!”卢卡夫心有余悸的说,他刚刚从电讯员那里拿到信息,中国主力舰队的飞机起飞了。

“我们该潜到多深?”听闻被飞机发现了,一旁的轮机长有些慌乱,刚才邓尼茨只下令下潜。根本没有说要潜多深。

“下潜30米。排空潜水舱!紧急下潜!注意深水炸弹!”邓尼茨内心的兴奋感已经完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深入毛髓的寒冷,额头上的汗珠冒了瞬间出来。

深水炸弹,这可是要命的玩意儿。在深水炸弹问世之前,水下的潜艇是无敌的,你就算是发现了它,你也摧毁不了它。再强大的战列舰射出的重炮,也不能对几十米海面下的潜艇造成实质的威胁。可是上次战争随着潜艇在世界舞台上的亮相,如何攻击潜艇就成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大事。于是深水炸弹应运而生。

这东西对于西方而言根本不存在难度。于是身处海面下的潜艇就变的很不安全了。虽然驱逐舰、布雷舰等等未必能准确的把炸弹扔到自己头上,但每当听到那轰隆隆的爆炸、感受着爆炸带来的剧烈摇晃,每一个潜艇兵都会心惊胆颤。

潜艇是钢铁制造的,但海面下的潜艇就犹如一个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一不小心就会被炸弹的冲击波击碎,到那时候,潜艇兵们连逃生都难。破碎的潜艇只会将所有人带到永远不见阳光的海底!

命令中。潜水舱内的高压空气被迅速排空,海水迅速的涌入潜水舱。可就在潜艇紧急下沉的同时,深水炸弹的爆炸声在不远处响起。水波忠实的把爆炸的能量传递了过来。艇身不但剧烈摇晃,灯光和少量的水管也开始崩裂,艇内先前的屏住呼吸的潜艇兵们也开始惊慌的喊叫。大副等军官见状不断重复命令着,让水兵们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东西,同时保持镇静。

一阵狼狈的混乱后,潜艇里终于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直勾勾的瞄向头顶,仿佛在聆听上帝;艇内自然有听音员,但他这一刻已经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听音针对的是军舰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飞机。

完全躲进了海中的邓尼茨并不知道,此刻的这一片海域已经彻底炸了锅。数百枚深水炸弹被密集的投放在某一块海域,完成了投弹的鱼雷机和轰炸机迅速向已经放飞了战机的中国舰队飞去。他们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弹药补给和加油,然后再度飞上空中。

这一战,老皇帝要做的就是利用飞机的速度和不计成本的深水炸弹,来给欧洲人的潜艇部队一次沉重的打击。只要潜艇敢露头,他们就有死无生。而不露头,以这个时代潜艇的性能,即使有了呼吸管,大大增加了潜艇在水下的续航力和航速,包括中国在内也不存在水下一憋十几个小时的‘黑科技’。中国的潜水艇也只能水下续航10~12个小时,老皇帝这些年在潜艇制造上砸下了大本钱,可不认为欧洲那些始终一心造巨舰大炮的国家,技术能超过自己。

再说了,今个这太阳刚出头,一整天时间呢,盛夏时候七八点钟天才黑,任哪一艘欧洲潜艇也不可能坚持到天黑才上浮,而且以潜艇水下那坑爹速度,这些潜艇10个小时的航程都不比飞机一个小时飞的远。如今的他们就是进到了网里的鱼,只要中国方面控制好机群的‘链接’节奏,今日必能给欧洲潜艇部队一次终生难忘的重创。

“左满舵,主机全速前进,离开这个鬼地方。”邓尼茨命令道。他的声音很快就被传向轮机舱。柴油机驱动螺旋桨的声音渗入每个人的耳膜。每个人都想要马上离开这个撒旦眷顾的海域。

“轰轰……”又是两声非常近的巨响,邓尼茨啪一下摔倒了地上。顾不得额头的疼痛:“再深。要再潜深些!”邓尼茨死死盯着头顶的潜艇舱,眼睛转动了一下。大滴的冷汗从额头上落下来,没渗水,上帝保佑潜艇没有裂缝。再看着身边的大副道:“最大下潜,我们要再深些,再深些!”

u…44号潜艇再一次下沉,积满海水的潜水舱带着整艘潜艇往海底更深处潜去,可这真的很危险。巨大的水压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u…44号潜艇脆弱的身躯,艇身开始发出发出叽叽吱吱的响声,更多地水管和灯泡破碎。舰艇舱壁出现扭曲。是被深水炸弹炸死,还是被海水压死,这个令人痛苦的选择真真切切的摆到了所有人面前。

邓尼茨身上的衣服都要被汗水浸透了。两种‘死’在他脑子里的对决直接撕扯着他的神经。

“轰轰……”又是两声更剧烈的爆炸,潜艇里的水兵即便是抓住一切能抓着的东西,还是被晃荡得在艇内抛来抛来,而一些紧闭的阀门也被巨大的水压崩开,嘶嘶作响的水流从管道的裂缝处喷射。

邓尼茨正要大叫检查阀门时,艇身却又被爆炸激起的海水猛的一旋,一瞬间里最后的几盏灯也灭掉了。潜艇内一片漆黑。然后邓尼茨听到一名水兵的尖叫,潜艇出现裂缝了……

邓尼茨一瞬间里掉入了冰库,骨髓在这一刻都冰冻了,所有的声音在他脑子里消失。潜艇内部的混乱完全被他无视,“排空水柜!排空所有的水柜……,上浮。上浮!”

压力表的表面都崩裂了,可在水柜海水被迅速排空之后。巨大的压力迅速消减,表针飞速一样回转。就像一根扎进了水利的木棍迅速上浮。

邓尼茨拍打着水压表,无比痛苦。往下是死,往上不也是死吗?

飞在空中的伊克,正准备接替前一架友机向海下继续投弹,一艘德国潜艇戏剧般的从海底跃升出来,正好落在他所驾驶飞机的正下方。

“潜艇!”伊克一个惊吓,接着笑容就挂满了脸。这一定是被深水炸弹给逼出来的,这样的潜艇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意自家宰割了。

邓尼茨这个时候却已经平静了下来,看着艇内死里逃生后惊魂未定的水兵们,苦涩的说:“投降吧。属于我们的战争结束了。”他本以为自己说出这句话会很难过,但这时他发现自己并不真的难过。可能这就是人类对生命的想往吧。

“我……我同意。”卢卡夫喉结不安的蠕动了一下,他看了看围着的水兵一眼,没人想再投入战斗,再说了潜艇已经损坏,虽然不是艇身真的破裂了,但船舱多出扭曲,现在的u…44,投降是唯一的选择。

邓尼茨的厄运只是这场‘大捕猎’的灾难之一。英法德三国因为这场战斗损失了62艘潜艇,其中37艘被逼升海面,全艇成为了俘虏。邓尼茨在被运输船送回锡兰的战俘营的时候,可见到了不少熟人。

而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中国海军62艘潜艇的战果真跟‘神迹’一样,注定要被载入世界战争史。这对西方人来讲是很灭很灭他们士气的事情,而对战争的另一面世界来说,这无疑让数以亿万的民众更加坚信胜利的必然。

东方世纪用西方文明产生的武力打到了西方文明,再一次站到了世界顶点。即使这当中有着无数的西方色彩,可谁在乎呢。西方、东方,白人、黄人,本就是一个泛指,具体到某一国家,这才是代表。

……

圣彼得堡,皿煮俄国。

一场内阁会议正在召开之中。他们的外交部刚刚从中国手中拿到了‘分割图’,这张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图染的世界地图就是未来世界的‘中国体系’!

巨大的黄色和红色覆盖了中国本土和他的全部属国,这包含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土地。

从顿河到天津,越过辽阔的太平洋,鲜艳的红色覆盖了半个北美;从北冰洋到南极,全部都是黄色所笼罩。

拿下了澳洲,中国国内舆论就开始宣扬‘轴心帝国’。即中国的国土从北冰洋横贯而下,一直向南抵到了南极洲,横贯了地球南北极点,这如何不是今日地球的轴心啊。而这个词汇的潜意思,也在很自傲的表示着一个事实——地球要围着中国旋转!

这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辽阔帝国。罗马人和亚力山大的帝国在它面前不值一提,拿破仑的帝国是那样的渺小,北极熊的国土与蒙古大军的铁骑,在它面前也黯然失色。唯一能够跟它相媲美的就是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但是今日如此之光辉的中华大帝国,可不就是踩着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尸体一步步走上王座的吗?

纵览中国的征战史,对俄战争和北美战争占据了绝对的重要意义。这两场战争为中国消灭了陆地最大的威胁和未来最大的威胁。沙俄的倒下意味着中帝国根基的稳固,北美的胜利为中帝国彻底点亮了未来。

自从上一场战争后,大英帝国的霸权只是在苟延残喘,并且欧洲内部还有法国人和德国这个刺头。

西方的失败在上一场战争中被奠定,现在中国人就要彻底夺取白人头顶的桂冠。而便便的,在倒下的沙俄尸体中诞生的两个新国家,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全部站到了中国这一边。

皿煮俄国还算好的,穷党俄国却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与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德国人血拼了好几年。

现在一切都要尘埃落定了,中国的老皇帝论功行赏,未来的时局在这一刻就都已经有了定论。

中国的藩国又多出了几个,美利坚彻底灭亡了。新西兰也被分封出去了。刘盛没有自己老子能生养,就这几个儿子,算是都给找了个好去处了。

而自家人的封赏过去之后,那些为中国立下了或多或少功劳的属国,就各有一番不同的机遇了。

出力最大的日本人不仅在东南亚多了几块上好的土地,还得到了富饶的锡兰岛。当然,锡兰岛上的那些土人们,就需要南北日本自家治理了。

日本人实在为奥斯曼战区出了太大的力了,不以厚赏不足以定人心。算上之前的诸多‘赏赐’,日本的国土似乎已经增长一小半了。朝鲜、阮朝、南天国全都有多多少少的获益。同时为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穷党俄国,一样被中国砸下了巨大的馅饼,他们得到了半个波兰,得到了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向巴尔干扩展势力许可,虽然波兰等地全都会组成穷党政府,但穷党国家先天上就有大联盟的基础,这是他们的根本思想之一。

而皿煮俄国呢?因为之前的流血,收益就只有波罗的海三国和半个剩下的波兰了……

第八百八十八章德国陷入了苦战……

西波兰不可能成为皿煮俄国的一部分。圣彼得堡的地盘已经不算小了,再加上半个波兰,其面积和资源进入新时代后,论单体实力它都有争欧洲头筹的潜力了。所以,就像穷党波兰与穷党俄国的关系一样,西波兰会成立皿煮政府,变成皿煮俄国的一头马小弟,而不入跟波罗的海三国和白俄罗斯一样并入圣彼得堡政府!

如此相比来,皿煮俄国的声势比之穷党俄国就要小的多了。后者虽然也不能兼并土地,可是穷党波兰是莫斯科一手扶持起来的,匈牙利、斯洛伐克在战后要成立穷党政府也离不开莫斯科的帮手,他们还能进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地……

在中国统治的世界里,巴尔干地区一分为二,北面是穷党俄国的势力范围,南面是奥斯曼人的势力范围,除了希腊十分惹人意外的还保持一个独立态势,奥斯曼帝国和穷党俄国借着这次战争都有了一次突飞猛进!

圣彼得堡不关心奥斯曼帝国,巴尔干距离它太远了,会议室内列席的各位内阁重臣,目光第一个关注者永远是莫斯科。圣彼得堡只关心莫斯科!

现在的事实是,莫斯科比之圣彼得堡在战后的利益更大。现在圣彼得堡人要不要认可这一态势,如果不的话,他们就要努力了。战争还没有结束,纵然大局似乎一定,但一切还未尘埃落定。如果这个时候圣彼得堡再度介入战争,而不是坐壁旁观,至少捷克能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吧?

穷党俄国一直在硬抗德国大军。可是很辛苦的。两者间军事实力的差距还能由中国飞机来弥补,但整个国力上的差距。却不是中国的支援就可以拉平的。

穷党俄国者,重工业较佳。其政府特性,组织全国力量重点建设国民军工企业,一应炼钢、煤炭、电力、机械等种类,其产量也就比法国要少一些,还要胜过奥匈、意大利。穷党俄国短腿的是轻工业和粮食产量,如此就很好地融入了大西北经贸圈。每年小日子过得很是舒坦。

可是这一切都建立在莫斯科政府的重工业有足够产能的基础上的。现在穷党俄国的工业一切向着战争倾斜,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重工业产品来跟中亚等地进行贸易,整个穷党俄国缺口的粮食、轻工业产品,都是靠着中国的大力支持。这总归没先前过的滋润了。

也幸好,中国对莫斯科的‘资助’全是超低价的,连成本钱都不够,不然莫斯科内部必定会有反对声音。因为在战争初期,相当一部分莫斯科政府官员和民众都认为,他们之所以介入战争完全是中国在背后的指使。这个声音即使穷党波兰的成立,都没有完全压下去。也就是乌里扬诺夫从中国手里拿到了‘奖赏’后,这些‘不恰当’的声音才迅速消失。

现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