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临天下-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修建座辅城,加强对夏口城的防御。

    而为了支持江夏军,陶家将位于江东九座仓库内近三十万石粮食,全部运到江夏充为军粮,并拿出半的家产充作军费,支持江夏军全力抗曹。

    江东方孙权任命周瑜为水军都督、程晋为副都督,鲁肃为长史,共出兵五万人,战船千艘,还是从十月开始,周瑜率军在鄱阳湖内练兵。

    在军西派的同时,江东也开始向西运输各种军用物资及量粮食,以距离武昌县不到百里,长江东岸的蕲春县为江东军后勤重地,江东在这里修建了三十余座仓库,并驻兵万人,由程晋统帅。

    随着战争车轮不断滚滚向前,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场关系到华夏命运的南北战,即将在建安十三年拉开序幕。

    许都,自从几年前曹操迁都到邺城后,许昌城便直作为陪都,而就在两个月前的正月旬,曹操为了征伐荆州,又将天子和武百官移到许昌,并在许昌聚天下之兵,数十万军云集许昌。

    三月初的许昌城应该是莺飞草长、繁花似锦的季节,但此时的许昌却发生了件事,孔子的二十世孙,北方士族领袖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之罪诛杀,此案震惊朝野,令天下片哗然。

    许昌城内到处是巡逻站岗的士兵,不准三人同行,不准聚众议事,所有酒馆、旅舍、赌馆、青楼等公众场所律关闭,甚至连城门口卖菜的老农们,也要相隔十步。

    许昌城内被恐怖笼罩,人人自危,家家关门闭户,天黑以后,街上便死般寂静。(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

    丞相府前更是戒备森严,三步岗,五步哨,任何企图靠近丞相府之人都格杀无论。

    书房里,曹操正在更换朝服,在他身旁,司马懿则在汇报太学士子的情况,司马懿今年三十岁,在上月出任学掾职,负责管理官学,太学也在他职权范围之内。

    “启禀相国,太学士子的闹事基本已经平息了,但并不是他们偃旗息鼓,而是他们都各自回乡了,几天来已经走了七成,太学监舍里空空荡荡。。。。。”

    “够了!”

    曹操不悦地打断了司马懿的禀报,司马懿立刻闭口不言,曹操又瞥他眼,冷冷问道:“仲达,听你的语气,似乎也有点不满啊!”

    “微臣不敢,只是拦不住学子返乡,心惭愧!”

    “要走就让他们走,没有什么可惜,士族学子走了,正好给寒族学子让路,仲达,我希望你能利用这次机会改改太学招生徒的规矩,多给寒族学子机会,不妨学学江夏刘璟,无论士庶,唯才是举,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才华的读书人。”

    司马懿低头半晌不语,曹操感觉有些奇怪,又问道:“你不同意我的话吗?”

    “不!不是!”

    司马懿慌忙摇“只是只是我不太想”

    他说话吞吞吐吐,令曹操心更加疑虑,“你到底想说什么?”

    “微臣不想再管太学之事,愿替丞相处理军务。”司马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曹操呵呵笑了起来,“原来如此,那子廉请你做他的幕僚你为何不去?”

    子廉就是曹洪,曹洪几次请司马懿做他的谋,司马懿却坚决不肯答应,这会儿他又想去军了,曹操当然明白司马懿的心思,司马懿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士族,去军实则为了避祸。

    不过曹操因为郭嘉之死,贾诩投降,手谋士不足,这司马懿倒是有本事之人,自己几次让他去军他都不肯,难得他今天动提出来,这不是坏事,曹操沉思片刻道:“这样吧!我马上要举行南征议事,你也并参加吧!”

    曹操杀孔融绝非时兴起,而是他深谋远虑的决定,也是灭掉袁绍后必然的结果。

    曹操的政治抱负是推行寒门法家,他是想利用汉末乱世的机会,打破汉朝期以来渐渐形成的名门世家掌控潮流。

    同时也要打破汉武帝独尊儒术所形成的儒家独局面,重建法家的治国思想。

    所以初平三年曹操杀儒边让不过是试探,而今天灭劲敌袁绍后,杀孔子二十世孙才是真正地对儒家宣战,以至于后来杀杨修,何尝不是对其父杨彪的次打击。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是他为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种手段,事实上,反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要是皇室贵族,所以有了‘衣带诏事件’,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等等,包括袁绍、刘备、马腾,他们是曹操政治上的敌人。

    而孔融、边让、祢衡、杨彪等等儒名士,他并不是反对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是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说不定还会力支持。

    他们坚决反对的是曹操寒门法家的思想,他们要维护儒家士族的正统地位,不遗余力地破坏曹操掌权的合法性,他们则是曹操思想上的敌人。

    当曹操破吕布、灭袁绍、逐刘备,以及借衣带诏事件铲除众多政治敌人之后,便不再容忍思想上的敌人,杀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这同时也为即将启动的南征做好合法性的准备,所谓合法性,也就是敢指责他不合法的人律诛杀,没有人反对,他自然就合法了。

    堂之上已聚集了数十名重要的谋士武将,这就是典型的相权于君权,朝廷只是摆设,皇帝和武百官也都是花瓶,真正的军国计却是出自丞相府。

    “丞相驾到!”

    随着侍卫的声高呼,身着朝服的曹操在十六名带刀侍卫的簇拥下,从侧面快步走上堂,所有人都站起身,起躬身行礼,“参见丞相!”

    司马懿也悄悄从侧门进来,站在最后个位子上,旁边是毛玠,毛玠对他笑了笑,他心却有点奇怪,司马懿怎么也来了。

    “诸君免礼!”

    曹操在自己位子上坐好,目光却迅速瞥了眼荀彧,也想知道自己杀孔融后,荀彧是否会来?

    不出曹操的意料,荀彧果然在位,神情淡然,似乎完全没有受孔融案的影响。

    这说明,荀彧只是保皇派而已,和孔融、杨彪等人并非同流。

    曹操的目光又转到了程昱的身上,对他点了点头,意思是让程昱先说,程昱直在樊城和南阳持战备,三天前才赶到许昌。

    他明白曹操的意思,便起身对众人道:“各位使君,各位将军,我先简单说说战备宛城和樊城的战备情况,从去年九月开始,丞相以举国之力广造战船,现已造成小战船两千余艘,停泊在比水之上,由五万军队守卫,击退江夏军十余次的袭扰。”

    堂内顿时响起片窃窃私语之声,谁都没有想到,才短短半年时间,程昱竟然已经造船二千余艘,这并不是不可能,只是这需要调动多么的人力物力资源?

    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樊城的部分船只来自黄河和其他河流,只是将船只拆散后,运到樊城重新组装,所以才可能在半年时间内造出两千多艘小小的战船。

    而武将则不关心过程,造船成果令他们个个面露喜色,他们很清楚去年被江夏水军压制在樊城的窘迫,曹仁被迫从襄阳撤军,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水军,没有战船。

    程昱等议论声稍稍平静,又继续道:“在宛城修建了百多座仓库,已经屯满粮食、军械等物资,足够应对场数十万人的战役,另外,从宛城到樊城的官道也拓宽夯平,使物资运送更加顺畅。”

    程昱详细介绍樊城和宛城的战备情况,曹操这时又笑道:“说说不足吧!还有哪些方面有困难。”

    程昱点点头说:“现在最的问题是船夫不足,北方人不擅行舟,所以船夫征募格外困难,我们需要三万船夫,实际上只招募到三千余人。”

    曹操想了想便道:“这个问题再说吧!反正会有办法解决。”

    他又看了眼在坐的武将,夏侯惇、曹仁、张辽、徐晃等人,其实让他们参加议事的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战备情况,而商议作战方略,还是须谋士们来决定。

    曹操便对众武将笑道:“各位勇武之士就先退场吧!我会另外召集各位商议具体作战。”

    众武将纷纷起身退去,堂内顿时只剩下七人,曹操这才对众谋士缓缓道:“事关局,我希望诸位畅所欲言。”(未完待续)

第322章 司马懿的建议

    大堂上的南征方案讨论足足进行了一天,一直到夜幕降临,众人才筋疲力尽散去,后勤保障、南征范围等等重大问题都已敲定,但出兵人数和策略却众说纷纭,各有见解,难以统一。

    书房里,曹操负手来回踱步,思索着几个方案。心中着实有点拿不定主意,旁边站着他的次子曹植,曹植今年只有十七岁,才华横溢,聪敏异常,曹操十分喜爱他,他命长子曹丕镇守邺都,而次子曹植就带在身边。

    这时,有侍卫在门口禀报,“程先生和荀令君来了。”

    这是程昱和荀彧,曹操暗中叫人把他们留下了,这也是曹操商讨军国政务的一个习惯,先扩大化讨论,然后再和核心谋士具体商议。

    “请他们进来!”

    片刻,程昱和荀彧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两人躬身施一礼,曹操笑着一摆手,“不必多礼了,快坐下吧!”

    程昱和荀彧笑着坐下,程昱先道:“在门口看见了司马仲达,他迟迟不肯离去,似乎有什么见解要禀报丞相。”

    曹操一怔,随即笑了起来,立刻吩咐曹植,“去把司马仲达也一并请来!”

    曹植转身去了,荀彧不解地问道:“今天我见他也参加了军政议事,莫非丞相不再用他为文学掾?”

    曹操点点头,“此人有军事大才,用他为文学掾有点大才小用了,他自己愿意从军,这次南征,我准备任命他为主薄。”

    程昱也笑道:“司马八达个个都是才俊之士,所以俗语有言,南有马五常,白眉最贤能,北有马八达,仲达最才高之说。”

    正说着,司马懿被曹植带了进来,司马懿上前跪下,行一拜礼,“拜见丞相,拜见两位前辈!”

    曹操淡淡一笑,“我正和两位谋士讨论荆州战事,仲达不妨也坐下吧!”

    “是!”

    司马懿不敢和程昱、荀彧并肩而坐,而是坐在他们身后,曹植也在父亲身后坐下,细心聆听他们讨论荆州战事。

    房间里安静下来,曹操这才先对荀彧道:“白天先生建议我少用兵力,与民休养,我也能理解先生的拳拳爱民之心,不过我们与刘璟交兵几次皆败北,我深有体会,刘璟有水军优势、有地利优势,有民心优势,小打小闹,甚至同样的兵力我战胜不了对方。

    这次江东军也将参战,两方兵力足有十万之众,我必须数倍于彼,方有取胜的可能,所以我决定出兵三十万,决战长江。”

    荀彧吃了一惊,连忙道:“丞相不可,出兵三十万,如果再加上两倍民夫,那就是百万之众了,以现在的国力,恐怕支撑不起这场战争。”

    旁边程昱笑道:“文若多虑了,其实无须两倍民夫,战备已经完成,最多征十万民夫和三万船夫,民夫主要用于宛城和樊城间的运输,而且三十万兵力我认为确实需要,否则难以赢得这次南北之战的胜利。”

    程昱在樊城呆了大半年,以他的才智和身份,他的话无形中就有了很大的说服力,荀彧沉默片刻道:“三十万军几乎是倾国之军,若悉数南下,仲德可考虑到马腾的西凉军会不会趁虚而入?”

    荀彧提到西凉军,房间里顿时沉默了,西凉马腾确实是一大威胁,尽管在官渡之战中马腾也出兵助曹军攻打并州,但并不代表马腾就从此亲善于曹军,一旦中原空虚,马腾极可能率军东进,这也是曹操的一个心腹之患。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司马懿道:“我倒有一计,可解除西凉后患。”

    曹操大喜,“仲达请讲!”

    司马懿沉思片刻道:“我听说羌人作乱,占领了酒泉郡,阻断了张掖郡和敦煌郡的联系,丞相可用天子之诏给马腾和韩遂,他们二人谁收复酒泉郡,就封谁为凉州牧”

    不等司马懿说完,曹操便鼓掌大笑,“妙极,此乃二桃杀三士之计也!”

    这时,曹植见荀彧黯然若失,知道他是反对对荆州的战役,曹植便道:“计策虽好,但过于明显,马腾和韩遂未必会上当。”

    司马懿微微一笑,“他们知道又如何?两人既非子侄,也非兄弟,在利益面前,岂能做到一心,马腾此人勇烈而少智,心性多疑,如果丞相再送口信给韩遂,马腾索信不得,必会怀疑韩遂对自己有隐瞒,两人有了隔阂,就算许昌是空城,他们也不会来进攻,我敢断定,马腾最终还是会去征讨酒泉羌人。”

    司马懿之策滴水不漏,令曹操大为赞赏,他又笑问道:“不知仲达对南征荆州有何见解?”

    司马懿心中早有良策,怎奈没有他说话的机会,他晚上徘徊在丞相府外,也是想寻找机会献策,现在曹操终于给了他一个机会,他立刻道:“微臣以为,可以先从内部削弱孙刘同盟,再集中兵力攻打江夏。”

    “继续说下去!”曹操顿时有了兴趣,连程、荀二人也凝神倾听。

    司马懿又笑着继续道:“我听说去年刘璟去东吴险些遇刺,而且江东内部文官集团反对和刘璟同盟,在这种情况下,丞相不如造势,派一支军队屯兵合肥,兵进芜湖,必然会引发东吴震动,这时再派华侍中入东吴周旋,只要东吴肯撤军,可许孙权为吴公,加上东吴内部的反对之声得势,在他们施压之下,孙权必定会意志动摇,削弱孙刘联盟。”

    司马懿目光透彻,策略犀利,总是能切到核心上,他提出的华侍中正是华歆,是孙权信赖之人,使曹操有一种如梦方醒之感,他不由叹息道:“我今天方得仲达之才,憾也!”

    ........

    司马懿和荀彧都告辞而去,曹植也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曹操和程昱两人,曹操笑问道:“仲德以为司马懿可补奉孝之缺吗?”

    程昱沉思片刻道:“司马家族是河内之世家名门,也是儒学的坚决推行者,他们未必会支持丞相的法家庶族的抱负,若让其家族坐大,恐怕将来会影响丞相子孙,我建议丞相用其才而不用其人。”

    曹操大笑,“仲德言重了,一个小小的司马家族,我不信他们还能奈何我子孙。”

    程昱心中暗暗苦笑,他发现司马懿功利之心极重,这种人用得好,是其幸;用不好,是其祸,但曹操现在极为看重他,程昱也不好扫曹操之兴,只得委婉地劝道:“司马懿今天虽然提出良策,但不能因此就判断他可以替代奉孝之缺,微臣劝丞相不妨多多观察,等他多立功绩再用他不迟,也可以让其他人心服口服。”

    曹操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就让司马懿继续做主簿吧!

    曹操忽然又想起一事,连忙问程昱道:“这次我大举南征,可有什么借口?”

    程昱捋须笑道:“很容易,天子封刘璟为荆州牧,他未进京谢恩,实属藐视天子,丞相可以欺君之罪征讨刘璟。”

    曹操大笑,“好罪名,恐怕刘延庆也始料不及!”

    这时,一名侍卫在门外禀报:“启禀丞相,张辽将军求见,说有破敌之策!”

    “速命他进来!”

    曹操不由笑着对程昱道:“张文远也有破敌之策么?”

    程昱也微微一笑,“文远乃名将也,他的将策,丞相可听之。”

    不多时,张辽被带了进来,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丞相!”

    “文远不必多礼,请坐!”

    张辽坐下便道:“卑职有一策,可得襄阳,不知丞相愿听否?”

    “你说吧!”

    张辽便沉声道:“刘璟虽得襄阳,却不肯将襄阳逃民回迁,由此可见他也有随时放弃襄阳的准备,所以我建议丞相分兵两路,一路屯兵樊城,一路讨伐安陆郡,兵临江夏,刘璟兵力不足,必然会撤襄阳而保江夏。

    若得襄阳,丞相便可长驱南下直取江陵,夺取江陵之战船钱粮,征募当地船夫,程先生所言,船夫不足的也迎刃而解。”

    曹操看了一眼程昱,问他此计是否可行?

    程昱非常赞成从南方获取船夫之策,他捋须笑道:“要想夺回襄阳,恐怕光靠进攻安陆郡还不够,还得走上庸入房陵,从陆路威胁襄阳,迫使刘璟从襄阳撤兵。”

    曹操沉思片刻,欣然答应了,“那我就任命文远为主将,于禁和臧霸为副将,毛玠、司马懿为谋士,汝南太守李通为接应,出兵六万进攻安陆郡,安陆守将乃名将文聘,希望文远不要让我失望。”

    “卑职不会让丞相失望!”

    ........

    建安十三年三月,曹操以刘璟拜州牧而不进京谢恩为由,指责刘璟有欺君之罪,并由天子下诏,加封曹操为征南大将军,持节征讨荆州牧刘璟。

    曹操遂点三十万大军,命满宠率一万军赶赴合肥,兵进芜湖,又命曹仁率三万军从上庸渡江,进军房陵,再派张辽为主将,率五万大军进兵汝南,准备从汝南进攻安陆郡。

    曹操则亲率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南阳进发,建安十三年的曹军大举南征由此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第323章 战争成本

    天还没有亮,刘璟便悄悄起床了,尽管他很小心,还是惊醒了身边的妻子。

    “夫君,什么时辰了?”

    陶湛怀孕已有七个多月,身子沉重,难以起身,刘璟连忙握住她的手笑道:“五更过了,不过还早,天还没亮,你继续睡吧!”

    “这么早起来,要去军营吗?”

    “不是,今天要去夏口,我好像给你说过。”

    “你看我这记性!”

    陶湛歉然道:“昨晚还把你的行李准备好,我现在就忘了。”

    她连忙喊道:“包娘!”

    包娘就是小包子,她在年初正式成了刘璟之妾,这也是因为陶湛有孕在身,不能房事,为了解决丈夫的生理需要,她便让刘璟纳了小包子为妾。

    陶湛作为妻子,她极为重要的一个职责都是替丈夫延续子嗣,由于汉朝孩童的早夭率极高,贵如曹操都死不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多生孩子才是有效的应对之策。

    尤其对于刘璟,无兄弟姐妹,身份地位又非同寻常,因此他的子嗣延续就更显得重要。

    所以,陶湛很早就考虑替丈夫纳妾,小包子是她早就看上的小妾,不仅仅是因为小包子侍候刘璟六年,当然,这也是主要原因。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包子的旺子相,她的腰肢很细,但臀部却又大又圆,而且胸脯也很大,这就保证有足够的奶水。

    这就是典型的旺子之相,是很多人家梦寐以求的儿媳,陶湛同样早就定下她为丈夫的小妾,而不准丈夫把她嫁给亲卫军官。

    小包子就住在侧房,所以小妾有时又叫偏房或者侧室,她立刻穿了衣服过来,“夫人,公子要出发了吗?”

    “嗯!你去收拾一下吧!帮公子洗漱,还有,路上要好好照顾公子。”

    “我知道了!”

    小包子不敢看刘璟,转身跑了出去,刘璟有些无奈,对陶湛笑道:“我不用带她去,让她留下来照顾你,我更放心一点。”

    陶湛抿嘴一笑,“我知道你的,让她去吧!家里有这么多佣人,少她一个也无妨,而且她照顾你起居我才放心。”

    这时,陶湛的两名贴身丫鬟也进来了,扶陶湛起身,刘璟便转身出去洗漱了。

    刘璟刚进起居室,小包子丰满而温暖的身子便钻进了他怀中,搂着他脖子撅嘴问道:“你不想带我去吗?”

    有了深一层的关系,两人间也更加亲密了,刘璟亲了一下她的红唇,见旁边无人,双手便从后面伸进她裙里,用劲捏了捏她圆润的臀瓣,笑着在她耳边低语道:“除非你答应上次之事,我就带你去。”

    小包子脸一红,扭捏地点了点头,“那好吧!”

    刘璟坐下,小包子在身后给他梳头,问道:“公子,我听说要打大仗了,是真的吗?”

    “你听谁说的?”

    “城里都这样说,所有人都人心惶惶,家家户户都在屯粮,米价已经涨到一斗八十钱了。”

    刘璟眉头一皱,他几天前才问过,斗米四十钱,怎么才几天便翻了一倍?

    “斗米八十钱,是真的吗?”

    “我骗你做什么,昨天下午我娘告诉我的。”

    刘璟有点坐不住了,战争还没开始,自己倒先乱了阵脚,这样可不行,他必须要和徐庶他们谈一谈才行,本来刘璟准备一大早出发,但现在他改变主意了。

    “小包子,我们中午再走,到时我派士兵来接你上船。”

    “那得说好了,答应的事情就别赖帐!”

    小包子拿着梳子想敲下去,她常常见到主母这样笑着敲刘璟的脑袋,但犹豫一下,她还是不敢,娘昨天告诉她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妻子可以做,但小妾却不能做。

    .......

    天渐渐亮了,在武昌城的罗桥口便已热闹异常,罗桥是漕河入城的第一座桥梁,这一带方圆数里,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