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省委大院(4部全)-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怯幸欢ǖ挠跋炝Φ摹K邓校共灰欢ü苡茫蛭厦婊褂醒畲悍绾土醴琶鳎邓恍校褪茄畲悍缈瓷系娜耍驳玫嗔康嗔浚暇褂幸桓鍪∥笔榧遣煌猓愕奶岚尉透榍沉恕�
当然,王一鸣没有耍大牌的意思,他还是想利用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为老百姓、为西江省的长远利益做一番工作的,这才是他到各地看看的初衷。毕竟自己不是土生土长的西江人,光是呆在办公室里看材料,是不能全面了解一个地方的情况的。
想到这里,王一鸣对游金平说:“你去协调一下,我准备这几天到下面看看,最好是星期三、星期四去临海市转转,星期五、星期六去河东市看一看,你先联系一下,看他们有时间没有。”
游金平说:“好,我这就打电话,通知他们,让他们最好作出一个行程安排,给我们把传真发过来。等办妥当了,我再向您汇报。”
王一鸣说:“好,你去办吧!”
游金平回了自己办公室,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了临海市委书记马正红与河东市委书记范一弓的电话。
游金平说:“马书记啊,现在正式通知你一件事,王一鸣书记本周星期三和星期四两天,要到你们临海市视察工作,这是王一鸣书记上任以来第一次到你们临海市,马虎不得啊,一定要全力以赴,安排好王书记的行程。我的意思,你们下午下班之前,把行程安排发到我办公室的传真上,我好向王书记当面汇报。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我们再联系。这样安排,合适不合适?”
因为马正红毕竟是省委常委,游金平不得不用谦卑的话语和他说话,换了一般的地市级正职,游金平和他们讲话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毕竟他是省委副秘书长,官不大但离领导距离近,可以打着领导的旗号狐假虎威。
马正红虽然是省委常委,但知道王一鸣这个人的来历,对于这个将来要在西江省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还是想千方百计地结纳的,谁都知道,等杨春风退休了就是这个王一鸣出任一把手,到那个时候,整个西江省里,就是他说了算。别说你是省委常委,就是省长,你不配合好了,和省委书记要是闹翻了,到最后出局的,很有可能就是你。马正红这个省委常委就更不用说了,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你放在政协或者人大靠边站了,你什么也摸不上,虽然混到了副省级,但实权是一点也没有了。
所以得到王一鸣要来的确切消息,马正红一个劲地对游金平说:“谢谢你了老弟,多谢你在王书记面前美言,才让他第一个到我们临海市视察,你这个人情我记住了,我们来日方长,其他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心里都有了。还是那句话,你个人有什么需要老哥我办的,尽管开口,符合原则的要办,不符合原则创造条件也得办,谁让我们是哥们儿了!”
第六章(78)
论年龄马正红比游金平要大个七八岁,双方以老哥老弟相称,显得亲切。大家都在官场上混,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谁都不知道哪一天会用到对方,所以大家都本着互惠互利的交友方式,你关照我,我关照你,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这当市委书记的,手中都握有实权,管了那么一大片地方,几百万人,手下再怎么着,也有几千个处级和科级干部的名额,说提拔个人,或者安排个好位子,解决些大学生的工作安排问题,到了这些市委书记这里,都是简单得很,基本上就是一句话的事。他说这么办,就这么办,没有人敢对着干。至于什么人做生意,想要在方方面面给予关照,地皮便宜点,税收减免点,治安环境好一点,这些市委书记们随便打个电话,一切难办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结识了这样的人,你想不发财都难了。
而像游金平这样的省委副秘书长,手里虽然没有实权,平常里也就是写个材料,陪领导随便转一转,但他们离省委领导近,有时候吃喝玩乐都和省委领导在一起,天长日久,不知不觉间就培养了感情,成了省委领导最信任的人。
他们虽然没有用人权,但他们却有毁人的权力。他们的话语,是比一般人有分量的。他们隔三岔五,不咸不淡地在领导耳朵边煽风点火,说你一些不三不四的坏话,领导开始时也可能半信半疑,但经不住他天天这样毁你,尤其是再有别的人说你的不好,那样三人成虎,就会让领导对你这个人的人品起了疑心。
所以对这些秘书长副秘书长的,即使【】是像马【‘看】正红这【】样混到【‘吧】省委常委的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和他们称兄道弟,套不尽的近乎。
这些当秘书长副秘书长的,有时候就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向这些手中握有实权的地方诸侯们提一些自己的要求,办点自己的私事。这个时候,他们的愿望,一般都能得到满足。
给马正红打了电话后,游金平又如法炮制,给河东市委书记范一弓打了电话,结果他们办事的效率还真是高,估计是一声令下,办公室的人中午就没有休息,加班就把方案做好了。
再说了,他们在接待上级领导视察上都有经验,每年接待不知道多少拨,方案都大同小异,从电脑里下载一份,稍微修改修改,就可以套用过来,所以这并不难。
下午三点,临海市和河东市的传真都发到了游金平办公桌上,他仔细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了,就拿着这些东西,从一楼的办公室,到了王一鸣的办公室汇报情况。
王一鸣看了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就基本上通过了。
关于陪同人员,王一鸣考虑了一下,说:“通知发改委、经委、财政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旅游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要他们在家的领导派一位跟着,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们。”
王一鸣也知道,这些厅局的一把手,也是忙得不得了,平常里要办公,省委书记和省长视察还得陪同着。中央部委来了领导,还得全程陪同,这些厅局的一把手,一年到头也是忙得团团转。
自己这个省委副书记出去视察,自然是不能要求必须是有关厅局的一把手陪同,他们确实忙不过来,万一书记或者省长找他们,他们还得先顾那头。
当然,要是哪个厅长和局长自己想来,愿意陪同我王一鸣,给我面子,我也不反对。
游金平一边记录着,看着这些名单,一边思忖着,这么一大帮子人怎么去是个大问题。这些人,都是省里关键部门的头头脑脑,个个都有自己的专车,自然是不用发愁没有车子坐的。
但这样一大帮子人,个个带一辆专车,加上王一鸣和自己的车子,不多不少,也有11辆了,就是不用警车开道,那也是浩浩荡荡,一个相当规模的车队了。这样下去是气派,但王一鸣刚来,他还不知道王一鸣的脾气,是喜欢摆谱呢,还是喜欢轻车简从呢?他说不准。
于是就问:“书记,到底怎么走合适?”
王一鸣一愣,看了他一眼,说:“什么意思?不是个个有专车吗,大家各走各的,到地方统一集中不就行了吗!”
游金平说:“按照惯例,是要先下发一个文件的,所有陪同人员的名字,要早让地方上的同志知道,他们好提前安排住处。出发的时候,也要统一集中,一般是在高速路口集中,要提前通知省交警总队,让他们派一辆警车前面开道。这样所有的收费站就不用交费了,也节省时间,从面子上也好看。最关键的是,地方上的同志要迎接,我们一个车队,他们迎接着也方便,不会漏掉谁,一次过就行了,不然增加他们接待的难度。”
王一鸣有在地方上工作的经验,他一想也就明白了,现在的迎来送往,和那时候比,肯定是不一样了,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同小异。
王一鸣想了想,说:“杨书记和刘省长都是怎么下去的?我们参照他们处理不就行了吗!”
游金平说:“杨书记和刘省长下去的时候,都喜欢坐越野车,省里最近这几年买了六七辆高级越野车,都是大排量,专门用来保证各位省领导下乡视察,性能好,速度快,适应性强,坐在上面也舒适,最关键的是安全。前几年杨书记下乡的时候,为了节约,喜欢轻车简从,经常是一大帮子人坐一辆中巴,结果发现速度慢,也不方便,大家都不自在。各个厅的厅长们为了方便,还是私下里要带着自己司机去,要是万一有什么急事,立即能够乘坐自己的专车回省城了。当然也不安全,万一出了车祸,一辆车子上坐了那么多的高级官员,整个省政府或者省委机关就瘫痪了。所以综合考虑,以后再下乡视察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人一辆车子,虽然有些铺张浪费,但安全第一,其他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第六章(79)
王一鸣想想也是,集中起来坐一辆中巴,或者两辆中巴,是不方便,万一出了车祸,也没有越野车安全。那些大排量的越野车S部早就有,一辆一辆,走在马路上像是装甲车,又宽又大,十分气派,都是原装进口的,最贵的时候,买一辆就要七八十万人民币。只有到了省部级的官员,和部队里的一些军级以上干部,才有资格坐这样的车子。
到了省里,干部下乡的机会就更多了,王一鸣判断,这样的车子用处比在京城里应该更大些。
王一鸣说:“行,你有经验,其他的你就安排吧。”
游金平答应一声,就匆匆离开了办公室,着手安排各个方面的事情了。
星期三上午9点,大家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了高速路口集中的地方。王一鸣的车子到时,是8点55分。今天王一鸣坐的,是一辆新的高级越野车,这几辆车子,是省财政厅专门为几个省委领导买的,一人一辆,谁也不说谁,司机都有钥匙。
王一鸣的司机小邵对这次出行也很重视,提前就准备好了车辆,检修了一遍,加满了汽油,这样的车子,都是油老虎,底盘宽大又沉,自己私人使用,除非是特别有钱的大款,不在乎这个油钱,要不然你是使用不起的。
这样的车子只有领导用得起,他们花的都是公款,自己不用出一个子,所以各个厅局,他们的一把手为了方便,也会买个一辆两辆的,用于陪同省委领导下乡。
王一鸣看到,小邵把车子打理得很干净,上面有DVD,有冰箱,有液晶显示屏,可以听音乐,也可以看碟片,座位宽大舒适,坐在上面视线又好,确实比坐一般的车子下乡舒适。
等王一鸣的车子到时,他看到路边已经停满了一长串的车子,大部分是越野车,档次比自己的这辆要低些,排气量小一点,但都是清一色的进口货,也有几辆轿车夹杂在中间,可能是这些厅局的领导来不及换车子,就坐着自己的专车出来了。看来这几年,西江省的实力还是增强了,各个厅局的车辆都更新换代了。
游金平的车子,也是一辆越野车,他看到王一鸣的车子到了,立即迎上来打招呼。
王一鸣下去和他握了握手,旁边立即围过来七八个厅局长,也都露出笑脸,谦卑地弯着腰,握着王一鸣的手使劲地晃着,书记书记地叫着。
他们的名字,王一鸣一时还叫不上来,只好含糊着打招呼,微笑着。扫视了大家一眼,问游金平:“大家都到齐了吧?”
游金平说:“都到齐了,可以准时出发。”
王一鸣看了看手表,说:“好,我们准时出发。”
这个时候,有人已经在各个车辆上贴上了标有号码的标志,王一鸣的车上面贴了第一号车。前面是一辆开道的警车,自然是不用贴什么标志的。
王一鸣挥了挥手,说:“好,大家辛苦了,我们准时出发,大家上车吧。”小龚打开车门,等王一鸣上了车,自己轻轻关好,坐回到副驾驶的位子上。车子发动,跟上已经启动的警车,大家一辆一辆,排好队形,上了高速公路,向临海市开去。
两个多小时后,车子就进入了临海市的地界。
刚出了收费站,王一鸣就看到前面停了好几辆车子,路边站了一大群人向车队张望摆手。
前面的警车停下来,王一鸣的车子也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后面的游金平先下来了,到了王一鸣的车子旁帮他打开车门,说:“王书记,临海市的马书记和刘市长在前面迎接了。”
王一鸣一听连忙下来,他没想到,老马这个人这么热情,他以为老马会派个副书记到高速公路口迎接就算了,犯不着亲自来迎接王一鸣,毕竟老马也是省委常委,和自己一样都是副省级干部。
王一鸣刚下来,看到老马已经迎上来了,老马个子不高,肚子不小,脑门光光的,梳着大背头,肥头大耳,两只眼睛,又大又圆,十分有精神。
他迈着四方步,一摇一摆地迎上来,老远就伸出手来,握着王一鸣的手使劲地晃着,说:“王书记,欢迎啊欢迎,我们早就盼着王书记早日来我们临海视察啊!路上辛苦了,辛苦了。”
王一鸣说:“就是怕麻烦你们,现在交通很方便啊,两个小时就到了。我一来,就有劳你马老兄大老远地亲自来迎接我,不敢当啊不敢当!”
马正红一挺胸膛,说:“王书记能来,是我们临海市的荣幸啊,我听金平说了,王书记把我们临海市作为自己视察的第一站,可见对我们临海市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视,我们万分感激啊!”
大家又随便聊了几句天,双方各自握了手,又各自上了车,在临海市的车辆引导下,一路绿灯进了市区。
车队穿行在整洁宽敞的滨海大道上,这个全长十几公里的马路,是整个临海市的门面,街道笔直,有几十米宽,道路两边都是高楼大厦。人行道两边,长着各种各样的热带乔木,绿化很好,让第一次到临海市旅游的人们,一下子就有了好印象,所以上级领导来临海,他们都要千方百计把你的车子引导到这条道路上来,好给外地客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车队在市区里穿行,走了20分钟,就到了海边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前,这是著名的五星级大酒店——滨海大酒店的主楼。宽大的停车场,一下子进来了几十辆车子,显得立即拥挤起来。在酒店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第六章(80)
车子停稳,小龚还没有来得及开车门,酒店的服务生已经非常有礼貌地打开了车门。王一鸣从车子上下来,马正红和刘万里市长,已经笑容满面地迎上来了。
大家边说边往酒店里面走,酒店的二楼,有一个大会议室,按照议程,他们这一批人,到了酒店先要参加一个临海市举行的简短的介绍会,现在的时间是11点25分,估计介绍会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接下来就是临海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招待午宴。
王一鸣在大家的陪同下走进了会议的休息室,上了一趟洗手间,回到休息室的时候,就看到大家也都基本上到齐了。
11点半,会议准时开始,王一鸣在马正红和刘万里的陪同下,就走进了会议室,他看到,整个会议室里,几乎座无虚席,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临海市的领导、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们,把整个会议室里坐得满满的。
王一鸣带的一帮人坐在会议室的一边。马正红带的临海市的领导坐在另一边。大家面对面地交流着,会议由临海市的一位副书记主持,先由市长刘万里致欢迎辞,然后由市委书记马正红亲自汇报临海市的情况。
对于临海市,王一鸣虽然来得很少,但对于这个城市的情况,还是有不少耳闻的。
临海市是西江省最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前些年以疯狂的房地产开发闻名全国。那个时候,各个省,中央各个部门,怀有淘金梦想的人都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城市,买地皮、造楼房,一片地皮一个夜晚就可以转手几次,地价像是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
有的人仅仅因为搞到一个地皮的批文,一转手就发了大财。钱是几百万几千万地挣,一传十十传百,临海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那个时候,临海的地皮一天天疯涨,许多知名不知名的开发商都到这个地方,通过各种途径,买地皮、盖房子。房子,房子,只要是房子,就可以带来天文数字的财富。
为了地皮、房子,几乎所有的人都疯了。
银行刷刷地向下放着贷款,全国的资金一夜之间有不少流向了这个狭小的地区。这个城市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好像这个城市,坐上了火箭一下子就超越了几百年的历史,进入国际化大城市的行列。
但现实是残酷的,靠投机和银行资金支撑的虚假繁荣,所谓的房地产泡沫,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样,潮水退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泡沫很快就破灭了,靠炒地皮和楼花,是造就了一批百万、千万富翁,但就像击鼓传花的游戏,到最后接盘的人,却成了这个世上最可怜的人。他们买到手的地皮和楼房,一下子就变得一钱不值,想转手都找不到任何对象。
他们的资金许多是来自银行的贷款,这个时候,面对高昂的利息和开发成本,他们就是建好了楼房,面对低迷的楼市和一大片一大片的烂尾楼,大家都没有了希望和底气。唯一的办法就是停工。地皮不要了,盖好的楼房不要了,因为这些就是全部卖掉,也不够还银行的贷款了。
一瞬间,这个沿海房地产开发最疯狂的城市成了中国沿海一个最大的烂尾楼工地。到处是大片的水泥钢筋构筑的森林。里面空空荡荡的,没有人气。夜里,成了无家可归者安居的地方。大片的土地闲置,大片的楼房成了残垣断壁。沿海那些一栋需要几百万的别墅,竟然成了拾荒者安居的乐园。那里面也不通水,也没有电,一栋栋别墅,破烂不堪,成了鬼屋。
临海市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终于付出了惨重代价,它成了西江省经济最不景气的一个市,本来条件那么好,早就应该发展起来的城市,现在却在整个省里处于中游。
对于这样一个地方,此后的西江省的领导们都没有找到破解这个困局的办法,临海市的发展一直没见起色,到如今还是不温不火,没有走出当年的阴影。
王一鸣中午参加完午宴,回到位于26楼的房间,推开窗户,外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大海里帆影点点,出海打鱼的船儿,不时地驶过海面。
近处是泛白的沙滩,据说是天下闻名。这个城市,确实是一个度假休闲的好地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沿海没有发展重工业,海水还保护得相当好,在这里,可以吃到别的地方吃不到的海产品。因为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工业污染很厉害,许多敏感的海产品,在它们那里已经绝迹了。
这个地方,或许是中国最后一片没有污染的净土了。听说临海市的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优良状态,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对于这样一个城市,今后要如何发展定位,王一鸣觉得一定不能像别的沿海城市那样走重工业的道路。利用海运便利的条件,发展重化工,钢铁,造船业,是可以立竿见影,但是,那样把这最后一片净土也污染掉了。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就把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地方,都变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要钱不要命,是这么些年来绝大部分地区发展的经验,也是教训。一切为了GDP,只要数字好看,就可以不要蓝天净土,拿整个民族的未来赌博。这样的教训,简直是太惨痛了。
下午视察的时候,临海市出动了两辆中巴车,前面是警车开道。所有的人员都上了中巴车,大家都把自己的专车停在了酒店的停车场,这样看来,也是轻车简从了。再说了,中巴车视线好,沿途可以看风景。
第六章(81)
王一鸣和马正红,坐在第一辆中巴车里。
路上,王一鸣问了马正红对临海市的发展定位。
马正红说:“这么些年,我们临海市委市政府,逐渐弄明白了一个问题,就是发展是第一要务,但什么是发展,是不是有钱了,GDP数字好看了,就是发展,保持了蓝天碧水,是不是发展。具体到我们临海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该怎么办?为此我在省委常委会上向各位常委汇报过。我认为,对于临海市的发展,我们要跳出原来的条条框框,不用GDP,不用经济增长的数字看待临海市的发展、衡量这个城市的发展,应该用另一个不同的标准,就是人民幸福不幸福,环境优美不优美,大家宜居不宜居。所以我们市委常委会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建设生态临海,宜居临海,和谐临海。我们这几年所有的文章都围绕这个中心做。有的大企业要到我们这里投资,建设重化工基地,一投资就是几百亿,如果我们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从自己升官发财的个人角度考虑,我们就会举双手欢迎这些大项目,这样容易出政绩。官员高兴,地方财政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益,但我们经过仔细考虑,还是放弃了,我们不能做民族的罪人。中国的工业城市,不缺临海这一个,我们不成为重化工基地,别的沿海城市也会做的。我们最珍贵的,就是在改革开放这么些年,我们还保持了我们良好的生态,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我接待外地领导人的考察时,他们提到临海都是羡慕得不得了,说我们这个地方好,空气清新,街道干净,绿化好,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中国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像临海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